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讀書筆記
① 法律事務讀書筆記300字
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片面深刻與全面平庸:我們需要什麼? 在「片面的深刻」這一話語獲得頗為廣泛認同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區別具體的語境來看待它。在學術研究領域,相對於平庸的全面而言,深刻的片面確實為人類的思想史作出了貢獻,在無數次的批判中仍然得以流芳百世。而在法治建設的過程中,則應另當別論。 比如,自然法學派所宣揚的 「不言而喻」的權利、平等、正義、自由確實激動人心,可過分強調「惡法非法」會損害法律權威、導致法律的不穩定性;而實證法學派主張法律與道德應當分離,但是在立法和司法時又不得不考慮道德的因素。把二者綜合起來,則可能達到一種良好的效果。 又如,歷史法學派薩維尼認為,法律既不是專斷的意志也不是刻意設計的產物,而是緩慢、漸進、有機發展的結果。這種觀點對於立法要重視本國國情、歷史傳統當然有所助益,而不至於讓強烈的法律變革導致事實與規范之間的割裂從而損害法律權威。但是,立法不能一味消極的被動,通過相似傳統的法律移植對於法治進程來說無疑也具有積極意義。
② 找人幫忙做十五篇法律論文的讀書筆記···
先發一篇給你!看你用不用的上!我有很多這樣的!論文`
未經過法院確認的離婚協議是否生效
案例:
趙某(女)與李某(男)於2001年2月自願登記結婚,2002年12月生一子李某某。2009年後,因家庭瑣事雙方經常爭吵,後經雙方自願協商達成了一個離婚協議:一、趙某與李某離婚;二、婚生子李某某由趙某撫養,撫養費趙某和李某每月各負擔300元;三、雙方的夫妻共同財產40000元,趙某與李某各享有20000元。雙方在離婚協議上簽名並捺手印。此後,雙方按協議各自履行約定義務。李某在2010年7月經人介紹認識一個對象,並自願去民政部門辦理結婚登記,民政部門告知李某,其與趙某尚未離婚不能辦理結婚登記。問,趙某和李某訂立的離婚協議是否生效?
分析:
要掌握離婚協議的效力,應當明確我國離婚的程序是什麼?
我國《婚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第三十二條規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由此可見,在我國離婚可以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協議登記離婚,即在雙方自願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另一種則是訴訟離婚,即男女雙方無法就離婚問題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一方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判決准許雙方離婚或者調解雙方離婚。凡是未經過這兩個其中之一程序的離婚,均是無效的離婚。
離婚協議,就是夫妻之間在協議離婚的情況下所達成的有關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等方面的協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調解達成協議並經審判人員審核後,雙方當事人同意該調解協議經雙方簽名或者捺印生效的,該調解協議自雙方簽名或者捺印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該條第二款規定,調解協議符合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另行製作民事調解書。
如果是未經上述程序確認的離婚協議有下列法律後果:1、離婚協議,沒有經司法或法院認可,沒有法律效力;2、協議不生效,雙方的婚姻關系依然存在;3、如果只憑夫妻間的協議,再去登記結婚,將構成重婚罪。4、離婚協議在真正的離婚訴訟中,可以作為夫妻感情破裂的證據。
經過人民法院確認的離婚協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調解協議生效後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持民事調解書申請強制執行。
荔浦縣人民法院 田文峰
③ 怎樣寫學法筆記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專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屬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鉤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讀書筆記不是把一本書的要點記下來就算。先記下這本書有多少篇,內容主要講什麼的。再記下其中的要點是什麼,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意見。還摘出其中精彩的話,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後提到改正書中文字的脫誤。精彩的話,不是看過就算,是要反復讀的。這就是韓愈寫的摘要的讀書筆記。裡面確實摘記了要點,但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包括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還要對全書的內容作概括的說明。那就不光把一本書讀過就算,讀後還要思考,從全書的內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話都要考慮,直到對書中的錯字都不放過。從這里,我們既可以學習怎樣寫摘要的讀書筆記,還可以學習他是怎樣讀書的。
④ 求一篇法律方面的讀書筆記~~~4000-6000字
a
⑤ 求有關經濟、政治、法律等著作(不要名著)方面的讀書筆記,只須寫其中一方面的就行,1500字左右
《政治學》讀書筆記
古希臘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分為八部份,主要涉及城邦的目的、起源、變更和保全;政體的分類、變更和保全;理想的城邦及其構建;最後論述了公民和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另外,這本書還涉及領導者素質和領導藝術的問題;他還闡述了他的法律的思想和司法的思想。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城邦的起源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們之所以要建立一個共同體是為了某種善的目的。家庭是從男人和女人以及主人和奴隸這兩種共同體中形成的,人們組建家庭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當多個家庭為了獲得比生活必須品更多東西而聯合起來時,就形成了村落。隨著人們對善的不斷追求,多個村落為了過上美好的生活而完全結合成一個共同體,這個共同體越來越大,直到大到足以自足或近於自足時,就產生了城邦。
第二部分初步討論了政體的問題以及政體和法律關系的問題
他認為,城邦的本質在於多樣性,而不在於一致性。以一致性為本質和根本的城邦必然會走向自我否定和毀滅。高度一致性的城邦是人喪失兩種美德:一是男人對女人的情慾;二是慷慨施與財物的美德。
在論及法律與城邦的關系時,他認為,一個優良的城邦中不僅應該通過法律實現財產的均衡和適中,還應該致力於人們的別的方面的平等和均衡,如教育、名譽等。另外,他認為應該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因為法律的變革可能會引起政治動亂—因為法律的實施和效果最終取決於人們順從法律的習慣而不是內容,而習慣養成需要很長的時間,並且頻繁的變更法律會降低法律的威信。
另外,他還對希波達莫斯政體、斯巴達政體、迦太基政體進行了分析,並提出自己對這些政體的看法。
第三部分論述了公民、政體理論以及法律三方面的問題
他在對各種關於「公民」的定義進行分析和批判後提出了公民的概念。他認為,公民是參加法庭審判和行政統治的人。其中,參加行政統治的人包括官員、陪審員以及公民大會成員。他還說到,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對共同生活的追求是天生的必然的;人一定會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聚集起來,在共同體中享有自己應得的美好生活。但他同時指出,公民是具有相對性的,因為這種觀念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而人們對涉及自身利益的問題時所做出的判斷總是容易出錯的。
他還討論的政體的問題。他認為政體負責對城邦的各種官職特別是最高官職的某種設置或安排,簡單的說,政體就是政府。此外,他還指出,城邦這種共同體不僅僅是維持人們的生活和分享財富,它還要以優良的生活為目的。他還提出了政體的分類。他認為政體有正確的政體和蛻變的政體。以利益和最高權力的歸屬劃分,正確的政體可分為君主政體(以公共利益為目標,權力掌握在一個人手中)、貴族政體(以公共利益為目標,權力掌握的少數人手裡)、共和政體(以公共利益為目標,權力掌握的大多數人手裡)。蛻變的政體分為僭主政體(以私人利益為依據,是蛻變了的君主政體)、寡頭政體(以富人的利益為目標,是蛻變了的貴族政體)和平民政體(以窮人的利益為依據,是蛻變了的共和政體)。
他在這部分也論述了法律的問題。他認為法律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他認為,城邦應該委任那些能夠公正裁決法律沒有做出規定的事例的人為官員;除此之外,城邦還應隨著時間推移,根據城邦和公民的新經驗來修改和補充新的法律,使法律的統治能與時俱進,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而且,他還認為,能用法律統治的地方盡量用法律來實施法律統治,法律無規定的地方和時候就必須用人來裁決,並且參與裁決的人應該是多人。
第四部分首先再次提及法律的重要性,然後分析了政體多樣性的原因,再分別對平民政體、寡頭政體和貴族政體進行細分,並提出「中庸政體」是最好的政體的觀點和闡述了政體的三要素。
在這部分的開始,亞里士多德再次強調法律的思想。他說,法律是根據政體制定的,是對政體諸多要素的內容的規定和確認。各個當權者必須依照法律來進行統治,並有義務防止別人違反法律;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必須了解政體的類別和這些政體類型之間的差異。
緊接著,他分析了政體多樣性的原因。他認為,每一個城邦都是由不同的要素和部分構成,這些要素和部分在不同的城邦結構和分布是各不相同的。因為,城邦是由不同的家庭構成;城邦的人群有不同的階層;城邦中人的財富、出身、德性等方面也存在著差別。
然後,他對平民政體、寡頭政體、貴族政體分別進行了更細的分類。
接著,他提到了「中庸政體」是最優良的政體的觀點。所謂「中庸政體」是中間階級人數佔主導,並由中間階層掌權的政體。因為,中間階層既不會掠奪富人的財富,也不會剝奪窮人,更不會由黨爭。他進一步說到,任何一個城邦在構建上都包含性質和數量兩個方面。所謂性質是指自由、財富、教育和門第;而數量指認可的數量。他進一步指出,在任何一個城邦中,沒有任何階層同時在數量和性質上占雙重優勢。所以,要保持一個相對政體的穩定,就要使其支撐者力量大於反對者力量;各個階層在制定法律時,要使中間階層的利益和要求得到顧及。
在這部分的最後,亞里士多德闡述了政體的三要素。他認為,政體應該包括議事、行政、司法三個要素。議事要素負責戰爭與和平、結盟與解盟等公共事務以及法律、死刑、官員選舉和審查等方面事務。這個機構可以由全體公民或部分公民擔任。行政要素則負責各種官職的安排和配置。司法要素主要指法庭的審判等職能;而司法方式的區分標准包括:法庭成員、審理對象、成員任用方式、法庭形式等。
第五部分重要論述了政體的變更和保全的問題。
他認為,政體變更的共同原因有: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為了避免財產和名譽受到損失;遭到輕蔑或感到恐懼;城邦某部分不成比例地增長;選舉舞弊;城邦之間的失調和戰爭;城邦的地形、位置等。緊接著,他分別詳細論述了平民政體、寡頭政體、貴族政體變更的原因。
接下來,他論述了政體保全的問題。他認為政體保全的共同方式有:讓城邦所有人都嚴格奉公守法;通過法律防止權貴階層之間的敵對和私鬥;巧妙地利用政體所面臨的威脅;通過法律防止任何人擁有過多、過大的權力;官員們奉公守法、嚴格自律;通過法律使願意並有能力維持現政體的人比不願意、沒能力維持現政體的人要多;對公民實施教育等等。接下來,他論述了君主政體和寡頭政體的保全問題。他認為僭主制政體的保全的方法有:抑制公民的心志並在公民之間製造不信任感;使公民無力量有所作為;僭主不露嚴厲只顯尊貴,要人看到他的人尊敬他;避免暴政;向公民表明呀自己的統治是為了公共利益等等。
在這部分的最後,他分析了蘇格拉底政體變革思想的不足。
第六部分主要論述了政體的構建問題。在論述政體構建問題之前,亞里士多德說明了平民政體的原則和特徵。
他認為,平民政體的原則是自由。這里的自由是指人能夠隨心所欲的生活、每個人輪流地進行統治和被統治。另外,他認為平民政體的特徵應該包括以下方面:官員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官員通過抽簽產生;全體公民統治每一個人,每一個人又統治全體公民;就職的官員沒有財產要求或者只要很低的要求;一個人不能兩次擔任同一官職;官員的任期是短暫的;所有的公民都有審判權,一切案件都由公民選出的人來審理;公民大會對一切事情,至少是重要的事情有最後的決定權。
他認為在進行政體的構建時,要著眼於長遠。部隊的組成方面,要根據城邦的地理環境來決定兵種和數量。最後他著重論述了官員的設置問題。他認為,官員的應該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商業管理的官員;負責城鎮建設的官員;負責鄉村建築的官員;負責公共收入的官員;負責登記各種契約和法庭判決的官員;負責執行司法判決、罰款和監督犯人的官員;經手公共款項的官員;負責宗教事務的官員;負責公民教化的官員等等。
第七部分主要論述了理想城邦應該具備的條件。
他認為,在一個理想的城邦中,個人的幸福和城邦的幸福應該是一致的;人口合理、地理環境優越,軍事力量強大;人民的生命力旺盛而且富有思想。除此之外,階層劃分應該合理;城邦選址合理;婚配及生育合理。最後是注重兒童的教育。
第八部分主要論述了青少年的培養問題。
他認為,對青少年的培養是城邦共同的責任。在對青少年進行的教育內容要適當而且要全面。他還主張通過讀寫、體育、音樂、繪畫等對青少年進行培養。
亞里士多德這本書,論述了多方面的內容,開創了政治學研究之先河,使政治學成為獨立的學科。
但他的思想也有不足之處。他認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如他認為有的人天生就適合做奴隸,有的人天生就適合做自由民,有的人天生適合做統治者。
另外他的思想又有自相違背的地方。他在論述平民政體的原則時,官員應該有全體公民產生,但在後面他又說官員應該通過抽簽產生。到底是哪個,我們不知道。
《政治學》各章節的主要內容:
卷一 論家庭
一,簡要論述城邦的目的。
共同體是為著某種善而建立的。城邦是最崇高,最有權威,並包含一切其他共同體的共同體。
所以,城邦追求的是至善。
二,論述城邦形成的過程,得出城邦的形成是自然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首先,世間有著必須存在的結合體,他們一旦分離便不可能存在。即男人與女人,是為著繁衍、類的延續而必須結合在一起。而天生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也是為了保存而建立了聯合體(能夠運籌帷幄的人天生就適於作統治者和主人,那些能夠用身體去勞作的人是被統治者,而且是天生的奴隸,所以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這樣兩種結合體在一起,首先必然形成家庭。由此得出家庭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共同體。接著,一個家庭通過繁衍,就形成村落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最早的城邦由國王治理。而高級的村落就是由多個家庭為著比生活必需品更多的東西而聯合形成的。最後,多個村落為了美好生活聯合形成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乎自足時,城邦就形成了。如果早期的共同體形式是自然的,那麼城邦也是自然的,因為這就是它們的目的。事物的本性(自然)就是目的;每一個事物是什麼,只有當其完全生成時,我們才能說出他們每一個的本性,比如人的,馬的以及家庭的本性。終極因和目的是至善,自足便是目的和至善。和其他動物比起來,人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具有善和惡,公正與不公正以及諸如此類的感覺。
三,進一步論證城邦作為整體必然優先於家庭和個人。當個人被隔離開時他就不再是自足的,就像部分之於整體一樣。人類天生就注入了社會本能,最先締造城邦的人乃是給人們最大恩澤的人。智能和德性可能為人們最邪惡的目的所用。(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到處充滿了德性的城邦來規范人們,使之更好的生活。)公正是為政的准繩,因為實施公正可以確定是非曲直,而這就是一個政治共同體秩序的基礎。四,由構成城邦的基本單位論述開始——家庭管理,以便比較各種統治。家庭:是由自由人和奴隸組成的。其中包括主奴關系,夫妻(配偶關系),父子(親嗣關系)以及一種「致富術」。關於主奴關系的論述:首先提出兩種觀點:1、主任如何管理家奴是學問,家政,訓奴。2、主人對奴隸的統治背離了自然,主奴差別是法規所定,強制,所以不公正。由物質交換的原始產生了作為中介的貨幣。由貨幣的流通,社會發展了商業和放債這類致富技術。貨幣原非生活所需的真正財富;不同於為家庭獲得必須的有限產業,經商和放債,無限度的聚集金錢,不合自然。
憑治產技術,獲得了家庭所需之後,家務管理就在安排這些供應作適當消費,全家可以得適當生活。遵循營生的目的,家住應以呵護自然的經營、即農牧為重。為財貨而財貨,放債取息乃是社會最惡劣的經營活動。
獲取財產各種方式的類別及其實際的研究。壟斷獲取暴利的若干實例。
論夫婦和父子,並通論治家要道:以國喻家,夫婦關系類似政治家的治理其自由人民,父子關系類似君王的統治其臣民。
家務管理善在培養善德,其目的在使全家的人都達成善德。主從的道德標准相異,為主為父為夫同為奴為妻為子女各有其所善。努力雖無理智,卻異乎於畜而能感應理智,主任業應該以善德教導奴隸;至於自由從屬如婦孺的教育問題當待以後另論。
卷二 論理想城邦和優良城邦
評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政治理想:參加政治團體的人們必須有所共通。柏拉圖主張廢棄家庭和私產,使一切財務和妻子完全歸公。
論妻子公育:柏拉圖所持的目的在去私尚公,力求城邦的劃一。但自然萬物因分化二發展;城邦中不同分子個作不同貢獻,因而能夠彼此趨於自足,過分劃一的城邦將無以自給。
柏拉圖用以達成這種統一的目的的手段亦屬謬論。人類的私心不會應廢除了私產制度就跟著消失,共產團體將發生更多的財務糾紛。至於妻子公育使人人都成為公父和公子,並無正真的親人。人各取其所需,政治法度終究不能毀滅自然本性。
妻子公育的理想在實踐的細節上更可引起種種困難;如果父子兄弟互不相認,則人情將淡薄如水,而悖論的罪行也將無異別於其他罪行。柏拉圖所擬階級轉換等手續都是不切實際的。
論財產公有:財產的管理和應用兩都歸公不如私有而共同擁有合適;財產私管可以得到比較認真的經營,而物質互濟可以培養人們博施善心。人間因財務而起的罪行,起根源在於人類的惡性;公產既不能消除人的惡性,也不能整齊群眾的意志,唯有憑教育消除人的惡性,然後城邦可以統一。
評柏拉圖《法律篇》中的政治理想:這里所擬的理想城邦比較接近實際而地域較大。他不再提倡財務和妻子公有,但仍有所謬論:他所擬的均產條例,忽略了各家財務的定額和人口增值的限制。他所擬的共和體制,對於城邦各要素沒有實適當調整;所擬選舉的當時含有寡頭的傾向。
評發勒亞的法制:法勒亞法制的要旨在平均地產。均產需限制人口的增長,並先制訂適當的資產額。要使人民去惡向善,以法制維持財產的定額,毋寧以教育提高其道德水準。發勒亞法制過度重視物質因素。
評希朴達摩的法制:希朴達摩的法制一切尚「三「,人民分三級,土地分三級,律例分三科。希氏另外還擬有若干新律,如獎勵制度。獎勵制度,勢將促進變革。過時而失效的律例應當廢止,但禮法都有本源,不易輕率的更張。
論斯巴達政體:從事公務的人們需要有閑暇,奴隸制度所以保證公民的閑暇:斯巴達由赫盧太從事耕作,所以大家都能參加公務,致力征戰。斯巴達婦女 縱,財富集於少數人手中。監察院、長老院、二王制、會餐規定,也各有疵瑕之處。斯巴達以尚武為立法宗旨,後果不良。財政亦陷於睏乏。
論克里特式政體:克里特島各城邦的政體同斯巴達相似,而較斯巴達較為原始。會餐制度優於斯巴達,檢查制度較差。克里特統治集團狹隘而多黨派,常常起內抗;惟該島孤懸大海,自古少外患,應此長時間中時期能免於大難。
論迦太基政體:迦太基政體同斯巴達相似而有很多有優點。其制基於貴族政體而兼有平民和寡頭因素。其缺點之大者則在過重財富;名位可以 求,官吏史貪污成風,而且多兼職。常常遷移平民到拓殖地區,使能致富,所以國內頗為平安。
在前代立法家中,為雅典創制的梭倫可稱惠達,他懷有民主報復,完成一代新政,而能保全舊德,不棄良規。
卷三 公民和政治理論
城邦為公民的集體,我們就應該先了解公民的本質。居住權利和訴訟權利,或公民的後裔,都不足於構成公民身份;政治權利才是公民資格的真正條件。在貧民政體中,「凡屬公民就終生具有參加議事、司法和行政權機構的權利。」就一般政體而言,「凡屬公民」在一定時期可以參加議司法和議事機構。
依照常例,雙親都是公民的後裔方可成為公民。在一般改革以後,許多人能夠入籍為新公民,這些新公民雖非世族,但照上述定義,他即獲得了政治權利,就在實際上以是一位公民了。
有人說革命政府這種籍法而成為新公民的人不能算是城邦的真正公民。因此,我們應該辯證城邦的統一性。
另一個應該辯證的問題是:「好公民的品德是否同於善人的品德?」不同政體各有不同宗旨,各各需要與其宗旨相符的好公民。雖在理想國城邦中,相異的政治機能也得具有不同的善德,而舉世的善人,其善德卻是相同。所以好公民不必都是善人。唯有理想城邦而其所擬政治又屬輪番為治的體系,其中公民必須兼具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品德,人人都要具備四善德:在這里好公民便同於善人。
藝匠和勞工雖為城邦所必須,他們卻並不具備好公民所應得的善德,不應登籍而為公民。但不同的政體佳佳作不同的登籍法,貴族政體照例不許工匠為公民,寡頭政體則富有的工匠可以登籍。至於平民城邦要素戶口減少而國家需要兵士,往往放寬登籍法,收納工匠。
政體憑其所立的宗旨及其政權的形態而分類。就宗旨而言,凡顧及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而為之圖謀優良生活者列為正宗政體;反之,僅圖統治階級的變態政體。
就政權的形態而言,正宗政體可依統治者的為一人,為少數人或多數人而分作君主、貴族和共和政體三類型,變態政體則相應的分做債主、寡頭、平民三類型。
可是政權分類的實際不僅在執政者的人數,由資產多少分化的社會階級才是政權的基礎:寡頭政體實在是富室的統治而平民政體則為窮人的統治,其人數的多少只是階級區別的屬性,不是階級區別的本質。
各種爭議持有不同的正義觀念:平民主義者認為人們出生相等,變應一切權利都相等。寡頭政體則認為人們財富不等,並一切權利不相等。城邦的目的不僅求人類的生存,而且要實現共同的優良生活,不許多這一種目的有所貢獻,依照所貢獻的輕重,分配相應的權利。
城邦的最高統治權究應寄託平民群眾或少數富室或少數國足或最優勝的一人或債主,特難確定。如果說最高權利不應寄託於任何人或若幹人而只應寄託於法律,這也難以定論。
政治道德特重正義。正義依」公平「原則,把等量的食物分配給等量的人們。政治權利的分配標准當以對該集團的貢獻為衡:每一個人盡多少義務就分配多少權利。
王制有五種:斯巴達式,野蠻民族的王,民選總裁,史詩時代的王制,全權君主。
卷四 現實政體的類別
政治學研究理想整體,兼及現實問題,例如:在現實條件下什麼式可依做到的最優良的政體;什麼式多數城邦可施行的最優良政體;怎樣保全現實個政體;個政體中較重要的平民和寡頭兩類型又有那些區別。政治學研究整體也研究法律。
除君主制和貴族政體而外,我們應當繼續論列正宗的共和政體和變態平民、寡頭、債主四類型,說明其種類並分析怎樣的公民團體適應怎樣的形式,以及各種形式怎樣可以構成和怎樣而墜毀,又怎樣可依保全。
各政體類型分別起因於出城城邦的各部分,例如平民群眾和貴族的差異。各城邦中政治職司可作若干不同安排,也就可依又若干不同的政體。有人說各政體只有平民和寡頭兩類型,其餘都是兩類型的間體,這個說法很概括但不確切。
平民整體為多數窮人的統治,寡頭政體為少數富有者的統治。動物各種器官的差異及組成方式的分析而為之類別,我們也應該城邦的社會組成以及各該政體的所有形式。由這樣的分析,可見平民整體可以分為五類。相似的,寡頭政體有四類,最惡劣的一種是「門閥政體」,執政黨派極狹隘,名位竟由世襲,而且權利超越法律,它也類似債政。
貴族政體的純種應該是以德才兼備為主的政體;其餘三種混有其它因素,亦接近於共和政體。
為政善中庸,以中產者為主的共和政體介於平民之間,可以協調兩階級的爭端,較為嚴重而適宜於一般城邦。但自古以來,中產者既為數不多,又不奔竟於政治權利,而斯巴達和雅典兩大城邦分別鼓勵其連國各趨於貧民和寡頭兩個極端,於是共和之制在希臘就少見了。
混合政體要求質量之間的平衡。要是國內的尚數的平民已強於尚質的富室,則勢必樹立平民政體,反之,則樹立寡頭政權。
寡頭政體欺騙平民群眾的方式有五種。平民整體也有相應欺騙富室的方法。但欺騙不如誠實,偏勝不如協調。一國團體的編組相似於武裝部隊的編組。欺騙方式總是不能使人為國宣勞,獻身效命。
城邦都有議事、行政、審判三機能。構成議事機能的方式,全體公民和議一切事情,部分公民和議一切事情,全體公民和議部分事情和部分公民和議部分事情。在實施時三種方式又可以有若干不同安排以適應各類型政體的各個品種。
就行政機構而言,各職司的種類為數或多或少,許可權或輕或重,任期或長或短,受任方式或為選舉或為抓鬮,各有若干不同方式,各種政體應當各自選擇與其建國宗旨相符合的安排。審判機構,即法庭,以案件性質合審判程序而為區別,分列八類。
卷五 政變和改革
一般的城邦都已一偏爭正義與平等觀念作為建政原則,邦內有相異的各部分就企圖推翻這種政權,這是引起政變和改革的一般原因。政變優勢把舊政體完全顛覆,有時只作為某些局部的改革。
平民主義以數量論平等,各有所偏,都不能免於內抗,但貧民整體常常較寡頭政體為穩定。從三個方面分析變革的一般原因:一般的心裡狀況,革命者的企圖,以及事變發生的動機。
平民政體常常因群眾領袖所持侵害富室的政策而引起變革,或激成富室的反動,或群眾趁機而自立為債主。政治活動家每每竟求擴大群眾權利以取媚平民,於是平民政體由溫和的舊政體,轉變為近代的極端類型了。寡頭政體的變革常常起因於政府政體虐待平民,或統治者的內部前向。有時社會財富的增值,具有任官資格的人數日增,統治集團的組成即以變更,跟著也發生了政體的變更。
平民、寡頭、貴族、共和政體所由維持和保全的方式:整頓法紀,防微杜漸;講求中信,協和整邦;時常警惕寇敵,團結人民,賞罰有節,注意幫內不成之徒,勿讓某一部分人興旺。
繼續敘述保全各政體的方法:執政人員應當忠誠而且具有才德,並守法不拘。任何政體都應當球的大多數任的擁護,才能穩定。一切措施都不可趨於極端,唯有中庸之道始能持久。教育人民使其生活思想和日常行為符合於憲法要旨;世人對公民教育往往疏忽,極端平民政體尤其輕率,鼓勵隨心所欲的自由。
保全王室有賴於謙恭溫和。保全債主有兩種政策,其一採取和極端平民政體相類似的高壓政策,以嚴刑摧殘人民的意志,以重客耗竭他們的余資,並散布不和的種子使人民互相猜疑。另一種政策為偽裝王制,免資克制,粉飾為仁政,由此稍延其命運。
但專制是無法持久的,古來債主都命運短暫。評述柏拉圖《理想國》中若干有關的論說。
卷六 建立平民政體的方法
平民政體的各品種由:性質不同的人民及各民主機能和職司的不同組合方式構成。
平民政體以自由為宗旨,對於正事應輪番參加,對生活要求「隨心所欲」。行政、司法、議事三種機能的安排,就需各各符合這種自由宗旨。議事和審判職權公開與全體公民、選任多用抽簽、開會應給予津貼和官吏任期時間。都是平民政體機構的特徵。
平民主義以最高權利依託於人數,寡頭主義則依託於財富。依這些原則所建立的最高權利尚使凌駕法律之上,都可能實施不以。良好的機構應該包含兩個原則,使執掌最高治權的團體,既多餘人數,又富於資財。
由四種性質不同的人民所建成的平民政體,以農業式為最佳,在這種平民政體中,資產較多和較少階級的利益可保持平衡。這種政體自當採取促進農業發展的政策。其次為牧業式;第三為工商式,最後還有全體式的極端平民制度。
最好的一種寡頭政體相應於農業平民政體,任官的財產資格不高。挨次至末一種寡頭政體,財產資格訂的特別高,相應於極端平民政體的完全依仗人數,這就單獨著種財富,其為治必難穩定。軍事組成對於寡頭機構影響特別大,騎兵利於寡頭。反之輕裝步兵和海軍利於平民政體。
一般政體都有應謹慎重建立各種職司。列敘一切城邦所應設置的重要職司,以及某些城邦所應特設的職司。
卷七 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則
卷八青年訓練
假定最優良的生活對於個人或城邦共同體而言,是具備了足夠的需用的德性以至於能夠擁有適合於德性的行為的生活。最優秀的政體必然是這樣一種體制,遵從它人們能夠有最善良的行為和最快樂的生活。(在此,亞里士多德承認大多數城邦的目標是謀求強權)立法者應以閑暇與和平作為法制目的。
《政治學》中得到的啟示:
1、做人、做事不能太偏激,不能走極端,要適度中庸。
2、善政是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的重要范疇,介於理想和現實之間,其經濟社會前提是私有公用的財產制度與中產階級主導的社會結構,其制度安排是法治之上的混合政體,其人文基礎是城邦主導的德性教育.亞里士多德的善政理論,為現代政治學理論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精神資源和啟示。
3、亞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學》中,對和諧而穩定的理想社會進行了諸多設計和論述.為了維護充滿危機的古希臘城邦,亞里士多德提出構建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法治社會,強調公平和正義在保持城邦穩定與和諧中的重要作用,主張社會組成的多樣化,重視教育和人口的數量和質量,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從理論上對構建城邦的和諧穩定進行了大膽的設想和規劃.其中的許多閃光點對於當今我們正在進行的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啟發與借鑒作用.
4、要敢於懷疑,敢於提出錯誤觀點,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思想。
⑥ 關於讀書筆記的問題
1、讀書筆記的概念
人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把自己閱讀書籍的心得體會和精彩內容整理記錄下來的文字材料,就叫讀書筆記.
2.讀書筆記的作用
(1)作讀書筆記可幫助記憶,彌補腦力不足,有效提高讀書效率。
(2)做讀書筆記可鍛煉思考能力。讀完書用筆記記下來,想一想,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鍛煉人的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和分析綜合能力。
(3)可積累有用材料,開拓視野,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4)作筆記會產生新的思考,有利於發現新問題,有利於研究新問題。
3.讀書筆記的種類
讀書筆記種類很多,一般分為四大類。
(1)摘要式。
即將書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觀點、精彩警辟語句,有用數據和材料摘抄下來,目的是積累各種資料,為科研、教學、學習和工作作好准備。可按原書或原文系統摘錄;也可摘錄重要論點和段落;還可摘錄重要數字。
(2)評注式。
評注式筆記不單摘錄,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和評價。常用方法有書頭批註。即在書中重要地方用筆打上符號或在空白處加批註、折頁作記號;也可用提綱方法把書和文章論點或主要論據扼要記敘下來;還可用摘要式綜合全文要點、記下主要內容;讀完全書或全文對得失加以評論也是一種方法。
(3)心得式。
即讀後感。是讀書或讀文章後寫出的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啟發。常用方法有:札記,也叫札記,是摘記要點與心得結合的產物;心得,也叫讀後感。將讀書體會、感想、收獲寫出來;綜合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並記錄下來,也是很好的讀書方法。
(4)記載式。
1)筆記本。
成冊筆記本可用來抄原文、寫提綱、記心得、寫綜述。長處是便於保存,缺點是不便分類,但可按類單獨成冊。
2)活頁本。
可用來記各種各樣筆記。便於分類,節約紙張和日後查閱。
3)卡片。
好處便於分類,可按目排列,便於靈活調動又節省紙張,但篇幅小,內容不宜長。
4)剪報。
把報紙和有用資料剪下來,長文章可貼在筆記本或活頁本上,短小材料可貼在卡片上。剪報材料可加評注,也可分類張貼,要註明出處,以便使用。
5)全文復印。
重要讀書材料,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復印編目分類留用。
===
讀書的時候做的筆記
讀課外書,怎樣才能不忘呢?學到的東西怎麼才能不丟呢?正如你說的,寫讀書筆記是個好辦法。
記憶,對於積累知識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記憶。列寧具有驚人的記憶力,他卻勤動筆,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俗話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所以,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要求自己:身邊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的時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
寫讀書筆記,對於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對於積累學習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很有必要。做讀書筆記,方法是多樣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下面給你介紹幾種常見的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最簡單的一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謂摘抄就是讀一本書、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83 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來,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內容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定。可以抄錄領袖導師的教導,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眾、英雄人物的豪言壯語和格言諺語等。例如: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⑦ 求篇行政管理學讀書筆記,最好是關於拆遷的話題的
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實務探討
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以下簡稱拆遷裁決)是城市房屋拆遷過程中,拆遷當事人之間不能達成補償安置協議而發生糾紛,由特定行政機關依法處理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它是當前我國城市房屋拆遷行政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拆遷裁決的屬性
拆遷裁決法律關系具有復合性。其中,既包含行政法律關系,又包含民事法律關系。行政機關和拆遷當事人之間是地位不平等的行政法律關系,拆遷當事人之間是地位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三者互相之間形似一個三角形。這種法律關繫上的復合性,貫穿於裁決過程的始終,決定了裁決機關公正而且中立的角色特徵。
本質上,拆遷裁決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具體分類上,屬於具體行政行為中的行政裁決。行政裁決根據爭議標的不同,可以分為權屬糾紛裁決、侵權糾紛裁決、損害賠償糾紛裁決。(1) 拆遷裁決的爭議標的是房屋拆遷補償與安置,顯然不同於權屬糾紛、侵權糾紛以及損害賠償糾紛的爭議標的。由此筆者認為,拆遷裁決是一種獨立類型的行政裁決。
裁決作出後,具有一般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因其執行力,裁決一經作出,裁決的內容就應當得到執行和實現;因其公定力,在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不應當停止裁決的執行。
二、裁決機關
通說認為,裁決機關是審批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市、縣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區(直轄市的區除外)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屬於裁決機關,但可以接受裁決機關的委託。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據此,裁決機關包括:
1、市、縣房屋拆遷管理部門;
2、直轄市的區房屋拆遷管理部門;
3、市、縣人民政府;
4、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
三、拆遷裁決的管轄范圍和管轄原則
管轄范圍此指裁決機關能夠受理的拆遷糾紛案件的范圍,既包括哪些拆遷糾紛案件可以通過裁決解決,又包括這些案件在裁決機關之間的內部分工。對於前者,行政部門與司法部門之間歷來存在不同看法。目前,一般的觀點認為,拆遷糾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要件,才可以提請裁決:
1、標的物是國有土地上的房屋;
2、該房屋在拆遷范圍內;
3、尚未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4、拆遷期限尚未屆滿。
相應地,以下拆遷糾紛不屬於拆遷裁決管轄范圍:
1、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糾紛;
2、沒有核發拆遷許可證的拆遷糾紛;
3、拆遷期限已屆滿的;
4、達成補償安置協議後又發生爭議的;
5、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已經受理的。
管轄原則實行屬地管轄,即由被拆遷房屋所在地的裁決機關管轄。在此基本原則之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管轄是一般原則,由縣、市人民政府管轄是特殊原則。
當前,實踐中出現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拆遷公房時,作為被拆遷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與拆遷人已經達成了產權調換補償協議,但公房承租人與拆遷人因補償安置問題發生糾紛,應由哪個部門管轄?大多認為應由同級人民政府管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無管轄權,直接依據是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 16條中關於「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的規定。筆者認為應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管轄,理由是:
首先,結合第16條第一款,(2) 該規定中的「被拆遷人」 不僅指房屋所有權人,同時也是拆遷糾紛的一方當事人。第16條第一款共含三段,都是關於裁決的規定,內容上三段之間互相銜接。分析第一段可以得出,拆遷糾紛的當事人包括被拆遷人;分析第二段可以得出,拆遷糾紛中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3)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能再充當裁決機關。可見,同級人民政府管轄的案件,應當符合兩個條件:第一,被拆遷房屋是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名下的公房;第二,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拆遷糾紛的一方當事人。而上例中的拆遷糾紛卻不能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因此不應認為由人民政府管轄。
其次,該規定的立法目的在於防止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情況發生,保證裁決機關的公正地位。但本例拆遷糾紛發生在公房承租人與拆遷人之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是糾紛的當事人,對爭議標的不享有利益,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管轄,不違背立法目的。相反,「只要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承租人與拆遷人之間的拆遷糾紛一律由人民政府管轄」的大多數觀點是錯誤的,是對法律條文斷章取義、片面機械理解的結論。
四、拆遷裁決的依據
拆遷裁決的依據是裁決所依據或者所適用的有關規定。有人認為,裁決只能依據拆遷管理方面的法規作出,裁決書只能引用這方面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4) 這種看法欠妥,因為:
第一,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僅應依據規范性法律文件,還可以依據其他規范性文件。只要其他規范性文件與規范性法律文件不存在沖突,就可以適用;
第二,有些情況下,處理拆遷裁決案件必須依據拆遷管理法規之外的其他法律、法規。《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18條明文規定,拆遷文物古跡等房屋應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當涉案被拆遷房屋是文物古跡等特殊類型的房屋時,如果不依據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裁決,很容易出現違法後果;
第三,通常,處理裁決案件必須依據其他規范性文件。由於立法本身的局限性,拆遷管理方面的法規規定比較原則、概括。現實中,各地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制定了大量的規范性文件,並發揮著巨大作用。離開了這些規范性文件,很多細節問題,例如搬家費、通訊線路遷移費、臨時停產(業)補助費等,都難以解決。
所以,拆遷裁決的依據至少應包括三類:
1、單行拆遷管理法,即專門規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行政法規即《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附屬拆遷管理法,即附帶規定於法律以及其他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或者部門規章中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規范。例如,《文物保護法》第 13條規定,因建設工程和特別需要而必須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遷移或者拆除的,應當按照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履行相應的報批手續;國務院頒布的《郵政法實施細則》第18條規定,因建設需要拆遷郵政企業、分支機構或者郵政設施時,拆遷人應當將之遷至適宜的地方或者另建;對於環境衛生設施的拆遷,國務院頒布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22條規定,拆遷人必須事先提出拆遷方案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廣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第17條則進一步規定拆遷人必須事先提出拆建方案並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先建設、後拆除,誰拆誰建;對於宗教房產的拆遷,《廣東省宗教事務管理條例》第 46條規定,應當征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意見,《廣州市宗教事務管理條例》第39條也進一步規定因市政建設需要拆遷宗教活動場所的,應事先征詢市宗教事務部門的意見,其他建設需要拆遷宗教房地產的應事先徵得市有關宗教團體和市宗教事務部門的同意,等等。
3、拆遷行政管理規范性文件。即不屬於嚴格意義上法律淵源的其他規范性文件,具體指各級人民政府和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拆遷管理的規范性文件。
對上述三類依據,裁決機關可以並且應該在裁決書中加以引用。但是,應注意在適用拆遷行政管理規范性文件時,必須慎重審查是否與單行拆遷管理法或者附屬拆遷管理法相抵觸。
五、相關期間及其法律效力
在執法實踐中,有兩個問題不時引起爭議:一是拆遷期限屆滿後,裁決機關還能否作出裁決?二是拆遷期限屆滿後,能否依據拆遷裁決實施強制拆遷?不少人基於對拆遷期限屆滿後就不能實施拆遷活動的認識,在兩個問題上都持否定態度,並得出結論:拆遷期限屆滿後作出的裁決是無效的;由於拆遷期限屆滿,不能再依據拆遷裁決強制拆除被拆遷房屋。這種觀點對於不服拆遷裁決的行政審判工作以及根據拆遷裁決實施的行政強制執行工作影響甚巨。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中,有四種期間規定與拆遷裁決密切相關,分別是拆遷期限、裁決期限、搬遷期限和過渡期限。不同的期間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拆遷期限是拆遷人經批准在一定拆遷范圍內實施房屋拆遷活動的期間,是依法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以拆遷公告形式公布的拆遷許可事項之一。拆遷人從事拆遷活動必須遵守該時限。在拆遷期限內,拆遷人可以實施動遷工作,拆除已達成補償安置協議的被拆遷房屋,並可就拆遷糾紛申請裁決;拆遷期限屆滿後,拆遷人繼續進行動遷活動的,應當承擔擅自延長拆遷期限的行政法律責任,對其提出的拆遷裁決申請,裁決機關應不予受理。
裁決期限是裁決機關受理拆遷糾紛案件並作出裁決的期間。《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裁決應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5) 裁決機關處理拆遷裁決案件必須遵守該時限規定。無正當理由超過裁決期限所作出的裁決,因程序違法而無效。
搬遷期限指拆遷當事人在補償安置協議中自行約定或者裁決機關裁定的被拆遷人(承租人)搬出被拆遷房屋的期間。被拆遷人(承租人)必須在約(裁)定期限內搬出,否則應承擔違約責任或者強制執行的法律後果。
過渡期限是被拆遷人(承租人)搬遷到周轉房臨時居住或者使用的期間,和搬遷期限一樣是通過拆遷當事人協議約定或者通過裁決機關裁定的。各方當事人都必須遵守過渡期限。拆遷人擅自延長過渡期限的,應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法另行支付或增加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被拆遷人(承租人)不按時騰退周轉房的,應負違約責任或者承受強制執行的法律後果。
除裁決期限是法定期間外,拆遷期限、搬遷期限和過渡期限都是指定期間,其中搬遷期限和過渡期限也可以是約定期間。
在上面分析的基礎上,針對第一個問題,筆者認為拆遷期限只是影響裁決案件管轄的一個條件,並不能限制裁決期限。裁決期限是法定的,它和拆遷期限可以並行不悖,即裁決機關只要在拆遷期限內受理了拆遷糾紛,既使拆遷期限屆滿,也可以依法作出拆遷裁決,並且裁決具有行政法律上的效力。
對於第二個問題,筆者認為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17條,只要被拆遷人(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無正當理由拒不搬遷,就可以實行強制拆遷。強制拆遷是屬於強制執行,與拆遷期限沒有必然關系,只與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有關,而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也不受拆遷期限的限制。拆遷期限是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據行政許可權批準的,適用於拆遷范圍內的所有被拆遷房屋,搬遷期限是裁決機關依據行政自由裁量權裁定的,適用於特定被拆遷房屋,兩者都是指定期間,通常都由同一個行政機關指定,都合法有效。搬遷期限可以是拆遷期限內的一段時間,也可以是拆遷期限之後的一段時間。僅僅根據搬遷期限不在拆遷期限內,從而認定不能從事搬遷、拆遷活動,缺乏充分理由。拆遷期限只能限制拆遷人實施房屋拆遷行為,不能限制有關行政主體依法實施強制拆遷。(6) 必須強調,強制拆遷的前提條件只有一個,即被拆遷人(承租人)未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履行搬遷義務,而不論拆遷期限是否屆滿。因此,不能以拆遷期限屆滿為由拒絕受理強制拆遷申請。
六、實行房屋產權調換補償的具體操作問題
實行產權調換補償,在實務操作中有兩個問題要解決:第一,是否一律補差;第二,按照什麼方法進行產權調換。
第一個問題,實質上與法律適用有關。《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25條明確規定,實行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結算差價。但是現行的一些地方性法規卻有特別規定,例如,根據1995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廣東省拆遷城鎮華僑房屋規定》,補償房屋的建築面積與原房屋建築面積相同的,不結算差價。據此,許多人認為這類地方性法規只適用於特定區域,在得到修改或者明令廢止前,特定區域內的該類房屋產權調換補償仍應互補差價。但是該觀點卻面臨著一個法理拷問: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適用原則有一個前提,即兩法必須屬於同一位階,而上例中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根本就是上、下位階的關系,效力有高低之分,在對拆遷補償存在原則性沖突規定的情況下,應該選擇適用的是行政法規而非地方性法規。筆者傾向於認為,裁定實行房屋產權調換補償的,應裁決拆遷人和被拆遷人互補差價。不過,該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7)
第二個問題,實質上是實行產權調換補償的具體操作標准。用於產權調換的補償房屋,拆遷人可以按照被拆遷房屋的建築面積提供,也可以按照被拆遷房屋的市場評估價格提供。根據補償房屋確定標準的不同,產權調換的具體方法有兩種:等面積產權調換和等價格產權調換。以等面積產權調換方法補償的,根據上引拆遷行政法規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結算差價;以等價格產權調換方法補償的,差價為零,無需結算。無論哪種方法,都貫徹了等價有償原則。但是從裁決的執行角度看,這兩種方法都存在著可能導致不公平結果的缺陷:實行等面積產權調換,在被拆遷人應支付差價而無力支付或者拒絕支付的情況下,可能損害拆遷人的利益;實行等價格產權調換,在補償房屋建築面積比原房屋建築面積減小而被拆遷人居住人口較多的情況下,可能導致被拆遷人的實際居住水平下降。因此,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拆遷雙方的合法權益,兩種產權調換方法都應該允許存在,以備選擇。如果在地方立法中限定只能實行等面積產權調換或者只能實行等價格產權調換,則很難避免產生上述弊端。
所以,對於實行房屋產權調換補償的案件,裁決機關應慎重選擇適用的法律,以確定是否互補差價。至於房屋產權調換的具體方法,可以根據具體案情,裁定等面積產權調換或者等價格產權調換。為了彌補兩種具體方法各自的缺陷,保證被拆遷人的居住水平不因房屋拆遷而下降,同時保證補差易於實現,可以遵循以下指導思想處理:首先,補償房屋的建築面積應不小於原房屋的建築面積;其次,優先選擇補差金額較小的產權調換方案,即當存在著兩個以上產權調換方案且都需補差時,宜選用補差金額較小的方案。
七、抵押房屋的處理
對於設定抵押權的被拆遷房屋,按照目前有關抵押的法律法規,(8) 裁決機關在處理過程中,應把拆遷裁決立案情況告知抵押權人,並限期被拆遷人(即抵押人)和抵押權人以重新設定抵押、清理債權債務等方式解除被拆遷房屋上的抵押關系。被拆遷人和抵押權人解除抵押關系的,塗銷房屋抵押注記,按照被拆遷房屋不存在抵押的情況作出裁決,由拆遷人向被拆遷人作出補償;不解除抵押關系的,要求拆遷人辦理抵押房屋的證據保全公證,把抵押權人列為第三人,裁決拆遷人向公證機關辦理貨幣補償款或者補償房屋的公證提存手續,不能裁決拆遷人直接向被拆遷人補償,以保障抵押權的實現,方便被拆遷人或者抵押權人以後通過訴訟途徑解決抵押糾紛。
對於拆遷公告發布後設定抵押權的被拆遷房屋,鑒於《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第8條明確規定「已依法公告列入拆遷范圍的房地產」不得設定抵押,筆者認為裁決不需把抵押權人列為第三人,但應寫清楚查明的有關事實,並闡明理由,裁定拆遷人直接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當然,由於牽涉到抵押登記的效力問題,裁決機關應根據具體案情靈活處理,最好先由抵押登記管理部門以抵押人隱瞞房屋拆遷事實、違規設定抵押為由塗銷抵押注記,然後裁決機關再作出裁決。
為了理順關系,有法可依,建議在拆遷管理地方立法中明確規定「拆遷公告發布後拆遷范圍內的被拆遷房屋不得設定抵押,否則不作為拆遷補償的依據」。如此,今後再遇到這類情況時,不需塗銷抵押注記裁決機關便可徑行作出裁決。
八、拆遷裁決的強制執行
拆遷行政裁決送達生效後,當事人在裁決規定的期限內拒不履行相關義務的,可以強制執行。根據不同的標准,裁決的強制執行可作不同劃分。
1、以強制執行的主體和途徑為標准,可分為人民政府的強制執行和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前者即市、縣人民政府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所進行的強制拆遷;後者的執行主體是人民法院,除強制拆遷外,還包括對其他裁決事項的強制執行。
2、以強制執行的標的和內容為標准,可分為強制拆遷和其他強制給付。其他強制給付指除強制拆遷之外的對於裁決的強制執行,主要包括強制拆遷人給付貨幣補償款或者提供產權調換房屋、給付臨時安置補助費或者提供周轉房,強制被拆遷人騰退周轉房等。
3、以申請強制執行人為標准,可分為裁決機關申請的強制執行和拆遷當事人申請的強制執行。對於申請強制執行人,單行拆遷管理法或者拆遷行政管理規范性文件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沒有規定的由拆遷人申請人民政府強制拆遷或者由裁決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雖然裁決的強制執行在主體和途徑上有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之分,但並不存在行政強制執行和司法強制執行之分。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也是行政強制執行的一種,是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權的延伸和繼續。(9) 按照標的和內容劃分裁決的強制執行,是一種相對周密的分類法。根據行政職權法定原則,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的,應由裁決機關提出;申請人民政府強制拆遷的,各地方有規定的按有關規定,沒有規定的可由拆遷人提出;其他強制給付則宜通過裁決機關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注釋】
① 張正釗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153頁。
②《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16條第一款為:「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
③ 該款中之所以僅規定「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一種情形,是因為《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10條已明文禁止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作為拆遷人,同時現實經濟生活中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作為承租人的情況也極少見。
④目前,各地裁決機關作出的裁決實際上也是如此。
⑤地方性法規可以對裁決期限的起算點作進一步明確規定,如自立案之日起或者自拆遷人補齊案件必要資料之日起等。
⑥受理強制拆遷申請的行政主體有兩類:一為市、縣人民政府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一為被拆遷房屋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
⑦此處對於法律適用的探討限於2001年11月1日之後頒發拆遷許可證(不含延期許可)的情況。
⑧主要指《擔保法》(1995年頒行)、《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建設部1997年發布,並於2001年8月修訂)、《房屋拆遷證據保全公證細則》(司法部1993年發布)以及各地有關房屋抵押管理的法規、規章等。
⑨ 參①第144頁。
【寫作年份】2002
【學科類別】行政法
⑧ 大家幫幫忙,急
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說明
1. 鄧小平理論概論
本課程2學分,課內學時36,其中電視課2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電大各專業必修的公共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開設,使學生深刻把握鄧小平 理 論的精神實質,掌握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理論問題;把握社會主義 的本質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增強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自覺 性和堅定性;確立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想,立志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時代的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起、鄧小平哲學思想與黨的思 想路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與黨在現階段的大政方針、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貢 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道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中 國現代化建設的國際環境與對外開放戰略、社會主義必須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體制改 革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一國兩制」構想與國家統一戰略、科教興國戰略 與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關鍵在於黨。
2. 管理學基礎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管理學基礎是工商管理類各專業方向的專業基礎課,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專業方向課 ,以及相關專業的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現代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 方法,確立科學的管理理念,為其進一步學習專業理論課打好必要的基礎。
管理學基礎的主要內容:管理學的基本概念、知識、思想;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預測 決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計劃工作的方法與原理;組織工作的原理與方法;領導與控制的基 本理論與方法。
3. 政治學原理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電視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政治學原理是行政管理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講授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基本觀點、方法 和基本內容,旨在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及有關原理分析國內、國際政治現 象的初步能力。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政治領域中具有共同性和根本性的問題,包括國家的起源、本質和 消亡,國家的歷史類型及其變革規律,國家與民族,國家的統治形式,國家政治統治體系,國 家機構,政黨,政治領導與決策等。學習本課程可為學習本專業其他課程提供理論基礎。
4. 西方經濟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西方經濟學課程是一門研究現代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課程。課程主要內容:經濟學的研 究對象,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經濟學發展簡史;需求理論,供給 理論,價格理論,價格對經濟的調節;需求價格彈性,需求收入彈性、交叉彈性和供給彈性 ,彈性理論的應用;慾望與效用,邊際效用分析與消費者均衡,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與需求定 理,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線,無差異曲線分析與消費者均衡;生產與生產要素,邊際收益 遞減規律與一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規模經濟與兩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生產要素的最 適組合,短期成本分析,長期成本分析,機會成本及其他,收益與利潤最大化;完全競爭、 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市場上的廠商均衡;生產要素的需求與供給,工資理論,利 息理論,地租理論,利潤理論,社會收入分配;微觀經濟學的缺陷與發展,價格、消費、產 業、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國民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總量,國民收 入核算中的恆等關系;總需求分析: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IS-LM模型,總需求-總供 給模型;失業理論,貨幣與通貨膨脹的基本知識,通貨膨脹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經濟周期的基本知識、歷史回顧及現代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概況,經濟增長模型,經濟 增長因素分析,零經濟增長理論;宏觀經濟政策概況,需求管理;財政、貨幣、供給管理政 策,宏觀經濟政策的運用;開放經濟理論概況,國際收支,匯率理論;開放經濟中的國民收 入均衡、收入調節,對外經濟政策等。
先修課程:政治經濟學、經濟數學基礎等。
5. 計算機應用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45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工學科各專業必修的基礎課,也是電大其他專業必修或選修的基礎課。通過本 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並兼顧實用軟體的 使用和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前沿知識,為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和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有關知識打 下基礎。
課程的主要內容:計算機的產生、發展及應用,計算機系統組成,計算機安全常識等計 算機基本知識;信息處理概述,計算機中數和字元的表示方式,漢字輸入方法等計算機信息 處理技術;DOS操作系統基本使用方法;WINDOWS操作系統基本使用方法;計算機網路基本概 念和Internet 入網方法。此外設有WPS文字處理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WORD文字處理系統 、EXCEL電子報表系統兩部分選擇教學內容,供各地電大根據本地實際選用。
6. 行政管理學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其中錄音課9學時,開設一學期。
行政管理學是法學科政治學類行政管理專業、農學科管理類鄉鎮管理專業、法學科社會 學類秘書專業的必修課,經濟學科經濟學類部分專業的選修課。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 生建立起關於行政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行政管理學的主要理論規范和一般研究方法 。
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緒論和行政環境、政府職能、行政體制、行政組織、行政領 導、人事行政、機關管理、行政道德、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依法行政、行政方 法、財務行政、行政效率等十五章內容,以闡述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目 的、學科特點、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行政管理學的形成和發展狀況為起點,以提高行政 效率為終結。
7. 文秘管理與應用寫作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開設本課程,旨在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常用應用文體文章的寫作理論知識和方法,提高學生在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各種文體文章的寫作能力。
本課程系統講述了下列常用的實用性文體的寫作原理和寫作方法:公務文書(包括公文、事務文書);學術文體(包括學術論文、其他科研應用文及傳志);生活、學習應用文 體 (包括書信、讀書筆記);社會活動應用文體(包括演講稿、應試作文);其他應用文 寫作 簡介(包括新聞寫作、財經寫作、法律文書寫作)。本課程重視寫作實踐訓練(包括 作文、 討論和講評)。
本課程宜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之後開設。
8. 公共關系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錄音課18學時,電視課9學時,開設一學期。
公共關系學課程是工商管理類和經濟學類部分統設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公共關系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樹立公共關系為市場經濟服 務、為社會發展服務的觀念,掌握公共關系為社會實踐服務的本領。
公共關系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學科以建立社會組織與社會公眾之間良好的溝通關系,在社會公眾心目中樹立社會組織的良好形象為主線貫穿始終。課程主要內容有 :公共關系的基本內涵、定義、研究對象與研究范疇;公共關系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公共 關系觀念的形成;公共關系的基本職能;公共關系組織機構的類型及其特徵;公共關系從業 人員的類型及其工作范圍,選拔公共關系人員的基本原則;公共關系工作對象和工作類型; 組織內部公共關系工作的開展、組織外部公共關系工作的開展;公共關系四步工作法的實施 ;公共關系策劃工作的開展、企業CIS戰略工作的導入;公共關系日常活動與專項活動的開 展;公共關系新聞傳播;公共關系案例分析等。
9. 人力資源管理
本課程4學分,開設一學期。
人力資源管理是工商管理類、經濟學類部分專業的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學會用人力資源理論分析和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 方法,同時使學生樹立合理利用人力資源的思想。
課程的主要內容: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概述、職位分類與定員工作、人力資源組織、人力資源規劃、員工招聘與流動、員工教育與培訓(人力資源開發)、對員工的任用與人才管 理、員工績效考核、獎酬與激勵、人力資源調整與人員流動、人力資源保護、人力資源管理 診斷與評價。
10.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
本課程課4學分,其中電視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初步掌握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從事有關工作的能力。
本課程教學內容包括理論與操作兩大部分,主要有: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理、程序;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文獻法;試點調查法;會議調查 方法;資料的整理;調查資料的分析。
11.貨幣銀行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電視課本8學時,一學期開設。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關貨幣、信用、銀行、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的基本理論、基本運行機制和基本規律,為後續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非金融類專業的學生能夠對貨幣金融的基本理論和運行機制有總體認識和宏觀把握,成為了解金融理論和實務的基礎。
行政管理就業趨勢如下:
據統計,秋季畢業研究生的就業簽約率已達91%,總體供不應求的狀況依舊;本科生簽約率達65%,專科畢業生也超過了30%。
從就業市場啟動的情況來看,用人單位的需求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對於研究生和重點大學畢業生就業出現早期簽約率較低的情況,有關人士認為,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用人單位的挑選和決定的時間比較長。因為「有資格」挑挑揀揀,他們不僅要全面了解用人單位的現狀和發展潛力,更關注其培訓、晉升的機會。另一方面,用人單位選人的標准也有新的動向,對畢業生的測試大大加強,選人的標准更注重其穩定性,對未進門就想「跳槽」的,堅決拒之門外。但進入5月份以來,雙方都已大體「敲定」,因此,研究生和重點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明顯上升,大多數已學校已達80%。
至於本科畢業生就業,目前供求趨於平衡,依然存在有的專業畢業生就業容易,有的困難的現象。而需求專科、高職畢業生的用人單位數量明顯不足。
還有一個現象是:外省市高校畢業生專程來滬參加招聘的人數正在上升,目前已批准進滬就業的畢業生達1萬餘人,其中博士、碩士、本科生超過95%。
⑨ 《國家、市民社會與法治》讀書筆記,要1000字左右
普通人的道德勇氣不僅來自於個體的自覺,更需要社會的呵護和激勵
總有一種感動讓人怦然心動,總有一種情感「秒殺」無堅不摧。在蘇州木瀆鎮,一位少女在暴雨中為殘疾乞丐撐起一把雨傘;在贛州南門文化廣場,一位交警俯身背起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在安徽亳州一間簡陋的屋子裡,一位白發蒼蒼的母親艱難地給癱瘓在床的兒子喂粥……當這些令人動容的瞬間被定格,在微博和論壇上被數以十萬次的轉發的時候,一種溫暖的力量,正推動著我們迎來灑滿陽光的秋天。
這些瞬間也恰如一部正在書寫的愛心之書的封面。近期,一大批平凡的「溫暖人物」,構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愛心譜系」。「最美媽媽」吳菊萍勇救高空下墜的女童導致手臂骨折,「最美奶奶」柴小女奮力救起落水孩子不幸犧牲,「送水哥」3年堅持給農民工免費送水,「板凳媽媽」許月華37年帶大138個孤兒……
尤其讓人感嘆的是,這些溫暖你我的「小人物」們,大多在網上率先走紅,受到無數網友的追捧、贊美。「請坐,大叔!」廣州地鐵車廂內,一位農民工因怕弄臟座位而蹲在一旁的圖片,引起人們熱議。眾多網友對普通勞動者的善意和力挺,更讓人看到了一種久違的價值觀的回歸。這足以讓我們略感欣慰:誰說真善美在今天是稀缺品?誰說真善美在今天沒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