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訴訟法57條
A. 刑訴法鑒定方面的規定有哪些
您好,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法院解釋」)第57條規定「對於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檢察規則」)第199條至第203條對鑒定、鑒定的啟動、鑒定人的條件、鑒定注意事項以及鑒定人的責任等作了明確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公安規定」)第233條至239條規定了鑒定、鑒定的范圍、鑒定機構人員、鑒定的批准程序及對鑒定過程的具體要求。這些都是對「刑訴法」中關於「鑒定」的規定的具體細化和補充,可操作性更強。
刑事司法鑒定的程序具體如下:
1、選定鑒定人。鑒定人的選定有兩種方式:一是指派,即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指派其內部的刑事技術鑒定部門具有鑒定資格的專業人員進行鑒定;二是聘請,即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聘請其他部門的專業人員進行鑒定。指派、聘請的鑒定人應當是具有某項專門知識,而且與本案和本案當事人沒有利害關系,能夠保證客觀、公正地進行鑒定的人。
2、偵查機關應當為鑒定人進行鑒定提供必要條件,及時向鑒定人送交有關檢材和對比樣本等原始材料,介紹與鑒定有關的情況,並且明確提出要求鑒定解決的問題,但是不得暗示或者強迫鑒定人作出某種鑒定意見。
3、鑒定人進行鑒定時,應當遵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4、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意見,並且簽名。鑒定意見應當對偵查人員提出的問題作出明確的回答,並說明其科學或者技術上的根據。實踐中,鑒定意見一般用鑒定書的形式製作。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5、偵查人員對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應當進行審查,如果有疑問,可以要求鑒定人作補充鑒定。必要時,也可以另行指派或者聘請鑒定人重新鑒定。
綜上所述,公安機關通過委派的司法鑒定無法做出鑒定時,就需要聘請專業人員輔助,對此,公安機關要支付鑒定費用。聘請的司法鑒定人應該具備相關資質,能夠提供專業的鑒定服務。以上就是聘請鑒定刑事訴訟法方面的規定。司法鑒定活動是非常嚴謹的法律活動,必須確保結果客觀真實。
B. 刑訴法57條是如何規定的
法律分析: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C. 刑事訴訟與監察調查銜接,有什麼問題要明確
刑事訴訟與監察調查銜接,需要明確的問題:
一、監察材料是否可以全部作為刑事證據?
證據資格方面,《監察法》第33條第一款規定:「監察機關依照本法規定收集的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調查人供述和辯解、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明確了監察委收集的證據可以在刑訴中直接作為證據。但該款並沒有明確:一是監察委收集的證據材料是指立案調查後依法收集的證據材料,還是也包括立案調查前收集的證據材料。從《監察法》的規定看,第38條賦予了監察委對監察對象的問題線索,可以採取初步核實的方式進行處置。第39條規定:「經過初步核實,對監察對象涉嫌職務違法犯罪,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監察機關應當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辦理立案手續。」也就是說,監察委對監察問題的處理實際可以包括立案前的「核實」與立案後的「調查」兩個階段。
嚴格意義上,立案前的「核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立案後的「調查」,「核實」針對的是「監察對象」,調查針對的是「被調查人」,在「監察對象」身份下,因核實形成的材料不符合「證人證言」、「被調查人供述和辯解」的法定證據形式要求,當然不應當作為刑事證據使用;二是《監察法》第四章所規定的「監察許可權」中,還涉及第19條規定:「對可能發生職務違法的監察對象,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可以直接或者委託有關機關、人員進行談話或者要求說明情況」,那麼,「進行談話」或者「要求說明情況」所形成的材料,特別是「委託有關機關、人員進行談話或者要求說明情況」所形成的記錄、材料等,是否可以作為刑事證據移送,需要進一步研究。
二、刑事訴訟中是否具有排除非法證據的可能?
《監察法》第33條第二款規定:「監察機關在收集、固定、審查、運用證據時,應當與刑事審判關於證據的要求和標准相一致。」明確了刑事訴訟中對監察委收集的證據應當以刑事審判關於證據的要求和標准進行考量。從正面理解,「與刑事審判關於證據的要求和標准相一致」當然也包括非法證據排除。
但是,這裡面可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監察法》第33第三款規定「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案件處置的依據。」只是明確了「不得作為案件處置的依據」。此處的「案件處置」只是監察委的處置,並未涉及刑事訴訟;二是理論上非法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當然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但前提是要查明調查取證活動是否違法,或者說證明調查活動合法的責任在控方。但作為控方的檢察機關沒有對監察調查監督的權力,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也沒有涉及現行《刑事訴訟法》第55條、第168條和第171條,即未賦予對監察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調查核實的權力,也未對「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時候,必須查明」的內容中,查明「偵查活動是否合法」(第(五)項查明事項)進行修改, 檢察機關也就難以查明監察調查取證活動是否合法;對「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也沒有明確人民檢察院「可以要求其(監察機關)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的權力。由此,刑事訴訟中排除非法證據,其基礎條件似乎並不充分。
三、法庭審理時監察人員是否可能出庭作證?
《刑事訴訟法》第57條第一款規定:「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如前所述,在檢察機關既無對監察調查監督權,刑事訴訟法修改也沒有涉及對監察調查活動「查明」權的情況下,法庭審理時對證據合法性的調查則可能會適用該條第二款的規定,即「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在目前的討論中,有的建議應對《刑事訴訟法》第57條進行修改,即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將監察人員(或調查人員)也納入必要時可以通知出庭說明情況的人員范疇。基於監察委對職務犯罪調查權實質類同於偵查權,但調查權又不等於偵查權的前提,將監察人員納入《刑事訴訟法》第57條第二款中,確有必要。另一方面,在已公布的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並未對此涉及的情況下,該條款中的「其他人員」其實也可以將監察人員包含其中。因為,按照「出庭說明情況」及《刑事訴訟法》第187條第二款:「人民警察就其執行職務時目擊的犯罪情況作為證人出庭作證,適用前款規定。」的內涵,監察人員的出庭更主要是證人而非監察人員的身份。
四、是否有權要求監察委提供或調取其證據?
《刑事訴訟法》第171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第39條規定:「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法院調取。」也就是說,對於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檢察機關有權要求其提供證據,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辯護人申請調取其證據材料。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無論是依職權還是依申請,檢察機關或人民法院調取證據的情況也為數不少。目前的《監察法》中,第40條規定了「監察機關對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進行調查,收集被調查人有無違法犯罪以及情節輕重的證據,查明違法犯罪事實,形成相互印證、完整穩定的證據鏈。」雖然第45條第(四)項也要求「對涉嫌職務犯罪的,監察機關經調查認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製作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但基於現實的考量,未完全移送特別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材料的情況完全有可能發生。在刑事訴訟法修改沒有涉及這個問題的情況下,檢察機關的「要求提供」和檢察機關、人民法院依申請調取,都可能會遭遇法律上的障礙。
與調取證據材料相關的是同步錄音錄像問題。《監察法》第41條第二款規定了「調查人員進行訊問以及搜查、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證工作,應當對全過程進行錄音錄像,留存備查。」即《監察法》對監察委形成的錄音錄像規定了,一是留存(——不移送);二是備查。此處的關鍵在於「備查」二字,包括是否屬於可以調取的證據材料,以及公訴人是否可以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定(試行)》第446條和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01條規定,要求法庭播放訊問錄音、錄像等,有待實踐中進一步細化。
五、補充調查期間辯護人是否擁有完整辯護權?
刑事訴訟中,特別是審查起訴開始,辯護人擁有三項基礎權利,即閱卷權、會見權和調查取證權。這三項權利的核心都和證據相關。從《監察法》和《刑事訴訟法》規定看,職務犯罪在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後,律師即可以辯護人的身份全面介入,並行使各項辯護權利,這沒有什麼問題。
問題的關鍵在於,《監察法》第47條第三款規定:「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查,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對於補充調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內補充調查完畢。補充調查以二次為限。」目前公布的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也對檢察機關審查職務犯罪案件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查,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的原則進行了強調。從過去職務犯罪的訴訟進程看,補充偵查幾乎就是一個常態,加之監察機關在職務犯罪調查方面知識、技能的欠缺,可以預測今後一段時間內,職務犯罪的退回補充調查比例不小。這就涉及到辯護人權利如何行使的問題。
已經十分明確的是,監察委調查期間,律師不得以辯護人的身份介入。那麼,補充調查也是一種特殊狀態下的監察委調查,已經參與到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階段的辯護人,能否全面行使《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權利——比如根據第37條的規定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核實有關證據?特別是在補充調查針對漏罪或發現新罪的情況下,此罪的辯護權能否及於漏罪、新罪?另一方面,因為補充調查是職務犯罪案件進入刑事訴訟程序後的一種特定程序,審查的主體,尤其是對犯罪嫌疑人決定適用逮捕措施的主體都是檢察機關,在此期間限制辯護權利實質是剝奪了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必然與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產生沖突,等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困惑與疑問。
D. 我想知道刑事訴訟法第57條規定是什麼
第57條:被監視居住人的義務--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版(1):未經執權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住處,無固定住處的,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指定的居所;(2)未經執行機關的批准不得會見他人;(3)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5)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予以逮捕。
E. 嫌疑人可以多次監視居住么
可以,但必須是不同機關作出的。監視居住條件有:1、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2、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3、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4、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5、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根據我國新《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是否採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法院或檢察院決定。二、被監視居住人有什麼義務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7條的規定,被監視居住的人在監視居住期間應當遵守下列規定:1.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住處,無固定住處的,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指定的居所。所謂「住處」,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辦案機關所在的市、縣內的合法住所。所謂「居所」是指辦案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在辦案機關所在的市、縣內給被監視居住人指定的生活居所。如果被監視居住人有正當理由要求離開住所或指定的居所,必須經過公安機關批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決定監視居住的,公安機關在作出批准決定前,應當徵得決定機關同意。所謂正當理由,是指被監視居住人有治病、奔喪等正當事由。公安司法機關不得建立專門的監視居住場所,對犯罪嫌疑人變相羈押。不得在看守所、行政拘留所、留置室或者其他工作場所執行監視居住。2.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這里的他人是指與被監視居住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和聘請的律師以外的人。被監視居住人如果要會見他人,必須經過執行機關批准方能會見。3.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5.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公安機關執行監視居住時,如果發現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上述規定,情節嚴重的予以逮捕;情節較輕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如果是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監視居住的,還應當及時向作出監視居住決定的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報告。2001年8月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發布的《關於依法適用逮捕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第1條第5項規定,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情節嚴重」,應當予以逮捕:(1)故意實施新的犯罪行為的;(2)企圖自殺、逃跑、逃避偵查、審查起訴的;(3)實施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干擾證人作證的行為,足以影響偵查、審查起訴工作正常進行的;(4)未經批准,擅自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兩次未經批准,擅自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的;(5)未經批准,擅自會見他人,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兩次未經批准,擅自會見他人的;(6)經傳訊不到案,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兩次經傳訊不到案的。綜上所述,對於一些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特殊原因的不適合拘留的那麼會採取監視居住的措施,而在這期間是需要遵守相關的規定的,如果在被監視的過程中發現有新罪或者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的,那麼會撤銷監視居住,依法逮捕。
F. 刑事訴訟法第57條第一款中的「人民檢察院對收集的證據合法性予以證明」是否屬於舉證責任倒置。原因。
是。抄
在公訴案件中,檢察襲院是原告,其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案件事實,原本,如果被告要說明其非法是要提供相應證據予以證明的,但由於現實生活中,控辯雙方地位差別較大,要被告證明證據非法是很艱難的,因此法律做出了這種規定,將證明證據合法性的責任轉移到原告,即檢察院,這便是舉證責任導致,也正如該條文規定的那樣。
G. 監視居住期間又犯新罪
法律分析: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監視居住期間,違反上述規定,情節嚴重的,予以逮捕。根據公安部《規定》第四條的規定,情節嚴重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在監視居住期間逃跑的;(2)以暴力、威脅方法干擾證人作證的;(3)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的;(4)在監視居住期間又進行犯罪活動的;(5)實施其他嚴重違反《刑事訴訟法》第57條規定的行為,情節嚴重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H.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五條內容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I.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七十五條規定
第七十五條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J. 簡述刑事訴訟法中應當補充鑒定的情形
你好。刑事鑒定:是指偵查機關為查明案情,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就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作出結論的一種偵查行為。
一、關於鑒定。刑事訴訟中的鑒定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查明案件事實,公安司法機關依據職權或者應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申請,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鑒別和評定的活動。具備專門知識並受指派或聘請來解決案件中專門性問題的人為鑒定人,鑒定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後所作出的書面結論就是鑒定結論。鑒定結論是一種獨立的訴訟證據,但鑒定結論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在刑事訴訟中需要進行鑒定的專門性問題非常廣泛,常見的有法醫學鑒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筆跡鑒定、痕跡鑒定、會計鑒定、價格鑒定、食品葯品鑒定、淫穢物品鑒定、毒品鑒定和其他各種刑事技術鑒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簡稱「刑訴法」)第119條規定「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第120條規定「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簽名。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刑訴法」第158條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這些都是對刑事訴訟中「鑒定」的具體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法院解釋」)第57條規定「對於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檢察規則」)第199條至第203條對鑒定、鑒定的啟動、鑒定人的條件、鑒定注意事項以及鑒定人的責任等作了明確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公安規定」)第233條至239條規定了鑒定、鑒定的范圍、鑒定機構人員、鑒定的批准程序及對鑒定過程的具體要求。這些都是對「刑訴法」中關於「鑒定」的規定的具體細化和補充,可操作性更強。
根據上述規定,公安、檢察、法院都有依照職權或者應當事人等申請而決定進行鑒定的權利。
二、關於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公安司法人員或當事人等在對鑒定結論進行分析研究後,若認為所作結論不夠完備、不夠明確或提出了新的問題、或發現與案件有關的新資料,可以決定或申請將已鑒定或新發現的檢體,仍交給原委託的鑒定人進行檢驗,鑒定人對新問題的解答或所作的修正補充,就是補充鑒定。補充鑒定是由原鑒定人作出,是對原鑒定的補充或修正,若是對原鑒定的補充則應將原鑒定結論與補充鑒定結論結合使用;若是對原鑒定的修正,則以補充鑒定的鑒定結論為准。
重新鑒定是指對原鑒定結論的可靠性發生疑問時,將原案材料再另行委託其他鑒定人進行的鑒定。重新鑒定的鑒定人,可以不受原鑒定內容和材料的限制,根據委託單位的要求和提供的材料進行鑒定。重新鑒定時若所得出的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不一致,應當對原鑒定結論進行論證並說明不一致原因。
「刑訴法」第120條「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第121條」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159條」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庭對於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六部門規定「)第18條」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時,對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作出的鑒定結論,經質證後,認為有疑問,不能作為定案根據的,可以另行聘請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不能另行聘請其他鑒定機構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法院解釋「第59條」對鑒定結論有疑問的,人民法院可以指派或者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或者鑒定機構,對案件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法院解釋「第60條」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時,對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作出的鑒定結論,經質證後,認為有疑問,不能作為定案根據的,可以另行聘請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檢察規則「第20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通過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後如認為必要可以決定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05條規定應當事人申請可以決定對鑒定結論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06條規定重新鑒定應當另行指派或者聘請鑒定人。第207條規定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並列出了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的三種情形。第208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作出的鑒定結論不能作為定案依據的,應當另行委託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重新鑒定或者補充鑒定。」公安規定「第240條規定」辦案部門或者偵查人員認為鑒定結論不確切或者有錯誤,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41條規定」公安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對鑒定結論有異議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後,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42條規定」重新鑒定應當另行指派或者聘請鑒定人。「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1、「六部門解釋」和「法院解釋」、「檢察規則」混淆了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的性質,即補充鑒定應由原鑒定人或原作出醫學鑒定的醫院進行,而重新鑒定應當另行委託其他鑒定人或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進行,不能由原鑒定人及醫院進行;2、「刑訴法」規定,在偵查階段和審判階段,當事人申請的內容不一樣,即偵查階段可以申請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而在審判階段只能申請重新鑒定;而「法院解釋」在審判階段既可以申請補充鑒定也可以申請重新鑒定。3、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程序的啟動,按「刑訴法」的規定,只有當事人等申請才能啟動,而公安檢察法院三機關的「解釋、規則、規定」規定除當事人申請啟動外還可以由公安檢察審判人員在審查鑒定結論時依職權而啟動。
關於復核鑒定。復核鑒定是一種在法律上沒有規定但在實際鑒定工作中常用的一種鑒定形式,是由原鑒定單位或上級鑒定單位職稱更高的專家就原鑒定材料進行復查並論證原鑒定所得的結論是否正確的一種鑒定。其鑒定性質實際上與重新鑒定相似。「公安規定」第243條規定「刑事技術的鑒定結論,需要送上級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復核時,應當送鑒定物和對比樣本、原鑒定書或者檢驗報告,並說明提請復核的原因和要求。」
關於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提起的條件。刑訴法和各部門解釋、規則、規定均未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在實際工作中不便操作,且導致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的隨意性。「檢察規則」第207條僅規定了「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的情形包括:(一)對同一人身傷害已存在兩個以上的不同鑒定結論,人民檢察院與公安機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之間或被害人與狎嫌疑人之間不能形成一致的認識的,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重新鑒定的;(二)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的人身傷害醫學鑒定不能人微言輕定案的根據,需要重新鑒定的;(三)人民檢察院與公安機關、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之間或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之間對同一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不同認識,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重新鑒定的。」而刑事訴訟中涉及鑒定種類很多,人身傷害醫學鑒定只是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鑒定。對於其他種類鑒定如何確定是否重新鑒定,沒有明確規定。故建議刑訴法修改時明確規定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的提起條件。在目前可以按照《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執行,即「通過審查鑒定人作出的鑒定結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准許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一)鑒定人不具備相關鑒定資格的;(二)鑒定程序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三)鑒定結論與其他證據有矛盾的;
(四)鑒定材料有虛假,或者原鑒定方法有缺陷的;(五)鑒定人應當迴避沒有迴避,而對其鑒定結論有持不同意見的;(六)同一案件具有多個不同鑒定結論的;
(七)有證據證明存在影響鑒定人准確鑒定因素的。「
關於鑒定、補充鑒定、重新鑒定的期限。辦理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鑒定工作也不例外,「暫行規定」第21條規定「鑒定期限是指決定受理委託鑒定之日起到發出鑒定文書之日止的時間。一般的司法鑒定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疑難的司法鑒定應當在60個工作日內完成」。
「刑訴法」第122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六部門規定」第33條規定「根據刑訴法第122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除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精神病鑒定時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外,其他鑒定時間都應當計入辦案期限。對於因鑒定時間較長,辦案期限屆滿仍不能終結的案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應當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變更強制措施,改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法院解釋」第156條規定「當事人和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應當提供證人的姓名、證據的存放地點,說明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要求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理由。審判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認為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的,應當同意該申請,並宣布延期審理;不同意的,應當告知理由並繼續審理。依照前款規定延期審理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延期審理的時間不計入審限。」「公安規定」第245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時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其他鑒定時間都應當計入辦案期限。對於因鑒定時間較長,辦案期限屆滿時仍不能終結的案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應當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變更強制措施,改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1、刑訴法沒有單獨規定鑒定期限,而是把鑒定所用時間計入辦案期限(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除外),其目的是保護被告人的權利,防止超期羈押,但這樣規定卻是不切實際的,且事實上導致了鑒定無限期和超期羈押;2、六部門規定對於因鑒定時間較長,辦案期限屆滿仍不能終結的案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應當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變更強制措施,改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這在實際工作中也是不宜執行和不能執行的。3、「法院解釋」用延期審理代替鑒定期限且規定不超過一個月,不計入審限,與刑訴法的規定明顯不一致。因此,建議刑訴法修改時明確規定鑒定期限。
三、關於鑒定人。按照鑒定規則,鑒定人只能由自然人擔任,不能由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等非自然人擔任。即鑒定人是具備專門知識並受公安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來解決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的自然人。鑒定機構和鑒定人應當有所區別,二者在業務上具有從屬關系,鑒定部門能夠為鑒定人完成鑒定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技術設備和場所,保證鑒定在程序上的合法性。對於某一具體案件的鑒定應由幾名鑒定人進行,「刑訴法」、「法院解釋」、「檢察規則」均未作具體規定,而「公安規定」第238條規定鑒定後應當出具鑒定結論,由二名以上具有鑒定資格的鑒定人簽名或者蓋章。筆者認為:鑒定人應當對鑒定結論負責,無論是一人、二人或多人,均是如此。一般的案件一名鑒定人完全可以獨立完成,但對於疑難、復雜的案件應當二人以上完成甚或邀請專家聯合鑒定。事實上,公安機關的二人「簽名或蓋章」也是一種形式,實質上仍是一個人進行的鑒定。
關於鑒定人的迴避問題。刑訴法第31條規定了迴避條件,第154條規定開庭時候宣布鑒定人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鑒定人申請迴避。而偵查階段、提起公訴階段僅告知當事人鑒定結論而不告知鑒定人名單及鑒定過程等情況。按照這一規定,只有到審判階段當事人才有可能獲知鑒定人姓名,這必然會使有些本應在偵查階段迴避的鑒定人到審判階段才被申請迴避。這不僅會導致由於第一次鑒定被全部宣告無效而浪費鑒定資源,拖延訴訟時間,還有可能使一些檢材易於變質、滅失或數量太少且無法重新收集的刑事案件因錯過鑒定時機而無法查清案件真相。因此對鑒定人的迴避應當有一個明確的易於操作且符合實際的規定。
四、關於預交鑒定費用。民事案件預交鑒定費用規定比較明確,即由鑒定申請人或舉證責任人預交,由敗訴方承擔。刑事案件鑒定是否收費及費用如何預交、承擔,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認為純刑事案件的鑒定不應收費,附帶民事案件的鑒定可以比照民事案件規定收費。「檢察規則」第204條、第205條、第254條、第255條規定,檢察機關依職權進行的鑒定不收費,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請求方承擔鑒定費用。筆者認為:涉及罪與非罪問題的鑒定,不應收費,涉及賠償問題的鑒定,可由申請鑒定方承擔費用。因為追究犯罪或保護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國家的責任,嫌疑人或被告人沒有證明自已有罪或無罪的責任。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