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63條的
A. 如何理解《證據規定》第六十三條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同時,我國訴訟法還明確規定,證據是「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各種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這里「事實」一詞如何理解,在立法上給予了明確指問,因此,長期以來,不論是理論界還是司法實務界,都是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把以事實為根據的「事實」理解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反映」。基於此,審判活動應當堅持不懈地將發現案件「客觀真實」作為追求的最高目標。因此,我國的證據制度被稱為實事求是的證據制度。實事求是的證據制度體現在司法活動中,就要求司法人員從各個案件的具體情況出發,深入調查研究,以充分的符合實際的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作出的結論必須符合案情的本來面目。
既然民訴法對證據制度、證明要求均有具體規定,《證據規定》第63條,為何又把證明要求明確規定為:「人民法院應當以證據能夠證明的案件事實為依據依法作出裁判」。這要從相互關聯的兩個概念:「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談起。
客觀真實是指法院在裁判中認定的事實應當與發生在訴訟前的案件事實完全相吻合。把客觀真實確定為民事訴訟的證明任務,其理論基點是:第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存在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原理為查明案件事實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第二,案件事實發生後,必然會留下這樣或那樣的證據材料;第三,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一切國家權力機關都由人民選擇產生,對人民負責,因而,有一支忠於人民利益、忠於法律、忠於事實真相的司法隊伍;第四,訴訟法規定的各項制度和措施為查明案件事實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法律真實是指人民法院在裁判中對事實的認定遵循了證據規則,符合民事訴訟中的證明標准,從所依據的證據看已達到了可視為真實的程度。將法律真實界定為民事訴訟證明任務的理由是:其一,當事人爭議的案件事實是發生在訴訟前的事實,這些事實不可能重現於法庭,因此,客觀上無法將裁判中認定的事實與實際發生的案件事實對照比較。其次,法官雖然可以通過證據來調查案件事實,但法官對案件事實的認識受到證據的限制,是在相當困難的條件下尋求事實真相的。不能否認,當事人為了獲得勝訴,陳述案情一般只敘述對自己有利的部分,提供證據一般也專揀對自己有利的材料,證人也可能作偽證欺騙法庭,鑒定人可能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個體素質的影響等原因作出不準確的鑒定結論。以上種種因素都可能造成裁判中認定的事實偏離客觀事實。
以上對民事訴訟證明要求的兩種主張,對應著兩種結論,兩種觀點均提出了自己的理論根據和事實依據,筆者認為,如何界定訴訟的證明要求(證明任務),改革長期以來形成的不切實際的做法,離不開對改革目標的合理定位;應當具有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相適應的,恰當處理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關系;突出反映「公正與效率」世紀主題,既實事求是又切實可行的正確的價值觀。為了闡述,法律真實作為證明要求的合理性,需要對以下問題進行理論分析。
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實體正義(公正)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指民事實體法規定的民事主體的實體權利義務是公正的;其二是指法院在處理案件時,通過民事訴訟程序達到公正裁判的結果。與訴訟法相對的實體正義,即裁判結果的公正。要達到結果公正,就要求,第一、必須真實地再現爭執的事實;第二、正確地適用法律。而程序公正的精神實質是不以某種外在的客觀標准來衡量判決結果正當與否,而是通過充實和重視程序過程本身以保證判決結果能夠獲得當事人的接受和公眾的認可。比較而言,程序正義比實體正義來得容易。一般而論程序正義是保證實體正義的前提和基礎,但公正的程序並不必然產生絕對公正的結果,譬如,案件情況過於復雜,人類重現既往事實的技術水平不是相當的高,當事人舉證能力有限等,都是造成結果不公的非程序因素,從哲學上看,人的認識是不斷反復的過程,人的認識總要受諸多條件的制約和限制,並且人的認識又是無限發展的過程,這就決定了人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真理具有絕對性,又具有相對性。因此,要求司法者對每一案件的審理結果都達到絕對的實體上的正義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絕對的實體正義的設想必將陷入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反映論的泥漳。司法者能夠而且應該追求的目標,應當是程序正義,而非實體正義。
B. 收據能在法院做證據嗎
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證據包括書證,而收據是屬於書證的一種,所以收據是可以作為法院證據的,但需要對收據進行查實。證據的合法性,要求證據的形式以及證據的收集和運用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否則,可能因不符合證據能力方面的要求而喪失證據資格,不能作為訴訟證據採納。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63條
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C. 民事證據的種類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63條的規定,民事訴訟證據包括當事人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等。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審判人員在運用這一證據時應注意防止將虛假的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對於當事人的陳述應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進行審查核實,以確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3)民事訴訟法第63條的擴展閱讀:
勘驗筆錄在訴訟過程中,為了查明一定的事實,對與案件爭議有關的現場、物品或物體親自進行或指定有關人員進行查驗、拍照、測量後的記錄。
民事訴訟證據的種類非常的多,其中以當事人陳述、書證、物證、證人證言最為常見,它在訴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D. 公安機關製作的詢問筆錄能否作為證據使用
不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因此詢問筆錄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4)民事訴訟法第63條的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五條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
證人在人民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交換證據時出席陳述證言的,可視為出庭作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前款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七條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其他表達方式作證。
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調查詢問筆錄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取證主體的法定性。
(2)製作過程的客觀性。
(3)製作內容的主觀性。
(4)製作要求的規范性。
E.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的證據有七種嗎
答:有七種。 第六十三條 證據有下列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回)視聽答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
F. 證據,聯名簽字按手印作證可否作為證據
聯名簽字按手印作證,只屬於證人證言,不能作為強有力的證據。
法律分析
1、醫療費: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2、誤工費: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3、護理費: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4、交通費: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5、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6、營養費: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7、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G. 聊天記錄可以作為起訴證據嗎
聊天記錄可以作為起訴證據。現在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各種社交軟體,如果因為糾紛鬧到法院,聊天記錄也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規定,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可作為民事案件的證據。
但這些作為證據應該注意:是否能證明借款事實;需要與其他證據一起,形成證據鏈,共同證明借款事實;注意證據的形成形式、收集方式和固化方式。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63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7)民事訴訟法第63條的擴展閱讀
合同糾紛提起訴訟需要提交的證據有合同書等證明自己訴訟請求的證據。具體參考如下如下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H. 會議錄音可以成立證據嗎
會議錄音可以成立證據。
《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了八種形式的證據,其中第四項是「視聽資料」也就是錄音錄像證據。
要使視聽證據成為判決依據,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1、錄音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錄音雙方當事人的談話當時沒有受到限制,是自覺自由的意思表示,是善意和必要的,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和查明案件真實情況的;
2、該錄音證據錄音技術條件好,談話人身份明確,內容清晰,具有客觀真實和連貫性,未被剪接或者偽造,內容未被改變,無疑點,有其他證據佐證。
(8)民事訴訟法第63條的擴展閱讀:
證據的取得首先要合法,只有經過合法途徑取得的證據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系不合法行為,以這種手段取得的錄音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兩種情況的偷拍偷錄法院不予採用:一是偷拍偷錄違反法律的一般禁止性規定,比如擅自將竊聽器安裝到他人住處進行竊聽獲取的證據。二是偷拍偷錄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
I.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三條是什麼
你要的可能是下面的這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專訴訟法》若干屬問題的意見
36、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發生管轄權爭議的兩個人民法院因協商不成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如雙方為同屬一個地、市轄區的基層人民法院,由該地、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同屬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兩個人民法院,由該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如雙方為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協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
依前款規定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應當逐級進行。
J. 知道掌權人封禁網友為什麼不說具體被封禁的事實知道掌權人是怎樣理解《民事訴訟法》第63條,第64條的
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證據,適用於民事訴訟。而不是在任何規定中適用。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