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八章職業制度
❶ 勞動法上關於員工培訓方面的具體規定
勞動法關於員工培訓方面的具體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六條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職業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培訓費用,包括用人單位為了對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而支付的有憑證的培訓費用、培訓期間的差旅費用以及因培訓產生的用於該勞動者的其他直接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期滿,但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約定的服務期尚未到期的,勞動合同應當續延至服務期滿;雙方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1)勞動法第八章職業制度擴展閱讀:
員工培訓具體案例:
鍾某於2014年3月入職某中介服務公司,雙方訂立了為期3年的勞動合同,約定鍾某從事咨詢師工作。入職後,中介服務公司對鍾某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崗前培訓,雙方簽署了一份《服務期協議》,其中註明中介服務公司對鍾某進行了專業培訓,花費培訓費2萬元,鍾某須為公司服務滿5年後方可離職。
工作滿2年後,鍾某以個人原因辭職,中介服務公司以鍾某未滿服務期為由要求鍾某支付違約金,並從其最後2個月工資中扣除了違約金12000元。鍾某不服,遂向仲裁委申請仲裁,要求中介服務公司予以返還。
仲裁委審理後認為,中介服務公司對鍾某進行的培訓並非專業技術培訓,而是上崗前就公司的業務概況、開展業務的工作技巧、開展業務的注意事項等進行了必要的崗前培訓,且沒有證據證明真實發生了2萬元的培訓費用,故裁決支持了鍾某的仲裁請求。
評析:崗前培訓非專業技術培訓,服務期協議不可濫用。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培訓費用,包括用人單位為了對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而支付的有憑證的培訓費用、培訓期間的差旅費用以及因培訓產生的用於該勞動者的其他直接費用。
從上述規定來看,本案中中介服務公司對鍾某進行的一些簡單、必要的崗前培訓而並非是專業技術培訓,也未為此支出相關的培訓費用,故仲裁委支持了鍾某的仲裁請求。由此可見,用人單位企圖通過弄虛作假、濫用服務期協議,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企圖是行不通的。
❷ 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勞動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條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回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答,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職業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條明確指出:「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准相適應,實行學歷文憑、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這些法規確定了國家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開展職業技能鑒定的法律依據。
❸ 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簡介
《勞動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條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
《職業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條明確指出: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准相適應,實行學歷文憑、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這些法規確定了國家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開展職業技能鑒定的法律依據。 1995年01月17日《人事部關於印發《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暫行辦法》的通知》
註:人事部現已並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相關公告請查詢下列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國家職業資格考試認證中心
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查詢(全國聯網) 職業資格證書分為《從業資格證書》和《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有效。證書由人事部(現已並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印製,各地人事(職改)部門具體負責核發工作。
(一)、執業資格證:國家對特殊行業規定資格准入的憑證,即無此證書不能從事這一行業,這種資格歸行業主管部門管理。比如注冊會計師(CPA)歸財政部,醫師執業資格歸衛生部。
(二)、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白領):與職稱有對應關系的,傳統的「職稱」是口頭的說法,標準的說法是「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是國家職業資格證的一種,過去,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主要是國家人事部(面向專業技術人員)和國家勞動保障部(面向社會人員),目前,國家人事部和國家勞動保障部已合並,成為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資格」開始回歸其本意。故目前的職稱實質上就是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白領)與職稱的對應關系是:高級職稱相當於國家一級職業資格證,中級職稱相當於國家二級職業資格證,初級職稱相當於國家三級職業資格證。政策上需要先取得資格,單位才聘任。
(三)、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證(藍領):與職稱沒有關系,主要是技能工人,包括國家四級職業資格證和國家五級職業資格證。 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分為五個等級:
1.高級技師(一級/高級職稱):能夠熟練運用專門技術和特殊能力在本職業的各個領域完成復雜的、非常規性工作;熟練掌握本職業的關鍵操作技術,能夠獨立處理和解決高難度的技術難題;在技術攻關方面有創新。能組織開展技術改造、技術革新活動;能組織開展系統的專業技術培訓;具有技術管理能力。
2.技師(二級/中級職稱):能夠熟練運用基本技術和專門能力完成較為復雜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規性工作;能夠獨立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能指導他人進行工作或協助培訓一般人員。
3.高級(三級/助理職稱):能夠熟練運用專門技術和特殊能力完成復雜的、非常規性的工作;掌握本職業的關鍵技術,能夠獨立處理和解決技術難題;在技術方面有創新;能組織指導他人進行工作;能培訓一般人員;具一定的技術管理能力。
4.中級(四級):能夠熟練運用基本技能獨立完成本職業的常規工作;在特定情況下,能運用專門技能完成技術較為復雜的工作, 能夠與他人進行合作。
5.初級(五級):能夠運用基本技能獨立完成本職業的常規工作。
❹ 什麼是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
什麼是職業資格證書?
職業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它是勞動者求職、任職、開業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也是境外就業、對外勞務合作人員辦理技能水平公證的有效證件。
*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有何區別?
職業資格是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勞動者為適應勞動需要而運用特定的知識、技術和技能的能力。與學歷文憑不同,學歷文憑主要反映學生學習的經歷,是文化理論知識水平的證明。職業資格與職業勞動的具體要求密切結合,更直接、更准確地反映了特定職業的實際工作標准和操作規范,以及勞動者從事該職業所達到的實際工作能力水平。
*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與其他證書的區別?
目前國內的各種證書五花八門,各行業部門以及企業發放的證書更是不計其數。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同這些證書最大的區別在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是通過國家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規的形式,按照國家制定的職業技能標准或任職資格條件,以政府的力量來推行,由政府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寶雞行政區域內是由寶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來組織實施的,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對合格者頒發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它是勞動者求職、任職、開業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也是境外就業、對外勞務合作人員辦理技能水平公證的有效證件,是在全國范圍內通用的國家證書,而其他證書則不具備上述特點。
*國家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有何意義?
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一項戰略措施。它對於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勞動力市場的建設以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培養技能型人才,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勞動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條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職業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條明確指出:「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准相適應,實行學歷文憑、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就業准入制度是什麼?
就業准入制度是指根據《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的有關規定,對從事技術復雜、通用性廣,涉及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職業(工種)的勞動者,只在從事國家規定的技術工種(職業)工作,必須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方可就業上崗的制度。對技術工作(職業)從業人員實行就業准入制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增強其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實現高質量就業和穩定就業。
《陝西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已於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條例》第十九條第七款規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遵守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規定情況進行監察;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對拒絕執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下達的詢問通知書或者限期整改指令書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處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
*哪些職業(工種)必須持職業資格證書上崗?
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企業信息管理師、項目管理師、心理咨詢師、電子商務師、營銷師(推銷員)、職業指導人員、秘書、中葯調劑員、冷藏工、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西式烹調師、西式面點師、調酒師、營養配餐員、餐廳服務、前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保健按摩師、鍋爐操作工、美容師、美發師、攝影師、眼鏡驗光員、眼鏡定配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照相器材維修工、鍾表維修工、辦公設備維修工、保育員、茶藝師、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制圖員、話務員、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員、車工、銑工、磨工、鏜工、組合機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鑄造工、鍛造工、焊工、金屬熱處理工、冷作鈑金工、塗料工、裝配鉗工、工具鉗工、鍋爐設備裝配工、電機裝配工、高低壓電器裝配工、電子儀器儀表裝配工、電工食品儀表裝配工、機修鉗工、汽車修理工、摩托車維修工、精密食品儀表修理工、鍋爐設備安裝工、變電設備安裝工、維修電工、手工木工、精細木工、音響調音員、貴金屬首飾手工製作工、土石方機械操作工、砌築工、混凝土工、鋼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裝飾裝修工、管工、貴金屬裝飾工、電氣設備安裝工、汽車駕駛員、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化學檢驗工、食品檢驗工、紡織纖維檢驗工、貴金屬首飾鑽石寶玉石檢驗員、防腐蝕工、動物疫病防治員、運動檢疫檢驗員、沼氣生產工、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辦公軟體應用、資料庫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圖形圖像處理、專業排版、網際網路應用、計算機中文速記、PC機調試維修、會計軟體應用、PC區域網應用、應用程序設計編制、多媒體軟體製作等。
*職業資格證書分幾個等級?
國家職業資格等級分為初級(五級)、中級(四級)、高級(三級)、技師(二級)、高級技師(一級)共五個等級。
*什麼是職業技能鑒定?
《勞動法》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職業技能鑒定是一項對職業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動,屬於標准參照型考試。它是由職業技能鑒定機構按照國家職業標准對勞動者從事某種職業所應掌握的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做出客觀的測量和評價,合格者核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哪些人必須參加職業技能鑒定?
國家規定的從事技術復雜以及涉及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職業(工種)的人員,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屬於技術工種(專業)的畢(結)業生,學徒培訓期滿的學徒工,晉升職業資格等級的人員。
*考生如何獲取職業技能鑒定的信息?
(1)在校學生可以通過學校職業技能鑒定所了解有關鑒定信息;
(2)企業在職職工可以通過企業人事勞資部門了解有關鑒定信息;
(3)社會人員可以通過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或鑒定機構查詢職業技能鑒定信息;
(4)各類需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的人員可以通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網站http://snbj.osta.org.cn查詢有關信息。
*如何申請參加通用職業(工種)技能鑒定?
申報:申請參加通用工種(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美容師、美發師、按摩師、車工、鉗工、焊工等)技能鑒定人員,可向市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提出申請,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也可是以授權其管轄的職業技能鑒定所(站)接受報名。
申請人報名時除填寫職業技能鑒定申請表外,同時還須提交以下資料:
1、本人身份證復印件;
2、培訓畢(結)業證書;
3、原《職業資格證書》;
4、工作單位勞資部門出具的工作年限證明;
5、紅色背景小二寸近期免冠照片5張。
申報技師、高級技師資格的人員,還必須出具本人的技術成果和工作業績證明,並提交本人的技術總結和論文資料等。
培訓:申請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核)人員須經過鑒定前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連續從事對應職業達到一定年限,已經掌握相應職業理論知識和技能要求的也可以直接申請鑒定。
鑒定:由鑒定中心制發准考證,考生接規定時間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鑒定(考核)的內容分為理論知識考試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兩部分。理論知識考試一般採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進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一般採用現場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產作業項目、模擬操作等方式進行。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考核兩項均達到60分以上為合格,80分以上為良好、90分以上為優秀。
證書核發:經鑒定(考核)合格者,由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列印並核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個人如何申報參加技能鑒定?
1、申報者依據個人資格條件到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或職業技能鑒定所(站)辦理參加相應職業(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報名手續。參加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新職業全國統一鑒定考試的個人可直接到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授權考試站辦理報名手續。
2、各職業技能鑒定所(站)對申報者資格初審後報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復審,審查合格者發給職業技能鑒定準考證。
3、申報者憑《職業技能鑒定準考證》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參加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考核。
4、各鑒定機構按規定程序到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辦理合格人員職業資格證書有關手續,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驗印核發,鑒定機構將職業資格證書發給鑒定合格人員。
*申報職業技能鑒定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申報職業技能鑒定,首先要根據所申報職業的申報條件,確定自己申報鑒定的等級。如果要培訓,要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準的培訓鑒定機構參加培訓。申報職業技能鑒定時要准備好照片、身份證以及證明自己資歷的材料,參加正規培訓的須有培訓機構證明,工作年限須有本人所在單位證明,經審查符合要求的,由鑒定所(站)頒發准考證。參加考試時必須攜帶准考證和身份證,否則不能參加考試。
省鑒定中心於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啟用國家職業資格工作網,自2005年1月1日起頒發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實行網上查詢,凡查詢不到的證書一律為無效證書,2005年以前頒發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查詢也將陸續開通。
❺ 勞動法中有關就業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1995年1月1日,我國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勞動法》包括九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均與現行就業制度有關:
(1)促進就業。規定了國家、地方政府促進就業的主要職責及公民的平等就業權利。
(2)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規定了勞動合同的性質、訂立、內容和解除的有關事項,以及對集體合同的訂立和管理。
(3)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了8小時工作制,法定節假日,延長工作時間的條件、限額、報酬,以及帶薪年休假制度。
(4)工資。規定了按勞分配的原則及實施最低工資保障制度。
(5)勞動安全衛生。規定了該方面用人單位、建設單位、勞動者和國家的職責,國家建立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
(6)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國家對女職工和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7)職業培訓。規定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組織和參加職業培訓的職責,國家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8)社會保險和福利。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9)勞動爭議。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另外,《勞動法》還規定了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以及用人單位、勞動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
該信息出自「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 http://www.cvae.com.cn
❻ 勞動法中 什麼叫做專業技術培訓
專業技術培訓指的是用人單位的職業培訓。
勞動法第八章職業培訓內容:
第六十六條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六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職業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第六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
第六十九條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
(6)勞動法第八章職業制度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培訓費用,包括用人單位為了對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而支付的有憑證的培訓費用、培訓期間的差旅費用以及因培訓產生的用於該勞動者的其他直接費用。
從上述規定來看,本案中中介服務公司對鍾某進行的一些簡單、必要的崗前培訓而並非是專業技術培訓,也未為此支出相關的培訓費用,故仲裁委支持了鍾某的仲裁請求。由此可見,用人單位企圖通過弄虛作假、濫用服務期協議,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企圖是行不通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法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二十八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1994年7月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
1994年7月5日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促進就業
第三章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工資
第六章勞動安全衛生
第七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第八章職業培訓
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十章勞動爭議
第十一章監督檢查
第十二章法律責任
第十三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主義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第九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第二章促進就業
第十條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
國家支持勞動者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
第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發展多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提供就業服務。
第十二條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第十三條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第十四條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五條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第三章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十六條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第十七條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十八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
(二)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
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餘部分的效力,其餘部分仍然有效。
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商約定其他內容。
第二十條勞動合同的期限分為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
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續延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限期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限期的勞動合同。
第二十一條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第二十二條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
第二十三條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第二十四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五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第二十七條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員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後,可以裁減人員。
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6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人員。
第二十八條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第二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如果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勞動合同,工會有權要求重新處理;勞動者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第三十一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的;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第三十三條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定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定;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又職工推舉的代表與企業簽定。
第三十四條集體合同簽定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第三十五條依法簽定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第三十九條企業應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五章工資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抱國務院備案。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第六章勞動安全衛生
第五十二條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五十三條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題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五十五條從事特種作業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資格。
第五十六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五十七條國家建立傷亡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對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和勞動者的職業病狀況,進行統計、報告和處理。
第七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第五十八條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未成年工是指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勞動者。
第五十九條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第六十一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7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二條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90天的產假。
第六十三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1周歲的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四條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八章職業培訓
第六十六條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六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職業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第六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
第六十九條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度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
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七十條國家發展社會保險,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一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第七十四條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
第七十五條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
國家提倡勞動者個人進行儲蓄性保險。
第七十六條國家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興建公共福利設施,為勞動者休息、修養和療養提供條件。
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
第十章勞動爭議
第七十七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調解原則適用於仲裁和訴訟程序。
第七十八條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
第八十條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又工會代表擔任。
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
第八十一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代表方面的代表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擔任。
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60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第八十三條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第八十四條因簽定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可以組織有關各方協調處理。
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
第十一章監督檢查
第八十五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制止,並責令改正。
第八十六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檢查人員執行公務,有權進入用人單位了解執行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查閱必要的資料,並對勞動場所進行檢查。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檢查人員執行公務,必須出示證件,秉公執法並遵守有關規定。
第八十七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
第八十八條各級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於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十二章法律責任
第八十九條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律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第九十二條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責令停產整頓;對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致使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勞動者生命和財產損失的,對責任人員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三條用人單位強令勞動者違章冒險作業,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四條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九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女職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15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第九十七條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一百條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第一百零一條用人單位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打擊報復舉報人員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形事責任。
第一百零二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零三條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一百零四條國家工作人員和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的工作人員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已規定處罰的,依照該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十三章附則
第一百零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法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規定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步驟,抱國務院備案。
第一百零七條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❽ 職業有哪些分類呀
職業有以下分類。
職業分類結構為8個大類、75個中類、434個小類、1481個職業。與99版相比,維持8個大類、增加9個中類和21個小類,減少547個職業。
1.第一大類為「黨的機關、國家機關、群眾團體和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
2.第二大類為「專業技術人員」。
3.第三大類為「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
4.第四大類為「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
5.第五大類為「農、林、牧、漁業生產及輔助人員」。
6.第六大類名稱修訂為「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
7.第七大類為軍人。
8.第八大類為不便分類的其他職業。
需要著重說明的是,這次修訂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增加綠色職業標識。結合我國實際,對具有「環保、低碳、循環」特徵的職業活動進行研究分析,將部分社會認知度較高、具有顯著綠色特徵的職業標示為綠色職業,這是我國職業分類的首次嘗試。
旨在注重人類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推動綠色職業發展,促進綠色就業。
綠色職業活動主要包括:監測、保護與治理、美化生態環境,生產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提供大運量、高效率交通運力,回收與利用廢棄物等領域的生產活動,以及與其相關的以科學研究、技術研發、設計規劃等方式提供服務的社會活動。
2015版《職業分類大典》共標示127個綠色職業,並統一以「綠色職業」的漢語拼音首字母「L」標識,如環境監測員、太陽能利用工、輪胎翻修工等職業。
根據西方國家的一些學者提出的理論,在國外一般將職業分為三種類型:
(1)按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性質、層次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法把工作人員劃分為白領工作人員和藍領工作人員兩大類。
白領工作人員包括:專業性和技術性的工作,農場以外的經理和行政管理人員、銷售人員、辦公室人員。藍領工作人員包括:手工藝及類似的工人、非運輸性的技工、運輸裝置機工人、農場以外的工人、服務性行業工人。這種分類方法明顯地表現出職業的等級性。
(2)按心理的個別差異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法是根據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創立的「人格—職業」類型匹配理論,把人格類型劃分為六種,即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常規型。與其相對應的是六種職業類型。
(3)依據各個職業的主要職責或「從事的工作」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法較為普遍,以兩種代表示例。其一是國際標准職業分類。國際標准職業分類把職業由粗至細分為四個層次,即8個大類、83個小類、284個細類、1506個職業項目,總共列出職業1881個。其中8個大類是:
①專家、技術人員及有關工作者。
②政府官員和企業經理。
③事務工作者和有關工作者。
④銷售工作者。
⑤服務工作者。
⑥農業、牧業、林業工作者及漁民、獵人。
⑦生產和有關工作者、運輸設備操作者和勞動者。
⑧不能按職業分類的勞動者。
這種分類方法便於提高國際間職業統計資料的可比性和國際交流。其二是加拿大《職業崗位分類詞典》的分類。它把分屬於國民經濟中主要行業的職業劃分為23個主類,主類下分81個子類,489個細類,7200多個職業。
此種分類對每種職業都有定義,逐一說明了各種職業的內容及從業人員在普通教育程度、職業培訓、能力傾向、興趣、性格以及體質等方面的要求,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❾ 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勞動法》第八章第十九條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版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權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職業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條規定:"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准相適應,實行學歷文憑、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這些法規確定了國家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開展職業技能鑒定的法律依據。
❿ 勞動法規定什麼職業要持證上崗
根據《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有關規定,對從事技術復雜、通用性廣,涉及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職業(工種)的勞動者,只要從事國家規定的技術工種(職業)工作,必須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方可就業上崗。
2017年9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研究制定了《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共計140項職業資格。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59項,含准入類36項,水平評價類23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81項,含准入類5項,水平評價類76項。
這些職業資格基本涵蓋了經濟、教育、衛生、司法、環保、建設、交通等國家重要的行業領域,符合國家職業資格設置的條件和要求。
准入類職業資格關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均有法律法規或國務院決定作為依據;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社會通用性,技術技能要求較高,行業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確實需要。
(10)勞動法第八章職業制度擴展閱讀:
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的作業人員及其相關管理人員稱為特種設備作業人員。
特別注意,」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與「特種作業操作證「是兩種不同的證件,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特種作業操作證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頒發。兩者沒有共同點,不通用,證書全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