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甲方章程或內部組織文件的規定翻譯

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甲方章程或內部組織文件的規定翻譯

發布時間: 2022-09-05 17:32:48

行政法法規與行政規章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行政規章指國務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和發布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我國的中央政府,而行政規章的制定主體或是中央政府的組成部分,或是地方政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Ⅱ 有人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英文全文翻譯么

我找到了中文的!
後面是自我翻譯的英文,也許有不妥之處,那請諒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支持、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和行為,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

第三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成員以農民為主體;

(二)以服務成員為宗旨,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

(三)入社自願、退社自由;

(四)成員地位平等,實行民主管理;

(五)盈餘主要按照成員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

第四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依照本法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農民專業合作社對由成員出資、公積金、國家財政直接補助、他人捐贈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資產所形成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並以上述財產對債務承擔責任。

第五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以其賬戶內記載的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為限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責任。

第六條 國家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七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

第八條 國家通過財政支持、稅收優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產業政策引導等措施,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國家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服務。

第九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及有關組織,依照本法規定,依據各自職責,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給予指導、扶持和服務。

第二章 設立和登記

第十條 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五名以上符合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成員;

(二)有符合本法規定的章程;

(三)有符合本法規定的組織機構;

(四)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名稱和章程確定的住所;

(五)有符合章程規定的成員出資。

第十一條 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召開由全體設立人參加的設立大會。設立時自願成為該社成員的人為設立人。

設立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通過本社章程,章程應當由全體設立人一致通過;

(二)選舉產生理事長、理事、執行監事或者監事會成員;

(三)審議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二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名稱和住所;

(二)業務范圍;

(三)成員資格及入社、退社和除名;

(四)成員的權利和義務;

(五)組織機構及其產生辦法、職權、任期、議事規則;

(六)成員的出資方式、出資額;

(七)財務管理和盈餘分配、虧損處理;

(八)章程修改程序;

(九)解散事由和清算辦法;

(十)公告事項及發布方式;

(十一)需要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三條 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交下列文件,申請設立登記:

(一)登記申請書;

(二)全體設立人簽名、蓋章的設立大會紀要;

(三)全體設立人簽名、蓋章的章程;

(四)法定代表人、理事的任職文件及身份證明;

(五)出資成員簽名、蓋章的出資清單;

(六)住所使用證明;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文件。

登記機關應當自受理登記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辦理完畢,向符合登記條件的申請者頒發營業執照。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定登記事項變更的,應當申請變更登記。

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辦法由國務院規定。辦理登記不得收取費用。

第三章 成 員

第十四條 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以及從事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務直接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或者社會團體,能夠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服務,承認並遵守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履行章程規定的入社手續的,可以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但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單位不得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置備成員名冊,並報登記機關。

第十五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中,農民至少應當占成員總數的百分之八十。

成員總數二十人以下的,可以有一個企業、事業單位或者社會團體成員;成員總數超過二十人的,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成員不得超過成員總數的百分之五。

第十六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參加成員大會,並享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按照章程規定對本社實行民主管理;

(二)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務和生產經營設施;

(三)按照章程規定或者成員大會決議分享盈餘;

(四)查閱本社的章程、成員名冊、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大會記錄、理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財務會計報告和會計賬簿;

(五)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七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大會選舉和表決,實行一人一票制,成員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決權。

出資額或者與本社交易量(額)較大的成員按照章程規定,可以享有附加表決權。本社的附加表決權總票數,不得超過本社成員基本表決權總票數的百分之二十。享有附加表決權的成員及其享有的附加表決權數,應當在每次成員大會召開時告知出席會議的成員。

章程可以限制附加表決權行使的范圍。

第十八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承擔下列義務:

(一)執行成員大會、成員代表大會和理事會的決議;

(二)按照章程規定向本社出資;

(三)按照章程規定與本社進行交易;

(四)按照章程規定承擔虧損;

(五)章程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九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要求退社的,應當在財務年度終了的三個月前向理事長或者理事會提出;其中,企業、事業單位或者社會團體成員退社,應當在財務年度終了的六個月前提出;章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退社成員的成員資格自財務年度終了時終止。

第二十條 成員在其資格終止前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訂立的合同,應當繼續履行;章程另有規定或者與本社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 成員資格終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按照章程規定的方式和期限,退還記載在該成員賬戶內的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對成員資格終止前的可分配盈餘,依照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向其返還。

資格終止的成員應當按照章程規定分攤資格終止前本社的虧損及債務。
第四章 組織機構

第二十二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大會由全體成員組成,是本社的權力機構,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理事、執行監事或者監事會成員;

(三)決定重大財產處置、對外投資、對外擔保和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其他重大事項;

(四)批准年度業務報告、盈餘分配方案、虧損處理方案;

(五)對合並、分立、解散、清算作出決議;

(六)決定聘用經營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資格和任期;

(七)聽取理事長或者理事會關於成員變動情況的報告;

(八)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第二十三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召開成員大會,出席人數應當達到成員總數三分之二以上。

成員大會選舉或者作出決議,應當由本社成員表決權總數過半數通過;作出修改章程或者合並、分立、解散的決議應當由本社成員表決權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章程對表決權數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四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大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的召集由章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二十日內召開臨時成員大會:

(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員提議;

(二)執行監事或者監事會提議;

(三)章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超過一百五十人的,可以按照章程規定設立成員代表大會。成員代表大會按照章程規定可以行使成員大會的部分或者全部職權。

第二十六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理事長一名,可以設理事會。理事長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

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設執行監事或者監事會。理事長、理事、經理和財務會計人員不得兼任監事。

理事長、理事、執行監事或者監事會成員,由成員大會從本社成員中選舉產生,依照本法和章程的規定行使職權,對成員大會負責。

理事會會議、監事會會議的表決,實行一人一票。

第二十七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應當將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成會議記錄,出席會議的成員、理事、監事應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名。

第二十八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或者理事會可以按照成員大會的決定聘任經理和財務會計人員,理事長或者理事可以兼任經理。經理按照章程規定或者理事會的決定,可以聘任其他人員。

經理按照章程規定和理事長或者理事會授權,負責具體生產經營活動。

第二十九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理事和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侵佔、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資產;

(二)違反章程規定或者未經成員大會同意,將本社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本社資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三)接受他人與本社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四)從事損害本社經濟利益的其他活動。

理事長、理事和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本社所有;給本社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理事、經理不得兼任業務性質相同的其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理事、監事、經理。

第三十一條 執行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務有關公務的人員,不得擔任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理事、監事、經理或者財務會計人員。

第五章 財務管理

第三十二條 國務院財政部門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

第三十三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或者理事會應當按照章程規定,組織編制年度業務報告、盈餘分配方案、虧損處理方案以及財務會計報告,於成員大會召開的十五日前,置備於辦公地點,供成員查閱。

第三十四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其成員的交易、與利用其提供的服務的非成員的交易,應當分別核算。

第三十五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按照章程規定或者成員大會決議從當年盈餘中提取公積金。公積金用於彌補虧損、擴大生產經營或者轉為成員出資。

每年提取的公積金按照章程規定量化為每個成員的份額。

第三十六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為每個成員設立成員賬戶,主要記載下列內容:

(一)該成員的出資額;

(二)量化為該成員的公積金份額;

(三)該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

第三十七條 在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後的當年盈餘,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可分配盈餘。

可分配盈餘按照下列規定返還或者分配給成員,具體分配辦法按照章程規定或者經成員大會決議確定:

(一)按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返還總額不得低於可分配盈餘的百分之六十;

(二)按前項規定返還後的剩餘部分,以成員賬戶中記載的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以及本社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和他人捐贈形成的財產平均量化到成員的份額,按比例分配給本社成員。

第三十八條 設立執行監事或者監事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執行監事或者監事會負責對本社的財務進行內部審計,審計結果應當向成員大會報告。

成員大會也可以委託審計機構對本社的財務進行審計。

第六章 合並、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三十九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並,應當自合並決議作出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或者新設的組織承繼。

第四十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分立,其財產作相應的分割,並應當自分立決議作出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分立前的債務由分立後的組織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在分立前與債權人就債務清償達成的書面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四十一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

(二)成員大會決議解散;

(三)因合並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或者被撤銷。

因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原因解散的,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由成員大會推舉成員組成清算組,開始解散清算。逾期不能組成清算組的,成員、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成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該申請,並及時指定成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四十二條 清算組自成立之日起接管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處理與清算有關未了結業務,清理財產和債權、債務,分配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代表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訴訟、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並在清算結束時辦理注銷登記。

第四十三條 清算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內通知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和債權人,並於六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應當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向清算組申報債權。如果在規定期間內全部成員、債權人均已收到通知,免除清算組的公告義務。

債權人申報債權,應當說明債權的有關事項,並提供證明材料。清算組應當對債權進行登記。

在申報債權期間,清算組不得對債權人進行清償。

第四十四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因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的原因解散,或者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時,不能辦理成員退社手續。

第四十五條 清算組負責制定包括清償農民專業合作社員工的工資及社會保險費用,清償所欠稅款和其他各項債務,以及分配剩餘財產在內的清算方案,經成員大會通過或者申請人民法院確認後實施。

清算組發現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應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

第四十六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形成的財產,在解散、破產清算時,不得作為可分配剩餘資產分配給成員,處置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四十七條 清算組成員應當忠於職守,依法履行清算義務,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及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八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破產適用企業破產法的有關規定。但是,破產財產在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應當優先清償破產前與農民成員已發生交易但尚未結清的款項。

第七章 扶持政策

第四十九條 國家支持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建設項目,可以委託和安排有條件的有關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

第五十條 中央和地方財政應當分別安排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息、培訓、農產品質量標准與認證、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營銷和技術推廣等服務。對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生產國家與社會急需的重要農產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優先扶持。

第五十一條 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資金支持。具體支持政策由國務院規定。

國家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採取多種形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務。

第五十二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享受國家規定的對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和其他涉農經濟活動相應的稅收優惠。

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其他稅收優惠政策,由國務院規定。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三條 侵佔、挪用、截留、私分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財產,非法干預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生產經營活動,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攤派,強迫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接受有償服務,造成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損失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五十四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向登記機關提供虛假登記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取得登記的,由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撤銷登記。

第五十五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的財務報告等材料中,作虛假記載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五十六條 本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Ⅲ 什麼是應收賬款質押合同

在法律上,應收賬款是一種債權,應收賬款質押是一種權利質押。就擔保法第七十五條承認的可以用於質押的權利品種看,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所代表的也是一種債權。
應收賬款質押合同範本如下:
合同編號:
出質人(甲方):
質權人(乙方):
為確保 (以下稱「債務人」)與乙方簽訂的編號為 的《 》(以下稱「主合同」)的履行,保障乙方債權的實現,甲方願意為債務人與乙方依主合同所形成的債務提供質押擔保。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甲乙雙方經協商一致,訂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執行。
第一條質押應收賬款
一、甲方以第 項約定的應收賬款設定質押。
(一)甲方的下列應收賬款,具體信息如下;
序號基礎交易合同名稱基礎交易合同編號應收賬款付款人應收賬款金額應收賬款到期日發票號備注
二、本合同所稱基礎交易合同是指作為應收賬款發生依據的合同。
三、上述應收賬款設定質押時,甲方對應收賬款付款人和/或第三方的合法、有效債權以及與應收賬款相關的其他權利和利益一並質押給乙方,包括但不限於應收賬款本金、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以及擔保權利、保險權益等所有主債權的從債權以及與主債權相關的其他權益。
第二條 甲方陳述與保證
一、應收賬款真實、完整、合法、有效,甲方合法擁有應收賬款並享有處分權,甲方提供本質押擔保不損害任何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不違背甲方的法定與約定義務,應收賬款不存在任何權利瑕疵,包括但不限於:應收賬款不存在任何(包括但不限於法定、合同約定的)限制;甲方從未向,且不會向任何第三方轉讓或贈與該項應收賬款;應收賬款未被設定質押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擔保,未被設定為任何信託名下的財產;應收賬款將不會遭致抵銷、反訴、賠償損失或作其他扣減等;甲方在該應收賬款質押後,不得作任何形式的處分(包括但不限於轉讓、設定質押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擔保、設定信託等)。
甲方應保證應收賬款不超過訴訟時效。
應收賬款項下若存在任何形式的擔保,甲方應確保並維持該擔保的價值及持續有效性。
二、甲方保證基礎交易合同項下的商業活動在甲方正常的經營范圍內,基礎交易合同合法有效。甲方保證質押應收賬款均代表真實、合法、善意的貨物(或服務) 銷售且非寄售、試用、行紀或代銷等交易,均處於正常、未逾期狀態。甲方保證其與應收賬款付款人之間不存在任何糾紛,甲方將嚴格按照基礎交易合同的約定履行其交貨等全部義務。未經乙方事先書面同意,甲方不得同意對基礎交易合同(包括但不限於結算方式與結算金額)進行任何可能對乙方質權造成不利影響的變更。
甲方保證,應收賬款付款人不會主張抵銷或任何其他抗辯,且該應收賬款付款人與甲方之間的任何約定不會限制乙方質權的實現。
三、基礎交易合同項下的貨物(或服務)不存在任何權利瑕疵,包括但不限於:未被且將不會被設置抵押、質押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擔保;未被設定為任何信託項下的財產;未被且將不會被任何當事人予以留置、扣押、查封;未被其他任何當事人在與甲方的任何合同約定對該貨物的所有權保留。
四、甲方將按照乙方要求向乙方提供與質押應收賬款相關的資料,包括但不限於基礎交易合同、銷售增值稅專用發票、驗貨單以及記載或證明質押應收賬款的賬目、電腦數據記錄和其他文件、憑證。甲方保證,其提供給乙方的一切資料和信息均為准確、真實、完整、合法和有效。
五、若質押應收賬款價值已經或者可能減少,或者應收賬款付款人發生任何違約行為或其財務狀況發生任何不利變化,甲方應立即通知乙方並按照乙方要求提供新的擔保或採取其他措施。
六、甲方清楚地知悉乙方的經營范圍、授權許可權。甲方已閱讀本合同及主合同所有條款。應甲方要求,乙方已經就本合同及主合同做了相應的條款說明。甲方對本合同及主合同條款的含義及相應的法律後果已全部通曉並充分理解。
七、甲方具備擔保人的合法資格,甲方在本合同項下的擔保行為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甲方章程或內部組織文件的規定,且已獲得公司內部有權機構及/或國家有權機關的批准。因甲方無權簽署本合同而產生的一切責任均由甲方承擔,包括但不限於全額賠償乙方因此遭受的損失。
八、甲方確認自己對債務人的資產、債務、經營、信用、信譽等情況、是否具備簽訂主合同的主體資格和許可權以及主合同的所有內容已經充分了解。
第三條質押擔保范圍
本合同的擔保范圍為以下第 種:
一、主合同項下全部債務,包括但不限於全部本金、利息(包括復利和罰息)、違約金、賠償金、債務人應向乙方支付的其他款項(包括但不限於有關手續費、電訊費、雜費、國外受益人拒絕承擔的有關銀行費用等)、乙方實現債權與擔保權利而發生的費用(包括但不限於訴訟費、仲裁費、財產保全費、差旅費、執行費、評估費、拍賣費、公證費、送達費、公告費、律師費等)。
二、主合同項下本金(幣種) (金額大寫) 及利息(包括復利和罰息)、違約金、賠償金、債務人應向乙方支付的其他款項(包括但不限於有關手續費、電訊費、雜費、國外受益人拒絕承擔的有關銀行費用等)、乙方實現債權與擔保權利而發生的費用(包括但不限於訴訟費、仲裁費、財產保全費、差旅費、執行費、評估費、拍賣費、公證費、送達費、公告費、律師費等)。

Ⅳ 什麼是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如果全面回答這一提問,可以拉得很長,但想來你也不願意去讀。
因此,內簡而言之吧,容你只需要掌握這些概念上的就行:
一、法律:是專指由全國人大制定,由國家主席簽署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如《刑法》、《民法》、《勞動法》、《行政處罰法》等。
二、法規:是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的規范性文件,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
1.由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根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行政法規;
2.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3.省會的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人大批准)。
「法規」一般用「條例」、「辦法」稱謂,如《徵兵工作條例》、各省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等等。
三、「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四、規范性文件: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僅指行政機關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Ⅳ 法律、條例、規定、通知等等這些法規的後綴名稱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 有的時候立法委也可以
國務院叫條例
地方人大叫地方法規
地方政府 叫地方行政規章或制度

Ⅵ 行政法規的解釋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法律依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三條制定規章,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Ⅶ 法律法規 英語怎麼說

法律法規

Laws and regulations

1、Laws :法律

2、regulations:n. [管理] 條例;規程(regulation的復數);章則。普通用詞,指用於管理、指導或控制某系統或組織的規則、規定或原則等。

3、and regulations:以及規章制度。

(7)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甲方章程或內部組織文件的規定翻譯擴展閱讀:

法律專門術語

garnishee---第三債務人(指代被告保管財產並接到法院扣押令於訴訟未決期間不得處分所代管財產者)。

imputednegligence---轉嫁的過失責任(指可向與行為人有利害關系的人或有合同關系的另一方追究責任的過失)。

而廣義的法律術語包括在法律文體中被賦予特定法律意義的常用詞語,如:action(行動~訴訟)party(黨/晚會~當事人)。

此外,還有大量行話,如:on the bench(擔任法官職務)take silk(擔任王室法律顧問)。對於法律英語的初學者而言,在理解法律術語及行話時切忌望文生義。

在理解法律語言中的同義和近義術語時,應予以特別注意;鑒於法律用語的准確性要求,它們彼此一般情況下不能替換。

如:solicitor---初級律師(在英國指為當事人所聘請的一般辯護律師,承辦案件起訴和辯護等事物性工作)與barrister---出庭律師(在英國指有資格出席高等法院的律師)。

summon---普通傳喚(以傳票傳當事人、證人出庭)與subpoena---拘傳(強制到庭的或附有罰金的傳票)。

complaint(民事起訴狀或刑事自訴狀)與indictment(公訴起訴狀)等。

Ⅷ 求英語翻譯——上述范圍,涉及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審批方可經營的項目,未獲審批前,不得經營。

The above-mentioned scope involves projects that requir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nd cannot be operated without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Ⅸ 求「以上經營范圍不含國家法律 行政法規 國務院決定禁止或限制的項目,涉及資質證的憑證經營」英文翻譯

Over the operating range excluding national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decided to prohibit or restrict the project, the operating certificate of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

Ⅹ 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區別是

1、范圍不同

法律抄法規、行政法規和襲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

2、制定人不同

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

3、適用對象不同

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10)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甲方章程或內部組織文件的規定翻譯擴展閱讀

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立法通過後,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員會,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也是經濟法的來源。

熱點內容
公司更名後的債權債務法律 發布:2025-01-19 17:15:07 瀏覽:94
湛江法院新聞 發布:2025-01-19 16:58:02 瀏覽:265
要有規章制度的說說 發布:2025-01-19 16:48:14 瀏覽:262
益陽律師收費 發布:2025-01-19 16:37:52 瀏覽:220
第二部婚姻法的重點 發布:2025-01-19 16:00:50 瀏覽:801
湖南省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辦法 發布:2025-01-19 15:46:28 瀏覽:527
勞動法最低工資每小時多少錢 發布:2025-01-19 15:26:10 瀏覽:666
律師法原理 發布:2025-01-19 13:58:19 瀏覽:870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