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84條

刑事訴訟法84條

發布時間: 2022-08-14 03:43:52

1. 刑事訴訟法84條 損壞公私財產罪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是關於對於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及時訊問及拘留不當時內的釋放規定,與具體容的犯罪無關。
如果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四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 刑事案件破案後,警察會不會通知受害人的

刑事案件破案後,警察會通知受害人。
通常破案之後,公安機關會告知被害人的。有時候由於工作量大,存在漏了的情況,需要被害人跟承辦警官保持聯系,詢問一下案件進展。當前我國刑法的確對被害人的知情權問題,涉及很少,警方或者檢方在這方面並沒有義務通知被害人,一方面是法律沒有規定,另一方面也是基於案情泄密影響辦案的分析。但是,並不是說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公民的知情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報案、控告、舉報,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
如刑事訴訟法規定判決書應當送達被害人。警方掌握受害人信息的,會主動聯系。如果受害人沒有報警,犯罪人也沒有具體說出受害人信息,警方不能准確掌握受害人信息的情況下,無法主動聯系。破案後,法律沒有規定多長時間通知受害人。一般情況下,破案後及時告訴受害人,這既是辦案工作的需要,也是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3. 立案流程

立案的流程如下:1、接受,對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人員或材料的接待和收留的活動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4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不論是否屬於自己管轄的案件,都應當接受。
法律分析:立案的流程如下:1、接受,對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人員或材料的接待和收留的活動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4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不論是否屬於自己管轄的案件,都應當接受。然後按照管轄的規定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對口頭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應當仔細地詢問和訊問,並將內容寫成筆錄,經宣讀或者交本人閱讀後,若有意見,應當允許更正,若認為無誤後,讓其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2、審查,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已經接受的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其任務是正確認定有無犯罪事實的發生,應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為正確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打下基礎。為了做好對立案材料的審查工作,一般採取下列步驟和方法:(1)事實審查。(2)證據或證據線索審查。3、處理,公安司法機關對立案材料進行審查和必要的調查後,應分別不同情況予以處理:(1)對於需要立案的案件,先由承辦人員填寫《立案報告表》。(2)對於決定不立案的,由工作人員製作《不立案通知書》,有關負責人同意後,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並告知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4. 刑事訴訟法的相關問題

公安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應該依法立案調查,採取強制措施,法院也不對。法院應該及時處理,並移交公安機關。

5. 刑事訴訟法84是無罪釋放嗎

第八十四條
【立案材料來源】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專疑人,有權利也屬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因此不是無罪釋放。

如有疑問,請補充,如滿意請採納,謝謝!

6. 立案的條件和程序

立案
立案

case-filing

司法機關對犯罪案件或民事糾紛審查後,決定列為訴訟案件進行偵查或審理的訴訟活動,是訴訟活動的開始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立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有犯罪事實存在。②該犯罪事實依法需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有犯罪事實,但法律規定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不能立案。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不能立案;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宣告無罪。①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的。②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③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④依刑法告訴乃論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⑤被告人已經死亡的。⑥其他法律、法規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司法機關對於控告、檢舉或者自首的材料,應按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通知控告人、檢舉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如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立案。立案後,一般案件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開始偵查;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審理;如沒有犯罪事實,或者依法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則不予立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應予受理的,應在7日內立案;認為不應受理的,應在7日內通知原告,並說明理由。

刑事立案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來源:

一、單位和個人的報案、舉報

刑事訴訟法84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報案,是指單位和個人將其在工作和生活中所發現的犯罪事實報告給公安司法機關。

舉報,是檢舉和揭發的總稱。所謂舉報,是指單位和個人向公安司法機關檢舉。揭發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事實的行為。

二、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報案、控告

報案,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將其人身、財產權利遭受侵害的犯罪事實報告給公安司法機關的行為。

控告,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公安司法機關揭發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事實,並要求依法處理的行為。

三、犯罪人的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人在犯罪後、被發覺之前主動向公安司法機關投案的行為。我國刑法明確規定,犯罪人自首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四、司法機關自行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

司法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肩負著打擊各種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的重要任務,當其在執行公務中,一旦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時,就應當主動立案偵查。

7. 刑事立案的刑事立案的材料來源和條件

根據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立案的材料來源主要有:
(一)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自行發現的犯罪事實或者獲得的犯罪線索
刑事訴訟法第83條規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公安機關是國家的治安保衛機關,處在同犯罪做斗爭的第一線,在日常的執勤和執行任務過程中有可能發現犯罪,在偵查、預審工作中也有可能發現犯罪事實、犯罪線索,這些都是公安機關立案的材料來源。人民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其本身也承擔偵查職能,在審查批捕、審查起訴等活動中也有可能發現有犯罪事實發生。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也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立案偵查。國家安全機關、軍隊內部的保衛部門、監獄等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線索,對於符合立案條件的,也應當立案。
(二)單位和個人的報案或者舉報
刑事訴訟法第84條第1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單位和個人的報案或者舉報,是公安司法機關決定是否立案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材料來源,其中報案是指單位和個人以及被害人發現有犯罪事實發生,但尚不知犯罪嫌疑人為何人時,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告發的行為;舉報則是指單位和個人對其發現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進行告發、揭露的行為。舉報較報案相比,舉報的案件事實以及證據材料要詳細、具體。
向公安司法機關報案或者舉報,既是任何單位和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也是其依法應當履行的義務。
(三)被害人的報案或者控告
刑事訴訟法第84條第2款規定: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刑事訴訟法第88條規定:對於自訴案件,被害人有權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訴。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根據這一規定,自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也是立案材料的來源之一。
被害人是犯罪行為的直接受害者,一方面具有揭露犯罪、懲罰犯罪的強烈願望和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在許多案件中,又因為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有過接觸,能夠提供較為詳細、具體的有關犯罪事實和犯罪嫌疑人的情況,所以其控告對於追究犯罪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被害人的報案或者控告也是重要的立案材料來源。
控告是指被害人(包括自訴人和被害單位)就其人身權利、財產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的事實及犯罪嫌疑人的有關情況,向公安司法機關揭露和告發,要求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訴訟行為。
報案、控告和舉報是公民的民主權利,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對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進行阻止、壓制或者打擊報復。對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進行報復、陷害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犯罪人的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人作案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並接受公安司法機關的審查和裁判的行為。犯罪人的自首也是立案的材料來源之一。
刑事訴訟法第84條第4款明確規定: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3款規定。即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犯罪人的自首,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由於自首能得到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因此,有不少犯罪人實施犯罪後即投案自首。刑事訴訟法將自首作為立案材料的重要來源之一,含有鼓勵犯罪分子主動投案自首,爭取寬大處理的旨意。 立案必須有一定的事實材料為依據,但這並不意味著有了一定的事實材料就能立案。只有當這些材料所反映的事實符合立案的條件時,才能做到正確、及時、合法立案。
立案的條件,是指立案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也就是決定刑事案件成立,開始進行刑事追究所必須具備的法定條件。正確掌握立案的條件,是准確、及時地解決應否立案問題的關鍵。
刑事訴訟法第8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根據這一規定,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犯罪事實,稱為事實條件;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稱為法律條件。
(一)有犯罪事實
有犯罪事實,是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如果沒有犯罪事實存在,也就談不到立案的問題了。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根據刑法的規定,犯罪行為是指觸犯刑律的、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於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並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後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所謂確已發生就是指犯罪事實確已存在,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必須有一定的事實材料予以證明,而不能是道聽途說、憑空捏造或者捕風捉影。當然,立案僅僅是刑事訴訟的初始階段,在這一階段,尚不能要求證據達到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為何人以及犯罪的目的、動機、手段、方法等一切案情的情節。但是,在這一階段必須有一定的證據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是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這是立案必須具備的另一個條件。只有存在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才具有立案的價值。只有當有犯罪事實發生,並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雖有犯罪
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因此,凡犯罪行為人具有上述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之一的,就不應當立案。
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立案的兩個條件,司法機關辦理立案時必須嚴格遵守,才能保證立案的正確性。但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立案條件,只是從刑事案件的總體上作出的原則性規定,適用於所有的刑事案件,至於具體到某個刑事案件是否應當立案,還必須結合刑法分則規定的該種犯罪的構成要件來確定。由於犯罪行為多種多樣,在實踐中准確把握立案條件比較困難。為了統一執行國家的刑事法律,正確把握立案的條件,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對各自管轄的刑事案件,分別或者聯合制定了一些具體的立案標准,如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1998年3月26日發布的《關於盜竊罪數額認定標准問題的規定》等。
由於自訴案件不經過偵查,自訴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後,如果符合立案條件,人民法院就應當予以受理,並直接進入審判程序。因此,自訴案件的立案條件除了應當具備公訴案件韻兩個立案條件以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186條的規定,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1)屬於刑事自訴案件的范圍;(2)屬於該人民法院管轄;(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訴的;(4)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能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 立案程序,是指立案階段中各種訴訟活動的步驟和形式。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立案程序包括對於立案材料的接受、審查和處理三個部分。
(一)對立案材料的接受
對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開始。接受立案材料,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都應當接受下來,然後依法處理,而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或推諉。刑事訴訟法第84條第3款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這里「緊急措施」是指保護現場、先行拘留嫌疑人、扣押證據等措施。
2.報案、控告和舉報可以用書面或口頭形式提出。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款規定: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和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根據這一規定,報案、控告和舉報認識片面或錯誤造成的控告、舉報與事實不符,甚至錯誤;而誣告則是故意捏造事實,偽造證據,目的在於陷害他人。
4.公安司法機關應當為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保密,並保障他們及其近親屬的安全。為了鼓勵人民群眾積極同犯罪行為做斗爭,保障單位和個人行使控告、舉報的權利,刑事訴訟法第85條第3款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即當他們的安全受到威脅時,公安司法機關應當主動採取保護措施或者被要求而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為了防止事後對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打擊報復,該款還規定,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們保密。
(二)對立案材料的審查
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自己發現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其任務是正確認定有無犯罪事實發生,依法應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為正確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打下基礎。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立案程序的中心環節,是能否正確、及時地立案的關鍵。因為立案或者不立案,取決於公檢法三機關對立案材料審查的結果,而審查材料的過程,也就是根據法律所規定的立案條件,確認有無犯罪事實和分析、評斷這種犯罪事實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過程。因此,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刑事訴訟法第8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通過審查,應當查明:材料所反映的事件是否屬於犯罪行為;如果屬於犯罪行為,有無確實可靠的證據材料證明;依法是否需要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有無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在司法實踐中,公安、檢察或者審判機關對立案材料進行審查時,可以要求報案、控告、舉報的單位和個人提供補充材料,或者要求他們作補充說明,也可以進行必要的調查。公安司法機關對立案材料的審查,只要求所取得的證據足以證明有犯罪事實發生,並且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而應當立案時;或者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而不應當立案時,立案前的審查工作就完成了。對於應當立案的,並不要求查清全部犯罪事實和查獲犯罪嫌疑人。
對於自訴案件,由於法律要求自訴人在提起自訴時,應當同時提出證明犯罪事實發生的各種證據,因此,人民法院在審查過程中,如果認為自訴人提出的證據不充分,可以要求自訴人提出補充證實有關犯罪事實的材料,但在立案前法院不得進行調查。
(三)對立案材料的處理
對立案材料的處理,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通過對立案材料審查後,分別針對不同情況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這是立案程序的最後結果。
刑事訴訟法第8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立案材料審查後,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根據這一規定,對立案材料的處理,包括立案決定和不立案決定兩種形式。
1.決定立案及應辦的法律手續。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經過對立案材料的審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即有犯罪事實發生,對行為人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應當作出立案的決定。
公安機關對立案材料進行審查後,認為需要立案的,由承辦人填寫《立案報告表》,公安機關主管負責人批准後,交由偵查部門開始偵查。人民檢察院對立案材料審查後,認為需要立案的,先由承辦人填寫《立案請示報告》,經檢察長批准或檢察委員會決定後,製作《立案決定書》。還應及時將《立案請示報告》和《立案決定書》報卜一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上級人民檢察院認為不應當立案的,製作《糾正案件錯誤通知書》,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撤銷案件。下級人民檢察院如有不同意見,可以申請復議?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訴案件,一般先由控告申訴庭:r作人員填寫《立案審批表》,經主管負責人審查批准後,移交刑事審判庭審理。
2.決定不立案及應辦的法律手續。接受立案材料的公安司法機關,經審查,如果認為不符合立案條件,即沒有犯罪事實發生,或者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應當作出不立案的決定。
決定不予立案的,應當製作《不立案決定書》,寫明案件的材料來源,決定不立案的理由和法律依據,決定不立案的機關等。根據刑事訴訟法以及相關規定,公安司法機關決定不立案的,應當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對控告人的復議申請,應當及時審核並作出答復。對於那些雖然不具備立案條件,但有嚴重錯誤或一般的違法亂紀行為需要其他部門處理的,應當將報案、控告或者舉報材料移送有關部門處理。 (一)立案監督的概念
立案監督,是指有監督權的機關和公民依法對立案活動進行監視、督促或者審核的訴訟活動。立案監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立案監督,是指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的立案活動進行的監督,它是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進行監督的一種。廣義的立案監督還包括其他單位和個人對立案活動進行的監督。
刑事訴訟法第8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決定不立案時,應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第87條又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由此可見,法律規定的立案監督包括控告人的監督和檢察機關的監督兩種形式。
(二)立案監督的程序
立案監督的程序,是指法律規定的控告人和人民檢察院對立案活動實施監督的方法和步驟。由於控告人和檢察機關的地位和性質不同,所以,二者對立案監督的程序也不相同。
1.控告人的監督。控告人對立案活動的監督是通過申請復議來進行的。控告人對公安機關的不立案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書》後7日內向原決定的公安機關申請復議。原決定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後10日內作出決定,並書面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對人民檢察院不立案的決定不服時,可以在收到不立案通知書後10日以內申請復議。對不立案的復議,由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部門辦理,並在收到復議申請的30日以內作出復議決定。
2.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1)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監督。刑事訴訟法第87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具體而言,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監督應注意以下幾點:
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監督的材料來源有兩方面:①通過人民檢察院的各種業務活動發現公安機關有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情況;②通過被害人的申訴獲得,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部門應當受理,並根據事實和法律進行審查。審查中,可以要求被害人提供有關的材料,進行必要的調查,認為需要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審查逮捕部門處理。
審查逮捕部門經過調查、核實有關證據材料,認為需要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的,經檢察長批准,可以要求公安機關在7日內書面說明不立案的理由。公安機關應當在7日內製作《不立案理由說明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後,通知人民檢察院。
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後,審查逮捕部門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成立的,應當通知控告申訴部門,由控告申訴部門在10日內將不立案的理由和根據告知被害人。
審查逮捕部門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人民檢察院通知公安機關立案應當由檢察長決定;重大、疑難、復雜的案件,由檢察長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人民檢察院通知公安機關立案,應當製作通知立案決定書,送達公安機關,同時抄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人民檢察院送達通知立案決定書時,應該將有關證明應當立案的材料同時移送公安機關,並且告知公安機關在15日以內立案,並將立案決定書送達人民檢察院。
公安機關在收到通知立案決定後,應當在15日內立案,並將立案決定書送達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通知公安機關立案的,應當依法對通知立案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對於由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人民檢察院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不予立案的,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人民檢察院可以直接立案偵查。
對於公安機關不應當立案而立案偵查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向公安機關提出糾正違法意見。
(2)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檢察院不立案的監督。對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應否實行監督,如何實行監督,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但人民檢察院《規則》第379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部門或者審查起訴部門發現本院偵查部門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不報請立案偵查的,應當建議立案偵查;建議不被採納的,應當報請檢察長決定。
(三)立案監督的意義
刑事訴訟法就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的立案活動的監督作了專門規定,從而使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的立案監督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加強和完善了人民檢察院對偵查工作的監督職能,有利於打擊和懲罰犯罪,防止罪犯逍遙法外,逃避法律制裁,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
目前,在刑事司法實踐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有案不立」、「不破不立」、「以罰代立」、「立而不究」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有礙法律的正確實施,損害法律的權威和尊嚴,而且造成了對犯罪打擊不力的現象。由此,加強立案監督,防止和克服上述不良現象的存在就成了一個緊迫的問題。

8. 刑事訴訟有哪些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2.依靠群眾原則[刑事訴訟法第版6條/第43條/第63條/第84條];
3.以事權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
4.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
5.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刑事訴訟法第9條]。
6.審判公開原則[審判公開制度]: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刑事訴訟法第11條]。
7.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

9. 破案的條件

1、犯罪事實已有證據證明;
2、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
3、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經歸案。
破案,是指查明主要犯罪事實並取得充分證據,將犯罪分子拘捕歸案。是立案偵查的目標。凡案件性質已經確定,主要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鑿無疑,應立即破案。
立案偵查到破案的程序有什麼
首先是被害人報案,接下來警察受案登記,如果經查報案屬實,則立案,不屬實,公安機關應開具不予立案決定書。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根據六機關《規定》,涉稅案件、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由公安機關管轄,人民檢察院不應受理。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9條第1款規定:「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公安立案程序:
1必須先有人報案(當事人,或者旁人)
2隻有刑事案件予以立案偵查,民事糾紛,治安案件一般都只是留個案底。
3不予收費,公安機關處理事情是不收費的。
4當案件偵查,審理完畢,或者案件不需要繼續偵查審理等其他情況,公安機關將予以撤銷立案。
法律另有規定的有:
1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不需要經過偵查的自訴案件;
2由人民檢察院直接立案偵查的案件;
3由軍隊保衛部門負責偵查的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
4由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的間諜案;
5由監獄立案偵查的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案件。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根據六機關《規定》,涉稅案件、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由公安機關管轄,人民檢察院不應受理;偽證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而不應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另外,對於自訴案件的第二類,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後,人民法院認為證據不足、可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應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被害人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不是公安局管轄的案件,他們就會不聞不問。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4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不論是否屬於自己管轄的案件,都應當接受。然後按照管轄的規定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對口頭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應當仔細地詢問和訊問,並將內容寫成筆錄,經宣讀或者交本人閱讀後,若有意見,應當允許更正,若認為無誤後,讓其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1、報案
2、警察受案登記
3、報案屬實,則立案,不屬實,公安機關應開具不予立案決定書
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七十五條 公安機關接受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於自己管轄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予以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不予立案。
對有控告人的案件,決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機關應當製作不予立案通知書,並在三日以內送達控告人。

熱點內容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條件關鍵 發布:2025-01-21 01:01:34 瀏覽:438
鉅沃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00:55:41 瀏覽:951
勞動法提前解約賠償 發布:2025-01-21 00:46:09 瀏覽:84
法院涉案款項 發布:2025-01-21 00:39:47 瀏覽:46
合同法代理制度 發布:2025-01-21 00:16:04 瀏覽:513
經濟法法律體系 發布:2025-01-21 00:15:55 瀏覽:126
依法治國的保證 發布:2025-01-20 23:53:47 瀏覽:834
中國美女法官 發布:2025-01-20 23:30:49 瀏覽:330
欠條怎麼寫才有法律效力有圖片 發布:2025-01-20 23:21:48 瀏覽:885
曾志強道德經 發布:2025-01-20 23:01:07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