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余凌雲行政法

余凌雲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2-08-07 22:43:06

① 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對方報警說我肇事逃逸,交警部門打電話聯系我,我也馬上去了交警隊算肇事逃逸嗎

在車身發生刮蹭不知情的情況下不算肇事逃逸,應當到交通部門及時處理。

6種情況不構成肇事逃逸:

1、交通事故當事人對事故事實無爭議,撤離現場自行協商解決,達成協議,並留下真實姓名、聯系方式後,一方反悔並報案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為及時搶救事故傷者,標明車輛和傷者位置後駕車駛離現場並及時報案的;

3、交通事故當事人將傷者送醫院後,確因籌措傷者醫療費用需暫時離開醫院,經傷者或傷者家屬同意,留下本人真實信息,並在商定時間內返回的;

4、交通事故當事人因受傷需到醫院救治等原因離開現場,未能及時報案的;

5、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駛離現場,有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或不能發現事故發生的;

6、有證據證明交通事故當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傷害而被迫離開交通事故現場並及時報案的

(1)余凌雲行政法擴展閱讀:

人民網北京2016年6月1日電(楊孟辰)5月27日凌晨,藝人李易峰駕駛白色蘭博基尼跑車在北京市朝陽區大郊亭橋北側撞上橋墩,車頭損毀嚴重。據媒體報道,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稱,橋梁主體結構未受影響,但橋梁泄水管被撞壞,維修費用將由車主承擔。

事後李易峰單方面聲明,由於腳底打滑不慎撞向橋墩,確定沒有人員傷亡及公共財產損壞後,安排工作人員處理後續事宜,本人因工作離開了現場。

經北京市交管部門初步調查,確認駕駛人為李易峰,所駕車輛臨時號牌過期。交管部門通報稱正在依法對交通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同時將依法對駕駛人的交通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李易峰是否屬於肇事逃逸 律師專家觀點不一

李易峰工作室聲明指出,事情的大致經過為:凌晨,李易峰整理出差行李時發現護照遺忘在父母家。因深夜不想打擾工作人員休息,遂自己駕車去取護照。

由於腳底打滑,在轉彎時不慎撞向橋墩。現場查看後,確定沒有人員傷亡及公共財產損壞,馬上致電保險公司報案,並安排工作人員處理後續事宜。

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後,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事故現場的行為。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北京市藍鵬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起淮認為,李易峰駕車撞上橋墩後離開現場,屬於交通肇事逃逸。「在警察把事故現場勘查完,鑒定完之前,交通事故的當事人離開現場,屬於交通肇事逃逸,之後歸案屬於投案自首。」張起淮說。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余凌雲則表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後駕駛員應第一時間報警,保護好現場,配合警方調查。

「李易峰在事故之後沒有第一時間報警,這是不對的。據其聲明了解到,當事人李易峰因故離開現場,並安排工作人員代為處理,並非主觀逃避法律制裁。而且,現在對事實的認定還需交管部門進一步調查,根據法律認定標准來判斷是否屬於交通肇事逃逸。」

據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委員會副主任魏鎮勝分析,駕駛員是否「逃逸」,一方面是看本人是否離開了現場,還有就是要看離開的目的。

比如交通事故發生後造成了人員受傷,那麼司機在報案後,保護好現場,做好標記,然後離開送傷者去搶救,這種是不屬於「交通肇事逃逸」的情況。

「李易峰駕車發生交通事故後離開了現場,據其單方面發表聲明表示沒有主觀故意,但這還需要交管部門對其離開的目的和原因做進一步調查,才能做出判斷。」魏鎮勝表示。

魏鎮勝說:「對逃逸的處罰遠遠大於酒駕。酒後交通肇事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是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要判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事故後逃逸,有可能會加重民事、行政、刑事的處罰後果。有很多人認為只有造成人員傷亡時逃逸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這是錯誤的認識。」

張起淮指出,交通肇事逃逸,首先應該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如果有酒駕等加重情節還會被加重處罰。「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於80毫克即為醉酒駕駛,醉駕是刑法中的罪名,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張起淮說。

② 余凌雲的任職情況

1989年7月至1991年9月在安徽省馬鞍山市人民檢察院工作。
1997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工作,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三級警監,享受公安部部級津貼。
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被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聘為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英國劍橋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2004年11月至12月,英國布萊姆希爾警察學院高級警官培訓。
2005年10月,香港入境事務學院「第一期內地公安赴香港入境處研修班」培訓。
社會兼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理事,首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研究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國安全防範產品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

③ 既然很多法學專家說中國戶籍管理是不合理的制度枷鎖,為什麼不廢除

有學者認為,盡管中國一些地方進行了戶籍管理的試探性改革,但主要還是停留在技術操作層面的改革。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中國戶籍管理制度仍存在三大弊端:一是城市和農村戶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遷徙不自由;三是戶籍和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權利掛鉤,被人為付予了太多的「附加值」。只有上述三大弊端得以突破,有關戶籍管理的主要障礙才能迎刃而解。

全國人大代表吳明輝建議,《戶籍法》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公民擁有依法遷徙入籍的自由;取得入籍居住資格的基本條件是,在擬入籍地有穩定的住所,或有穩定的工作,或有直系親屬、監護人承擔贍養、撫養、監護的義務;取得某地戶籍後,公民在租用或購買住宅、求職、工作、受教育、婚姻生育、參與公共政治社會生活、休憩等方面享有平等權利。全國各類地區不再設立類似紅印、藍印之類的差別性戶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余凌雲教授表示,戶籍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把戶籍放在控制人口的個人信息上,而不是強加給戶籍許多附加值。現階段完全放開讓公民自由遷徙,則會給城市特別是大中型城市帶來很大的壓力,公共設施、醫療、就業、教育等都一下子很難跟上。余凌雲認為,隨著觀念的變化,在一些地方已有人口從城市向農村流動的「反向流動」。他相信戶籍改革只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對中國戶籍法過早出台的反對聲音也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王太元教授認為,有些人想當然地以為靠一部戶籍法就能解決所有與戶籍有關的社會問題,這是不可能,也是盤根錯節、無從下手的。只有先解決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公平、發展、穩定等社會問題,才能水到渠成地出台一部統一的戶籍法。

④ 法制日報揭秘懸賞金額如何確定 獎金由誰出怎麼發

近年,各級政.法機.關發布的懸賞通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門戶網站大量轉載,微信推.送篇篇超過10萬次,獎金數額不斷刷新。
懸賞要具備哪些條件?懸賞金額如何確定?獎金由誰出?近日,《法.制日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廣東、江蘇、河北等多地政.法機.關和相關領域專.家,揭開懸賞通告的神秘面紗。
調動群眾布下天羅地網
2017年年底,廣東省肇慶市檢.察機.關利.用「網路傳播+懸賞通告」的方式發動群眾追逃,使「專.業追逃」上升為「人人追逃」,形成強大的追逃聲勢,布下了天羅地網。懸賞通告發出不到24.小.時,潛逃12年的犯罪嫌疑人李某落網。
「群眾舉報積極性很高,一個上午就能接到10多個舉報電.話和信息。」肇慶市端州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陳漢介紹說,通告發布後的第二天上午,端州區檢.察院便接到來自北.京、廣東深圳及惠州等地的舉報電.話和信息,為檢方提.供犯罪嫌疑人李某的相關線索。
事實上,懸賞通告的運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⑨83年轟動全國的「二王」案,在通緝遼寧王宗偉、王宗坊兩名凶.殺案.件犯罪嫌疑人時,公.安機.關發布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則懸賞通告。
19⑨8.年,公.安部發布實施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57條第1款規定,「為發現重大犯罪線索,追繳涉案財物、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必要時,經縣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發布懸賞通告」。
與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不同,法.院懸賞更多用在解決「執行難」方面。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發布懸賞公告調.查被執行人財產的做法予以肯定,對懸賞金的領.取條件、支付方式等問題進行規范。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孟祥介紹說,懸賞執行是指,通.過懸賞鼓勵社.會公.眾將其了解到的財產線索提.供給人.民法.院,是依靠群眾優良司法傳統的重要體現。既可以增加發現被執行人財產的機會,也有助於形成對被執行人的心理壓力,促其主動履行義務。
單線聯.系通常現金支付
2017年7月1日凌晨,根據群眾舉報,廣東警方在陸豐市甲西鎮漁池村一民宅內,抓獲「11·24」特大走私毒.品案1號在逃犯罪嫌疑人鄭森。7月12日,警方對抓獲鄭森的舉報人員舉行獎金發放儀式,現場獎勵100萬元。
記者梳理2017年政.法機.關發布的懸賞通告發現,公.安機.關發布的數量最多,法.院次之,檢.察院相對較少。懸賞金額則從數千元至上千萬元不等。
據了解,在懸賞金額方面,公、檢、法機.關均沒有明確規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往往直接規定懸賞的具體金額,法.院則根據執行到位的現金或財產變現價值給予一定比例的獎勵。在懸賞金來源方面,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採用「誰懸賞、誰出錢」原則,從見義勇為基.金或辦案經費中抽調,法.院則由申請執行人承擔。
「懸賞金額會根據案情大小和社.會影響綜合分析確定,獎勵辦法根據公.安機.關和見義勇為相關文件規定執行,線索一旦經查屬實,公.安機.關會按照懸賞通告的承諾兌現。」據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新聞中心副主.任劉.輝介紹,為最大限度地保.障舉報人人身安全,民.警會與舉報人單線聯.系。賞金兌現通常採取現金支付的形式,確保舉報人個人信息嚴格保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民商事訴.訟數量隨之飛速增長,由於缺乏被申請執行人及其財產信息而無法執行,一些被執行人逃避法.律懲罰,法.律的正義得不到體現,也影響司法權威。在此背景下,法.院積極嘗試懸賞執行這一方式,通.過報刊、電視、微信等媒體刊登懸賞公告,形成傳播矩陣,讓「老賴」無處遁形。
「懸賞執行針對的一般是經過較長時間強.制執行,窮盡各種執行措施,仍無法收到執行效果的案.件,尤其是被申請執行人下落不明且無法查證其財產狀況或者被申請執行人隱匿、轉移財產等案.件。」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執行一庭副庭長杜玉勇介紹說,與公.安機.關破案懸賞不同,申請懸賞執行的主體是申請執行人,賞金應由申請執行人承擔。若申請執行人反悔拒絕支付懸賞金,執行法.院將直接從執行款中扣劃應付懸賞金並支付給舉報人。
懸賞機制尚需規范完善
實踐中表明,懸賞通告是行之有效的調.查手段,對一些案.件的順利偵破起到關鍵作用。但在專.家看來,懸賞通告在司法實踐中存有尚需規范的環節,相關法.律法規仍有空白亟待填補。
目前,何種類型的刑事犯罪案.件可以進行懸賞,現行法.律法規沒有相應規定。公.安機.關會根據案.件的重特大程度、社.會關注度、惡性大小等因素「自.由裁量」。
「懸賞資金從哪裡來?為避免懸賞獎金成為一紙空文,應在相關法.律或規定中予以明確。現在的懸賞大部分具有法.律依據,散見於不同的法.律規范中,標准不一且不成體.系,有關獎金兌付、監.督的規定比較欠缺。」余凌雲認為,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現懸賞獎金發放糾紛,是因為獎勵設置不明確。一旦出現獎金發放爭議,將影響公權力機.關的形象。懸賞舉報的獎勵條件不能籠統,設置懸賞獎金的條件應該具體、明確,否則不利於兌現。
「目前,有關懸賞的名稱、種類、性質、發布主體、發布對象、發布程序、發布方式、賞金籌集、懸賞數額、領賞程序等方面,法.律層面尚未做出明確統.一規定。」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張品澤認為,要讓懸賞通緝制.度發揮更加積極、長遠的作用,政.法機.關應設立固定的懸賞獎勵基.金,統.一管理、專款專用。

⑤ 余凌雲的學術成果

1、《行政契約論》,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 年第一版, 2006 年第二版;
2、《行政自由裁量論》,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3、《警察行政強制的理論與實踐》,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4、《警察行政權力的規范與救濟 — 警察行政法若干前沿性問題研究》,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2 年版;
5、《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若干問題研究》,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4 年第一版, 2007 年第二版; 6、《警察許可與行政許可法》,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7、《警察行政法學》、《警察行政法學案例評析》,全國公安院校法學(本科)教材,共同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8、《違法行為矯治措施》,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9、《安全技術防範報警服務業立法研究》,共同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10、《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具體適用問題》,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11、《安防執法規范化與企業資質制度改革》,共同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12、《交警執法疑難問題評析》,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1 年第一版, 2006 年第二版
13、《警察預警與應急機制》,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 「行政法上 的 假契約現象」,載於《法學研究》 2001 年第 5 期;
「對行政訴訟舉證責任分配理論的再思考」,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1 年第 4 期;(余凌雲、周雲川)
「對行政自由裁量概念的再思考」,載於《法制與社會發展》 2002 年第 4 期;
「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載於《法學家》 2002 年第 2 期;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憲法學、行政法學》 2002 年第 5 期全文轉載;
「簡論警察開槍的合法情形」,載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2002 年第 5 期; 「警察調查權之法律控制」,載於 《南京大學 法律評論》 2002 年春季刊

⑥ 繼續盤問的繼續盤問和留置的法律性質

繼續盤問和留置制度是由《人民警察法》第9條規定的。公安部在隨後發布的《關於公安機關執行〈人民警察法〉有關問題的解釋》中又特別規定:「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公安派出所,城市公安分局和縣(市)公安局可以設留置室」。據此,有人就理解為在事實上就形成繼續盤問和留置制度的實際內容為:被盤問人經該公安機關批准繼續盤問後,即被留置於留置室,以便繼續盤問。在留置室的設置中,公安部規定,留置室必須具備「安全、衛生、通風、採光」等基本條件。正是出於安全考慮,留置室一般都是「鐵門、鐵窗、鐵鎖」。很明顯,對於公民和社會而言,繼續盤問和留置的現實意義就是公安機關以限制人身自由為手段對被繼續盤問人進行留置以以保證繼續盤問得以順利進行的一種強制性法律措施。於是,他們就提出這種強制措施是行政強制措施還是刑事強制措施的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特別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人民警察法》並沒有明確規定繼續盤問等同於留置,也沒有對繼續盤問和留置的法律含義予以明確,同時也沒有規定對繼續盤問人必須採取留置手段。當然,《人民警察法》在這發面做了模糊處理,具體原因在此暫不討論。依筆者理解,繼續盤問和留置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法律行為。繼續盤問是一種警察調查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余凌雲在《警察調查權之法律控制》一文中就明確指出繼續盤問制度是警察調查權),留置是一種行政強制措施。
繼續盤問既然是一種調查權,那麼,被調查對象既可能是自願配合調查,也可能是被強制接受調查。也就是行政法學上的任意性調查和強制性調查。任意調查,是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調查方法,指純粹依賴被調查人協助和同意而進行的調查;強制性調查即是指依賴強制性手段迫使被調查人接受調查。表面上看,好像繼續盤問是強制調查,但如前所述,《人民警察法》並未規定對被繼續盤問人必須留置,那麼也就可以理解為如果被繼續盤問人自願接受公安民警繼續盤問,那麼,繼續盤問就是一種任意性調查;反之,只有當被繼續盤問人拒絕配合公安民警繼續盤問時,繼續盤問才會是一種強制性調查。
當前的一種通行的觀念是把留置與繼續盤問相等同,這於公安機關依法執行職務是極為不利的。因為留置作為一種行政強制措施,將會引起一系列的法律後果,這在後面再討論。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說留置是一種行政強制措施。
關於對留置的法律性質的認定,《人民警察法》沒有作處明確的規定,對於其法律性質的認識,應當說是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最初就有人不承認留置是一項行政強制措施,而認為是一項刑事強制措施。
我們知道,刑事強制措施來源於《刑事訴訟法》的明確規定。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六章的有關規定,刑事強制措施只有如下五種: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很顯然,留置盤問措施不是刑事強制措施。
根據《人民警察法》第6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具有雙重職能,一是刑事偵查職能,即公安機關有權對其發現的犯罪事實立案並採取偵查所需的法律措施;二是行政管理職能。公安機關行使繼續盤問和留置權是一種行政行為,這一點在理論上應當沒有分歧。1997年公安部在下發給各公安機關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基本系質考試復習題要》(公安部政治部編)一書中給留置所下的定義是:「留置是指公安機關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在一定時間內對被盤問人依法進行繼續盤問的一種治安行政措施。」這里我們注意到,公安部政治部在定義中並未使用「強制」二字 .那麼,留置盤問究竟是不是一種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法學上給行政強制措施的定義是:「行政強制措施,系指國家行政機關為維護和實施行政管理秩序,預防和制止社會危害事件與違法行為的發生與存在,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人身、行為、及財產進行臨時性約束或處置的限權性強制措施行為」。行政強制措施作為一種獨立的具體行政行為,又作為行政強制行為的一個構成要件,具有下列法律特徵:1、強制性。它意味著當行政機關實施強制措施時,對象人具有隱忍的義務,否則要承擔法律後果;2、非處分性。它一般是限制權利,而不是處分權利;3、臨時性。強制措施都是一種中間行為,而不是最終行為;4、實力性。以作為物理性的動作為特徵,如對人身的約束。仔細分析一下,留置的特徵與行政強制措施的特徵完全吻合。1、強制性。它是不以被盤問人的意志為轉移的;2、非處分性。《人民警察法》第9條明確規定:「經繼續盤問,公安機關認為對被盤問人需要依法採取拘留或者其它強制措施的,應當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作出決定;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不能作出上述決定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由此可見,留置具有非處分性;3、臨時性。留置的時間一般為24小時,最長不超過48小時。可見,它只是一種臨時性限制人身自由措施;4、實力性。留置措施是由公安機關負責實施,被留置盤問人在留置期間人身失去自由。
很顯然,從理論上來講,留置是一種行政強制措施。
近幾年來,公安部在一些規范性文件中已經明確承認留置是一項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如1998年10月13日公安部批復給北京市公安局的《關於盤問留置時間可否折抵勞動教養期限的批復》(公復字[1998]4號)中就明確指出「在辦理勞動教養時,對被勞動教養人採取留置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先期羈押的,其被羈押時間應當折抵勞動教養時間。」
在司法實踐上,近年來已經有一些公民對公安機關的留置決定提起行政訴訟,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1999年4月,湖北省鄂州市農民劉祥安因涉嫌盜竊同村村民的珍珠蚌被鄂州市梁子湖區公安分局留置盤問,後因證據不足釋放。此後,劉祥安狀告該分局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當地兩級法院都認為梁子湖區公安分局留置劉祥安的行為是一項行政強制措施,劉祥安有權對公安機關提出起訴。後來經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以梁子湖區公安分局違反法定程序為由,判決撤銷了該分局對劉祥安的留置決定。
承認留置是一項強制措施,既是法學理論的勝利,也是我國依法治國方略和三個代表重要理論深入人心的必然結果。然而,留置作為一項行政強制措施,就必然會產生一定得法律後果。

⑦ 交管部門探索接受教育減免交通違法記分 以教代罰牢記交通安全

交管部門將探索試點接受教育減免交通違法記分

以教代罰牢記交通安全

●近日,公安部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公安交管部門推出的6項便民利企新措施,其中包括將探索試點接受教育減免交通違法記分,機動車駕駛人每個記分周期累計最高減免六分

●機動車駕駛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參加學習考試,包括網上學習考試、現場學習考試;二是參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動

●為了避免有關工作人員、機動車駕駛人弄虛作假,機動車駕駛人在學習、考試期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通過人臉識別、實人比對等方式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機動車駕駛人本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建立舉報投訴查處制度,方便群眾對違規問題進行舉報投訴;對於交通警察及輔警在工作中參與舞弊的,依法依紀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1月14日,公安部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公安交管部門推出的6項便民利企新措施,其中包括將探索試點接受教育減免交通違法記分,對符合規定條件的機動車駕駛人,參加公安交管部門組織的交通安全教育學習、考試或者交通安全公益活動達到相關要求的,減免部分交通違法記分,機動車駕駛人每個記分周期累計最高減免六分。

此前,為加強機動車駕駛人交通安全教育,發揮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制度教育引導、鼓勵守法的正向激勵作用,推動提升機動車駕駛人交通安全意識,貫徹落實公安機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群眾服務企業60項措施,公安部起草了《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減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工作規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擬規定,機動車駕駛人參加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組織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學習、考試或者交通安全公益活動,達到相關要求的,可以申請減免現有累積記分中的記分分值。與此同時,一些地方也陸續出台了通過交通安全學習教育減免交通違法記分的措施。

減免記分頗受歡迎

學習方式自主選擇

《徵求意見稿》擬規定,機動車駕駛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參加學習考試,包括網上學習考試、現場學習考試。參加學習考試的內容包含交通違法行為判斷與案例分析,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道路交通事故自行協商處理、快處快賠相關規定,常見交通標志、標線和交通警察手勢辨識,安全行車常識,高速公路駕駛常識,惡劣天氣和復雜道路駕駛常識,文明駕駛常識,防禦性駕駛知識,緊急避險常識,健康駕駛心理知識以及其他相關知識。二是參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動。

機動車駕駛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後,符合減免記分條件的,在機動車駕駛人現有累積記分分值中扣減,且在本記分周期內分別參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網上、現場學習考試或者交通安全公益活動的,累計最高減免六分,超過六分的分值不記入下一記分周期。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司機,他們對於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減免交通違法行為扣分的方式都十分支持,認為這是一種很人性化的舉措。

采訪中,已有5年駕齡的司機趙強(化名)認為:「通過學習可以減免因為交通違法行為扣掉的分數,我覺得這種方式挺好的。比如有時可能是因為沒看清道路交通標識就被扣分,也算是無心之錯。如果通過接受教育就可以減免交通違法行為扣分的話,相當於給那些犯下無心之錯的司機一次改正機會。」

趙強說,在《徵求意見稿》中,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方式還可以自行選擇,時間安排上會更加靈活。「這樣對於上班族來說更加便利,可以選擇工作之外的時間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效果也會更好。」

從事長途蔬菜運輸的貨車司機彭小華(化名)說:「我常年奔波在路上,被扣分的情況比一般司機肯定要多些。雖然我平時開車挺小心的,但開車時間過長扣分幾率也會高一些。如果通過接受交通安全教育能夠減免扣分的話,對我來說壓力會小一些。」

司機徐玲(化名)正式開車上班才一年時間,算是一名新手司機,但成功實現了零違章。她認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減免交通違法行為扣分的方式,給有些想重新學習駕考知識的司機一次再學習的機會。

「像我上大學的時候就把駕駛證考下來了,現在都過去四五年了才開始開車,發現當時學習的有些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忘了,比如各種特殊天氣情況下該開什麼燈等。當時學習駕考知識是為了通過考試,並沒有實際開車經驗。現在真正開車以後,發現很多內容是非常有用的。」徐玲說。

徐玲認為,一個記分周期內最高可通過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減免六分的規定,非常合理。「六分的分值剛剛好,有限度的容錯改錯,也不會讓某些司機恣意妄為。」

以教代罰符合規定

八種情形不得申請

采訪中,也有人對接受教育減免交通違法記分表示擔憂。一位市民說,「對於經常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司機來說,單靠教育是否真能起到作用?對於這些司機,可能還是需要通過比較嚴厲的懲罰措施或罰款,才能讓他們長記性。」

據了解,浙江省台州市交警部門2017年曾推出政策,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實時舉報交通違法行為,查實後除獲得微信紅包獎勵外,視違法情形差異還能獲得交通違章「減分券」,在舉報人交通違法時可以抵扣。「減分券」只能處理6分(含)以下的交通違法,屬於輕微交通違法行為。

海南省交警總隊新聞發言人周平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教育是交通管理中的「治本之策」。車多了,隱患隨之增多,駕駛員素質跟不上,長此以往的結果就是事故高發、秩序混亂。在此情況下,提高交通參與者守法出行文明出行的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駕駛員對記分有誤解,認為記分是一種懲罰,實際上記分和接受教育不過都是一種交通管理手段,本質一樣,記分也是一種教育,區別無非就是一種是違法行為發生前的教育,一種是違法行為發生後的教育。

「實行記分制度主要是因為很多駕駛員排斥教育,不自願不主動,如果能夠通過『以教代罰』讓駕駛員變被動為主動,取得的效果可能會更好。」周平虎說。

《徵求意見稿》擬規定,有8種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機動車駕駛人的申請,包括在本記分周期內,機動車駕駛人有二次以上滿分記錄,或者交通違法行為累積記分達到十二分的;在上一個記分周期,機動車駕駛人有二次以上滿分記錄的;在最近三個記分周期內,機動車駕駛人因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飲酒後駕駛機動車,或者買分賣分受到過處罰的;機動車駕駛證在實習期內,或者機動車駕駛證逾期未審驗,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扣留、暫扣期間的;機動車駕駛人名下有未處理的交通違法行為記錄的;機動車駕駛人名下有安全技術檢驗超過有效期或者未按規定辦理注銷登記的機動車;機動車駕駛人參加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減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或者機動車駕駛人違法記分滿分教育和審驗教育學習考試時存在弄虛作假、冒名頂替情形的;省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不予受理的情形。

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政法教學部主任張柱庭認為,對交通違法者進行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也是法律所規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累積記分達到規定分值的機動車駕駛人,扣留機動車駕駛證,對其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教育,重新考試;考試合格的,發還其機動車駕駛證。

張柱庭認為,為了加強機動車駕駛人交通安全教育,還可以進一步強化交通安全教育考核,落實交通安全教育責任。

技術保障規范執法

有效避免弄虛作假

實踐中,不同地方出台的減免交通違法記分的相關措施,具體細節不盡相同。

2019年9月12日至12月20日,成都交警依託「蓉e行」平台,開展為期一百天的「學法規、強意識、快處理、除隱患」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系列活動。在「蓉e行」平台注冊的成都籍非營運性質小汽車車主,存在成都本地電子監控交通違法,且該違法為記分不超過3分的輕微交通違法的,在此次道路交通百日安全宣傳教育專項活動期間,可通過參加「蓉e行」平台酒後駕駛、安全文明駕駛兩個方面專題教育學習,減免2次輕微電子監控違法記分。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余凌雲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相關內容規定過於生硬而引發的爭議。

「現代行政法治越來越強調民主參與。這種方式就相當於分蘋果一樣,把同樣的法定效果分成若干種,然後個人可以像行政機關一樣對此進行選擇,看想要接受哪一種,但效果都是一樣的。例如,有的乘客攜帶小刀到機場,執法管理部門會給乘客幾種選擇,一是丟掉就可以上飛機,二是寄存小刀,三是托運。這種讓人們自己做出選擇的方式,既避免了單一強制性規定帶來的生硬感,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爭議的發生。通過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減免交通違法行為記分,也是這樣一種方式,屬於選擇執法。實質上,是把法定效果產生的決定權給了相對人,讓相對人扮演行政機關的角色,來決定想要什麼樣的結果。」余凌雲說。

但有部分網友擔心,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減免交通違法行為記分,「以教代罰」會被人「鑽空子」。

據了解,為了避免有關工作人員、機動車駕駛人弄虛作假,《徵求意見稿》要求,機動車駕駛人在學習、考試期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過人臉識別、實人比對等方式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機動車駕駛人本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建立舉報投訴查處制度,方便群眾對違規問題進行舉報投訴;對於交通警察及輔警在工作中參與舞弊的,依法依紀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余凌雲認為,只要把執法規范做好,「鑽空子」或其他問題是不會發生的,而且還可以依靠技術支持來進一步保障執法規范。

「比如說,交通違法者要接受一個小時的交通安全教育,系統是會計時的,而且學習後還要進行考試,這些都會有電腦記錄,所以人們擔心交通教育流於形式、走過場、被『鑽空子』等情況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從技術角度來說,也完全可以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余凌雲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余凌雲的介紹

余凌雲,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法學院公法研究中心主任。1989 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94 年、1997 年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博士學位。研究方向:行政法學、部門行政法(警察法學)

⑨ 關於闖黃燈的議論文

道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做事不能太死板,要靈活。

現行法律對「黃燈」的定義及交通燈傳達的信息不夠明確,這給司機守法和交警執法都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浙江嘉興司機舒江榮「闖黃燈」遭到處罰,引發了全國關於「闖黃燈是否違反交通法規」的爭論。這引起了公安部的重視,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訂更加明確和細化的執法標准。
「闖黃燈」之爭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交警依法行政的層面,二是交通信號控制的技術層面。
首先,現行法律對「黃燈」的定義不夠明確,這給司機守法、警方執法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38條規定:「黃燈亮時,已越過停車線的車輛可以繼續通行」。清華大學法學院余凌雲教授稱:這一法條「隱含」的意思是,沒有越過停車線的車輛,禁止繼續通行。但是法律規定,本應明確清晰;如果法律還需要法學家解釋出「隱含」的意思,難免缺乏權威性。所以,公安部門在細化規則時,應在全國范圍內正式發布統一的規范,並作為司機培訓的標准教材,避免各地各自為政。
其次,交通燈本身就是指揮交通的信號;其所傳達的信息,應明確而沒有歧義,才能使信息接受者統一行動。而目前的黃燈對很多司機來說,是個相當「模糊」的信息。
事實上,早有專家提出「黃燈困境」。因為當黃燈亮時,司機無論是選擇立即剎車,還是加大油門開過去,都受到反應速度、車速、路況等條件約束,結果可能是既無法安全地在停車線內停車,又無法在黃燈時間內通過,或者因為剎車太急,被後車追尾。據統計,黃燈時間內發生的交通事故,約占整個信號交叉口事故的50%以上。
為了避免「黃燈困境」,有人主張取消黃燈,早在2005年青島市就在部分路口取消黃燈,只在綠燈末期做出閃爍警示。據稱,當地去掉黃燈後,信號燈循環一個周期就可省12秒,加大了路口通行量,交通事故也降了下來。
各地不妨借鑒青島等城市的經驗,在有利於提升道路使用率、降低事故率的前提下,取消部分路口的黃燈過渡,代之以綠燈末期閃爍——當然這一交通決策的前提是對不同路況、不同時段的路口,做科學的定量分析,而不能一刀切。

熱點內容
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6 發布:2025-01-21 06:30:36 瀏覽:326
有關法治的歌 發布:2025-01-21 06:30:36 瀏覽:346
法治網是法治日報 發布:2025-01-21 06:29:18 瀏覽:293
山杠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06:29:11 瀏覽:264
法是社會現象 發布:2025-01-21 06:05:45 瀏覽:875
反家庭暴力法法律知識有獎問答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21 06:05:45 瀏覽:805
勞動法基本原則論述題 發布:2025-01-21 05:37:36 瀏覽:599
四川內江司法局 發布:2025-01-21 05:18:32 瀏覽:854
湖北省十堰市法官 發布:2025-01-21 05:18:29 瀏覽:3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排名 發布:2025-01-21 04:33:05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