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的處分原則

民事訴訟法的處分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7-16 13:57:15

㈠ 民事訴訟的處分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此規定在學理上被歸納為處分原則。主要包括幾點:第一,只有當事人和類似當事人的人(如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和經當事人特別授權的委託代理人)才能享有處分權。第二,當事人在訴訟中處分權民事權利一般通過處分訴訟權利來實現。第三,當事人處分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力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如果當事人的處分行為超過了法律的規定,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益,其處分行為就無效,即處分原則是有限的,是應當接受法院的監督和審查的。

㈡ 論述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中的處分原則。

在民事訴訟中,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回自己的民事權利答和訴訟權利。
具體情況,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三條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㈢ 處分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具體體現

我們的日常行為受到來自多方面法律規范的約束,我國現行法分為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三大類,就司法實踐而言,大多數人接觸到的是民事訴訟法等民事法律規范。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糾紛時,會適用民事訴訟法中的處分原則,那麼,就實際情況而言,處分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處分原則的內容
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支配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即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行使或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處分原則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一)享有處分權的主體是當事人。當事人是與案件有法律上直接利害關系的人,訴訟的過程及結果直接關繫到當事人的程序利益和實體利益,只有當事人才是處分權的享有者。
(二)當事人處分權行使的范圍包括對程序利益的處分和實體利益的處分。
1、在程序方面,當事人對訴訟的進行和終結有決定權。
2、在實體方面,當事人自主決定審理的對象和范圍。
二、處分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具體體現
(一)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方式,表現為積極處分和消極處分。
原告提起訴訟、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撤訴;被告承認原告的請求、提起反訴等,都是行使處分權的積極形態。一審判決後,當事人不提起上訴、執行時效期內不申請強制執行,都是對自己權利的消極處分。
(二)處分權的行使貫徹於民事訴訟的全過程。
處分原則貫穿於民事訴訟程序的全過程,在訴訟的各個階段,當事人都有權處分其權利。
1、當事人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爭議或其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自主決定是否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糾紛;
2、訴訟開始後,當事人有權以撤訴的方式結束訴訟。在訴訟中,原告可以變更訴訟請求、增加訴訟請求或放棄訴訟請求;被告可以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也可以承認原告的訴訟請求,也可以提出反訴;
3、一審的判決作出後,當事人有權決定是否啟動二審程序,並確定上訴審理的范圍。二審程序開始後,當事人也可以撤訴的方式終結訴訟;
4、當事人在訴訟中還可以通過和解的方式和申請法院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
5、法院作出的裁判生效後,在義務人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所確定的義務時,是否通過執行程序來加以實現,原則上也由當事人決定。
(三)法院審判權與當事人處分權的關系
首先,法院審判權對當事人處分權具有一定的監督作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處分原則,不是當事人絕對的自由處分。當事人行使處分權不得違背法律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合法權益。民事訴訟法在確立處分原則的同時,還確立了國家干預制度,具體表現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實施處分權的行為進行監督,依法進行審查。例如,當事人申請撤訴的,應經人民法院審查同意;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應經人民法院審查認可,方才有效。
其次,為了使處分原則能夠在民事訴訟中得到正確的貫徹和實施,人民法院首先應當明確處分原則在訴訟中的重要意義,並為當事人行使處分權提供保障。
處分原則貫穿於民事糾紛案件的審理的全過程,處分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具體體現在當事人可以自主選擇積極處分或是消極處分,當著並不意味著當事人有絕對的自由處分權。民事案件的當事人需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在保證不損害他人權益的前提下行使處分權。
延伸閱讀:
民事訴訟法關於強制執行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內容
民事訴訟法若干意見有哪些

㈣ 民事訴訟的處分原則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支配或處置自己享有的民事實體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處分原則貫穿民事訴訟全過程,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著訴訟的進行。處分原則是「私法自治」理念在民事訴訟中的體現。現代社會為保護國家和社會利益,對處分原則輔之以必要的限制,即處分必須在法定范圍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 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㈤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處分原則是什麼

律師解答:
處分原則是民事訴訟的核心,當事人基於處分原則在民事訴訟中享有廣泛的實體權利與訴訟權利的處分權,但是,由於我國並未實行當事人完全自由處分的制度。因此,當事人行使其處分權與法院行使審判權對當事人處分其權利的行為予以監督的合理結合就成為一條貫穿民事訴訟始終的主線,大家理解這條主線對全面理解和掌握民事訴訟中的具體制度極其關鍵。
我們可以從一個簡單的民事案件的訴訟過程來看當事人處分權與法院審判權相結合這一訴訟主線。如甲機械公司與乙加工公司簽訂一份機械設備購銷合同,因甲機械公司供應的機械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致使乙加工公司遭受原材料損失10萬元,雙方就該損失賠償問題發生爭議。此時,當事人可以基於其處分權而引起並推動訴訟程序的進行,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否起訴由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乙加工公司自行決定。當然,乙公司的起訴行為需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起訴條件的規定,否則,人民法院將行使審判權裁定不予受理。
第二,訴訟程序開始後,原告乙加工公司如何提出訴訟請求、是否變更、放棄訴訟請求以及被告甲機械公司是否承認或者反駁原告乙加工公司提出的訴訟請求以及是否提出反訴,由當事人自行決定。當然,雙方當事人行使上述權利需在法定期間內並且徵得人民法院的許可。
第三,對該爭議案件是否進行調解,是否以調解的方式予以解決由雙方當事人決定。當然,雙方經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需經法院審查是否合法。
第四,對於調解不成或者沒有經過調解的爭議案件,一審法院經過審理作出判決後,是否上訴引起二審程序由當事人自行決定。
第五,法院依法作出的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如果任何一方當事人認為該生效法律文書確有錯誤,則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此外,還可以向檢察院、人大等機構申訴。
第六,假如法院判決責令甲機械公司賠償給乙加工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10萬元,該法律文書生效後,如果甲機械公司拒絕支付,是否通過法院強制執行由當事人自行決定。
第七,在執行程序中,究竟是由人民法院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實現乙加工公司的實體權利,還是雙方當事人通過執行和解行為實現乙公司的實體權利,可以由當事人再行處分。當然,雙方當事人所達成的和解協議需經法院的認可。

㈥ 我國的民事訴訟法的處分原則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因為財產、利益等問題發生糾紛。當發生糾紛時,當事人之間可以通過協商解決彼此之間的矛盾,但有的糾紛涉及利益問題,為了保障自身的人身和經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當事人可以通過打民事官司,進行民事訴訟來解決糾紛和矛盾。那常見的民事訴訟類型主要有哪些呢?我國的民事訴訟法的處分原則是什麼?
民事訴訟,是指當事人之間因民事權益矛盾或者經濟利益沖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經人民法院審理和解決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審理的特殊案件的活動,以及這些訴訟活動中所產生的法律關系的總和。
一、常見的民事訴訟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因財產權而發生的糾紛,多數指對財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所發生的糾紛;
(2)公民之間因買賣、租賃、借貸、贈與、典當等合同行為而發生的糾紛以及繼承遺產所引起的糾紛。
(3)因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所產生的債務糾紛以及損壞財產引起的賠償糾紛。
(4)因人身權利引起的糾紛,這主要是指侵害公民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和肖像權。
(5)因侵害公民的發明權(專利權)、著作權(版權)而引起的糾紛。
(6)婚姻家庭引起的糾紛,主要有離婚以及因離婚引起的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方面的糾紛,家庭成員間的贍養、撫育、扶養等糾紛。
(7)因經濟合同、企業勞動用工、企業承包、土地承包、相鄰權等引起的糾紛。
(8)法律規定的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文件規定的應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民事訴訟案件。
二、民事訴訟法的處分原則
一、訴訟只能因當事人行使起訴權而開始,因當事人自主的撤訴行為而結束;
二、訴訟請求的范圍由當事人自行決定,當事人沒有提出的事項法院不能對其做出裁判;
三、當事人可以一在訴訟中變更、放棄和追加訴訟請求;
四、原告可以放棄已經提出的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原告的訴訟請求,當事人雙方可以在訴訟中就民事爭議的解決達成和解或調解協議。
由此可見,大多民事糾紛都涉及到當事人的經濟利益,因協商不成的民事問題,可通過民事訴訟的途徑達到解決糾紛、保障自身權益的目的。民事訴訟法的處分原則是什麼呢?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面對民事訴訟時具有絕對的主動權。既能就民事問題提起訴訟,也能撤訴。對訴訟請求的范圍可自行決定,法院不得干涉。民事訴訟法的處分原則充分給予了當事人的自主權,使民事糾紛更能合理的解決。
延伸閱讀:
民事訴訟中按撤訴處理的情況主要有哪些?
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的種類有哪些
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多久?

㈦ 民事訴訟法處分原則

1、享有處分權的主體是當事人。2、當事人處分權行使的范圍包括對程序利益的處分和實體利益的處分。
法律分析
民事訴訟中的處分原則,是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自由支配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這一原則包括以下具體內容:1、處分權的享有者只限於民事訴訟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不享有處分權;2、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對象包括處分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性質決定了民法的平等自願這一公理性原則,而民事關系的這種特性又決定了民事訴訟的特性,即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爭議解決過程,實體法領域中的公理性原則也必然要在民事糾紛解決領域中得到具體體現和延伸,沒有當事人對自己訴訟權利的自由支配,民事主體對民事實體權利的自由支配也就不能實現,因此民事訴訟上有確立處分權原則的必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三條 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㈧ 民事訴訟法的原則

民事訴訟法的原則有:
1、當事人訴訟平等原則;
2、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3、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4、辯論原則;
5、處分原則;
6、檢查監督原則;
7、支持起訴原則。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五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熱點內容
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7:29:17 瀏覽:398
2017勞動法補貼 發布:2025-01-22 17:23:24 瀏覽:63
小學生道德發展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412
新婚姻法女方多少歲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909
刑法66條 發布:2025-01-22 16:20:00 瀏覽:677
共青團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5:53:24 瀏覽:418
九江法院位置 發布:2025-01-22 15:45:06 瀏覽:734
聯考法律碩士國家線 發布:2025-01-22 15:38:07 瀏覽:508
公司法電影 發布:2025-01-22 15:10:56 瀏覽:871
審理法官是什麼 發布:2025-01-22 15:05:27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