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行政法
1.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切實加強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告
第一條 為切實預防、控制和消除非典型肺炎的發生和流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通告。第二條 防治非典型肺炎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一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村(居)民委員會和公民,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認真執行本通告。第三條 河南省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省非典型肺炎(以下簡稱非典)防治工作的統一組織指揮和社會動員工作。第四條 非典防治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原則。各級人民政府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非典防治工作。建立強有力的領導機構,統一指揮,統籌協調,做到組織落實、資金落實、措施落實。第五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對防治非典工作實行統一監督管理,統籌協調各級各類醫療、疾病控制機構,做好非典預防、監測、控制、醫療救護和疫情管理工作。第六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控制機構必須加強疫情監測,並按規定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堅持預防和治療並重的原則,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一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村(居)民委員會必須隨時准確掌握本單位、本轄區的疫情,並及時向當地疾病控制機構報告,不得瞞報、謊報、緩報或授意他人瞞報、謊報、緩報疫情。第七條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必須設立專門的發熱門診和隔離治療病房,對疑似非典病人必須按規定立即就地隔離,留院觀察,並採取有效措施嚴格管理,積極治療;對臨床確診需要轉院治療的病人,及時通過專用救護車輛在專人護送下到指定醫院治療;對接診的疑似非典病人,任何醫療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拒收。凡因推諉或拒收延誤治療的,追究行政或法律責任。第八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醫療、疾病控制機構對從事非典防治的醫護人員、衛生防疫人員以及現場處理疫情的工作人員,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防止相關人員被感染。第九條 一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村(居)民委員會,必須根據當地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做好本系統、本單位和本轄區的非典防治工作,保證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第十條 鄉、村兩級組織負責對本地外出務工人員進行排查摸底,實行逐人登記;負責將其勸阻在務工地,就地接受疫病防治管理;負責落實幫扶措施,解決其家庭在「三夏」期間遇到的生產生活困難;精心組織、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和農業機械,優先幫助外出務工人員家庭夏收夏種,為其解除後顧之憂。第十一條 非典病人、疑似非典病人應當及時如實向醫療機構、疾病控制機構反映患病情況,接受醫療機構採取的隔離措施和治療。第十二條 在非典疫情發生期間,務工、旅遊、出差、探親、學習等返回人員,應及時主動向所在單位或村(居)民委員會報告,立即就近進行體檢,在家或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兩周,不要外出。第十三條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採取切實措施,確保非典病人得到及時救治。
醫院必須嚴格執行先救治、後結算費用的規定,簡化入院手續。患者住院或留院觀察時,免交住院預繳金和其他一切費用。
已經確診的非典病人和疑似非典病人所發生的各項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衛生部、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有關規定執行,一律由原供給單位、有關醫療保險機構或財政負擔。
醫療機構嚴禁因費用問題延誤非典患者特別是農民患者的救治。第十四條 單位和公民必須接受醫療、疾病控制機構有關非典防治的查詢、檢驗、調查以及預防、控制等措施。公民發現非典病人、疑似非典病人應及時報告當地疾病控制機構或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非典防治工作需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或動用預備費,安排必需的非典防治專項經費。
專項經費主要用於購置防治醫療設備和葯物、對患者醫療救助和防治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健康補貼等。第十六條 民航、鐵路、公路、公交、客運以及商店、賓館、酒店、辦公樓、建築工地、文化娛樂場所等人員聚集的地方,必須按規定製定非典防治應急預案,加強消毒和通風措施。
機場、車站、碼頭均設置留驗站,對經檢測發現有發熱、咳嗽等非典症狀的乘客,就地留驗觀察。必要時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省際公路道口設立疫情監測點。
2. 為何將非典歸乙類法定傳染病
此次將SARS病這一在我國發現的新傳染病確定為法定傳染病,是該法實施以來的第一次,這也預示著SARS防治從此納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軌道。 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甲類傳染病的增減由國務院批准認定,乙類和丙類傳染病的增減由衛生部批准認定。SARS暫被歸入到乙類傳染病范疇,按照乙類傳染病中的特殊傳染病管理,需要採取隔離的控制措施,目的是切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 衛生部衛生法制與監督司司長趙同剛今天在此間細說了將SARS納入傳染病防治法管理的依據。他說SARS可以通過密切接觸、暴露等途徑造成區域性、群體性的暴發或流行,傳染性強、有一定的病死率,因此有理由把它作為一個法定傳染病來管理。 目前國際上對SARS病原體的最後確認還沒有形成共識。雖然WHO宣布SARS病原體為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但在不同國家的死亡病例中還發現了不是冠狀病毒的案例。病原體還有待於國際國內專家的共同確定;SARS的流行特點和規律還不確切,傳播途徑和致病機理也還不十分明確;加上對一種新的傳染病都要經過一個較長的認識過程,目前WHO也只是發出了旅行警告,並沒有將SARS定為國際檢疫傳染病。因此我國暫時將SARS歸入乙類傳染病的特殊傳染病加以管理。 談到今後如何更好地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治法,趙同剛認為應及時地、適時地根據醫學科學和醫學實踐的發展,不斷完善傳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規章,及時調整法定傳染病的范圍和分類。 趙同剛說,衛生部正在起草制定一個有關SARS的管理辦法。他說,今後我們將不斷完善傳染病防治法律體系,建立一個由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針對不同疾病的管理辦法等配套規章和技術性規范、標准組成的傳染病防治法律體系。
3. 針對03年非典事件,從經濟法學角度如何分析
2003年的非典實踐,從經濟法學都來看,損害了我國的經濟利益,對社會來說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4. 關於非典的資料
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群:在未查明病因前,被叫做「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簡稱SARS,是一種因感染SARS相關冠狀病毒而導致的以發熱、乾咳、胸悶為主要症狀,嚴重者出現快速進展的呼吸系統衰竭,是一種新的呼吸道傳染病,極強的傳染性與病情的快速進展是此病的主要特點。
患者為重要的傳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此時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里病毒含量十分高,並有明顯症狀,如打噴嚏等易播散病毒。SARS冠狀病毒主要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觸傳播,是一種新出現的病毒,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此病病死率約在15%左右,主要是冬春季發病。其發病機制與機體免疫系統受損有關。病毒在侵入機體後,進行復制,可引起機體的異常免疫反應,由於機體免疫系統受破壞,導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時SARS病毒可以直接損傷免疫系統特別是淋巴細胞。
非典型性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由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立克次體、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
其實在醫學界,人們對2003年發生的這場傳染病的名稱存在爭議,因為已經查明,這種病其實並不是醫學上通常所說的「非典型肺炎」,而是「傳染性冠狀病毒肺炎」。
對於這種型傳染病,人們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概念也漸趨正確。起初人們認為,致病原因是衣原體病毒,直到2003年3月份才弄清其病原體是「冠狀病毒」。我國廣東醫生在與病魔的搏鬥中,根據其臨床上有發燒、咳嗽、肺部有陰影等肺炎共性症狀,但與由肺炎鏈球菌等細菌引起的肺炎相比,症狀不夠典型,病原體尚未完全明確,而且有傳染性強、使用抗菌葯物治療無效等特徵,於1月22日首次使用「非典型肺炎」來命名它,世界衛生組織也確認了其醫學名稱Atypical pneumonia,簡稱ATP。2月底,世界衛生組織的義大利籍傳染病專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大夫根據當時已經掌握的情況將其命名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簡稱SARS),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以此取代了ATP。
事實上,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這一命名也沒有充分反映該病症的本質特徵,早有人建議應該將其命名為「傳染性冠狀病毒肺炎」(果真如此,可縮略為「冠肺」)。這種建議雖然尚未被社會和醫學界接受,但足以佐證了SARS和非典一樣,都是反映人們一定階段對事物區別性特徵的認識。
目前已經找到治療方法,中國和歐盟科學家聯手,成功找到了15種能有效殺滅非典病毒的化合物,為合成非典治療葯物提供了新方法。中歐科學家2005年6月9日在杭州結束的「中國—歐盟非典診斷及病毒研究」項目學術年會上公布了這一成果。
香港大學的新近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SARS病毒野生宿主
計算機漢字輸入專家周鋼曾於2003年建議「非典型性肺炎」可以稱為「肺痶」。
不過,仍然建議應該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命名原則,在醫學界稱之為SARS(音「薩斯」)。香港醫學界在第一時間與WHO一樣,改稱為SARS,中國大陸地區,因為民間一直以簡稱「非典」來稱之,故在詞條本身,不建議更改。
-------------------------------------------------------------------------------------------------------------
傳統醫學上的非典型肺炎是相對典型肺炎而言的,典型肺炎通常是由肺炎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症狀比較典型,如發燒、胸痛、咳嗽、咳痰等,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增高,抗菌素治療有效。非典型肺炎本身不是新發現的疾病,它多由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等病原引起,症狀、肺部體征、驗血結果沒有典型肺炎感染那麼明顯,一些病毒性肺炎抗菌素無效。
非典型肺炎是指一組由上述非典型病原體引起的疾病,而不是一個明確的診斷。其臨床特點為隱匿性起病,多為乾性咳嗽,偶見咯血,肺部聽診較少陽性體征;X線胸片主要表現為間質性浸潤;其疾病過程通常較輕,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
非典型肺炎的名稱起源於1930年末,與典型肺炎相對應,後者主要為由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20世紀60年代,將當時發現的肺炎支原體作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體,但隨後又發現了其他病原體,尤其是肺炎衣原體。目前認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主要包括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軍團菌和立克次體(引起Q熱肺炎),尤以前兩者多見,幾乎占每年成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1/3。這些病原體大多為細胞內寄生,沒有細胞壁,因此可滲入細胞內的廣譜抗生素(主要是大環內酯類和四環素類抗生素)對其治療有效,而β內醯胺類抗生素無效。而對於由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抗生素是無效的。
---------------------------------------------------------------------------------------------
黃杏初,中國首例報告SARS病人(即中國大陸地區俗稱的「非典病人」),也是全球首例。
------------------------------------------------------------------------------------------------------------
葉欣,在非典戰爭中有極大貢獻的廣州某醫院的護士長。
[編輯本段]【SARS症狀及體征臨床診斷】
非典時期的北京地鐵
1.流行病學史
1.1 發病前2周曾密切接觸過同類病人或者有明確的傳染給他人的證據
1.2 生活在流行區或發病前2周到過SARS正在流行的地區
2.症狀與體征
發熱(>38℃)和咳嗽、呼吸加速,氣促,或呼吸窘迫綜合征,肺部羅音或有肺實變體征之一以上。
3.實驗室檢查
早期血WBC計數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學檢查
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呈網狀樣改變
5.抗菌葯物治療無明顯效果。
SARS的臨床診斷
根據病例的流行病學資料、症狀與體征、實驗室檢驗、肺部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進行臨床診斷,一旦病原確定,檢測方法特異,即建立確診根據病例的流行病學資料、症狀與體征、實驗室檢驗、肺部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進行臨床診斷,一旦病原確定,檢測方法特異,即建立確診例的定義。
疑似病例:1.1+2+3或1.2+2+3+4
臨床診斷病例:1.1+2+3+4或1.2+2+3+4+5
SARS重症病例診斷標准
SARS病例符合下列標準的其中1條可診斷為SARS的重症病例:
1.多葉病變或X線胸片48小時內病灶進展>50%
2.呼吸困難,呼吸頻率>30次/分;
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條件下,SaO2< 93%,或氧合指數<300mmHg。
4.出現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
顯而易見的是,由於SARS是由於病毒引起,所以,針對細菌有效的任何抗生素類葯物,均對此疾病無明顯療效。
傳統意義的「非典型肺炎」,可能是由於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等病原體引起,或由罕見細菌引起,則可能會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敏感性,即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即紅黴素類)可以作為特效葯物治療。
但若傳統意義上的「非典型肺炎」也是由於病毒引起,則抗生素也無效。此時,若運用抗生素,實為抗生素的濫用。
----------------------------------------------------------------------------------------------------------------
[編輯本段]【非典的預防】
——公共場所、學校和托幼機構應首選自然通風,盡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應保證空調系統的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要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調時應關閉回風通道。
——對地面、牆壁、電梯等表面定期消毒。消毒時應按照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方法,依次進行噴霧消毒。噴霧消毒可用0.1%~0.2%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為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為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噴霧。用葯量:泥土牆吸液量為150 mg/m2~300 ml/m2,水泥牆、木板牆、石灰牆為100 ml/m2。地面消毒噴葯量為200ml/m2~300ml/m2,由內向外進行噴霧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60分鍾。
——對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品、食飲具定期消毒。對人體接觸較多的櫃台、桌椅、門把手、水龍頭等可用0.2%~0.5%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作用15~30分鍾。食飲具可用流通蒸汽消毒20min(溫度為100℃);煮沸消毒15~30分鍾;使用遠紅外線消毒碗櫃,溫度達到125℃,維持15分鍾,消毒後溫度應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對不具備熱力消毒的單位或不能使用熱力消毒的食飲具可採用化學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有效溴為250-500mg/L的二溴海因溶液、200mg/L二氧化氯的溶液浸泡、0.5%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 min。消毒後清水沖洗、空干保存備用。
——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等,亦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滌劑清洗衣物。
——衛生間、廚房和居住的房間要經常打掃,衛生潔具可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擦拭作用30分鍾。
發現疑似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時的終末消毒措施指引:
——對於體積較小的房屋進行空氣消毒和物體表面消毒時,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溶液7 ml(即每立方米用過氧乙酸1克),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裝有適量酒精的酒精燈加熱蒸發,密閉熏蒸2小時,再開門窗通風。熏蒸消毒時要注意防火,還要注意過氧乙酸有較強的腐蝕性。
——體積較大的房屋,密閉後應用0.3%~0.5%過氧乙酸溶液或3%的過氧化氫溶液,按每立方米20ml的量進行氣溶膠噴霧消毒,作用1小時後即可開門窗通風。
——調系統應停止使用,整個供風設備和送風管路用有效氯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進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對地面、牆壁、電梯表面等進行消毒時,應按照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方法,依次進行噴霧消毒。噴霧消毒可用0.3%~0.5%過氧乙酸溶液為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為1000mg/L~2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噴霧。泥土牆吸液量為150 mg/m2~300 ml/m2,水泥牆、木板牆、石灰牆為100 ml/m2。對上述各種牆壁的噴灑消毒劑溶液不宜超過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噴葯量為200ml/m2~300ml/m2,待室內消毒完畢後,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以上消毒處理,作用時間應不少於60分鍾。
——病人用過的餐(飲)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時,可在疫點進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作浸泡消毒時,必須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可用0.5%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為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為250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後,再用清水洗凈。對污染重、經濟價值不大的物品和廢棄物,在徵得病家同意後焚燒。
——必要時對廁所、垃圾、下水道口、自來水龍頭、缸水和生活污水等進行消毒。
資料
目前所知,造成全球非典災難的病毒為冠狀病毒,該類病毒感染脊椎動物,與人和動物的許多疾病有關,具有胃腸道、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的嗜性。代表株為禽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 還有人冠狀病毒、鼠肝炎病毒、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初生犢腹瀉冠狀病毒、大鼠冠狀病毒、火雞藍冠病毒、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等。
[編輯本段]如何治療非典?
雖然SARS的致病原已經基本明確,但發病機制仍不清楚,目前尚缺少針對病因的治療。基於上述認識,臨床上應以對症治療和針對並發症的治療為主。在目前療效尚不明確的情況下,應盡量避免多種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葯、免疫調節劑、糖皮質激素等)長期、大劑量地聯合應用。
(一)一般治療與病情監測
卧床休息,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避免用力和劇烈咳嗽。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不少患者在發病後的2~3周內都可能屬於進展期)。一般早期給予持續鼻導管吸氧(吸氧濃度一般為1~3L/min).
根據病情需要,每天定時或持續監測脈搏容積血氧飽和度(SpO2)。
定期復查血常規、尿常規、血電解質、肝腎功能、心肌酶譜、T淋巴細胞亞群(有條件時)和X線胸片等。
(二)對症治療
1、發熱>38.5℃,或全身酸痛明顯者,可使用解熱鎮痛葯。高熱者給予冰敷、酒精擦浴、降溫毯等物理降溫措施,兒童禁用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葯。
2、咳嗽、咯痰者可給予鎮咳、祛痰葯。
3、有心、肝、腎等器官功能損害者,應採取相應治療。
4、腹瀉患者應注意補液及糾正水、電解質失衡。
(三)糖皮質激素的使用
應用NIPPV時應注意以下事項:選擇合適的密封的鼻面罩或口鼻面罩;全天持續應用(包括睡眠時間),間歇應短於30分鍾。開始應用時,壓力水平從低壓(如4cmH2O)開始,逐漸增加到承定的壓力水平;咳嗽劇烈時應考慮暫斷開呼吸機管道以避免氣壓傷的發生;若應用NIPPV2小時仍沒達到預期效果(SpO2≥93%,氣促改善),可考慮改為有創通氣。
3、預防和治療繼發感染
重症患者通常免疫功能低下,需要密切監測和及時處理繼發感染,必要時可慎重地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
恢復期患者的追蹤和處理
就SARS患者個體而言,恢復期隨診可以了解患者生理功能障礙和心理障礙的發生情況與嚴重程度,有助於制訂針對性強的處理和干預措施,最大程度地減輕對患者生理和心理的不利影響。更為重要的是,開展SARS患者恢復期的隨診工作,有助於更加全面地認識SARS,其結果對於預測今後SARS的流行規模、制訂合理的防治措施、了解SARS-CoV感染後機體的自我修復規律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前一段我國內地SARS的治療過程中,普遍大量應用了多種葯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病毒葯物、抗菌葯物、免疫調節劑等,因此,隨診過程中應注意區分某些異常是來自於SARS本身,還是來自於治療葯物。
(一)臨床表現的特點
根據2003年北京地區SARS流行時的有限經驗,與成人相比兒童SARS的發病率較低(佔全部病例2%~5%),臨床表現較輕。一般沒有嚴重的呼吸衰竭,不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沒有死亡病例和後遺肺纖維化樣改變;較少有頭痛、關節肌肉酸痛、乏力症狀;肺部陰影的吸收較成人患者更為迅速;CD4+、CD8+細胞降低沒有成人患者嚴重;可以有輕度心肌和肝臟損害,但很快恢復。目前還沒有發現患兒傳播給其家庭成員和其他密切接觸者的依據。
5. 非典帶來哪些法律問題 哪些法律法規還需完善
教育法律基礎依法執教與教師違法行為
教育法規是指國家權利機關,和國家行政回機關未調答整,教育與經濟社會政治的關系,調整教育內部各個環節的關系,而制定和發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條例規程制度等規範文件的總稱。
6. 請運用「依法行政原則」分析對非典病人的強制隔離是否違反「依法行政原則」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醫療機構在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對已經發生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並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接到報告的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即時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上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決定的,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解除隔離措施。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對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應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所以,在發現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時,如其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相應的機構可以依法採取強制手段;
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因違法實施行政管理或者預防、控制措施,侵犯單位和個人合法權益的,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
7. 非典應急措施是否具有明文的法律依據
在預防、控制「非典」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既有維護個人安全和健康的權利,也有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公民的一項最基本的權利就是享有充分的救治權。公民的健康權是《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權利。在疫情發作時,每個公民及時有效地得到救治是憲法基本原則的體現。公民為了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生存安全,有權了解並知悉本地區的疫情狀況,即享有知情權。但必須接受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機構有關傳染病的查詢、檢驗、調查取證以及預防、控制、隔離等措施,每一個公民都必須積極履行配合防治的義務。任何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都應當及時向附近的醫療保健機構或者衛生防疫機構報告,這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防疫過程中公民非常重要的義務和責任。在防疫過程中,對劃定的區域消毒、進行自我檢疫等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也是公民非常重要的一項義務。
四、關於信息公開
完善和強化疫情的登記、報告、通報制度,既是社會職責和行政責任,也是法律責任。公民有權利知道政府的公共衛生安全信息和疫情信息,知情權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很重要的權利。如果公眾無法確切地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也就無法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准確的判斷;如果整個社會處在信息極不對稱的狀態,人們的心態早晚會失衡,任何一個細小的事件都可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無論是英國的瘋牛病還是歐洲大陸的二惡英,都是在媒體的廣泛監督報道下,才沒有造成公眾的過分恐慌和疫情的蔓延流行。政府關於疫情等信息的及時有效公開,也是維護政府形象和提高社會公信力的重要舉措。
8. 關於非典的來龍去脈,越詳細加分
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為一種由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命名為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本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別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群,非典,非典型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英文別名: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就診科室:傳染科
常見發病部位:呼吸系統
常見病因:SARS冠狀病毒
傳染性:有
傳播途徑:飛沫傳播,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分享
病因
2003年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加拿大、美國在內的11個國家和地區的13個實驗室通力合作研究的結果,宣布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的病因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稱為SARS冠狀病毒。
臨床表現
潛伏期1~16天,常見為3~5天。起病急,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可有畏寒,體溫常超過38℃,呈不規則熱或弛張熱,稽留熱等,熱程多為1~2周;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瀉。起病3~7天後出現乾咳、少痰,偶有血絲痰,肺部體征不明顯。病情於10~14天達到高峰,發熱、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狀加重,並出現頻繁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略有活動則氣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這個時期易發生呼吸道的繼發感染。
病程進入2~3周後,發熱漸退,其他症狀與體征減輕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變的吸收和恢復則較為緩慢,體溫正常後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復正常。輕型患者臨床症狀輕。重症患者病情重,易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兒童患者的病情似較成人輕。有少數患者不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尤其是有近期手術史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
檢查
1.血常規
病程初期到中期白細胞計數通常正常或下降,淋巴細胞則常見減少,部分病例血小板亦減少。T細胞亞群中CD3、CD4及CD8T細胞均顯著減少。
2.血液生化檢查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工酶等均可不同程度升高。血氣分析可發現血氧飽和度降低。
3.血清學檢測
國內已建立間接熒光抗體法(IFA)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來檢測血清中SARS病毒特異性抗體。IgG型抗體在起病後第1周檢出率低或檢不出,第2周末檢出率80%以上,第3周末95%以上,且效價持續升高,在病後第3個月仍保持很高的滴度。
4.分子生物學檢測
以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法,檢查患者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大便等標本中SARS冠狀病毒的RNA。
5.細胞培養分離病毒
將患者標本接種到細胞中進行培養,分離到病毒後,還應以RT-PCR法來鑒定是否SARS病毒。
6.影像學檢查
絕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即有胸部X線檢查異常,多呈斑片狀或網狀改變。起病初期常呈單灶病變,短期內病灶迅速增多,常累及雙肺或單肺多葉。部分患者進展迅速,呈大片狀陰影。雙肺周邊區域累及較為常見。對於胸片無病變而臨床又懷疑為本病的患者,1~2天內要復查胸部X線檢查。胸部CT檢查以玻璃樣改變最多見。肺部陰影吸收、消散較慢;陰影改變與臨床症狀體征有時可不一致。
鑒別診斷
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的診斷必須排除其他可以解釋患者流行病學史和臨床經過的疾病。臨床上要注意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細菌性或真菌性肺炎、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合並肺部感染、軍團菌病、肺結核、流行性出血熱、非感染性間質性肺疾病、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肺血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
治療
1.一般治療
(1)卧床休息。
(2)避免劇烈咳嗽,咳嗽劇烈者給予鎮咳;咳痰者給予祛痰葯。
(3)發熱超過38.5℃者,可使用解熱鎮痛葯,兒童忌用阿司匹林,因可能引起Reye綜合征;或給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
(4)有心、肝、腎等器官功能損害,應該做相應的處理。
2.氧療
出現氣促應給予持續鼻導管或面罩吸氧。
(1)鼻導管或鼻塞給氧常用而簡單的方法,適用於低濃度給氧,患者易於接受。
(2)面罩給氧面罩上有調節裝置,可調節罩內氧濃度,不需濕化,耗氧量較少。
(3)氣管插管或切開經插管或切開處射流給氧效果好,且有利於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和保持氣道通暢。
(4)呼吸機給氧是最佳的氧療途徑和方法,常用於重症患者的搶救。
3.糖皮質激素的應用
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應有以下指征之一。
(1)有嚴重中毒症狀,高熱持續3天不退。
(2)48h內肺部陰影面積擴大超過50%。
(3)有急性肺損傷(ALI)或出現ARDS。
4.抗菌葯物的應用
為了防治細菌感染,應使用抗生素覆蓋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臨床上可選用大環內酯類(如阿奇黴素等)、氟喹諾酮類、β-內醯胺類、四環素類等,如果痰培養或臨床上提示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