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主體的限制

行政法主體的限制

發布時間: 2022-08-21 19:40:30

❶ 我國的行政執法主體有哪幾類

有兩類:行政機關、行政機構。

一、行政機關

此類主體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國務院直屬機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

二、行政機構

行政機構是行政機關的一個非獨立組織,它代錶行政機關處理各項行政事務或機關內部事務,原則上不能以自己名義獨立對外行使職權。

但在有的情況下,法律、法規規章直接把行政處罰權授予了行政機構,這時行政機構就獲得了行政處罰主體資格。這主要有兩種情況:

1、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成為行政處罰主體。

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86 條規定:"對違反交通管理行為的處罰,由縣或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當於縣一級的公安交通管理機關裁決。警告、50元以下罰款、弔扣2個月以下駕駛證的處罰,可以由交通警察隊裁決。"

也就是說,對於警告、50元以下罰款、弔扣2個月以下駕駛證的處罰,交通警察隊這樣一個交通管理機關的內部機構可以成為行政處罰主體。

2、行政機關的派出所機構可以成為行政處罰主體。

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第2款規定:"警告、50元以下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決。

(1)行政法主體的限制擴展閱讀:

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推行

1、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規范源頭,公示哪些主體有權執法等

2、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規范過程,確保程序合法

3、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范結果,保障執法決定合法

近日,國辦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指導意見》。在國務院新聞辦1月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有關情況。

「我國約有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規和幾乎所有的行政法規,都是由行政機關來執行。執法主體多、范圍領域廣、行為數量大,在行政機關各項活動中,行政執法又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最密切、最直接。」司法部副部長劉振宇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行政機關不斷完善制度、加強管理,行政執法總體上有很大改善,群眾的滿意度也日益提高。「與此同時,行政執法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隨意執法、粗暴執法、執法尋租等,執法不作為、執法不重視程序、違反法定程序時有發生。」劉振宇說。

另一方面,部分人阻撓執法、抗拒執法的現象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執法疲軟的問題引發熱議。

「比如高鐵霸座飛機霸座的問題、城市流浪犬的治理問題等,公眾要求行政執法機關嚴格執法的呼聲越來越高。」劉振宇說,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規范行政執法的制度有很多,重點推行三項制度出於哪些考量?「三項制度是整個行政執法制度體系裡最典型也是最關鍵的。

公示制度規范源頭,向社會公示哪個單位有什麼樣的職權,什麼樣的執法主體有權力進行執法;全過程記錄規范過程,確保程序合法;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范結果,保障執法決定符合法律規定。」

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局長趙振華說,抓住這三個制度,將對提高整個行政執法的水平起到關鍵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行政執法主體

參考資料:人民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推行

❷ 行政法主體和行政主體的區別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體是指調整和監督各種行政關系的參與者、組織和個人。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是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國家公務員和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等。行政主體是行政法的主體之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九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第二十條 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行政機關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❸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法律分析: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有: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行政主體就是享有行政職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比如行政機關。

行政法主體就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這是同一個概念。即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與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就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組織和個人。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❹ 行政主體資格有哪些

法律分析: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如下:

一、中央機關與機構

1、國務院;

2、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

3、國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

4、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

5、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

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6、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

二、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

1、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到省級人民政府;

2、縣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這里與中央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是一樣的,基本上中央有什麼部門,地方也有什麼部門,這里要注意的是必須是縣級以上,鄉鎮人民政府是沒有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的,鄉鎮人民政府沒有工作部門;

3、各種派出機關,具有準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區行政公署,縣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區公所及縣級政府或市轄區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辦事處;

4、中央機關或機構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

5、授權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稅務所;

6、一定條件下的綜合執法機構,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和組建的綜合執法機構。

三、非政府組織和個人

非政府組織經過授權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包括四類:

1、授權的企業組織,如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2、授權的事業單位;

3、授權的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

4、授權的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以上四類組織可以根據授權獲得行政主體資格,委託是不能取得主體資格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❺ 行政主體的名詞解釋

行政主體是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依法擁有行政職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能獨立地為自己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產生的後果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
在我國,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授權的組織。
一、行政主體包括哪些
行政主體包括:
1、中央機關及其機構。
2、地方機關及其機構。
3、非政府組織及個人。
二、行政法律關系有哪些客體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范圍十分廣泛,概括來講可以分成這三種:物、智力成果、行為。
1、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
2、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
3、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可以是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但是注意一點,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即納稅、不納稅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三、行政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行政法律關系構成要素包括: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簡稱行政法主體: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由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或行政監督主體與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構成;
行政法律關系客體:指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行為和精神財富;
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間的權利義務。
法律依據《行政處罰法》第十六條,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❻ 行政法的主體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體即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與監督行政關系的參加人——組織和個人。 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是行政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❼ 行政法主體

法律分析: 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指狹義的行政法律關系,廣義的行政法律關系含行政關系與監督行政關系)主體,亦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指在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與義務的享有者和承擔者,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❽ 行政法中的行政主體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來說,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則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❾ 行政法主體只能是組織嗎

不是的,有組織,也有個人。但是行政主體只有組織。這個很容易混淆,注意區別。因為行政法主體是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相關的方面,個人可以是。

熱點內容
法院凍結汽車 發布:2025-01-20 19:39:02 瀏覽:447
鄭州名律師 發布:2025-01-20 18:42:13 瀏覽:519
中級經濟法只看郭守傑 發布:2025-01-20 18:40:48 瀏覽:501
新疆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1-20 18:27:06 瀏覽:509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0 18:10:15 瀏覽: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聽 發布:2025-01-20 17:42:50 瀏覽:486
職業衛生法律知識櫥窗資料 發布:2025-01-20 17:37:23 瀏覽:497
simple語法規則 發布:2025-01-20 17:12:52 瀏覽:442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
民法典橫幅 發布:2025-01-20 16:40:47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