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復習資料

行政訴訟法復習資料

發布時間: 2022-08-15 02:58:37

行政法要怎麼復習呀

復習《行政法學》之要領
1、通讀教材,把握脈絡
考生拿到教材後,應從頭到尾地通讀一遍,除了比較仔細地閱讀緒言,了解教材的指導思想,結構體系,主要內容以及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外,其餘部分也應循序漸進地認真地從整體上通讀教材。讀完一遍教材後,你就會發現全書可分為緒言和總論兩大部分,緒言主要闡明了行政法學的一般理論,包括行政法學的研究對象,歷史發展,學習行政法學的意義和方法等。總論又分十二章,第一至第三章主要闡明了行政法的一般理論,包括行政法的概念,淵源和作用,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等問題。第四至第五章講行政組織法,包括行政機關組織法,行政機關編製法,公務員法三部分。第六至第十章講行政行為法,包括行政行為的一般原理和程序,具體講了行政立法行為,行政執法行為和行政司法行為三大部分,還講了這些行為產生的法律後果即法律責任問題。第十一章講的是行政監督法,主要講了行政法制監督。最後第十二章講的是行政訴訟。這些是復習《行政法學》的目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詳細以教材目錄為准。
通讀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把握教材脈絡,另一方面還是為了熟悉教材內容,勾劃出教材的重點難點,使考生能了解教材內容的概貌。通讀教材時一定要認真閱讀理解,並注意前後內容的關聯性。每看完一章節,可看看目錄,看能否聯起教材內容,切忌斷章取義。因為作為一門學科的內容,前後是相互聯貫,自成一體,只有系統全面地通讀一遍教材,才能使學習了的內容脈絡清晰,心中有譜。而且通讀教材時,還忌走馬觀花,只看要點,而忽視對要點的解釋。因為每一要點後面的解釋都是幫助考生對要點的理解,有利於考生牢記要點,即使考試時忘記了要點,考生也可以根據對問題的正確理解以及前後連貫的內容自己概括並提煉出要點來。可以避免死記硬背要點造成相似問題的混淆以及克服一旦考試情緒緊張,容易忘記要點的負面作用。
2、抓住重點、濃縮教材
要真正掌握教材內容,光第一遍的泛讀還不行,還應對教材進行復讀,復讀就是精讀、深讀。只有這樣,才能抓住重點、難點,才能深入淺出,濃縮教材。具體地說就是首先要從理解、熟悉概念人手。掌握概念,並非死記硬背,要抓住決竅,掌握概念的中心詞,並旁推側引。比如行政行為這一概念,應這樣理解記憶:作為某一行為是一定社會主體實施的,就行政行為來說,肯定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行為,而行政法所講的行政行為是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作出的,並且具有行政法意義的行為,而非行政主體從事的與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職權無關的民事行為,行政主體實施的與法律意義無關的事實行為,也不是行政法所要研究的行為。因此,這個概念的中心詞就是:「行政主體」,「行政職權,行政法律意義」。另外還要根據這個概念夯推側引,注意一對或幾個相通概念的比較,找出其異同點。比如行政行為與行政立法行為、行政執法行為、行政立法行為等等,這些概念是同類概念,這幾個概念往往只是某個中心詞的差異。通過這樣比較,不易混淆同類概念,更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行政法學》中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幾組:行政與行政法;行政關系與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與行政法規、行政規章;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行政合法性原則與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行為與行政立法、執法、司法等行為;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許可與行政確認;行政仲裁和行政裁決;行政監督與行政檢查;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法制監督與監督行政行為;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行政責任與行政賠償等。這些概念必須牢固掌握,仔細領會。
其次,要抓住各章重點,領會各章精髓。每章都有各自的核心問題,考生在全面復習時要善於抓住這一核心問題,前後延伸展開。尤其是在精讀教材後,要能合上書本將各章節的主要內容聯想回憶,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點。較好的方法是平時看書時自己能盡量地多找出每一章節可能擬出的論述題和簡答題,同時還要注意有時一個論述題又可以分解為幾個簡答題,要注意題型之間的相互轉化。比如教材第六至八章主要是圍繞行政行為展開的,其中涉及到幾個重要的具體行政行為,如行政執法行為中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執行、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檢查、行政合同等行為;行政立法行為中的行政調解、行政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行為。行政立法行為又是圍繞抽象行政行為展開的,涉及到行政立法體制、行政立法的原則和程序、行政立法的技術和效力等。
3、勤奮練習,功夫在書外
考生要在無硝煙的考場上做到臨陣不亂、胸有成竹、運籌帷幄,還要多做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不斷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練習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輔導資料上的同步練習,一類是考生自己在閱讀教材過程中自己根據往年考試中的題型及自己的需要自編的練習,還有一類就是模擬試題和往年的考題。這三類練習,一般是先做前兩類,同步練習一般蓋著了每章的知識點,考試八九不離十;自編練習往往是考生自己認為的重點、難點以及自己容易疏忽忘記的知識點,雖有個體差異但針對考生自己有幫助。通過這兩類練習,可總結出自己的錯誤,並將錯誤牢記心中,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直至練習到最後能熟練地做模擬試題和往年的考試題。
另外,考生在做練習過程中,會發現有許多題型如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案例題很多是針對法律條文出題的。「功夫在書外」就是要求考生不僅要掌握教材內容,還應注意我國行政立法的發展動態,熟悉那些沒有附在教 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公務員暫行條例入《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等。還應熟悉一些相關的行政管理法規,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土地管理法》、《海關法》、《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等等。掌握這些法律法規不僅對考生進一步了解行政法很有幫助,而且可以使考生答題時心中有數,游刃有餘。

㈡ 求豆丁網文檔《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第三版 姜明安 復習資料 名詞解釋 簡答 論述 案例

㈢ 誰有行政管理(本)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復習資料,幫幫我

補修學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復習資料

名詞解釋:

1、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 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中,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 關系稱為行政關系。

2、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為行政法所調整和規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與義務內 容的各種社會關系。

3行政法律事實,是指由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簡稱法律事實。

4、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5、行政職權是國家行政權的表現形式,是行政主體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權能。行政職權只能由行政主體來行使,行政管理相對方不享有行政職權。

6、行政職責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任何行政主體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職權的同時,必須同時履行職責。行政職責隨行政職權的產生、變更或消滅而在相應變化。行政職責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7、行政機關:指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根據其統治意志,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行使用權國家權力、組織管理國家行政事務的機關,國家行政機關也叫國家管理機關,簡稱政府

8、首長制和委員會制

凡政府組織法定的最高行政決策權力和責任賦予一人承擔者,稱為首長負責制,簡稱首長制;而賦予委員會議集體承擔者,稱為委員會議負責制,簡稱委員會制

9、層次制與職能制

層次制又叫層級制、分級制,是指政府組織縱向分為若干層次,每個層次所管業務性質相同,各對其上層負責,但其管轄范圍隨層級下降而縮小。職能制又叫分職制,指政府組織平行劃分為若幹部門,每個部門所管業務內容不同,但所管范圍大體相同。

10、集權制與分權制

集權制指行政權力集中於上級機關,下級機關沒有或有自主權,一切均需按照上級機關的指示去辦。分權制指下級機關在其管轄范圍內有自主決定權。上級機關對其許可權內決定的事項不加干涉。

11、公務員是指在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除 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即我國公務員的范圍限於在政府系統任職的國家公職人員,不包括各級行政機關中的工勤人員。

12、行政授權是指法律、法規將行政職權及行政職責的一部或全部授給非行政機關的社會組織行使的法律行為

13、行政委託,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將某項行政職能委託給某一機關、機構、企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辦理的行為。

14、行政相對方:在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是其權益受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的個人或組織。

15、行政法制監督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行為所進行的監督。

16、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17、行政立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活動

18、行政許可是指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方的申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通過頒發許可證、執照或批准、登記、認可等方式,允許其從事某項活動,行使某項權利,獲得某種資格和能力的具體行政行為。

19、所謂行政強制是指行政主體為實現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對行政相對方的人身及財產自由等採取的強制性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總稱。

20、行政強制執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行政機關或人民法院依法採取強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

21、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體之間,行政主體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為了實現行政管理的目的,依雙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確立、變更或消滅相互權利與義務的協議。

22、行政指導,就是行政機關在其所管轄的事務范圍內,根據國家的政策規定,或者法律原則,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用非強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該行政相對方的同意或協助,有效地實現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動的管理行為。

23、行政處罰是行政主體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給予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24、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實施的法律監督。即行政系統內部上下級之間的法律監督,以及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專門監督機關的法律監督。

25、行政責任是指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的人員因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違反其法定職責和義務而應依法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

26、行政救濟,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直接侵害其合法權益,請求有權的國家機關依法對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行為實施糾正,並追究其行政責任,以保護行政管理相對方的合法權益。

27、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條件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行政機關對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進行審查並作出處理決定的活動。

28、行政賠償即行政侵權賠償。是指行政主體及其行政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因其行為違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了損害,由行政主體給予賠償的法律制度問答題

27、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活動。

28、行政訴訟法是指有關調整人民法院和訴訟參加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行政案件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所形成的各種訴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簡言之,行政訴訟法就是調整行政訴訟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29、行政訴訟參加人是指因與行政爭議存在直接利害關系而參加行政訴訟的整個過程或主要階段的人及與他們的訴訟地位相類似的人。

30、行政訴訟證據是指在行政訴訟中用以證明案件事實情況的一切材料和事實。

31、起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人民法院通過行使審判權,依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訴訟行為。

32、審判監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違反法律、法規,依法對案件再次進行審理的程序。審判監督程序不是必須經過的審理程序,不具有審級的性質,是第一審、第二審以外的檢驗法院已結案件辦案質量的一種監督程序。

33、行政訴訟強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為保證審判活動的正常進行和人民法院裁判的順利執行,對有妨害訴訟秩序行為的人所採取的強制手段。

34、行政判決是指人民法院根據事實,依據法律法規參照規章,對審理終結的行政訴訟爭議,作出的實體裁判。行政判決分為一審判決和二審判決兩種

35、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針對行政訴訟程序問題作出的裁決。行政裁定與行政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36、決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訴訟期間,對訴訟中遇到的特殊事項作出的裁決。

37、涉外行政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審理和執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適用的訴訟程序。涉外因素是指行政案件的原告、第三人或者被執行人是外國公民、無國籍人或者外國組織。

填空

1、(C)是行政法律關系必不可少的當事人

A、行政機關 B、行政組織 C、行政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行政法律關系要素的變更,包括(ABD)

A、主體變更B、客體變更C、形式變更D、內容變更

3、行政法規是(B )制定的關於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A、全國人大常委會 B、國務院 C、國務院組成部門

4、下列組織中不屬於行政主體的是(BC)

A、街道辦事處 B、公安派出所 C、治安聯防隊

5、以行政行為是否具備一定的法定形式為標准,可以將行政行為分為( B )

A、單方行政行為和多方行政行為B、要式行政行為和不要式行政行為

C、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D、一般行政行為和特殊行政行為

6、下列情形中,表明我國行政機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的有(ABC)

A、國務院總理負責領導國務院工作

B、國務院副總理分別負責領導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工作

C、各部部長分別負責領導本部門的工作

D、國務院秘書長負責處理國務院日常工作

7、下列組織中,不屬於一級行政機關的有(BD)

A、鄉人民政府 B、村民委員會

C、鎮人民政府 D、居民委員會

8、( B )屬於行政處分。

A、免職 B、撤職 C、降職 D、辭退

9、公安局給予某人治安管理處罰的行為屬於(B)

A、行政司法行為 B、行政執法行為C、行政立法行為

10、下列機關中,(ACD )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A、北京市人民政府 B、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

C、河北省人民政府 D、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11、根據許可的性質不同,行政許可分為(A )

A、行為許可和資格許可 B、行為許可和事實許可C、一般許可和特殊許可

12、(ABD),不預行政處罰。

A、違法行政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B、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

C、不滿18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D、精神病人在發病期間有違法行為的

13、行政機關委託某建築隊拆除違章建築並向違章者徵收拆除費用的行為是(C)

A、直接強制 B、即時強制 C、代執行 D、執行罰

14、下列各項制裁形式中,屬於行政處罰的有(BC)

A、罰金 B、警告 C、拘留 D、拘役

15、行政復議以(A)為一般形式。

A、書面審理B、開庭審理 C、書面審理與開庭審理相結合

16、我國行政賠償實質上是一種(C)賠償。

A、行政機關 B、公務員個人 C、國家

17、如果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時,由(D)人民法院管轄。

A、原告進行選擇B、上級人民法院裁定C、被告所在地D、最先收到起訴狀

18、行政訴訟當事人包括(ABD)

A、原告B、被告C、代理人D、第三人

19、行政訴訟的證據來源於(ABC)

A、 原告舉證B、被告舉證C、人民法院依職權收集和保全

D、全人民檢察院依職權收集和保全的證據。

20、決定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A)

A、 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的決定一律不準上訴

B、 當事人不服時,有權在接到決定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C、 當事人不服時,有權在接到決定之日起7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D、當事人不服時,有權在接到決定之日起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1、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B)不適應調解。

A、可以適用 B、不適用 C、應當適應

問答題

1、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由行政法律規范預先規定。

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對等性。

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行政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具有統一性。

行政法律關系引起的爭議,在解決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2、行政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行政法律關系由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大要素構成。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也稱行政法主體或行政法律主體,是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行為和精神財富。

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間權利義務。行政法律關系既然是一種權利義務關系,那麼,由權利、義務構成的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也是行政法律關系不可缺少的要素。

3、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

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除了必須存在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以外,還必須具有兩個基本的條件:具有相應的行政法律關系賴以發生的法律根據,即有行政法律規范的存在。具有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

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行政法律關系要素的變更,包括主體變更、客體變更和內容變更

政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行政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的消滅。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消滅,從而使原行政法律關系消滅。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內容全部消滅,從而使原法律關系消滅

4、簡述行政法基本原則

行政合法性原則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內容。它是指行政權力的設立、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與法律相抵觸。行政合法性原則要求行政主體必須嚴格遵行行政法律規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規范以外的特權,超越法定許可權的行為無效;違法行政行為依法應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體應對其行政違法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行政合法性原則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方面的內容。違反實體法和違反程序法都是對行政合法性原則的破壞。實體法是指規定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行政法律規范。程序法則通常是為保證行為程序公正,沒有偏私,從而保障實體權利得以實現的法律規范。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內容:

(1)任何人不能成為審理自己案件的法官。執行這一原則的制度是迴避制度。

(2)行政機關在裁決行政糾紛時不能偏聽偏信,應當給予當事人同等的辯論機會。

(3)決定對當事人不利的事務時,應預先通知當事人並給其發表意見的機會。

行政合法性原則的具體要求:

(1)任何行政職權都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這是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許可權劃分、行政專業部門與綜合部門的許可權劃分、上級與下級的許可權劃分等都必須依據法律確立。各部門不能超過法律賦予的職權范圍,否則即構成違法。

(2)任何行政職權的行使應依據法律、遵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這就要求行使行政權力不僅應遵循實體法規范,而且應遵循程序法規范,兩者不能偏廢。

(3)任何行政職權的授予和委託及其運用都必須具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宗旨。

行政合理性原則。

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機關不僅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種類和幅度范圍作出行政決定,而且要求這種決定應符合法律的意圖和精神,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則是基於實際行政活動的需要而存在的。任何法律都是有限度的,尤其是規范行政活動的法律。主要表現在:

(1)法律不可能規范全部行政活動

(2)法律對行政活動的規范,應留出一定的餘地,以便使行政機關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如果法律對行政活動規定得面面俱到,毫無裁量餘地,則最終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束手無策。

行政合理性原則的具體要求 :

(1)行政行為的動因應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要有正當的動機

所謂正當考慮、正當動機,是指行政機關作出某一行政行為,在其最初的出發點和動機誘因上,不得違背社會公平觀念或法律精神,必須客觀、實事求是,而不是主觀臆斷,脫離實際,或存在法律動機以外的目的追求。

(3)行政行為的內容應合乎情理

所謂合乎情理指合乎事情的常規或規律。

5、行政主體的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一特徵將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區別開來。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主要是指行政主體應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能獨立地對外發布決定和命令,獨立採取行政措施等。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8、行政職權的特徵:

(1)強制性

(2)不可處分性

(3)職權與職責的統一性

另外,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時,還享有行政優先權和行政受益權。行政優先權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所享有的種種職務上和行為上的優先條件。行政優先權雖然不屬於行政職權,但它與行政職權密切相關,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權的保障條件。行政優先權主要包括先行處置權、獲得社會協助權和推定有效權。行政受益權是指行政主體從國家所享受到的各種物質優益條件。為了保證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提高行政效率,國家必須向行政主體提供各種物質條件,如財政經費、辦公條件、交通工具等。

9、國家行政機關的設置原則。

(1)適應需要原則 (2)精簡原則 (3)高效率原則 (4)依法設置的原則

10、公務員在法律地位上有下列特點:

他享受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各種權利,同時履行憲法和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各種義務;

他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從事個人行為,但不能以國家名義從事公務行為,否則就是另外一種身分了;

他的個人行為只代表他個人,不具有強制性,而且行為效果歸屬於他自己。

公務員首先是公民,因而享有自然人的法律地位。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公民。當公務員依法代表國家從事公務時,他就具有了其作為公務員的法律身分,從而享有公務員的法律地位。由於自然人和公務員是兩種不同的法律身分,二者所處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當其處於公務員法律地位時,便顯示出其特點:

公務員有資格作為國家的代表,以公務機關的名義從事公務行為;

公務員享有行政職權,享有行政優益權,同時需要承擔行政職責;

公務員的公務行為具有強制性,公務行為所引起的效果,由所屬公務機關承受;

所屬公務機關對公務員個人過錯負連帶責任。

11、行政相對方的法律地位。

行政相對方的法律地位是通過其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表現出來的。

(1)行政相對方的權利

A.提出申請的權利 B.參與行政管理的權利 C.聽證的權利 D.了解情況的權利 E.申請行政法上的救濟的權利

(2)行政相對方的義務

A.服從行政管理的義務 B.協助行政主體執行公務的義務 C.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義務

12、行政法制監督的構成。

行政法制監督是由主體、對象和內容三部分構成的。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其中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和專門行政監督機關所進行的監督屬於權力性監督,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所進行的監督屬於權利性監督,權力性監督主體一般能對被監督主體直接採取法律上的措施,產生法律效力。而權利性監督主體則不能作出直接產生法律效果的監督行為,而只能通過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等方式向權力性監督主體反映,或通過新聞媒體曝光而引起權力性監督主體的注意,最終由權力性監督主體採取具有直接法律效果的措施。因此,權利性監督主體的監督是啟動行政法制監督的前提和基礎,二者結合在一起共同實現行政法制監督的目標。

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行政主體包括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主體的工作人員包括行政機關的公務員和被授權的組織中的行使行政職權的工作人員。

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是監督行政主體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以及監督國家公務員及被授權組織中的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

13、行政行為的特徵是: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14、行政行為的構成要件。

(1)主體合法

所謂主體合法是指作出行政行為的組織必須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能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能夠成為行政主體的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並且該行政主體應當是依法設置的行政機關或是依法被授予行政職權的組織。

由於行政行為通常是由行政主體的具體工作人員實施的,因此這些工作人員應具備法定條件,才能保證行政行為的合法有效性。另外,主體合法除了要求行為主體必須是行政主體以外,還要求其行為必須在許可權范圍內。若行政主體的行為超出其許可權范圍,則其行為不合法。

(2)內容合法

內容合法要求:

A.行為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有充分的事實根據。

B.行為有明確的依據,正確適用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C.行為必須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3)程序合法

程序是實施行政行為所經過的步驟、時限方式等。任何行政行為均須通過一定的程序表現出來,沒有脫離程序的行政行為。行為的程序是否合法影響著行政行為實體的合法性。程序合法要求:

A.行政行為符合行政程序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和制度。B

B.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的步驟和順序。

15、行政立法的性質

行政立法既有行政的性質,是一種抽象行政行為,又具有立法的性質,是一種准立法行為。應當結合這兩個方面來認識行政立法。

A.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質

行政立法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

行政立法所調整的對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務及與行政管理密切關聯的事務;

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實施和執行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實現行政管理職能。

B.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質

(a)行政立法是有權行政機關代表國家以國家名義制定行政法律規范的活動。(b)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為規則屬於法的范疇,具有法的基本特徵,即普遍性、規范性和強制性。(c)行政立法必須遵循相應的立法程序。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必須經過起草、徵求意見、會議審查、通過、簽署、公布等法定程序。

16、行政強制的特徵

A.行政強制的主體是行政主體,即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沒有權力直接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情況下,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實施強制,但行政強制的主體並不因此而變成人民法院,行政強制也未因此改變其行政的性質。

B.行政強制的對象是相對方的財物和人身自由。由於相對方拒不履行行政法義務,或對社會秩序及他人人身健康和安全可能構成危害或其本身正處在或將處於某種危險狀態中,而導致行政主體作出行政強制行為。

C.行政強制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

17、行政強制執行具有以下特徵:

(1)行政強制執行以行政相對方不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為前提

(2)行政強制執行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或者人民法院來實施

(3)行政強制執行的對象范圍廣泛

(4)行政強制執行不允許進行執行和解

18、行政合同有如下特徵:

A.行政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必須是行政主體 B.行政合同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目標;C.行政合同的雙方意思表示必須一致 D.在行政合同的履行、變更或解除中,行政主體享有行政優益權

19、行政指導有以下特徵:

(1)行政指導是非權力行政活動(2)行政指導是一種事實行為(3)行政指導是行政機關單方面的意思表示,屬於單方行為(4)行政指導是一種適用較大幅度的彈性的管理領域(5)行政指導適用法律優先的原則(6)行政指導是一種外部行為

20、行政處罰的特徵

A.行政處罰是以對違法行為人的懲戒為目的,而不是以實現義務為目的。也就是說,行政處罰不是在個人或組織不履行法定義務時,促使義務人承擔義務的措施,而是對個人或組織不履行法定義務或不正當行使權利時的一種制裁,促使其不再重犯。行政處罰的這一特徵使其與行政強制執行區別開來。

B.行政處罰的適用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司法機關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適用主體,這就將行政處罰與刑罰區別開來。刑罰只能由司法機關來適用和執行,行政機關不能作為適用刑罰的主體。

C.行政處罰的適用對象是作為行政相對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屬於外部行政行為。這一特點將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區別開來,行政處分是一種內部行為,是基於行政機關內部管理的層級關系或內部監督關系而形成的。被處分的對象只能為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或其他由行政機關任命或管理的人員。而一般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則不能成為行政處分的對象。

㈣ 誰有2010年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考試復習資料

山東省冠縣人民法院行政判決書
(1999)冠行初字第161號
原告:姚化平,男1962年出生,漢族,農民,住冠縣清水鎮姚行村。
委託代理人:葛潤民,聊城市東昌府區中心事務所法律工作者。
委託代理人:邢天華,聊城市東昌府區中心法律事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冠縣清水鎮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岳其祥,鎮長。
委託代理人:宋淑鳳,冠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殷汝奎,冠縣清水鎮人民政府司法所所長。
原告姚化平訴被告冠縣清水鎮人民政府農業行政強制案,原告姚化平向本院提訴訟。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姚化平、代理人葛潤民、邢天華,被告代理人宋淑鳳、殷汝奎到庭參加訴訟,現本案已審理終結。
原告姚化平訴訟稱:1998年陰歷後五月初一,被告冠縣清水鎮人民政府派管區總支部書記馮首義為首的小分隊,受杜學功和姚行村委會其他成員指點下,在原告家沒有成年人的、被告未出示任何證件和手續、未表明身份,強行把原告買了一個月的拖拉機開走,扣押了原告的拖拉機,工具箱內的一萬元現金和全部工具,至今未予。
被告辯稱:被告對扣押原告姚化平拖拉機的事實不予否認,但原告提出扣押拖拉機間接損失不予賠償,國家賠償法規定只對直接損失給予賠償。扣押原告拖拉機時,馮首義、李維漢、杜澤華、杜同興現場清點,拖拉機工具箱內有板手一個、鉗子一個,沒有現金。原告的訴訟請求不能給予支持。
庭審中,被告向法庭提交了證據:(1)、(2)、(3)、(4)證明原告拖拉機工具箱內沒有現金;(5)號證明原告的拖拉機在杜學功家;(6)號證明扣押原告拖拉機經過。原告對被告提出的證據提出異議:原告的代理人向被告要過拖拉機。同時向法庭提交以下證據:(1)(2)(3)號證明被告扣押原告拖拉機。
經庭審質證辯論,查明1998年陰歷後五月初一,原告姚化平因拒交農業夏征款,被告冠縣清水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將原告的拖拉機扣押至杜學功家,後被告多次通知原告把農業夏征款交上,把拖拉機開走。庭審中,被告冠縣清水鎮人民政府代理人表示可以讓原告把拖拉機開走,其扣押原告姚化平拖拉機行政行為沒有法律依據。被告冠縣清水鎮人民政府提供的證據能證明以上事實。
本院認為,1998年陰歷後五月初一,被告冠縣清水鎮人民政府以原告姚化平拒交農業夏征款為由,強行將原告姚化平拖拉機扣押至杜學功學,其行政行為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原告所訴其工具箱內有現金一萬元。查無實據,不予採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3、4目這規定,判決如下:
撤銷被告冠縣清水鎮人民政府扣押原告姚化平拖拉機行政強制行為。
限被告示於本判決生效後五日內返還原告的拖拉機。
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400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山東省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徐海軍
審 判 員:許以強
代審判員:張其峰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書 記 員:張紹澤

㈤ 有沒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復習資料啊

有很多

㈥ 電大期末考試復習資料《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多項選擇題

來啦來啦,不知道你現在還需不需要呢?隨便在電大題酷這個小程序上幫你搜了幾道題,這個回小答程序還挺好用的,我班主任告訴我考試復習的時候可以用這個小程序,我用了之後覺得還不錯,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 )。
a. 可以申請復議
b. 不可以申請復議
c. 法院判決後,不服可再申請復議
d. 撤訴後再申請復議
正確答案是:不可以申請復議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不適用調解,這是何種訴訟確立的基本制度( )。
a. 民事訴訟
b. 刑事訴訟
c. 行政裁決
d. 行政訴訟
正確答案是:行政訴訟

根據我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國家賠償的申請人的損失包括( )
a. 所有損失
b. 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c. 間接損失
d. 直接損失
正確答案是:直接損失

公務員一經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行政處分。這屬於公務員的( )權利。
a. 申訴控告
b. 享受報酬、福利
c. 依法執行公務
d. 身份保障
正確答案是:身份保障

下列( )項不是國務院組成人員。
a. 秘書長
b. 民航總局局長
c. 國務委員
d. 審計長
正確答案是:民航總局局長

㈦ 求08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復習資料

<a href=http://www.pass-e.com>真題網提供</a><br>
行政訴訟法法條記憶口訣

看了一遍行政訴訟法部分的法條,腦子一片混亂。我一直覺得行政法、行政訴訟法部分真得是很難記,哎,考過的同學建議使用口訣記憶法,好吧,「聽人勸吃飽飯」,先搜來一堆口訣試一把,大家共享哈~~
行政訴訟法:
一、受理范圍
口訣:英法制護發霧撫恤他
表面意思:拿英法聯合生產的護發霧劑撫恤他
對應法條
英:即營,認為侵犯自己經營自主權的
法:即罰,對處罰行為不服的
制:對人身或財產的強制措施不服的
護:行政機關不履行保護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的義務
發:對應法給自己的證照未發貨不予答復的
霧:即務,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撫恤:認為行政機關沒法給撫恤金的
他:其他侵犯人身權、財產權的
附行政處罰類型:小(銷)劉(留)收款亭(停)
二、不受理范圍
口訣(1):終歸國內
表面意思:終於回到了國內
對應法條
終: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
歸:行政法規、規章或機關制定發布的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國:國家行為(國防、外交等)
內:機關內部對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決定
口訣(2):應只調回全才
表面意思:應該只把全才類人物調整回來
對應法條
英,即影,對權利義務沒有影響的
只,即指,行政指導行為
調,調解行為
回,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全,即權,公安等依刑訴法授權的行為
才,即裁,法定仲裁行為
三、中級法院管轄的案件
口訣(1):大海不省磚
表面意思:向大海填磚會填很多磚
對應法條
大:本轄區重大、復雜的案件
海:海關處理的案件
不:即部,針對國務院各部門的行為提起的訴訟
省:針對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行為提起的訴訟
磚:即專,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
口訣(2):他先攻外(語)
表面意思:准備考試他先復習外語
對應法條
他: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先:即縣,被告為縣級以上地方政府且基層法院不宜審理
攻:即共,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體訴訟案件
外:重大涉外、涉港澳台案件
四、其他可提起行政訴訟的主體情形
口訣:更夫領進小孩
對應法條
更:與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
夫:即復,與被訴復議決定由法律利害關系或為復議程序的第三人
領:通鄰,被訴行為涉及相鄰權的
進:通競,倍速行為涉及公平競爭權的
小:即銷,與撤銷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
孩:即害,要求機關追究加害人法律責任的
五、法院可依職權調取證據的情形
口訣:力避剪指甲
對應法條
力:即利,涉及國家、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認定的
避:涉及迴避事項的
剪:通結,涉及訴訟終結事項的
指:即止,涉及訴訟中止事項的
甲:即加,涉及追加當事人的
六、判決撤銷的案件情形
口訣:濫懲罰超不足
表面意思:胡亂懲罰總是有不足之處
對應法條
濫:濫用職權
懲:即程,程序違法
罰:即法,適用法律法規錯誤
超:超越職權
不足:主要證據不足
司考復習中…… (註:上述內容僅供網友學習之用喲~~)

㈧ 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重點~

呵呵,正好,我整理了。不知道你的老師是不是唐華芳。這是按她的重點整理的。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復習概要
本概要根據老師上課所給重點而制,不保證完全准確,僅供復習參考。祝考試順利!O(∩_∩)O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1、行政法的淵源是指行政法律規范的外部表現形式或來源。它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行政規章、國際條約與協定、法律解釋。
第三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重點,在每一個名詞後面都包含了很多內容,請認真看書)
1、行政法基本原則: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依法行政原則。它包括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誠實守信、便民高效、權責統一。
2、合法行政:職權法定,依法的行政規定,法律優先,法律保留。
3、合理行政:指行政主體不僅應當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實施行政行為,而且要求行政行為要客觀、適度,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合理行政提出的依據是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產生於擴大。合理行政的內容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書56頁)。
4、程序正當:包括行政公開,必要時迴避,說明理由,充分聽取當事人意見,不單方接觸,充分保障行政相對人的救濟權等內容。
5、便民高效:包括嚴格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
6、誠實守信:包括提供全面、准確、真實的信息,信守承諾,信賴保護等內容。其中,信賴保護原則主要適用於對授意行政行為的撤銷上。它要求授意行政行為因違法或不當而應給予撤銷時,對信賴該行政行為合法有效的人應考慮賠償或不得撤銷該行為。它包括程序性規定(信賴利益大於公共利益時,行政行為不得撤銷)和財產性規定(信賴利益小於公共利益時,行政行為可以撤銷,但受益人必須得到賠償)兩個方面內容。
7、權責統一:第一,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第二,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並要建立完善追究責任的機制。
第四章 行政主體
1、概念:指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相對人互有權利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是以其行政法上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而獨立行使行政權力並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
2、特徵:(1)是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相對人有對應權利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2)行使國家行政權。(3)具有行政法上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3、范圍:總體講,依法享有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都是行政主體。對規章授權的組織是否屬於行政主體的范圍尚處於爭議中。(書68頁)
4、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行政主體,兩者具有密切的聯系,但不能將兩者等同起來。兩者概念不同、范圍不同。(書67頁)
5、行政主體委託的組織:也稱受委託組織。行政委託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將其行政職權的一部分委託給非行政機關行使的行為。特徵:(1)其行政權力來源於行政機關的委託行為(2)被委託組織並沒有因委託而獲得法定的職權、職責(3)被委託的組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行政主體仍然是委託的行政機關。委託條件:從委託主體、受委託組織和委託內容三個方面考慮。(書78頁)

第八章 行政行為概述
1、概念:指具有行政全能的組織通過一定的意思表示,行使行政職權或履行行政職責所實施的、能夠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
2、特徵:從屬性,服務性,單方性,強制性,無償性。
3、分類:抽象~ 與具體~,內部~與外部~,羈束~與自由裁量~,依職權~與依申請~,單方~與雙方~,附條件~與不附條件~,授意~與負擔~,要式~不要式~,作為~與不作為~,平時~與緊急~。(書144頁)
4、行政行為的內容:設定權利義務,變更權利義務,消滅權利義務,確認和證明權利義務。
5、行政行為的形式:明示形式和默示形式。
6、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1)主體必須是具有行政權能的組織(2)本質必須是行政權的實際運用(3)內容必須是能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4)外觀上必須具有使行為主體的內在意思表示出來的一定存在形式
7、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1)行為主體必須合法(2)行政許可權必須合法(3)行為內容必須合法、適當、真實和明確(4)行為程序必須合法(5)行為形式必須合法
8、行政行為的效力內容:包括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四個方面。(書152頁)
9、行政行為的生效:即時生效,告知生效,受領生效,付款生效。
10、行政行為的失效:行政行為可因撤銷、變更、廢止、終止而失去法律效力。
11、行政行為的無效:行政行為具有重大、明顯的違法情形,從而使其自始至終不發生法律效力的行為。行政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有權國家機關可宣布該行政行為無效,行政相對人亦可抵制該行政行為,不受其約束:
(1)行政行為具有特別重大的違法情形
(2)行政行為具有明顯的違法情形
(3)行政行為的實施將導致犯罪
(4)不可能實施的行政行為
(5)行政主體受行政相對人脅迫或欺騙做出的行政行為
(6)行政主體不明確或明顯超越相應行政主體職權的行政行為。
注意行政行為無效的後果。(書157頁)
12、行政行為的撤銷:指行政行為具有無效以外的其他違法情形,由有權國家機關做出撤銷決定而使之失去法律效力。注意區別無效與撤銷。撤銷的條件,具備其一即可:合法要件缺損,明顯不適當。注意行政行為撤銷的法律後果。(書158頁)
13、行政行為變更、補正、廢止等內容。
第九章 行政程序
1、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程序法定原則,公開原則,參與原則,公正原則,效率原則。
2、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表明身份制度,告知制度,調查制度,聽證制度,說明理由制度,辯論制度,迴避制度,權能分離制度,情報公開制度,不單方接觸制度,時效制度,行政救濟制度。
注意原則與程序間的關聯,哪些原則對應哪些制度。
第十章 行政立法與行政規劃
1、行政立法: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和發布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活動。它的主體是特定的行政機關,它只是行政行為的一種。
2、行政立法的特徵:從屬法律性,適應性,多樣性,簡易性。
3、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規章→較大的市人民政府規章,部門規章=部門規章,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間的效力等級問題: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適用地方性法規;國務院認為適用部門規章的,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沖突時,由國務院裁決。
行政法規、規章不溯及既往,特別規定除外:(1)行為發生時的行政立法認為是違法行為,現在不認為,如果案件未審結、執結,適用現行行政法規、規章(2)行為發生時,行政立法規定了較重處罰,現在較輕,如果案件未審結、執結,適用現行行政法規、規章(3)行為發生時行政立法沒有授予權利,現在授予,如果沒有超過該權利行使的時效期間,適用現行行政立法的規定。(書188頁)
第十一章 行政許可與行政確認
1、行政許可原則:許可法定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效率與便民原則;權益保障原則;信賴保護原則;監督原則。
2、行政許可范圍:包括肯定性和否定性兩個方面,否定方面列舉如下: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
(2)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
(3)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
(4)行政機關採用事後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書216頁)
第十四章 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
1、行政處罰的設定
(1)法律的設定權:包括任何種類和形式的行政處罰,並且法律是我國設定人身自由罰的唯一規范性文件。
(2)行政法規的設定權:除限制人數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創設其他種類的性質處罰;受法律限制,需要作出具體規定時,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
(3)地方性法規的設定權: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需要作出具體規定時,要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
(4)行政規章的設定權:只限於設定警告和一定數額的罰款;國務院部委規章設定的罰款最高數額由國務院規定,地方政府規章設定的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規定;只能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5)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2、從輕或減輕處罰的適用: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該從輕或減輕處罰:(1)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2)受他人脅迫實施違法行為的(3)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4)其他依法應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的。
3、執行罰和罰款的區別:(筆記)
第十五章 行政指導、行政合同和事實行為
1、行政事實行為概念:行政主體基於職權實施的不能產生、變更或消滅行政法律關系的行為。
2、行政事實行為特徵:行政性;不能產生、變更和消滅行政法律關系;可致權益損害性。
第十八章 行政復議
1、基本原則:全面審查原則;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原則;司法最終原則。
2、管轄
(1)一般管轄
 對縣級以上政府部門不服,向該部門的本級政府或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復議。
 對地方各級政府不服,向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復議。行政公署對縣政府行使復議權。
 對國務院各部門或省一級政府不服,向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部門、政府申請復議,由原機關進行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向國務院申請裁決。
(2)特殊管轄
 不服派出機關:派出機關包括行政公署、區公所、街道辦。行政公署對應省一級人民政府,區公所對應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街道辦對應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
 不服派出機構:派出機構是政府工作部門根據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和行政管理的實際需要而設立的機構,如公安派出所、稅務所、工商所、土地所等。派出機構能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管理職權,可以向設立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復議。不能以自己名義,視為委託,按一般管轄處理,向委託部門的上一級主管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
 不服被授權組織:向直接管理該組織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工作部門或國務院部門管轄。
 不服共同行政行為:向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
 不服被撤銷機關:作出撤銷決定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行使復議管轄權。
(3)移送管轄:指行政機關對已經受理的行政復議案件,經審查後發現自己對該案件無管轄權時,將案件移送到有管轄權的復議機關管轄的一種法律制度。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第一,移送的案件必須是已經受理的案件;第二,移送的機對該復議案件沒有管轄權;第三,受移送的復議機關對該復議案件有管轄權。
(4)指定管轄:對某一行政復議案件,上級行政機關或同級政府以裁定的方式,指定某一行政機關管轄。原因有二:一是有復議管轄權的行政機關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二是行政復議機關對復議案件的管轄權發生了爭議,協商不成。
第十九章 行政訴訟的基本理論
1、概念:行政訴訟是指人民法院根據行政相對人的請求,依照法定程序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從而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2、特徵:(1)是解決一定范圍內的行政爭議活動(2)原被告是恆定的(3)核心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4)是法院運用國家審判權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3、基本原則:一般原則: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獨立審判;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當事人訴訟法律地位平等;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辯論原則;人民檢察院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另外可以了解一下言詞、直接原則,處分原則)特有原則:合法性審查原則。(另外可以了解一下司法權有限原則)
第二十章 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1、人民法院不受理的事項
(1)《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2)《若干問題解釋》第一條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的行為;
(二)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三)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四)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五)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六)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第二十一章 行政訴訟管轄
一、級別管轄
1、基層人民法院:一般行政案件均由基層人民法院作為一審法院。
2、中級人民法院: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對一定級別(國務院各部位,省一級人民政府)的行政機關提起訴訟的案件;國際貿易行政案件和反傾銷、反補貼行政案件;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3、高級人民法院: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地域管轄
1、一般地域管轄: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也可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改變原行政行為,指改變認定事實、改變使用依據、改變處理結果。
2、特殊地域管轄
(1)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不服: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人民法院管轄。
(2)對不動產提起訴訟: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
3、共同地域管轄:兩個以上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法院起訴;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起訴的,由最先收到訴狀的法院管轄。
4、移送管轄: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已經受理了案件(2)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發現自己對該案件沒有管轄權(3)接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對該案件有管轄權。
5、指定管轄:有以下兩種情形:由於特殊原因,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能行使管轄權;因人民法院之間對管轄權發生爭議引起的指定管轄。
6、移轉管轄:下級移轉給上級;上級移轉給下級。
第二十二章 行政訴訟參加人
1、行政訴訟參加人、行政訴訟參與人、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其他參與人的關系。
2、被告法定類型
(1)直接起訴的被告:沒有規定實行復議前置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2)經過復議程序的被告:
 復議機關維持,原行政機關是被告
 復議機關改變,復議機關是被告
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不作決定,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起訴,原行政機關是被告
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不作決定,如果對復議不作為起訴,復議機關是被告
(3)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共同作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4)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作為被告:該組織是被告,但規章授權的組織也有被告資格
(5)受委託的組織: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6)行政機關被撤銷後的被告: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沒有繼續行使的機關時,作出撤銷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被撤銷機關所屬人民政府是被告。
(7)派出機關、派出機構:派出機關為被告;派出機構按是否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劃分,有則可以作為被告,無則視為委託,按委託處理。
(8)內設機構:與派出機構相同
(9)經上級機關批准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以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被告。(書409頁)
第二十三章 行政訴訟的證據
1、被告舉證責任:要注意以下幾點:(1)在行政訴訟中,被告負主要舉證責任(2)舉證期限為10天,有正當事由可延長(3)被告只能提供自己在行政程序中收集的證據,但書見《若干解釋》第28條 (4)被告不得自行舉證(5)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法定期限的,由被告舉證(6)舉證內容:提供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7)被告不舉證的法律後果
 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 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應提供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依據,如不提供,視為具體行政行為無證據和依據
 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
 被告認為原告超過起訴期限的,由被告承當舉證責任
 證明起訴符合法定條件,但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起訴期限的除外
 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經提出申請的證據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 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 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請的登記制度不完備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相關證據材料並能夠作出合理說明的
 在行政賠償訴訟中,證明因受被訴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失的事實,但新國家賠償法規定,賠償義務機關採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期間,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提供證據。
第二十四章 行政訴訟程序
1、起訴的條件:(1)原告是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4)屬於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2、上訴的條件:(1)上訴必須針對未發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審判決(2)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必須是一審程序中的當事人(3)必須在法定上訴期限內提出上訴(4)上訴的方式必須合法
3、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的問題(書465頁)
第二十五章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與裁判
1、注意每種判決的種類及適用條件(書476頁)
 維持判決
 撤銷判決
 履行判決
 變更判決
 駁回訴訟請求判決
 確認判決(情況判決)
2、行政訴訟裁定: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為解決本案的程序問題所作出的對訴訟參與人發生法律效果的司法決定(意思表示)。特點:為解決程序問題;在任何階段都可作出;法律依據是程序性規范;可以書面或者口頭。

熱點內容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條件關鍵 發布:2025-01-21 01:01:34 瀏覽:438
鉅沃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00:55:41 瀏覽:951
勞動法提前解約賠償 發布:2025-01-21 00:46:09 瀏覽:84
法院涉案款項 發布:2025-01-21 00:39:47 瀏覽:46
合同法代理制度 發布:2025-01-21 00:16:04 瀏覽:513
經濟法法律體系 發布:2025-01-21 00:15:55 瀏覽:126
依法治國的保證 發布:2025-01-20 23:53:47 瀏覽:834
中國美女法官 發布:2025-01-20 23:30:49 瀏覽:330
欠條怎麼寫才有法律效力有圖片 發布:2025-01-20 23:21:48 瀏覽:885
曾志強道德經 發布:2025-01-20 23:01:07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