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釋義學
❶ 三大行政法學流派是什麼
一、三大行政法流派 : 控權論學派、平穩論學派、管理論學派。
二、各自的主張和內容:
1、控權版論學權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2、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3、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三、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行政法學主要研究行政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行政法的本質、內容和形式,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國家行政管理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中當事人的地位,由此確立行政法的原則、原理和理論體系。
❷ 這行政法怎麼學呀
行政法簡單來說就是明確行政機關職責,以及行政機關的管轄權,
首先明確了這兩點,主線就出來了,
剩下的概念、行為明確涵義後做點題就容易理解了
行政法是國家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者說是調整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行政法指的是一個法律部門,是規范和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的總稱;行政法規是指一種法的淵源,是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行政法的內容包括大量的行政管理法規,但是它不限於行政法規,其他法的淵源中關於規范和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也屬於行政法部門。例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地方國家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規章中關於行政關系的,就屬於行政法,兩者是一種交叉關系。
❸ 行政法的概念是什麼什麼事行政法只要重點,不要太長,謝謝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內人、行政法容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❹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行政專機關實施屬行政管理要嚴格依法進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第三,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的正義就是對程序施加了道德標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義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能夠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
(五)誠實守信原則
我國《行政許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行政機關的誠信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該原則主要體現在《行政許可法》第八條中。該條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因不誠信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負補償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享有法定職權時,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❺ 學習行政法的意義
一、行政法治的內涵
我國依法行政的概念產生於80年代末,形成於九十年代。但從近幾年依法行政的實踐看,依法行政在不少沿海發達地區流於形式,更不用說西部,依法行政最重要法治精神、法律理性,程序正義以及保障公民權利等等,在不少地區和部門還未受到重視,為了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必須在西部開發中,充分關注依法行政的法治內涵的實現。
第一,法律至上原則。在依法行政中,法律至上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1.法律是依法行政的最高規范。如美國依法行政的具體表述是「法律最高原則」,在德國則稱為「法治政府」。在這原則下,依法行政的行政依據是法律,沒有法律授權就不能行政。任何行政行為都是法律授權的行為。一切行政行為都必須服從法律,否則無效。2.依法行政規則。政府的依法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在法律沒有規定時,行政機關無權像公民那樣自由地活動。例如,沒有處罰法,行政主體就沒有處罰權力。這在各法治國家都是一項普遍的規則。3.合法性規則。行政行為的范圍和內容必須由法律設定。法律對行政的授權不僅應具有質的特點,而且應當有量的規定。依法行政不僅不能超越質的規定,而且不能逾越量的范圍。有法律依據可以做出行政行為,但有權作出行政行為並不等於可以為所欲為。4.保證實施原則,行政機關必須以自己的行為來保證法律的實施。行政機關的職責是執行和實施法律,對於行政機關來說,不僅有消極的義務遵守法律,而且有積極的義務採取行動,保證法律的實施。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在1959年的一個判決中聲稱,行政機關在情況需要的時候如果不制定有效的條例來維護秩序,就是違反法律。
第二,正當程序原則。程序是實體的保障。沒有正當程序的規范,行政法治要求的法律至上就難以實現。因此,行政法治對法律至上的要求必然要通過正當程序來實現。行政程序應當由法律來設定,其效力與其它法律相同。任何行政行為都必須有法定程序。只有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行政行為才具有效力。非依正當程序的行政行為應當視為非法。依法行政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依程序行政。法律的至上性必須通過合理的程序來實現,沒有正當的程序,法律的至上性根據難以實現。法律的正當程序是實體法的延伸。在法治條件下,基本權利原則屬於實體上的原則,基本權利原則被正當地實施,這就是正當法律程序。正當程序原則在法治國家極受重視,而且在實踐中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正如美國法官弗蘭德利所說:「我們看到過去五年中程序上的正當程序的擴大,比在美國憲法批准以來的整個時期都來得大。」
第三,公平救濟原則。依法行政意味著行政相對人能夠及時有效地通過法律渠道糾正行政侵權行為,也就是必須存在公平有效的行政救濟。公平救濟不僅有范圍要求,而且有結果要求。以范圍而言,行政救濟不應當存在死角。比如,目前我國西部行政訴訟中不受理職稱評審方面的糾紛就很不合理,也是教授貶值得不到遏制的原因之一。其根源一是因為相關的法規欠缺,二是因為法官不是專家,但在實踐中並不是無法解決。事實上,各校都頒布有相當細的規定。法院在受理此類案件的時候,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可以參照適用,而後者可以由法院請相關專家評審,最後由法院判決。為此建議我國在西部大開發中,行政訴訟法對此進行修改。法院應當能夠受理職稱評審案件。以結果而言,國家賠償是最主要的公平救濟的制度。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上,國家賠償是被否定的。1873年,法國許可權爭議法庭在布朗戈案作的判決中,在法律沒有作出規定時,明確承認了國家賠償責任。此後,國家賠償被正式確立。我國1954年憲法就提出了國家賠償,1995年正式實施。但從實施的現狀看,仍有待進一步完善。有的公司受到行政機關的不法拘禁長達幾年,但出來後的賠償往往是象徵性的 。這與依法行政的人民利益原則不相一致。
二、行政控權:依法治國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深化
我國依法行政的提法是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如果說依法治國的實質是依法治權 ,那麼,在西部大開發中體現依法治國實質要求的依法行政,必然以行政控權作為其本質內容,這是我國依法行政的本質特點。
一般意義上的行政控權系指英美法系國家的行政程序控制理論,即強調行政法是程序法。但是,從實踐看,行政控權不僅局限於程序。在這方面,大陸法系國家的公共權力論、公務論等恰好是一個補充。也就是說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行政法理論基礎雖然形式不同,但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這是因為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行政法理念的理論基礎具有共同性,即都建立在人民主權和權力制衡理論的基礎上。為了保障人民主權,必須對權力的行使實行監督的制約。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系統地論述過分權和制衡的思想。孟德斯鳩指出:為了防止權力濫用,保障自由,就必須對權力進行制約,而對權力制約的最好方法,就是「用權力約束權力」。 此後,人民主權和權力制衡的原則就成為資產階級憲法和法治的一般原則,無論是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其行政法的理論基礎都源於此。
此外,從法治的實質內容看,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國家面臨的問題都有共同性,即如何防止國家權力不被濫用?從現代國家看,國家權力最普遍的形式是行政權。因此,法治國防大學家防止國家權力不被濫用的首要考慮就是能夠對行政權實施有效控制。當然,行政行為還涉及到行政效率、社會公共福利的目標等,但與行政控權相比,它們無疑是具有從屬性。在任何一個法治國家,行政效率最終都取決於行政控權的效能。我們不否認,在特定的條件下,某些腐敗行為可能會提高效率,如某些賄賂可以加快辦事速度,但這是以整個行政效能的降低為代價的。從整體上提高一個國家的行政效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大行政控權的力度和廣度,而不是容忍甚至鼓勵腐敗。二戰以後,當代法治國家普遍以行政立法作為主導,一大批制約和控制行政權力的法律相繼出台,甚至連行政官員的道德行為也納入了法治的軌道,有效地防止了行政權的濫用,規范了行政行為。
從法治國家的歷程看,雖然所運用的觀念不同,但依法行政本質上都是通過控權實現的。依法行政的歷史事實證明了行政控權的作用不可替代。1215年英國大憲章,作為資產階級憲政的開端,其實質正是控權。此後,行政控權的思想和實踐在西方法治國家不斷發展,並日益完備。無論是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大陸法系國家都是如此。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國,著名憲法學這有狄驥就說過:「法學上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是國家也須受法律的限制。」 這種控權的思想,早在法國大革命以後頒布的人權宣言就有了明確的表達:「所有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由其代表來確定賦稅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認可,注意其用途,決定稅額、稅率、客體、徵收方式和時期。」「社會有權要求機關公務人員報告其工作 」。同樣是大陸法系的德國,行政控權被表述為行政監督,正如德國斯佩耶爾大學法學教授賴納•皮查斯所說:「法律在國家的統治中佔有中心地位。它限制國家的統治,確定國家的職能並將它控制於法律監督之下。這點尤其適用於行政行為,它同樣受制於法律。 」英美法系國家更是如此。美國作為典型的三權分立國家,行政控權其實是權力制衡的一種特殊形式。在這種形式下,為了保障社會公共權利,即使是總統行為也受到了嚴格制約。
除了上述法治作用以外,行政控權在我國西部法治建設中還有其獨特的意義。行政控權是我國西部反腐敗斗爭的迫切需要。盡管我國近年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但是腐敗現象仍在蔓延。從制度上說,就在於我國反腐敗的控權機制還沒有健全。我們在1997年就開始提依法治權的法治思想,但如何治權和治官,實踐中還有較大的距離。實踐證明,腐敗滋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和最本質的表現形式是權力的濫用,而克服腐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行政控權。
行政控權的優越性是現代法治本質特點。在理論上,行政控權不過是權力制約原則在行政法領域的推廣。正像治權是法治的本質一樣,行政法如不具備良好的行政控權功能,行政法的其它功能必將受到影響,甚至完全不能實現。比如,行政法的服務功能,強調行政主體具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這當然是對的。但法制意義上的服務不應只是一種道德要求,也應是一種法定責任。也就是說,當行政主體違背為人民服務的義務的時候,他將受到追究或為此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服務功能只有在行政控權的條件下,才有全面實施的可能。行政法的控權功能體現了現代法治的本質精神,是行政法治的內在要求。現代民主憲政和法治國家的本質精神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控制公共權力,防止權力濫用,保障公民權利和經濟的自由發展。十五大以後,我國理論界進一步明確,依法治國的實質就是依法治官或依法治權。在這方面,行政法的控權功能是任何法律所無法比擬的。
誠然,行政控權在法治發達國家受重視的程度有所不同。正像有些學者所指出的,行政控權在有些法治國家已成為歷史。在西部大開發,行政控權是一種十分迫切的現實。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沒有一個民族能夠一個跟斗翻越它的歷史發展的各個必要階段。 」
三、實現西部大開發,走向行政法治的具體步驟
(一)完善西部法律體系是依法行政的基礎
實現依法行政首先要求建立完整,嚴密、和諧、優質的法律體系,從而把西部政治、經濟、文化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是立法必須從實際出發,從少數民族聚居較多地區出發,中央應授權西部省、市人大享有更大的立法權,地方立法也應該具有前瞻性和法律科學性。二是加強立法的開放性和民主性,特別是在當前中國已加入WTO,我國西部立法必須與WTO法律框架接軌,既要根據地方實際制定行政執法的規范,又要在引進外資或進行商務活動中按國際公約、國際慣例行使行政權。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下,我國行政立法要大膽借鑒外國有益的立法經驗和立法成果,維護西部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二)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廉潔公正執法是實現西部大開發的關鍵
如果說,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行政的前提的話,那麼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則是行政執法的關鍵。十五大文件指出:「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公民權利,實行執法責任和評議考核制。 」從而把依法行政與保障人權緊密結合起來。行政執法在國家各種權力中是最活躍、最經常、最普遍、最直接運用權力與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有著最密切關系,因此最容易發生侵權問題。以前,行政機關責任意識淡薄。在西部開發中,行政權力必須服從於法律的預設,法律的行政權力處地支配和控制地位,行政機關應積極,主動發揮管理功能,服務功能並適當運用自由裁置權,在西部開發中,樹立行政機關的新形象至關重要。英國學者說,政府是一個感染力極強的,以身示教的教師,不論教好教壞,它總在以自己楷模行為教育整個民族。
(三)提高公務人員素質,提高西部公民法律意識,是實現西部大開發一項系統工程
從人治走向法治的制度創新過程,正是建設法律權威和法律信仰的過程。公務員是依法行政的主體,是代表國家的形象,執法的好壞將影響到整個西部開發的成功與否。守法、護法又是一個公民最基本的義務。只有全民法律意識增加了,行政執法才有廣泛的基礎。孟德斯鳩說過「要接受最好的法律,人民的思想准備是必要的 」。當前,西部大開發中,培養公民學法、守法、護法精神和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十分重要。雖然西部是一個多民族地區,人民文化素質不高,普法教育也就顯得更為重要。對於廣大西部公務人員來說,學習法律知識是重要的,但更重要是樹立法律權威觀念和權力服從法律觀念。畏法者最快活,尊法者最順心,只有在法律范圍內活動才能獲得最大自由。
總而言之,行政機關在西部大開發中,應積極能動地發揮其管理功能,服務功能,並適度運用自由裁量權,提高行政效率。在我國西部大開發中,必須堅持法治原則、法律至上原則、正當程序原則、公民救濟原則。在西部大開發中建立依法行政的法律體系,強化依法行政觀念,為實現依法治國起引導、橋梁作用。
❻ 抽象危險犯的增加為什麼會帶來刑法與行政法的交叉
抽象危險犯刑法以另一種侵害結果替代抽象危險,比如盜竊槍支的危險是開槍才產生具體的危險,但是刑法以行為人實現對槍支的控制(已經造成抽象危險)作為侵害結果(既遂標志),這是由於這種危險太大。所以我理解的是抽象危險犯是在行為未產生具體危險就可以定罪的犯罪。抽象危險犯並不是不會產生具體危險,只是立法技術上把犯罪結果提前。
抽象危險犯增加帶來行刑交叉問題、從立法到司法:行刑交叉解答方案的路徑轉換和二元化犯罪模式與行刑交叉的立法解答。他表示,自1997年刑法施行以來,我國已先後頒布出台了九部刑法修正案。經濟刑法中抽象危險犯的增加,必然會帶來刑法與行政法、經濟法之間的沖突問題。行刑交叉的問題在當前較為突出,會帶來司法操作上的混亂。解決行刑交叉的教義學方案可以從法益再定義理論、一次性刑法理論和違法相對性理論來考慮。同時我們應重視解決行刑交叉的立法路徑。他認為,要把行政處罰手段置於比刑罰手段更優先的地位,強調行政處罰手段在預防與懲治經濟不法行為中的作用,並以刑罰手段作為保障,是二元化犯罪模式有別於傳統犯罪之「有罪必罰」的地方。二元化犯罪模式意味著當行政手段可以解決經濟沖突之時,則可以不採取刑罰手段這一犯罪模式,採取二元化犯罪模式可以很好的解決行刑交叉問題,刑法與行政法之間的區別並不都表現為危害程度的輕重差異,而是基於法律的規定而產生的。總之,隨著風險社會命題被提出並日漸受到重視,以刑法控制風險,就成了立法者增設抽象危險犯的制度追求,由此帶來了法益保護的前置化與抽象化。然而,控制風險帶來的刑法擴張,也使刑法自身成為了風險,帶來對人權保障的漠視可能。如何在控制風險與保障人權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二元化犯罪模式是一個更優的制度選擇,它既滿足了控制風險的需要,又能夠體現人權保障,應該引起立法者的重視。
❼ 什麼是行政法什麼是行政法學二者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
1、分類不同
行政法是法律規范。
行政法學是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
2、涵義不同
行政立法的涵義:行政立法是一種抽象的行政行為,其所針對的對象具有不特定性。行政立法是委託立法或叫准立法。
從行使職能的機關的性質著眼,說明行政的含義的,是形式意義上的行政。從國家職能的性質著眼,說明行政的含義的,則是實質意義上的行政。
(7)行政法釋義學擴展閱讀:
許可權
(1) 國務院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a) 為領導和管理各項行政工作制定和發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b) 尚未立法的事項先行制定行政法規。
c)憲法和法律規定范圍內批准。
(2)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3)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權:
依據地方組織法和相關法律,深圳、汕頭、珠海和廈門有地方規章的制定權。
(4) 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制定行政政策,發布行政命令和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
❽ 行政法的分類
1、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准,行政法規范可分為下述三大類:
(1)關於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又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有關行政機關的設置、編制、職權、職責、活動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規范,其中職權、職責規范是行政組織法規范的核心。
再一部分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雙方在錄用、培訓、考核、獎懲、晉升、調動中的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
(2)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規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數量最多,涉及面最廣。
(3)關於監督行政權的法律規范,即監督主體對行政權進行監督的法律規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監察、行政審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法律規范。這一類規范數量雖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點之一。
2、以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為標准,行政法可分為:
(1)一般行政法:是對一般的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行政法基本原則、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監督法、行政救濟法等。
一般行政法調整的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范圍廣,覆蓋面大,具有更多的共性,為所有行政主體所必須遵守。
(2)部門行政法:是對部門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經濟行政法、軍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衛生行政法等。在行政法學上,人們通常在行政法總論中研究一般行政法,而在行政法分論中研究部門行政法。
(8)行政法釋義學擴展閱讀:
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組織法;
(二)行政行為法;
(三)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補充定義: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❾ 行政法要怎麼復習呀
復習《行政法學》之要領
1、通讀教材,把握脈絡
考生拿到教材後,應從頭到尾地通讀一遍,除了比較仔細地閱讀緒言,了解教材的指導思想,結構體系,主要內容以及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外,其餘部分也應循序漸進地認真地從整體上通讀教材。讀完一遍教材後,你就會發現全書可分為緒言和總論兩大部分,緒言主要闡明了行政法學的一般理論,包括行政法學的研究對象,歷史發展,學習行政法學的意義和方法等。總論又分十二章,第一至第三章主要闡明了行政法的一般理論,包括行政法的概念,淵源和作用,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等問題。第四至第五章講行政組織法,包括行政機關組織法,行政機關編製法,公務員法三部分。第六至第十章講行政行為法,包括行政行為的一般原理和程序,具體講了行政立法行為,行政執法行為和行政司法行為三大部分,還講了這些行為產生的法律後果即法律責任問題。第十一章講的是行政監督法,主要講了行政法制監督。最後第十二章講的是行政訴訟。這些是復習《行政法學》的目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詳細以教材目錄為准。
通讀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把握教材脈絡,另一方面還是為了熟悉教材內容,勾劃出教材的重點難點,使考生能了解教材內容的概貌。通讀教材時一定要認真閱讀理解,並注意前後內容的關聯性。每看完一章節,可看看目錄,看能否聯起教材內容,切忌斷章取義。因為作為一門學科的內容,前後是相互聯貫,自成一體,只有系統全面地通讀一遍教材,才能使學習了的內容脈絡清晰,心中有譜。而且通讀教材時,還忌走馬觀花,只看要點,而忽視對要點的解釋。因為每一要點後面的解釋都是幫助考生對要點的理解,有利於考生牢記要點,即使考試時忘記了要點,考生也可以根據對問題的正確理解以及前後連貫的內容自己概括並提煉出要點來。可以避免死記硬背要點造成相似問題的混淆以及克服一旦考試情緒緊張,容易忘記要點的負面作用。
2、抓住重點、濃縮教材
要真正掌握教材內容,光第一遍的泛讀還不行,還應對教材進行復讀,復讀就是精讀、深讀。只有這樣,才能抓住重點、難點,才能深入淺出,濃縮教材。具體地說就是首先要從理解、熟悉概念人手。掌握概念,並非死記硬背,要抓住決竅,掌握概念的中心詞,並旁推側引。比如行政行為這一概念,應這樣理解記憶:作為某一行為是一定社會主體實施的,就行政行為來說,肯定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行為,而行政法所講的行政行為是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作出的,並且具有行政法意義的行為,而非行政主體從事的與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職權無關的民事行為,行政主體實施的與法律意義無關的事實行為,也不是行政法所要研究的行為。因此,這個概念的中心詞就是:「行政主體」,「行政職權,行政法律意義」。另外還要根據這個概念夯推側引,注意一對或幾個相通概念的比較,找出其異同點。比如行政行為與行政立法行為、行政執法行為、行政立法行為等等,這些概念是同類概念,這幾個概念往往只是某個中心詞的差異。通過這樣比較,不易混淆同類概念,更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行政法學》中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幾組:行政與行政法;行政關系與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與行政法規、行政規章;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行政合法性原則與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行為與行政立法、執法、司法等行為;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許可與行政確認;行政仲裁和行政裁決;行政監督與行政檢查;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法制監督與監督行政行為;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行政責任與行政賠償等。這些概念必須牢固掌握,仔細領會。
其次,要抓住各章重點,領會各章精髓。每章都有各自的核心問題,考生在全面復習時要善於抓住這一核心問題,前後延伸展開。尤其是在精讀教材後,要能合上書本將各章節的主要內容聯想回憶,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點。較好的方法是平時看書時自己能盡量地多找出每一章節可能擬出的論述題和簡答題,同時還要注意有時一個論述題又可以分解為幾個簡答題,要注意題型之間的相互轉化。比如教材第六至八章主要是圍繞行政行為展開的,其中涉及到幾個重要的具體行政行為,如行政執法行為中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執行、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檢查、行政合同等行為;行政立法行為中的行政調解、行政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行為。行政立法行為又是圍繞抽象行政行為展開的,涉及到行政立法體制、行政立法的原則和程序、行政立法的技術和效力等。
3、勤奮練習,功夫在書外
考生要在無硝煙的考場上做到臨陣不亂、胸有成竹、運籌帷幄,還要多做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不斷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練習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輔導資料上的同步練習,一類是考生自己在閱讀教材過程中自己根據往年考試中的題型及自己的需要自編的練習,還有一類就是模擬試題和往年的考題。這三類練習,一般是先做前兩類,同步練習一般蓋著了每章的知識點,考試八九不離十;自編練習往往是考生自己認為的重點、難點以及自己容易疏忽忘記的知識點,雖有個體差異但針對考生自己有幫助。通過這兩類練習,可總結出自己的錯誤,並將錯誤牢記心中,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直至練習到最後能熟練地做模擬試題和往年的考試題。
另外,考生在做練習過程中,會發現有許多題型如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案例題很多是針對法律條文出題的。「功夫在書外」就是要求考生不僅要掌握教材內容,還應注意我國行政立法的發展動態,熟悉那些沒有附在教 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公務員暫行條例入《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等。還應熟悉一些相關的行政管理法規,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土地管理法》、《海關法》、《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等等。掌握這些法律法規不僅對考生進一步了解行政法很有幫助,而且可以使考生答題時心中有數,游刃有餘。
❿ 行政法該如何學習
(一) 首先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在這裡麵包含的重要知識點有:
1、行政主體,區分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行政法主體、公務員的概念,分清派出機關與派出機構的區別,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的區別。
2、行政行為,了解行政行為的幾種分類,自由裁量行政行為與羈束行政行為,應申請的行政行為與依職權的行政行為,要式行政行為與不要式行政行為,單方行政行為與雙方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及特殊行政行為中的行政終局裁決行為、國家行為,其中,最主要的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的區別,在抽象行政行為中涉及到行政立法,了解行政立法的幾種分類,掌握區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及規章各自的制定范圍許可權、效力等級,在具體行政行為中涉及到行政處理行為和行政處罰及行政合同,其中行政處理行為具體包含行政許可、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執行、行政裁決,在行政處罰中著重理解一事不再罰的原則,重點掌握行政處罰的種類、設定、處罰程序、處罰的適用、管轄。
(二)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對行政行為不服的救濟措施:
1、行政復議,應掌握復議的適用范圍及排除范圍,管轄,主體,重點掌握特殊管轄及復議中被申請人的確定,申請復議的期限,復議的審理及審理的特殊規則,在審理中可以審查的3種規定及相對人要求附帶解決行政機關的侵權事宜,另外應掌握復議過程中的不停止執行規則及證據規則,最後了解復議的決定,如:維持、撤銷、履行、變更、確認,
2、行政訴訟,訴訟的適用范圍,重點記憶幾中排除適用的行為,如:國家行為、刑事司法行為、行政終局裁決行為等;管轄,重點掌握特殊管轄如:經復議的管轄、不動產的管轄、限制人身自由的管轄等;訴訟參加人的規定,針對原告的確定應參照《行政訴訟解釋的若干規定》,對於被告的確定應掌握幾種特殊的規定,如:行政機關組建機構的被告的確定、內設機構和派出機構被告的確定等,在訴訟程序中應結合民訴進行比較記憶,找出其特殊的規定,在執行程序中應區分訴訟的執行和非訴訟的執行。
(三) 相對人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權的賠償問題即國家賠償,包含三部分:
1、行政賠償,2、刑事賠償,3、訴訟損害賠償,掌握其賠償的范圍及賠償主體的確定,區分行政賠償與刑事賠償的程序,如:行政賠償中的先行處理程序、刑事賠償的處理前置程序等。了解賠償的方式和標准。
從以上要點來看,其實行政法並不難學,只要我們從中理出頭緒,了解行政法的框架,然後將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填充, 從而做到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