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潮

行政法潮

發布時間: 2022-07-09 18:42:48

❶ 30分求小論文:《結合工作實際,談談行政法基本原則在實踐中的運用》

論 行 政 公 開 原 則


當今世界各國的行政法沒有把行政法基本原則以法
律條文集中加以規定的,而是靠學者們從行政法律規范、
行政法治的實踐中概括總結出來的。由於人們的認識不
一致,各國形成了對於行政法基本原則的不同的看法。
由於歷史的原因,兩大法系對於行政法基本原則
呈現出其歷史發展的區別,同時在現代行政法治的發
展過程又呈現出互相借鑒的新趨勢。
在法國,伴隨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出現的法治國
思想和獨立行政法院的發展,逐步產生和形成了行政
法治原則和均衡原則,被當作法國行政法基本原則;在
德國,隨著法治國思想的發軔及其從形式意義的法治
國思想向現代實質意義的法治國思想的演進,形成了
依法行政原則、比例原則和信賴保護原則。兩國的行政
法基本原則代表了大陸法系的行政法基本原則。
在英國,基於普通法傳統中的法治原理和「自然正
義原則」,發展出行政法上的越權無效原則、合理性原
則和自然公正原則三項行政法基本原則;在美國,基於
美國憲法的「正當程序」規定,直接形成了行政法上的
正當程序原則,並在此基礎之上發展出行政公開原則
與前述原則一起作為美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1](p48-50)美
國1966年修改《聯邦行政程序法》中關於政府文件公開
的決定,制定了《情報自由法》,1976年制定《陽光下的
政府法》,1974年制定《隱私權法》,從而確定了行政公
開原則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地位。

WTO協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兩大法系在法律理念
上相互靠近的國際表現。而執行其相關規定的主要任務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主要是各國的國內行政法,從而對
國內行政法提出了新的要求。WTO協議將加快協調各國
行政法理念的變革,形成一套適應全球化條件下的開放
型政府的行為規則。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強化行政
公開的理念,要求政府行為公開化、透明化,以便公眾監
督,以消除腐敗。行政公開成為政府的基本要求。行政公
開原則成為行政法基本原則是當今各國行政法發展的
又一重要方向。正如邊沁所說「沒有公開性,其他一切都
無能為力,與公開性相比,其他都是小巫見大巫」。[2](p443)
行政公開原則獲得了更為普遍的法律意義。行政公開
原則被確立為行政法基本原則就是應了這一變化趨
勢,是現代行政法原則譜系發生的重要變動。
然而,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無論在學理還是在
立法上都未能形成共識。行政公開原則在行政法上的
基本原則的地位未能得到確立即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
面。我國學者對於行政法基本原則問題的研究在行政
公開原則問題上形成了兩類觀點:⑴形式化的行政公開
觀念;⑵實質的行政公開觀念。前者認為行政公開原則
只是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不能成為行政法的基本原
則。並提出了反對行政公開原則成為行政法基本原則的
主要理由有兩個:一是法治行政原則作為行政法的基本
原則在理念層面和制度層麵包含了合法性原則、合理性
原則、民主與效率原則、行政公正原則、行政制約原則、
行政責任原則,為了防止行政法基本原則過多、分散,不
宜把行政公開原則視為行政法基本原則。二是行政公開
的本質是通過一種公開的程序實施對行政權的制約,具
有程序法的意義,行政公開原則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
與行政法基本原則是上下位階的關系。[3]對此筆者不能
苟同。首先,從行政法原則譜系和結構看,行政法基本
原則具有穩定性、規范性、強制性、包容性。基本原則的
相對穩定,並非不發生變動,基本原則的包容性允許基
本原則發生一定的演變。盡管這種變化基於法律彈性
的需要,但主要是植根於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環境的變
化。任何法律應「為社會生活之常,固不可輕言改變,苟
社會生活情況有變,亦不能期其不變。」[4]行政法原則譜
系及其結構也會發生變化。那麼,第一個理由中的包含
關系或者叫結構就不會永不變易,以此論斷行政公開原
則不能成為行政法基本原則最多也只是靜態的語義學
結論,不能最終說明行政公開原則的地位。第二個理由
說行政公開原則似乎僅僅具備程序法律意義,但好像與
行政公開產生的歷史不相符合。行政公開是與公眾信息
權一起產生的,而且在行政公開的發展過程中,尤其在
全球化時代(世界貿易組織時代)行政公開不僅成為行
政程序法的原則,更是行政實體法的原則,從而涵蓋整
個行政法的立法與實踐的全過程。行政公開在20世紀
60-70年代起成為美國行政法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趨勢,
行政公開原則在美國得以逐步確立為獨立的行政法基
本原則。在特別強調正當程序的美國,正是由於正當程序觀念向行政法領域的滲透,行政公開原則才得以演變
為行政法基本原則。美國行政法認為「行政公開是指個
人或團體有權知悉並取得行政機關的檔案資料和其他
信息而言,通常稱這種權利為了解權」。[5](p953)
從各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理論與實踐來看,行政
法基本原則既是對行政法的要求,也是對行政行為的
要求。與其說我國行政法基本原則概括總結的缺陷,不
如說其視角或者方法的缺陷。從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歷
史發展來看,東西方在方法上的一個可供借鑒的共同
點,那就是從生動的行政法治實踐中去加以歸納和總
結。行政公開是現代行政法治發展的一個新的趨勢。前
述我國學者對於行政法基本原則的論述對於行政公開
未能予以充分重視,導致對行政公開原則在行政法基
本原則的問題上未能正確地認識其地位。即有關我國
行政法基本原則問題的看法未能充分體現時代精神。

法律原則植根於社會生活中,只能被發現,而不能
被創造。我們在說明行政公開原則是行政法基本原則
之前,我們應當從現代行政法治發展的生動實踐中去
尋找答案。
行政公開反映出現代民主政治的普遍的基本訴
求。行政公開體現著現代行政發展過程中的對政府的
基本要求,全球化時代的行政法治更是加劇行政公開
的發展。開放型的政府必然把行政公開當作對自己的
一個重要的基本要求。如日本政府把「建立對國民開放
的和值得信賴的行政」作為自己的目標。行政公開是現
代行政法治的一個帶根本性「權威出發點」。所以「,當
代各國行政法幾乎都強調行政公開」(應松年語)。[6](p197)
世界各國行政法治的發展表明,行政公開原則已經或
正在成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之一。鑒於行政公開原則
的重要性和行政公開的現代行政法治的潮流,我國也
有不少學者把行政公開原則總結為現代行政法的基本
原則之一。但也有學者明確反對行政公開原則成為行
政法基本原則,並認為行政公開原則「更適宜於出現在
行政程序法這一層面」,不宜作為行政法基本原則。我
們認為行政公開原則應當成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而
不僅僅是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

關於行政公開原則的概念我國學術界主要有下列
看法:⑴行政公開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在做出行政行為
時,應當通過一定的制度讓有利害關系的相對人了解
有關情況的制度。公開原則是行政公開在行政程序中
的體現,是公民參政議政權的表現和延伸。[7]⑵行政公
開是指將行政權力運行的依據、過程和結果向相對人
和公眾公開,使相對人和公眾知悉。[8](p172-173)⑶行政公開
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職權時,除涉及到國家機密、個人
隱私和商業秘密外,必須向相對人和社會公開與行政
職權有關的事項。[9]⑷行政公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
工作人員在行政活動中,除依法保密的事項外,應將行
政事務通過一定形式向社會公布,或者向利害關系人公
開說明背景、條件、原因和理由,聽取其意見並予以答
復。這些觀點盡管有的出現在行政程序法原則的論述
中,但都沒有否認行政公開原則還具有實體法原則的意
蘊。它們共同的不足是忽視了行政法律關系中重要的相
對人主體地位,沒有反映我國現代行政法治發展中出現
的行政法權利(力)結構趨向平衡的發展趨勢(羅豪才)。
行政公開作為行政現象最早是從政府情報公開發
端。具體始於瑞典1776年制定《出版自由法》規定的關
於官方文件的公開性。後來世界各國法治發展的實踐
使得公開的內容突破了新聞報道的范圍,發展為行政
領域帶普遍性的行政行為的公開。由於經濟全球化、法
律全球化等國際化趨勢,行政公開發展為對於政府的
普遍性要求,並進而成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原則。
行政公開原則的內容:從各國有關部門行政公開
原則的法律規定來看,大致包括如下內容:第一,公開
原則意味著行政機關擁有的某些公民的個人資料,都
應該無條件地向本人公開,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第
二,公民有權要求政府提供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各個
方面的信息,回答有關咨詢,以便於公民參加經濟和社
會活動,為此,政府必須創造各種條件。第三,凡是政府
頒布的一切涉及公民權利義務的規范性文件,必須正
式公布,未經公布的文件無效。第四,凡是要求公民承
擔的義務,包括公民在提出各種申請時應具備的條件、
名次都必須全部具體列舉公布、通知。第五,凡是涉及
公民基本權利義務的行政決定,必須公布或通知;涉及
個人隱私的,應事先告知本人,等等。[10](p197-19(8)應松年)
這些權威性論述,告訴我們行政公開原則在逐步走向
實質法治的現代社會里已經不僅僅體現在行政程序法
裡面,更應成為對行政實體法的基本要求。行政公開最
初是適應滿足公民的知情權要求的,而知情權卻是包
含著豐富的實體性要求的。如果行政公開原則僅僅是
程序性要求的話,那麼知情權的法治化則僅僅是半法
治的。現代參與型行政要求行政公開應當是具有實體
法意義的公開,否則,參與是無法完整實現的。按照我
國通行的關於基本原則的判定標准,行政公開原則就
具備了作為法律基本原則的貫穿性和指導性。社會發
展對行政運行產生了普遍的行政公開的要求,這一要
求是行政法原則譜系發生變化的歷史動力,行政公開
原則成長為行政法基本原則就成為歷史之必然。

❷ 如何完善行政訴訟法

第一,修正行政訴訟法之理念。行政訴訟法應充分體現人權保障理念,將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作為行政訴訟的主要目的更為適宜,以最低限度地保證行政訴訟定糾止紛作用的發揮。現行行政訴訟法在程序保障和操作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一是對相對人合法權益的保護范圍過窄,僅限於人身權和財產權的保護。二是對原告資格規定過於嚴格,一般只限於具體行政行為直接指向的相對人,不包括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三是對相對人的訴權保護不夠,存在一系列的限制條件。行政訴訟法的修改,應將公民一方擁有的訴權,特別是針對國家行政機關的訴權解釋為基本人權,把保護人權作為主要訴訟目的,從法治角度強調訴訟權是人權的有機組成部分,並從程序上為保護人權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和制度保障,從而使行政訴訟真正成為保障人權和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

第二,拓寬對行政相對人的救濟渠道。一是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二是延長原告起訴期限。

第三,完善行政審判方式。一是引入調解機制。確立被訴行政行為「違法推定」原則,即起訴停止執行具體行政行為。

第四,全面確立司法最終救濟原則。

第五,建立公益訴訟等特別程序。

第六,改善行政審判環境。行政訴訟主體的特殊性決定了司法改革的突破口應該在行政訴訟制度領域,因為,行政訴訟制度,最急需獨立審判,同時也最容易形成獨立審判的格局。而且,我國憲法和組織法留了一個空白,就是法院可以設立特別法院,像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運輸法院等特別的法院系統。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國外的經驗可循,歐洲大陸許多國家都設有行政法院。當然,在目前情況下,如果設立獨立的行政法院有較大障礙的話,至少應該明確規定以一級政府為被告的行政案件都應當提級審判。

❸ 潮州市級行政區是什麼

截止2019年,潮州市下轄2個市轄區(湘橋區、潮安區)、1個縣(饒平縣)及1個縣級管理區(楓溪區),共設9個街道辦事處、41個鎮、891個村民委員會、120個居民委員會。楓溪區由楓溪鎮、潮州火車站區,以及由湘橋區鳳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隴兩個管理區組成,轄5個社區、26個村。

(3)行政法潮擴展閱讀:

一、位置境域

潮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粵東地區韓江三角洲北部,東北與福建省詔安、平和縣接壤,東面與台灣寶島隔海相望。境內主要河流是韓江及黃崗河。

東西最大橫距76.6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79.92公里,陸地總面積3613.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37.7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

二、地貌

潮州市總面積3600.9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山區約占潮州市陸地面積的65.2%。境內群峰起伏,河流縱橫,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

潮州境內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系—鳳凰山脈。北部鳳凰山主峰鳥髻號稱粵東第一名山,海拔1497.8米,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和少數民族畲族的發源地。

❹ 政府信息公開要准確屬於行政法什麼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合理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誠實守信原則、高效便民原則、權責統一原則、信賴保護原則。
信息的公開屬於程序正當原則,而公開的信息准確屬於誠實守信原則。請參考2015司考第二卷43題

❺ 行政法上保證行政公開 公正的制度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一條明確規定: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制定本條例。


以《行政處罰法》為例:信息公開,行政處罰程序的公正原則要求在實施行政處罰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步驟和方法上,都要以公正為核心,以保證行政處罰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1、行政處罰法規定,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這一規定表明,公正的原則體現在嚴格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必須查明事實,以事實為根據,處罰結果做到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過罰相當」。做到這一點,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才是公正的。

2、行政處罰法確立了聽證制度。聽證制度是行政程序中體現公正原則的一個重要制度。建立聽證制度,是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重要法律保障。行政處罰法在行政處罰程序中規定了聽證程序,給予在行政處罰過程中處於相對弱小地位的當事人進行申辯和提出意見的機會與場合,規定在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之前聽取當事人的意見,並使受行政決定影響的一方為自己行為辯護的權利。聽證制度的確立,使我國的行政處罰程序具有了極大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行政處罰程序公開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增加行政活動的開放度和透明度,讓當事人了解行政處罰全過程,了解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證據、法律依據、法律救濟途徑等,以確認自己是否違法以及處罰是否合法、公開。

1、有關行政處罰的規定要公布,使公民和組織能夠知道。行政處罰法規定,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2、實施行政處罰要公開,以便人民群眾進行監督。行政處罰的公開原則主要就是體現在表明身份、出示依據、說明理由、告知權利等程序中。行政處罰法規定,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行政處罰決定書,並當場交付當事人。

3、行政處罰法還規定,行政機關組織聽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❻ 什麼是行政

行政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狹義地講,指國家職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職能的總稱;廣義地講,指作為決策職能的政治之外的執行職能。

「行政」指的是一定的社會組織,在其活動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組織、控制、協調、監督等活動的總稱。

在行政法上,行政具有以下特徵:

(1)行政是指公共行政,而不包括企事業單位的行政,二者區別在於:

其一,性質不同。公共行政具有公共性質,一般行政具有個別或局部的非公共性質。

其二,目的不同。公共行政的目的在於謀求公共利益,維持公共秩序;一般行政的目的是為了個別或局部的利益。

其三,手段不同。公共行政具有許多特權,可以採取強制措施;一般行政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只能採取合同的方式。因而它們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制度。

(2)行政是行政機關的活動。從形式上看,行政限定於行政機關的活動。法律對於國家的活動按其表現機關的不同,規定不同的法律制度。行政法上的行政只能是指行政機關的活動。

(3) 行政的實質在於組織管理國家事務,而非立法機關的制定法律,也非司法機關的裁決案件,這是從實質上對行政的界定。組織管理活動直接影響公民的權益,因而需要法律規范,並適用不同於其他活動的法律規則。

(6)行政法潮擴展閱讀:

思想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

在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基礎上,前瞻性、全局性地謀劃好未來全國人口和經濟的基本格局,引導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互協調,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斷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二)主要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引導人口與經濟在國土空間合理、均衡分布,逐步實現不同區域和城鄉人民都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務;

堅持集約開發,引導產業相對集聚發展,人口相對集中居住,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其他城鎮點狀分布的城鎮化格局,提高土地、水、氣候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尊重自然,開發必須以保護好自然生態為前提,發展必須以環境容量為基礎,確保生態安全,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堅持城鄉統籌,防止城鎮化地區對農村地區的過度侵蝕,同時,也為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提供必要的空間;堅持陸海統籌,強化海洋意識,充分考慮海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做到陸地開發與海洋開發相協調。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原則,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妥善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處理好開發與發展的關系。發展是硬道理,發展必須建立在科學合理、有序適度開發的基礎上。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編制實施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就是要在大規模開發過程中,既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區域,又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劃定限制、禁止開發區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是政府對國土空間開發的戰略設計和總體布局,體現了國家戰略意圖,政府應當根據主體功能區的定位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完善法律法規和區域政策,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引導市場主體的行為符合主體功能區的定位。

三是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的關系。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是從全局利益出發,謀求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的最大化,要做到局部服從全局,全局兼顧局部。

四是處理好主體功能與其他功能的關系。主體功能區要突出主要功能和主導作用,同時不排斥其他輔助或附屬功能。

優化開發和重點開發區域的主體功能是集聚經濟和人口,但其中也要有生態區、農業區、旅遊休閑區等;限制開發區域的主體功能是保護生態環境,但在生態和資源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也可以發展特色產業,適度開發礦產資源。

五是處理好行政區與主體功能區的關系。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需要打破行政區界限,改變完全按行政區制定區域政策和績效評價的方法,同時,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實施,也需要依託一定層級的行政區。

六是處理好各類主體功能區之間的關系。各類主體功能區之間要分工協作,相互促進。優化開發區域要通過向重點開發區域轉移產業,減輕人口、資源大規模跨區域流動和生態環境的壓力;

重點開發區域要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增強承接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超載人口的能力;限制開發、禁止開發區域要通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生態環境承載能力,逐步成為全國或區域性的生態屏障和自然文化保護區域。

七是處理好保持穩定與動態調整的關系。主體功能區一經確定,不能隨意更改。禁止開發區域要嚴格依法保護;限制開發區域要堅持保護優先,逐步擴大范圍;重點開發區域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變化,適時調整為優化開發區域。

❼ 關於林鴻潮和行政法的問題

轉自林紅潮博客
好久沒有上自己的博客了。這一次上來,是想和朋友們說一些告別和感謝的話。
最近兩年,我講司考的課已經很少了,相比起原來在萬國的時候,大概就是保持了三分之一的課程量吧。不過,今天看了看發起的一個投票,承蒙許多朋友的抬舉,暫時還把我選在行政法的第一,實在是慚愧得很!
想起原來在念博士的時候,因為在司考課堂上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導致學術廢弛,幾無所成、愧對師友,一直成為我心頭的一大憾事。拿到學位之後,終於有條件折回學術道路繼續修行、奮起直追,卻常恨光陰易逝、時不我待、年華老去。而對於自己的司考授課質量,也自感沒有了繼續提升的空間,即使是勉力堅持,也僅能維持現狀、「不倒退」而已。因此,對網友們的抬愛,鴻潮自感名不副實,只能連呼「不敢當」三字。在此,既致謝忱,也表愧疚!
近年來,在網上也常常能看到針對自己的批評意見,其中不乏懇切、真誠、中肯的聲音,使我能夠時時警惕、反思不足,可惜自己才思有限、改進不多,想必讓這些朋友大失所望。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為了不使朋友們繼續失望,以致招來我極不願意聽到的罵名,我也不得不為自己謀好退路。為免終有一日身敗名裂,茲做如下聲明:
其一,自2009年元月1日起,與我兩年來最重要的合作機構——新東方北斗星培訓學校——終止一切合作。感謝兩年來北斗星學員們對我的厚愛。
其二,繼續節制自己的授課時間,原則上,今後只在幾位好朋友開辦的地方性培訓機構處友情客串。
其三,對於在京開辦的全國性培訓機構,因海天學校屢次相邀,盛情難卻,2009年允諾為其授課數日。
其四,對於全國性播放的視頻、網路等非面授課程,鄙人一律回絕,敬請諒解。
其五,目前,沒有允諾任何機構出版由本人署名的司考培訓教材,此前已經出版的教材不再改版。
再次對幾年來給予過自己幫助的朋友們致以誠摯謝意!
林鴻潮
2008年12月29日11:17:00
2,沒有見過他本人主編的司法考試輔導書
3,行政法內容多,看輔導書的話,不容易抓到重點,且十分枯燥,林紅潮老師的課有意思,這樣利於對行政法產生興趣,但不是最佳的途徑,我認為林老師對於一個問題的判斷標准比較主觀,就是聽明白了也做不對題,可以多聽其他老師的課件,比如說王鍇,季紅,胡錦光的

❽ 行政法的感想

行政法的創制的主體是立法者,而不是行政者。行政法的創制卻又是行政法范圍內的命題,這真是一對悖論。
行政行為法是規范行政主體行政行為的法,還是規范相對人行為的法?規范相對人行為的法是不是行政法?行政組織法可以由行政主體自己制定嗎?如《公務員暫行條例》——如何體現管理管理者?《行政訴訟法》從屬於行政法嗎?那麼,本人期待的未來的《司法法》體系將如何構建呢?訴訟法的本質是規范司法主體的司法行為,還是規范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
立法監督形同虛設。司法監督走走過場。根源:行政權一權獨大。
行政權的特徵:不需民主(立法需民主),可以主動(司法必被動)。換言之——行政權可以——主動不民主!!!普天之下,如何讓人不愛「她」。為什麼獨大呢?唯追求者甚眾,其中還不乏精英豪傑。在中國,原本就是先有行政權(也可以說是諸權合一),而後,直至近晚才出現立法權和司法權。而且,此二權皆脫胎於行政權。因之,必受制於行政權,必仰賴於行政權,必膽寒於行政權,必依從於行政權。特別是當此二權羽翼尚未豐滿之時,註定唯行政之命是聽。這就是鐵的事實。就象江河是流淌的一樣,上述流變的事實已經逝去,未來的事實也一定流變。這就是鋼的規律。有分歧的只是對流向的理解和把握。世界潮流,浩浩盪盪,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則是金科玉律。
行政系統的內部監督無異於「左手打右手」。自己監督自己,這是連話語者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大義滅親是例外,手足情深是規律。
行政復議作為一種成體系化的制度,其存在的合理性應當追問。在諸多方面與行政訴訟制度雷同,因而具有替代效應。差異性是事物存在的根本理由。的確,復議比之於訴訟在合理性審查、受案范圍、附帶審查抽象行政行為、簡便程度、不收費用等方面有可取之處。但在整體上,是訴訟的翻版。兩種驚人相同的制度居然「前仆後繼」、「薪火相傳」,不排斥,卻鏈接。實在是一種驚人的浪費。復議不在於實質有別於訴訟,而僅僅是審查者的身份的差異。復議的弊端更是致命:屬自我監督,有悖公正;不開庭審理,無法公開。是想節省資源,還是多此一舉?是想維護尊嚴,還是威信掃地?實際效果是:費力並未討好。也許訴訟法完善之時,就是復議法正寢之日。
現有的行政訴訟制度沒有能夠恰當的處理審查相對人行為的合法性與審查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二者之間的關系。名義上是審查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但實質上卻將二者混為一談、糾纏不清。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國的整個行政法體系沒有清晰的區分相對人違法與行政主體違法二者的界限。
恰當的制度可以這樣設計:區分行政管理之訴與行政侵權之訴。一、行政管理之訴是指,行政主體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權,應主動管理行政違法行為(即相對人違法行為),有權先行處置,如相對人信服,則糾紛歸於平靜。如相對人不服,則可由行政主體將其公訴至法院,由法院最終裁決相對人的行為是否違法。而行政主體的管理行為,不是行政管理之訴審查的對象。在訴訟中,行政主體負舉證責任,證明相對人的行為違法。二、行政侵權之訴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時,違法行政(含不作為),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相對人將其訴至法院,由法院裁決行政主體的行為是否違法。此時的相對人也可能另有違法行為,但不是本訴的審查對象。在訴訟中,相對人負舉證責任,證明行政主體的行為違法。
如此劃分絕非多此一舉,梳理了法律關系,明確了控辯雙方的地位,確立了訴訟規則,將兩類截然不同的訴訟從混雜到分離,是行政法體系構建質的飛躍。
由於行政管理之訴的被告不是行政主體,而恆定是相對人,因此這種訴訟不存在「民畏官,而不敢告官。」這一根本制約現有「民告官」訴訟制度得以充分發揮作用的因素。在原有的行政管理體制中,行政主體「三位一體」——一身兼三職:「立法者」(規則的制定者)、執法者(規則的實施者)、「司法者」(糾紛的決斷者)——儼然就是全能的「上帝」。試問,站在「無所不能」的行政主體的對立面,有誰能夠不粉身碎骨?行政管理之訴至少讓解決糾紛的職能與行政主體相分離。只要相對人不服,就可以「坐享其成」的當上「免費」(敗訴者,應付費。)被告。此種設計絕非異想天開、空穴來風,而是將現有的行政主體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制度進行合理化改造之後的制度升華。同樣面對相對人不履行具體行政行為為其設定的義務,均要過法院這一關,與其「暗審」,不如「明審」。正如兩人賽馬,比誰慢。要不突破固有思維模式,無法比。只有善於求異思維,才能敢於換乘坐騎,快馬加鞭、爭先恐後。原有的訴訟模式無論如何完善,均無法解決相對人「不敢告」、「不願告」、「不能告」的體制性弊端!!!近幾年,每年的民事訴訟案件均已達數百萬件,而行政訴訟案件卻徘徊在十萬件上下。真應該統計一下,每年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數量,以及理論上的「出錯概率」(當然,只具參考價值。)。我想,就算是萬分之一,也應該遠遠超過十萬。只需因勢利導,便使得解決在行政管理領域中出現的糾紛——「天塹變通途」。
行政管理之訴的另一個思維來源就是刑事公訴。至於刑事公訴權屬於行政權還是司法權,由於答案太過明顯——當然屬行政權,因而不再展開。在此,有必要談一下行政違法(即相對人違法)與犯罪的關系。很簡單,「五十步笑百步」——同質不同量。兩種行為均是對社會有危害的違法行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對它們的防範與制裁也自當機理相通。於是行政公訴應運而生。只是出於投入——產出的效益考慮,才設置行政主體的先行處置權(准司法權)。從中過濾大量輕微、明顯的行政違法行為。只有重大且有爭議的行政違法行為才會啟動行政公訴。理性相對人自然也不會虛擲敗訴費用,甚至還有寶貴的時間。
國家在國家范圍內,無疑是第一強勢主體,超越於任何其他個體主體和群體主體。在享有更多權力的同時,理應盡到更多的義務。其中就包括賠償義務。其賠償范圍及額度,理應最寬廣、最充實,而不是相反。按支付能力計,在個案中,強勢民事主體的賠償數額尚可達天文數字,國家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要合乎國情。而且是在一國之內進行比較。關鍵不在於能不能,而在於願不願。
當然,賠償之訴與侵權之訴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而與管理之訴則毫不相關。這也正面解決了以往行政訴訟與行政賠償訴訟之間不尷不尬的關系的難題。
國家賠償與民事賠償在性質上並無二致。除了主體不同之外,余皆相同,自然也包括歸責原則。這是公理,但不是現實,好在我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關於公務員的責任追究問題,不是空白卻勝過空白。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活生生的自然人才是唯一的、真正的責任歸屬主體。否則,一定是責任虛置。雖然國家責任與個人責任不可同日而語,但二者之間的因果關聯卻客觀存在。因為沒有哪一個國家行為不是由自然人來決斷、來實施的。除了作為整體的最高立法機關(因為他們就是全體國民的化身,自己說自己錯了只有象徵意義,而無實際意義。)的公職行為外,任何其他公權機關的違法行為,其行為的自然人均難辭其咎。然而現實卻是,只要不觸犯刑律(即使觸犯刑律,也因職位高低,罪減若干不等。),皆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行政」(非行政法之行政)責任形同虛設。原本,公職人員違法(不論故意還是過失)理應「罪加一等」,卻由於沒有完善、有效的追究機制,反而使某些人有恃無恐,變本加厲。系統內的自我約束何堪眾望。至善之道應是確立外部懲戒制度,即在侵權之訴中,只要行政機關敗訴,就自動啟動監察執法程序,將個人責任落到實處。
行政主體職權法定也不盡然。例如,現行《憲法》授予行政機關「立法權」——沒有人能否定行政立法的本質是立法,而不是行政。除非不承認立法與行政的差異。我以為,公法領域至少有如下三條公理(當然,如果不被世人所認可的話,我將試圖通過證明使其成為定理。):一、權力分立,界限清晰。二、權力專屬,不可讓渡。三、權力有限,越權無效。顯然,《憲法》也應該服從這些至高無上的原則。立法機關將專屬自己的立法權授予行政機關似有不妥,其效力值得疑問。立法的本質是制定規則,而且是一體遵行的規則。因此,只有民意代表才是唯一適格的制定者。此種與主體的身份特質密不可分的專屬性決然排斥轉讓。自然,包括民意代表自身也不享有此種權利,他或他們不可以也不應該把國民的重託「轉贈他人」。此等職權法定值得商榷。
依法行政的前提是行政主體法定。時至今日,其立法之路仍漫漫且修遠。究其原因,是行政權的性質與邊界無從確定。我們先人沿襲了千餘載的、卓有成效的吏、戶、禮、兵、刑、工的行政權力格局在新時代遇到了新挑戰。在不能准確把握時代脈搏的情況下難免搖移不定。常識告訴人們,法律規范越少、越晚的往往是權力越大的部門。因為沒有誰天生願意受到約束,當然包括我本人在內。
我的觀點非常鮮明,所謂的抽象行政行為當然不是行政行為,而是立法性質的行為。其存在又缺乏法理基礎(前已論及),實屬怪胎。我建議的時間表是:在未來五年內,取消鄉級(抽象行政行為,下同);在未來十年內,取消縣級;在未來十五年內,取消市級;在未來二十年內,取消省級;在未來二十五年內,最終取消國務院級。其他規范性文件在未來十五年內徹底從地球上消失。地方規章在未來二十年內,轉制為地方法規;部門規章轉制為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在未來二十五年內全部轉制為法律。到那時,中國不再有「紅頭文件」,有且只有法律和地方法規。當然,我希望在未來五十年內,所有的地方法規也將全部轉制為法律或特別法律(只對特定地區或特定人群適用)。再大膽,再樂觀一點,在未來一百年內,各主要發達國家國內法將全部轉制為統一的世界法。試看未來的環球,必是法律大同的天下。
上述設想的實現還有賴於立法機關自身性質和地位的回歸和實現。最突出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就是代表專職、機構常設問題。目前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均是定期臨時召集會議制,只有各級人大常委會才是常設機構。其人員雖為專職,但人數極為有限。形成了一元雙層體制,大會與常委會的權力界限極為模糊。給人的印象是,常委會往往起著比大會更為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大會的權力虛置。代議機關在民主社會無疑居於至關重要的核心地位,而且須臾不可或缺。僅僅常委會常設,遠遠不能適應其工作的難度與強度。我們的立法任務絕不是因為太少而需要精簡機構,恰恰相反,立法機構遠遠沒有起到其應該起到的作用。人大的各項職權遠未落實到位,人大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遠未在國民心目中樹立。所有這些的實現,均有賴於改革現有的一元雙層體制,將人大自身常設,而且讓每一位人民代表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由各級各類機關領導來兼任。至於具體人數,會議的頻度,則屬細節問題,無須贅述。
《行政處罰法》最大的缺陷就在於,處罰目的與邊界的迷失。有受害人的刑事責任與所有民事責任的目的在於——復仇與補償,使受害人的心靈得到慰籍。那麼,無受害人的刑事責任與所有行政責任(相對人違法所應承擔的責任)的目的呢?懲罰的結果得不到受害人心靈慰籍的效果。為過錯付出代價嗎?那就要首先分析論證過錯所侵犯客體本身的正當性與合理性。此種客體顯然不是恆定的、當然的。正如行政許可的范圍一樣,應做最窄的界定,且具有流變性。但願,世人不會認為我們是一個濫罰的國家。
法治,法治,還需良法之治。良法又有高低之分:低者符合民意是也;高者符合天理是也。看來,立法的理論與實踐還是我們的軟肋。只談行政,以及以行政機關為主體的立法,實乃隔靴搔癢。
行政強制更是一團亂麻。所謂行政強制只能是行政主體實施之強制行為。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根本與本題無涉。如果法院居然也能成為行政強制的主體,那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是一種簡易司法審查程序,早已超越行政行為的范疇。即時強制與強制措施也不是並列關系,而是目的與手段。自行強制則應根本杜絕。勞教無疑是行政處罰的變種,自然應——依法予以取締。
行政程序是行政行為存在的方式。它所能規范和約束的只是行政行為的表,而非里。它可以解決最表象化的問題,行政權的根本是由授予行政權的立法來決定的。
如何監督行政機關?最簡單的道理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至少要有一種不遜於行政機關的力量的存在。

❾ 有誰知道行政法學的名言名句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孔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禮記。學記》
少而好學,如曰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曰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劉向(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引自〈說苑〉
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
——桓寬 引自《鹽鐵論。制議》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韓愈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勞一曰,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義大利)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曰曝十曰寒。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愛迪生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熱點內容
北京通州區國家法官學院 發布:2025-01-22 23:24:10 瀏覽:810
按照勞動法臨聘人員傷亡補助 發布:2025-01-22 22:47:54 瀏覽:796
法治宣傳月講話 發布:2025-01-22 22:47:52 瀏覽:336
民法王澤鑒 發布:2025-01-22 22:44:13 瀏覽:678
違反國家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22:37:35 瀏覽:871
二准則四條例活動過程 發布:2025-01-22 22:24:23 瀏覽:75
人民法院對查封規定 發布:2025-01-22 22:18:34 瀏覽:228
有關打麻將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2 21:17:45 瀏覽:827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2 21:11:19 瀏覽:371
軍訓條令條例 發布:2025-01-22 21:03:40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