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影視訴訟法

影視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7-25 07:37:57

Ⅰ 電影後來的我們勝訴,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新世紀,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高速發展並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伴隨著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之間的矛盾、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之間的矛盾日顯突出,同時,知識產權制度在促進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文化繁榮等方面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先後出台,為各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 一、 專利保護 專利有3種類型,分別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權人所享有的專利權,其主要內容有製造權、使用權、許諾銷售權、銷售權、進口權、轉讓權和許可使用權。專利權還包括禁止權、放棄權、標記權等。發明專利保護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期都是10年。 申請專利具有如下好處: 1、取得壟斷權:專利權人可以直接防止商業對手相應的競爭,可以取得更高的利潤回報。 2、賺取特許費:一項專利,即使市場沒有即時需要,那麼日後很可能人會察覺到該專利的用途,並願意支付專利使用費,美國施樂公司發明了圖形用戶界面,但未申請專利,其後微軟公司及蘋果公司利用圖形用戶界面作為其個人電腦操作系統的基礎,初步估計,施樂公司已白白損失了近10億美元的特許費,而在另一方面,IBM公司在2001年通過轉讓專利,獲得17億美元的收入。 3、作為防衛盾:如發明人未能在第一時間申請專利,競爭對手使會捷足先登,屆時,發明人研發的一切努力將會付諸東流,且發明人本人將不可運用本身的科研成果。 4、協助開發外國市場:目前世界上已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並實行了專利制度,不少外國買家,尤其美國買家會要求當地製造商或賣家證明其擁有產品的知識產權,以保障本身不至於捲入侵權訴訟,這樣才會願意進行交易。 5、以小勝大,增強企業競爭力:專利對大、中、小型企業及新型企業都同等重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小型企業完全可以到得專利的新發明反勝大型企業用巨額廣告樹立起來的主導產品。 6、增加企業的價值:如有第三人願入股投資一公司,若該公司擁有若干有價值的專利,則公司的股價將可大幅度提高。1997年微軟公司以4.25億美元收購一家擁有不足6000用戶的小公司,收購價是按用戶數目計算的業內平均價格的40倍,微軟公司願意以該股價支付是因為該公司持有35項以互聯網傳送電視內容的重要專利。 7、有利於企業科學正確的決策:通過專利分析,企業可以了解科技動態,行業動態,市場走向,新產品超勢,進而預測,制定本企業的近、中、遠發展規劃,確定企業發展哪些產品以占據市場,保持企業的領先地位,擴大市場佔有份額。

Ⅱ 投資影視按照什麼定罪

影視投資銷售不屬於詐騙。如果投資確有問題直接報警解決。詐騙數額較大的,可以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具體量刑看情節。為依法懲治詐騙犯罪活動,保護公私財產所有權,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結合司法實踐的需要,現就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Ⅲ 影視侵權了,編劇負什麼責任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電影劇本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凡根據影視劇本改編小說,戲曲等其他文藝形式的作品,必須得到著作權人的書面許可,並支付版權費用。在使用時註明原作,不得損害原作者的署名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條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第九百九十五條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Ⅳ 影視法律顧問一般做什麼需要什麼條件

影視法律顧問從業人員。此類人員一般跟在影視大腕們的身邊,雖然不是很出名,但是錢絕對是賺得不少。此類人員不僅需要熟悉我國影視方面的法律法規,而且各類專業知識必須都十分全面和詳盡。目前,我國影視製品中的「法律弱智」現象嚴重干擾了我國的法律宣傳工作,影視法律顧問這個職位也應運而生,他們擔當著影片的法律問題的准確性和正確性的保障,也必須處理有關影片的製作、發行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對於薪水問題,目前還沒有具體標准,就要看你跟定了哪位導演或者製片人了。為此,很多法學院校開設了廣電專業。

主要課程

法理史、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

報考條件類似於企業法律顧問。

一、報名條件
考試報名條件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紀守法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均可報名參加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試:
1.取得法律類、經濟類或相關專業大專學歷,工作滿5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3年。
2.取得法律類、經濟類或相關專業本科學歷,工作滿3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
3.取得法律類、經濟類或相關專業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2年。
4.取得法律類、經濟類或相關專業碩士學位,工作滿1年。
5.取得法律類、經濟類或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6.不具備上述規定學歷,但通過國家統一組織的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取得經濟專業技術初級資格,並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5年。
除上述規定的條件外,只要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也可報名參加考試:
1.取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工作滿7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5年;
2.取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工作滿5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3年;
3.取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4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2年;
4.取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碩士學位,工作滿3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
5.取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博士學位,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
有關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報名人員取得學歷前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時間的總和,其截止日期為考試報名年度當年年底。
二、免試條件
免試條件與科目符合上述相應報名條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免試部分科目。
(一)通過考試取得律師資格,並按國家有關規定評聘為三級(中級)以上律師專業技術職務,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可免試《綜合法律知識》和《經濟與民商法律知識》2個科目,只參加《企業管理》和《企業法律顧問實務》2個科目的考試。
(二)參加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取得經濟專業技術中級資格,並受聘擔任經濟師專業技術職務,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可免試《綜合法律知識》和《企業管理知識》2個科目,只參加《經濟與民商法律知識》和《企業法律顧問實務》2個科目的考試。
(三)參加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取得中級資格,同時通過考試取得律師資格,並按國家有關規定評聘為三級(中級)以上律師專業技術職務,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可免試《綜合法律知識》、《經濟與民商法律知識》和《企業管理知識》3個科目.

望及時採納!!

Ⅳ 影視作品版權被侵權該怎麼維權

影視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享受版權。其他人想要播放影視劇或是版權的,首先就要取得影視劇真正版權人的同意才可以,否則擅自使用的就會被認定為侵犯了權利人的著作權。那麼影視作品版權被侵權該怎麼維權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了解相關知識。影視作品版權被侵權該怎麼維權1、雙方自行調解影視劇版權被侵犯,被侵權人可以自行調解,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損失;導致被侵權人名譽受損的,還可以要求侵權人通過各種合法方式恢復名譽。2、到法院起訴如果侵權人不願意調解,或者調解不成功,被侵權人可以到法院起訴。不過,在這里需要注意地是,侵犯著作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從著作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在我國,確定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數額的主要方法如下:1、影視劇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如合理的許可使用費,權利人為維護權利的合理開支(律師費、調查取證費用、交通差旅、文印等);2、盜版影視劇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如銷售所得、營業利潤、凈利潤等。3、法定賠償,就是當影視劇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沒辦法確定的時候,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確定賠償數額。不過,一般就是從考慮作品類型、合理使用費、侵權行為性質、後果等情節綜合確定。最後,一般侵犯影視劇作品版權的,如果是反響較大的作品,那版權所有人受到的損害就會變大,如果就損害賠償發生糾紛,損失又較大的,建議可以直接找個專業律師訴訟維權。

Ⅵ 影視作品如果有法律糾紛是不可以發行上映嗎

不可以。
一、 當前我國影視作品的署名狀況 依據我國著作權法,著作權屬於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著作權法》第15條規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因此,如無相反證明,在影視作品片頭、片尾署名的製片者應為著作權人。 但是,當前我國影視作品的署名狀況非常混亂。署名包括總製片人、製片人、執行人、出品人、出品單位、聯合出品單位、攝制單位、聯合攝制單位、參加攝制單位等,林林總總,使公眾難以判斷到底誰是影視作品的真正著作權人,當事人之間也常因權屬而產生糾紛。這種現象的產生與我國的影視作品的生產和管理制度有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拍攝影視作品需要製作許可證,拍完之後發行又需要發行許可證(電視劇)或公映許可證(電影)。許多影視公司因無法取得許可證,只得與有能力辦下許可證的單位合作,借用名義或者聯合攝制,從而導致影視作品署名多而混亂,無法反映真實權屬狀況。 一般而言,影視作品片頭、片尾署名的「出品單位」或「製作單位」能比較准確地反映作品的著作權權屬,在沒有「聯合出品」和「聯合攝制」單位的情況下,影視作品的著作權人就是「出品單位」或「製作單位」。影視作品的出品人也稱「製片人(Procer)」,是影視作品的投資人、製片者,一般是公司。它全程負責一部影視作品從投資、選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等劇組人員,到攝制、剪輯、完成作品,再到市場宣傳、推銷和發行審批的一切事宜。如果「出品人」或「製片人」的署名為自然人或者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這里的「出品人」或「製片人」只是一個職務(多為製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是權利人,因為個人一般不可能享有影視作品的著作權。
很多影視作品的片頭片尾不僅署有「出品單位」或「製作單位」,還署有「聯合出品」或「聯合攝制」等單位,有些作品的聯合攝制單位多達三十家。從字面意義而言,聯合出品或聯合攝制單位也是影視作品的共同創作者,可以分享著作權,但實際上很多「聯合出品」或「聯合攝制」單位只是掛名或僅僅為拍攝提供了一些便捷與幫助,既沒有投資也沒有參與拍攝。如果任由這些有名無實的「聯合出品」或「聯合攝制」單位分享著作權,那麼,真正的權利人在行使著作權人身權利及財產權利時必然會受到限制;如果「一刀切」地認定所有的「聯合出品」或「聯合攝制」單位都不享有著作權,又顯然對那麼確實參與出資、攝制的單位顯失公平。這時候,就需要判斷「聯合出品」「聯合攝制」單位是否參與了作品的投資,是否參與了作品的攝制,只有那些真正出力出錢的單位才能分享著作權。但是要想在署名的幾十家「聯合出品」、「聯合攝制」單位中查明誰真正參與投資、拍攝,是非常困難的。

二、 《電視劇發行許可證》、《電影公映許可證》的性質 《電視劇發行許可證》、《電影公映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並非著作權權屬文件,而是國家對影視作品的公映、播放實行的行政許可制度。
國務院2001年出台的《電影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對電影攝制、進口、出口、發行、放映和電影片公映實行許可制度」,確立了國家對電影作品公映的許可制度;廣電總局1998年發布的《關於實行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制度的通知》(已廢止)確立了國家對電視劇作品播放的許可制度,廣電總局2000年出台《電視劇管理規定》再次重申了電視劇作品播放的許可制度。
國家對影視作品公映、播放實施行政許可的目的在於規范和管理文化市場,禁止違反法律、社會公德的作品在社會上傳播、放映。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對影視作品的內容進行審查:影視作品是否有危害國家的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內容;是否有危害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內容;是否有煽動民族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內容;是否有泄露國家秘密的內容;是否有誹謗、侮辱他人的內容;是否有宣揚淫穢、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內容;是否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等。對於經審查合格的電視劇,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對經審查合格的電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公映許可證》。依據《許可證》許可內容,獲得許可證的影視作品即可以「在XX范圍在XX時段在XX地點(電視台或電影院)播放(或放映)」。
可見,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發行許可證》僅意味著該部影視作品內容符合法律規定和社會公德、符合國家對文化市場的管理規定,可以對外播放、放映,並沒有對作品的權屬狀況進行審查,更不是對作品權屬狀況的確認,無法得出《許可證》上標明的製作單位和合作單位就是著作權權利人的結論。
那麼在信息網路傳播權侵權糾紛訴訟中,當事人提交《電視劇發行許可證》、《電影公映許可證》作為證據的意圖何在呢?
三、 《電視劇發行許可證》、《電影公映許可證》的證明力 證據在證明案件事實方面所起的作用大小與否,是為證據的證明力或證明效力。證明力是衡量證據證明案件事實作用的尺度,不同證據的證明力強弱有所不同,證明力的強弱是通過對立或矛盾證據之間的比較顯現出來的。最高人民法院《證據規定》規定「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並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筆者認為,當事人在信息網路傳播權侵權糾紛訴訟中提交《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和《電影公映許可證》作為證據,該證據具有以下的證明力:
1、直接證明哪些當事人對涉案影視作品享有合法的著作財產權
著作權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影視作品的著作人身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成權,著作財產權包括復制權、發行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等財產性權利。著作權自作品創作完成時產生,電影作品也是如此,但是由於國家對影視作品的公映和播放實行了許可證制度,實質上限制了權利人行使著作權尤其是財產性權利。如果一部影視作品沒有獲得《許可證》,就無法對外公映、播放,權利人享有的所有的財產性權利都無法實現。唯有獲得《許可證》,作品才得以對外公映、播放,權利人才可以享有著作財產權帶來的一切收益;也即唯有獲得《許可證》,才使得權利人享有的財產權具有了實現的可能性。從某種意義上說,獲得了《許可證》就等同於獲得了著作財產權,而《許可證》上標明的製作單位和合作單位就是行政許可的對象(行政相對人),因次,《許可證》上標明的製作單位和合作單位對涉案影視作品享有合法的著作財產權。而信息網路傳播權是著作財產權的一部分,當事人享有著作財產權,必然享有信息網路財產權。
2、間接證明哪些當事人真正參與了投資、製作了作品即哪些當事人可以分享著作權 在影視作品片頭片尾的署名與《許可證》標示單位一致的情況下,著作權權屬自然沒有疑義。在影視作品片頭片尾的署名與《許可證》標示單位不一致的情況下,《許可證》上標示的製作單位和合作單位可以間接反映誰真正參與了投資、製作,誰有資格分享著作權。如前所述,誰獲得《許可證》就獲得著作財產權。可以想像,不管有多少單位參與了作品的投資、製作,不管作品上署名真實與否,他們之間在爭奪《許可證》時必有一番爭奪、博弈與衡量。最終,通過內部協議、收入分成等方式,當事人之間達成了一種平衡,《許可證》標明的製作單位及合作單位獲得著作財產權就是這種平衡的結果,各方當事人均認可這種結果。即《許可證》雖然不是權屬文件,不是證明著作權權屬的直接證據,卻是證明著作權權屬的間接證據:它從側面真實地記錄了當事人之間爭奪著作權的過程與結果,並將這種結果反映在《許可證》之上。 四、結語 當影視作品署名混亂,無法判斷誰是權利人時,《許可證》中標明的權利人就是最重要的參考依據。《許可證》雖不是權屬文件,卻有證據的證明力。它的證明力在於:既直接證明了哪些權利人享有合法的著作財產權,又間接證明了哪些當事人參與了作品的投資與製作即誰可以分享著作權。 筆者認為,在信息網路傳播權侵權糾紛案件的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可以提交《許可證》作為證。
「現在從法院的情況來看,在知識產權糾紛里,涉及到影視作品的糾紛越來越多,應該說佔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很多問題跟我們原來所了解的情況、跟法律的規定,似乎距離非常大,在實踐中遇到很多問題,我們自己也覺得很困惑。比較棘手的有幾個問題,比如影視片的署名問題,因為按照法律規定,製片者享有影視作品的著作權,那麼我們首先就要界定,現在我們的影視作品製片者是誰?因為署名各種各樣,五花八門,就經常造成一個問題:到底影視作品的權利人是誰?另外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因為署名的人特別多,他們的權利如何去分配。或者因為約定不清,或者因為沒有約定,這就帶來以後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授權、許可等等。當然,除了這些問題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了解一門藝術的規律,了解這個行業的習慣,是我們正確地適用法律和解決糾紛的一個前提。

Ⅶ 如何科學解讀著作權許可意思表示——以一起侵犯影視作品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案為例

作品的直接商業利用行為與原始著作權人的分離,導致作品的被許可人以原告身份提起侵權之訴的現象遠勝於原始著作權人直接起訴維權的情形。對被許可人作原告的案件,法院必然首先對授權書、轉授權書、許可協議等證明原告權利來源的證據加以審查。上述證據中,權利人(包括作品原始著作權人及轉授權人)向他人作出的許可意思表示(亦可稱作授權條款),無論表現為雙方協議還是單方授權形式,其確切內容和真實含義都關乎原告實體權利甚至原告主體資格。因此,法院對著作權許可意思表示進行正確解讀,至關重要。
實踐中,有的法官習慣站在許可人的視角,片面注重意思表示的字面意義,尤其關注許可人對被許可人設定的種種限制(如許可期限、地域、使用作品方式等)。上述解讀方式對於一般案件而言並無不妥,但對於部分特殊案件則可能得出違背著作權交易常識且明顯不合理的結論,導致對被許可人不公的判決。究其原因,症結在於解讀文本所用文義解釋方法的局限性。筆者認為,對著作權許可意思表示的解讀不應拘泥於許可(授權)文件的字面文意,而應從權利一般屬性和著作權權能實現方式特殊性的雙重視角,綜合考量許可人作出意思表示時所處環境、特定類型作品(如影視作品)的著作權流轉的現實狀況、著作權交易習慣等因素。循此思路得出的解釋,方能最接近於許可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在此基礎上所得的判決結果,才能防止判決結論產生「合法性」與「合理性」的沖突,避免走入著作權許可意思表示的解讀誤區。 現僅就一起侵犯影視作品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案為例,說明應如何科學解讀權利人的許可意思表示。原告某科技公司從某電影公司處獲得電影《兄弟之生死同盟》在中國大陸的信息網路傳播權。電影公司的權利則來源於該電影的原始著作權人某香港公司的許可。此外,香港公司還將該電影在中國大陸的電影院及電視放映權、音像製品復制發行權等均授權給了電影公司。被告某電視台通過其主辦的網站在互聯網傳播了該電影。科技公司以侵犯該電影信息網路傳播權為由訴至法院,要求電視台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原告提交的權利證據表明:1.香港公司許可電影公司享有該電影信息網路傳播權的「授權期限自電影互聯網首個播映之日起五年,惟該首播日不得早於音像製品發行之日」;2.香港公司許可電影公司享有該電影音像製品之「發行權益及轉授權益,授權期限自電影商業影院公映第十五日起七年」。審理過程中,科技公司不能證明該電影在互聯網上的首播日甚至已在互聯網合法播映的事實,也不能證明電影在商業影院首次公映的時間。香港公司對電影公司授權的效力,關繫到科技公司經轉授權獲得電影權利的有效性,因此香港公司的授權是否生效,成為審理的焦點。 對於香港公司的許可意思表示的真實含義,法院內部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科技公司不能證明該電影在互聯網經授權已合法播放過,因此香港公司許可給電影公司信息網路傳播權的期限起算條件尚未成就,該許可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第二種意見認為,科技公司雖不能證明該電影的互聯網首播日,但電影公司預定了該電影在中國大陸的公映日及網路發行日,且上述時間與香港公司在授權書中對期限所作的限制不沖突,故推定香港公司的授權已生效。第三種意見認為,香港公司授權書中的「授權期限自電影互聯網首個播映之日起」,不是許可所附生效條件,而僅是就五年許可期限從何時開始計算所作的約定。因此電影是否在互聯網首播,不影響科技公司對該電影享有權利的事實。 以上意見分歧,源於對香港公司授權書中關於「授權期限自電影互聯網首個播映之日起」的不同理解,而不同的理解源自對審視和解讀授權書文本時採取的不同維度和對文本內容取捨的尺度。筆者贊同第三種意見,理由有三: 第一,應從權利的本質出發解讀。無論哪種權利本質理論,都肯定了權利主體的意志因素在法律權利中的必然存在。如主張「權利的選擇理論」的學者所言,權利意味著它的擁有者對另一人的義務可以自由地放棄、取消、強制實施或任其自然;擁有一項權利的人,就擁有了一項為法律所尊重的選擇。香港公司的授權書,是其處分著作權的單方意思表示。該授權書不同於一般合同,因此依據授權書取得相關權利的被授權人,從授權意思表示作出時,取得的是一種類似絕對權性質的財產性支配權,而非合同性質的請求權。從授權書的字面看,電影公司獲得信息網路傳播權許可存在三重限制,即電影已在互聯網首播、互聯網首播不早於音像製品發行、音像製品發行不早於商業影院公映後十五天;三個條件層層遞進,全部滿足才可能確定信息網路傳播權期限計算的基點。雖然原告不知曉也不能證明電影的商業公映日,但電影發行權證書證明該影片確已在香港影院公映,其他證據還證明音像製品已發行。這就意味著,電影商業公映十五日之後,電影公司實施音像製品發行及互聯網播映行為具有合法性,即具備了行使上述兩項權利的完全意志自由。因此,該電影在商業影院的具體公映日、電影的音像製品發行日這兩項限制條件已無考查的必要。從電影互聯網首播限制條件的性質看,該條件的成就與否完全取決於電影公司的意志;該條件對電影公司沒有任何限制,是純粹隨意條件,其法律效果應視為無條件。無論該電影是否在互聯網首播,電影公司應視為已獲得了電影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其有權按照授權再行許可。原告科技公司也無需藉助電影公司進行了互聯網首播的事實,證明其對該電影的權利具有合法來源。 第二,應從權利行使的相對自由性解讀。權利的行使方式只要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不損害第三方和公共利益,都應當允許。權利人既可直接行使權利也可間接行使權利。在知識產權領域,權利人通過他人之手實現權利,既可解決權利人轉化能力的困難,也有利於社會公眾享受智力成果。因此,法院對權利行使方式應作相對寬泛的解讀。香港公司明確將電影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獨占性許可給電影公司行使,包括授權人香港公司在內的任何第三人均不得行使上述權利,這就是一種間接行使權利的方式。電影公司享有並行使該權利的方式,也可以表現為通過網路方式自行傳播該電影或再行許可他人使用該電影。只要電影公司以書面或行為等一切可知的方式與他人達成許可他人在互聯網上播映電影的合意,就應視為其開始行使電影的網路傳播權,被許可人是否真正實施了網上傳播行為應在所不問。電影公司明確發出以上意思表示,香港公司許可其的五年網路使用期限就應當開始計算。本案證據已表明,電影公司向科技公司的授權書及雙方的許可協議均明確標明該電影的互聯網首播日,且電影公司也通過向科技公司轉授權已實際獲取許可使用費。電影公司的上述行為,表明其已開始行使經香港公司許可取得的電影信息網路傳播權。因此,原告科技公司從電影公司處經轉授權獲得的權利,來源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 第三,應結合著作權的財產性權能的特殊實現方式、權利流轉現實解讀。著作權的無形性、可復制性,排除了權利人對作品物理性獨占的可能,也增加了權利的流動性和保護權利的難度。原始權利人通過許可、轉讓等方式實現權利價值已成為常態。上述作品利用方式對於影視作品而言更為典型,因為此類作品的創作、製作過程復雜,涉及投資人、製片人、參演人等眾多主體及多重法律關系,在現實中,影視作品的原始權利人通過轉讓或許可等方式與作品的商業使用行為分離能夠使其作品權利價值最大化。隨著作品權利的流轉,權利價值的實現主體發生變化,作品權利的保護職責也隨之委與他人。法律應當對作品受讓人、被許可人的權利給予同等的尊重和保護。悖離權利流轉的現實來解讀授權顯然不利於權利人權利的完全實現。本案中,在對香港公司的許可期限作解釋時,有必要在授權書的文本之外,關注與該電影權利流轉相關的諸多事實。香港公司雖是該電影原始著作權人,但自該電影的製作完成後就將該電影在中國大陸一定期限內的幾乎所有財產性權利均獨占性地許可給電影公司,而電影公司也在未實際自行行使上述權利的情況下直接轉授權給科技公司,科技公司也已按照協議向電影公司支付了全部許可費共計人民幣數十萬元。另外,除科技公司外,香港公司及電影公司均未因該電影在中國大陸針對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行為提起過訴訟,且未在科技公司針對該電影提起的其他侵權之訴中單獨主張過權利。如果香港公司的授權書自簽署後至本案起訴時一直處於未生效狀態,則很難想像科技公司會貿然向其支付如此高額的許可費。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何震 李培民

Ⅷ 自己剪輯的視頻發布算侵權嗎

自己剪輯的視頻發布算侵權,根據《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網路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2018年3月22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特急文件,進一步規范網路視聽節目傳播秩序。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

一些網路視聽節目製作、播出不規范的問題十分突出,產生了極壞的社會影響。還有一些節目以非法網路視聽平台及相關非法視聽產品作為冠名,為非法視聽內容在網上流傳提供了渠道。

(8)影視訴訟法擴展閱讀:

根據《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網路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為進一步規范網路視聽節目的傳播秩序,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做出四點要求:

一、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所有節目網站不得製作、傳播歪曲、惡搞、醜化經典文藝作品的節目。

不得擅自對經典文藝作品、廣播影視節目、網路原創視聽節目作重新剪輯、重新配音、重配字幕,不得截取若干節目片段拼接成新節目播出;不得傳播編輯後篡改原意產生歧義的作品節目片段。

嚴格管理包括網民上傳的類似重編節目,不給存在導向問題、版權問題、內容問題的剪拼改編視聽節目提供傳播渠道。對節目版權方、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影視製作機構投訴的此類節目,要立即做下線處理。

二、加強網上片花、預告片等視聽節目管理。各視聽節目網站播出的片花、預告片所對應的節目必須是合法的廣播影視節目、網路原創視聽節目,未取得許可證的影視劇、未備案的網路原創視聽節目,以及被廣播影視行政部門通報或處理過的廣播影視節目、網路視聽節目。

對應的片花、預告片也不得播出,製作、播出的片花、預告片等節目要堅持正確導向,不能斷章取義、惡搞炒作。不能做「標題黨」,以低俗創意吸引點擊。不得出現包括「未審核」版或「審核刪節"版等不妥內容。

三、加強對各類節目接受冠名、贊助的管理。廣播電視節目、網路視聽節目接受冠名、贊助等,要事先核驗冠名或贊助方的資質,不得與未取得《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非法開展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的機構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包括網路直播、冠名、廣告或贊助。

四、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各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要指導監督轄區內廣播電視機構、視聽節目網站進一步健全節目內容管理制度,把相關管理要求落實到位。

加強對網上傳播的剪拼改編節目、片花預告片,以及各類節目接受冠名贊助情況的監聽監看,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處理,對嚴重違規的機構依法處罰。

Ⅸ 影視作品改編真實案例是否侵權

侵權分為很多種,具體要看侵犯那種權益,比如#操場埋屍案死者家屬喊話製片方# 電影還沒拍出來就侵權了?未必。

拍電影如果涉及到侵權的話,兩個方面可以關註:一個是人身權益侵權,一個是知識產權侵權。

知識產權方面主要是著作權,也就是對作品權益的侵犯,作為受害人或者家屬,並沒有在案件中有過創作行為,甚至對整個社會而言,案件本身是一個事實,一個經過法院審理判決的事實,裡面並沒有與家屬相關的著作權。
而判決本身與創作相關的是本院認為,是審判法院、法官以國家意志對案件進行評價認定,是國家機關的履職行為,也不在知識產權討論范圍,更和受害人沒關系。

另一方面則是人身權益,因為拍電影需要有劇本,最終成片之後會有人物和故事,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能夠完整體現,根據影片類型不同,對人物塑造也不一樣,有時他並不需要完全與原型完全一致,畢竟有創作成分在裡面——但如果受害人家屬對偏離人物本身的塑造不滿意,是可以提起相關侵權訴訟的。

值得討論的是,電影如果不是紀實類的,或者根本沒有展示死者的形象,直接從破案開始講,或者死者只是作為一個線索出現,哪怕只是一個字幕片段,那怎麼會涉及到侵權呢?又比如說電影是在拍掃黑除惡呢?

我們直白點說:製片方拍的是這個案子發現和破案過程,而沒有拍人物本身的話,怎麼來定義侵權呢?而且呢,電影最後能不能拍出來還不一定,萬一這么一鬧投資方撤資了,那還談什麼侵權。

現階段能構成侵權的要素估計只有劇本了,那家屬能拿到劇本嗎?如果能的話,我看製片方也得維權了。

Ⅹ 影視投資被騙

被騙了之後,受害人應當依法收集相關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報案可能能要回錢。如果公安機關能抓捕到犯罪嫌疑人,並且成功追繳其違法所得的,被害人的錢就能被要回。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七十八條
公安機關受理報案、控告、舉報、投案後,認為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立即進行調查;認為不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投案人,並說明理由。

熱點內容
刑事法律責任是什麼 發布:2025-01-21 21:22:58 瀏覽:759
法院系統層級 發布:2025-01-21 21:21:04 瀏覽:947
2018年新出婚姻法 發布:2025-01-21 21:20:55 瀏覽:182
16歲以後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20:10:58 瀏覽:337
勞動法里強制性加班 發布:2025-01-21 19:54:04 瀏覽:450
根據勞動法訴訟時效期是多少年 發布:2025-01-21 17:53:36 瀏覽:762
政府違法強征承包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7:04:20 瀏覽:769
合肥市縣處級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789
李惠娟法官 發布:2025-01-21 16:54:59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