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勞動法
⑴ 未過試用期被辭退,有補償金嗎
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辭退,沒有經濟補償。
在試用期內,只有員工存在勞動法第25條規定的過失性辭退的四種情形之一,用人單位才可解除勞動合同,並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不適宜工作崗位,只有在你不符合錄用條件時才可將你辭退,對於不符合錄用條件,由公司方負擔舉證責任:
(1)公司方有證據證明其已將錄用條件明確告知你;
(2)公司方根據錄用條件對你進行考核,考核結果是你未達到錄用條件;
(3)考核結果告知你,並通知與你解除勞動合同。 就你所述情況,公司方屬無理解僱,需要向你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由於你的工作時間不滿一年,就按一年的標准發給你經濟補償金。
(1)各國勞動法擴展閱讀:
支付條件
應支付情形
勞動合同法第46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一章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但由用人單位首先提出解除協議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較勞動法的規定,本項經濟補償范圍有所縮小。勞動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在勞動合同法制定過程中,考慮到有的情況下,勞動者主動跳槽,與用人單位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此時勞動者一般不會失業,或者對失業早有準備,如果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不太合理,因此對協商解除情形下,給予經濟補償的條件作了一定限制。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條【無過失性辭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一條【經濟性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1、勞動合同期滿時,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且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
2、如果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但降低勞動合同約定條件,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3、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續訂,無論勞動者是否同意續訂,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注意: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終止時的經濟補償、工傷職工的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勞務派遣中的經濟補償,都是要給付的。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規定,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勞動合同終止。第四十四條第五項規定,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勞動合同終止。
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破產清償順序中第一項為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用人單位因為有違法行為而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時,勞動者是無辜的,其權益應該受到保護。勞動合同終止時,用人單位應該支付經濟補償。較勞動法的規定,本項規定是增加的規定。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有些法律、行政法規中有關於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如《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規定,國營企業的老職工在勞動合同期滿與企業終止勞動關系後可以領取相當於經濟補償的有關生活補助費。
盡管《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於2001年被廢止,但2001年之前參加工作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後,仍可以領取工作之日起至2001年的生活補助費。
不應支付情形
按照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可以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包括:
1.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者用人單位提高勞動合同工資待遇但勞動者不願意續簽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2.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由於主管部門調動或轉移工作單位而被解除勞動合同,未造成失業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3.由於勞動者的過失,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所述,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並且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⑵ 外國有勞動法嗎
目前中國法律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適用我國的《勞回動合同法》,但是答《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勞動合同適用勞動者工作地法律;難以確定勞動者工作地的,適用用人單位主營業地法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也明確,涉及勞動者權益保護的,當事人不能通過約定排除適用中國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國境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適用該法。
故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持有就業證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與境內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即為中國境內的勞動者,應當完全適用《勞動合同法》。
⑶ 四個共產國際有什麼區別
四個共產國際區別有:
1、創建人、創建時間不同
馬克思是第一國際,即國際工人聯合會創始人之一、實際上的領袖。第二國際即「社會主義國際」(1889–1916)是一個工人運動的世界組織。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開「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李卜克內西、倍倍爾、瓦揚、拉法格等27人組成大會主席團。這次大會標志著第二國際的建立。
第三國際又名共產國際,列寧領導創建,存在於1919~1943年。第四國際(the Fourth International)全稱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由流亡海外的前蘇聯領袖托洛茨基創建。
2、創建背景不同
第一國際是在19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歐洲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產生的。第二國際是在資本主義相對穩定發展時期進行活動的。第三國際初成立時各國支部差不多皆為第二國際原有的支部分裂出來的,即第二國際中的革命派發展為第三國際,正式拋棄改良主義,而號召世界革命。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執政後,國際左翼反對派認為斯大林主義已經完全控制了共產國際,而共產國際已經完全墮落了,因而左翼反對派宣布他們的活動方針不是對共產國際進行改革,而是同它決裂,准備籌建第四國際。第四國際的建立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危機。
3、歷史作用不同
國際在歐美各國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提高了無產階級的思想水平和組織程度;它廣泛深入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取得統治地位作了准備,為各國建立無產階級獨立政黨奠定了基礎。
第二國際所作出影響最大的動作包括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節,宣布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並創始了八小時工作制運動。今日世界最大的政黨組織「社會黨國際」實際上為其延續,在二戰後的1951年成立,成員均為原第二國際成員。
第三國際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領導過65個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促進國際共運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0年2月,第四國際第16次世界大會在比利時召開。第四國際這次世界大會,是在資本主義金融危機背景下召開的,其目的在於統一認識,並提出要積極參加世界上左派的多元政治討論,繼而在拯救資本主義世界「文明危機」的旗幟下,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左翼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