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公物
⑴ 行政法如何保護公民權利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例如:
《國家賠償法》第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1)行政法的公物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⑵ 什麼是行政組織法內容是什麼
1、行政組織法是規范行政主體及其相互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由有關行政機關的設置、任務、地位、組成、職權、職責、活動程序和方法、編制,以及有關行政工作人員( 公務員)的錄用、培訓、考核、獎懲、晉升、調動及其職務上的權利義務等方面的規范所組成。
2、內容:
行政組織法是行政法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行政組織和公務員問題。
組織可以劃分為自然組織和社會組織兩大類。但就社會組織而言,在中國,一般把社會組織分為四類:即黨政機關、企業公司、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近年來,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社會組織類別-民辦非企業單位(民辦事業單位)。
(2)行政法的公物擴展閱讀:
行政組織法的發展趨勢:
現代各國制定的行政組織法,其歷史背景、條件、國情等各有不同,因此很難概括出適用於所有國家行政組織法的一般結論,但總的來說,各國行政組織法或多或少表現出以下特點或趨勢:
1、行政組織結構的民主化專業化
現代行政組織不同於傳統的「官僚機構」,它的組織層次與分工體系更符合民主化、專業化原則;組織成員不再以「官僚」自居,而以「公僕」形態出現;專業人員與行政人員協調配合,在組織中各有職位;更重視專業分工和專業組織;等等。
2、行政組織機構的擴大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行政組織職能日益擴充,行政組織機構規模擴大、編制增加,造成行政權的擴張,故現代行政組織立法面臨「大機構」與「精簡化」的平衡問題。
3、行政組織法規的標准化
在各國加強行政組織立法的形勢下,組織法規呈標准化的趨向。行政組織雖有不同種類和級別之分,但同類同級組織具有共同標准。有的國家已制定了行政組織法典,如日本國家行政組織法,即為日本中央行政組織機構的准則。
4、行政組織的非政府化
現代行政組織法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發展趨勢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現代公共事務日益增多,一些公共事務特別是社會性、專業性較強的公共事務,逐漸由國家行政機關轉移或下放給各種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等民間機構管理或參與管理。相應地,行政組織法逐步發展成為政府組織法與非政府組織法。
5、行政組織之間的分權化
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各國的政府制度不斷經歷著變革,呈現出某些協同的趨勢。
特別是在歐洲,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歐盟成員國的地方政府表現出某種共同的發展趨勢,如強化地方自治、實行地方分權、鼓勵多樣性、非官僚化、服務提供的變化、對民眾的負責性、公民參與、減少調控和強調中央與地方的合作等等。行政組織之間分權化將逐漸成為一種世界性現象。
⑶ 對破壞公物的學生加倍處罰是否違法
學校不能加倍處罰和罰款,應讓監護人履行職責,修復公物。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屬於行政法規嗎
行政法中八小類是指:
第一類為調整行政組織和職能的狹義行政組織法;
第二類為調整行政機構編制的行政編製法;
第三類為調整行政工作人員任用和管理的公務員法;
第四類為調整行政設施、國有資產等公物的公物法。
第五類為行政復議法。
第六類為行政賠償法。
第七類為行政申訴、控告、檢舉法。
第八類為行政監察法。
因此,公司法不屬於行政法規,而是屬於民商法。
⑸ 行政法中三大類八小類是指什麼
行政法主要包括三大類:
行政組織法的規范和制度。版
行政權行為法的規范和制度。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法的規范和制度。
行政法中八小類是指:
第一類為調整行政組織和職能的狹義行政組織法;
第二類為調整行政機構編制的行政編製法;
第三類為調整行政工作人員任用和管理的公務員法;
第四類為調整行政設施、國有資產等公物的公物法。
第五類為行政復議法。
第六類為行政賠償法。
第七類為行政申訴、控告、檢舉法。
第八類為行政監察法。
⑹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二章的知識點有哪些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二章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行政組織法基本原理、行政主體理論、行政組織的設置與編制、公務員制度、公物法。
⑺ 公物的具體范圍包括哪些
人們對公物的理解仍停留在直觀的印象上,如道路、河流、綠化場地、體育設施、學校、醫院、花園等。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過去未能納入公物范圍的私物、曾經不具有財產價值的有體物以及人們沒有意識到的無體物,都可能逐步納入到公物法調整的范圍。以下我們從三個方面來描述公物的具體范圍: 一是作為傳統公物的有體物,包括動產與不動產。在法國與日本的傳統行政法上,公物是指國家或公共團體直接為了公共目的而提供使用的有體物6.因此,傳統公物的范圍一直只是限於有體物,如上面所提到的街道、道路、廣場、河流、綠化設施、體育設施、學校、醫院、鐵路、有軌電車、電信設施、郵政設施、廣播設施、行政大樓、港口、公園、堤壩、劇院、寺廟、圖書館、博物館等,而不包括無體物,如無線電波、空氣等。 二是隨著現代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需要納入公物范疇的新型公物,如行政信息、無線電波、網際網路上資源、環境等。是否將無體物作為公物,取決於歸類的意義,如果無體物具有公物的本質特徵,那麼就應將其歸入公物的范疇。事實上,進入現代社會以後,認為公物只能是有體物的傳統觀念已被打破。如德國行政法理論和實務上就普遍放棄了《德國民法典》第90條所要求的實體特徵,把領空、開放型海洋(在海岸線范圍內)以及電流等認定為公物。同時,德國的其他一些法律規定也顯示出,即使是非實體性的物也應納入到公物的范圍中,如根據《德國長途公路法》第1條第4款的規定,公路上方的空間也屬於交通道路的組成部分,因而被置於公共用途之下。 三是因擴張傳統的財產概念而相應予以擴張的公物,如全民所有的知識產權、經營許可證、公共職位、國家科研項目等具有財產價值的公權利。將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視同財產,以獲得憲法和法律的保護,是德國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的一種新現象。以德國為例,德國基本法所保護的財產權的范圍是逐步擴張的。如果按照歷史發展階段來對德國基本法所保陳的財產權加以分類,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是傳統的防禦性權利,主要是防止國家對動產、不動產、知識產權的侵犯;第二代是20世紀以來出現的勞工福利以及集體談判權;第三代則是當代出現的分享權,即公正分享自然資源、國民產值,並在健康的環境下和平生存的權利。
⑻ 行政違法包括破壞公物 擾亂社會秩序嗎
是的,屬於違反治安管理法的行為。
⑼ 許金桂講的行政法中三大類八小類是指什麼
行政法主要包括三大類:
行政組織法的規范和制度。
行政行為法的規范和制度。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法的規范和制度。
行政法中八小類是指:
第一類為調整行政組織和職能的狹義行政組織法;
第二類為調整行政機構編制的行政編製法;
第三類為調整行政工作人員任用和管理的公務員法;
第四類為調整行政設施、國有資產等公物的公物法。
第五類為行政復議法。
第六類為行政賠償法。
第七類為行政申訴、控告、檢舉法。
第八類為行政監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