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是誰主張誰舉證嗎

民事訴訟法是誰主張誰舉證嗎

發布時間: 2022-08-30 13:25:17

① 什麼是誰舉證誰主張

法律分析:「誰主張誰舉證」指的是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但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② 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定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我國在民事訴訟中關於證明責任規定的相當的嚴格,誰主張,誰舉證是我國的民事訴訟舉證規則,相比刑事和行政舉證證明責任來看,民事訴訟法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是非常靈活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示了訴訟的公平和正義。誰主張誰舉證就是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提供證據並加以證明。是一種舉證責任的通俗化說法,便於非法律專業人士理解。一般在民事訴訟中較多採用。此規定的意思是: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要自己提出證據證明。(與之相對的稱之為「舉證責任倒置」,一般多用於行政訴訟和侵權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③ 誰主張誰舉證是什麼意思

誰主張誰舉證是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提供證據並加以證明。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在當事人因為客觀原因不能自己收集證據的時候,可以由人民法院收集,但是人民法院在收集的時候,也要注意全面地、客觀的審查證據。
法律分析:誰主張誰舉證是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提供證據並加以證明。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在當事人因為客觀原因不能自己收集證據的時候,可以由人民法院收集,但是人民法院在收集的時候,也要注意全面地、客觀的審查證據。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行為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即對自己的主張收集、提供證據,二是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即在舉證不能時承擔敗訴的風險,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是法定的,不變的,是由案件性質決定的,而行為意義上的舉證責任是不斷轉移的,是法官按照一定規則經過自由心證決定的,所以要對它進行分配。

1、「誰主張、誰舉證」的法律淵源是民訴法第64條第一款的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這是我們在審判實務中進行舉證分配的最重要的原則。但不少人對作為舉證前提的「主張」的理解有偏差,將他機械地等同於原告的起訴請求,在被告不反訴的情況下,舉證責任就應由原告全部承擔,這樣明顯不合理。正確的理解應是,雙方當事人應對自己的事實主張承擔舉證責任,而不是法律主張即訴訟請求。先舉一個簡單的案例,甲公司起訴要求乙公司償付貨款3萬元及違約金,甲的事實主張為賣給乙3萬元貨物,甲應對此提供證據,甲提供了雙方的買賣合同及乙收貨的收據,乙的事實主張為已付款8000元,且又退回甲供給的部分貨物,乙即應對該兩項主張負舉證責任。一個案件中,原告對自己的訴訟請求會有很多事實主張,被告雖沒有訴訟請求,但也會有很多有利的事實主張,雙方當事人應對自己的事實主張承擔舉證責任。

2、一般情況下,由作出肯定性主張的一方負舉證責任,否定性主張一方不負舉證責任。如李某要求劉某償還借款1萬元,李某應當對劉某借其1萬元的主張舉證,劉某不必對其沒有向李某借款1萬元的主張負舉證責任,若劉某主張已還款3000元,劉某應對此負舉證責任,而李某就不必對劉某沒有還款負舉證責任。

3、舉證責任的轉移。審判實踐中,單一的舉證責任分配幾乎不存在,從理論上講,民事訴訟中的舉證是對立雙方為支持己方主張的事實而進行的交替舉證的辯證的矛盾運動過程。原告對自己的事實主張舉證證明,經法庭認可,如對方反駁或提出新的主張,也應舉證證明,該舉證經法庭確認,若原告反駁,則要再舉證,以此類推。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④ 民事訴訟中的誰主張誰舉證,如何理解

「誰主張、誰舉證」的法律淵源是民訴法第64條第一款的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這是我們在審判實務中進行舉證分配的最重要的原則,雙方當事人應對自己的事實主張承擔舉證責任。案件中,原告對自己的訴訟請求會有很多事實主張,被告雖沒有訴訟請求,但也會有很多有利的事實主張,雙方當事人應對自己的事實主張承擔舉證責任。

⑤ 誰主張誰舉證

誰主張誰舉證是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提供證據並加以證明。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寫明證據名稱、頁數、份數、原件或者復印件以及收到時間等,並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⑥ 誰主張誰舉證 還是誰質疑誰舉證

一、首先,我們要明白「舉證」的目的。

「舉證」的目的是「取信於人」。「舉證」不是為了說服對方,而是為了獲取「旁聽者」的「支持」。

誰負責舉證,這首先要取決於「旁聽者」的「態度」

=========

二、其次,「質疑」本身也是一種主張

「質疑」從來不是甩一句「我覺得能量守恆定律是騙人的」,然後就可以要求別人給出各種解釋,這只是無理取鬧。

這種情況,只在「能量守恆定律」剛被提出,提出者本就需要自證,來取信別人的時候才會出現。

一個理論剛被提出的時候,噓聲一片,是常見現象。如何說服這些搖頭晃腦的人相信自己的理論,這本就是舉證的過程。

---

當「能量守恆定律」已經完成了舉證,人們已經普遍相信的時候,還想「質疑」這個理論,那就需要「質疑者」來舉證,格式是這樣:「我覺得能量守恆定律是騙人的,證據如下:......」

=========

三、最後,我們要明白,辯論的結構是「通過舉證,來證明觀點是否正確」

這里的觀點,既可以是「主張」,也可以是「質疑」

而辯論的基礎,是圍繞「舉證」展開的,持有不同觀點的雙方都需要同時給出自己的「觀點」與「證明」

---

如果只有「觀點」,沒有「舉證」,那就是小學生式的吵架「你是豬」「你才是豬」

如果只有「舉證」,沒有「觀點」,那就是貼吧游擊隊,只要我沒給出「觀點」,我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反復轉進,駁斥別人。

=========

綜上所述:

人們不信「主張者」,則由「主張者」舉證;

人們不信「質疑者」,則由「質疑者」舉證;

人們對「主張者」與「質疑者」的信任程度相當,則由「主張者」與「質疑者」,輪流舉證,展開辯論,看哪方更能贏取人們的信任。

=============

四、司法與此話題無關

刑事案件的舉證責任,是由「公訴方」承擔,「被告方」不用承擔舉證責任。

民事案件的舉證責任,是由「原告方」承擔,「被告方」不用承擔舉證責任。

---

民事案件里,有「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原告方」難以舉證,但「被告方」容易舉證的情況,則由「被告方」承擔舉證責任。

比如,「原告方」指控「被告方」盜用其專利,「原告方」難以去「被告方」的工廠搜集證據,但「被告方」容易自證清白,因此在司法上,舉證責任就轉給「被告方」。

============

五、「誰主張,誰質疑」這類說法的源頭,是民間哲學家們的詭辯。

「這世上是否有神」?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們既無法證明「神存在」,也無法證明「神不存在」。

因此聰明的民間辯論家們,敏銳發現了,只要將舉證責任推給對方,就能取得「勝利」。

---

「有神論者」,要求「無神論者」承擔舉證責任,證明神不存在。

「無神論者」,要求「有神論者」承擔舉證責任,證明神存在。

雙方相互指責對方耍流氓,驚現史詩級「踢皮球式辯論」。

而「誰主張,誰舉證」「誰質疑,誰舉證」這兩句名言,就此誕生。

---

辯論,從來不是以辯贏對手為目的,只要「觀眾」認可了對方辯手的發言,那你就辯輸了。

所以,只要一個人耍流氓,嘴硬不認輸,他就永遠不會被辯倒,這在辯論中,其實是不可能的。

---

但,我國的大學教育是這樣,大學的辯論賽,就喜歡給辯手一個,辯手自己都覺得不正確的命題,然後要辯手去辯贏對方。

在這個過程里,大學只重視辯論形式,培養詭辯技巧,但忽視了辯論原本的目的,並讓學生們產生了「辯論,就是為了辯倒對手」這樣一個錯誤的觀點。

辯手通過詭辯技巧,將一個他自己都認為不正確的命題,給辯贏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贏了比賽,輸了辯論」的情況。

熱點內容
行政法學歷年試題 發布:2025-01-20 03:46:34 瀏覽:516
法官和律師座談 發布:2025-01-20 03:38:35 瀏覽:220
勞動法就是個 發布:2025-01-20 02:46:29 瀏覽: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雲 發布:2025-01-20 02:37:57 瀏覽:364
快餐店的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 發布:2025-01-20 01:58:03 瀏覽:431
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0 01:15:10 瀏覽:924
11月14日社會與法頻道怎麼回放 發布:2025-01-20 01:09:25 瀏覽:4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