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8-25 15:40:39

❶ 不配合紀檢委調查的後果

不配合紀檢委調查的後果,具體如下:
1、不配合紀檢委調查的後果一般有罰款或承擔相應責任,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法律處罰都是強制性的要求服從,如果有不配合行政執法調查的情況,比如說當事人不配合做筆錄沉默或當事人不說話,通過其它證據材料能證明違法事實的,依法向其送達違法行為通知書,給其三日陳述、申辯或聽證權利,三日後,可以依法作出處罰決定;
3、如果法院向有關單位或部門調查取證對方不配合的話人民法院除責令其履行協助義務外,並可以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第一百一十四條 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除責令其履行協助義務外,並可以予以罰款:
(一)有關單位拒絕或者妨礙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
(二)有關單位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的;
(三)有關單位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扣留被執行人的收入、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轉交有關票證、證照或者其他財產的;
(四)其他拒絕協助執行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對仍不履行協助義務的,可以予以拘留;並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提出予以紀律處分的司法建議。
第一百一十五條 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十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機關看管。在拘留期間,被拘留人承認並改正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提前解除拘留。

❷ 欠錢不還法院具體會怎麼樣

對於欠錢不還的情況,法院會根據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以及法律的相關規定進行判決,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於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由其自己提供相應的證據,人民法院會根據法定程序,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六十九條
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寫明證據名稱、頁數、份數、原件或者復印件以及收到時間等,並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❸ 欠款糾紛法院會如何判

欠款糾紛的案件,法院會根據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以及法律規定進行判決,對於欠款糾紛的訴訟,當事人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由其自己提供相應的證據,人民法院會根據法定程序,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六十九條
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寫明證據名稱、頁數、份數、原件或者復印件以及收到時間等,並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❹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在民事訴訟活動中,人民法院應當將公證證明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也就是說,經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一般予以確認。公證證明的證明效力高於其他種類的證據。一切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因此,不是所有的公證證明都理所當然地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定案的依據。人民法院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公證證明,如果由於公證機構工作失誤或者其他原因,致使公證證明出現錯誤的,那麼,只要有相反的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人民法院就應當否認公證證明的證明效力,人民法院可以將公證證明退回公證機關,以便公證機關重新進行審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❺ 如果一方違反舉證義務,那另一方該如何尋求救濟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民事訴訟解釋》第九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下列原則確定舉證證明責任的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二)主張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當事人,應當對該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可知,一方違反舉證義務,如果對此證據導致案件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的狀態,舉證放將承當不利後果,可能有敗訴風險。
另一方可以要求對方向法庭提供證據,否則法庭會依據現有案件事實可能判決對方敗訴。

❻ 舉證責任轉移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條件

法律分析:舉證責任轉移又稱舉證責任的倒置或減輕,是在訴訟中將傳統的原告舉證制變為被告舉證制的訴訟制度。而舉證責任轉移的條件包括證明標准,證據距離,以及舉證妨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❼ 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哪些情形

(一)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身份關系的;
(三)涉及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訴訟的;
(四)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
(五)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程序性事項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照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一、民事公益訴訟的流程是怎樣的
1、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被告提出反訴請求的,不予受理。
2、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原則上適用人民陪審制。當事人申請不適用人民陪審制審理的,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決定不適用人民陪審制審理。
3、人民檢察院與被告達成和解協議或者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將協議內容公告,公告期間不少於三十日。公告期滿後,人民法院審查認為和解協議或者調解協議內容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出具調解書。
4、人民檢察院在法庭辯論終結前申請撤訴,或者在法庭辯論終結後,人民檢察院的訴訟請求全部實現,申請撤訴的,應予准許。
5、對於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公益訴訟判決、裁定,當事人依法提起上訴、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抗訴或者其他當事人依法申請再審且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的,分別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審理。
二、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證據的重要性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7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誰主張,誰舉證」,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當事人對於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也應當提供證據。凡提出某種實體權利請求的或要求法院確認某種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權利或法律關系的法律事實負舉證責任。
對於不存在阻礙該權利或法律關系發生的事實,不負舉證責任。以產生某種權利或法律關系的事實不存在為由,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的當事人應當對存在阻礙該權利或法律關系發生的事實負舉證的責任。打官司實際上就是打證據,證據直接影響著一場官司的勝敗,證據的收集又不以當事人的主觀願望為轉移,在證據的採集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制約著證據的收集,當事人美好的願望並不能成為現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❽ 誰質疑誰舉證哪個法規

法律分析】:誰質疑誰舉證是民事訴訟法。誰主張誰舉證規則的幾個含義如下:1、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都對自己的主張負有提供證據的責任;2、第三人都對自己的主張是否負有提供證據的責任分情況而定,當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與案件結果有利害關系,如果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因為判決涉及應承擔實體義務時提出主張時,有舉證責任;當附隨一方當事人時,對雙方當事人的主張不負舉證責任;3、訴訟代表人對其所代表的一方的主張有舉證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熱點內容
支部學條例 發布:2025-01-20 13:30:43 瀏覽:433
中國第一部勞動法 發布:2025-01-20 12:18:52 瀏覽:806
黨員法治意識不強表現 發布:2025-01-20 12:10:41 瀏覽:617
建設行政法律 發布:2025-01-20 11:38:59 瀏覽:835
勞動合同法一月半離職可以 發布:2025-01-20 11:32:48 瀏覽:749
礦井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0 10:03:54 瀏覽:225
行政法主體有哪些 發布:2025-01-20 09:29:09 瀏覽:906
法學的權利與義務 發布:2025-01-20 08:42:12 瀏覽:112
山東司法廳副廳長 發布:2025-01-20 08:31:04 瀏覽:613
現行環保行政法規目錄 發布:2025-01-20 08:29:36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