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162條
① 如何維護每個公民在法律上的權力關於刑事訴訟
一、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享有以下職權:
(1)立案權,對屬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有權決定立案、不立案或撤銷案件;
(2)偵查權,負責對大部分刑事案件的偵查工作;
(3)執行權,負責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的執行;負責對被判處管制、拘役、剝奪政治權利、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的執行工作;負責對被宣告緩刑、假釋或監外執行的罪犯的監督、考察任務;協助法院對沒收財產的判決進行執行。
二、公安機關是行政機關,法院和檢察院是司法機關。就刑事司法程序而言,公安機關和檢察院的偵查部門根據法律的授權和規定對犯罪行為進行偵查,同時,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是否立案進行立案監督。在偵查結束後,檢察院根據偵查的結果作出起訴或者不起訴的決定。如果起訴,法院是審判機關,而一般而言,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出庭支持公訴。同時檢察院對法院在審判過程中的審判行為進行監督。
三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過程中分工明確,執行中應互相配合、相互制約,以保證准確.
三、二審終審制是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對於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訴,人民檢察院不得按照上訴審程序抗訴。
四、「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原則,是《刑事訴訟法》第12條的內容,是針對我國以前的做法作出的更改。以前嫌疑人一經被公安機關抓獲,即被視作「有罪」,並稱為「人犯」,其邏輯是:如果你沒罪,為什麼會抓你?1996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中,吸收了無罪推定的部分理念,加強了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訴訟權利的保障。疑犯稱作「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訴訟法》第12條明確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這是無罪推定的理念在《刑事訴訟法》中具體體現。在法律上首次以是否起訴為標准,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加以區別,即起訴前稱為犯罪嫌疑人,起訴後稱為被告人。樹立了被告不等於罪犯的觀念意識,體現了無罪推定的思想。《刑事訴訟法》第162條第3款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這一規定是無罪推定原則在審判實踐中的貫徹和落實。
無罪推定的含義是被判定為有罪之前,推定為無罪,而我國僅僅在刑訴法總則中表述為,「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一個是「推定為無罪」,一個是「不能確定為有罪」,看似相同,實則差別不小。不能確定為有罪,事實上,還有一個潛台詞,那就是,也不能推定為無罪。
但無罪推定在我國並未完全地被適用。按新刑事訴訟法原則,採用「疑罪從無」的原則,雖然這是中國刑事司法的進步,但「疑罪從無」僅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其中一個派生標准。疑罪從無與無罪推定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區別主要表現在:無罪推定是一種刑事訴訟的一般原則和精神,較為抽象,適用於判決前的各個訴訟階段,是一種假定,是一種態度;而疑罪從無則是一個操作性的原則,很具體,主要適用於事實存在疑問的情況下,是一種解決方法;無罪推定是判決確定有罪前,直接推定為無罪;而疑罪從無是在具體事實搞不清楚的情況下,做有利於被告人的推定,即視為沒有發生過這種事實,事實上就是要求寧可放縱犯罪,也不能冤枉無辜。當然,二者的聯系也很明顯,二個原則都體現了「存疑有利於被告」的刑事法思想。
就我國而言,我國已經通過規定證據不足的無罪判決和存疑不起訴確立了「疑罪從無」原則。但嚴格說來,我國還沒有確立無罪推定製度,因為無罪推定的含義是被判定為有罪之前,推定為無罪,而我國僅僅在刑訴法總則中表述為,「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在我國,是要講實事求是原則的,能不推定就不推定。不能確定為有罪,但也不等於推定為無罪,而是實行「疑罪從無」原則。
無罪推定原則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不得強迫嫌疑人自證其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訴訟中享有法定的沉默權。2.「疑點歸於被告」原則。又稱為「存疑時有利於被告」原則,是指在刑事訴訟中遇到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的情況,依有利於被告的原則判決,該原則是刑法通過限制國家的刑罰權從而保障行為人自由的機能的體現。當公安、檢察機關所獲取的證據都不能達到使人們消除合理懷疑的程度,理所當然只能作出有利於被告人的判決。即控訴方提出的證據不足以認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時,應當作無罪處理。也就是說「不能完全得到認證的事實,不能轉嫁到被告人身上而不利於被告人,因此,在對判決具有重要意義的事實上存有懷疑的情況下,應作出有利於被告人的裁決。」即證據不足,應當作有利於被告人處理。3.由控訴方承擔證明有罪的舉證責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擔舉證責任。這是由於相對國家機關的強大,被告人的力量要小的多,公安、檢察機關的偵察能力、執行力量都遠勝於被告人個人的辯護能力與保護力量。因此「在起訴人證明被告人有罪並排出了關於有罪的一切合理懷疑之前,被告人總是被推定為無罪的。」
而在我國,上述三原則尚未明確規定。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立足於本國國情和當前刑事訴訟法的客觀實際,在法律條文上沒有明確規定沉默權,而是在重申「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等規定的同時,仍然規定「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並未真正地完整地確立起無罪推定原則,而是在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吸收了這一原則的合理內容,使之在揚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立關系,需要妥善處理。如規定對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權,就將影響到被告人供述的獲取;對警察權力限制過多,就將影響打擊犯罪的力度;對犯罪控制不力,就將影響社會治安,發展改革就將成為一句空話。反過來,如果一味地強調打擊犯罪,忽視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司法人員恣意妄為,就將使民眾失去對國家司法的信任,其後果同樣是可怕的。
總結:因為我國目前尚未完全實行無罪推定,但已經確立了「疑罪從無」原則。只是在無罪推定的理念下以事實確定其是否有罪,證據不足的作無罪判決、存疑的不起訴,既不去推定其有罪,但也不會推定其無罪。所以「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原則,是《刑事訴訟法》對無罪推定理念的折中表述;無罪推定原則的含義是被判定為有罪之前,推定為無罪。我國目前尚未完全實行無罪推定,故只能按折中表述為前者。
五、第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六、刑事管轄是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等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許可權劃分以及審判機關系統內部在審理第一審刑事案件上的許可權劃分。依據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和訴訟理論,一般將管轄劃分為立案管轄和審判管轄;審判管轄又分為普通管轄和專門管轄;普通管轄又進一步劃分為級別管轄、地區管轄和指定管轄。這是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刑事案件管轄體系。
② 公安機關起訴意見書是國家機密嗎
公安機關的起訴意見書不是國家機密。起訴意見書是偵查機關對案件偵查終結後,認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向同級人民檢察院或本院公訴部門移送審查起訴時製作的一種法律文書。其目的是向檢察院傳遞案件信息,並提請檢察院依法審查起訴。
什麼是起訴意見書?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修正)》第234條規定,經過偵查,認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偵查人員應當寫出偵查終結報告,並且製作起訴意見書。
起訴意見書可以給被告人看嗎?
目前而言,這一問題存在較大爭論,在司法實踐中,法院認為起訴意見書屬於國家機密,依據《刑法》第398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酌情處罰。
(2)刑事訴訟法162條擴展閱讀:
任何一個刑事案件自偵查終結時都必須製作此文書。一般是一案一份,對於共同犯罪案件,需要提請起訴數名犯罪嫌疑人的,和寫一份文書,按照主犯、從犯、脅從犯的順序製作。對共同犯罪中不需要起訴的犯罪嫌疑人,仍應當將共同犯罪的事實說清楚,並註明對未起訴的犯罪嫌疑人的處理情況。
③ 請問我國刑法從有罪推定到無罪推定,從疑罪從輕到疑罪從無,分別是刑法那個文件開始執行的,謝謝!
我國刑法從有罪推定到無罪推定,從疑罪從輕到疑罪從無,分別從九十年代末修訂刑事訴訟法及刑法開始的。
1996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確立了疑罪從無原則。
1997年10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確立了無罪推定原則。
④ 刑事判決書生效時間怎麼算
【法律分析】
宣告被告人無罪的判決、裁定的生效時間宣告被告人無罪的判決、裁定的生效時間,影響到國家對錯誤的司法行為所進行的賠償費用的計算。判決被告人無罪並將被告人立即釋放後,判決是否就立即生效呢?筆者認為回答是否定的。因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定的無罪判決是基於兩種情況,一是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二是由於證據不足而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在第二種情況下,雖然一審法院判決被告人無罪,但不利於被告人的證據依然存在,只是證據的效力不足而不能對被告人定罪。被宣告無罪的被告人有權針對證據部分行使上訴權。另一方面,公訴機關對法院作出的無罪判決依然擁有抗訴權。所以,一審法院作出的無罪判決應在被告人在法定上訴期間不上訴和公訴機關在法定抗訴期間不抗訴後生效,一旦控告被雙方其中之一提起二審程序,則一審法院的無罪判決必須持二審法院的裁定來確定是否生效和生效的具體時間。當然,被告人在被宣告無罪釋放後,未再處於被羈押狀態,一旦國家進行賠償,將不考慮這一期間。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⑤ 刑事案件的證據標准
刑事證據的認定標准,是指法律規定的公安司法人員運用證據證明案件事實要求達到的程度。依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和訴訟理論,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標准應當是: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對於刑事證據的認定標准,我國刑事訴訟法作了明確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第128條規定,公安機關「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可以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第129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第141條規定,檢察院決定起訴的案件,必須做到「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第162條規定,法院經過審理以後,對於「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這些規定說明在偵查、起訴和審判工作中,必須做到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要求,是辦案人員運用證據的重要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⑥ 簡述我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出庭公訴時舉證
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第45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這表明舉證責任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是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所在。除此之外,該法的第12條、46條、150條、162條,也是對證明責任的規定,這些規定均明確了證明犯罪構成的責任主要由公訴案件中的檢察院承擔,即由公訴方向法院提供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證據,不能提供或者所提證據不足以說服審判者信服,就要承擔敗訴的不利後果。審判中的舉證程序是1997年《刑事訴訟法》對1979年《刑事訴訟法》修改的主要內容之一,它將由審判人員出示、宣讀證據改為由公訴人、辯護人向法庭出示、宣讀證據。這種舉證的角色轉換突出了公訴人、辯護人在法庭調查中的控辯作用,明顯地增強了刑事庭審的對抗色彩,也表明了我國訴訟程序由職權主義向當事人主義轉變的一個趨勢。
⑦ 偵查終結的條件是什麼如何判斷一個案子可以終結偵查
偵查終結的條件:
(1)犯罪事實、情節清楚
(2)證明案情的各種證據充分確實
(3)法律手續完備
偵查終結的案件,負責偵查的人員應寫出偵查終結報告。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在偵查終結後,對於依法需要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應寫出「起訴意見書」;對於依法可以免除刑罰的被告人,應寫出「免予起訴意見書」;對於不應該追究刑事責任的,應撤銷案件,如果被告人在羈押中,應立即予以釋放,發給釋放證明,並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由檢察機關自行偵查的案件,在偵查終結時,亦應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分別作出提起公訴、免訴或撤銷案件的決定。
公安機關偵查終結會有多種不同的情況,中間也會有補充偵查,從原來偵查的基礎上,再作進一步調查,所以要相信我們的公安機關,最後給我們公正的評判。
滿足以上的三個條件就可以判斷一個案子可以終結偵查。
(7)刑事訴訟法162條擴展閱讀
偵查終結的法律條款,通常如下:
1、逮捕犯罪嫌疑人後的偵查拘留期限不得超過兩個月;
2、案件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結束的,可以經上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逮捕犯罪嫌疑人後的偵查拘留期限不得超過兩個月。案件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結束的,可以經上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應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因特殊原因長期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規定,下列案件在本法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兩個月:
1、偏遠地區交通不便的重大復雜案件。
2、重大犯罪集團案件。
3、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4、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犯罪嫌疑人可以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依照本法的規定延長期限屆滿,仍不能終止偵查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兩個月。偵查期間,犯罪嫌疑人有其他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依照本法的規定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談真實姓名、地址、身份不明的,應當對其身份進行調查。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明其身份之日起計算,但不得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無法查明其身份的,也可以以自報的名義起訴審判。案件偵查結束前,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偵查機關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律師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公安機關偵查結束的案件,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真實、充分,應當寫出起訴意見,並將案卷材料和證據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同時,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的,應當記錄在案,隨案移送,並在起訴意見書中寫明有關情況。
⑧ 長沙市派出所有沒有權力對毒品犯罪嫌疑人移交檢察院
一般派出所在案件偵查終結以後會以轄區公安局的名字對涉嫌犯罪的嫌疑人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62條第一款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派出所作為公安局的派出機構,一般也負責刑事案件的偵查,而偵查工作主要以公安局名義進行,案件偵查終結以後會將偵查收集到的證據材料轉交該局預審部門進行把關,最終會以公安局名義向同級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所以公安機關製作的起訴意見書落款都是公安局而不是派出所。
⑨ 公安機關辦理涉嫌容留賣淫案向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是根據《刑訴法》第幾條
公安機關辦理涉嫌容留賣淫案向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是根據《刑訴法》第162條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同時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
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的,應當記錄在案,隨案移送,並在起訴意見書中寫明有關情況。
⑩ 疑罪從無原則最早什麼時候被我國刑事訴訟法所確認
我國從1996年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確立了疑罪從無的原則。
《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主要表現在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審判階段。在審查起訴階段,經過兩次補充偵查,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在審判階段,人民法院對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以上內容來自鏈接:https://www..com/link?url=-8Afs1-&wd=&eq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