行政法攝要
『壹』 行政法制的構成要素
1.兩要素說。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學者都持此觀點,當然,在要素的具體涵義上存在較大差異。如英國的依法行政由越權無效和自然公正組成。越權無效的核心內容是:越權的行政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這既約束行政實體行為,也約束行政程序行為。自然公正則指:一方面,任何人或團體在行使權力可能使別人受不利影響時,必須聽取對方的意見,每個人都有為自己辯護和防衛的權利。無論在行政上,還是司法上,任何人不能未經審問就受處罰,行政裁判官和司法官必須聽取對方意見才能作出判決。另一方面,避免偏私,「不能自己作自己的法官。」(註:參見王名揚:《英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177頁。)美國的依法行政構成兩要素表現為基本權利和正當程序。前者指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服從法律,但這種法律必須旨在保護而不是摧殘人類固有的基本權利。後者指法律的實施必須通過正當的法律程序進行。 (註:參見王名揚:《美國行政法》, 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116頁。)台灣學者則主張依法行政的基本內容包括法律優越和法律保留。(註:參見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灣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第225~229頁。)中國大陸也有學者認為依法行政的基本內容有兩項:(1 )行政活動必須根據法律;(2)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 (註:轉引自胡建淼:《行政法學》,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頁。)
2.三要素說。認為依法行政由三方面的因素構成。如日本有學者提出依法行政的三項內容為:(1)法律保留。建立議院內閣制、 議會制的民主主義,通過國會對行政進行政治限制。(2)法律優先。 行政立法、行政裁量和行政手續中存在著立法權優先的要求或者立法的統治問題。(3)司法救濟。通過法院對行政進行司法方面的事後救濟。(註:參見〔日〕和田英夫:《現代行政法》,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8頁。)法國的依法行政也包含了三項內容:行政行為必須根據法律;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機關必須採取行動來保證法律規范的實施。(註:參見王名揚:《法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205~207頁。)
3.四要素說。依法行政構成的四要素說主要見諸中國學者的著述中。如有的學者歸納為:(1 )任何行政職權都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職權的行使都必須依據法律、遵守法律;(3)任何行政職權的委託及其運用都必須具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要旨;(4)任何違反上述三點規定的行政活動,非經事後法律認許,均得以宣告為「無效」。(註:參見羅豪才主編:《行政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58頁。)有的學者歸結為:(1) 所有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並執行行政法律規范;(2 )任何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都不得享有行政法律規范以外的特權;(3 )一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都屬於行政違法行為,自始無效;(4 ))一切行政違法主體,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註:參見應松年主編:《行政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40~42頁。)還有學者認為,依法行政就是要使一切行政管理活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使行政管理活動合法化的前提條件;有法必依,是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辦事;執法必嚴,是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憲法和法律的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的嚴肅性,不許有任何的任意性,行政活動都必須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違法必究,在行政法范圍內,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對其違法行為向國家權力機關和人民群眾承擔應有的責任。(註:參見侯洵直主編:《中國行政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頁。)
4.五要素說。台灣學者張載宇對依法行政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要素,即:(1)行政權之作出,不得與法規相抵觸。 不問法規規定之形式如何,均有拘束行政權的效力。行政權的行使必須遵守法規,不得與法規相抵觸。(2)行政權非有法規依據, 不得使人民負擔義務或限制其權利。人民與國家的一般權利義務關系,並非權力服從關系,而為行政法規所規定,人民對國家的義務與權利,自以法規所規定者為准。行政機關不得濫用其權力,使人民負擔義務或限制人民權利。且因行政權之作用為人民設定權利或免除其義務後,行政機關自身亦應受其拘束,不得任意更改。(3)行政權非有法規依據,不得為特定人設定權利, 或減免其義務。行政機關對於法規在同一情形下應為同一的適用。即對於人民權利的設定或義務的免除,均應依據法規為同等的措施,不得有例外的歧視。若無法規的依據,對於特定人賦予超過一般規定的權利,或免除一般規定所課之義務,均屬違法。(4)行政得自由裁量, 須受法規之限制,並符合公意。裁量不得超越法規所定之界限,如裁量超過其界限,則為違法。另外,裁量須適合於社會公意,如不合公意則為不當。(5)行政法規之適用,由行政機關本其職權主動為之。 如社會秩序不良,行政機關應主動適用治安或交通等法規,以維護或整飭秩序,而無須等待人民之請求。此與司法官適用法律采不告不理原則不同。(註:參見張載宇:《行政法概要》,台北漢林出版社1970年版,第99~ 101頁。)
『貳』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具體要求是什麼
行政法的抄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要嚴格依法進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第三,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的正義就是對程序施加了道德標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義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能夠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
(五)誠實守信原則
我國《行政許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行政機關的誠信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該原則主要體現在《行政許可法》第八條中。該條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因不誠信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負補償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享有法定職權時,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叄』 行政法依法行政原則的要求是什麼
一,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1,依法行政原則,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3,越權無效原則,4,信賴保護原則,5,比例原購。二,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1,正當法律程序原則,2,行政公開原則,3,行政公正原則,4,行政公平原則。
『肆』 行政法有哪些特點是什麼行政法可劃分為哪些類別
特徵:
(1)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
(2)行政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
由於現代行政權力的急劇膨脹,其活動領域已不限於外交如國防、治安、稅收等領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3)行政法具有很強的變動性。
與其他部門法由於社會生活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作為行政關系調節器的行政法律規范也具有較強的變動性,需要經常進行廢、改、立。
分類:
(1)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准,行政法規范可分為下述三大類:
①關於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一部分是有關行政機關的設置、編制、職權、職責、活動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規范,其中職權、職責規范是行政組織法規范的核心;再一部分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雙方在錄用、培訓、考核、獎懲、晉升、調動中的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
②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規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
③關於監督行政權的法律規范,即監督主體對行政權進行監督的法律規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監察、行政審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法律規范。
(2)以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為標准,行政法可分為一般行政法與部門行政法。
①一般行政法是對一般的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行政法基本原則、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監督法、行政救濟法等。
②部門行政法是對部門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經濟行政法、軍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衛生行政法等。
基本原則:
合法行政。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2.合理行政。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3.程序正當。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
4.高效便民。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5.誠實守信。
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
6.權責統一。
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依法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行政處罰實施的條件是:一切違反相關法律的行為。
(4)行政法攝要擴展閱讀:
行政立法的體制:
(1)國務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規)。
(2) 國務院各部、委立法(制定部門規章)。
(3)國務院直屬機構立法(制定部門規章)。
(4)地方行政機關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規章)。
(5) 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
『伍』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都是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兩個方面:
1.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律,即「依法行政」。行政機關違反法律作出的規定和決定,不能取得法律效力。行政機關不積極執行和實施法律規定的義務,就將構成不作為違法。
2.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即「無法律無行政」。沒有法律根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義務的決定。否則,就將構成行政違法。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是指行政行為內容要客觀、適度,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其核心含義,是行政裁量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決定的武斷專橫和隨意。它要求行政行為符合法律的目的,具有合理的動機,考慮相關因素,符合正當程序和最一般的法律正義要求。
行政合理性涉及到行政裁量權。行政裁量權包括三個方面:種類裁量權、幅度裁量權、程度裁量權。
合法行政原則與合理行政原則之間的關系:合法行政原則與合理行政原則都是行政行為應當同時遵循的原則。從廣義上講,合理行政原則也屬於合法行政原則。我們只是在合法行政原則的基礎上探討合理行政原則,也就是說,行政行為應當首先要合法,然後再合理。所以,行政機關的行為包括三種狀況:(1)合法、合理。(2)合法、不合理。(3)不合法、不合理。不存在「合理、不合法」的狀況。
例1:某市為加強道路交通管理,規范日益混亂的交通秩序,決定出台一項新舉措,由交通管理部門向市民發布通告,凡自行攝錄下機動車輛違章行駛、停放的照片、錄像資料,送經交通管理部門確認後,被採用並在當地電視台播出的,一律獎勵人民幣200元—300元。此舉使許多市民踴躍參與,積極舉報違章車輛,當地的交通秩序一時間明顯好轉,市民滿意。新聞報道後,省內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來取經、學習。但與此同時,也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違章駕車者去往不願被別人知道的地方,電視台將車輛及背景播出後,引起家庭關系、同事關系緊張,甚至影響了當事人此後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車人以肖像權、名譽權受到侵害,把電視台、交管部門告上法庭的;有違章司機被單位開除,認為是交管部門超范圍行使權力引起的;有搶拍者被違章車輛故意撞傷後,向交管部門索賠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駕車人索要高額「保密費」的,等等。報刊將上述新聞披露後,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舉措引起了社會不同看法和較大爭議。
問題:請談談你對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舉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認識。(注意:不能僅就此舉引發的一些問題、個案談具體適用法律的意見)
講解:本題考點是合法行政與合理行政的關系。本案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某市」為廣州市。廣州市出台的治理交通秩序的新舉措,是一個抽象行政行為,內容是懸賞舉報。據此,廣州市交通管理部門對舉報交通違章者進行獎勵,對交通違章者進行處罰和曝光。這就涉及到廣州市治理交通秩序新舉措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問題。
但是,本題沒有標准答案,因為缺少合法性判斷的條件。交通新舉措是否合乎上位法的規定,題目中並沒有予以說明。所以,考生可以自己作出判斷。合理性問題同樣需要考生的衡量,因為題目中列舉了交通新舉措的利與弊。如果認為利大於弊,則是合理的,反之則是不合理。所以答案有三種可能性:(1)合法、合理;(2)合法、不合理;(3)不合法、不合理,這些都屬於正確答案。但是,不存在合理但不合法的情形,因為只有對合法行為,我們才討論其合理性問題。
(三)程序正當原則
1.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2.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和決定,尤其是作出對公民不利的決定,應當聽取公民的意見。
3.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履行職責,與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1.行政效率原則。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不完全作為。遵守法定時限,禁止不合理延遲。
2.便利當事人原則。行政機關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的程序負擔,是行政侵權行為。
(五)誠實守信原則
1.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
2.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要對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六)權責一致原則
1.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
2.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據報道,在城市建設中,有的政府部門發出有關土地使用的許可證照後,因法律、法規、規章的修改、廢止,或城市規劃修改等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為了公共利益而撤回已生效的許可。也曾有個別地方的政府部門在頒發土地使用證照過程中確有審查不嚴的問題,為彌補過錯過失而以公共利益需要為由收回已生效的許可;或為了以更高價位將土地出讓給他人,而以公共利益需要為由收回已生效的許可。
『陸』 行政法的首要准則
法律分析: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准則,其他基本原則都是合法行政的延伸和擴展。
(1) 法律優先(法已規定不可違)
第一,在行政立法方面,行政機關的任何規定和決定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和決定。行政機關的規定和決定違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第二,在行政執法方面,行政機關有義務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行政義務。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行法定作為義務,將構成不作為違法。
例:《行政許可法》第58條第2款規定:「行政機關提供行政許可申請書格式文本,不得收費。」甲市國土局對許可申請書收取每份1元的工本費,違反了該條款的規定。
(2)法律保留(法無規定不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
第一,在行政立法方面,立法機關保留對某些事項的立法許可權,行政立法不能以消極地不抵觸法律為滿足,還需法律的明確授權。依法只能由法律規定的事項,行政機關除非獲得授權,否則不得作出任何規定和決定。
第二,在行政執法方面,如果沒有立法文件進行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其合法權益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許可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第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
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柒』 行政法涉及的內容並要求學生具備哪些能力
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淵源和特點
1.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國家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者說是調整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2.行政法的淵源和特點
行政法的淵源是指行政法規范和原則的表現形式,一般分為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兩大類。我國行政法的一般淵源可分為:(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4)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行政法的特殊淵源可分為:(1)法律解釋;(2)其他規范性文件;(3)國際條約、慣例。行政法的特點可分為形式上的特點與內容上的特點兩大類。形式上的特點:(1)行政法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賴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數量特別多,居各部門法之首。內容上的特點:(1)行政法內容非常廣泛;(2)以行政法規,規章等形式表現的行政法規范易於變動;(3)行政法程序性和實體性規范常常交織在一起,並往往共存於一個法律文件之中。
(二)行政法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由行政法調整的具有行政權力與內容的行政關系,它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或以不同角度分為內部行政法律關系和外部行政法律關系,行政實體法律關系與行政程序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包含主體、客體、內容等構成要素。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是基於對控制的需要依法產生的,它是國家有權監督主體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與行政主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它所包含的要素包括:(1)它是國家有權監督主體與行政主體之間發生的關系;(2)它是在監督行政主體的行為中形成的;(3)其客體主要是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
(三)行政法基本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合理性原則和行政應急性原則。
(1)行政合法性原則,是指行政權的存在,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它在行政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具體內容因各國制度不同而不同。通常包括:①行政職權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②行政職權必須依據法律行使;③行政授權、行政委託必須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要求。三方面的內容是一個有機統一體。(2)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行為的內容要客觀、適度、合乎理性,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它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合理地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它通常包括:①行政行為應符合立法目的;②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基礎之上,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③平等適用法律規范;④合乎自然規律;⑤符合社會道德,如職業道德,社會公德。
(3)行政應急性原則,是指在特殊緊急情況下,國家安全、社會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採取沒有明確法律依據的或與通常狀態下法律規定相抵觸的措施。它是合法性原則的例外,但是,應急性原則並非排斥行政合法性原則,排斥任何法律控制,不受限制的行政應急權力同樣是不容許的。一般而言,行政應急權力的行使應符合以下幾個條件:①存在明確無誤的緊急危險;②非法定機關行使了緊急權力,事後應由有權機關予以確認;③行政機關作出的應急行為受到有權機關的監督;④行政應急權力的行使應當適當,應將負面損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序范圍內。
(四)行政法的作用
1.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實施的作用
它體現為:(1)行政法確認行政權的相對獨立性,確認行政權由國家行政機關享有和行使;(2)行政法確立行政機關相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行政權力,並賦予行政權以優益性、強制性等屬性;(3)保障行政機關對
公務員的管理權;(4)保護行政機關在特別情況下的活動;(5)隨社會發展需要,不斷確定新的行政職能。
2.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作用
它的作用是:(1)行政法創設的以民主、公正為主要價值目標的行政程序制度幫助公民參加行政決策,影響行政管理活動,以保護自己的利益;(2)聽證制度是一項重要的、新興的程序制度。確立行政訴訟制度更加全面地保護了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此外,行政申訴制度、行政公開制度、國家賠償制度等,也都是用來保護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
二、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權益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亦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一)行政主體的概念和職權、職責
1.行政主體的概念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承擔由此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國家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但行政主體並不以行政機關為限,還包括依法律授權而獲得行政權力的組織。
2.行政主體的職權和職責
行政職權是國家行政權的強化形式,是行政主體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資格及其權能。行政職權大致包括:(1)行政立法權;(2)行政決策權;(3)行政決定權;(4)行政命令權;(5)行政執行權。行政職責是指行政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其核心是依法行政。主要內容包括:(1)依法行使職權;(2)遵守許可權規定;(3)符合法定目的;(4)遵守法定程序等。
(二)行政相對方的法律地位
行政相對方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的一方主體。無論是包括行政機關在內的國家機關,還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及在我國境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都可以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的行政相對方主體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受一定權利,並承擔一定的義務。
到期末考試無非就是背背資料鬆鬆就過,兩周就好
『捌』 試述我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內涵及其基本要求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行政法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從行政法學研究起步之日開始,學者們對這一命題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行政法基本原則應當反映出植根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行政法所有的性格.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歸納起來無外乎下列四種:
一是指導行政法制定,執行,遵守以及解決行政爭議的基本准則,是整個行政法的理論基礎,是貫穿於整個行政法的主導思想和核心觀念;
二是貫穿行政法之中,指導行政法的制定和實施等活動的基本准則,它是人們對行政法規范的精神實質的概括,反映著行政法的價值和目的所在;
三是貫穿行政法律規范之中,指導行政權的獲得,行使及對其監督的基本准則,也是揭示行政法基本特徵並將其與其他部門法區別開來的主要標志;
四是指貫穿於行政法始終,指導行政法的制定和實施的基本准則或原理,是行政法精神實質的體現,是行政法律規范或規則存在的基礎.
這四種不同的定義體現了學者們對行政法基本原則認識的逐步深化,也體現了其所依據的行政法基礎理論的發展.同時,上述四種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都包含了相同的涵義,即對行政法制定,實施等全部活動具有指導作用.在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功能中,其"指導"作用才是最根本的,才是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行政法基本藉以建立和展開的基礎.基於此,筆者認為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應為:合法性原則,民主性原則,及時救濟原則和統一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
要求行政主體的各種行為都應嚴格依法,強調依法行政是行政法作為獨立法律部門存在的最根本性原則,也是行政法與其他部門法區別的主要標志,它是貫穿行政權力過程始終,是指導,規范行政權力運作的基本准則.
合法性原則是近年來行政法學界普遍主張的一項基本原則.該原則強調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管理行政事務,必須依法進行.法律是行政機關權力活動的依據和標准.依法行政原則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法治原則(憲法原則)對行政活動的具體要求.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目的得以實現的保障,可以確保行政活動建立在理性的法律規則之上,免受個人意志的干預.依法行政也是行政法最高層次的規則,對行政法律規范的制定以及行政機關的具體管理活動都有指導意義.依法行政原則不同於自由,權利保障原則.首先,依法行政原則主要針對行政機關而言,強調對行政機關的規范,而自由,權利保障原則則對國家的立法機關,行政機關以及司法機關都有指導意義.其次,依法行政原則主要是制度層面的原則,尤其在法律適用方面發揮作用,而自由,權利保障原則則不僅是制度層面的原則,而且已上升到價值層面.就兩項原則的地位而言,自由,權利保障原則更為基本,依法行政原則不得與自由,權利保障原則相背離.
行政合法性原則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強調行政主體的各種行為都應嚴格依法,並對違法行政承擔法律責任.同時,行政主體在行使自上裁量權時必須嚴格依據體現行政法精神實質的行政法基本原則,嚴格在行政法規范規定的幅度,范圍內行使自由裁量權.另一方面,要求參加到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行政相對人,應對行政主體的行政管理行為依法進行配合,支持,並切實履行其行政法上的義務.
二,民主性原則
該原則要求一切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力有關的活動都要實行民主,必須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採用適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方法.民主性原則應作為行政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內容包括:
一是行政法規,規章的制定程序,除不應公開外都應公開,充分徵求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必要時還得舉行立法聽證會,論證會和座談會的民主性形式.這樣做才能符合"法治"的前提要求,即有"良法",使行政法規范的內容充分體現民主.行政法規范的調整涉及作為管理者的行政主體及被管理的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權利和義務,該行政權利和義務與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它是行政執法的依據和基礎,如果行政法內容不能充分體現民主,就不會確保人民群眾利益的切實維護,也不能取得行政相對人對行政管理行為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勢必影響行政管理的效率.只有行政法規范的內容充分體現民主,才能在行政執法中真正做到民主,更有效地實施對社會的管理.
二是人民有權要求政府提供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信息,回答有關咨詢,以便公民參加經濟和社會活動,對此,各行政主體應創造條件.這也是行政相對人積極參與各種社會管理活動,主動配合並履行其行政法義務的重要保障.
三是在做出具體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決定時,必須聽取相對人的意見,即建立聽證程序.
四是行政相對人應遵循民主程序的約束機制,在其充分行使民主權利的同時,當其私自,個別利益與意志與公共利益,多數人意志發生沖突時,其應讓位於公共利益及多數人利益,服從行政主體的行政管理行為,積極支持,配合,並切實履行其行政法義務.
三,及時救濟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權影響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時,行政主體應始終確保行政相對人受損權益的及時恢復和補救.
行政法所追求的價值之一就是促進行政效率的提高,而行政效率除了講求時間,數量等量上的效率外,還應包括質的效率,亦即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它要求得到行政相對人的心悅誠服並積極地予以協助.單純的強制服從是不能取得很好的效率的.若某一行政行為不能取得行政相對人的支持與協助,甚至認為侵害其合法權益,這就應給予行政相對人一定的救濟途徑.但行政救濟也應講求效率,盡快地解決爭議,否則也會影響整個行政效率的提高.而目前我國的現實是:無論是某一具體行政行為是否為明顯的違法與不當,都只能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來解決,這對於那些需要調查取證的違法不當不很明顯的具體行政行為來說是可行的,必要的,可對那些有明顯的違法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就顯得不必要而徒耗時間,人力,物力,無疑也導致行政效率低下,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還應把視線放在行政實體法本身上.要求行政主體在做出行政行為時,包括行政立法行為.始終有一套給予行政相對人及時救濟的機制,要建立這一機制,就應有一指導性原則給予概括或指導,這便是及時救濟原則,它要求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關注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不去侵害.同時,這一原則也要求行政相對人始終以合法行為行使其獲得及時救濟的權利,監督行政主體的各種行政行為.為此,才能做到行政法治.
及時救濟原則要求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權時自始至終將行政相當人的權益放在首位,在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應給予行政相對人充分的救濟機會.同時,這一原則有利於行政相對人參與行政,配合行政積極性的提高,並促其充分理解行政主體的管理行為,切實履行行政法義務.
四,行政統一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與國家行政管理有關的活動都必須統一,協調;統一指揮,統一組織,統一規定.同時,要求行政相對人服從行政主體的統一管理行為,並予以支持配合.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和行政守法都應遵循這一原則,具體有五個要求:
一是理順現有行政法規之間,行政規章之間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消除彼此沖突的地方,並在以後的行政立法中始終本著統一的要求,實行行政立法程序的統一化,確保我國行政法律規范體系的統一和協調(如我國已經頒布的《立法法》).
二是要求行政法能盡其涵蓋力,將現有的乃至今後可能產生的行政事務統一由行政法規范加以規定,使行政執法的法律依據協調,一致,統一(當然,這還依賴於一定的立法技術性規定).
三是要求實行行政程序統一化.盡快進行行政程序法典化,使各種行政行為的程序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至行政行為之間前後矛盾和沖突.不同的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必須統一,一致,不應彼此矛盾,相互沖突.
四是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機構設置應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統一設置,防止機構重疊,職能重復,相互推諉扯皮,防止政出多門,朝令夕改.同時,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上下級關系要統一;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職位,職稱,職權,工資,任免,獎懲,選舉,退休等等都要有統一的規定,以便使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管理走上統一的法治軌道.
五是要求行政相對人服從行政主體的統一管理,同時監督行政主體的各種行政行為,使同一行政主體的前後行為及不同行政主體之間的行政行為的協調一致,促進我國行政法治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