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與權益
『壹』 勞動權益法
法律分析:(1) 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2)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按月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工資,不得無故拖欠或剋扣工資。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婚喪假期間及社會活動期間也應當有權利取得工資。
(3)有休息、休假的權利。用人單位應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應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不應超過44小時。如果用人單位由於生產需要而延長工作時間,應與勞動者協商,每天最長不超過3小時。
(4)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5)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
(6)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7)有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8)有權拒絕用人單位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貳』 《勞動法》中規定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勞動者的權利及義務規定如下: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2)勞動法與權益擴展閱讀:
勞動者職業培訓
第八章職業培訓
第六十六條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六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職業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第六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
第六十九條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備案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
『叄』 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哪些
勞動者就業權的保障。
1、勞動者平等就業權的保障。
2、勞動者自主擇業權的保障。
二、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的保障。
三、勞動者休息權的保障。
四、勞動者勞動安全衛生權的保障。
五、勞動者社會保險權的保障。
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依法享有並得到法律保障的權利。在我國,勞動者享有廣泛的權利,諸如就業權、簽訂勞動合同權、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權、職業培訓權、獲得社會保險福利權、提請勞動爭議處理權等。除上述權利外,勞動者還有其他法定權利:勞動者依法享有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民主管理的權利,參加勞動競賽的權利,提出合理化建議的權利,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的權利,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拒絕執行的權利,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的權利,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進行監督的權利等。
拓展資料:勞動者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一)提高自身素質,學法懂法用法。一旦發生爭議糾紛,要及時請工會維權或者聘請律師代理,尋求法律援助。
(二)依法簽定合同,維護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二)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肆』 論述勞動法從哪些方面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1、訂立勞動期限,保障;勞動者8小時工作;
2、明確工資待遇,要求單位購買社保,保障勞動者切身利益。
勞資雙方都應嚴格按照本法的規定規范自己的行為。勞動者處於弱勢地位是有目共睹的,立法者也充分的考慮到這一點,在我國經濟轉型時期出台了這樣一部法律。
雖然《勞動合同法》關於對勞動者權益的一些規定有待完善,但是此次立法首次確立側重對勞動者權益保護的立法宗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4)勞動法與權益擴展閱讀:
非全日制用工作為相對於全日制用工的特別規定,單列了一章,分別對這兩種特殊的用工形式進行了具體明確的法律規定。
勞動合同法將勞務派遣作為全日制用工的特殊形式,是在全日制用工的基礎上所作的特別規范,勞務派遣應當按照全日制用工和勞務派遣的特別規定進行規范。
『伍』 勞動法權益
《勞動法》第十二條規定,勞動者在就業機會的獲得方面,不因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視。《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第七條用人單位在招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不適合從事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種族、宗教信仰為由拒絕錄用或者提高錄用標准。賦予勞動者平等的就業權,有利於促進勞動者之間的平等競爭和社會公正的實現。
《勞動法》第三條明確規定了勞動者享有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勞動法》第五章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的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對於非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行為,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強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的力度,對於那些群眾反映強烈,查有實據的單位,重拳出擊,採取強制措施保障職工權益,使那些侵害職工權益的當權人有後顧之憂。
《勞動法》第六章規定了勞動安全衛生制度,規定了勞動者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為了切實加強勞動保護工作,國家還通過《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勞動立法的規定,要求用人單位建立起各項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使用人單位把勞動保護的行政管理工作與安全衛生的技術管理工作密切結合起來,形成一整套制度貫穿到日常工作之中,是勞動者的安全衛生權利得到有效保證。
『陸』 勞動法關於勞動者權利的規定
法律分析: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規定,勞動者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規定,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規定,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規定,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十三條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7)勞動法與權益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捌』 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享有哪些勞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的各項權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勞動者有平等就業的權利。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有獲得職業的權利。勞動是人們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泉。勞動就業權是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獲得叄加社會勞動和切實保證按勞取酬的權利。公民的勞動就業權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項權利的基礎。如果公民的勞動就業權不能實現,其他一切權利也就失去了基礎。
2、 勞動者有選擇職業的權利。是指勞動者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適合自己才能、愛好的職業。勞動者擁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有利於勞動者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上作為就業的主體,具有支配自身勞動力的權利,可根據自身的素質、能力、志趣和愛好,以及市場資訊,選擇用人單位和工作崗位。選擇職業的權利是勞動者勞動權利的體現,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
3、 勞動者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隨著勞動制度的改革,勞動報酬成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所簽訂的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勞動者付出勞動,依照合同及國家有關法律取得報酬,是勞動者的權利。而及時定額的向勞動者支付工資,則是用人單位的義務。用人單位違法這些應盡的義務,勞動者有權依法要求有關部門追究其責任。獲取勞動報酬是勞動者持續的形式勞動權不可少的物質保證。
4、 勞動者有權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這是保證勞動者在勞動中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對享受勞動權利的主體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護。這 麵包括防止工傷事故和職業病。如果企業單位勞動保護工作欠缺,其後果不僅是某些權益的喪失,而且是勞動者健康和生命直接受到傷害。
5、 勞動者享有休息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6、 勞動者享有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疾病和年老是每一個勞動者都不可避免的。社會保險是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客觀需要。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但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險還存在一些問題,社會保險基金制度不健全,國家負擔過重,社會保險的實施范圍不廣泛,發展不平衡,社會化程度低,影響勞動力合理流動。
7、 勞動者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所謂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職業教育。公民要實現自己的勞動權,必須擁有一定的職業技能,而要獲得這些職業技能,越來越依賴於專門的職業培訓。因此,勞動者若沒有職業培訓權利,那麼勞動就業權利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8、 勞動者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當事人,因執行《勞動法》或履行集體合同和勞動合同的規定引起的爭議。勞動關系當事人,作為勞動關系的主體,各自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雙方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分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用人單位、工會和職工代表組成。勞動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的代表、同級工會、用人單位代表組成。解決勞動爭議應該貫徹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
9、 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包括:依法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包括: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依法享有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勞動者依法享有參加社會義務勞動的權利,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的權利,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拒絕執行的權利,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舉報和控告的權利,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進行監督的權利等。
『玖』 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哪些權利
勞動者依法享有以下權利:
1、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2、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3、有休息、休假的權利;
4、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5、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
6、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7、有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8、有權拒絕用人單位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
【法律依據】
根據《勞動法》第三條的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道德。
『拾』 關於勞動法,對勞動著的合法權益有哪些
目前,我國個體私營企業中勞動者權益受侵害的現象比較普遍,為此,各相關政府部門必須提高認識,完善政策法規,為維護勞動者正當權益提供充分的制度保證;嚴格勞動執法,建立健全規范的勞資關系;加強勞動關系督查,堅決糾正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
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2003年我國個體私營企業就業人數已達8936萬人,佔全國非農就業人數的23%。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中2/3以上人員在個體私營企業實現再就業。個體私營企業雇員是我國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推動經濟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個體私營企業中勞動者權益受侵害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主要表現在:一是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內容不規范,履約率低。全國私營企業與雇員簽訂勞動合同的不足50%。即使部分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也很不規范。有的缺少必備條款,如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及支付形式及時間、勞動安全衛生等。有的權利與義務明顯不對等,部分還含有「生死合同」條款。二是壓低、拖欠工資,延長工時,濫施扣罰。大多數私營企業均以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作參照來支付一般雇員工資,有的甚至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有的實行計件工資制,但計件定額使多數雇員無法在8小時內完成,只得加班加點。拖欠工資特別是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十分普遍。三是勞動安全與衛生條件普遍較差。許多私營企業生產安全投入嚴重不足,勞動衛生設施遠不具備,雇員勞動環境條件相當惡劣,雇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不到基本保障,傷亡事故和職業病頻繁發生。四是企業普遍沒有工會,雇員沒有共同利益代言人。據全國總工會統計,我國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工會入會率不到30%。有的企業雖然建立了工會,但業主並不按《工會法》規定撥繳工會經費。許多私營企業不給雇員辦任何保險。
隨著法制建設的推進,特別是通過政府勞動保障部門及各級工會、婦聯的積極努力,上述現象近年來有一定程度改觀,但總體上看仍未根本好轉。
為了切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必須做到:
一是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勞資關系問題。非公有制企業勞資關系已是我國一種主要的社會關系,對社會穩定有重大影響。各級政府必須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和完善勞資關系處理機制,掌握社會動態,及時化解矛盾,避免沖突激化。
二是完善政策法規,為維護勞動者正當權益提供製度保證。我國絕大多數私營企業是中小企業,僱工的特點是,人數少、人員分散、就業方式靈活、流動性大、文化技能較低等。要針對上述特點,研究制定適合中小企業的勞動工資、社會保障、工會婦聯組織、僱工權益保護和勞動爭議等方面的具體辦法。
三是嚴格勞動執法,建立健全規范的勞資關系。私營企業必須按照《勞動法》和《集體合同規定》要求,簽訂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規范僱工行為。勞動合同中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必須公平、明確、具體和透明。私營企業必須建立工會和婦聯組織。企業必須為其開展正常工作創造必要條件,業主不得插手和干預工會婦聯活動。
四是加強勞動關系督查,堅決糾正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各級政府要加大勞資關系監管力度,督促私營個體企業嚴格執行《勞動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對損害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及時制止與糾正,對嚴重違法違規者,要依法處理。勞動保障部門要完善勞動爭議制度,充分發揮勞動爭議調處機制和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及時化解勞資關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