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特許經營
A. 國家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有哪些
專賣產品的對象主要有:
1、消費量大或利潤豐厚的產品,如煙、鹽等。1983年9月國務院頒布《煙草專賣條例》,規定煙草專賣的范圍包括卷煙、雪茄煙、煙絲、烤煙、名晾(曬)煙、卷煙盤紙、過濾嘴、卷煙專用機械。
2、對某些具有特殊用途的產品實行專賣,如鴉片、麻醉品等,目的是為了控制這些產品的使用范圍。
3、其它內商品,通常指的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需求,如化肥、農葯、種子、棉花、和易燃易爆物品等等。
(1)行政法特許經營擴展閱讀
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犯罪規定:
我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構成非法經營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B. 經營超市需要了解哪些法律知識
維系特許授權者與特許加盟者關系的往往只是一紙契約,而在特許授權者與特許加盟者之間發生的卻是商標、商號、產品、專利和專有技術、經營模式的特許使用等一系列復雜的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特許經營所牽涉到的法律關系涉及了行政法、民法、商法、經濟法等數個法律部門。
1、違約之險
我們這里所說的違約風險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合同違約風險,而是在特許授權者與特許加盟者建立加盟關系之後,由於加盟者怠於履行特許加盟合同約定的義務,不服從授權者的管理而造成的風險。最常見的,是加盟者利用各種借口,拖欠應繳納的費用,又或者違反約定擅自進貨,更有甚者,加盟者不經授權者同意就擴大商標、商號、專利、專有技術、經營模式等的使用范圍。對於任何一個超市而言,這個風險的產生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在每個超市的特許加盟連鎖體系中,加盟者均為獨立法人,各自的財產所有權關系不變,在總部的指導下共同經營。在目前中國法律架構下,特許經營的法律環境,還不是很完善。由於沒有具體的特許經營立法,所以在審判實踐中對於加盟關系的認定,法院往往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五十三條來加以調整。根據《民法通則》第五十三條規定: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按照合同的約定各自獨立經營的,它的權利和義務由合同約定,各自承擔民事責任。總部授予加盟者使用這個超市的商標和店招等整體形象,就是所謂的CI(視覺識別系統)。而在法律地位上,總部與加盟者是完全平等和彼此獨立的,並不存在從屬關系。加盟者擁有獨立的經營權,由總部對其進行必要的業務指導,提供相關的技術和培訓支持。由於加盟者是各自獨立經營的實體,總部對其的約束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加盟者的某些自主經營行為有可能直接傷害授權者的利益,威脅加盟體系的安全。加盟者具體的違約行為包括但不限於:①不執行總部統一采購的規定,擅自進行采購;②不服從總部統一管理,自行其是;③隱瞞加盟店的銷售狀況,規避交納加盟金等費用的義務;④加盟者擅自單方終止合同等等。加盟者這些嚴重的違約行為直接侵害了授權方的利益,造成了權利義務關系的不對等,使授權方在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後不能享受到相應的權利。這種違約風險是所有法律風險中最大的風險。
2、侵權之險
由於特許經營往往和一定的商標、商號、產品、專利和專有技術、經營模式等知識產權的特許使用相關,所以在實踐中也會發生加盟者侵犯授權方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情況。比如說,加盟者未經許可擅自擴大、變更授權方相應授權使用的范圍,或擅自非法地進行轉授權、再授權,或擅自使用、傳播授權方的商業秘密等。又比如說,在雙方特許加盟關系終止後,加盟者不停止使用原授權方的相關授權,則其就構成了侵犯授權方的專有權利。侵權風險的唯一救濟手段主要就是司法途徑,但無論結果如何,企業都將承擔高額的法律成本,並因此導致特許企業管理成本上升,從而使授權方得不償失。
C. 簡述一般技術許可與特許經營的關系
特許人和受許人之間的契約關系, 特許人提供擁有產權的商業技術和經營訣竅並
對受許人進行培訓,受許人交納一定費用取得使用權。其核心就是特許權的轉讓,特許
人(總部)是轉讓方, 受許人(加盟商)是接受方,總部與加盟商是合同關系。
特許經營是連鎖經營的一種。連鎖經營是指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的營業點,在統一的整體規劃和布局下集中管理分工合作,通過擴大規模獲得更高的效益。連鎖經營包括直營連鎖、特許經營和自由連鎖。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在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商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通過簽訂合同,特許人將有權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授予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經營體系下從事經營活動,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根據這一條的規定,特許經營作為特殊經營模式的特徵是特許人通過合同轉讓使用自己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在內的特許經營權,取得特許經營權的被特許人按照合同在統一經營體系下從事經營活動,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雙方的合作基礎分別是特許人的知識產權和經營模式,以及被特許人的投入資本。特許人一般會通過合同掌握特許加盟店的最終管理權,而被特許人對自己的投資擁有所有權。雙方通過合作各自取得收益。
D. 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是行政法規嗎
不是。是部門規章。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規章制度。一般在前面會有「國務院令第XX號」。
要判斷這個規章的性質,就看他是誰制定發布的就好了。
E. 什麼是國家限制經營什麼是特許經營什麼是禁止經營的
國家限制經營是指在國家規定的范圍經營銷售,不許超過限度也就是范圍。專
屬特許經營是指特許經營權擁有者以合同約定的形式,允許被特許經營者有償使用其名稱、商標、專有技術、產品及運作管理經驗等從事經營活動的商業經營模式。而被特許人獲准使用由特許權人所有的或者控制的共同的商標、商號、企業形象、工作程序等。但由被特許人自己擁有或自行投資相當部分的企業。
禁止經營就是是不可以銷售。
F. 特許經營合同是民事合同還是行政合同
你好,特許經營合同屬於民事法律合同,但是特許經營行業收國家監管,因為該商業模式是通過許可被特許人經營加盟的方式盈利的,特許人通常有知識產權和自己的品牌,直營店等,但是法律允許了被特許人一定期限的反悔權(特許經營管理條例有專門規定)建議想要發財創業的朋友在加盟之初進行實地考察多方面的衡量不要沖動,輕易去加盟
G. 行政特許中的特許經營的范圍和領域以及法律規制的內容
不是論文題目吧?!
H. 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方面的法律法規
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的相關規定及其理解 :
我國《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制定和修改民事基本法律的權力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
第十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的權力包括「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我國《立法法》第七條重申了上述規定,並於第八條進一步規定:「民事基本法律」只能是制定法律的事項。
第九條又規定:「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我國《憲法》第十九條規定了國務院的職權,包括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以及提出議案等18項職權。
我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了國務院無需授權而制定行政法規的情形,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是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第二款則規定因授權制定行政法規的情形:,「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國務院《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八條規定,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應當符合三個要求,其中之一是「所要解決的問題屬於國務院職權范圍並需要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從上述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我們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涉及民事基本法律的事項,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法律;
(2)如果存在非「民事基本法律制度」的「一般民事法律」事項,則可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3)無論是有關「民事基本法律」的事項還是有關「一般民事法律」的事項,其立法權均不屬於國務院。但是國務院可能事先得到授權,對「民事基本法律」事項外的「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以行政法規的形式做出規定;
(4)國務院的行政立法根據其權力來源的不同,可分為職權立法與授權立法。職權立法是國務院直接根據憲法和組織法的授權,為執行相應法律、法規,或為行使其相應管理職權,而進行的行政立法。授權立法則是國務院根據國家權力機關的特別授權,就本應由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法律的事項而進行的行政立法。
I. 我加盟了一個沒有特許經營權的個體戶,能讓媒體關注,替我想辦法解決嗎
根據法律規定,個體戶不能從事特許經營,否則有如下後果:
(一)行政法上的法律責任,承擔行政處罰。
根據《條例》第24條規定,個體戶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將會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非法經營活動,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承擔民事法律責任,支付相對人經濟賠償。個體戶的商業特許經營合同被確定無效後,個體戶賠償被特許人因此遭受的經濟損失。
(三)刑事法律責任。如果個體戶沒有任何經營資源,就打著 「商業特許經營」 招牌在市場中進行欺詐,觸犯刑法的就要面臨刑事責任了。
其次,從具體的後果上講,個體戶不具備特許經營許可證(備案認證)事實上從事特許經營活動將會面臨兩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第一、特許經營合同會被判無效。上文已分析,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主體一定要是企業,這是效力性強制規范,個體工商戶不是企業,不能從事特許經營活動,不具備主體資格的個體戶簽訂的特許經營合同也就相應的適用效力性強制規范,應當被認定為無效合同。
第二、返還財產。個體工商戶不具備特許經營許可證(備案認證)而對外簽訂的特許經營合同被認定為無效合同後,將適用《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來處理,而根據《合同法》第56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合同法》第58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根據這兩條關於無效的特許經營合同,個體戶(特許人)將面臨的是返還被特許人的財產,造成損失的還需要賠償。
J. 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是屬於行政法規嗎
行政法規都是需要報請總理簽署,以國務院令形式公布的。
《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屬於聯合規章,即由聯合制定的部門首長共同署名公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