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57
㈠ 刑訴法鑒定方面的規定有哪些
您好,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法院解釋」)第57條規定「對於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檢察規則」)第199條至第203條對鑒定、鑒定的啟動、鑒定人的條件、鑒定注意事項以及鑒定人的責任等作了明確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公安規定」)第233條至239條規定了鑒定、鑒定的范圍、鑒定機構人員、鑒定的批准程序及對鑒定過程的具體要求。這些都是對「刑訴法」中關於「鑒定」的規定的具體細化和補充,可操作性更強。
刑事司法鑒定的程序具體如下:
1、選定鑒定人。鑒定人的選定有兩種方式:一是指派,即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指派其內部的刑事技術鑒定部門具有鑒定資格的專業人員進行鑒定;二是聘請,即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聘請其他部門的專業人員進行鑒定。指派、聘請的鑒定人應當是具有某項專門知識,而且與本案和本案當事人沒有利害關系,能夠保證客觀、公正地進行鑒定的人。
2、偵查機關應當為鑒定人進行鑒定提供必要條件,及時向鑒定人送交有關檢材和對比樣本等原始材料,介紹與鑒定有關的情況,並且明確提出要求鑒定解決的問題,但是不得暗示或者強迫鑒定人作出某種鑒定意見。
3、鑒定人進行鑒定時,應當遵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4、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意見,並且簽名。鑒定意見應當對偵查人員提出的問題作出明確的回答,並說明其科學或者技術上的根據。實踐中,鑒定意見一般用鑒定書的形式製作。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5、偵查人員對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應當進行審查,如果有疑問,可以要求鑒定人作補充鑒定。必要時,也可以另行指派或者聘請鑒定人重新鑒定。
綜上所述,公安機關通過委派的司法鑒定無法做出鑒定時,就需要聘請專業人員輔助,對此,公安機關要支付鑒定費用。聘請的司法鑒定人應該具備相關資質,能夠提供專業的鑒定服務。以上就是聘請鑒定刑事訴訟法方面的規定。司法鑒定活動是非常嚴謹的法律活動,必須確保結果客觀真實。
㈡ 監視居住外出會被發現嗎
法律分析:一、監視居住期間,你如果離開居住的縣區的,必須事先報告;二、如果你二次以上擅自離開的,屬於違反監管規定情節嚴重。可以對你執行逮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57條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住處,沒有固定住處的,未經批准不得離開被指定的居所,所謂固定住處,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辦案機關所在的市、縣內生活的合法住處。所謂指定的居所是指辦案機關在其所在的市、縣內給被監視居住人指定的生活居所。如果被監視居住人有正當理由要求離開住處或指定的居所,須經過公安機關批准。
㈢ 刑事訴訟與監察調查銜接,有什麼問題要明確
刑事訴訟與監察調查銜接,需要明確的問題:
一、監察材料是否可以全部作為刑事證據?
證據資格方面,《監察法》第33條第一款規定:「監察機關依照本法規定收集的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調查人供述和辯解、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明確了監察委收集的證據可以在刑訴中直接作為證據。但該款並沒有明確:一是監察委收集的證據材料是指立案調查後依法收集的證據材料,還是也包括立案調查前收集的證據材料。從《監察法》的規定看,第38條賦予了監察委對監察對象的問題線索,可以採取初步核實的方式進行處置。第39條規定:「經過初步核實,對監察對象涉嫌職務違法犯罪,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監察機關應當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辦理立案手續。」也就是說,監察委對監察問題的處理實際可以包括立案前的「核實」與立案後的「調查」兩個階段。
嚴格意義上,立案前的「核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立案後的「調查」,「核實」針對的是「監察對象」,調查針對的是「被調查人」,在「監察對象」身份下,因核實形成的材料不符合「證人證言」、「被調查人供述和辯解」的法定證據形式要求,當然不應當作為刑事證據使用;二是《監察法》第四章所規定的「監察許可權」中,還涉及第19條規定:「對可能發生職務違法的監察對象,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可以直接或者委託有關機關、人員進行談話或者要求說明情況」,那麼,「進行談話」或者「要求說明情況」所形成的材料,特別是「委託有關機關、人員進行談話或者要求說明情況」所形成的記錄、材料等,是否可以作為刑事證據移送,需要進一步研究。
二、刑事訴訟中是否具有排除非法證據的可能?
《監察法》第33條第二款規定:「監察機關在收集、固定、審查、運用證據時,應當與刑事審判關於證據的要求和標准相一致。」明確了刑事訴訟中對監察委收集的證據應當以刑事審判關於證據的要求和標准進行考量。從正面理解,「與刑事審判關於證據的要求和標准相一致」當然也包括非法證據排除。
但是,這裡面可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監察法》第33第三款規定「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案件處置的依據。」只是明確了「不得作為案件處置的依據」。此處的「案件處置」只是監察委的處置,並未涉及刑事訴訟;二是理論上非法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當然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但前提是要查明調查取證活動是否違法,或者說證明調查活動合法的責任在控方。但作為控方的檢察機關沒有對監察調查監督的權力,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也沒有涉及現行《刑事訴訟法》第55條、第168條和第171條,即未賦予對監察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調查核實的權力,也未對「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時候,必須查明」的內容中,查明「偵查活動是否合法」(第(五)項查明事項)進行修改, 檢察機關也就難以查明監察調查取證活動是否合法;對「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也沒有明確人民檢察院「可以要求其(監察機關)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的權力。由此,刑事訴訟中排除非法證據,其基礎條件似乎並不充分。
三、法庭審理時監察人員是否可能出庭作證?
《刑事訴訟法》第57條第一款規定:「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如前所述,在檢察機關既無對監察調查監督權,刑事訴訟法修改也沒有涉及對監察調查活動「查明」權的情況下,法庭審理時對證據合法性的調查則可能會適用該條第二款的規定,即「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在目前的討論中,有的建議應對《刑事訴訟法》第57條進行修改,即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將監察人員(或調查人員)也納入必要時可以通知出庭說明情況的人員范疇。基於監察委對職務犯罪調查權實質類同於偵查權,但調查權又不等於偵查權的前提,將監察人員納入《刑事訴訟法》第57條第二款中,確有必要。另一方面,在已公布的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並未對此涉及的情況下,該條款中的「其他人員」其實也可以將監察人員包含其中。因為,按照「出庭說明情況」及《刑事訴訟法》第187條第二款:「人民警察就其執行職務時目擊的犯罪情況作為證人出庭作證,適用前款規定。」的內涵,監察人員的出庭更主要是證人而非監察人員的身份。
四、是否有權要求監察委提供或調取其證據?
《刑事訴訟法》第171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第39條規定:「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法院調取。」也就是說,對於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檢察機關有權要求其提供證據,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辯護人申請調取其證據材料。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無論是依職權還是依申請,檢察機關或人民法院調取證據的情況也為數不少。目前的《監察法》中,第40條規定了「監察機關對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進行調查,收集被調查人有無違法犯罪以及情節輕重的證據,查明違法犯罪事實,形成相互印證、完整穩定的證據鏈。」雖然第45條第(四)項也要求「對涉嫌職務犯罪的,監察機關經調查認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製作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但基於現實的考量,未完全移送特別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材料的情況完全有可能發生。在刑事訴訟法修改沒有涉及這個問題的情況下,檢察機關的「要求提供」和檢察機關、人民法院依申請調取,都可能會遭遇法律上的障礙。
與調取證據材料相關的是同步錄音錄像問題。《監察法》第41條第二款規定了「調查人員進行訊問以及搜查、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證工作,應當對全過程進行錄音錄像,留存備查。」即《監察法》對監察委形成的錄音錄像規定了,一是留存(——不移送);二是備查。此處的關鍵在於「備查」二字,包括是否屬於可以調取的證據材料,以及公訴人是否可以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定(試行)》第446條和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01條規定,要求法庭播放訊問錄音、錄像等,有待實踐中進一步細化。
五、補充調查期間辯護人是否擁有完整辯護權?
刑事訴訟中,特別是審查起訴開始,辯護人擁有三項基礎權利,即閱卷權、會見權和調查取證權。這三項權利的核心都和證據相關。從《監察法》和《刑事訴訟法》規定看,職務犯罪在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後,律師即可以辯護人的身份全面介入,並行使各項辯護權利,這沒有什麼問題。
問題的關鍵在於,《監察法》第47條第三款規定:「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查,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對於補充調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內補充調查完畢。補充調查以二次為限。」目前公布的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也對檢察機關審查職務犯罪案件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查,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的原則進行了強調。從過去職務犯罪的訴訟進程看,補充偵查幾乎就是一個常態,加之監察機關在職務犯罪調查方面知識、技能的欠缺,可以預測今後一段時間內,職務犯罪的退回補充調查比例不小。這就涉及到辯護人權利如何行使的問題。
已經十分明確的是,監察委調查期間,律師不得以辯護人的身份介入。那麼,補充調查也是一種特殊狀態下的監察委調查,已經參與到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階段的辯護人,能否全面行使《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權利——比如根據第37條的規定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核實有關證據?特別是在補充調查針對漏罪或發現新罪的情況下,此罪的辯護權能否及於漏罪、新罪?另一方面,因為補充調查是職務犯罪案件進入刑事訴訟程序後的一種特定程序,審查的主體,尤其是對犯罪嫌疑人決定適用逮捕措施的主體都是檢察機關,在此期間限制辯護權利實質是剝奪了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必然與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產生沖突,等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困惑與疑問。
㈣ 我想知道刑事訴訟法第57條規定是什麼
第57條:被監視居住人的義務--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版(1):未經執權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住處,無固定住處的,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指定的居所;(2)未經執行機關的批准不得會見他人;(3)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5)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予以逮捕。
㈤ 監察機關,查明違法犯罪事實,形成 什麼證據鏈
查明違法犯罪事實,形成相互印證、完整穩定的證據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四十條監察機關對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進行調查,收集被調查人有無違法犯罪以及情節輕重的證據,查明違法犯罪事實,形成相互印證、完整穩定的證據鏈。
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證據,嚴禁侮辱、打罵、虐待、體罰或者變相體罰被調查人和涉案人員。
這是對紀委監委調查取證工作要求的規定。紀委監委在辦案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調查取證,要通過調查取證不斷獲取證據、查明事實真相、准確認定性質、合理追究責任。
調查取證工作一方面直接影響著紀委監委所認定的事實是否能夠「站得住腳」,另一方面更是直接影響著對被調查人的下一步處理,因此必須嚴格規范、慎之又慎。
調查取得的證據,要經得起審理部門、公訴機關、審判機關的審查,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如果證據不扎實、不合法、不全面,輕則檢察機關退回補充調查,影響懲治腐敗的效率;重則被司法機關作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影響案件的定罪量刑;
特別是如果因為證據問題造成當事人權益被侵害、造成嚴重問題的,還可能予以國家賠償。
所以,紀委監委一定要有強烈的證據意識,而且是要有合法的、全面的證據意識;不僅調查部門要有合法的、全面的證據意識,審理部門身負審核把關職能更要有合法的、全面的證據意識,這樣才能盡最大可能保障案件質量和效果。
(5)刑事訴訟法57擴展閱讀:
證據資格方面,《監察法》第33條第一款規定:「監察機關依照本法規定收集的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調查人供述和辯解、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明確了監察委收集的證據可以在刑訴中直接作為證據。
《監察法》第33條第二款規定:「監察機關在收集、固定、審查、運用證據時,應當與刑事審判關於證據的要求和標准相一致。」明確了刑事訴訟中對監察委收集的證據應當以刑事審判關於證據的要求和標准進行考量。
《刑事訴訟法》第57條第一款規定:「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刑事訴訟法》第171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第39條規定:「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法院調取。」
也就是說,對於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檢察機關有權要求其提供證據,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辯護人申請調取其證據材料。
㈥ 刑訴法57條是如何規定的
法律分析: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㈦ 刑事訴訟法第57條第一款中的「人民檢察院對收集的證據合法性予以證明」是否屬於舉證責任倒置。原因。
是。抄
在公訴案件中,檢察襲院是原告,其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案件事實,原本,如果被告要說明其非法是要提供相應證據予以證明的,但由於現實生活中,控辯雙方地位差別較大,要被告證明證據非法是很艱難的,因此法律做出了這種規定,將證明證據合法性的責任轉移到原告,即檢察院,這便是舉證責任導致,也正如該條文規定的那樣。
㈧ 簡述刑事訴訟法中應當補充鑒定的情形
你好。刑事鑒定:是指偵查機關為查明案情,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就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作出結論的一種偵查行為。
一、關於鑒定。刑事訴訟中的鑒定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查明案件事實,公安司法機關依據職權或者應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申請,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鑒別和評定的活動。具備專門知識並受指派或聘請來解決案件中專門性問題的人為鑒定人,鑒定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後所作出的書面結論就是鑒定結論。鑒定結論是一種獨立的訴訟證據,但鑒定結論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在刑事訴訟中需要進行鑒定的專門性問題非常廣泛,常見的有法醫學鑒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筆跡鑒定、痕跡鑒定、會計鑒定、價格鑒定、食品葯品鑒定、淫穢物品鑒定、毒品鑒定和其他各種刑事技術鑒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簡稱「刑訴法」)第119條規定「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第120條規定「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簽名。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刑訴法」第158條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這些都是對刑事訴訟中「鑒定」的具體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法院解釋」)第57條規定「對於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檢察規則」)第199條至第203條對鑒定、鑒定的啟動、鑒定人的條件、鑒定注意事項以及鑒定人的責任等作了明確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公安規定」)第233條至239條規定了鑒定、鑒定的范圍、鑒定機構人員、鑒定的批准程序及對鑒定過程的具體要求。這些都是對「刑訴法」中關於「鑒定」的規定的具體細化和補充,可操作性更強。
根據上述規定,公安、檢察、法院都有依照職權或者應當事人等申請而決定進行鑒定的權利。
二、關於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公安司法人員或當事人等在對鑒定結論進行分析研究後,若認為所作結論不夠完備、不夠明確或提出了新的問題、或發現與案件有關的新資料,可以決定或申請將已鑒定或新發現的檢體,仍交給原委託的鑒定人進行檢驗,鑒定人對新問題的解答或所作的修正補充,就是補充鑒定。補充鑒定是由原鑒定人作出,是對原鑒定的補充或修正,若是對原鑒定的補充則應將原鑒定結論與補充鑒定結論結合使用;若是對原鑒定的修正,則以補充鑒定的鑒定結論為准。
重新鑒定是指對原鑒定結論的可靠性發生疑問時,將原案材料再另行委託其他鑒定人進行的鑒定。重新鑒定的鑒定人,可以不受原鑒定內容和材料的限制,根據委託單位的要求和提供的材料進行鑒定。重新鑒定時若所得出的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不一致,應當對原鑒定結論進行論證並說明不一致原因。
「刑訴法」第120條「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第121條」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159條」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庭對於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六部門規定「)第18條」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時,對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作出的鑒定結論,經質證後,認為有疑問,不能作為定案根據的,可以另行聘請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不能另行聘請其他鑒定機構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法院解釋「第59條」對鑒定結論有疑問的,人民法院可以指派或者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或者鑒定機構,對案件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法院解釋「第60條」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時,對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作出的鑒定結論,經質證後,認為有疑問,不能作為定案根據的,可以另行聘請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檢察規則「第20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通過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後如認為必要可以決定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05條規定應當事人申請可以決定對鑒定結論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06條規定重新鑒定應當另行指派或者聘請鑒定人。第207條規定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並列出了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的三種情形。第208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作出的鑒定結論不能作為定案依據的,應當另行委託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重新鑒定或者補充鑒定。」公安規定「第240條規定」辦案部門或者偵查人員認為鑒定結論不確切或者有錯誤,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41條規定」公安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對鑒定結論有異議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後,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42條規定」重新鑒定應當另行指派或者聘請鑒定人。「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1、「六部門解釋」和「法院解釋」、「檢察規則」混淆了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的性質,即補充鑒定應由原鑒定人或原作出醫學鑒定的醫院進行,而重新鑒定應當另行委託其他鑒定人或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進行,不能由原鑒定人及醫院進行;2、「刑訴法」規定,在偵查階段和審判階段,當事人申請的內容不一樣,即偵查階段可以申請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而在審判階段只能申請重新鑒定;而「法院解釋」在審判階段既可以申請補充鑒定也可以申請重新鑒定。3、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程序的啟動,按「刑訴法」的規定,只有當事人等申請才能啟動,而公安檢察法院三機關的「解釋、規則、規定」規定除當事人申請啟動外還可以由公安檢察審判人員在審查鑒定結論時依職權而啟動。
關於復核鑒定。復核鑒定是一種在法律上沒有規定但在實際鑒定工作中常用的一種鑒定形式,是由原鑒定單位或上級鑒定單位職稱更高的專家就原鑒定材料進行復查並論證原鑒定所得的結論是否正確的一種鑒定。其鑒定性質實際上與重新鑒定相似。「公安規定」第243條規定「刑事技術的鑒定結論,需要送上級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復核時,應當送鑒定物和對比樣本、原鑒定書或者檢驗報告,並說明提請復核的原因和要求。」
關於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提起的條件。刑訴法和各部門解釋、規則、規定均未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在實際工作中不便操作,且導致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的隨意性。「檢察規則」第207條僅規定了「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的情形包括:(一)對同一人身傷害已存在兩個以上的不同鑒定結論,人民檢察院與公安機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之間或被害人與狎嫌疑人之間不能形成一致的認識的,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重新鑒定的;(二)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的人身傷害醫學鑒定不能人微言輕定案的根據,需要重新鑒定的;(三)人民檢察院與公安機關、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之間或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之間對同一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不同認識,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重新鑒定的。」而刑事訴訟中涉及鑒定種類很多,人身傷害醫學鑒定只是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鑒定。對於其他種類鑒定如何確定是否重新鑒定,沒有明確規定。故建議刑訴法修改時明確規定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的提起條件。在目前可以按照《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執行,即「通過審查鑒定人作出的鑒定結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准許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一)鑒定人不具備相關鑒定資格的;(二)鑒定程序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三)鑒定結論與其他證據有矛盾的;
(四)鑒定材料有虛假,或者原鑒定方法有缺陷的;(五)鑒定人應當迴避沒有迴避,而對其鑒定結論有持不同意見的;(六)同一案件具有多個不同鑒定結論的;
(七)有證據證明存在影響鑒定人准確鑒定因素的。「
關於鑒定、補充鑒定、重新鑒定的期限。辦理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鑒定工作也不例外,「暫行規定」第21條規定「鑒定期限是指決定受理委託鑒定之日起到發出鑒定文書之日止的時間。一般的司法鑒定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疑難的司法鑒定應當在60個工作日內完成」。
「刑訴法」第122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六部門規定」第33條規定「根據刑訴法第122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除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精神病鑒定時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外,其他鑒定時間都應當計入辦案期限。對於因鑒定時間較長,辦案期限屆滿仍不能終結的案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應當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變更強制措施,改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法院解釋」第156條規定「當事人和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應當提供證人的姓名、證據的存放地點,說明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要求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理由。審判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認為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的,應當同意該申請,並宣布延期審理;不同意的,應當告知理由並繼續審理。依照前款規定延期審理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延期審理的時間不計入審限。」「公安規定」第245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時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其他鑒定時間都應當計入辦案期限。對於因鑒定時間較長,辦案期限屆滿時仍不能終結的案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應當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變更強制措施,改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1、刑訴法沒有單獨規定鑒定期限,而是把鑒定所用時間計入辦案期限(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除外),其目的是保護被告人的權利,防止超期羈押,但這樣規定卻是不切實際的,且事實上導致了鑒定無限期和超期羈押;2、六部門規定對於因鑒定時間較長,辦案期限屆滿仍不能終結的案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應當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變更強制措施,改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這在實際工作中也是不宜執行和不能執行的。3、「法院解釋」用延期審理代替鑒定期限且規定不超過一個月,不計入審限,與刑訴法的規定明顯不一致。因此,建議刑訴法修改時明確規定鑒定期限。
三、關於鑒定人。按照鑒定規則,鑒定人只能由自然人擔任,不能由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等非自然人擔任。即鑒定人是具備專門知識並受公安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來解決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的自然人。鑒定機構和鑒定人應當有所區別,二者在業務上具有從屬關系,鑒定部門能夠為鑒定人完成鑒定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技術設備和場所,保證鑒定在程序上的合法性。對於某一具體案件的鑒定應由幾名鑒定人進行,「刑訴法」、「法院解釋」、「檢察規則」均未作具體規定,而「公安規定」第238條規定鑒定後應當出具鑒定結論,由二名以上具有鑒定資格的鑒定人簽名或者蓋章。筆者認為:鑒定人應當對鑒定結論負責,無論是一人、二人或多人,均是如此。一般的案件一名鑒定人完全可以獨立完成,但對於疑難、復雜的案件應當二人以上完成甚或邀請專家聯合鑒定。事實上,公安機關的二人「簽名或蓋章」也是一種形式,實質上仍是一個人進行的鑒定。
關於鑒定人的迴避問題。刑訴法第31條規定了迴避條件,第154條規定開庭時候宣布鑒定人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鑒定人申請迴避。而偵查階段、提起公訴階段僅告知當事人鑒定結論而不告知鑒定人名單及鑒定過程等情況。按照這一規定,只有到審判階段當事人才有可能獲知鑒定人姓名,這必然會使有些本應在偵查階段迴避的鑒定人到審判階段才被申請迴避。這不僅會導致由於第一次鑒定被全部宣告無效而浪費鑒定資源,拖延訴訟時間,還有可能使一些檢材易於變質、滅失或數量太少且無法重新收集的刑事案件因錯過鑒定時機而無法查清案件真相。因此對鑒定人的迴避應當有一個明確的易於操作且符合實際的規定。
四、關於預交鑒定費用。民事案件預交鑒定費用規定比較明確,即由鑒定申請人或舉證責任人預交,由敗訴方承擔。刑事案件鑒定是否收費及費用如何預交、承擔,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認為純刑事案件的鑒定不應收費,附帶民事案件的鑒定可以比照民事案件規定收費。「檢察規則」第204條、第205條、第254條、第255條規定,檢察機關依職權進行的鑒定不收費,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請求方承擔鑒定費用。筆者認為:涉及罪與非罪問題的鑒定,不應收費,涉及賠償問題的鑒定,可由申請鑒定方承擔費用。因為追究犯罪或保護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國家的責任,嫌疑人或被告人沒有證明自已有罪或無罪的責任。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㈨ 分析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
1.(1)「審訊人員將李某提到公安局案基地對其實施了捆綁、吊打、電擊等行為,3天3夜不許吃飯,不許睡覺,只給少許水喝,並威脅不坦白交代搶劫殺人罪行、認罪態度不好法院會判死刑。最終,李某按審訊人員的意思交代了搶劫殺人的事實。」這是偵查人員通過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獲取的李某的供述,依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1款的規定,屬於非法證據,而且,依據該條款的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應當予以排除。(2)「偵查人員還對李某的住處進行了搜查,提取扣押了李某鞋子等物品,當場未出示搜查證」,偵查人員搜查扣押的李某的鞋子等物品,屬於物證。依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1款的規定,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屬於非法證據,才應對該證據予以排除。2.依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2款之規定,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由此可見,本案負有排除非法證據義務的機關包括東湖市公安局、東湖市檢察院和東湖市中級法院。3.對於李某的盜竊罪而言,有保安的指認,而且有李某的供述,並經查證屬實。因此,對李某的盜竊罪應作有罪判決。對於李某的搶劫罪,只有通過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供述和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物證加以證明,未達到《刑事訴訟法》第53條第2款規定的給被告人定罪的「證據確實、充分」的三個要求「(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因此,按照《刑事訴訟法》第195條的規定,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4.結合本案,簡要說明刑事訴訟法對保障刑法實施的價值。刑事訴訟法在保障刑法實施方面的價值有:第一,通過明確對刑事案件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的專門機關,為調查和明確案件事實、適用刑事實體法提供了組織上的保障。第二,刑事訴訟法通過明確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主體的權力與職責及訴訟參與人的權利與義務,為調查和明確案件事實及適用刑事實體法的活動提供了基本構架;同時,由於有明確的活動方式和程序,也為刑事實體法適用的有序性提供了保障。第三,規定了收集證據的方法與運用證據的規則,既為獲取證據、明確案件事實提供了手段,又為收集證據、運用證據提供了程序規范。第四,關於程序系統的設計,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避免、減少案件實體上的誤差。第五,針對不同案件或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程序,使得案件處理簡繁有別,保證處理案件的效率。在本案中,刑事訴訟法通過規范證據的收集程序和運用規則,讓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的專門機關排除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同時,在本案中,通過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的專門機關相互之間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了刑法的正確實施,保證了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目標的實現,以有效的程序機制保障了刑法的實現。5.結合本案,簡述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完善過程,闡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訴訟價值。(1)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是指違反法定程序,以非法方法獲取的證據,原則上不具有證據能力,不能為法庭採納。既包括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也包括非法實物證據的排除。在我國,為保證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對於證據的收集、固定、保全、審查判斷、查證核實等,都規定了嚴格的程序。1996年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幾經查證確實屬於採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199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265條也規定,以刑訊等非法手段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不能作為指控犯罪的根據。2010年6月發布的《關於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和《關於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我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一方面,明確非法證據排除的范圍。《關於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條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屬於非法言詞證據。第2條規定,經依法確認的非法言詞證據,應當予以排除,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第14條規定,物證、書證的取得明顯違反法律規定,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否則,該物證、書證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另一方面,明確了非法取得的被告人審判前供述的排除程序。2012年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吸收了《關於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相關內容,在三個方面增加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規定:第一,排除范圍。即刑事訴訟法第54條的規定。第二,法庭調查,包括啟動、證明、處理。即刑事訴訟法第56、57、58條的規定。第三,法律監督。即刑事訴訟法第55條的規定。在本案中,排除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是對2010年《關於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以及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正案》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有效貫徹和落實。(2)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訴訟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利於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乃至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對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進行否定性評價,能夠使非法取證一方承受不利的程序結果和實體結果,消除非法取證的心理動力,從而達到保障訴訟參與人各項權利、保障無辜的人不受追究的目的。在本案中,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證據,有利於保障李某的人權,同時,警示司法人員在以後的執法中應充分保障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第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利於保障程序公正,保障訴訟程序獨立價值的實現。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助於督促公檢法機關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通過程序性制裁來實現對程序公正的追求。在本案中,通過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證據,彰顯了程序的獨立價值,維護了程序的公正性,是程序公正價值的重要體現。第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利於規范司法行為,維護司法權威,彰顯法治精神。司法行為是否合法、是否規范,是衡量司法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關繫到司法權威的實現和確立。司法機關若非法取證、帶頭違法,就會嚴重損害司法機關形象,損害法律權威,對整個社會的法律信仰和法治精神也有著巨大的破壞。在本案中,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證據,有利於抑制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督促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樹立懲罰與保護並重的司法理念,堅持規范理性文明執法,這對樹立我國司法的權威,具有重要意義。參考資料:2012年海天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真題解析
㈩ 監視居住的具體解釋是什麼
監視居住作為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一種強制措施,與「偷窺」、「偷拍」、「秘密跟蹤」、「竊聽」等行為毫無關系。
而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依據法律規定的條件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離開固定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及遵守法定義務,並通過電子監控、不定期檢查、通信監控等方式對其進行有效監視,並具有一定限制期限的一種強制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章的相關規定,監視居住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並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10)刑事訴訟法57擴展閱讀:
監視居住的實質意義:
從本質上講,如果監視居住是在當事人自己家裡進行,由於很多地方的執行機關(就是指公安機關)警力有限,很難做到一對一的事前監視,所以其實執行的有效性並不大。近些年隨著科技的發展,部分地區可以監視居住的場所裝攝像頭。但是實際效果如何,傑哥沒有在辦案機關工作過,不好說。
如果是指定居所監視居住,那對辦案的效果和實質意義基本和把當事人關在看守所差別不大。另外,根據六部門規定,監視居住期間,律師會見當事人是不需要經過任何機關批準的。
參考資料:網路-監視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