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瑕疵刑事訴訟法
① 刑事案件中非法證據與瑕疵證據的區別在哪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中非法證據與瑕疵證據的區別:1、非法證據是侵犯公民憲法性基本權利,特別是人身權。而瑕疵證據多屬程序性違法而非實質性瑕疵。2、它們證據的真實性不同,非法證據剝奪了被詢問人陳述的自願性,其證據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而瑕疵證據只是程序性違法,不會因程序上瑕疵而改變證據內容,不會對證據本身的真實性、客觀性產生實質性影響。3、非法證據既違反刑事程序法,也可能觸犯刑法構成刑訊逼供罪。而瑕疵證據則表現為取證程序的違法性,但經補正後不會嚴重影響司法公正。4、非法證據適用強制排除規則,而瑕疵證據則適用補正規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② 證據不足有瑕疵 不認罪能判刑嗎
不認罪,沒關系;但證據不足有瑕疵的,不得認定有罪並處以刑罰。
法條鏈接:《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③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七十四條對證人證言應當著重審查以下內容:(一)證言的內容是否為證人直接感知;(二)證人作證時的年齡,認知、記憶和表達能力,生理和精神狀態是否影響作證;(三)證人與案件當事人、案件處理結果有無利害關系;(四)詢問證人是否個別進行;(五)詢問筆錄的製作、修改是否符合法律、有關規定,是否註明詢問的起止時間和地點,首次詢問時是否告知證人有關作證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證人對詢問筆錄是否核對確認;(六)詢問未成年證人時,是否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有關人員到場,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有關人員是否到場;(七)證人證言有無以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情形;(八)證言之間以及與其他證據之間能否相互印證,有無矛盾。第七十五條處於明顯醉酒、中毒或者麻醉等狀態,不能正常感知或者正確表達的證人所提供的證言,不得作為證據使用。證人的猜測性、評論性、推斷性的證言,不得作為證據使用,但根據一般生活經驗判斷符合事實的除外。第七十六條證人證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一)詢問證人沒有個別進行的;(二)書面證言沒有經證人核對確認的;(三)詢問聾、啞人,應當提供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員而未提供的;(四)詢問不通曉當地通用語言、文字的證人,應當提供翻譯人員而未提供的。第七十七條證人證言的收集程序、方式有下列瑕疵,經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可以採用;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一)詢問筆錄沒有填寫詢問人、記錄人、法定代理人姓名以及詢問的起止時間、地點的;(二)詢問地點不符合規定的;(三)詢問筆錄沒有記錄告知證人有關作證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的;(四)詢問筆錄反映出在同一時段,同一詢問人員詢問不同證人的。第七十八條證人當庭作出的證言,經控辯雙方質證、法庭查證屬實的,應當作為定案的根據。證人當庭作出的證言與其庭前證言矛盾,證人能夠作出合理解釋,並有相關證據印證的,應當採信其庭審證言;不能作出合理解釋,而其庭前證言有相關證據印證的,可以採信其庭前證言。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法庭對其證言的真實性無法確認的,該證人證言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如果證人進行了作證,國家對於證人是有保護的。同時,證人在進行作證的時候,我國對於證人的要求也是有規定的,因為證人的證詞和案件的審判是有著密切的聯系的。所以,在進行作證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實施情況作證。
④ 刑事訴訟法有關訴訟程序錯誤的的案例分析題
不一定全抄面
1、公安襲機關應當在將王甲拘留後的三日內向人民檢察院提請逮捕,也就是說要在2月28日之前提請逮捕。2、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七日內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決定,也就是說應該在3月22日前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決定。3、批准逮捕後,對嫌疑人的羈押不得超過二個月。4、交通肇事罪非自訴案件,人民法院應該受理。
⑤ 刑事訴訟法 存在哪些程序違法之處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之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回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答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⑥ 新刑訴法實施自偵部門該如何應對
這些舉措在保障人權、彰顯司法文明的同時,也給自偵工作帶來嚴峻挑戰,加大辦案難度。要使自偵工作適應新刑訴法的要求,就必須進一步轉變偵查觀念,提高偵查素能,強化實踐探索,逐步構建自偵工作新模式及其所需要的操作規程。 一、對檢察機關自偵工作的新挑戰 (一)辯護制度的修改,對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障提出了更完善的要求。新刑訴法明確規定了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可以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使律師參與訴訟、了解犯罪嫌疑人所涉案情的程序極大地前置,不可否認絕大多數律師能恪守職業道德,但亦不能排除少數律師為犯罪嫌疑人出謀劃策,逃脫罪責。律師對案件的提前介入,犯罪嫌疑人可能因為律師提供的法律專業知識,在面對辦案的訊問更加從容,提高其辯解能力,加大案件突破的難度;其次律師會見不被監聽,對於素質不高、甚至預謀不法行為的律師缺少監督,其教唆翻供、串供的情況無疑會發生,特別是新刑訴法賦予律師的申訴、控告權,使得檢察工作中稍有不符合訴訟程序的行為,就會給律師以口實,使得偵查工作處於被動,這無疑給檢察院的偵查和審查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二)非法證據的排除,對偵查取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刑訴法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一般認為,一個合格有效的證據,應該有三性,那就是客觀性、合法性和關聯性,三性缺一不可。這就對自偵部門的偵查取證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傳統「重口供、重實體、輕程序」偵查理念的支配下,部分辦案人員程序意識淡薄,過度關注實體內容而忽視辦案的程序要求,影響了證據的客觀性、合法性,甚至最終被認定為非法證據而不予採信,苦心經營的線索以及大量初查工作,皆因程序瑕疵被否定。如何有效應對修改後的刑訴法關於非法證據排除的規定,無疑對自偵部門的偵查取證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也對辦案人員的偵查理念和業務素質提出更高的期望。 (三)偵查監督的強化,對自偵工作做出了更嚴格的約束。為了防止刑訊逼供,保證嫌疑人人身權利以及維護保障人權的要求,防止「冉建新事件」、「佘祥林事件」的發生,這次修正案一方面完善了偵查手段,提高了檢察機關打擊犯罪的能力,如新刑事訴訟法延長了傳喚、拘傳的時間、新設了指定居所的監視居住,增加了詢問證人的地點、增加了強制采樣作為人身檢查的一個子類、擴充了「查凍扣」的對象范圍;特別是授予了檢察機關辦理自偵案件過程中決定採取技偵手段的權力(但無執行權),這些都有助於解決長期以來自偵案件偵查手段受限的實際困難。另一方面也嚴格規范偵查訊問程序的相關修改也給自偵案件的辦理帶來新的挑戰:拘留或逮捕後應當立即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24小時;訊問必須在看守所內進行等,這些規定都對自偵部門偵查訊問的合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檢察院自偵部門應對新刑訴法的有效途徑 (一)從主觀意識上進行改變 第一,要轉變執法觀念,樹立人權意識。自偵部門辦案人員要從思想上正確認識刑訴法修改,牢固樹立證據意識和人權保護意識,要「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的責任,但是不承擔法律之外人為附加的有損人格尊嚴的各種不公正待遇。 第二,要改變偵查技巧,提高證據意識。切實加強自偵部門辦案人員的證據意識,提高將客觀事實轉化為法律事實的能力,學會用證據說話。對案件的查處,不能急於求成,急於接觸犯罪嫌疑人,善於經營線索,全面收集和掌握與案件有關的一切材料和信息,防止犯罪嫌疑人洞悉辦案意圖,毀證滅據、串供或訂立攻守同盟。 第三,要遵守辦案規定,強化程序意識。自偵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案,要嚴格遵守傳喚、拘傳、訊問犯罪嫌疑人時限規定,不得超時傳喚、拘傳、訊問或者連續傳喚、拘傳、訊問;要堅決杜絕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等違法取證現象的發生;要規范物證、書證取證程序,確保取證程序的合法性,提高證據的證明力。 (二)從實際措施上進行改變 第一,偵查工作重心前移,提高初查的質量和效率。新刑訴法關於辯護制度的重大修改,使得律師以辯護人身份介入案件的時間大大提前,並且在偵查階段的許可權也得到很大擴充。全面細致的初查工作是案件得以成功訴訟的關鍵所在,初查的成敗直接關繫到案件的成敗。新的形勢要求職務犯罪偵查人員要盡可能通過秘密的外圍調查廣泛收集涉案信息、提前獲取可靠證據,力爭把核心證據固定在接觸犯罪嫌疑人之前和律師介入之前,做到從外圍入手、從外圍突破,實現案件的順利偵破。 第二,提高取證固證的質量,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證據是訴訟的核心,犯罪事實最終是要需要證據來認定和落實的,新刑訴法證據制度的完善對自偵部門偵查取證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偵查階段,辦案人員就需要對證據的整體性有充分的把握,分清主次,有步驟、有策略地開展取證工作。辦案人員要有「偵訴合一」的觀念,盡量以公訴部門對案件證據的認定標准來指導偵查取證工作。堅持客觀、依法收集證據原則,使每個證據的取得都符合法律程序,證明力達到法定要求;完善全案證據體系。如果沒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就將影響對案件的最終處理。注重案件細節問題。如果沒有查清楚犯罪事實的細節,就會影響相關證據的證明力,甚至使所取證據最終失效。 第三,合理運用強制措施、依法運用技術偵查。鑒於自偵案件日趨明顯的隱蔽性、智能性和復雜性,如果不敢大膽靈活地運用強制措施,就會大大降低偵查工作的效率。自偵部門在查辦案件過程中要按照科學運用、靈活運用、依法運用的原則,充分發揮強制措施的震懾、隔離、分化作用,敢於、善於運用新刑訴法賦予的強制措施,以此加強案件的突破能力。同時自偵部門在偵查辦案中,要嚴格依法依規、及時有效地運用技術偵查手段收集固定犯罪證據、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充分發揮技術偵查手段的特殊功能和不可替代作用,科學提升辦案水平。此外,自偵部門還要加強對調取電子證據、話單分析、數據恢復、心裡測試等偵查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為偵查辦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第四,正確對待律師介入,強化溝通交流。律師辯護制度是刑訴法對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保障的途徑之一,針對新刑訴法的規定,自偵部門必須以正確的態度,積極應對律師對案件的介入,要將律師的介入向有利於案件的辦理方向去引導。在律師介入後,盡可能的積極聽取律師對於案件辦理提出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對律師提交的相關案件證據要認真對待、全面分析,試圖從中找出案件辦理過程中是否存在缺陷與不足。自偵部門辦案人員要加強與律師的溝通和交流,保證案件從偵查到審判階段不發生偏差。同時要充分藉助律師的作用,掌握案情變化的跡象,挖掘案件在偵查過程中尚未掌握的犯罪事實和證據,甚至通過律師敦促犯罪嫌疑人認罪伏法。(作者系泗洪縣檢察院凌佳源)
⑦ 刑事訴訟法證據瑕疵補正方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證據瑕疵補正方式如下:1、徵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事後認可。2、修正錯誤。3、重新實施偵查行為並重新製作筆錄。4、作出合理解釋或說明。證據出現瑕疵後,法院會徵求犯罪嫌疑人或者當事人的認可,重新實施偵查並重新製作筆錄,並給瑕疵證據以及最新證據做出相關說明和合理解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⑧ 瑕疵證據補正之規則
兩個《證據規定》對存在瑕疵的證據的治癒方式規定了兩種方式,即補正和合理解釋,但沒有明確補正的具體方式方法,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補正證據存在的瑕疵:1、徵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事後認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事後追認的原理類似於刑法上的「被害人承諾」,即偵查機關的違法取證行為因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同意而取得了合法性。證據存在瑕疵,往往意味著取證過程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權利一定程度的受損,但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對自身權利的受損狀態並不介意,反而通過事後追認等方式認可了該證據的有效性,則該瑕疵證據即可據此而「再生」[④]。「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認可」這一方式一般適用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參與的某些程序環節,如在「首次訊問筆錄沒有記錄告知被訊問人訴訟權利內容」情況下,如果得到被訊問人的認可,明確表示在訊問時偵查人員通過不同方式已經完成了告知義務,該瑕疵證據即可得到補正。2、修正錯誤。所謂「修正錯誤」,主要適用於那些在筆錄上遺漏重要內容或者遺漏有關人員簽名的情形,如訊問人沒有簽名、筆錄填寫的訊問時間有誤等情形,通過一定方式修正該錯誤。辦案人員通過對證據筆錄作出必要的修改、增加或者刪除,盡量對原有的程序瑕疵作出彌補。3、重新實施偵查行為並重新製作筆錄。主要適用於證據筆錄存在較大錯誤或者偵查活動存在明顯瑕疵的情形。證據筆錄存在較大錯誤,主要是指筆錄存在的錯誤無法通過修改等形式上的方式來進行彌補,如偵查人員沒有在訊問筆錄中記錄被訊問人的權利義務,這種程序瑕疵可能影響到被訊問人供述的自願性和真實性,此時就不能通過偵查人員對筆錄進行修改來進行補正,而應該重新進行訊問並重新製作筆錄。偵查活動存在明顯瑕疵的情形也無法通過筆錄的形式修正來彌補,如組織辨認的偵查人員少於兩人的,應當通過重新組織辨認來補正瑕疵。4、作出合理解釋或說明。作出合理解釋或說明,是指辦案人員對證據的瑕疵無法進行補正而作出書面的或口頭的「合理的說明」,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對已經進行的程序補正情況進行必要的說明,二是對於那些無法糾正和補充的瑕疵證據進行解釋,主要是針對因時過境遷而無法補正的瑕疵證據所作的情況說明。相對於補正來說,合理解釋是一種更容易的方式,偵查機關或檢察機關肯定會樂於優先選擇進行合理解釋。因此,對於合理解釋還是應加以必要的限制,在可以進行補正的情況下不能「貪方便」而進行合理解釋,如詢問筆錄中遺漏記錄告知證人有關法律責任的環節,一般情況下應當重新詢問被告人並重新製作詢問筆錄,只有當證人已經死亡、出國或者出現其他不可抗力的意外情況不能重新詢問時,才能允許選擇合理解釋的補正方式。另外,進行合理解釋時不能簡單地口頭或提交書面說明,而應該提交相關的證據予以佐證,如提供錄音錄像或者偵查人員出庭接受質詢等。綜上所述,刑事訴訟法證據出現瑕疵後,法院會徵求犯罪嫌疑人或者當事人的認可,重新實施偵查並重新製作筆錄,並給瑕疵證據以及最新證據做出相關說明和合理解釋。以上就是小編對刑事訴訟法證據瑕疵補正方式內容的整理,大家看過之後會有一個詳細的了解。
⑨ 刑事訴訟法非法言詞證據
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直接關繫到刑事審判實踐中證據合法性的認定。我國立法和司法解釋在立足當今我國司法現狀的前提下,借鑒域外法治國家有益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制定出適合我國自身需要的非法言詞證據排除范圍。
違反程序收集的言詞證據予以「強制排除」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以下簡稱《刑訴法解釋》)作出了相應規定:一定情形下因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的獲取違反法定取證程序,予以「強制排除」。《刑訴法解釋》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犯罪嫌疑人承認筆錄沒有錯誤後,應當簽名或者蓋章」的要求將「沒有經被告人核對確認」的詢問筆錄作為非法證據。一方面,從法理上看是為了確保犯罪嫌疑人核對過該筆錄並且記錄的事實與其供述的無異,保證該筆錄的客觀真實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辦案人員虛假作出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筆錄,造成錯誤追究的冤案錯案。聾啞人或不通曉當地通用語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若沒有翻譯人員的協助就無法接受辦案人員的訊問,也就無法作出供述和辯解,在這種情形下作出的詢問筆錄的客觀真實性自然會受到質疑。為上述人員提供翻譯等輔助人員是《刑事訴訟法》第九條規定的法定訴訟權利。因此,對於證據收集違反法定程序並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的,從保障犯罪嫌疑人基本訴訟權利角度來看,是應當予以嚴格排除的。關於詢問證人「沒有個別進行而取得的證人證言」,《刑訴法解釋》將其歸入了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范圍。
程序上有瑕疵的言詞證據應「補正排除」
《刑訴法解釋》對程序上有瑕疵的言詞證據也作出了相應規定:在收集程序上對於有瑕疵的詢問筆錄、證人證言可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補正排除」。由於證據收集存在一些技術性瑕疵,但在實質上並沒有影響證據的真實有效性,司法解釋將此種情形下收集的證據賦予可補正或可合理解釋的資格,以體現「瑕疵證據」與「非法證據」的區分。
與程序上嚴重違法而收集的言詞證據不同,瑕疵的言詞證據,在收集程序上並沒有剝奪或限制當事人法定的訴訟權利,也不會對證據的真實性產生實質性影響,若僅僅是因為程序上有技術性失誤就將其認定為非法證據加以排除,顯然與刑事訴訟追訴犯罪的基本價值理念背道而馳,有矯枉過正之嫌。但是,對於瑕疵言詞證據,並非因其僅有輕微的瑕疵就將其與非法證據完全隔離開來。此種情形實際是,法律規范給予瑕疵言詞證據兩次評價。當證據收集程序有技術性偏差的時候,法律規范給予其第一次「評價」,即通過賦予辦案人員自行補正或作出合理解釋的形式,將瑕疵言詞證據的真實性、證據能力加強,使對該證據的質疑降低或消除,從而扭轉為合法言詞證據。但是,若當法律給予第二次「評價」的時候,瑕疵言詞證據的命運就會有質的變化,法律規范的態度會從支持到否定,瑕疵言詞證據就會被認定為非法言詞證據,從而加以排除。
非法收集的言詞證據堅決排除
我國法律對於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詞證據一直以來都是採取嚴格禁止的態度。2012年,《刑事訴訟法》將「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予以嚴格的排除。新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不僅規定了將刑訊逼供收集的非法言詞證據排除,還細化了其他非法方法、即「違法程度和對犯罪嫌疑人的強迫程度與刑訊逼供或者暴力、威脅相當而迫使其違背意願供述的方法」。
從證據能力上看,由刑訊逼供等獲取的口供並非出於犯罪嫌疑人自由意志的表達,那麼,其供述的客觀真實性就會受到極大地質疑。盡管司法實踐中,不乏經過刑訊逼供獲取到與案件主要事實基本相符的證據,但並不能消除人們對這種證據的質疑。此外,將採用刑訊逼供等方法獲取的言詞證據作為非法證據,也與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相符合。
以威脅、引誘、欺騙等方法收集的言詞證據視情而定
為何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中將「威脅、引誘、欺騙」含括於非法方法之中,卻在其後的第五十四條中未將此類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置於排除之列?筆者認為,法律將「威脅、引誘、欺騙」列為非法方法的同時,並不絕對排除由此取得的一切言詞證據,其實也是賦予辦案機關一種適當的自由裁量權。另外,「威脅、引誘、欺騙」的標准難以界定,從氣勢上壓倒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算不算是一種威脅?若算是的話,將會導致大量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排除。因此,將非法方法的界定放置於具體案件之中,交由辦案人員裁量、權衡後決定,在當前形勢下應該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http://china.findlaw.cn/
⑩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幾條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十六條:
1、《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全款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2、《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全款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3、《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全款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4、《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全款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5、《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6、《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全款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7、《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全款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8、《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全款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全款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10、《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全款
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11、《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全款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12、《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全款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1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13、《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全款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14、《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5、《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全款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16、《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全款
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10)程序瑕疵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證據種類:
1、書證、物證
是以物品或者文字為表現形式的實物證據。物證是用於犯罪或與犯罪相關聯的,能夠證明犯罪行為和有關犯罪情節的物品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
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塗改的單據、賬本等。
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採取措施予以保全。
2、證人證言
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作的陳述。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
行政處罰法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3、當事人的陳述
是指當事人向執法人員所作的關於案件真實情況的敘述和承認。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
因此,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認真聽取,並製作詢問筆錄;同時,行政機關對於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成立的,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4、「被害人陳述」
是直接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就受害情況及案件的有關其他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所作陳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與辯解」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本人的犯罪行為向司法機關所作的供述,或稱口供,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認自己有犯罪行為或者承認犯罪,但認為應當減輕處罰、免除處罰所作的辯解。
6、視聽資料
是指能夠作為證據的錄音、錄像、電腦儲存的數據等,是一種被固定、被保全的證據。它比較可靠,更接近於真實情況。但是視聽資料必須經過審查,才能認定作為證據。
7、鑒定意見
是鑒定人運用自己具有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專門性問題所進行的分析、鑒別和判斷。它是一種獨立的證據。如法醫鑒定、指紋鑒定、筆跡鑒定、化學物品鑒定、精神病鑒定等。
8、現場筆錄
是書證的一種,是指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在現場,對當場實施行政處罰的現場情況的記錄。如交通民警對違反交通管理的司機進行罰款,交通民警開具的罰款單據。
又如工商管理人員對這反工商管理的個體商販進行處罰時,現場記明其違法事實、沒收商販的違法物品的數量、質量等情況。
現場筆錄上應當有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的簽名。現場筆錄可以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行政訴訟法將其規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以防止在訴訟中出現「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情況。
9、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筆錄
是指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或者專門人員為了解案件的事實,對事實發生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驗、檢查。如查處非法出版物,執法人員對該出版物的印刷場所進行勘驗、檢查,對印刷的非法出版物或者印刷工具進行勘驗、檢查等。
勘驗應當製作筆錄,勘驗筆錄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是一種獨立的證據。
10、電子數據
是電子化技術形成的文字,數字等等,如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等;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4日發布的一份司法解釋顯示,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11、視聽資料
是以模擬信號的方式在介質上進行存儲的數據,例如錄像、錄音資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