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范疇
『壹』 我國哪些法律屬於行政法的范疇
首先要確定是廣義的法律還是狹義的法律,如果是廣義的法律,行政法有很多。
1、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例如《工傷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事實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等。
2、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頒布的規范性文件,是行政規章,具有法律效力,屬於行政法的范疇。
3、由國務院部委頒布的規范性文件,是部委規章,屬於行政法的范疇。
狹義的法律,是全國人大或者其常委會通過的行政法律文件,例如:
《中華人民公告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等。
(1)行政法范疇擴展閱讀
特徵
(1)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
行政法散見於層次不同、名目繁多、種類不一、數量可觀的各類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權力的規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規范。
重要的綜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國和國外主要有: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開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貳』 行政訴訟法是不是行政法的范疇
行政法是實體法,而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我國有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稱為三大訴訟,都是程序法。而象民法、刑法、行政法屬於實體法的范疇。
『叄』 行政法學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行政法學是指研究行政法的科學。行政法學屬於法學的范疇,行政法學的任務包括:1.研究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和規范;2.研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規律;3.研究行政法的本質、內容和形式;4.研究行政法的制定、執行和遵守;5.研究人們關於行政法的觀念、學說的理論。行政法學是有關行政法的學問,其特點因法系的不同而不同。
法律依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法規制定程序,保證行政法規質量,根據憲法、立法法和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肆』 行政法的性質是什麼
行政法性質突出地表現為國內公法,這一性質也體現了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國內公法這一特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界定:一是公法而非私法;二是國內法而非國際法。
行政法屬於公法從而與私法相區分。所謂公法與私法,概括地說,即:公法是關於國家的、政治的、支配的、法律的、公益的規范的法。行政法規范的內容是國家公共管理問題,它所調整的對象是政府與公民間的關系,它所規定的行政的主體、行政活動往往具有公益性的特點。因此,行政法一般被公認為典型的公法形態。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社會福利國家的形成和給付行政的發展,使得公法與私法的區別日漸相對化和淡薄,出現私法的公法化(如社會保障法)、公法的私法化(如經濟行政法領域)趨勢,公私法的界限更加模糊。行政法雖可借鑒司法規則,但它不可能完全適用相同的規則,總會有所區別,在性質上主要表現為公法性質。公法與私法的相對差異,無論在現實的法律制度上還是在理論解釋上,都是不能否認的。正如陳新民教授所斷言:「中國遲早要承認公、私法的差別」。
行政法屬於國內法從而與國際法特別是國際行政法相區分。行政法基於一國國家主權而制定,效力及於本國領域。因此在性質上屬於國內法而非國際法(主要規范國與國之間或國際組織的法)。隨著國際關系日益密切,各國政府及其部門在行政領域內的合作日益廣泛和頻繁,「國際行政法」名稱也開始出現於行政法論著之中。但國際行政法在性質上應屬國際法,屬於國際法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法律淵源主要表現為國際條約及行政協定、國際組織自身的章程和國際慣例。我們不能將國際行政法定性為行政法(國內法)的一部分。國際條約及國際慣例也可作為行政法的法律形式淵源,但也不能因此認為行政法屬國際法范疇。
『伍』 簡述行政法非正式淵源的基本范疇
行政法淵源有單一式和混合式兩種。所謂單一式就是一個規范主要是某一部門法的內容專,那麼我們說這個規范屬就是這一部門法的單一式淵源,如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
混合式是指一部法律內容涉及多個部門法,那麼這一規范是某一部門法的混合式淵源,如《能源法》、《環境法》等,其內容設計民、刑、行政法三方面內容。
在我國,行政法淵源主要有
1.憲法
2.法律(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一般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
3.行政法規和規章: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而規章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部委和一定層級的地方人民政府。
4.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效力只限於相應的行政區域內
5.法律解釋
6.國際條約(很少,但是地位很高)
『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包括哪幾種法
主要分兩種: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
特別行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海關法》、《教育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制定本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育法》的頒布是關系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大事,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加強海關監督管理,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制定的法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促進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法。
『柒』 稅法屬於行政法范疇嗎
不屬於。
稅法與行抄政法的關系襲
聯系
①調整國家機關之間、國家機關與法人或自然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②法律關系中居於領導地位的一方總是國家;
③體現國家單方面的意志,不需要雙方意思表示一致;
④對法律關系中的爭議,一般都按照行政復議程序和行政訴訟程序進行。
區別
①稅法具有經濟分配的性質,是經濟利益由納稅人向國家的無償單向轉移,這是一般行政法不具備的;
②稅法與社會再生產,特別是物質資料再生產的全過程密切相連,不論是生產、交換、分配,還是消費,都是稅法參與調節,其聯系的深度和和廣度是一般行政法所無法相比的;
③稅法是一種義務性法規,而行政法大多為授權性法規,少數義務性法規也不涉及貨幣收益的轉移。
『捌』 行政法規的基本含義
行政法,源於法文droit administratif,英文為administrative law.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法律文化的差異,觀察問題角度的差別,人們對行政法的理解與界定也便存有分歧.
最簡單的定義方法是把行政法描述為有關行政的法.統而論之,這並無不當,但只有進行進一步的闡釋,人們才能明了行政法的內容體系、本質特徵與重心所在,才能對這種定義的准確性、完整性、正確性作出判斷.
有的學者從管理的角度界定行政法,人們稱之為管理論.這種理論在早期特別是在大陸法系國家和前蘇聯的行政法學中占據統治地位.最集中、最直接地表述這一理論的一個定義是:「行政法作為一種概念范疇就是管理法,更確切一點說,就是國家管理法.」 1 管理論者從「分析實證主義」出發,信奉「法律是無限主權者的命令」,認為行政法是「對國家事務進行管理的工具.」認為行政機關是權力主體,相對方是義務主體,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權力義務關系,權力義務不對等是行政法的基本特徵,命令——服從是行政行為的基本模式.強調法制的中心是以法行政,即用法律管理國家事務,要求行政相對方服從法律的命令,否則要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將行政法律責任的范圍限於行政相對方的責任,不強調行政主體的法律責任,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機關是主管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行政救濟,早期被認為是行政長官對受害的相對方的一種恩賜,此後方逐步被承認為相對方的一種權利補救措施.他們一般都是以行政組織、行政職能和作用為核心來構築行政法學理論體系.在他們的早期著作中,不講司法審查和司法補救.管理論的產生有其歷史、社會的必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種理論有較大的片面性,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行政法的實質,它以管理者為本位,以管理為使命,視法為管理工具,無視行政相對方的權利,忽略了對管理者的監督,過於強調行政效率和行政特權,加深了行政領域「官本位」的特徵,同現代社會的發展,同民主與法治原則不相適應.
『玖』 什麼是行政法上的「行政」如何區分「公行政」與「私行政」
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以國家權力為基礎的公共行政,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內對國家事務的容組織與管理活動和擔負公共職能的公共組織和社會組織所進行的行政。
公行政與私行政的區分:
私行政與公共行政都是屬於行政(administration)的范疇。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公行政。
公行政,是指那些不以營利(不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旨在有效地增進與公平地分配社會公共利益而進行的組織、管理與調控活動。
私行政是指社會組織、企業的行政,與私權力的運用相關。私行政」的研究屬於私法,主要是民法體系的研究范圍。
公共行政與私行政區分的關鍵在於是否基於「公共利益」
和是否具有「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