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徵用

行政法徵用

發布時間: 2022-08-01 22:41:28

① 行政征調的意思是

行政征調,主要是指行政執法主體根據公共利益目的的需要,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單方面的對公民的動產和勞動力進行徵集、調用一定勞力的單方行政行為。這種行政行為在我國不是很常見,主要來自於法國的行政法。 根據擬實現目的的不同,行政征調以分為特別征調和一般征調兩種。

轉自:http://..com/question/39541749.html?si=1

至於什麼時候用特別什麼時候用一般,網上沒有搜索到相關資料。

不過有一段內容,供你參考:
關於行政徵用,西方國家行政法上的稱謂和涵義不盡一致。日本行政法稱為行政徵用或公用徵用,與我國行政徵用的涵義大體一致。法國行政法則分為公用徵收和公用征調兩種:公用徵收適用於取得不動產的所有權和其他物權;公用征調則既適用於不動產,也適用於動產和勞務,但對不動產只能取得使用權,不能取得所有權,對動產則可以取得所有權和使用權。西方很多國家的憲法也都對行政徵用作出了原則規定,從而奠定了行政徵用權力的憲法基礎。如美國憲法修正案第5條規定:「人民私有財產,如無合理補償,不得被徵用為公用。」英國憲法性文件《緊急狀態法》規定:「內閣在緊急狀態下,可以徵用車輛、土地和建築物。」日本憲法第29條規定:「私有財產,在正當補償下得收為公用。」以憲法或憲法性文件專門對行政徵用作出規定,由此可見行政徵用法律地位重要之一斑。 (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305/14/56047.shtml)

② 行政徵收是什麼

是指行政主體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強制性的取得行政相對人的財產使用權或勞務並給予合理經濟補償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徵收的主要特徵:

(1)行政徵收是行政主體針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的一種單方具體行政行為;

(2)行政徵收的實質在於行政主體以強制方式無償取得相對方的財產所有權;

(3)行政徵收的實施必須以相對方負有行政法上的繳納義務為前提。

行政徵收的內容與分類

從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來看,行政徵收內容主要有:稅收徵收、建設資金徵收、管理費徵收。

以行政徵收發生的原因為標准,行政徵收可分為:

(1)因使用權而引起的徵收,如建設資金的徵收;

(2)因行政法上的義務而引起的徵收,如稅收、管理費的徵收等;

(3)因國家或者公共利益需要而引起的徵收,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行政徵收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③ 在行政法題目中政府對城市居民房屋拆遷行為屬於行政徵用,可是查了很多資料說行政徵收,原因是什麼

因為其屬於根據國抄家和襲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對人強制性徵集一定實物的行政行為。

行政徵收是為行政主體憑借國家行政權,根據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對人強制性徵集一定數額金錢和實物的行政行為,行政徵收主要由稅和費組成。

徵收對象主要是土地等不動產;徵收的形式為行政行為;徵收目的為了公用事業,特別是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傳統徵收以完全補償要件,而且大多是事先補償。

(3)行政法徵用擴展閱讀:

行政徵收的相關要求規定:

1、徵收的對象、數額及具體徵收的程序,完全由行政機關依法確定,無須與相對人協商一致。行政相對人必須服從行政徵收命令,否則,應承擔一定的法律後果。

2、行政相對人的財產一經國家徵收,其所有權就轉移為國家所有,成為國家財產的一部分,由國家負責分配和使用,從保證國家財產開支的需要。

④ 行政徵收的方式有哪些

行政徵收的方式有:查賬徵收、查定徵收、查驗徵收、定期定額徵收以及代征、代扣、代繳等。無論採取何種徵收方式,都必須使用書面形式。行政徵收是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國家財政支持整個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並調控著國民經濟的發展。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從這里可以看出行政徵收是無償性的,而行政徵用對相對方有一定的補償。

(4)行政法徵用擴展閱讀:

徵收的特點:

(1)徵收對象主要是土地等不動產;

(2)徵收的形式是行政行為;

(3)徵收目的是為了公用事業,特別是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4)傳統徵收以完全補償要件,而且大多是事先補償。

徵收和徵用相同之處在於都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據法律並在給予補償的前提下,對公民財產權的限制或剝奪;它們的區別在於徵收一般是指對公民財產所有權的限制或剝奪,而徵用僅是指對公民財產使用權的暫時剝奪,徵用大多適用於緊急狀態或者軍事、戰爭等特殊緊急情況下。

⑤ 行政法中,徵收與徵用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徵收和行政徵用,都是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徵收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規定,以強制的方式無償向相對人徵集一定數額的金錢或者實物的行政行為。行政徵用,是指行政主體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強制徵用相對方財產或勞務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一、行政徵收與行政徵用的區別主要有以下三點:
1、從法律後果看,行政徵收的結果是財產所有權從相對方轉歸國家;而行政徵用的後果則是行政主體暫時取得了被徵用方財產的使用權,不發生財產所有權的轉移;
2、從行為的標的看,行政徵收的標的一般僅限於財產,而行政徵用的標的除財產外還可能包括勞務;
3、從能否取得補償來看,行政徵收是無償的,而行政徵用一般應是有償的,行政主體應當給予被徵用方以相應的經濟補償。
二、行政徵收的種類主要有:
1、稅收徵收。它是行政徵收中最主要的方面。
2、資源費徵收。在我國,城市土地、礦藏、水流、山嶺、草地、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單位和個人在開采、使用國有資源時必須依法向國家繳納資源費。如水資源費的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等。
3、建設資金徵收。為確保國家的重點建設,解決重點建設資金不足問題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的徵收。如,公路養路費的徵收、港口建設費的徵收、國家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的徵收等。
4、排污費徵收。
5、滯納金徵收。
6、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徵收內容。
三、行政徵用的基本特徵:
1、被徵用方是享有合法財產所有權的社會成員;
2、行政徵用是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如出於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需要徵用私人的房屋等不動產和運輸工具等動產;
3、財產使用權的轉移應當是有期限和按期歸還的,國家對為公共需要轉移財產使用權的社會成員進行補償。
4、行政徵用的決定方式,由於是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所以可以由行政機關單方面決定。但是所謂「公共利益的需要」的確定應當有合法理由和經過法定程序,如經過法定程序生效的行政規劃或者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需要等等。

⑥ 因違反行政法的規定而引起的徵收有

法律分析:行政徵收可分為三類:(1)因使用權而引起的徵收(資源費、建設資金);(2)因行政法上的義務而引起的徵收(稅收徵收、管理費);(3)因違反行政法的規定而引起的徵收(排污費、滯納金)。行政徵收機關實施行政徵收行為,實質上是履行國家賦予的徵收權,這種權利具有強制他人服從的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十條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六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並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⑦ 行政法調整的范圍

法律分析:主要調整十二種行政行為,公民或個人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⑧ 行政徵用的徵用主體

日本的行政法學者認為:公用收用的主體必須是在法律上有權收用使用必要土地的特定的公共利益的事業主體。在日本,除了國家、地方公共團體因其有權進行行政徵用而當然為主體外,公共組織、公共社團、事業團體等特殊法人、特殊會社、特許企業等也可以依法被賦予主體資格。
德國行政法學者認為:行政徵用應當通過主權法律行為進行,行政徵用是合法的並產生補償請求權的剝奪具有財產價值的法律地位的主權法律行為。而所謂的法律行為則是指所實施的具有法律意義和法律約束力的措施;主權性則是指該措施屬於公法行為。由此可見,德國行政徵用的主體為具有主權法律行為實施權的公法人。
日本行政法理論認為:行政徵用的客體是指法律上特別規定的具有公共利益性的事業,除《土地收用法》對此加以規定外,《都是計劃法》針對具備都市計劃設施的事業及市街地開發事業也有相關規定。
德國理論者認為:凡全部或部分屬於基本法第14條第1款保護范圍並因此屬於該條第3款規定的私權利中具有財產價值的所有權利以及特定條件下公權利中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都是行政徵用的對象。可見,德國行政徵用的客體對象不僅包括實物財產,凡是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都屬於徵用客體。 而在法國,行政徵用的主體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公法人,包括國家、地方團體、公務法人,他們都享有徵用權力,但行政機關只能在自己許可權范圍內進行行政徵用,因而被稱之為行政機關的專業性權力。到20世紀70年代,所有行政機關都有權進行行政徵用。二是私法人,私人享有行政徵用權利必須是他所從事的活動具有公共利益性質,並以法律明文規定為限,目前法國法律授予私法人享有公務特許權的情況越來越多。這類私法人主要有:1,受特許人。很多享有公務特許權或公共工程特許權的人為了進行特許業務的需要,除可以請授予特許權的行政主體進行行政徵用外,有時法律還規定受特許人自己享有行政徵用權力,如高速公路建設受特許人,城市規劃執行受特許人等。2,其他私人。如溫泉所有人、建築公司等,由於他們所進行的活動具有公共利益性質,法律有時也授權他們直接享有行政徵用權力而不必請求行政主體代為進行行政徵用。
法國行政法對行政徵用的客體規定的也很寬泛,但在徵用制度實施伊始,只針對不動產所有權,而且只有私人所有的不動產才可被徵用,行政主體的公產不能作為行政徵用的客體,隨著徵用制度的不斷發展,法國還特別規定國家的私產同私人所有的財產一樣可以被徵用。另外,無形財產也逐漸可以被徵用,例如,對國防有價值的發明專利可以作為行政徵用的對象。

熱點內容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題手抄報 發布:2025-01-21 12:00:46 瀏覽:373
食品檢驗的法規 發布:2025-01-21 11:49:43 瀏覽:643
民法總則考試答案 發布:2025-01-21 11:37:25 瀏覽:609
刑法教學法規 發布:2025-01-21 11:26:37 瀏覽:155
經濟法出現於什麼時期 發布:2025-01-21 11:25:40 瀏覽:724
辭職報告與勞動法之間的關系 發布:2025-01-21 11:17:32 瀏覽:779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補貼標准 發布:2025-01-21 11:13:03 瀏覽:802
泗洪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1 10:03:11 瀏覽:920
涉外經濟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發布:2025-01-21 10:01:42 瀏覽:621
80歲以上老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1 10:01:41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