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體罰
① 教師體罰學生違反了什麼法律
法律分析:教師體罰學生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相關法律的規定。情節嚴重的,構成刑事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第三十七條 教師體罰學生依法要受到學校的行政或紀律制裁,情節嚴重的,依法要追究其相關刑事責任,入罪判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十九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十七條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條之一【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第一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② 老師體罰學生違反了哪些法律要承擔什麼責任
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相關法律的規定,並且情節嚴重,構成刑事犯罪。
體罰是指教師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脅,或以其他強制性的手段,侵害學生的身體健康的侵權行為,如毆打、罰站、下蹲、超過身體極限的運動、刮臉、打嘴巴等行為。變相體罰,是指採取其它間接手段,對學生肉體和精神實施懲戒並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勞動懲罰、抄過量作業、諷刺挖苦、謾罵等行為。
對於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為,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了處罰措施。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對於體罰學生的教師本人可以進行以下處罰:
1.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按現行教師管理許可權,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教育部門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解聘。行政處分的種類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解聘包括兩種:解除崗位職務聘任合同,由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另行安排其他工作;解除教師聘任合同,被解聘者另謀職業。
2. 體罰學生情節嚴重(如手段殘忍、造成傷害甚至死亡結果),構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因體罰學生對學生或學校造成損失或損害的,還應依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即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2)行政法體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體罰基本概念
1. 體罰必須是懲罰,不為懲罰而實施的,不是體罰,如體育課時跑步熱身、定期段考等。
2. 體罰必須訴諸身體,不訴諸身體的懲罰,不是體罰,如語言羞辱、罰款等。
3.體罰必須造成身體或心理的痛苦,不造這兩種痛苦的懲罰,不是體罰,較近於犯錯的宣告,如私下罰站兩分鍾。但「痛苦」之有無,應考量罰則本身的合理性、受罰者的身心狀況、施罰者的執行態度等,例如明知學生腳傷,卻罰他站兩分鍾,是體罰。
4. 未造成身體痛苦,但造成心理痛苦,又系藉由控制身體而行之者,是體罰,如強迫學生「當眾」罰站兩分鍾等。
5. 身體上的「痛苦」不以「痛楚」為限,所有生理感官上的不舒適均是,如以強迫憋尿、強行搔癢、強迫看色情片、強吻等處罰,都是體罰。
③ 公司領導體罰員工違反了哪些法律條例
體罰員工是違法行為,違反了《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相應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九十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也做了相應規定。
④ 國家法律對學生體罰及變相體罰的界定
事實上,不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都對體罰的違法性問題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體罰學生,不管是否產生了嚴重的後果,其行為的屬性是肯定違法的。具體而言,體罰學生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侵犯了學生的權利:
1、 學生的人身自由權受到侵害
我國《憲法》第3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人身自由是憲法規定的每個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權利,學生也享有此項權利,教育教學中對違犯紀律學生關禁閉或者放學後長時間留學生補作業、面壁、罰站,以及為了沒收玩具而搜身等,它不僅侵犯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權,而且還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更是在某一時間內限制學生的人生自由,這種體罰或變相體罰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
2、 學生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
人格尊嚴是每一個公民應享有的最基本的權利,《憲法》第38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應享有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誣告和陷害」,在教學工作中一些教師為了達到所謂的教學目的,所實施的一些體罰或變相體罰行為,如扯頭發、打耳光、罰站立、罰勞動等,表面上出於對學生的懲戒,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其實質上教師已經將自身人格凌駕於學生人格之上,借用「教育者」這一名義進行的違法行為,盡管每一次體罰都觸及學生的皮肉,但這種傷害卻是心靈上永久的痛楚。
3、 學生的身體健康權受到侵害
健康權是有生命的主體,依法享有的保障其自身肌體生理功能的健康的權力,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採用暴力的方式體罰學生極易造成學生身體器官的損傷,嚴重者造成終身殘疾,如陝西省商州某小學三年級學生李某,就因課後與同學們吵鬧,被氣極敗壞的老師打成腦振盪,並拌有聽力減退等症狀。
4、學生的受教育權受到侵害
受教育是每一個公民基本的權利,《憲法》第4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2、4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家、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4條規定,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學生的受教育權,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因違犯校規、班規或勞動紀律,被教師逐出教室,罰站或以勞代學等不讓學生進入課堂聽講的行為,剝奪了這些學生在教室聽課的機會,致使他們不能享有和其他學生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其實質就是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
此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無論是體罰或者是變相體罰學生,都違犯了相應的教育法律法規,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構成犯罪的,將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體罰學生法律責任的主體
1、因體罰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主體問題
在越來越多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引發的人身傷害賠償訴訟案件中,存在著一些爭議,尤其是在法制不斷健全的今天,以往的處理辦法也顯出了不足,近幾年來,我校也發生了一些體罰學生造成的人身傷害賠償訴訟的事件,其處理過程中也有這樣的說法:第一,直接實施體罰,即侵權行為的是教師,老師本人是承擔責任的主體;第二,教師實施的是學校的職務行為,由教師所在的學校承擔主體責任;第三,教師對學生實施體罰或變相體罰,違犯了校規校紀,學校如對教師教育不力,則學校和教師都應承擔責任;第四,教師是違法行為的實施人,學校以第三人身份參與訴訟,分清體罰學生是個人行為還是學校有過錯,雙方承擔相應責任。
以上說法雖各有依據,但要真正確立因體罰導致民事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問題,首先要認清學校的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31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具備法人條件的,自批准設立或者登記注冊之日取得法人資格:「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學校不僅是專門從事教育機構,是學生接受文化知識的場所,還可以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根據法律具備法人資格的民事主體,除了在民事活動中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外,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特殊情況下的廠辦或機構所屬學校,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民事責任可由所屬的法人來承擔。
另外,要弄清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老師或學校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不等同於家長與子女的監護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49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條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配合學校對被監護人進行教育,。因此,監護人與學校之間是一種法定教育管理關系,這種關系不能等同於或代替監護關系」。學校的職責不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教育和關心被監護人約束被監護人的行為等等,學校沒有精力承擔監護人的所有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28條規定了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九項權利,其中第二項為「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第四項規定「對受教育者獎勵或者處分」,第二十九條規定了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六項義務,其中第三條規定「維護教育者、教師及其他職工的合法權益」,從這些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學校是國家法定的教學場所,它的主要職責是實施和管理教學活動在學校進行注冊的在校生必須服從學校的教學管理。困此,學校在實施教學管理過程中侵害在校學生合法權益的,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老師按學校要求從事日常的活動時,學校從事教學活動的法人行為就分解成教師直接開展教學活動的職務行為,老師為維護教學管理秩序對學生進行體罰,實質上就是教師代表學校教育管理學生的一種過激行為,因而,學校應對教師的職務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2、因體罰導致刑事犯罪的責任主體問題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並且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人,從主體的自然屬性上分,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主體和單位主體。二、體罰學生法律責任的主體
1、因體罰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主體問題
在越來越多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引發的人身傷害賠償訴訟案件中,存在著一些爭議,尤其是在法制不斷健全的今天,以往的處理辦法也顯出了不足,近幾年來,我校也發生了一些體罰學生造成的人身傷害賠償訴訟的事件,其處理過程中也有這樣的說法:第一,直接實施體罰,即侵權行為的是教師,老師本人是承擔責任的主體;第二,教師實施的是學校的職務行為,由教師所在的學校承擔主體責任;第三,教師對學生實施體罰或變相體罰,違犯了校規校紀,學校如對教師教育不力,則學校和教師都應承擔責任;第四,教師是違法行為的實施人,學校以第三人身份參與訴訟,分清體罰學生是個人行為還是學校有過錯,雙方承擔相應責任。
以上說法雖各有依據,但要真正確立因體罰導致民事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問題,首先要認清學校的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31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具備法人條件的,自批准設立或者登記注冊之日取得法人資格:「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學校不僅是專門從事教育機構,是學生接受文化知識的場所,還可以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根據法律具備法人資格的民事主體,除了在民事活動中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外,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特殊情況下的廠辦或機構所屬學校,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民事責任可由所屬的法人來承擔。
另外,要弄清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老師或學校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不等同於家長與子女的監護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49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條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配合學校對被監護人進行教育,。因此,監護人與學校之間是一種法定教育管理關系,這種關系不能等同於或代替監護關系」。學校的職責不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教育和關心被監護人約束被監護人的行為等等,學校沒有精力承擔監護人的所有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28條規定了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九項權利,其中第二項為「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第四項規定「對受教育者獎勵或者處分」,第二十九條規定了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六項義務,其中第三條規定「維護教育者、教師及其他職工的合法權益」,從這些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學校是國家法定的教學場所,它的主要職責是實施和管理教學活動在學校進行注冊的在校生必須服從學校的教學管理。困此,學校在實施教學管理過程中侵害在校學生合法權益的,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老師按學校要求從事日常的活動時,學校從事教學活動的法人行為就分解成教師直接開展教學活動的職務行為,老師為維護教學管理秩序對學生進行體罰,實質上就是教師代表學校教育管理學生的一種過激行為,因而,學校應對教師的職務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2、因體罰導致刑事犯罪的責任主體問題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並且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人,從主體的自然屬性上分,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主體和單位主體,我國刑法中具有普遍意義上的犯罪主體是自然人主體,體罰可能導致的犯罪主要有故意傷害罪,如造成學生嚴重傷害或傷殘罪,過失致人死亡罪、侮辱罪等。我國刑法第30條也闡明了此類觀點,單位成為犯罪主體以刑法分則規定為限,因體罰導致刑事犯罪的責任主體只能是自然人主體,也就是說,因體罰學生導致犯罪的,其承擔責任的主體只能是教師本人,而不能是單位主體,即不可能是學校。
三、教師和學校在體罰學生問題上的責任種類
1、民事責任
(1)一般性體罰,屬於普通過錯的,應歸為法人侵權,由學校承擔責任。對於法人的侵權行為能力,民法通則第106條就有規定,法人不僅會違及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而且會實施侵權行為,該條實質上確認為了法人與公民一樣有侵權能力,也應承擔民事責任。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其一切活只能通過自然人的行為來實現。因此,學校的行為,不論是民事法律行為,還是侵權行為等其他行為,都是由具體的自然人的行為來體現出來的,老師是學校的職員,是代表學校來向學生傳授知識並管理學生,老師為了達到所謂的教學目的,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是一種不當的管理學生方式。因此,老師體罰學生屬學校的行為,其過錯形態屬於普通過錯,即學校有過錯、教師沒有過錯,其民事責任應有學校承擔。(2)一般性體罰,屬於共同過錯的,應由學校與加害人過錯大小分別承擔責任。學校承擔連帶責任,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共同過錯的內容如果是共同故意和過失,包含以下幾種形式,即共同過錯既可以是共同故意,也可以是共同過失,還可以是一方願意而另一方過失,也就是說,數個行為人或其行為或結果具有共同的認識或者對某種結果的發生應該盡到合理的注意而沒有注意,就具有共同過錯」,針對學校體罰學生中的共同過錯來說,一般是指學校沒有完善切實可行的制度禁令來約束教師的教學行為,制止杜絕教師體罰學生或者對教師體罰處於放任或半放任狀態,而且某些教師為了個人目的,故意懲罰學生的情形,此時學校和教師應分別按照自已過錯的大小承擔相應的責任,當然,該行為是因為學校的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不規范行為引起的,學校應承擔連帶責任。
(3)一般性體罰,屬於混合過錯的,應由學校、加害人和受害人按過錯大小分別承擔責任。體罰中的混合過錯是指學校沒有完善的制度明令禁止教師體罰學生或者對教師體罰學生處於放任狀態,老師為了個人目的的故意體罰學生,體罰中學生也過錯的情形。混合過錯制度,不僅體現了公平正義的要求,也體現了責任的自負精神,這種做法,對於教育和督促當事人合理行為,特別是促使受害人採取合理措施注意個人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從而預防和減少損害發生,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2、體罰或變相體罰構成故意或過失傷害罪的行為及學校責任的劃分
首先,根據刑法中的罪責自負原則,誰犯了罪,就應該由誰來承擔刑事責任,刑罰只及於犯罪者本人,而不能連累無辜。因而,嚴重的體罰,如毆打、羞辱等構成故意或者過失傷害罪的,犯罪的主體只能是實施了犯罪行為的人,即行為人,對於學校來說,也有可能為了方便管理,提高升學率,制止違紀行為,而對老師的體罰放任自流,但不可能放任犯罪,所以體罰中構成犯罪的,其過錯肯定來自於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因而,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學校承擔民事責任。
3、體罰行為人應承擔的行政責任
體罰學生本身就屬違犯法律的行為,除了構成犯罪要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害要承擔民事責任外,行為人所在單位還要給行為人一定的行政處罰,以嚴肅單位對本單位職工的管理,學校教師或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犯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行為,都為學校帶來了一定的損失,學校在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也可依照相關法律來對行為人進行行政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除了明確規定「老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外,還在第37條規定,老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總之,體罰學生是一種侵權行為,同時老師也是學校的職工,其行為本身是一種職務行為,給學生造成傷害事故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體罰行為觸及法律規定,造成犯罪的,要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學校也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老師本身不按照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個人的教育行為,違反相應的教育教學法規,也要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承擔一定的行政責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全書》郭齊富主編,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出版,1995年4月。
2、《中小學管理規范》陳玉安主編,鄭州大象出版社出版,2003年6月。
3、《刑法學》北京大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03年。
4、《民法侵權行為》王利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1993年。
5、《學生傷害處理辦法實用手冊》王樹彬主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
⑤ 老師在學生犯錯的情況下可以體罰學生嗎體罰學生的行為是否犯法
一. 老師在學生犯錯的情況下當以批評教育為主,不得體罰學生。
體罰學生造成嚴重後果,應追究刑事責任。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教育法》第二十九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二. 老師體罰學生違法,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教師不得歧視學生,在教育、管理中不得使用任何貶損、侮辱學生及其家長或者所屬特定群體的言行、方式。
法律依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條
學校應當尊重和保護學生的人格尊嚴,尊重學生名譽,保護和培育學生的榮譽感、責任感,表彰、獎勵學生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在教育、管理中不得使用任何貶損、侮辱學生及其家長或者所屬特定群體的言行、方式。
⑥ 關於體罰有哪些法律規定
體罰,是復教師對學生肉體實施制懲罰並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毆打、罰站、下蹲、超過身體極限的運動、刮臉、打撕嘴巴等行為。變相體罰,是指採取其它間接手段,對學生肉體和精神實施懲戒並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勞動懲罰、抄過量作業、臉上寫字、諷刺挖苦、謾罵、烈日下暴曬等行為。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6條規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監護人有權要求有關主管部門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48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我國《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規定「禁止體罰學生」
對老師的違法行為,可以向校領導或者向學校上級機關反映,要求責令老師糾正其錯誤做法,也可以要求對其給予行政處分。當然,對老師這種侵犯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要求學校的主管部門處理,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主管部門不進行處理,則可以以主管部門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由人民法院判令進行處理。
⑦ 體罰學生犯法嗎
體罰學生犯法。
學校、幼兒園、託管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具體如下:
1、教師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並有義務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2、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該教師所在的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將給予其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3、如情節嚴重致使學生重傷、死亡,精神受到嚴重傷害的,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七條 校、幼兒園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二十八條學校應當保障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不得違反國家規定開除、變相開除未成年學生。
第二十八條 學校應當保障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不得違反國家規定開除、變相開除未成年學生。
學校應當對尚未完成義務教育的輟學未成年學生進行登記並勸返復學;勸返無效的,應當及時向教育行政部門書面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七條 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⑧ 老師體罰學生觸犯哪些法律
老師體罰學生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
第二十一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六十三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教職員工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規定:
第二十九條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規定:
第三十七條 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 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三) 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行政法體罰擴展閱讀
32名學生長期被老師體罰:
近日,網傳徐州一中校女教師長期體罰學生,涉及初二年級一個班的32名學生,引發熱議。視頻中,女教師對多名學生進行打耳光、揪耳朵等行為,還辱罵學生及部分學生家長。
9月2日,校方通報稱,經調查,該視頻中涉事老師確系該校初二年級教師,該教師存在體罰學生行為。目前,學校已對涉事教師作出停職處理,責令其向學生賠禮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