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調動
A. 行政法規定是由什麼制定的
一不是根據行政法規定,是根據國家《立法法》的規定,因為只有《立法法》才是講這個方面的法律。
二是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沒有制定部門規章。依據是根據2000年國家《立法法》第七一條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限范圍內,制定規章。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是衛生部的內設機構,沒有這個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修正同日公布施行)第六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民主法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的社會。所謂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民主法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又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這是因為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只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才能使人民群眾和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發揮出來,才能促進黨和人民群眾以及執政黨和參政黨、中央和地方、各階層之間、各民族之間等方面關系的和諧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
B. 行政法有什麼特徵
最簡單的方法給你解答,你要根據你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給已合理的答案,你已明確的問題來提問相關內容已非處合理的方式問你解答
C. 以行政法規范的性質為標准,行政法可分為
以行政法規范的性質為標准,行政法規范可分為三大類:
1、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一部分是有關行政機關的設置、編制、職權、職責、活動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規范,其中職權、職責規范是行政組織法規范的核心;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雙方在錄用、考核、獎懲、晉升、調動中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
2、行政行為的法律規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數量最多,涉及面最廣。
3、監督行政權的法律規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監察、行政審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法律規范。這一類規范數量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點之一。
(3)行政法調動擴展閱讀:
行政法基本原則分為實體性基本原則和程序性基本原則。
一、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
1、依法行政原則;
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越權無效原則;
4、信賴保護原則;
5、比例原則。
二、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
1、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2、行政公開原則;
3、行政公正原則;
4、行政公平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
D. 行政法有哪些特點是什麼行政法可劃分為哪些類別
特徵:
(1)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
(2)行政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
由於現代行政權力的急劇膨脹,其活動領域已不限於外交如國防、治安、稅收等領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3)行政法具有很強的變動性。
與其他部門法由於社會生活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作為行政關系調節器的行政法律規范也具有較強的變動性,需要經常進行廢、改、立。
分類:
(1)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准,行政法規范可分為下述三大類:
①關於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一部分是有關行政機關的設置、編制、職權、職責、活動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規范,其中職權、職責規范是行政組織法規范的核心;再一部分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雙方在錄用、培訓、考核、獎懲、晉升、調動中的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
②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規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
③關於監督行政權的法律規范,即監督主體對行政權進行監督的法律規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監察、行政審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法律規范。
(2)以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為標准,行政法可分為一般行政法與部門行政法。
①一般行政法是對一般的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行政法基本原則、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監督法、行政救濟法等。
②部門行政法是對部門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經濟行政法、軍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衛生行政法等。
基本原則:
合法行政。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2.合理行政。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3.程序正當。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
4.高效便民。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5.誠實守信。
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
6.權責統一。
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依法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行政處罰實施的條件是:一切違反相關法律的行為。
(4)行政法調動擴展閱讀:
行政立法的體制:
(1)國務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規)。
(2) 國務院各部、委立法(制定部門規章)。
(3)國務院直屬機構立法(制定部門規章)。
(4)地方行政機關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規章)。
(5) 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
E. 行政法在內容上的特點是
行政法有什麼特點
(一)內容上的特點
1.行政法涉及的領域極為廣泛,內容非常豐富現代行政權的極度膨脹使行政管理活動的范圍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公民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全程管理。作為上層建築的法律必定要反映這一現實,並對其進行全方位調整,這就決定了行政法內容的廣泛性。
2.行政法規范具有明顯的易變性以憲法、法律的形式表現的行政法規范因其具有一定的原則性和抽象性而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國家的行政管理方式變動頻繁,而以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行政法規范,由於其涉及的內容過於具體,必須及時對規范內容進行調整才能適應管理的需要。
3.行政法的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相交織,並決存於一個法律文件之中由於行政權力的特殊性,出於民主、公正、效率等的考慮,必須對行政權力行使的步驟、順序、方式、時限等予以規定。因此,有關行政權的實體性規范和程序性規范通常相互交織,集實體與程序於一身。
(二)形式上的特點
1.行政法沒有完整、統一的法典行政法不同於民法和刑法,沒有一部集基本規范於一體的統一法典,行政法賴以存在的法律規范散見於各種法律文件中,這與其內容廣泛且易變有著很大關系。
2.行政法在局部領域內形成了統一的法典如我國已經制定的行政處罰法,正在制定之中的行政程序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執行法等。
分類:
(1)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准,行政法規范可分為下述三大類:
①關於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一部分是有關行政機關的設置、編制、職權、職責、活動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規范,其中職權、職責規范是行政組織法規范的核心;再一部分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雙方在錄用、培訓、考核、獎懲、晉升、調動中的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
②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規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
③關於監督行政權的法律規范,即監督主體對行政權進行監督的法律規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監察、行政審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法律規范。
(2)以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為標准,行政法可分為一般行政法與部門行政法。
①一般行政法是對一般的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行政法基本原則、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監督法、行政救濟法等。
②部門行政法是對部門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經濟行政法、軍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衛生行政法等。
F. 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准,行政法可以分為
法律分析:以行政法規范的性質為標准,行政法規范可分為三大類:
1、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一部分是有關行政機關的設置、編制、職權、職責、活動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規范,其中職權、職責規范是行政組織法規范的核心;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雙方在錄用、考核、獎懲、晉升、調動中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
2、行政行為的法律規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數量最多,涉及面最廣。
3、監督行政權的法律規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監察、行政審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法律規范。這一類規范數量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點之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G. 行政法我愛你
一、填空題
評析:作業1填空題按教材中的內容做題,一般不易出錯,主要是同學們要通讀教材,並從中找答案.
1.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為行政法所調整和規定的,具有行政法上
_權利_和_義務_內容的各種社會關系。
2.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 __物_、__行為_和_精神財富_。
3.以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為標准,對行政法進行分類,可分為_一般行政法_和_特別行政法_。
4.行政許可權的行使,應當以_行政相對方_申請為前提。
5.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_組織_。
6.按照行政機關所轄的區域范圍不同,可分為_中央_行政機關和_地方_行政機關。
7.國務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職權主要有_制定規章權_和_本部門所轄事務管理權_。
8.機關的民事行為同公務行為可以根據各自行為的特徵來確認:具有縱向管理性質的行為屬於_公務行為_,具有平等有償特點的行為一般是_民事行為_。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至少有一項答案正確,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內)
1.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B)。
A.行政相對方是不可少的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C.必有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 D.權利義務關系是平等的。
評析:本題中A、C兩個選項容易出錯,A選項在行政法制監督法律關系中不存在,C選項因為行政機關不是唯一的行政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包括(A B D)。
A.主體變更 B.客體變更 C.形式變更 D.內容變更
3.下例各項中,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是( B、D )。
A.鄉鎮人民政府B.公安派出所C.街道辦事處D.公安局法制科
評析:本題中B選項容易出錯,公安派出所作為縣一級公安局的派出機構,只有在法律法規授權的情況下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因此一般不把其作為行政機關中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機構。
4.下列各項中,不屬於行政職權的是( D )。
A.行政處罰權 B.行政復議權C.行政指導權D.行政審判權
評析:本題中C選項容易出錯,行政指導權雖然是一種不具有強制性的行政行為,但仍然屬於行政職權的一種。
5.我國行政機關的設置原則是( A B C D )。
A適應需要原則 B精簡原則 C高效率原則 D依法設置的原則
6.垂直領導就是由於業務關系極為密切,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採取直接組織與指揮,權力高度集中。如( A B )。
A.民航 B.鐵路 C.國家科委 D.國家體委
評析:本題中答案教材中有,但要注意一點,我國目前的垂直領導分為全國垂直和省以下垂直兩種。
7.有權機關任命公民擔任行政公職叫做( D )。
A.聘任 B.任命 C.選任 D.委任
8.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 A B C D )
A.合法性原則 B.行政法治原則 C.合理性原則 D.應急性原則
評析:D選項的應急性原則,有的學者認為是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則的補充,但我們所學的教材沒有講此內容,因此以教材為准。
9.行政監督的對象是( A D )。
A.國家行政機關 B.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C.行政相對方 D.行政受託人
評析:本題中B.D兩個選項容易出錯,B選項中法律法規授權組織雖然有部分也是行政監督中審計監督的對象,但不是全部。而D項的行政受託人因為與行政機關有委託關系,因此是行政監督特別是其中審計監督的對象。
10.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 A D )。
A行政關系B行政法律關系C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D監督行政關系
評析:本題中B、C兩個選項是經行政法調整後才能形成,而D選項容易出錯,因為監督行政關系也受行政法調整才能形成法律關系。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評析:作業1簡答題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大部分學員只答小標題,而不能展開裡面的內容。做作業時要盡量答得全面,這對掌握知識和今後考試都有幫助。
1、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
答:行政法的法源共有以下表現形式:(1)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根據。我國憲法所包含的行政法規范主要有: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的設置、組成及基本職權、職責的規范;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的活動基本原則的規范;關於公民在有關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的規范。(2)法律。作為行政法主要淵源的法律,有兩種情況:一是某一項法律的全部法律規范都屬於行政法規范。二是某一項法律,只有其中一部分和某一條款屬於行政法規范,其他部分或條款屬於其他性質的法律規范。
(3)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是行政法最主要的淵源,但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並不全部是行政法規范,它們也可以是其它部門法的淵源。(4)地方性法規和地方行政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5)與行政法有關的法律解釋。包括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地方解釋。此外,我國政府所簽訂、加入或承認的國際條約,以及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發布的法律文件,其中涉及行政內容的也是行政法的法源。
2.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內容?
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行政法治原則,它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則和行政合理性原則。(1)行政合理性原則是行政法治原則的核心內容。它是指行政權力的設立、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與法律相抵觸。行政合理性原則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方面的內容。(2)行政合理性原則是行政法治原則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行政機關不僅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種類和幅度范圍作出行政決定,而且要求這種決定符合法律的意圖和精神,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
3.行政主體的特徵是什麼?
答:行政主體具有以下特徵:(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一特徵將行政主體與其它國家機關、組織區分開來。行政主體享有國家行政權,是最重要的行政主體,但不是唯一的行政主體,一定的行政機構和社會組織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條件也可享有一部分行政權,從而成為行政主體。(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主要是指行政主體應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獨立地對外發布決定和命令,獨立採取行政措施等。這一特徵將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各種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區別開來。(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一個組織能成為行政主體,還應看其是否能獨立對外承擔行政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即是否能獨立參加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活動,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國家行政機關有哪些特徵?
答:國家行政機關有如下特徵:(1)國家行政機關是具有國家強制性質的社會組織。它以國家暴力為後盾,是為實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完成統治階級的國家任務而組織起來的,與其他組織相比,國家行政機關具有高度權威性。(2)國家行政機關是具有較強的執行色彩的組織。行政機關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行政機關可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規范性文件或採取具體行政措施等,均是屬於執行性行為。(3)為了順利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職能,國家行政機關必須按一定的層次和結構組織起來,並且執照科學方法依法活動。
5.行政機關組織法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
答:行政機關組織法所包含的內容有:(1)法律依據。首先應明確本法是依據什麼法律制定的。(2)隸屬關系。即指行政機關之間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責權關系。這是行政管理體制的組成部分。我國目前有三種隸屬關系:一是垂直領導。二是業務指導。三是雙重領導。(3)職責許可權。行政機關的主管事項,即該機關的職責;行政權力的范圍,即該機關的許可權。明確劃分職責許可權,行政管理最基本的原則之一。(4)任職期限。行政機關組織法對於行政首腦任職期間應有明確的規定,不能過長,也不宜過短。(5)機構設置。指行政機關內部機構的設置。行政組織法對此應作明確規定。(6)人員編制。指行政機關的人員定額及各種人員結構。人員定額是數量限制;人員結構是各類人員的合理比例,包括文化程度、專業水平、年齡等方面的結構比例。
6.行政職務關系變更的情況有哪些?
答:公務員在任職期間,因某種法律事實的出現而使職務關系的內容(職權、職責等)發生變化,此謂職務關系的變更。主要發生於下列情況:(1)罷免。指按照法律規定,有罷免權的機關(一般是國家權力機關)對因違法失職,不宜繼續擔任原行政工作人員所實行的一種措施。(2)撤職。是有權機關對違法失職公務員作出的一種行政處分。(3)辭去領導職務。指公務員因某種原因,出於本人意願,向有決定權的機關請求不再擔任某種行政職務的行為。(4)免職。指有任免權的機關依照法律程序免去當事人的職務。(5)降級。指公務員從較高的職務被調至較低的職務。(6)轉職。指原職務不變,但變更職務關系的性質。(7)調職。也叫調動工作。即把公務員調到另一種崗位擔任相同的職務。(8)升職。公務員依法從低職位調到高職位擔任職務。
7.被委託組織與被授權組織的區別是什麼?
答:被委託組織與被授權組織存在很大差別。被委託組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而被授權組織具有。具體區分如下:(1)性質不同。被委託組織不具有法律法規所授予的職權,不是行政主體,只能與委託的行政主體的名義作出具體的行政行為。而被授權組織則享有法律法規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職權,屬於行政主體。(2)產生的依據不同。被委託組織的許可權、范圍,只能依行政主體的行政委託行為產生,被授予組織的行政主體資格則由法律、法規的授予而產生。(3)行為的後果不同。被委託組織的行為後果的法律責任,由行政委託權的行政主體承擔。被授權組織則對其行為後果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8.行政法制監督是由哪幾個部分構成?
答:行政法制監督是由主體、對象和內容三部分構成的。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行政主體包括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主體的工作人員包括行政機關的公務員和被授權組織中行使行政職權的工作人員。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是監督行政主體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以及監督國家公務員及被授權組織中的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
四、案例分析題(25分)
案情:1998年5月有,A縣某H獸葯門市部從外省一家J葯廠購進80萬單位青黴素鉀10萬支。從外表看,葯品的質量合格,但無質量檢驗合格證。J廠的代表人表示:保證質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如果2年內出現質量問題,J廠願負一切法律責任。H獸葯門市部的工作人員信以為真沒有索要質量合格證。5個月之後,A縣農牧漁業局獸葯監督員發現該批獸葯質量不穩定,即取走50支送獸葯監察所檢驗。檢驗結果是:該批青黴素鉀1含量為標示量的80%,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屬劣質獸葯,並作出處罰決定:1)沒收未出售的4.5萬支獸用青黴素鉀;2)沒收銷售劣獸葯非法所得3萬元;3)罰款二萬元。H獸葯門市部不服處罰決定,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A縣農牧漁業的處罰決定,理由是:1)獸葯是J葯廠生產的,購買時J廠保證質量合格,並說2年內如發現問題,J葯廠負一切責任。因此,應處罰生產廠家J。2)不處罰生產劣獸葯的廠家,只處罰銷售劣獸葯的門市部,不符合法律規定,也顯失公平。
請問:
1.在本案中有幾種法律關系?它們之間有體育區別?
2.獸葯的門市部的理由能否成立?
答:1.本案中有三種法律關系。
(1)H獸葯門市部與A縣農牧漁業局因行政處罰所生產的行政法律關系。
(2)H獸葯門市部與人民法院之間產生的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3)H獸葯門市部與J獸葯廠之間因合同引起的民事法律關系。
這三種法律關系的主要區別有:
(1)法律依據不同。行政法律關系依據行政法規范。行政訴訟法律關系依據行政訴訟的法律規范。而民事法律民事關系依據民事法律規范。
(2)主體不同。行政法律關系中必有一方為行政主體,行政主體佔主導地位。行政訴訟法律關系中必有一方為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屬監督地位。而民事法律關系雙方主體為平等的民事主體。
(3)內容不同。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是因行政處罰而形成的雙方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實施處罰是A縣農牧漁業局的權力,反之接受處罰是H獸葯門市部的義務。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H獸葯門市部不服處罰而引起的三方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人民法院作為監督主體,對A縣農牧漁業局作出的處罰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就是其的權利,反之,認真聽取雙方當事人的申辯、依法實施審判,就是其義務。而作為原被告雙方的H獸葯門市部和A縣農牧漁業局雙方都享有各自的訴訟權利,同時又要履行訴訟義務,由於行政訴訟的特殊性,雙方所享有的訴訟權利和履行的訴訟義務不是相同的。如原告有起訴權,被告沒有起訴權和反訴權,被告負有法院的舉證責任。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因為H獸葯門市部購買J獸葯廠劣質獸葯而引起的雙方權利義務關系,作為平等主體雙方有各自不同的權利和義務。
2.H獸葯門市部的訴訟理由不能成立。A縣農牧漁業局對H獸葯門市部的處罰行為是因為該門市部向顧客銷售不合格獸葯的行為,而不是H獸葯門市部與J葯廠之間批量交易獸葯的合同行為。只要有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就必然要進行行政處罰而引起行政處罰的法律關系。至於該獸葯是從何處買來,實際上屬於H獸葯門市部與J葯廠之間民事法律關系。如果獸葯不合格的過錯是在J獸葯廠,H獸葯門市部可以在行政訴訟後,另行擔起民事訴訟,要求J獸葯廠賠償損失。J獸葯廠當地主管機關也可以同樣對生產不合格獸葯的獸葯廠進行行政處罰。
評析:此案例分析的難點之一就是區分有一個民事法律關系,因為可能學員在學習本課程時,民法內容還沒有學習,在分析三種法律關系的區別上比較困難。注意一點的就是民事法律關系各主體間地位平等,雙方當事人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可以相互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內容。
H. 行政法調整的范圍
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包括四類:(1)行政管理關系。即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等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形成的行政管理關系,是行政關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體的大量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對人為對象實施的,從而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產生行政關系。(2)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即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在對行政主體及其公務人員進行監督時發生的各種關系。所謂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是指根據憲法和法律授權,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對行政職權行使者及其所實施的行政行為進行法制監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行政監察機關等。(3)行政救濟關系。即行政相對人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行政主體做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申請救濟,行政救濟主體對其申請予以審查,做出向相對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濟的決定而發生的各種關系。所謂行政救濟主體,是指法律授權其受理行政相對人申訴、控告、檢舉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國家機關。主要包括受理申訴、控告、檢舉的信訪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的行政復議機關,以及受理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4)內部行政關系。即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包括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平行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委託行使某種行政職權的組織的關系等等。在上述四種行政關系中,行政管理關系是最基本的行政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和行政救濟關系是由行政管理關系派生的關系,而內部行政關系則是從屬於行政管理關系的一種關系,是行政管理關系中的一方當事人──行政主體單方面內部的關系。
I. 行政法的分類
1、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准,行政法規范可分為下述三大類:
(1)關於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又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有關行政機關的設置、編制、職權、職責、活動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規范,其中職權、職責規范是行政組織法規范的核心。
再一部分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雙方在錄用、培訓、考核、獎懲、晉升、調動中的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
(2)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規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數量最多,涉及面最廣。
(3)關於監督行政權的法律規范,即監督主體對行政權進行監督的法律規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監察、行政審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法律規范。這一類規范數量雖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點之一。
2、以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為標准,行政法可分為:
(1)一般行政法:是對一般的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行政法基本原則、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監督法、行政救濟法等。
一般行政法調整的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范圍廣,覆蓋面大,具有更多的共性,為所有行政主體所必須遵守。
(2)部門行政法:是對部門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經濟行政法、軍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衛生行政法等。在行政法學上,人們通常在行政法總論中研究一般行政法,而在行政法分論中研究部門行政法。
(9)行政法調動擴展閱讀:
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組織法;
(二)行政行為法;
(三)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補充定義: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J. 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准來劃分行政法可分為
法律分析: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准,行政法規范可分為下述三大類:
(1)關於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又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有關行政機關的設置、編制、職權、職責、活動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規范,其中職權、職責規范是行政組織法規范的核心。
再一部分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雙方在錄用、培訓、考核、獎懲、晉升、調動中的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
(2)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規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數量最多,涉及面最廣。
(3)關於監督行政權的法律規范,即監督主體對行政權進行監督的法律規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監察、行政審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法律規范。這一類規范數量雖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點之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