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新舊對照

行政訴訟法新舊對照

發布時間: 2022-09-04 01:50:32

① 行政訴訟監督規則新舊對比

法律分析:進一步明確當事人權利義務承繼者的申請監督主體資格,完善申請監督期限起算點、材料不齊備的法律後果,明確了對不予受理的救濟途徑、審查受理期限等,為當事人及時、有效行使申請監督權利提供了指引。規定了糾正程序,即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如果發現原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確有錯誤的,可依職權啟動監督程序予以糾正。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行政訴訟監督規則(試行)》

第二條 人民檢察院通過辦理行政訴訟監督案件,監督人民法院依法審判和執行,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

第三條 人民檢察院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四條 人民檢察院對行政訴訟實行監督,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堅持合法性審查,監督和支持人民法院、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② TXT書籍下載

://www.e1488.com/weizhang/default.asp?unit=%BF%BC%CA%D4%B4%F3%B8%D9

中法網學校 - 考試大綱
共有 78 篇文章。
第 1 頁,共 3 頁
07年國家司法考試考試說明 2007-9-21

2007年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情況說明 2007-9-21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民法(四) 2007-9-21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民法(三) 2007-9-21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民法(二) 2007-9-21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民法(一) 2007-9-21

2007年司法考試新舊大綱對比-商法(三) 2007-9-21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商法(二) 2007-9-21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商法(一) 2007-9-21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國際經濟法 2007-9-21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新舊大綱對比——刑法(二) 2007-9-21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新舊大綱對比——刑法(一) 2007-9-21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新舊大綱對比——國際私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及新舊對照-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2007-9-21

2007司考新舊大綱對比-民事訴訟法(四)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民事訴訟法(三)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民事訴訟法(二)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民事訴訟法(一)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海商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保險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票據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國際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經濟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三)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二)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企業破產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外商投資企業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個人獨資企業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合夥企業法 2007-9-21

2007年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刑事訴訟法(三) 2007-9-21

2007年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刑事訴訟法(二) 2007-9-21

2007年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刑事訴訟法(一)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綱新舊對比-憲法 2007-9-21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比——法制史 2007-9-21

打開上面的網址:復制下來.

在電腦上新建文本文檔就是.文本文檔就是:TXT格式

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法律分析:該解釋立足於解決「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等突出問題,增設了許多重大的新制度、新規定,對於更好地發揮行政訴訟在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具有重要的意義。《解釋》共27條,包括十個大的方面:立案登記制,起訴期限,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復議機關作共同被告,行政協議,一並審理民事爭議,一並審查規范性文件,判決方式,有限再審以及新舊法銜接。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法總則三年訴訟時效如何銜接適用

1、做好《民法通則》與《民法總則》的銜接工作,至少面臨兩個問題:

第一,《民法總則》規定的3年訴訟時效制度是否具有溯及力,如果有,如何具體安排;

第二,《民法總則》中關於訴訟時效期間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法規定不一致時,如何適用法律。

2、關於《民法總則》中訴訟時效制度的溯及力問題,一種觀點認為,《民法總則》中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沒有溯及力,民事權利被侵害發生在2017年10月1日《民法總則》施行之前時,應適用《民法通則》關於2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實踐中,最高院在《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中部分採用了訴訟時效制度不具有溯及力的觀點。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將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由3個月延長為6個月,該決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依據最高院《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6條及該解釋的起草者在《行政訴訟法新舊法銜接的幾個具體問題》中的論述,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已經屆滿3個月的,應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3個月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3、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民法總則》中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具有溯及力,從保護債權人的角度出發,即使民事權利被侵害發生在2017年10月1日《民法總則》施行之前,仍應適用《民法總則》關於3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或者雖然不適用延長後的訴訟時效期間,但對於發生在《民法總則》施行前民事權利被侵害的,作出特殊的安排。

(4)行政訴訟法新舊對照擴展閱讀:

    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該法就不具有溯及力。就現代法而言,法律一般只能適用於生效後發生的事件和行為,不適用於生效前的事件和行為,即採取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

    原則

    對於刑法的溯及力,各國採取不同的原則,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1)從舊原則,即刑法對其生效前的行為一律沒有溯及力。

    (2)從新原則,即刑法對於其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一律適用,具有溯及力。

    (3)從新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具有溯及力,但舊法(行為時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依照舊法處理。

    (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依新法處理。

    上述諸種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適應實際的需要,為絕大多數國家刑法所采,我國刑法亦采此原則。


    參考資料:溯及力_網路

⑤ 看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如何銜接

民法抄總則與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的銜接,有明確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條 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訴訟時效期間尚未滿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條 民法總則施行前,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已經屆滿,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⑥ 新行政訴訟法宗旨的變化從哪體現出來

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後,行政訴訟法修正案獲得通過。這是行政訴訟法實施24年來的第一次修改。借用一下筆者敬仰的、參與此次修改的資深行政審判法官李廣宇的描述:「這24年來的共同關注,的確不得不在今天心動。一部法律的修改,會牽動真正熱愛她的人的心,而行訴法的修改,於我而言,就好像看著心愛的人去整容,不知道出來的模樣會怎樣,期待、忐忑、激動、擔憂,甚至告訴自己,我已做好最壞的打算,即使毀容,我依然可以接受,因為我深愛她。感謝每一個為這部法律修改付出心血的人,感謝每一個和我一樣曾經或者正在為中國的行政審判付出心血的人。24年是一個人整個的青春年華,有多少人手捧著這部法律慢慢變老;24年又如白駒過隙,行政訴訟還年輕得一如待放的花蕾。路正長,夜未央……」

關於行政訴訟法修改的話題,已爭論了十餘年,期間最高法院行政審判庭也組織過若干次調研。在社會各界的修改建議中,有推倒重來的「大改」
,有大刀闊斧的「中改」,也有修修補補的「小改」,期間經過了一些大起大落。我最擔心的是「小改」,「小改」還不如不改。修改問題真正提到議事日程,要從2013年12月算起,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歷經了三次審議和兩次公開徵求意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行政訴訟法的修改恰逢其時,藉助了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東風,將《決定》法治理念的精髓貫穿於始終。江必新大法官說,這是一次「大改」,零票反對,高票通過。

新行政訴訟法第一條講的是立法宗旨或者說是立法目的,說起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這是整部法律的靈魂和精髓。我們先看一下新舊行政訴訟法有關條文及修正草案意見的前後變化。

現行行政訴訟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一)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二)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新行政訴訟法最終將第一條修改為:「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對比立法目的修改的前後變化,可以看出立法機關對於行政訴訟法立法宗旨的修正是非常重視和審慎的,使我們清楚了立法機關對於有關立法目的思路調整的過程,可以歸納為最終方案的一修改、一增加和一刪除。

首先,第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將「正確」二字修正為「公正」。什麼是「正確」的要求,這基本屬於政治概念的范疇,更多地體現了語言的政策導向;而「公正」則是法律用語,司法公正是讓民眾相信法律權威的關鍵所在,也是當前我們最需要的。正如《決定》所指出的:「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所以,「正確」的不一定是「公正」的,「公正」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其次,增加了「化解行政爭議」的表述。這一點是草案二稿新增加的,吸收了社會大眾的意見。有人可能認為,行政訴訟本身就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還用多此一舉嗎?不要忘記,長期以來,許多地方的行政裁判流於形式,大多在程序問題上空轉,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行政爭議。馬懷德就認為,解決爭議才是人民法院的根本任務。行政訴訟的功能只能通過解決行政爭議來實現,也只有徹底解決了行政爭議,行政訴訟制度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作用。所以,這一要求在新法的種種制度設計上,在修正案具體條款中無不得到了充分體現。不過,這一要求可不只是立法目的而已,它也對法院和法官的審判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能不能實現官民和諧。

最後,刪除了「維護」二字。為什麼要用「維護」二字,可能有當時的立法考慮。我們的行政機關法治意識還不太強,自覺接受司法監督的意識還比較欠缺,還不習慣於司法監督;司法審查有雙重功能,對於行政機關來說更容易接受一些,立法時更容易通過等等。那麼到底應該是「維護」呢,還是「監督」呢?原來領導講話中,一度用的是「維護與監督並重」,但我們很難左右逢源。站在行政機關的角度,一直強調的是大局觀念,要把「維護」放在第一位。這也是當前行政機關敗訴率一路走低的主要原因,由十多年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驟降到如今的不到百分之十。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就具有公定力,就推定為合法有效的,我們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主要目的還應當是監督行政權的行使。所以,這次修法刪除了「維護」二字,可以說是「正本清源」。

⑦ 新舊行政訴訟法的不同之處

A 新行政訴訟法,新在哪裡?

新行政訴訟法將於明年5月份正式實施,修改的地方太多了,下面重點介紹一下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從立案、審理、執行方面的完善,有助於改善在實踐中的行政訴訟的「三大難」問題。新行政訴訟法,在立案方面擴大了行訴案件受理范圍,在審理方面強調了行政機關的出庭義務,在執行方面賦予了法院刑拘的權力。

一、立案:擴大行訴案件受理范圍:

對以下12種「民告官」案件,法院要受理。

1、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3、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4、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5、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6、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7、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8、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9、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10、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11、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12、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新行訴法擴大了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的范圍。過去有一些法院不管的案子,現在也管了,包括社會比較關注的土地房屋徵收補償等領域。這對行政機關提出了更高要求,行政機關要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確保各類行政行為都能夠經受法律的檢驗。

二、審理:民告官「官」應出庭應訴。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行政機關要支持告、配合告。行政機關在行政訴訟過程中雖然是被告,也要積極支持、配合人民法院依法開展行政審判工作。

三、執行:不執行判決可拘直接責任人。

「第九十六條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款額,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負責人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情況予以公告;

(四)向監察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這一規定對於促進執行還是比較有力度的,雖然有『社會影響惡劣』的限制,實踐中可能會慎重使用這個手段,但是拘留還是有一定威懾力的。

⑧ 新舊行政訴訟法解釋如何適用

新的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實行後,舊的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自然同時廢止,不再適用。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規定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該解釋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六十三條
本解釋自2018年2月8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8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5〕9號)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⑨ 新行政訴訟法到底是把以前的具體行政行為全部改成行政行為還是只是部分修改

2014年11月修訂的新《行政訴訟法》,從法律文件內容上看,是將以前的全部具體行政行回為都改成了行政行為,答全文不再有具體行政行為的表述。
行政訴訟法,主要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從而根據憲法的規定製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2014年11月1日表決通過了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是行政訴訟法自1989年制定後作出的首次修改。

⑩ 提起行政訴訟未告知訴權和起訴期限怎麼辦

首先,起訴期限的起算舊行政訴訟法規定是「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提出,而新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是「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對比新舊行訴法規定,除了起訴期限發生變化外,用詞也發生了變化,增加了「應當知道」。
如何確定起訴期限的起算日期,即如何理解新行訴法第四十六條,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十三條如何理解的復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內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是指有證據表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據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即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是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的開始。因此,「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不應從侵權行為終結之日起計算。」
因此,筆者認為根據行訴法第四十六條之規定,行政訴訟期限起算日期為有證據表明當事人知道行政行為的日期。
其次,原行訴法解釋第四十一條,對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當事人訴權和起訴期限的,作了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才計算起訴期限的規定。適用原行訴法解釋第四十一條的前提是行政機關未告知當事人的訴權或者起訴期限,起訴期限起算日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

熱點內容
法官在家辦公 發布:2025-01-19 20:08:01 瀏覽:831
房東選任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9 19:16:10 瀏覽:24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 發布:2025-01-19 18:54:39 瀏覽:483
注會經濟法幾篇 發布:2025-01-19 18:38:58 瀏覽:710
合同法簽署日期 發布:2025-01-19 18:26:31 瀏覽:500
居委會選主規章 發布:2025-01-19 18:23:20 瀏覽:117
企業信用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18:14:21 瀏覽:541
指導意見是部門規章嗎 發布:2025-01-19 18:12:57 瀏覽:796
公司更名後的債權債務法律 發布:2025-01-19 17:15:07 瀏覽:94
湛江法院新聞 發布:2025-01-19 16:58:02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