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56條
Ⅰ 民事訴訟法56條怎麼理解
民事訴訟法56條: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對原、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的請求權,因而起訴參加到已開始的訴訟中來的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具備以下3個條件:
(一)他人之間的訴訟正在進行。如他人之間對民事權益、經濟權益有爭議沒有形成訴訟的,屬於訴訟外的爭議,訴訟外的爭議如果侵害了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有權作為原告提起訴訟,但不是要求參加訴訟。
因為訴訟尚未開始,談不到參加訴訟的問題,只有在他人之間的民事權益、經濟權益的爭議已經形成訴訟,而訴訟程序又在進行中,第三人才能參加訴訟。
(二)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全部或部分享有獨立的實體權利。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全部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一種是有部分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至於第三人對於原訴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是否真正具有全部或者部分的獨立請求權,則需在審理終結後才能確定。
(1)民事訴訟法56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章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
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Ⅱ 民事訴訟追加被告用裁定還是決定
民事訴訟追加被告,既不用裁定,也不用決定,直接通知被告參加訴訟,同時通知其他當事人。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七十三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Ⅲ 法學 民事訴訟法 高手麻煩來看下!
1、 管轄權恆定原則的具體含義;
就是根據當事人起訴時確定的級別和地域管轄,一經法院受理後,不因當事人提高訴訟請求和行政區劃的改變而改變
2、必要共同訴訟的構成條件及具體情形
一)必要共同訴訟人的概念和構成條件
必要的共同訴訟人,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兩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人.
構成必要共同訴訟人應具備以下條件:1,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以上.2,訴訟標的是共同的.3,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第43,46,47,50,52條至56條對必要共同訴訟的具體情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二) 必要的共同訴訟人的追加
由於在必要共同訴訟中,訴訟標的具有共同的,因此,在起訴或應訴時,如果有部分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就需要追加當事人.追加當事人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由人民法院依職權進行;二是由人民法院根據參加訴訟的當事人的申請追加.如果被追加的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追加.
(三) 必要的共同訴訟人的內部關系
__我國民事訴訟法以承認原則來處理必要共同訴訟人的內部關系,即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
3、提起反訴的條件。
(一)須由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
(二)須在本訴進行中提出
(三)須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出,且受訴法院對反訴有管轄權
(四)須與本訴適用同一訴訟程序
(五)須反訴與本訴之間存在牽連關系
4、談談對民事訴訟法中第三人制度的理解;
建立保護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程序保障機制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訴訟經濟原則設立的,然而片面追求訴訟經濟或片面強調第三人訴訟權利都有悖於這一制度.前者容易導致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的濫用,後者則有悖於訴訟經濟原則。但是,訴訟制度真正永恆的生命基礎在於它的公正性。公正是訴訟的最高價值,效益還只能視為訴訟的第二價值。正因為如此,嚴格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法律認定,切實保護其合法權益是極其必要的。為確保認定準確,防止司法權的濫用,除了提高司法幹部本身素質外,還必須有健全的程序保障制度和補救措施。為此,筆者認為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建立保護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程序保障機制。
首先,將民訴法第56條修改為:「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被告申請且經過原告的同意情況下,作出是否追加第三人的決定,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理由是:第一,只有被告才有能力且有權提出申請。因為只有被告才能較為完整提供和第三人糾紛的情況,被告和第三人糾紛如何解決,決定權應在被告。是在申請追加以後在同一案中解決,還是另外訴訟或非訴訟,只有被告申請才能保護被告這一合法權益。第二,一定要經過原告同意。為了及時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被告的申請應徵得原告的同意。第三,應由法院審查決定。這主要是為了防止濫列第三人,導致訴訟程序混亂。法院的嚴格審查可以有效防止這種程序上的不嚴肅。
第二,建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主體資格異議制度。異議制度是訴訟中一項極其重要的程序法律制度,它對於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乃至實體權益起著重要作用。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主體資格的認定直接關繫到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益的保護。因此,法律明確賦予其主體資格異議權是十分必要的。具體來說,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異議制度是指依本人申請或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當事人或被通知參加人認為法院對其主體資格認定有錯誤,要求人民法院撤回通知的一項訴訟法律制度。
第三,建立賠償制度。本文所指賠償制度是指因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或當事人的偽造欺詐行為,致使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認定錯誤並造成其損失而由法院或當事人予以賠償的一項法律制度。這項制度對於打破司法地方保護主義,增強審判人員責任感,嚴格依法辦事無疑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具體就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主體資格認定而言,對於因人民法院及其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錯誤認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並給其造成損失的,設立司法賠償條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於當事人的偽造欺詐行為,致使人民法院認定錯誤,並給第三人造成損失的,人民法院可直接令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5、延期審理、訴訟中止和訴訟終結的區別。
訴訟中止是指在訴訟進行過程中,因發生某種法定中止訴訟的原因,訴訟無法繼續進行或不宜進行,因而法院裁定暫時停止訴訟程序的制度。這里的意思簡而言之就是:因為發生了某些使訴訟無法進行的事項,所以訴訟過程要暫時停止一下,待到該事項經過,訴訟重新進行。這里需要注意:訴訟終止事項只是對訴訟進程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並不能達到終止訴訟的程度。
訴訟中止的情形包括:
第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如果繼承人准備繼續參加訴訟,則訴訟繼續進行;如果繼承人不願意繼續參加訴訟,則訴訟終結)
第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第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第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第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理完結的;
第六,借貸案件中,債權人起訴時,債務人下落不明,導致借貸關系無法查明的或者在審理過程中債務人出走,下落不明,事實難以查清的;
第七,人民法院受理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件後,被告在答辯期間請求宣告該專利無效,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訴訟。
延期審理是指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後,由於發生某種特殊情況,使開庭審理無法按期或者繼續進行,從而推遲審理的制度。這里區分延期審理和訴訟中止,主要看阻止程序進行的事項發生在哪個階段。延期審理只能發生在開庭審理階段。
延期審理的情形包括:
第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第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第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第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終結審理是指在訴訟進行過程中,因發生某種法定的訴訟終結的原因,使訴訟程序繼續進行已經沒有必要或者不可能繼續進行,從而由人民法院裁定終結訴訟程序的制度。簡言之,終結審理的本意就是:既然訴訟當事人中缺少了一方,訴訟繼續進行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不如直接終結的好。
終結審理的情形包括:
第一,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第二,被告死亡,沒有一場,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
第三,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Ⅳ 追加被告的申請,民事被告人申請追加被告有何法律依據
從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實踐可以看出,我國把是否必要共同訴訟版作為追加當事權人的標准根據訴訟標的是否共同和是否同一種類,共同訴訟可以分為必要的共同訴訟與普通的共同訴訟。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或兩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在共同訴訟中,共同起訴訟或共同應訴的人,叫做共同訴訟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Ⅳ 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三款與民事訴訟法227條之間有何關系
56條第三款是第三人訴訟;
227條是執行異議訴訟;
法律是對同一類案件做了兩種救濟途徑的規定;由權利人選擇。
Ⅵ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有獨立內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容請求權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Ⅶ 追加共同被告和追加訴訟第三人有什麼區別
區別
1、爭議的標的
共同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普通共同被告的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
訴訟第三人:與本訴的標的不是共同的,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2、訴訟地位不同
共同被告:共同被告都是被告的地位。
訴訟第三人:第三人在訴訟中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或者作為第三方當事人,與本訴中的原被告進行訴訟;或者輔助一方當事人,與另一方當事人進行訴訟。
3、參訴方式不同
共同被告:共同被告是因為被訴而加入到訴訟。
訴訟第三人:第三人是參加到他人正在進行的訴訟中。
(7)民事訴訟法56條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
共同被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普通的共同訴訟中,法院根據原告提出申請,許可追加。但此種追加新被告必須要經過被告和擬新追加的被告明示同意,所以在實踐中發生爭議的較少。
另一類是在必要的共同訴訟中,法院依照職權追加被告,(包括原、被告提出追加申請或建議,法院根據案件審理情況依職權追加被告)無須各方同意。
《民訴法》解釋第57條,被告有權申請追加共同被告。對此,人民法院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審查:
1、是否必要的共同訴訟。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
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於法律賦予原告選擇確定被告的訴訟權利,那麼訴誰、不訴誰應當尊重原告的意見。
對於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定確屬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當事人的,應當行使法官釋明權,告知原告並徵求其意見。
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準許;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鑒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訴訟中,列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訴訟中的第三人
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具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訴訟中的人。
訴訟中的第三人分為兩種: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享有全部或一部實體權利,提出訴訟請求而參加訴訟的人,稱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實體權利,只是參加到當事人一方進行訴訟,以維護自己利益的人,稱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實體權利不是獨立的,而是與當事人一方有共同權利或義務的人(見共同訴訟),不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Ⅷ 一審經釋明未追加被告二審申請追加被告能支持嗎
對於二審中是否可以再追加被告,要具體對待。當提出追加被告的請求後,二審法院將根據你的理由,認為確實需要追加的,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發回原審法院重審。如果二審法院認為不需要追加的,會根據原有證據進行裁決。
在實際中,二審法院一般不同意追加被告,再者只要追加進來的被告不同意調解,也就沒辦法了.不過終審判決生效後,可以申請再審。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必須進行共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7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訴訟;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這里所說的當事人當然包括被告。因此,被告可以申請追加被告。
【法律依據】
第四百二十二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條
第八項規定,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申請再審,但符合本解釋
第四百二十三條規定情形的除外。人民法院因前款規定的當事人申請而裁定再審,按照
第一審程序再審的,應當追加其為當事人,作出新的判決、裁定;按照
第二審程序再審,經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應當撤銷原判決、裁定,發回重審,重審時應追加其為當事人。
1.是否必要的共同訴訟。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於法律賦予原告選擇確定被告的訴訟權利,那麼訴誰、不訴誰應當尊重原告的意見。對於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定確屬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當事人的,應當行使法官釋明權,告知原告並徵求其意見。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準許;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鑒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列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Ⅸ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為什麼只能以起訴的方式參加訴訟
問:原告不起訴的情況下,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直接作為原告起訴嗎?
Ⅹ 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第二款的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成為當事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申請或者由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由此可見,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原告已經起訴到法院,且案件已經由法院受理;
(2)由訴訟當事人提出申請追加第三人參加訴訟;民事訴訟法中對由那一方當事人追加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並無明文規定,我認為追加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分如下情況:A、原告申請追加第三人;B、被告申請追加第三人;C、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對於上訴三種情況,原告、被告、第三人申請後,法院應作初步的審查,如果法院認為案件的處理結果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則同意其申請,否則法院可決定不予追加,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當事人濫用該權利,拖延訴訟;
或(3)法院依職權追加第三人。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如發現案件的處理結果與案外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依職權追加第三人參加訴訟。
綜上,原告在起訴時不能在訴狀中直接列第三人,這一做法沒有任何的法律依據。在訴訟過程中是否追加第三人參加訴訟應該根據案件是否涉及第三人利益由法院最終進行決定。
拓展資料
一、法律規定第三人的目的;
1、維護和諧的經濟秩序,保障各方的合法民事權益;
2、減少訴累;
3、查清案件的事實;
二、民事訴訟中第三人的分類:
1、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該第三人既不同意原告的訴訟主張,也不同意被告的答辯意見,對原被告的訴訟標的享有獨立的請求權。在民事訴訟中處於類似於原告的法律地位、而本訴中的原被告處於類似於共同被告的訴訟地位。
2、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該第三人對本訴中原被告的訴訟標的並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本訴中案件的處理結果對其有有利或不利的後果產生。其又可分為原告型第三人(第三人為維護自身的利益,有可能協助原告的主張,幫助原告勝訴以維護自身的利益)和被告型第三人(第三人為維護自身的利益,有可能協助被告反駁原告的訴訟主張,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民事訴訟中第三人享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區別於本訴中原被告。
1、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向法院提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提出調解或和解;申請撤訴;提交證據;進行答辯;申請迴避;提出管轄權異議;提出上訴等,第三人與本訴中的原被告民事訴訟權利義務基本相同。但第三人行使這些權利的目的並不同於原被告,而是維護自身的權益。
2、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基本和本訴中的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相同。不同的方面是:(1)只有當法院判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時候,該第三人才能夠提起上訴;(2)無權提出管轄權異議;(3)無權變更或放棄訴訟請求;(4)無權撤訴。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原告起訴時直接在民事訴狀中將第三人列在其中,其實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不同於本訴中的原被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由此可見,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須滿足以下條件:
(1)原告已經起訴到法院,且案件已經由法院受理;
(2)第三人主張的請求權必須針對是本訴的訴訟標的提出(但不是基於同一法律關系);
(3)第三人主動提出參加訴訟,法院不能依法追加第三人,否則違反民事訴訟法「不告不理的原則」。
(4)第三人認為對原被告訴爭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是否有請求權由法院最終裁決)。
法院無權追加或原被告無權申請追加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