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第99

勞動法第99

發布時間: 2022-07-04 21:37:42

① 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競業限制條款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從上述問答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可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其包括對禁止同業競爭的期限、范圍和補償等的規定,以及違反競業限制條款而承擔的違約金。所以,《勞動合同法》在第23條第2款規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該法第90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招用該違反競業限制的勞動者的用人單位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呢?《勞動合同法》第91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動法》第99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對於賠償的范圍,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6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於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70%。用人單位應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1)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2)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賠償本條第(2)項規定的損失,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 20條的規定執行。

② 可以提前一周辭職嗎

1、正常情況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也就是說,只要你是正式工,提前三十天書面申請離職,到了三十天後就可以走人了,不管單位讓不讓你走,你都可以走了;試用期只需要提前三天即可。

2、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以上這些情況,只要單位存在其中之一,你就可以隨時走人。

③ 勞動合同法案例分析,,急!!!

(1)程序有問題,如招用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該勞動者的原企業造成損失的應承擔法律責任。當然,因為《勞動合同法》並不禁止多重勞動關系,只要該勞動者的前僱主不反對,企業招用了該員工也是可以的。
(2)簽訂程序有問題,勞動合同的簽訂應該是企業與員工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不應完全由企業一方決定。
(3)該份勞動合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款如下:

(1)婚喪假期間不支付工資。婚喪假是法定的有薪假期,企業應當在職工休婚喪假期間支付工資。
(2)每月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我國法律規定,每日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加班時間不得超過36小時。
(3)職工一方要求提前解除合同需60天以前通知用人單位。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職工一方提前解除合同只需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
(4)職工可以自願參加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險。根據國家法律規定,社會保險是強制性的,企業和職工個人都必須參加。
(5)在合同期內工人患矽肺病不得解除勞動合同。對。
(6)連續工作一年以上可以享受年休假。對

④ 勞動者可否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者除隨時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外,勞動者還可行使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

根據《勞動法》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合同約定的條件往往是臨時性、突發性事件,不可能預先預測,因此,本條所規定的30日不是指合同約定終止情形,而是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提供勞動條件,或其他主客觀原因的變化致使合同不能繼續履行,勞動者提出解除合同。對此,根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2條規定:「按照《勞動法》第31條的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過用人單位予以辦理。如果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另外,根據勞動部《關於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復函》規定: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需徵得用人單位的同意。超過30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但由於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有關約定而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由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若勞動者違反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的規定,而要求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可以不予辦理。根據《勞動法》第99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⑤ 在職的勞動者被其他公司錄用應否承擔違約責任

現實困惑

2010年2月,金某通過朋友引薦到一家商貿公司做大區銷售,面試合格後,金某與該公司訂立了勞動合同,期限為兩年。入職後,金某在工作中一直表現得非常優秀,業績非常突出,公司對他很滿意。因此合同到期後,公司高層領導示意人事經理與金某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且還給他漲了工資。後來在一個行業會議上,金某偶然認識了一個集團的總裁高某,二人相談甚歡。該集團正預計要上市一系列生活用品,高某想要金某去做該集團下屬的生活公司的銷售經理,他對金某允諾薪酬會比金某現在所享受的高一倍,更誘人的是,他還說要分給金某一套住房。面對如此優厚的條件金某決定辭職,周一上班時他就向單位遞交了辭職申請。幾天後,就在商貿公司還沒批准金某的辭職申請時,該集團生活用品公司的人事經理就打電話給金某,說集團生活用品的項目已經開始,希望金某馬上就職。金某見情況緊急,沒等到商貿公司的答復就去該生活用品公司上班了,而且還與該公司簽訂了三年的勞動合同。沒想到一周後,原商貿公司卻通知金某,讓金某承擔違約責任及經濟損失共計10萬元。商貿公司說金某未經允許擅自離崗一周,給公司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其行為嚴重違反了公司規定及勞動合同的約定,因此合同自行解除,金某負賠償責任。對此,金某覺得很委屈,他之所以未辭職成功就去某集團公司工作,是因為該公司人事經理強烈要求他立即上班所致,再說他也沒想到會給公司帶來損失啊!他認為應該由某集團公司承擔違約和賠償責任。但是該集團公司卻認為對方索賠數額太大,公司實在難以接受,他們只能支付一半,剩下的應由金某自己解決。那麼,像金某這樣在職的勞動者被其他公司錄用是否應承擔違約責任呢?

律師答疑

金某需要承擔違約責任。根據我國《勞動法》第3條的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可見,金某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法律也保護勞動者的自由擇業權利。但《勞動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由此可見,金某一旦與某商貿公司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就應該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否則,就構成違約。如果想解除勞動合同,就應該與商貿公司協商,只有雙方協商一致,勞動合同才可以解除。而且合同的解除還需要符合法定程序。我國《勞動法》第31條明確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同時,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2條補充規定,按照勞動法第31條的規定,勞動者書面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超過30日後,勞動者便可以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用人單位應予辦理。綜上所述,只要金某按照上述程序解除勞動合同,就不用承擔任何違約金,但事實上金某雖然書面通知了用人單位,卻在一個星期後就離開了公司,到另外一家公司上班,不符合法定的提前30日通知用人單位的規定。如果真的是因為金某的離職給商貿公司造成經濟損失,那麼金某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此外,對於金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一事,某集團日用品公司也負有一定的責任。正是該日用品公司著急聘用金某,並一再要求其馬上到公司上班,金某才沒等到商貿公司的答復就去上班了,而且該日用品公司也明知金某還沒有解除勞動合同。在這種情況下,某集團公司應承擔一定的連帶賠償責任。根據我國《勞動法》第99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綜上,金某明明知道沒有解除合同擅自離開商貿公司到某集團公司上班是違反勞動合同的,但是還是在利益的驅使下這么做了,可見金某主觀上具有過錯,根據法律規定金某應與某集團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十七條第二款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一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第九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32.按照勞動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超過三十日,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用人單位予以辦理。如果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⑥ 勞動法對員工罷工情形如何處理

首先要看罷工的理由和原因是否是屬於正當的,如果不正當,那麼法律是不會支持的,照樣要扣工資罰款

⑦ 勞動法案例分析

一答案要點:(1)該公司的做法違反了勞動法的規定。《勞動法》第13條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本案中,該公司內定的招工條件中,提高了對婦女的錄用標准,侵犯了婦女的平等就業權。(2)對該公司的違法行為應由勞動行政部門予以糾正。
二答案
(沒有找到該提答案,你自己在找找)
合同違法,
三答案
(1)該煤礦招收尚未與原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20名工人,屬違法行為。因為我國《勞動法》第99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招收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
(2)用人單位拿出事先印好的勞動合同要求工人簽字,違反了簽訂勞動合同應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原則。我國《勞動法》第16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
(3)該份勞動合同不符合勞動法規定的有:第一,「婚喪假期間不支付工資」。勞動部發布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規定,勞動者依法享受婚假、喪假期間,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第二,「每月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我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延長工作時間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第三,「職工一方要求提前解除合同需60天以前通知用人單位」。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⑧ 求有關《勞動法》的法律條款,越多越好,急,謝謝!

1、 2005年2月的《關於外國使領館僱用中國公民有關問題的復函》中明確規定:「外國駐華外交代表機構不能直接與中國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合同。」「外國駐華外交代表機構聘用中國雇員,應按照現行法律規定,由外交人員服務機構派遣雇員,代理社會保險事務。」
2、 目前正在討論的《勞動合同法》草案已經對勞動派遣問題有了更利於勞動者的規定,要求勞動派遣公司注冊資金由現在的最低10萬元上升到50萬元,每派出一名勞動者勞動派遣公司向銀行存入5萬元,以備以後萬一出現問題時使用。「勞動者被派遣到接受單位工作滿1年,接受單位繼續使用該勞動者的,勞動者派遣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終止,由接受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合同;接受單位不再使用該勞動者的,該勞動者所在崗位不得以勞動力派遣方式使用其他勞動者。」
3、 《勞動法》第3條規定,勞動者享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4、 《勞動法》第54條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
5、 《勞動法》第17條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勞動合同中規定有試用期內容是法律給予勞動關系雙方有條件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條件。
6、 《勞動法》第82條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當事人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7、 《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8、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我國訴訟時效一般期限為2年,適用於普遍的民事權利被侵害的情況。特殊訴訟時效期限,《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為1年。對於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訴訟時效為1年。
9、 《勞動法》第99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第6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其連帶賠償的的份額應不低於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70%」。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一、 工資、薪金所得;
二、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三、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四、 勞務報酬所得;
五、 稿酬所得;
六、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七、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八、 財產租賃所得;
九、 財產轉讓所得;
十、 偶然所得;
十一、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11、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
二、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 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並按應納稅額減征百分之三十。
四、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五、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12、 第四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納個人所得稅:
一、 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 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 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 保險賠款;
六、 軍人的專業費、復員費;
七、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 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 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 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免稅的所得。
13、 第五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一、 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二、 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
三、 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減稅的。
14、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 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1600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 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捐贈的部分,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從應納稅所得中扣除。
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可以根據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匯率變化情況確定附加減除費用,附加減除費用適用的范圍和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15、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500元的 5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8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45

16、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個體工商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級數 全年應交所得稅額 稅率(%)
1 不超過5000的 5
2 超過5000至10000的部分 10
3 超過10000至30000的部分 20
4 超過30000至50000的部分 30
5 超過50000的部分 35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三條 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 股東符合法定人數;
(二) 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
(三) 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四) 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
(五) 有公司住所。
18、第二十四條 有限責任公司由五十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
19、第二十五條 有限責任公司章程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 公司名稱和住所;
(二) 公司經營范圍;
(三) 公司注冊資本;
(四) 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
(五) 股東的出資方式、出資額和出資時間;
(六) 公司的機構及其產生辦法、職權、議事規則;
(七) 公司法定代表人;
(八) 股東會會議認為需要規定的其他事項。
股東應當在公司章程上簽名、蓋章。
20、第二十六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於出資資本的20%,也不得低於法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其餘部分由股東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
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三萬元。法律、行政法規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
21、第二十七條 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30%。
22、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為規范用人單位用工行為,保護勞動者合法利益,促進社會穩定,現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確立勞動關系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一) 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 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 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二、 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一) 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 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 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 考勤記錄;
(五) 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2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關於開展區域性行業集體協商工作的意見
一、 區域性行業集體協商的范圍
區域性行業集體協商是指區域內的工會組織或行業工會組織與企業代表或企業代表組織,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的行為。
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一般在小型企業或同行業企業比較集中的鄉鎮、街道、社區和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薪技術產業園區)開展。在行業特點明顯的區域要重點推行行業性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工作,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縣(區)一級開展行業性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
二、 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代表的產生方式
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代表應按照規范程序產生。職工一方的協商代表由區域內的工會組織或行業工會組織選派,首席代表由工會主席擔任。企業一方的協商代表由區域內的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或其他企業組織、行業協會選派,也可以由上級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組織區域內的企業主經民主推選或授權委託等方式產生,首席代表由企業方代表民主推選產生。
集體協商雙方的代表人數應當對等,一般每方3~10人。雙方首席代表可以書面委託專家、學者、律師等專業人員作為本方的協商代表,但委託人數不得超過本方代表的1/3。
三、 開展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的內容
開展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工作,要從本區域、本行業勞動關系的特點和企業實際出發,緊緊圍繞勞動報酬、勞動定額、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等問題進行。通過協商簽訂的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專項的。在協商過程中要力求重點突出,議題集中,措施可行。簽訂集體合同的條款要具體,標准要量化,切實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前,要將職工工資水平、工作時間以及與此直接相關的勞動定額、計件單價等勞動標准作為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的重點,通過集體協商妥善處理各方的利益分配關系,推動企業建立正常的工資決定機制。

⑨ 常見的勞動法知識點

作者:付英(版權所有,請勿轉貼,內容來源葵花高階教程《商法經濟法》)

1

熱點內容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
公司法修改回購 發布:2025-01-23 05:43:20 瀏覽:271
經濟法產品質量多選題 發布:2025-01-23 05:43:10 瀏覽:170
民法上的時效是指 發布:2025-01-23 04:38:28 瀏覽:31
刑事訴訟法簽字 發布:2025-01-23 04:32:04 瀏覽:933
洪公法院 發布:2025-01-23 04:30:23 瀏覽:972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
農業發展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1-23 02:40:29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