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204條

民事訴訟法204條

發布時間: 2022-07-09 15:52:42

A. 執行裁定能否進行確權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工作中正確適用修改後民事訴訟法第202條、第204條規定的通知》第二款規定: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執行法院應當審查並作出裁定。按民事訴訟法第204條的規定,案外人不服此裁定只能提起訴訟或者按審判監督程序辦理。執行法院在針對異議作出的裁定書中賦予案外人、當事人申請復議的權利,無法律依據。

B. 如何理解新《民訴法》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

第二百零四條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 由於本次修訂是部分修訂,沒有系統的理論研究作支撐,也難以打破現有的框架體系,因而存在不少問題。現就針對實體問題的執行異議處理即民事訴訟法二百零四條涉及的問題討論如下: 1、缺乏債務人異議人之訴。民事執行的核心是實現債權人的權利,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債務人應有的地位。讓當事人及第三人獲得實體異議權,是在執行程序中公正解決糾紛的前提條件。然而,我國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債務人異議之訴。債務人對執行根據所載請求,主張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理由的,可以提出債務人異議之訴。 提出異議的理由為:第一,執行名義所載請求權消滅。如債務清償、提存、抵消、免除、混同、消滅時效完成、解除條件成立、債權讓與、債務承擔或更改。第二,執行名義所載請求權有妨礙。如債務人認為執行名義確定的清償期限尚未期滿、債權人已同意延期清償、債權人尚未為對待給付,等等。

  2. 中止執行問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此處中止執行似有不周全之處。其一,如所涉執行標的物為執行依據所指定的特定標的物時,案外人異議理由成立的,應報院長啟動再審程序。其二,如所涉執行標的物非執行依據所指定的特定標的物,而系執行人員在執行過程中選定的,案外人異議理由成立的,應停止對該標的物的執行,而不是中止執行,同時已採取凍結、扣押等強制措施的,應解除強制措施。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三十一條規定:「查封、扣押、凍結案外人財產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凍結裁定」。

  3. 15天異議審查期限過短,不符合我國的執行實際。依民事訴訟法第202條和第204條的規定,不論程序異議還是實體異議,執行法院的異議審查期限都是15天,而且這是個不變期間。相對於現階段我國有限的執行資源和大量的執行案件積壓之間的矛盾,這個期限,尤其是對於實體異議的審查來說,不足以保證當事人收集和提供證據及充分言詞辨證的需要,否則,法律賦予執行機構對實體異議的審查權將形同虛設。

  4. 案外人啟動審判監督程序問題。當案外人異議與原判決、裁定有關,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而異議又被駁回時,此時對案外人的救濟,依據二百零四條的規定,只能是「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只賦予案件當事人提起再審的申請,案外人並沒有直接的可操作程序,他只能向作出生效法律文書的法院院長或其上級法院提出,由他們決定再審;或者向相關檢察機關提出,由檢察機關提起抗訴。其次,當執行依據不是判決、裁定,而是民事調解書時,如何適用本條規定,缺乏指引。當前由於強調訴訟調解,申請執行調解書的執行案件迅速上升,其中不乏有原被告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情況。而在審判監督程序中,針對當事人提起對調解書再審的理由,也只有違反自願原則和協議內容違法兩項。案外人如何啟動再審,更是缺乏程序保障。最後,在再審中,案外人處於何種訴訟地位,權利義務如何,本條沒有規定。案外人對再審如何施加影響,不服再審裁決,如何救濟等都是空白。筆者認為,此種情況似應一律按一審程序處理,賦予案外人以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方能周延。

  5. 訴訟期間的執行處理。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訴訟時,已開始的強制執行可以不停止。但案外人提出停止執行的申請並提供相應證據,人民法院根據所提供的證據發現案外人所主張的權利有充分理由,或不停止執行會對案外人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時,可以裁定停止執行。案外人應在向法院遞交停止強制執行申請書的同時,向執行法院提供與執行標的等額的財產擔保,執行法院與受理異議之訴的法院不一致時,可以通過受理法院向執行法院轉交申請書。不符合以上條件,執行法院可以駁回其申請。

  6. 不服異議裁定提起訴訟時,當事人的訴訟地位。本條沒有規定各當事人的訴訟地位。筆者認為,案外人不服駁回異議的裁定而提起訴訟的,主張執行標的物歸其所有,應以申請執行人為被告,被執行人作為第三人,如果被執行人也認為執行標的物歸自已所有的,被執行人也應作為共同被告參與訴訟。申請執行人因不服中止執行的裁定而提起確權訴訟的,應列案外人為被告,被執行人作為第三人。如果被執行人認為執行標的物歸自已所有的,可列其為共同原告。被執行人不服中止執行的異議裁定,提起訴訟認為執行標的物歸自已所有時,應列案外人為被告,申請執行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7. 案外人逾期提起訴訟的後果。該條規定,異議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C. 房產被法院查封後怎麼提復議

摘要 《民事訴訟法》第202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受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該條規定屬於新增加的執行異議內容。第204條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天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D. 申請再審的期限有多長

《民事訴抄訟法》第襲二百零五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但是當時人有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據以做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有上述四種情形的,自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E.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六項,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

200條第六項: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204條第一款: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二百零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但當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選擇向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本院再審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5)民事訴訟法204條擴展閱讀

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零一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第二百零三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將再審申請書副本發送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書面意見;不提交書面意見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請人和對方當事人補充有關材料,詢問有關事項。

第二百零五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F. 2019年最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04條內容是什麼

第二百零四條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人民法院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的,申內請費由債務人、擔保容人負擔;人民法院裁定駁回申請的,申請費由申請人負擔。 申請人另行起訴的,其已經交納的申請費可以從案件受理費中扣除。

G. 執行異議案外人是否有權提起確權之訴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是指案外人就執行標的物享有足以有效阻止強制執行的權利,(如所有權或者足以阻止執行標的轉讓、交付的實體權利)在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申請執行人(必要時候被執行人可列為共同被告)提起的旨在阻止對執行標的物的強制執行的訴訟。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目的當案外人的合法權益收到侵害時,可以採取有效手段予以救濟,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時維護了司法公正。
特點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與普通訴訟程序相比,存在如下特點:
1、訴訟請求的特殊性。案外人提起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訴訟請求是請求法院停止對執行標的物的執行,訴訟的目的在於通過訴訟阻卻對執行標的物的強制執行,是我國民訴法中唯一一種允許當事人在訴訟請求中允許提出阻卻對執行標的物執行的訴訟,並不是單純確認標的物所有權或者交付標的物等實現當事人的某項民事權益。
2、程序啟動的依附性。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啟動有法定的前置程序,即只有在執行終結前,案外人提出書面異議聲明,待執行法院作出裁定後,案外人才可以提起訴訟。
3、訴訟主體的特殊性。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原告為案外人,且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物享有足以排除的實體權利。被告是申請執行人,在被執行人否認案外人權利時,可以將其列為被告。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審判實務操作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構成要件
一、主體
原告:案外人(案外人必須對執行標的物享有所有權或者足以阻止標的物轉讓、交付的實體權利,如所有權人、共有權人,案外人的債權人為了保全債權亦可。)
被告:申請執行人/當被申請執行人反對案外人對標的物主張的實體權利時,將其列為共同被告。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案外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提起訴訟,對執行標的主張實體權利,並請求對執行標的停止執行的,應當以申請執行人為被告;被執行人反對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所主張的實體權利的,應當以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為共同被告。"
二、事由
對標的有享有排除強制執行的權利。司法實務中提出異議的情形有: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債權等。
三、起訴期限
提起異議之訴的期限:執行法院審查處理執行異議,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裁定。裁定對異議標的中止執行後,案外人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提起訴訟。
四、范圍
僅限於對財產權的執行。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程序要件
一、管轄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管轄法院為執行法院。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條規定:「案外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提起訴訟的,由執行法院管轄。」
二、起訴
在裁定送達之日起15日內,提起訴訟,訴訟請求應有撤銷對標的物的強制執行的內容。
三、審理
1、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審理,按照普通訴訟審理,不排除適用簡易程序。
2、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訴訟期間,不停止執行。若案外人提供擔保,可以裁定停止執行;若申請執行人提供擔保則裁定不停止執行。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規定:「案外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提起訴訟的,訴訟期間,不停止執行。
案外人的訴訟請求確有理由或者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請求停止執行的,可以裁定停止對執行標的進行處分;申請執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請求繼續執行的,應當繼續執行。
案外人請求停止執行、請求解除查封、扣押、凍結或者申請執行人請求繼續執行有錯誤,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予以賠償。」
四、裁判
裁判的效力,理由成立,作出相應判決;理由不成立,駁回訴訟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9條規定:「案外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提起訴訟的,執行法院應當依照訴訟程序審理。經審理,理由不成立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理由成立的,根據案外人的訴訟請求作出相應的裁判。」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與其他程序的區別
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的區別
一、案外人申請再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確定的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且無法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爭議的,可以在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或者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利益被損害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作出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二、兩者區別
其一,性質不同。前者是一種執行救濟制度;後者則是一種審判監督制度。
其二,目的功能不同。前者解決的是異議標的應否執行的問題,旨在阻止、排除對特定標的的執行;後者解決的則是生效法律文書的對錯問題,旨在撤銷、變更原生效法律文書。
其三,適用情形不同。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的規定,前者針對的標的物是法院在執行中審查認定屬於被執行人的標的物,而非執行依據中確定執行的標的物,不涉及執行依據本身的對錯問題;後者針對的標的物則是作為執行依據的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中確定的標的物,旨在通過改變或撤銷原生效法律文書維護案外人就該標的享有的合法權益。
與第三人撤銷之訴區別
一、第三人撤銷之訴
《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二、兩者區別
其一,性質不同。前者是一種特殊的執行救濟制度;後者本質上仍屬於通常的訴訟程序。
其二,目的功能不同。前者旨在阻止、排除對特定標的的執行,後者旨在通過一個新訴改變或撤銷前訴生效判決、裁定或調解書,維護第三人因此受到損害的民事權益。
其三,主體范圍不同。前者中的案外人,可以是實體權利因執行受到損害的不特定第三人,而後者中的第三人,則須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或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其四,適用情形不同。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適格第三人如有證據證明生效法律文書部分或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即可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可見,第三人撤銷之訴針對的仍然是生效法律文書的對錯問題,且在訴訟終結後的一定期限內均有適用可能,而不限於執行階段。
對執行標的物享有所有權的案外人可否提起確權之訴
2011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權合理配置和科學運行的若干意見》第二十六條規定,「審判機構在審理確權訴訟時,應當查詢所要確權的財產權屬狀況,發現已經被執行局查封、扣押、凍結的,應當中止審理;當事人訴請確權的財產被執行局處置的,應當撤銷確權案件;在執行局查封、扣押、凍結後確權的,應當撤銷判決或者調解書。」
由此可以看出,對執行標的物享有所有權的案外人只能提起案外人異議之訴,不能提起確權之訴。

H. 案外人申請再審有幾種方式

根據《審判監督程序司法解釋》第5條的規定,為了進一步增強司法實踐的可操作性,本條明確了兩種案外人申請再審的方式。一種方式即第5條第l款的規定,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所確定的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且無法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爭議的,可以向作出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這種方式並沒有強調案件已經進入強制執行程序,但是案外人僅能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所確定的執行標的物主張各種權利,且無法另訴解決的,才能申請再審。另一種方式是,在強制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第204條的規定處理。也就是說,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了書面異議,人民法院在規定的期限內審查發現,案外人的異議理由成立,並據此作出裁定,中止對該涉案標的執行。然後,案外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第2款規定,如果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提出書面異議後,應有執行程序中的裁定為前提。

I. 再審審查期限越長,裁定再審越高嗎

再審審查期限越長,裁定再審不是越高。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82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04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申請再審的,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的規定,應在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
相關法規: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
法院對已經審理終結的案件,依照再審程序對案件的再行審理,其目的是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但確屬錯誤的判決或裁定。再審的特點是:
1、提起再審的主體必須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或本院院長
2、提起再審的客體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審或第二審案件的判決或裁定
3、提起再審的時間是判決或裁定生效以後,沒有截止時間限制 再審是一項重要的訴訟程序制度,也是各國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各國的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對再審制度的規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規定審判監督程序,即法定的機關和公職人員,基於法律賦予的審判監督權,對有錯誤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提起再行審理。因為審判監督程序是以審判監督權為基礎的,因此,一般對提起的期限不作強制性規定,對提起再審的條件和理由等也只作原則性規定。
另一類是基於當事人訴權的再審,即當事人不服已經生效的裁判,向再審法院提起再審之訴,再審法院對案件再行審理。各國一般對再審的條件和理由、再審的范圍以及提起再審的期限都作了具體的規定。

熱點內容
北京通州區國家法官學院 發布:2025-01-22 23:24:10 瀏覽:810
按照勞動法臨聘人員傷亡補助 發布:2025-01-22 22:47:54 瀏覽:796
法治宣傳月講話 發布:2025-01-22 22:47:52 瀏覽:336
民法王澤鑒 發布:2025-01-22 22:44:13 瀏覽:678
違反國家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22:37:35 瀏覽:871
二准則四條例活動過程 發布:2025-01-22 22:24:23 瀏覽:75
人民法院對查封規定 發布:2025-01-22 22:18:34 瀏覽:228
有關打麻將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2 21:17:45 瀏覽:827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2 21:11:19 瀏覽:371
軍訓條令條例 發布:2025-01-22 21:03:40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