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新修
㈠ 行政訴訟法2017修訂的內容有哪些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做了修改。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具體修正內容如下:
第二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並建立資產階級國家以後的產物。現代國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數國家的許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規定了實體法規范,又同時規定了相應的程序法規范。而在刑法領域和民法領域中,實體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開,形成了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法、民事訴訟法等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
中國行政訴訟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典中比較集中地規定的一些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和分散規定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㈡ 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對私自堵塞公共煙道的行為有規定嗎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行政執法大隊、社區管委
摘要 行政執法大隊,社區管委會,物業公司對這個行為是有處理權的
㈢ 新行政法的變化
法律分析:新行政法的影響非常大,它進入公共行政領域的表現大概突出地在兩個方面 :其一,在公共組織結構上實行扁平化。扁平化與傳統的科層制相對而言,它認為科層制不能夠形成有效的責任體系,因為科層制最終責任人是它的最高決策者。進入最終決策的下面各級都是遞進階段,下級缺乏充分的責任感,缺乏這種責任就缺乏創造動力,所以科層制的組織是低效率的。組織扁平化的宗旨是使責任能夠落實到每一個層級。中央經常推一些項目,文件出得特別快,大家會想到部長怎麼能夠把這個事情搞得這么細和這么快。部長實際上依靠的是司長,司長依靠他下面的處長,這樣就出現了所謂「處長治理」之說。做事的是處長,最終擔責的是部長。處長當然也有責任,當然大家知道這種責任與部長的責任是非常不一樣的。新行政法強調扁平化,首先考慮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層級和崗位。扁平化組織形式學習了現代商業公司的治理方式。其二,在公共政策的推行上盡量地引入市場化。它不同於傳統的單方命令方式。例如制定規范性文件上引入治理理論,倡導與利益相關方面的協商。當事人參與文件制定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參與了治理過程。合作治理理論強調行政職能的實現過程,應當是一個合作治理過程,是一個協商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強調命令服從的單方決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十六條 行政法規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㈣ 行政法最新哪年修訂
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只有《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等。請明確你的問題!
㈤ 行政法新增內容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法》第二條明確將行政處罰定義為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為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准確區分行政處罰和其他行政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第九條增加了通報批評、降低資質等級、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關閉和限制從業的行政處罰類型,修訂內容與今年初剛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案件案由的暫行規定》關於行政處罰的二級、三級案由的規定進行了銜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十八條 國家在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文化市場、交通運輸、應急管理、農業等領域推行建立綜合行政執法制度,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機關行使。
第十九條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㈥ 行政法今年是不是大修改
今年可能不會大改。最近行政法最大的改動就是去年修訂《行政訴訟法》。
㈦ 近年來行政法有無修改修改了什麼
有修改。新《行政訴訟法》於2014年11月1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正,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主要修改:
【修改1】將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違法集資、攤派費用的,沒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等行政行為納入了受案范圍。
【修改2】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修改3】起訴應當向法院遞交起訴狀,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
【修改4】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不能當場判定的,應接收起訴狀,出具書面憑證,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修改5】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修改6】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修改7】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修改8】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增加規定「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
【修改9】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修改10】修改後的法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解決行政爭議」的表述。
㈧ 行政處罰法新改編的種類變化
(一)明確行政處罰概念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二)新增行政處罰種類
第九條「行政處罰的種類:(一)警告、通報批評;(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三)賦予「鄉、鎮、街辦」一定程度上行政處罰權。
這一規定有利於將行政處罰實施權向鄉鎮人民政府及街道辦事處延伸,提高執法效能。但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完善行政處罰的評議、考核制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第二十四條「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以決定將基層管理迫切需要的縣級人民政府部門的行政處罰權交由能夠有效承接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行使,並定期組織評估。決定應當公布。承接行政處罰權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按照規定范圍、依照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處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加強組織協調、業務指導、執法監督,建立健全行政處罰協調配合機制,完善評議、考核制度。」
(四)修改行政處罰時效制度
行政處罰時效制度,就是指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追究行政責任、給予行政處罰的有效期限。行政機關超過法律規定的期限未發現違法行為的,對當時的違法行為人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第三十六條「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後果的,上述期限延長至五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五)完善行政處罰聽證制度
聽證制度是現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針對行政處罰聽證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行政處罰聽證制度進行了三個方面的完善:一是擴大行政處罰聽證的范圍,同現行《行政處罰法》相比,將沒收較大數額違法所得、沒收較大價值非法財物,降低資質等級,責令關閉、限制從業和其他較重的行政處罰都納入可以申請聽證的事項范圍 ;二是延長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時間,將現行《行政處罰法》規定的申請聽證的時間由三天修改為五天;三是對聽證筆錄的效力作出明確規定。
(六)完善「一事不再罰」原則
「一事不再罰」是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則。第二十九條「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同一個違法行為違反多個法律規范應當給予罰款處罰的,按照罰款數額高的規定處罰。」
(七)細化行刑銜接制度
現行《行政處罰法》沒有規定,給行刑銜接制度的實施帶來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增加規定:對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免予刑事處罰,但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司法機關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有關行政機關。也就是說在刑事程序之後還需要行政處罰的,司法機關要將案件移送有關行政機關。同時,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還要求行政處罰實施機關與司法機關之間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加強證據材料移交、接收銜接,完善案件處理信息通報機制。
(八)強化行政處罰的正當程序
正當程序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正當程序的基本要求是任何人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應當中立、公正、不偏不倚;作出行政決定時,應當允許受決定影響的公民提供證據,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聽取公民的意見。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在正當程序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一是完善行政處罰迴避制度。二是增加行政處罰的證據規定。三是切實保障當事人的陳述、申辯權。
(九)確立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的法律地位
「三項制度」是指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三項制度」聚焦行政執法的源頭、過程和結果三個關鍵環節,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對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十)擴大行政處罰的設定許可權
根據現行《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規定。這一規定主要是限制地方性法規隨意設定行政處罰,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但是《行政處罰法》實施20多年來,地方在實施中普遍感覺這一規定對地方性法規的限制過於嚴格,不利於發揮地方性法規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為此,這次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賦予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處罰的設定權,在第十條增加規定: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
㈨ 行政法更改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十六條中的「後方可申請辦理營業執照」。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中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修改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刪去第五十條。將《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八條修改為:「除公園、體育場(館)、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兩年復核一次。」等。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一、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十六條中的「後方可申請辦理營業執照」。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中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修改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刪去第五十條。
二、將《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八條修改為:「除公園、體育場(館)、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兩年復核一次。」
三、將《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第六條第一款修改為:「設置拆船廠,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其內容包括:拆船廠的地理位置、周圍環境狀況、拆船規模和條件、拆船工藝、防污措施、預期防治效果等。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拆船廠,不得開工建設。」刪去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在第五條第二款所指的區域設置拆船廠並進行拆船的,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限期關閉或者搬遷。」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拆船廠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四、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
五、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第五十七條第一款中的「經衛生檢疫機關簽發屍體、骸骨入境、出境許可證後」修改為「經衛生檢疫合格後」。
第一百零七條第二項修改為:「(二)國境口岸內的涉外賓館,以及向入境、出境的交通工具提供飲食服務的部門,必須取得衛生檢疫機關發放的衛生許可證」。第三項修改為:「(三)國境口岸內涉外的賓館和入境、出境交通工具上的食品、飲用水從業人員應當持有有效健康證明」。
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中的「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修改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刪去「第四章 進口計量器具的檢定」(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刪去第二十條。第二十五條改為第二十條,修改為:「申請進口計量器具的型式批准和定型鑒定,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繳納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