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追溯

行政法追溯

發布時間: 2022-08-09 05:22:22

⑴ 法不溯及既往的司法解釋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項基本的法治原則。通俗地講,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來,沒有溯及力。在我國,「法無溯及力」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七條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寫出提請批准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第八十八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訊問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一)對是否符合逮捕條件有疑問的;(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檢察人員當面陳述的;(三)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的。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⑵ 行政法在溯及力問題上的原則

法律分析
1、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之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
關於我國《刑法》溯及力的問題,第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2、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也就是說在刑法的溯及力上,我國採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作為禁止刑法溯及既往的例外。新法對其頒布施行前的行為,原則上沒有追溯的效力。但是,當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處罰較輕時,則可以適用新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⑶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法律適用問題

行政訴訟法的法律適用:1、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專服提起的訴訟:屬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2、行政法概念太大,無法回答。

⑷ 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那些這些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一)、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即合法行政原則的各項要求,具體包括「依法行政」、「正當行政」。依法行政又分為「法律優越」、「法律保留」。
(二)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
1、法律優越
法律具有高於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地位和效力。一方面,行政立法應服從於法律位階高的要求,以法律作為立法根據;另一方面,行政立法不得與上位階的法律相沖突或抵觸。
2、法律保留
法律保留包括憲法意義上的保留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
第一、憲法意義上的保留(立法保留)。
絕對保留,凡是涉及犯罪與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立法事項,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不得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相對保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作出決定,但可以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制定行政法規。
第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指沒有法的授權,行政主體不能合法地作出行政活動。
職權法定。任何行政職權的存在都必須基於法的授權。
行政主體的行政活動必須具有明確的法定依據,否則便應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3、行政正當。行政主體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當體現法的實質正義或正當性。分為實體上的行政正當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第一、實體上的行政正當。
平等對待。行政主體在針對多個相對人實施行政活動時,應做到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符合比例性。符合比例性要求是專門針對行政裁量行為的要求,又包含三個具體要求:一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適當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必須適合於實現所追求的法律目標;二則行政活動應當有必要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盡可能使相對人的權益損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圍;三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相稱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可能產生的損害應與該活動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對稱。
信賴保護。當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及其管理活動行程值得保護的信賴時,行政主體不得隨意撤銷或廢止該行為,否則必須合理補償行政相對人因信賴該行為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損失。
第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資訊公開。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將行政職權運行的依據、過程和結果向相對人和社會公眾公開。
行政參與。受行政活動影響的利害關系人有權參加行政權的運作過程。包括利害關系人享有陳述、申辯的權利、聽證的權利等。
說明理由。行政主體在作出涉及行政相對人一方權益的行政活動時,必須向行政相對人說明作出該行為的事實根據、法律依據及其他相關事項。

⑸ 行政法是從舊兼從輕嗎

法律分析:從舊兼從輕」原則是處理各種新舊法律適用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該原則簡單理解就是「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 行政處罰案件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來源於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禁止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之一,是指犯罪及其懲罰必須在行為前預先規定,刑法不得對其公布、實行前的行為進行追溯適用,但是,禁止溯及既往是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但是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九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九條 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⑹ 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的發源國是哪個國家

一、 一般說來,行政訴權出現於歐洲中世紀時期,概括地說,行政訴訟分別起源版於法國和權英國,並按照不同的軌跡發展。正因為此,行政訴訟制度也才有英美法系的行政訴訟制度和大陸法系的行政訴訟制度之分。
二、 法國是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的發源地,也是大陸法系行政法的代表。法國的行政法院系統最早起源於拿破崙時期。 但行政訴訟在法國的確立卻比行政法院的出現要早得多,最早出現於中世紀時期.
三、在英國,行政訴訟最初可追溯到普通法的形成時期。 英國的行政爭議案件和一般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一樣,均由普通法院管轄,沒有像法國那樣獨立於普通法院之外的行政法院系統,

⑺ 新行政法的形成與發展論述題怎麼答

一、行政法產生的基礎
(一)行政法產生的理論基礎
行政法產生的理論基礎是自然權利、三權分立以及法治理論。
1.在法國大革命前,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了「自然權利」的主張,認為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並認為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可讓與。這一思想在資產階級大革命後為法律所肯定。行政法的出現正是為了保障公民的自然權利。當然,現代行政法更注重拓展公民的權利,促進公民個體及社會的發展。對行政法的產生具有更直接影響的是「三權分立」理論。該學說創始人孟德斯鳩認為一切國家都存在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三種權力,主張將這三種權力分別由不同的機關行使,以確保自由的存在。三權分立強調權力的制衡,這里必然引申出對行政權的規范和控制。
(二)行政法產生的社會基礎
行政法的產生固然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但直接導致行政法產生的原因卻根植於現代國家的憲政體制。現代西方國家的政權都建立在「三權分立」的基礎之上,它孕育著行政法產生的最基本的條件,即行政相對獨立,沒有行政的相對獨立,也就沒有行政法。
二、外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一)法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現代意義的行政法最早產生於西方國家,行政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法國大革命後確立起來的。1789年的大革命****了封建****制度,資產階級按照「三權分立」的理論重新設計了法國的政體。法國的三權分立,不僅是為了限制王權,同時也是為了限制司法權。1790年的《法院組織法》明確將司法職能和行政職能分開,並排除普通法院對行政糾紛的管轄權。1799年,法國拿破崙一世建立了國家參事院和省參事院。國家參事院一方面受理行政糾紛,提供解決糾紛的意見,另一方面為政府提供法律咨詢。自此,法國逐步形成獨立的行政審判制度。為行政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英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英國行政法的萌芽可追溯至資產階級政權建立初期,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的普通法制度就已包含了現代行政法的精神,即對行政的控制。但在英國,行政法真正受到重視是在19世紀後期。這一時期,由於科技、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兩個顯著變化:(1)委任立法。為應付工業經濟發展所引起的社會問題,需要制定大量法律。議會由於時間、技術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滿足這一需要,不得不授權行政機關制定具體的規則,以補充地方立法之不足。(2)行政裁判所的迅速發展。行政裁判所的職能是行使部分司法權,受理行政機關和公民之間以及公民與公民之間的爭端。由於上述變化,英國的司法審判制度得到充實和加強,行政法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美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美國是嚴格實行三權分立的國家,分權與制衡為立國之本,立法、司法對行政的控制與其國家的歷史一樣悠久。但由於美國承襲了英國的普通法制度,公法與私法不分,行政法的出現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至洲際貿易委員會的成立,人們常將此作為美國行政法產生的標志。由於嚴格的三權分立原則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管理的需要,新型的行政機構——獨立管制機構應運而生。美國行政法的發展承襲了英國傳統,但更側重於行政程序制度的完善,強調行政程序的控權作用。1946年,美國制定了《聯邦行政程序法》之後又制定了許多程序法規,如《陽光下的政府法》等。此外,在行政組織方面,美國建立了許多獨立管制機構,集行政、立法、司法於一體美國學者視獨立管制機構的建立為美國行政法的開端。在解決民事和行政爭端方面,美國還建立了行政法官制度,並逐步使之完善。
三、中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一)中華民國行政法的歷史簡況
在中國,現代意義的行政法直到民國時期才開始萌芽。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主張實行資產階級民主與法治。1911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並第一次提到行政訴訟:「法院依法律審判民事訴訟,但關於行政訴訟,其他他別訴訟,另以法律定之。」民國3年(1914年)5月18日,北洋軍閥政府公布了《行政訴訟條例》,同年7月15日公布了《行政訴訟法》,並在同年3月公布了《平政院編制令》,規定了行政審判組織。至此,在形式上初步建立起行政訴訟制度。北洋政府依照日本的體制設有行政法院,成為「平政院」。
******政府成立後,「平政院」改名為「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分立,處理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有三個程序,必須經過向行政機關的訴願,再訴願後,不服的才能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此外,******統治時期還頒布了一些規范行政組織、行政活動的法律,如省政府組織法等。[1]
從總體上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連年內外戰爭不斷,蔣介石******政府又長期實行獨裁統治,不講法治,因此,無論是行政訴訟,還是對行政組織行政活動的規范的作用都是徒有虛名。行政法治只不過是開明人士的良好心願,客觀上並不具備行政法生存和發展的條件,維護公民權利更談不上。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新中國的行政法萌芽於20世紀50年代,但真正受到重視並形成體系、走向成熟則是在80年代以後。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行政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監察法》、《立法法》等相繼制定實施,《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等一批重要的法律正在制定過程中,行政法制度已在逐步地建立和健全,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經濟體制的改革意味著國家與公民關系的變化,意味著公民從客體到主體地位的轉變,意味著對政府權力重新界定和規制的必要,這一切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國行政法的發展歷程,可以預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健全,民主政治以及依法治國的推進,我國的行政法將逐步成熟與完善。

⑻ 行政合理原則的發展歷程

行政法上合理性原則的確立,與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和發展,以及人們對行政自由裁量權認識的深化,特別是對其控制意識的加強有關。政府的行政行為在客觀上有羈束行為與自由裁量行為之分。在行政法治發展的初期,人們的目標只限於規范羈束行政行為,行政法的任務亦停留在以制定法去衡量羈束行為的合法性。此時的行政自由裁量權處於絕對的「自由」狀態。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行政職能的強化,特別是19世紀以來,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權不斷擴張,人們日益感受到來自於它的威脅。人類逐漸認識到,行政法不僅應控制政府的羈束行為,同時更應控制政府的自由裁量行為。正如美國行政法學者B·施瓦茨所說:「自由裁量權是行政權的核心。行政法如果不是控制自由裁量權的法,那它是什麼呢?」英國行政法學專家H·韋德認為:「所有的自由裁量權都可能被濫用,這仍是個至理名言。」「在公法中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裁量權。……絕對的和無約束的自由裁量權的觀點受到否定。為公共目的所授予的法定權力類似於信託,而不是無條件地授予。」因此,只以一個原則,即行政合法性原則,約束政府的行政行為是不夠的,行政合理性原則理應成為行政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列寧早在20年代就有這樣的思想:在國家管理中不僅有合法性問題,而且還有合理性問題;因為在管理方面,不僅有法律規范在起作用。而且還有技術的、經濟的、道德的和其它的規范在起作用,其中一些具有法律形式,另一些則不具有:在沒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遵循的就是合理性原則。世界各國行政法上的合理性原則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和理論基礎上成立的。 普通法上行政合理性原則的起源可追溯到16世紀末。當時英國一個著名的案例即魯克案件包含了一個1598年作出的著名判詞。該判詞在近400年一直未失去其准確性。英國下水道管理委員會的委員們為修正河岸徵收費用。但他們把所有所需費用都攤派給鄰近土地的所有人,而不是攤派給所有的受益者。法律賦予委員們有徵收費用的自由裁量權,沒有規定向誰徵收。科克在判詞中寫道:盡管委員會授權委員們自由裁量,但他們的活動應受限制並應遵守合理規則和法律規則。因為自由裁量權是一門識別真假、是非、虛實、公平與虛偽的科學,而不應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和私人感情行事。1609年的一個判例又重復了這一原則。現在,英國的合理性原則已成為審查行政行為效力的一個獨立並且是重要的理由。在美國確立行政合理性原則雖在時間上稍晚於英國,但合理性原則的精神是相同的。關於政府必須」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規定源於美國憲法第5條修正案,」非經正當的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的規定。許多授權行政官員或機關裁量的法律皆明文規定,裁量權的行使必須「合理」。其它的法律使用相似的字眼如:「適當的」、「必要的」、「可實行的」、「可行的」或「適合的」等等。當法律規定「公共利益」,使用「過渡」一詞時,意思都是使行政行為能有最起碼的推理及常識。
在大陸法系國家,行政合理性原則起源於德國。合理性原則(thePrincioleofVerhāItnismāβigkeit)在德國雖沒有普通法這樣的歷史,但其源頭亦可追溯到19世紀末期的一些司法宣告(theJudicialPronouncement)之中。在這些司法宣告中,普魯士最高行政法院()援引這些原則來審查在法律領域或有關程序事務方面警察機關自由裁量的權力()。象普魯士法院一樣,德國法
院沒有使法院制定的這種原則建立在禁止不合理地行使權力的儲蓄的立法禁止令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種更重要的、更科學的關於行使自由裁量權之目的、方法、理由及效力關系的基礎之上。從而形成了「適當性原則」(PrincipleofSuitability)、「必要性原則」(PrincipleofNecessity)和「比例原則」(PrincipleofProportionality)這三項中心內容。德國的這一合理性原則爾後還波及和影響了日本的行政法。義大利在1955年5月21日推出的《行政程序法(草案)》還要求政府行政行為不得違反行政上之妥當性或平衡性,並且規定不得以任何方式違背良好行政之法則,否則該行為視為具有欠缺正當之瑕疵。在中國,自建國以來大量的行政性法律、法規和規章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合理性精神。然在學術界公認行政合理性原則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之一,那是80年代以後的事。中國行政法上合理性原則的確立,不僅是中國法學工作者長期研究的結果,是司法部門長期司法實踐的經驗總結,更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發展的必然。這一原則的確立,表明中國行政法對政府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政府的行政行為既符合合法性標准,又符合合理性標准。 在中國,以行政合理原則是否為立法確立,以及立法確立程度不同為標准對該原則在中國法制史上地位的變動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行政合理原則的時期
在這個階段中又可細化為兩個階段。建國前,行政合理原則未進入立法者考量的范圍,即使在立法背景、立法目的、具體規范中都找不到能夠體現行政合理原則的基本理念或具體要素。在專政的中國,行政權力之大可謂除皇權對其有約束力和威懾力外幾乎不受司法權的限制,在這樣的社會中,就行政合法原則都很難貫徹就更不用說行政合理原則了。建國初期後,行政合理原則雖然未明文規定在法律中,但是在構建民主社會的大背景下,大量的行政法規、法規中也體現了一定的合理性。「法律平等」、「為人民服務」的一般政治宗旨也當成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法律規定了行政原則
1982年《憲法》第89條13款:「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改變或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十四)改變或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憲法》第108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所屬各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工作,有權改變或撤銷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4條第2款:「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4條:「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能應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可見將該原則已經作為行政立法監督、行政執法和行政執法監督的行為依據。但尚未成為行政訴訟領域的基本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⑼ 刑法 民法 行政法的追溯時效

刑法--犯罪之日起;民法--知道或應當知道權益人的權益遭受侵害之日起;行政法貌似跟民法一樣吧

⑽ 法不溯及既往,是啥意思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項基本的法治原則。通俗地講,就是不能用回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答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

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來,沒有溯及力。在我國,「法無溯及力」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10)行政法追溯擴展閱讀

溯及力原則:

(1)從舊原則,即新法對其生效前的行為一律沒有溯及力。

(2)從新原則,即新法對於其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一律適用,具有溯及力。

(3)從新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具有溯及力,但舊法(行為時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依照舊法處理。

(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依新法處理。

上述諸種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適應實際的需要,為絕大多數國家刑法所采,我國刑法亦采此原則。

熱點內容
勞動法基本原則論述題 發布:2025-01-21 05:37:36 瀏覽:599
四川內江司法局 發布:2025-01-21 05:18:32 瀏覽:854
湖北省十堰市法官 發布:2025-01-21 05:18:29 瀏覽:3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排名 發布:2025-01-21 04:33:05 瀏覽:894
敖漢旗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1 03:57:20 瀏覽:622
法院執行經驗 發布:2025-01-21 03:51:29 瀏覽:809
石家莊律師查詢 發布:2025-01-21 03:32:42 瀏覽:108
具有法律效力的購房合同模板 發布:2025-01-21 03:23:46 瀏覽:142
舊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發布:2025-01-21 03:14:08 瀏覽:167
法國民法典離婚 發布:2025-01-21 02:18:53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