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關於行政法的解釋
1. 下列關於行政法規解釋的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國務院各部門法制機構請求國務院法制機構解釋,國務院法制機構專可以研究答復。沒有條文規定屬國務院部門可以解釋行政法規。
最高院怎麼能解釋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呢?這個是常識問題,不需要理由吧?最高院在行政案件中如果發現不知該如何適用行政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問題,應當中止行政案件的審理,逐級上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裁決。
對具體應用行政法規的問題,各級政府法制機構請求國務院法制機構解釋的,國務院法制機構可以研究答復。不是各級政府。
2. 行政法律規范的沖突與適用
一般情況下,對沖突性法律規范,應當按照《立法法》規定的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回後法優於答前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等法律適用規則選擇所應適用的法律規范。人民法院對作為抽象行為的法律規范不具審查權,但在適用上擁有判斷、選擇權;對優先適用的法律規范的合法性尚有疑問或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應當按照《立法法》規定的程序,逐級送請有權機關裁決。
一、下位法不符合上位法的適用上位法
3. 國務院行政法規與最高法院司法解釋誰的效力高
從憲法的角度來看,杜州的國務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具有相同的憲法地位,不存內在從屬關系。容國務院行使行政權,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權,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與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存在三種有效關系:
1、行政法規是在立法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制定的。此時,行政法規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司法解釋不得與之相沖突;
2、行政法規屬於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有關行政職權的規定,不屬於司法解釋;
3、為實施法律而制定的行政法規,除法律明確規定由國務院負責解釋外,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具有同等效力。兩者發生沖突時,應報主管機關處理。
(3)最高院關於行政法的解釋擴展閱讀:
行政法規主要是政府職能部門發布,司法解釋主要有高院發布。行政法規如果是中央職能部門發布,其位階與司法解釋相比是一個等級。
司法解釋相當於最高法院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及規范性文件在司法實務領域中具體含義的闡述和下級法院在對法律理解性問題及具體操作中請示的批復,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普遍適用性,各級法院必須執行。
4. 最高院解釋與行政法規發生沖突該如何解決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這是一個前提。至於司法解釋效力,個人分析如內下:
從法律解釋容主體上看,根據憲法,法律解釋權應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其他國家機關並無解釋法律的權力。從法律解釋的效力上看,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然而司法解釋的主體與效力問題,法律卻並沒有明確規定。
目前兩高進行司法解釋的權力來源主要是依據一九八一年六月十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該決議明確了法律解釋工作的分工,應當視為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兩高進行法律解釋的權力,即司法解釋權。既然兩高的司法解釋權是來源於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委託,那麼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委託而制定司法解釋應當具有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解釋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司法解釋也應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綜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與行政法規發生沖突時,應採用高位法優於低位法原則,優先適用司法解釋。
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法律分析:該解釋立足於解決「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等突出問題,增設了許多重大的新制度、新規定,對於更好地發揮行政訴訟在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具有重要的意義。《解釋》共27條,包括十個大的方面:立案登記制,起訴期限,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復議機關作共同被告,行政協議,一並審理民事爭議,一並審查規范性文件,判決方式,有限再審以及新舊法銜接。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6.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是行政法規嗎
「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法律條款做出的解釋。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對於法律沒有規定而又需要管理的社會現象做出的管理規範文件。
7. 有關行政法的案例,有沒有人可以分析一下。
個人認為這個應該是不予受理,因為被告不適格,法院無權自行變更被告,記住,司法權是被動的原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六、審理與判決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一)請求事項不屬於行政審判許可權范圍的;
(二)起訴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
(三)起訴人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法律規定必須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由訴訟代理人代為起訴,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訴訟必經程序而未申請復議的;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九)已撤回起訴,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十)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
(十一)起訴不具備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補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期間責令補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間已經補正或者更正的,應當依法受理。
這個解釋在最後作了寬限規定,似乎我的答案也不是很完全,但是只有受理後才發現不符合條件的才會駁回起訴。
您的意思是法院在受理時所作的只是形式審查,但是形式審查不可以阻卻適格審查,也就是說,形式審查之中是要求是格審查的;另外行政訴訟涉及司法權對行政權的有限規制,這也是其不同於其他兩類訴訟之處,這就要求在司法審查行政時,要慎之又慎,否則會出現司法權侵害行政權。
還有如果真得如您所說的「貌似被告」存在,那麼就會對我國的司法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歡迎繼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