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GB
A. 勞動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勞動法來(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源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這些法律條文跟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息息相關。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
B. 新勞動法是怎麼樣的
你網路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就能看到全文的,或者登陸國家人社部網站查閱:http://www.molss.gov.cn/gb/news/2007-06/30/content_184630.htm
C.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高空作業人員有哪些規定和合法權益
《勞動法》
第五十四條 【勞動者勞動安全防護及健康保護】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五十五條 【特種作業資格】從事特種作業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資格。
第五十六條 【勞動過程安全防護】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3)勞動法GB擴展閱讀
勞動者的權利:
1、 勞動者有平等就業的權利。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有獲得職業的權利。
2、 勞動者有選擇職業的權利。是指勞動者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適合自己才能、愛好的職業。
3、 勞動者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隨著勞動制度的改革,勞動報酬成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所簽訂的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
4、 勞動者有權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這是保證勞動者在勞動中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對享受勞動權利的主體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護。
5、 勞動者享有休息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6、 勞動者享有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疾病和年老是每一個勞動者都不可避免的。社會保險是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客觀需要。
7、 勞動者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所謂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職業教育。
8、 勞動者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當事人,因執行《勞動法》或履行集體合同和勞動合同的規定引起的爭議。
9、 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D. 關於勞動法的詳細規定
沒有滿五年之後…除非單位支付過培養費的
除社保外還有很多很多保障,詳見勞動合同法、勞動法、社會保險法、勞動調解仲裁法、勞動監察條例 社會保險法第58條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辦理社保
E. 勞動法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全國人大,94年7月5日通過、95年1月1日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全國人大,07年6月29日通過、08年1月1日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35號
《工傷保險條例 》國務院令第375號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國務院,04年11月1日通過、04年12月1實施
《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
勞動部[1994]第503號文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動部,94年12月頒布、95年1月1日實施 原來的《勞動法》繼續有效 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失業保險條例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更多法律可到主管部門官方網站查詢。推薦網址: http://w1.mohrss.gov.cn/gb/ywzn/ldbzfz.htm
F. 勞動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勞動法(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辦法;職業培訓制度;社會保險與福利制度;勞動爭議的解決程序;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檢查制度以及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等。此外,還包括工會參加協調勞動關系的職權的規定。以上內容,在有些國家是以各種單行法規的形式出現的,在有些國家是以勞動法典的形式頒布的。勞動法是整個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的法律部門。
《勞動法》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的法律。從狹義上講,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從廣義上講,《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以及調整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勞動法》作為維護人權、體現人本關懷的一項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稱為第二憲法。作為一名普通的公民或工人或許一輩子都不會接觸到刑法、訴訟法等,但《勞動法》卻關繫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勞動法》的保護和約束之中。不管是普通工人還是其他勞動進,我們應該清楚《勞動法》賦予我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履行義務,維護權利。我們每個人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成為勞動法律專家,但了解基本的《勞動法》知識是必要的、經濟的和有效的
勞動法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頒布
2.失業保險條例
1999年1月22日頒布
3.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辦法
2000年頒布
4.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1992年4月3日頒布
5.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年8月29日頒布
6.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2000年10月31日頒布
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1999年頒布
8.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頒布
9.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992年4月3日頒布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全文)
2002年頒布
11.企業職工獎懲條例
1982年頒布
12.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13.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的規定
1996年頒布
14.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
1994年10月22日頒布
15.關於印發《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的通知
1994年頒布
16.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
1993年4月12日頒布
17.關於頒發《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的通知
1994年頒布
18.關於印發《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
1994年12月3日頒布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1953年01月26日頒布
20.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1993年6月11日頒布
21.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
1994年頒布
22.工傷保險條例
2003年4月16日頒布
23.爆炸危險場所安全規定
24.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
2003年5月19日頒布
25.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1994年頒布
26.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
1996年頒布
27.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
1996年頒布
28.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29.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1988年6月28日頒布
30.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
31.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2001年4月21日頒布
32.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
1990年3月22日頒布
33.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34.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 15603-1995 )
35.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
1982年頒布
36.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
1996年頒布
37.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38.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規則
1994年頒布
39.工傷認定辦法
2003年9月18日頒布
40.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
2003年9月18日頒布
41.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2003年9月18日頒布
42.小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實施指南
2003年9月30日頒布
43.生產力促進中心管理辦法
2003年12月15日頒布
44.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2004年1月13日頒布
45.集體合同規定
2003年12月30日頒布
46.最低工資規定
2003年12月30日頒布
47.電力安全生產監管辦法
2004年3月9日頒布
48.商務部關於印發《外派勞務培訓管理辦法》的通知
2004年2月16日頒布
49.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
2004年8月16日頒布
50.安全評價機構管理規定
2004年10月20日頒布
51.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2004年11月1日頒布
52.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
2004年12月28日頒布
53.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
2005年1月10日頒布
54.水土保持重點工程農民投勞管理暫行規定
2004年12月29日頒布
55.國有煤礦瓦斯治理安全監察規定
2005年1月6日頒布
56.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 2005年7月27日頒布
57.安全評價人員資格登記管理規則
2005年8月31日頒布
58.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2005年9月14日頒布
59.煤礦安全培訓監督檢查辦法(試行)
2005年9月26日頒布
60.煤礦隱患排查和整頓關閉實施辦法(試行)
2005年9月26日頒布
61.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試行)
2005年9月26日頒布
62.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
2005年8月27日頒布
63.重大事故隱患管理規定
6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草案) 2005年8月27日頒布
65.《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年6月29日頒布
66.女職工保健工作暫行規定
67.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規定
1994年8月11日頒布
68.國家體育總局機關治喪工作管理規定 2006年6月28日頒布
6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005年1月1日頒布
70.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9月2日頒布
7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產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2.民用爆炸物品銷售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3.民用爆炸物品生產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4.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5.安全生產標准制修訂工作細則
2006年10月20日頒布
76.優化失業保險經辦業務流程指南 2006年9月11日頒布
77.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安全監理規定
2006年11月2日頒布
G. 勞動保障法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復勞動法
(制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工傷保險條例
(2003年4月16日國務院第5次常務會議通過2003年4月27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國發〔1997〕26號1997年7月16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7年12月14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
(GB/T16180-2006)
H. 新勞動法全文去哪找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於1994年7月5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公布施行後至今沒有進行過修改,不存在所謂的「新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全文可通過以下官網查看:
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05.htm
如果你所指的是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則可以通過以下網址查看:
http://www.gov.cn/flfg/2007-06/29/content_669394.htm
I. 求有關《勞動法》的法律條款,越多越好,急,謝謝!
1、 2005年2月的《關於外國使領館僱用中國公民有關問題的復函》中明確規定:「外國駐華外交代表機構不能直接與中國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合同。」「外國駐華外交代表機構聘用中國雇員,應按照現行法律規定,由外交人員服務機構派遣雇員,代理社會保險事務。」
2、 目前正在討論的《勞動合同法》草案已經對勞動派遣問題有了更利於勞動者的規定,要求勞動派遣公司注冊資金由現在的最低10萬元上升到50萬元,每派出一名勞動者勞動派遣公司向銀行存入5萬元,以備以後萬一出現問題時使用。「勞動者被派遣到接受單位工作滿1年,接受單位繼續使用該勞動者的,勞動者派遣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終止,由接受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合同;接受單位不再使用該勞動者的,該勞動者所在崗位不得以勞動力派遣方式使用其他勞動者。」
3、 《勞動法》第3條規定,勞動者享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4、 《勞動法》第54條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
5、 《勞動法》第17條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勞動合同中規定有試用期內容是法律給予勞動關系雙方有條件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條件。
6、 《勞動法》第82條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當事人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7、 《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8、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我國訴訟時效一般期限為2年,適用於普遍的民事權利被侵害的情況。特殊訴訟時效期限,《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為1年。對於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訴訟時效為1年。
9、 《勞動法》第99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第6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其連帶賠償的的份額應不低於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70%」。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一、 工資、薪金所得;
二、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三、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四、 勞務報酬所得;
五、 稿酬所得;
六、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七、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八、 財產租賃所得;
九、 財產轉讓所得;
十、 偶然所得;
十一、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11、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
二、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 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並按應納稅額減征百分之三十。
四、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五、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12、 第四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納個人所得稅:
一、 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 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 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 保險賠款;
六、 軍人的專業費、復員費;
七、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 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 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 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免稅的所得。
13、 第五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一、 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二、 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
三、 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減稅的。
14、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 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1600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 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捐贈的部分,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從應納稅所得中扣除。
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可以根據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匯率變化情況確定附加減除費用,附加減除費用適用的范圍和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15、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500元的 5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8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45
16、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個體工商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級數 全年應交所得稅額 稅率(%)
1 不超過5000的 5
2 超過5000至10000的部分 10
3 超過10000至30000的部分 20
4 超過30000至50000的部分 30
5 超過50000的部分 35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三條 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 股東符合法定人數;
(二) 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
(三) 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四) 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
(五) 有公司住所。
18、第二十四條 有限責任公司由五十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
19、第二十五條 有限責任公司章程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 公司名稱和住所;
(二) 公司經營范圍;
(三) 公司注冊資本;
(四) 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
(五) 股東的出資方式、出資額和出資時間;
(六) 公司的機構及其產生辦法、職權、議事規則;
(七) 公司法定代表人;
(八) 股東會會議認為需要規定的其他事項。
股東應當在公司章程上簽名、蓋章。
20、第二十六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於出資資本的20%,也不得低於法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其餘部分由股東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
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三萬元。法律、行政法規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
21、第二十七條 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30%。
22、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為規范用人單位用工行為,保護勞動者合法利益,促進社會穩定,現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確立勞動關系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一) 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 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 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二、 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一) 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 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 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 考勤記錄;
(五) 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2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關於開展區域性行業集體協商工作的意見
一、 區域性行業集體協商的范圍
區域性行業集體協商是指區域內的工會組織或行業工會組織與企業代表或企業代表組織,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的行為。
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一般在小型企業或同行業企業比較集中的鄉鎮、街道、社區和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薪技術產業園區)開展。在行業特點明顯的區域要重點推行行業性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工作,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縣(區)一級開展行業性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
二、 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代表的產生方式
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代表應按照規范程序產生。職工一方的協商代表由區域內的工會組織或行業工會組織選派,首席代表由工會主席擔任。企業一方的協商代表由區域內的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或其他企業組織、行業協會選派,也可以由上級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組織區域內的企業主經民主推選或授權委託等方式產生,首席代表由企業方代表民主推選產生。
集體協商雙方的代表人數應當對等,一般每方3~10人。雙方首席代表可以書面委託專家、學者、律師等專業人員作為本方的協商代表,但委託人數不得超過本方代表的1/3。
三、 開展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的內容
開展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工作,要從本區域、本行業勞動關系的特點和企業實際出發,緊緊圍繞勞動報酬、勞動定額、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等問題進行。通過協商簽訂的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專項的。在協商過程中要力求重點突出,議題集中,措施可行。簽訂集體合同的條款要具體,標准要量化,切實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前,要將職工工資水平、工作時間以及與此直接相關的勞動定額、計件單價等勞動標准作為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的重點,通過集體協商妥善處理各方的利益分配關系,推動企業建立正常的工資決定機制。
J. 勞動法全文
勞動法全文:http://www.molss.gov.cn/gb/news/2007-06/30/content_184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