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陳衛東刑事訴訟法

陳衛東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9-01 16:43:02

⑴ 刑訴法修改的幾大亮點

新刑事訴訟法共計修改二十三處,具體內容主要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版的處理;基層權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時的程序規則;補充了不適用速裁程序的情形等。下面列舉幾條: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二、將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三、將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⑵ 不得強迫任何人自證有罪是怎麼回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27日聯合發布《關於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提出辦案機關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在審查逮捕、審查起訴階段,強調訊問時的權利告知,人民檢察院依申請或者依職權排除非法證據,明確對非法證據以及案件的處理;辯護方面,強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申請法律援助的權利,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同時有獲取有關證據材料的訴訟權利;在審判階段,明確了程序啟動,庭前會議對證據收集合法性爭議的處理以及庭審階段對證據收集合法性爭議的處理,二審階段對證據收集合法性結論的救濟程序。

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陳衛東認為這次的《規定》無論從非法證據的范圍、程序,都對原有規定進行細化,具有可操作性。表明我國對司法公正、對司法的人權保障高度重視,進一步規范偵查、起訴和審判環節中採取刑訊逼供、毆打、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手段獲取證據,防止冤假錯案,使我國的刑事訴訟進一步走向規范。

據悉,該《規定》自2017年6月27日起施行

法制更加健全了,凡事都重證據而輕口供,以事實為依據,這樣就會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

⑶ 我國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刑訴法學

法學家,一般是按照法律部門分類的,分為:理論法學、法律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專學屬、刑法學、民商法院、訴訟法學、軍事法學。刑訴法學屬於訴訟法學的一個分支。
按照《當代中國法學名家》所載,訴訟法學較為專業的學者有:
「卞建林 常 怡 陳光中 陳桂明 陳瑞華 陳衛東 程榮斌 崔 敏 樊崇義 顧培東 江 偉景漢朝 李 浩 劉家興 龍宗智 沈達明 沈德詠 宋英輝 譚 兵 譚世貴 湯維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國樞 王敏遠 王亞新 徐靜村 嚴 端 楊榮馨 張衛平 周國均 左衛民 孫長永 李昌道...」等人。

⑷ 共同犯罪案件庭審方式

近日,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刑事專業委員會在京舉辦「共同犯罪案件庭審方式研討會」。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顧問樊崇義、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刑法學會副會長張明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衛東、北京尚權律師事務所主任毛立新等刑事法學理論和實務專家以及相關律師參加研討會。

與會專家就「共同犯罪案件庭審方式」進行了深入研討。

對將認罪被告人和不認罪被告人分開開庭審理,分別組織舉證、質證的做法。樊崇義教授認為,集中審理、證據裁判、程序公正和訴權保障是刑事訴訟的四大基本原理,這些基本原理在法律和司法解釋中都有規定和體現。將認罪被告人和不認罪被告人分開審理違背了這些基本原理。

陳衛東教授認為,將認罪和不認罪作為同案被告人分開審理的標准和根據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理。一是從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來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並不意味著認罪被告人和不認罪被告人可以分開審理。二是認罪和不認罪很難進行區分,容易導致操作困難。三是被告人認罪還是不認罪具有不確定性,需要通過法庭調查才可以查明,在未經查實的情況下分開審理容易導致邏輯上的矛盾。四是將認罪和不認罪作為同案被告人分開審理的標准和根據可能產生不利於不認罪的被告人的效果。

張明楷教授從共同犯罪案件整體性角度出發,指出共同犯罪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有機整體,除客觀不能等例外情形外,原則上不應分開審理。而且,張明楷教授指出在共同犯罪中,原則上來講應先查清正犯的犯罪事實,才能正確處理教唆犯、幫助犯,沒有查清正犯的客觀事實,也就無法查清教唆犯、幫助犯的客觀事實。因此,通常來講,教唆犯、幫助犯應當和正犯一同審理。

毛立新律師則認為將認罪被告人和不認罪被告人分開審理存在諸多方面的程序問題。一是該做法違反了訴訟主體原理、庭審參與原則;二是侵犯了同案被告人的知情權、質證權;三是影響案件事實真相的查明;四是影響訴訟效率。

與會專家還就共同犯罪案件庭審方式的其他相關問題做了深入交流和研討。

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刑事訴訟法》陳衛東

具體.的.這.個~.問.題你可以去百~度~~打 110 在..搜索.出來的第一個網.站問問哪裡的律師 免費的 希望.對你..的問~題的解決.有.~所幫助

⑹ 陳衛東的主要成就

自1998年出任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以來,陳衛東帶領團隊就司法實踐中的一些難點和空白點開展課題研究。在重重阻力之下,陳衛東主持撰寫了《羈押場所巡視制度研究報告》,被公安部採納,於2010年9月13日頒布了《看守所特邀監督員巡查監督工作規定》,稱其「成為我國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一個亮點」。2007年,陳衛東撰寫了 《我國秘密偵查合法化之辯》,建議將秘密偵查納入法律條款,用公開嚴格的法律程序更好地保障公民權利。2012年,中國刑事訴訟法完成了第二次修改,修改條款之多,范圍之大前所未有,其中「秘密偵查」被寫進法律,「羈押人員投訴權利的保障」也在積極推進中。
陳衛東教授致力於中國的司法改革研究,發表、出版了許多學術論文與著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張,為中國的司法改革作出了突出貢獻。參加了全國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的一系列改革論證會,參加了中國律師法、中國刑事訴訟法的立法起草與修正工作。
陳衛東教授與英國大使館文化委員會、英中協會、美國福特基金會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先後承擔了美國福特基金會《中國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國刑事訴訟法的配套措施與保障機制研究》等項目,目前正在承擔英中協會《保釋制度研究》等一系列課題,主持召開過司法公正與司法改革、司法公正與律師辯護等大型國際研討會。還與美國紐約大學正在合作《刑事審判及審前程序》的課題。

⑺ 共同犯罪,開庭是共同審理還是一對一的

近日,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刑事專業委員會在京舉辦「共同犯罪案件庭審方式研討會」。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顧問樊崇義、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刑法學會副會長張明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衛東、北京尚權律師事務所主任毛立新等刑事法學理論和實務專家以及相關律師參加研討會。

與會專家就「共同犯罪案件庭審方式」進行了深入研討。

對將認罪被告人和不認罪被告人分開開庭審理,分別組織舉證、質證的做法。樊崇義教授認為,集中審理、證據裁判、程序公正和訴權保障是刑事訴訟的四大基本原理,這些基本原理在法律和司法解釋中都有規定和體現。將認罪被告人和不認罪被告人分開審理違背了這些基本原理。

陳衛東教授認為,將認罪和不認罪作為同案被告人分開審理的標准和根據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理。一是從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來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並不意味著認罪被告人和不認罪被告人可以分開審理。二是認罪和不認罪很難進行區分,容易導致操作困難。三是被告人認罪還是不認罪具有不確定性,需要通過法庭調查才可以查明,在未經查實的情況下分開審理容易導致邏輯上的矛盾。四是將認罪和不認罪作為同案被告人分開審理的標准和根據可能產生不利於不認罪的被告人的效果。

張明楷教授從共同犯罪案件整體性角度出發,指出共同犯罪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有機整體,除客觀不能等例外情形外,原則上不應分開審理。而且,張明楷教授指出在共同犯罪中,原則上來講應先查清正犯的犯罪事實,才能正確處理教唆犯、幫助犯,沒有查清正犯的客觀事實,也就無法查清教唆犯、幫助犯的客觀事實。因此,通常來講,教唆犯、幫助犯應當和正犯一同審理。

毛立新律師則認為將認罪被告人和不認罪被告人分開審理存在諸多方面的程序問題。一是該做法違反了訴訟主體原理、庭審參與原則;二是侵犯了同案被告人的知情權、質證權;三是影響案件事實真相的查明;四是影響訴訟效率。

與會專家還就共同犯罪案件庭審方式的其他相關問題做了深入交流和研討。

⑻ 刑訴法修改能消除刑訊逼供嗎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的一大亮點是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其中,兩位嘉賓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談起在人民大會堂聽取王兆國副委員長作草案說明時,韓德雲的一個強烈感受是,刑訴法修改「正當其時」。他說,現行刑事訴訟法是1979年制定的,1996年進行了修正。2004年把「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了憲法。1996年以來,中國發生了很大變化,亟須對刑訴法再次修正。 作為刑事訴訟領域的專家,陳衛東教授全程參與了這次刑訴法修改。他說,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修改了100多條,增加了66個條文,使得刑訴法內容更加充實、體系更加完備。 「我國目前幾乎沒有一部法可以像刑訴法與憲法這樣有著如此直接、緊密的聯系,它是『實踐中的憲法』,也有人把它稱為『憲法的測振儀』。」陳衛東說,「刑訴法在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也直接關聯到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權利、民主權利、財產權利等一系列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因此有著『小憲法』之稱。」 兩位嘉賓一致認為,此次把「尊重和保護人權」寫入刑訴法當中,意義重大,而這作為刑訴法修改的一個指導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在具體制度設計、程序設計當中,體現和落實這一憲法的原則。 證據是定罪量刑的事實指針,此次刑訴法修改完善了非法證據排除制度,被認為有利於公檢法機關在辦案中准確把握證據標准,正確辦案,防止錯案。 韓德雲說,在過去的司法實踐當中,不排除在個別地區、個別領域、個別案件上存在刑訊逼供的問題,很多的冤假錯案,都是因為證據的不當取得、非法取得,甚至是刑訊逼供取得而形成的。佘祥林、杜培武、趙作海一系列冤錯案的發生,都留下了刑訊逼供的深刻教訓。 「從1979刑訴法實施以來,都有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用威脅、利誘、欺騙等非法方法獲取證據,但在刑訴法條文里,沒有規定如何禁止。」陳衛東說,這次刑訴法修改,在中央司法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將「兩高三部」頒布的兩個證據規定吸收入法,規定了非法證據排除的內容、程序,也規定了非法證據排除的後果。 非法證據為什麼要排除?陳衛東說,非法獲得的證據,它可能是虛假的。「犯罪嫌疑人在受到公權力追究的時候,是弱勢的。將刑訊逼供獲得的證據,作為定案根據,必然形成錯案冤案。它侵犯了公民的身心健康,損害了其人格和尊嚴,就是對公民人權的侵犯。非法證據排除就是從根本上切斷刑訊逼供、濫用職權的動力來源。」 是否受到刑訊逼供,到底如何認定?「這是個難題,因為刑訊逼供發生在對外封閉的羈押場所,而且刑訊逼供時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不會有第三人在場。那麼如何證明刑訊逼供的發生?」從推行兩個證據的規定實踐來看,陳衛東認為,一是看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身體狀況,是否有傷;另一種是申請調取詢問過程中的錄音錄像。另外還可以由同監舍的人提供證據,詢問完了以後犯罪嫌疑人是否遍體鱗傷。 陳衛東提醒,目前一個新的情況需要注意,過去那種赤裸裸的毆打,現在越來越少了,更多是一種隱性的、不留痕跡的逼供,像不讓吃飯,餓著;不讓睡覺,熬著;大冬天在外面凍,大熱天在外面曬,或者用大燈泡烤。「這樣的行為不留痕跡,很難取得證據。這也給刑偵訴訟立法提出了一個課題,我認為這還需要立法進一步解決。」 作為一名律師,韓德雲從律師辯護權的角度闡釋說,「律師界有律師提出來說,在所有的案件當中,給予律師在場權,沒有律師在場可以不接受詢問,以此作為犯罪嫌疑人接受詢問的條件、前提。」韓德雲說,這比通過技術性錄像錄音更具制度性安排。律師參與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深度和廣度,決定了法制建設整個的水準和階段。這實際上不是律師的權力,而是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力,以此矯正公權與私權的失衡。 刑訴法草案規定不得自證其罪,這是否意味著我國刑事訴訟中有了沉默權制度? 陳衛東說,這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沉默權的精神,但它跟沉默權制度是兩個概念。不得強迫任何人證明自己有罪,來源於聯合國公民權利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有關規定,就是任何人不得被強迫做不利於自己的供述,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內的所有人,都不能被採用以暴力、威脅或者強制的手段違背自己的意願去陳述,而使自己陷入有罪的境地。但它不排除根據自己的意願去闡述自己有罪。

⑼ 新《民事訴訟法》、新《刑事訴訟法》修改亮點

新《民事訴訟法》修改亮點:
此次民訴法修改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完善調解與訴訟相銜接的機制;進一步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完善當事人舉證制度;完善簡易程序;強化法律監督;完善審判監督程序;完善執行程序等。
1、證人費用由敗訴方當事人負擔
新修改的民訴法規定,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新修改的民訴法還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2、增加專家出庭參與訴訟的規定 新修改的民訴法增加規定,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這樣規定的考慮是,醫療事故、環境污染和知識產權等案件,專業性強,為了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庭審過程中需要專家提供專業意見。
3、明確二審程序開庭審理的條件
新修改的民訴法進一步明確了第二審程序開庭審理的條件。
現行民事訴訟法對第二審民事案件是否必須開庭審理規定得不夠清晰,實踐中有許多民事案件在第二審程序中未經開庭書面裁判,為此,應當進一步明確第二審程序開庭審理的條件。
新修改的民訴法將現行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修改為: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4、與仲裁法的有關規定相互銜接
新修改的民訴法統一了人民法院對申請撤銷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審查標准。 現行民訴法規定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審查條件,其中規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仲裁法規定了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審查條件,其中規定「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人民法院對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的審查比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審查更為寬泛,不盡合理,為此,應當根據我國仲裁的實際情況,統一審查標准。
新修改的民訴法根據仲裁法的有關規定作出了相應修改。
5、增加對案外被侵害人救濟程序
新修改的民訴法還增加了對案外被侵害人的救濟程序。
6、增加對惡意訴訟懲罰措施
當前,當事人通過惡意訴訟等手段,侵害案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惡意訴訟,除應當適用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給予拘留、罰款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外,還應當在民訴法中增加對案外被侵害人的救濟渠道。 為此,新修改的民訴法關於第三人的規定中增加規定,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7、小標的案件,一審終審
新民訴法第一百六十二條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0%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現行民訴法對於民事訴訟案件統一實行二審終審制,也就是說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均有權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二審,在二審審判終結前一審判決並不生效。但在司法實踐中,個別當事人為拖延審判時間,延長最終法院執行期限,對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判決依然無故提出上訴,一個簡單的案子有時能拖延一年甚至更長;另一方面,如簡單的侵權、借款、租賃糾紛案件等,權利人苦於訴訟時間太長,權利得不到及時救濟而放棄訴訟,進而通過一些非正常的甚至是違法手段行使「私利救濟」,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針對上述情況,新民訴法對於小標的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一審案件,增設「一審終審」制度,有助於減少當事人的訴累,節約司法資源,使公平正義得以及時實現。 8、當事人選擇法院,應選「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
新民訴法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現行民訴法已經確立了「約定管轄」制度,即當事人可以通過約定,來選擇合同或財產糾紛案件將來起訴時所管轄的法院。新民訴法在現行民訴法規定的「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5類「固定」約定管轄地之外,增加了「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使得原來5類「固定」管轄地變成了實際聯系地的列舉,在實際中使得約定管轄更加靈活。另外,將約定管轄案件的范圍,由原來僅適用於「合同糾紛案件」,擴大到了「合同或者其他財產糾紛案件」。
在適用約定管轄時,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能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第 二,約定的地點不能與爭議沒有任何實際聯系。
例如:在石家莊居住的一個老人向鄰居借款5萬元並出具借條,雙方不能在借條上約定爭議由石家莊中院或者河北省高院管轄,那樣就違反了「級別管轄」的規定。兩個鄰居也不能約定與借款沒有任何聯系的北京法院管轄。但如果老人的兒子還向鄰居提供了連帶還款保證,兒子住在北京市朝陽區,則北京市朝陽區就成為了與借款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該區人民法院可以作為約定管轄的法院。

新《刑事訴訟法》修改亮點
1 逼供獲得言詞證據一律排除
【草案摘錄】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
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解讀】
胡康生(全國人大法律委主任委員):此次修改的亮點,就是在原來刑訴法嚴禁刑訊逼供的基礎上,加上了不得強迫任何人自證其罪。除了自己坦白的,不能進行強迫。如果逼出來的言詞證據,就一律要排除。
這從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來講是個進步;對公安機關辦案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壓力也是動力,督促他們更要嚴格依法辦案,防止一些錯案發生。比如以前佘祥林的案子,後來反思為何會發生?原因之一就是刑訊逼供,使用非法言詞證據。
徐顯明(山東大學校長、法學教授):任何人不能被要求證明其自己有罪,這條原則來自於聯合國的規則,不能自證其罪,任何國家機關都不讓被告人自己去證明自己有罪。這體現了人權精神,也使證據更加准確和科學,為維護司法公正和刑事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提供了保障。
2 證人強制出庭直系親屬除外
【草案摘錄】
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按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解讀】
胡康生:刑事案件現在比較突出的就是證人出庭的問題。一些案件證人不出庭,直接宣讀證人證言。但是,刑事犯罪最重可能是無期徒刑甚至死刑,如果犯罪嫌疑人提出要辯護,法院認為必要的證人,就得出庭。
同時,一些鑒定結論對案情的判決也很重要。舉例說,官員在貪污受賄時涉及一張名人字畫,如果最後決定犯罪不犯罪,罪輕罪重,關鍵在這個字畫值多少錢。那麼鑒定環節就很重要。對鑒定意見不一致,也可要求鑒定人出庭。
另外,為了尊重中國國情,規定被告人配偶、父母和子女,不要求強制出庭作證。
此次草案首次確立了對證人的保護制度,現在一些人為什麼不敢作證?就是怕打擊報復。包括經濟糾紛、民間糾紛等,有些人都不敢作證,更別提刑事案件了。因此,要加強對證人的保護。
3 貪官外逃財產沒收有利反腐
【草案摘錄】
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緝一年後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規定應當追繳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
【解讀】
陳衛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的特別程序的設置,有利於嚴厲懲治腐敗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挽回國家損失,消除犯罪的經濟條件,並與我國已加入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及有關反恐怖問題的決議的要求相銜接。
由於我國不允許缺席審判,因此,當犯罪嫌疑人逃匿或者死亡而無法到案時,訴訟程序就無法啟動,使得犯罪分子的財產長期無法得到追繳。
「不定罪的財產沒收程序,是一個特別程序,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到案,又能追繳其犯罪所得的問題。」由於這些財產是犯罪行為所得,因此對這些財產的追繳必須通過刑事訴訟程序。
4 懷孕婦女可監視居住
【草案摘錄】
監視居住適用於符合逮捕條件,但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撫養人的,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以及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等情形。
【解讀】
宋英輝(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採取監視居住措施首先是為了保證訴訟的順利進行,防止嫌疑人出現逃跑、串供、毀滅證據等妨礙訴訟的行為或者繼續犯罪。
刑事訴訟法修改的重要目標是在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之間尋找平衡點。這樣的修訂也符合有關國際公約倡導的以非羈押措施保障犯罪嫌疑人權利的精神。
修正案草案同時規定,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監視居住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和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為防止這一措施在實踐中被濫用,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實行監督。
5 發回重審只限一次且不加刑
【草案摘錄】
對於因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二審法院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原審法院再次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檢察院提出抗訴的,二審法院應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二審法院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解讀】
陳衛東:在此前的實踐中,經常會出現二審頻繁發回重審,使案件久拖不決,而且有二審法院以此來推脫責任、迴避矛盾的情況。
對於已經發回重審後又再次上訴、抗訴的案件,二審法院如何處理此前法律並沒有規定,也沒有有限制發回重審的次數。所以案件仍可能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違反程序法這些彈性較大的標准發回重審,此時案件將重新進入一審程序,案件永遠無法結束,是出現「循環審判」的訴訟怪圈,發回重審沒有次數限制是主要原因之一。
「上訴不加刑」是二審的一項原則,發回重審的案件來源於當事人的上訴或者檢察機關的起訴,也是派生於二審程序。因此對於一審法院違反訴訟程序所作出的判決,二審法院發回重審,原審法院判決不應加刑。
6 死刑復核結果應通報最高檢
【草案摘錄】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可以訊問被告人,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在復核死刑案件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
【解讀】
胡康生:死刑復核程序備受關注。死刑是最嚴厲的懲罰,應該慎之又慎,因為錯了就無法挽回。
按照規定,所有死刑案件須最高法核准,那麼,最高法核准要不要監督?此次規定,最高法核准死刑時,可以訊問被告人,如果辯護律師在有證據時提出還有疑問,還可以提。
徐顯明(山東大學校長):這些修改,完善了死刑復核程序,體現了國家對適用死刑的慎重,有利於進一步保證死刑復核案件質量,加強對死刑復核程序的法律監督。
劉昊(北京法拓律師事務所律師):從立法規定上看,死刑復核程序過去沒有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訴訟程序,帶有一定行政化色彩,缺乏公開性、透明性,為保證這類案件的質量,避免錯殺,落實「少殺、慎殺」的原則,完全有必要增加這樣的規定。
7 因賄賂被監外執行不計入刑期
【草案摘錄】
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收監:(一)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二)嚴重違反有關暫予監外執行監督管理規定的;(三)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後罪犯刑期未滿的。
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通過賄賂等非法手段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其在監外執行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脫逃的,脫逃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
【解讀】
胡康生:有的貪污受賄的官員或有錢的老闆判刑後,進去沒多少時間又出來了,甚至威脅舉報的人。有的判了死緩,十多年就出來了;有的判了15年,還不到1年就保外就醫了。對現實中存在這種情況,老百姓反映很強烈。
此次對監外執行有了嚴格規定。如果一旦發現行賄、拉關系等手段出來的,馬上就要收監,且在外面的時間不算,重新計算刑期。同時,對減刑假釋和監外執行要加強監督,避免花錢減刑。
徐顯明:監外執行有時候已經成為某些人的特權,人民群眾對監外執行意見很大,這次是做了一系列完善。包括監外執行的時間、取保候審、監外就醫等不能計算刑期,這些修改,有利於規范執法,防止犯罪利用這些制度逃避刑罰。
8 技偵所得材料可直接作為證據
【草案摘錄】
公安機關在立案後,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
採取偵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解讀】
顧永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現在每年的刑事發案立案數500萬件左右,大概五六年前還是二三百萬、三四百萬,這幾年急劇增加。我們的破案率是多少?大概十年前,我們的破案率72%-73%,現在的破案率是45%-50%。我們打擊犯罪偵查破案的能力受到嚴重的挑戰。社會上的犯罪有組織性、流動性、反偵查性越來越強,如果不提高偵查破案的能力,社會的安全、人民的安危就處在很不穩定的狀態,所以必須提高偵查破案能力。「怎麼提高?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技術偵查,包括秘密偵查。
許蘭亭(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草案規定過於籠統,應該把使用技術手段的條件進行明確規定。過去多年我們內部一直有技術偵查和秘密偵查,與此相伴隨一直有如何審批、如何控制的規定,我們完全可以把這樣的規定經過梳理和斟酌以後寫到刑訴法條文中。
9 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可「和解」
【草案摘錄】
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為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這一程序。
【解讀】
全國人大法工委有關負責人:將部分公訴案件納入和解程序,適當擴大和解程序的適用范圍,有利於化解矛盾糾紛。
同時,考慮到公訴案件的國家追訴性質和刑罰的嚴肅性,為了防止出現新的不公正,對建立這一新的訴訟制度宜審慎把握,和解程序的適用范圍也不能過大。
陳光中(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制度不是一點沒有弊端,但是修正案草案規定的適用范圍很窄,比較嚴格,而且必須出於雙方自願。鼓勵犯罪人道歉賠償,可以更好地保障被害人權益,使其得到更多賠償。這有利於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10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
【草案摘錄】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

⑽ 陳衛東的個人作品

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自訴案件審判程序》《司法文書寫作教程》《中國刑事訴訟法》《檢察監督職能論》《刑事普通程序》《刑事特別程序的實踐與探討》《刑事二審程序論》《審判監督程序論》等8部,主編、參編各類教材、著作《刑事訴訟法學》《中國律師學》《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事、行政、刑事訴訟》《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調研報告》《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對策研究》等50餘部。
1.《刑事訴訟法學》(2003年全國司法考試指定教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美國刑事法院訴訟程序》(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調研報告》,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4.《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5.《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調研報告》,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6.《審判監督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中國律師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8.《腐敗控制論》,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9.《刑事訴訟法學》(全國律考統編教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0.《刑事訴訟法及配套規定》,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1.《中國律師制度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2.《中國刑事訴訟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3.《中國刑事訴訟法學》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7年版
14.《刑事二審程序論》,中國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
15.《司法文書寫作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6.《新刑事訴訟法通論》,法律出版社1996年4月版 1、《論刑事強制措施的立法完善》,《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2、《論立案管轄的立法完善》,《政法論壇》1996年第2期
3、《論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法學家》1996年第5期
4、《論不起訴制度》,《中國法學》1997年第1期
5、《論涉台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6、《我國刑事訴訟中法官司法調查權的變化》,《法學評論》1998年第2期;
7、《正當程序的簡易化與簡易程序的正當化》,載於《法學研究》1998年第2期
8、《關於死刑復核程序的現狀及存廢的思考》,《中國法學》1998年第5期
9、《偵檢一體化模式研究》,載於《法學研究》1999年第1期
10、《實然與應然——偵檢權是否屬於司法權的思考》,載於《法學》1999年第6期
11、《被告人訴訟權利與程序救濟論綱》,載於《中外法學》1999年第第3期
12、《刑事申訴制度改革研究》,載於《法學家》1999年第4期
13、《中國刑事審判制度的發展與完善》,《中國律師》2000年第2期
14、《21世紀中國刑事訴訟法學前瞻》,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15、《刑事訴訟中的司法資源配置》,載於《中國法學》2000年第1期
16、《刑事再審一審終審制之改造》,《法學家》2000年第4期
17、《我國公訴方式的結構性缺陷及其矯正》,《法學研究》2000年第4期
18、《誰有權力逮捕你》(上、下),《中國律師》2000年第9、10期
19、《論偵查權的司法控制》,載於《政法論壇》2000年第6期
20、《法院主動提起審判監督程序之研究》,《中國刑事法雜志》2001年第5期
21、《刑事二審全面審查原則質疑》,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22、《關於完善我國刑事證明標准體系的若干思考》,《法律科學》2001年3期
23、《控辯式庭審方式的制度保障》,《刑事法判解》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2月
24、《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刑事司法制度的創立、發展及其完善》,《法學家》2001年第3期
25、《公訴的價值沖突與衡平論略》,《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26、《論檢偵一體化改革與刑事審前程序之重構》,《刑事法評論》第8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27、《司法公正根植於法官的職業道德》,《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28.《公正與效率——刑事審判的兩個目標》,《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5期
29.《司法公正與律師辯護》,《檢察日報》2001年12月21日
30.《如何保障法官的真正獨立》,《訴訟法學研究》2001年12月
31.《刑事庭審查程序改革研究》,《訴訟法學研究》2002年2月
32.《以法官獨立為核心推動我國法官制度的現代化》,《人民司法》2002年2期
33.《司法改革十年檢討》,《人民檢察》2002年3期
34.《聯合國准則與警察保障人權》,《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2期
35.《我國檢察權的反思與重構》,《法學研究》2002年2期
36.《司法官遴選制度探微》,《法學論壇》2002年3期
37.《論遏制刑訊逼供的程序保障(一)》,《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3期
38.《從建立有罪答辯制度到引入辯訴交易——論美國辯訴交易制度對我國的借鑒意義》,《政治與法律》2002年第6期
39.《集中審理原則與合議庭功能的強化》,《中國法學》2003年第1期
40.《英國保釋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人民檢察》2003年第3期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
旅遊法律責任名詞 發布:2025-01-19 23:05:34 瀏覽: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論賽 發布:2025-01-19 22:42:34 瀏覽:638
新勞動法加薪 發布:2025-01-19 22:41:23 瀏覽:725
寧夏郵政條例 發布:2025-01-19 21:48:58 瀏覽:810
經濟法要約邀請例題 發布:2025-01-19 21:10:22 瀏覽:155
刑法重公權 發布:2025-01-19 20:19:44 瀏覽:926
法官在家辦公 發布:2025-01-19 20:08:01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