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日
Ⅰ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許可法》中的期限全部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八十二條:本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二,《行政強製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六十九條:本法中十日以內期限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三,《行政復議法》中的「5」日和「7」日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四十條第二款: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第四,《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只有兩個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該條例第十八條:屬於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府信息,應當自該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
該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如需延長答復期限的,應當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並告知申請人,延長答復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規范中皆沒有明確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但一般來講,3日、5日、7日這些較短期限都應當理解為工作日,因為本身時間較短,如果算自然日,趕上節假日國家機關不上班,就會使得公眾喪失期限利益,顯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拘留日期當然是自然日。
希望能幫到你。
行政訴訟法是1989年4月4日通過,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作用是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刑法是1979年7月1日通過,1997年3月14日修訂,1997年10月1日起實施。其作用是懲罰犯罪,保護人民。
至於行政法,目前並無法典,從理論上將行政法很難法典化,因其涉及范圍極廣,內容紛繁復雜,須因時,地,事,情勢而頻繁變遷。除了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等局部性法典外,行政法律規范大多散見於各種法律,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甚至規章中,且這些形式數量眾多,無法一一闡述。
關於勞動教養,除了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了幾種行為可以勞動教養,還有幾個法規,這個網上有http://www.jincao.com/fa/law06.htm
你補充的問題和之前的問題可是很有關聯呢,這是不是你想真正問的呢,呵呵。勞動教養雖然是一種行政處罰手段,但它和刑法有著諸多牽涉。勞動教養的性質有一個特別的稱呼「行政刑法」,即一種為實現刑事目的的行政行為。勞動教養可以關個兩年,實質效果與判有期徒刑無異。而勞動教養不用通過司法程序,不用法院判,公安自己就可決定,也不用遵守「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司法證明要求,因此往往被公安機關當成是移送審查起訴的有效「代替手段」,即送檢察院交給法院審判可能證據不足,不會定罪,就自己定個勞動教養,一樣叫人坐牢。所以很多公安認為認為勞教是有效打擊違法行為量有力的工具,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實在不忍放棄。至於合法不合法,人權不人權,他們才不管呢!大量的有關法規的存在嚴重地擴大了勞教的適用范圍,並賦予公安機關無限的自由裁量權,嚴重地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這個制度受到專家和國外人權組織的激烈批評,諸如「沒有法律的授權和規范」、「勞動教養對象不明確」、「處罰過於嚴厲」、「程序不正當」、「規范不統一和司法解釋多元化」等等,不一而足,數不勝數。喊要改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了。你只要在網上隨便一搜,保證有一大堆。不用我細講了。
Ⅲ 行政法中15日怎麼區分工作日還是自然人
如果明確是工作日,則為工作日,否則都是自然日
Ⅳ 法律條文中表示時間的「日」是指工作日嗎有這樣的規定
1、法律條文中表示時間的「日」,如果沒有特殊指明,是指日歷中的」日「,不是工作日。
2、法律條文中如需要表達為「工作日」的,應當明確寫明是工作日,而不是省略為「日」。
《民法通則》
第一百五十四條 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規定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從規定開始計算。規定按照日、月、年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
期間的最後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天。
期間的最後一天的截止時間為24點。有業務時間的,到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截止。
Ⅳ 我國行政法頒布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及相關的訴訟法和處罰法
目前我國綜合性的行政法律主要有: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國務院信息公開條例等,行政強製法尚在審議中,行政程序法的出台還遙遙無期。另外,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部門發布的規章,都是行政法律。
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頒布,1990年10月1日實施。其作用是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行政處罰法1996年10月1日開始實施。
Ⅵ 行政法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訴訟時效一般是六個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Ⅶ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許可法》中的期限全部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八十二條:本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二,《行政強製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六十九條:本法中十日以內期限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三,《行政復議法》中的「5」日和「7」日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四十條第二款: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第四,《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只有兩個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該條例第十八條:屬於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府信息,應當自該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
該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如需延長答復期限的,應當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並告知申請人,延長答復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規范中皆沒有明確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但一般來講,3日、5日、7日這些較短期限都應當理解為工作日,因為本身時間較短,如果算自然日,趕上節假日國家機關不上班,就會使得公眾喪失期限利益,顯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拘留日期當然是自然日。
Ⅷ 在行政法裡面的期間內包含休息日的話,是否要延遲
不可以延遲。因為只有最後一天是節假日的才可以順延一天,中間有專節假日的不能扣除,否則變屬成了「工作日」。
雖然這個問題,行政訴訟法沒有具體規定,但是按有關規定,行政訴訟法沒有規定的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十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五條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Ⅸ 行政法工作日.自然日區別..舉例說明
工作日不包括節假日和休息日,比如一周有七個自然日,但可能只有五個工作日
Ⅹ 憲法中關於行政法的法條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第六條國務院於每年年初編制本年度的立法工作計劃。
第七條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於每年年初編制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前,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國務院有關部門報送的行政法規立項申請,應當說明立法項目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依據的方針政策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第八條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家總體工作部署對部門報送的行政法規立項申請匯總研究,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報國務院審批。
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適應改革、發展、穩定的需要;
(二)有關的改革實踐經驗基本成熟;
(三)所要解決的問題屬於國務院職權范圍並需要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第九條對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承擔起草任務的部門應當抓緊工作,按照要求上報國務院。
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在執行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第八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第八十六條 國務院由下列人員組成:
總理,
副總理若幹人,
國務委員若幹人,
各部部長,
各委員會主任,
審計長,
秘書長。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
國務院的組織由法律規定。
第八十七條 國務院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
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第八十八條 總理領導國務院的工作。副總理、國務委員協助總理工作。
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組成國務院常務會議。
總理召集和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國務院全體會議。
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監察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第九十條 國務院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負責本部門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委務會議,討論決定本部門工作的重大問題。
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第九十一條 國務院設立審計機關,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對國家的財政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九十二條 國務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