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與行政法的關系
Ⅰ 急求:「依法行政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方面的論文和資料
重慶市渝北區委黨校副書記、講師 樊 莉
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執政黨的任務,無論在指導思想和工作要求上,還是在輿論引導上,都要有利於黨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在我國權力系統中,行政權是最特別的,在行政權力與公民的關繫上,公民從生到死的全部生活都同政府部門所提供的服務密切相關,受到行政部門侵權的可能性最大。行政權是最不可萎縮卻也最不可膨脹、最需要自由而又最自由無度、最需要控制而又最難以控制的權力。在構建一個由人來治理人的政府時,最大困難就在於,必須首先讓政府有能力控制受它統治的人,其次是強迫政府控制自身。為此,必須依法規范和制約行政權力。
一、目前我國在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問題制約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我國將依法行政貫徹到整個行政過程之中,合法行政、合理行政、依程序行政、信守承諾、權責統一,成績巨大,但在行政管理觀念、行為方式、職能和機制等許多方面,與依法治國的要求、與建設法治政府、廉潔高效政府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行政管理體制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還不適應,依法行政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二是制度反映客觀規律不夠,難以全面解決實際問題;三是行政決策程序和機制不夠完善;四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時有發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五是對行政行為的監督機制不夠健全,一些違法的行為得不到及時的制止和糾正;六是一些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還比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妨礙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制約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依法行政對和諧社會建設的重大意義
依法行政對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主要表現在:
1、堅持依法行政有利於充分體現民主精神
人民主權的政治體制決定了行政機關必須依照法律行使權力,行政權力來源於人民的委託,來源於權力機關的賦予。行政機關本身沒有創造制定法律的權力,但它有執行、實施法律的義務。社會主義法治必須體現「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政精神,必須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體的一切行政行為包括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行政監督等等,都必須堅持依法行政的正當程序原則,必須讓公民廣泛參與,使廣大人民群眾不僅是利益的分配者,而且同時是利益分配的決策者,從而使行政決策者對行政相對人的各種主張和選擇進行過濾,避免採取激烈的手段來壓抑對抗傾向。
2、堅持依法行政有利於保證市場秩序的公平公正
只有從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監督等各方面都堅持依法行政,才能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透明度原則要求各成員方政府在凡是涉及關稅貿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判決等都一律公開,而且公開的時間與實施時間至少要間隔一個月以上。讓政府管理經濟的行為置於「陽光」之下,才能保證世界貿易的市場主體平等;才能保證市場秩序的公正公平,從而保證非歧視原則等的實現。依法行政的正當程序原則要求政府行為公開進行,及時發現和糾正決策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避免「暗箱操作」,避免權力尋租現象,避免行政專制和決策失誤,使行政行為始終置於市場主體的監督之下。
3、堅持依法行政有利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主體多元化了,利益多元化了,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要調整、要處理。在這種形勢下,只有把政府各項工作置於制度化、法律化的基礎上,把基本的行政手段、經濟手段納入法製法的軌道,只有充分提供行政救濟途徑,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依據統一的法定活動規范、行為准則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才有可能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人民利益,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4、堅持依法行政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轉變政府職能
堅持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納入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使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決策,依照法律規定執法,按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提高行政效率,保證行政管理符合國家、人民的要求。同時,堅持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簡化行政機關辦事的手續和程序,都將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機關只有依法行政,在行政立法中,體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在行政執法中,依據法定職權,按照法定程序辦事,才能使權力與利益徹底脫鉤,才能把該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改革開放和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的趨勢,要求我國政府在市場「競賽」中由「運動員」轉變為「裁判員」。而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按照法律規范和市場規律自主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因此,政府的行政行為只有建立依法行政的法製程序規范,才能降低行政成本,才能真正轉變其職能,才能保障政府有效的引導和管理市場,才能避免多頭執法、違法行政的現象。
5、堅持依法行政有利於加強政府廉政建設
依法行政要求各級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都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辦事,在政務公開的條件下保證正確行使權力,防止濫用權力,保證行政管理遵循為人民服務的目標,使行政管理不致偏離軌道。「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實質就是依法治官,而非依法治民,是依法治權,而非依法治事。」要解決腐敗問題,必須完善和健全監督制衡機制,必須解決監督什麼和如何監督的問題,也就是需要有監督的標准和程序,而法律才是是非評判的唯一標准和操作規則。因此,只有嚴格依法行政,才能完善制衡監督制度,依照憲法和法律,用整體權力格局的設置與動作,制約特定權力的行使;用整體利益格局的設置與動作,制約特定利益的獲取。嚴格依法行政,才能糾正行政機關「一條龍」(自己立規矩、自己執行、自己監督),「一支筆」,「一言堂」,「一個將軍一個令」等弊端。
三、以依法行政促和諧社會建設
當前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在依法行政方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建立、完善制度機制
一是健全民主決策機制。科學、合理界定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的行政決策權,完善政府內部決策規則。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二是理順行政執法體制。理順行政執法體制,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工作,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的工作,推進綜合執法試點。減少行政執法層次,適當下移執法重心。三是探索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積極探索預防和解決社會矛盾的新路子。要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對矛盾糾紛要依法妥善解決。對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調處的民事糾紛,行政機關要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及時予以處理。要積極探索解決民事糾紛的新機制。四是完善行政監督機制。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規定對行政機關實施的監督。對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出庭應訴、答辯。創新層級監督新機制,強化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建立健全經常性的監督制度,探索層級監督的新方式,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
(二)注重民主法治建設
高質量的法律是維護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是保護人類社會公平的強制性規范法律制度是人類社會偉大的特徵,更是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後盾。優良的法律制度是社會和諧幸福、欣欣向榮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民主法治不僅是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而且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在現代社會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法律,在一個公正和諧的社會,法律是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的庇護神,這樣的法律才會為社會尊重。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最根本的指導原則和最重要的運作機制。當代世界治理的理論和實踐表明,民主法治不僅是國家政治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社會自治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只有將民主法治的指導原則和運作機制引入社會公共治理的過程之中,才能有效克服集權制、官僚制向社會滲透可能造成的弊端,從而提高社會結構的協調性和社會發展的合理性。在我國現階段一些「不和諧」的社會現象依然存在,有些問題的社會影響還比較嚴重,要合理解決這些問題,有賴於民主制度的健全和法治手段的完善。
(三)尊重人民訴求
公民的利益訴求、權利訴求、民主訴求等公正訴求得不到有效表達時,當社會不能提供足夠資源滿足這些訴求時,就會產生社會矛盾。如果民意和訴求沒有正常渠道得到順利表達,它就會以某種不正常的方式釋放出來,產生破壞性。如果激烈程度較高的沖突連連爆發,就會使社會出現風險。近年一些地方上訪現象增多,已引起社會的局部不穩定。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的訴求在某些地方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還不暢通。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於民眾訴求增加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造成我國社會矛盾的風險源主要有:經濟風險,即失業,它使一些人的生存缺乏保障;政治風險,即腐敗,它使人民對黨和政府的認同度降低;社會風險,即貧富懸殊,它使一些人產生失落感;體制風險,即民眾訴求得不到通暢表達,它使一些人採取非理性行為。規避和化解風險,就必須通過民主法治建設及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形成能夠全面表達社會利益、有效平衡社會利益、科學調整社會利益的民眾訴求表達機制,順暢的民意溝通機制,有效的矛盾調處機制,便民利民的服務機制,公正的司法機制,完善的監督機制和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既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又努力解決利益矛盾。
(四)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
從使社會充滿活力,到尊重人民訴求,再到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與和諧相處,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使一切積極的社會力量共生共進,即形成一種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合力,或者是「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共生共進」應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落腳點。其基本特徵,就是公平和正義形成合力,共促發展。
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勢下,必須更加註重社會公平,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群眾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尤其要消除產生分配不公的不合理甚至是非法的因素。一方面繼續鼓勵有能力的人走勤勞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堅決防止那些利用種種非法手段搞歪門邪道的人富起來;同時,還要加強社會調控,讓那些能力和條件較差的群體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社會的幫助,逐步改善自己的境遇,最終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現在群眾意見大的,不是對那些勤勞致富的人,而是對那些非法致富和不合理致富的人。在收入分配差距面前,群眾要的是公平的機制、公平的規則、公平的環境、公平的條件和公平的發展機會。
(五)妥善協調各種利益關系
這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政治任務,是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全局性重大問題。因此,我們要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要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要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解決利益矛盾。同時要注重研究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的主要類型、基本特徵、形成機理和發展趨勢,尤其要研究探索各類群體性事件的形成規律和化解辦法。
要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和依法治國的新進程,必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切實推進行政法治,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樹立「公民的權利是無限的,除非法律不限制」,「行政機關的權力是有限的,除非法律授權」,「無授權無行政」等法治基本觀念,政府機關應從命令行政、權力行政向依法行政和非權力行政轉變。
淺談依法行政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
沈世鋒
依法行政,是指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許可權,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項社會事務,依法進行有效管理的活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依法行政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和諧社會是依法行政目標理想。
一、依法行政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只有奉行法治,人們在制度的指引下才能充分實現預期、獲得利益,整個社會在規則的基礎上才能規范運行,各種矛盾和糾紛只有在法治框架內才能得以有效解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有效途徑。當前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在擴大,就業困難,腐敗現象仍然較為嚴重,可持續增長受到資源、能源和環境的嚴重製約、農民失地和城市拆遷引起的社會矛盾較為突出,影響和阻礙了和諧社會的進程。只有在制度上正確反映、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注重社會公平,依法保障欠發達地區、比較困難的行業和群眾的利益,充分發揮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服務的職能,才能保證廣大人民群眾都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充分發揮法律「定分止爭」的功能,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確保違法行為得到及時制止和制裁.只有嚴格依法行政,認真抓好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合理收入分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突出問題。才能使人民群眾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得到切實保護,才能及時化解各種社會矛盾。
(二)依法行政是建立誠信政府的首要環節。政府信用是社會信用的核心,是誠信建設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要建設誠信社會,首先要從培植政府信用抓起,必須依靠依法行政取信於民 政府行為關繫到國計民生,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原則,誠信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投資環境。政府在行政過程中要將誠信擺在突出位置。政府工作要有法必依,立言立行,「言必信,行必果」,樹立起政府誠信形象。沒有誠信的政府就沒有誠信的社會。誠信是立國之本,也是社會和諧的基本前提和首要環節。要打造「誠信政府」,制定決策時要從群眾利益角度出發,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理念和人民公僕意識,而不局限於部門和小集團的利益。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不能「朝令夕改」;在執行有關政策時不受人情、關系等「外來力」沖擊和制約,堅決杜絕「吃、拿、卡、要」和辦事拖拉的現象,以提高辦事效率來打造「誠信政府」,塑造廉潔、高效、公正的政府形象。「不作為」是政府最大的失信於民,要進一步增強執政為民的責任感,打造「誠信政府」,最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
(三)依法行政是使社會充滿活力的不竭動力。黨的十六大指出「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保護。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而只有依法保護合法收入,依法保護誠實勞動,才能實現多勞多得,增強各種生產要素的活力,積極鼓勵人們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創造更多的精神財富,達到經濟和社會、文化的共同發展.只有通過立法建立健全利益平衡機制、權利訴求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並嚴格依法行政,才能激發、調動人們努力工作、獻身社會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障礙,從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制度環境,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斷激發人們創業沖動,從而使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依法行政是社會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有力保障。 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求尊重自由、保障權利、契約社會,著力創造安定有序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而這些都必須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之上並以法治作為保障。要通過依法行政保障政治民主,實現民意充分表達。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各階層的地位和利益關系都在發生深刻變動,各種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的願望和要求需要充分表達,依法開辟和疏通各種渠道反映他們的利益需求才能引導各種利益主體在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矛盾和沖突;行政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制度在解決社會矛盾中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依法行政,可以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司法保障建立利益救濟機制,當社會的和諧關系受到威脅或遭到破壞,公民的合法權益被組織或者他人侵害之時,司法機關作為正義的保護神應該挺身而出,預防和打擊犯罪,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只有嚴格依法行政,始終把控制人口、嚴格依法保護資源,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和諧相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條件、提供保障、夯實基礎。
二、當前依法行政理論與實踐的局限性對構建和諧社會的負面影響
(一)依法行政觀念的相對滯後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由於受封建專制舊觀念和傳統習慣勢力影響,行政者難以走出行政法即管理法,行政法是管理社會、管理公民的法,行政行為模式就是「命令—服從」的誤區;規則意識淡薄,缺乏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和崇尚法治的理念,工作主觀隨意性大,官僚主義、強迫命令、權力膨脹、把個人凌駕於國家政權和法律之上,忽視公民的自由和權利、違法行政,濫用職權甚至墮落腐敗現象仍然存在,不適應建設法治政府所要求的合法行政、合理行政、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
(二)制度建設的局限性影響和諧社會建設。制度建設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政出多門, 行政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法制化,忽視社會公共利益 。制度建設結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不夠、圍繞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建新制度不夠,沒有充分考慮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一些政策的出台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導致有令不行,政令不通,很難把黨和國家的意志變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三)依法行政實踐的相對滯後影響和諧社會建設。依法行政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行政決策程序和機制不夠完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時有發生,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夠健全,一些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制止或糾正,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得不到及時救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對建設法治政府,構建和諧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妨礙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四)行政執法問題影響和諧社會建設。行政執法受利益驅動與利益掛鉤,隨意提高罰款標准、跨管轄范圍執法、重復執法的現象較為嚴重,加重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經濟負擔;執法人員素質不高,執法時生搬硬套,導致不文明執法、執法擾民,濫用執法權越權執法,野蠻執法的現象時有發生;在行政執法監督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監督措施不力,受利益驅動嚴重,輕事前監督,重事後監督,該監督時不監督,有了利益亂監督現象,對行政執法不作為缺乏監督現象較為突出。
三、推進依法行政助推和諧社會建設實踐
行政者的觀念和法律素養、制度建設質量、行政管理體制、行政執法及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已成為推進依法行政助推和諧社會建設的幾個基本實踐問題。
(一)強化依法行政觀念,助推和諧社會建設實踐。建設和諧社會要求行政者自覺堅持依法行政觀念,在思想觀念上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在關於人民與政府關系的認識上,必須從公民義務本位和政府權力本位向公民權力本位和政府責任本位轉變;二是在法治觀念上,必須從依法治民、依法治事向依法治官、依法治權轉變;三是在責任意識上,必須從片面強調公民責任向強化政府責任轉變。轉變觀念,要注重提高行政者的法律素養。一是全面掌握法律知識,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懂得授權在民,執法為民;二是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培養對法律的信仰與忠誠,做執法、守法和依法行政的模範;三是培育法律思維的能力,用法律思維來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越是情況緊急,越是問題突出,就越要想到運用法律思維、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
(二)提高制度質量,夯實和諧社會建設基礎。提高制度建設質量,首先要注重把握制度建設的規律。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考慮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重視有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制度建設;要防止行政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法制化;要實現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在法律制度上的平衡。其次要堅持制度建設的原則。一是堅持公平原則。制度建設必須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基本著眼點;二是堅持權責一致原則。權力與責任要緊密掛鉤、權力與利益要徹底脫鉤,權責要統一、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侵權要賠償,控權到位、監督有力;三是堅持公共利益與公民合法權益一致原則;四是堅持立足現實與著眼未來緊密結合的原則。把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緊密結合起來,用法律規范引導、推進和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體現改革創新精神。
(三)轉變政府職能,優化和諧社會建設體制環境。構建和諧社會,政府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促進政府由「全能政府」轉向「有限政府」,由「審批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一是落實「三個優先」原則。就是要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企業、社會和中介組織,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二是恪守信賴保護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必須全面、准確、真實,政策和決定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確要改動的造成相對人受損害的,要依法予以補償;三是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凡是需要老百姓知曉、執行的政策、決定都要公開並得到老百姓認同,並受其監督;四是創新管理方式。要實行規則導向型管理方式,對需要實施行政許可管理的事項,要嚴格依法進行,對不需要行政許可但需要政府管理的事項,要強化間接管理和事後監督,充分發揮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的作用。
(四)規范行政執法,抓好和諧社會建設重要環節。構建和諧社會,行政執法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做到嚴格、文明、公正執法。一是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失職、越權和濫用權力,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二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按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要求,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處罰權、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減少行政執法層次,改變行政執法「上下一般粗」的狀況,執法與執法者利益要徹底脫鉤,保障執法經費;三是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四是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紀律嚴明、業務精通、清廉務實、作風過硬的行政執法隊伍。對以權謀私、徇私枉法、執法犯法、欺壓百姓的行為嚴肅查處,絕不姑息;五是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機制,獎勵和責任追究機制。
(五)強化權力監督,創新和諧社會建設監督機制。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努力建設法治政府,確保執政為民,從而防止權力濫用和腐敗。一是健全行政決策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群眾參與、專家咨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明確決策許可權,完善和遵守決策程序,堅持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咨詢論證制度、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按「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肅追究決策失誤者責任;二是認真實行行政復議制度。妥善解決行政爭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三是完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制度。依法對違反上位法規定、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以及相互「打架」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及時廢止和修訂;四是加強審計、監察等專門監督。通過嚴格審計和監察及時發現問題,並依法處理,行政機關要重視民主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認真查處,改進工作,並訊速反饋信息,以取得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作者單位:湘西州政府法制辦)
Ⅱ 為什麼行政審判要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
因為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行政法典。在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很多事物
還沒來得及
立法專,因此很多屬行政機關在執法時的依據就是行政法規、
部門規章
等。
因此在訴訟時,以法律、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
為依據、以規章為參照、其他規范性文件為參考,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Ⅲ 描述行政法基本原則與民法,刑法基本原則的異同
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則比較
一、刑法原則:
1. 罪刑法定: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刑法第3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2.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指犯多大的罪,便應當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就判處輕重相當的刑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法。
3.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法。 1、定罪平等;2、 量刑平等 ;3、 行刑平等
二、民法原則:
1. 平等原則: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體的身份平等。
《民法通則》第3條: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平等地享有權利,其權利平等地受到保護。
2. 自願原則: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去從事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幹預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
3. 公平原則: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
4. 誠信原則: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5. 守法原則:
《民法通則》第6條: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6. 公序良俗原則:
《民法通則》第7條: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7.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
三、行政法原則:
1、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
1) 依法行政原則.
2) 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 越權無效原則.
4) 信賴保護原則.
5) 比例原則.
2、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
1)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2) 行政公開原則.
3) 行政公正原則.
4) 行政公平原則.
3.、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
2004年國務院10號文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是作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
1) 合法行政原則
2) 合理行政原則
3) 程序正當原則
4) 高效便民原則
5) 誠實守信原則
6) 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
Ⅳ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原則理解
首先它強調的是在行政法律規范中要貫徹法治的精神;其次它主要是從實體角度出發,強調行政主體的所有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范的要求。 行政法治原則是行政法所追求的理想目標,在其現實性上則起到規范行政主體的行為、改造其不符合法治原則和精神的行為習慣和辦事作風的作用,它是法治原則和法治規律在行政法上的具體體現。法治的道路是艱難和漫長的,法治規律就是要確立法律的最高權威,使法治的普遍性准則為全體人民所理解、接受、信仰和維護。在這種情況下,行政法治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行政機關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經為歷史和現實所不斷證明,行政機關的主體本來就是人,行政機關又是與公民關系最直接最緊密的國家機關。
行政法治原則或者說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原則對於培養公民的法治意識顯然具有很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而法治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行政法治。這就要求行政機關能夠認清自身在國家法治的道路上所應承擔的責任,同時在行政法律規范中體現出這個原則來。合法性原則和越權無效原則可被認為是行政法治原則的具體運用和貫徹。 相比於其他的部門法而言,行政法是最具時代精神的部門法,因為它調整的是行政機關與公民的關系。政府與公民的關系問題是行政法的現實起點,也是行政法理論的基本起點,對這種社會關系的研究是明確行政法性質與功能的關鍵。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行政管理範式的變化往往帶來的是政府的社會角色及政府與公民關系方面所進行的改革,即便不是行政管理範式的變化,而只是在一種現實的行政管理範式內所進行的局部改變,也可能帶來政府的社會角色和政府與公民關系方面的改變。由於社會的發展、新情況的出現,政府原有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和不和時宜常常發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隨之而來的事情就是要求行政法的調整以及行政法對這種改變的確認和維護。這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如果說行政法能夠被稱為「動態憲法」,那也只是從行政法的應然狀態來說的。但行政法最重要的也許在於其實然狀態,也就是法律與現實的切合程度。行政法是調整與規范政府與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但行政法首先得尊重政府在現實社會中應該扮演的角色。社會的現實狀況和政府自身的能力決定了政府現實的角色問題,這個問題的另外一面也自然就是公民以及由公民組成的社會團體的現實角色問題。對於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的政府管理方式,行政法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鞏固和維持,而對於不符合社會現實、阻礙社會發展甚至導致嚴重社會問題的政府管理方式,行政法就必須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改變,這也是法律的實然向應然趨近所必須採取的行動。
近代行政法的發展演變是伴隨著政府行政權的擴張和收縮而演變的。政府行政權的擴張和收縮導致了行政法對行政權的確認、對行政權的控制、對公民權的確認和保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公民個體的權利及其權利的集合也成為制約行政權的重要力量,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以社會控制權力」。控制並不是目的,控制也只不過是使行政權處於一個合適的位置,同時也使公民權處於一個合適的位置。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應當促使行政權與公民權之間保持一種平衡的態勢。這里「平衡」的意思是行政權與公民權一種「完美的分工」和隨之而來的「專業化」,它們能共同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種平衡涉及行政權和公民權各自的「度」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而行政機關與公民關系的度既包括行政機關與公民在實體權利分配上的度,也包括行政程序關繫上的度。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把行政法定義為「調整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並使之達到平衡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是控制行政的法,行政法基本原則則是指導行政機關具體行為過程的最基本准則,在社會發展日益迅速和行政領域全面膨脹的現代社會,如何更有效地控制行政權成為各個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傳統的通過立法機關制定具體法律規范來約束行政行為的努力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通過規定行政行為的基本原則來限制行政機關的濫權行為成為眾多國家的新訴求。
Ⅳ 行政法的原則
法律分析:根據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學者論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四項: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信賴保護原則、高效原則。
法律依據:《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 三、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依法行政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必須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必須維護憲法權威,確保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必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必須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把推進依法行政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開拓創新與循序漸進的統一,既要體現改革和創新的精神,又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分類推進;必須把堅持依法行政與提高行政效率統一起來,做到既嚴格依法辦事,又積極履行職責。
Ⅵ 深圳市制定法規條例(2012)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制定法規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和《廣東省地方立法條例》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以下簡稱代表大會)和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和廢止法規,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法規,是指深圳經濟特區法規(以下簡稱特區法規)和深圳市地方性法規(以下簡稱地方性法規)。第三條制定法規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體現人民意志,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統一和尊嚴,遵循社會主義民主和公開的原則,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全面進步。第四條制定特區法規應當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一)遵循憲法的規定;
(二)遵循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
(三)引導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體現改革創新精神。第五條下列事項可以制定特區法規:
(一)實施國家賦予特區的特殊政策、措施需要制定法規的;
(二)需要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進行創新或者特別規定的。第六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一)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廣東省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二)根據本市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第七條下列事項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和廣東省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市的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定的;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
(三)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以外且國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第八條下列事項應當由代表大會制定法規:
(一)規定本市特別重大事項的;
(二)規定代表大會和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的;
(三)對代表大會的法定職責和議事程序作出具體規定的;
(四)其他應當由代表大會制定法規的。
除上述依法應當由代表大會制定法規以外的事項,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法規。
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代表大會制定的法規進行部分修改和補充,但不得同該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二章立法規劃、立法計劃和法規起草第九條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以下簡稱主任會議)根據需要制定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以下簡稱立法計劃)。
制定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時,常務委員會應當向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開徵集法規項目建議。第十條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以下簡稱法制委員會)編制本屆常務委員會立法規劃草案,報請主任會議決定後書面報告常務委員會會議。第十一條法制委員會應當依據立法規劃在每年第四季度編制下一年度立法計劃草案,報請主任會議決定後書面報告常務委員會會議。第十二條立法計劃分別由法制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機構組織實施,有關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專門委員會)及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作委員會)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組織實施。
立法計劃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對個別立法項目進行調整的,由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工作委員會提出調整意見,報請主任會議決定。
法制委員會在向主任會議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計劃草案時,應當一並提出本年度立法計劃實施情況的報告。第十三條國家機關、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個人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制定法規的建議。
提出制定法規的建議應當以立法建議書的形式提出。
立法建議書的主要內容包括:法規名稱、立法依據、立法必要性、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採取的法律對策等。第十四條有關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應當分別對立法建議書進行審查,提出是否列入立法計劃的意見,由法制委員會報請主任會議決定。第十五條法規案由提案人負責草擬。
主任會議、有關專門委員會提出的法規案,由主任會議決定交由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工作委員會草擬,也可以委託有關專門機構、專家草擬。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提出的法規案,由該提案人組織草擬,也可以根據提案人的申請由主任會議決定交由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工作委員會草擬。
Ⅶ 行政法對於提高綜合國力有哪些作用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指出:要「全面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這就把提高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作為一個突出問題提了出來,明確了「十一五」乃至今後更長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和目標,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長遠的指導意義。
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是三個既相互聯系又不完全相同的范疇。綜合國力指的是一個國家在經濟、政治、軍事、科技、文化和社會事業等方面所擁有的實力;國際競爭力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占據國際市場或戰勝競爭對手的能力;抗風險能力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抵禦來自各個領域可能發生的危險的能力。一般而言,綜合國力提高了,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也會增強;國際競爭力增強了,綜合國力和抗風險能力也會提高。抗風險能力的提高,有賴於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但是,具有一定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未必就具有相應的抗風險能力。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及不久前美國的颶風災害,均證明了這一點。
全面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寬廣的世界眼光。這是提高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基本前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呈現出逐漸縮小的趨勢。但也應該看到,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比較低,而且發展不平衡。世界范圍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而發達國家掌握著絕大多數核心技術。特別是以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為標志的新的產業革命的到來,既給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又帶來巨大的現實挑戰。如果我們不能把握機遇、迎頭趕上,就會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就有可能陷入被動的局面。
二要著力自主創新。這是提高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關鍵。正如《建議》所指出的,要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長期持續發展,必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自主創新能力包括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著力自主創新,就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構架;就要構建自主創新的技術基礎,大力開發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支持開發重大產業技術,制定重要技術標准;就要形成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體制,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就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嚴厲打擊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優化自主創新的環境。
三要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這是提高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保障。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所取得的成就,得益於體制改革和機制完善所激發出來的巨大力量。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改革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必須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消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各種體制性障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護和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四要努力營造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這是提高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基礎條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離不開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離不開良好的社會氛圍。只有構建穩定而良好的國內外環境,才能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地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來源:http://china.findlaw.cn/
Ⅷ 試論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一、建設法治政府,必須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認真落實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是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重要政治責任。當前,需要結合實際,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制度建設質量、確保法律實施、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等方面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體制保障。為此,需要抓緊四項工作:
第一,轉變政府職能,落實「三個優先」原則。「三個優先」原則是行政許可法確定的重要原則,其基本內涵是: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行政機關不要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落實「三個優先」原則,首先需要認識三個問題:(1)人民的政府,並不意味著人民群眾的一切事情都要政府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2)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不意味著政府要成為一個「經濟人」。在市場與政府的關繫上,市場是第一位的,政府是第二位的,盡管市場中的一些問題有時需要超市場的力量——政府權力去解決,但總的來說,政府不能凌駕於市場之上,更不能試圖改變市場的運行規則。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要善待各類市場主體。(3)社會中介組織通過自律來解決某些問題,比政府通過行政權力來解決更有效、成本更低廉、副作用更小、更具親和力。我們的政府要大力培育中介組織,克服兩個「不放」:不放心、不放手。
第二,恪守信賴保護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是現代憲政的重要基礎,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必須全面、准確、真實;行政機關發布的政策和作出的決定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確需改變的要盡可能給相對人合理的預期,由此造成相對人損害的,行政機關要依法予以補償。落實這個原則,要求政府想問題、辦事情務必縝密、周到、慎重,切忌出爾反爾。做到這一點,實踐中會有難處,也要付出一定代價。但是,該負的責任、該承擔的風險、該付出的代價是躲不過的。分散風險、分別解決矛盾總比積攢風險、集中解決矛盾要好得多。因此,遵守信賴保護原則說到底就是化解風險、分散責任的有效辦法。
第三,公開透明。凡是需要老百姓知曉、執行的政策、決定,都要公開;凡是老百姓比較關注且需要他們遵守執行的政策,在制定和執行中應當多聽老百姓的意見。這是確保決策科學合理的保障,是決策得到老百姓認同並執行的社會基礎。公開透明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行政機關的信息資源應當盡量共享。這是樹立規則權威(由服從組織到服從規則的轉變)、克服部門保護主義、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礎。
第四,創新管理方式。我國現行行政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權力導向型管理為特徵的,這種管理方式的缺點是隨意、沒有預期、強調命令,而且副作用大。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的優點是比較穩定、規范、有預期且副作用小。其具體要求是:在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之間,重在間接管理;在靜態管理和動態管理之間,重在動態管理;在事前管理和事後管理之間,重在事後管理;在管理與服務之間,強調服務。總之,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要求具有間接、選擇、協商的特點。政府管理方式體現這一特點,就會最大程度地減少因管理方式不當而引起的問題。
二、建設法治政府,必須提高包括立法在內的制度建設質量
(一)對制度建設要有科學認識。制度建設是一門科學。制度建設是國家機關的權力活動,具有權力的一般特性;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國家權力,它屬於決策權范疇,具有決策的一般特性和理論基礎。從認識論上講,制度建設是一種認識活動,制度建設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從事制度建設工作,研究制度建設問題,必須善於認識、把握制度建設的基本規律和內在規律。
第一,制度建設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這是認識、把握制度建設規律的認識論前提。從根本上說,制度是人的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反映,一方面,制度是依據人的主觀認識來制定的,一項制度制定的好與壞,與制度建設者的認識水平和能力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制度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客觀的。因此,制度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從本本、概念出發,不能搞土教條,也不能搞洋教條。
第二,制度建設是應然性與實然性的統一。應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應當是什麼樣,實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實際上是什麼樣。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要求:所確立的制度必須符合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符合人們本來的價值追求,具有公認的道德基礎。制度建設的實然性要求:一切制度必須符合客觀現實的需要與可能,對客觀條件不具備或者目前還過高的一些要求,在制度建設中就要注意加以避免,否則,所確立的制度就會行不通,改革時期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與實然性矛盾非常突出。理想與現實是一對永恆的矛盾,也正是這一矛盾,制度才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因此,做好制度建設工作必須善於發現問題和矛盾。一方面,要力求實現制度建設的科學性,使制度符合事物的本質、規律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對一些問題由於實踐經驗不足,人們的認識還難以統一,可以暫不予規定,待條件成熟時再作補充。
第三,制度建設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制度所規范的社會現象是紛繁復雜的。做好制度建設工作,首先,必須善於對復雜的社會現實及個案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以從中抽象出普遍使用的規則。其次,任何普遍規則都有例外,要在確立普遍規則時,妥善地規定例外,以保持制度的適用性。第三,在研究、確定規則時,對重大原則問題必須是非分明,態度明確,敢於堅持,同時又要注意照顧各種具體情況和不同意見,實事求是地靈活處理各種矛盾。
第四,制度建設是民主性與集中性的統一。多謀才能善斷,體現多數人的智慧是制度優越性的表現。要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基層單位、基層群眾、基本群眾的意見。集中性主要是把各種意見集中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
(二)認識、把握衡量制度建設質量的標准。衡量制度建設質量的標准,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體系。從實際情況看,這個體系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符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以維護法制統一。「法不公則不善」,立法應當嚴格遵守憲法和上位法,避免各自為政、相互矛盾。(2)遵循並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包括該制度所調整事項的規律,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服務。要避免一些法律規范成為影響甚至阻礙生產力發展、阻礙社會財富增加的繩索。(3)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任何制度都應當有利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多數人所認同,而不是相反。這是制度得以實施,充分發揮其效能的社會基礎。(4)制度內容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內在邏輯要嚴密,語言要規范、簡潔、准確。
(三)提高制度建設質量應當採取的措施。
第一,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科學安排立法項目。立什麼法要從實際出發,總結實踐經驗,把握立法規律。要統籌考慮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在繼續加強有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方面的立法的同時,更加重視有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立法。需要明確:制度是要解決問題的,但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不能是主觀想像的;必須是反復出現的,不能是偶然發生的;必須是普遍的,不能是個別的。對需要用制度調整的事項,也要「當時而立法」。要特別注意,不能事事都要求助於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避免法律對社會的過度干預。
第二,總結經驗,把握規律,確保制度的科學性。制度建設是科學性、規律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把握規律,才能確保制度建設的質量。為此,需要處理好以下關系:(1)正確處理公共利益與公民合法權益的關系。制度建設必須維護公共利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同時,也要注意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做到實現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平衡。為此,要對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的合法權益,都要切實維護。要確立這樣的觀念,只要是不損害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都不應受到制度的干預。(2)正確處理權力與責任的關系。責任是行政權的核心。制度在賦予行政機關必要行政權力的同時,必須規定其相應的責任,並有嚴密的程序作保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確保權力與責任相統一,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侵權要賠償。(3)正確處理強制與引導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求特別注意發揮制度的引導功能。為此,我們的制度建設要重在為解決問題提供一種供人們自己判斷是非、自己承擔風險、自己分配責任的規則來解決問題。要鼓勵、引導市場主體之間以契約等自治形式來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以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性。(4)正確處理立足現實和改革創新的關系。當前,我們正處於新舊體制轉軌時期,如果制度建設不顧現實,就會行不通;如果不加區別地把現實肯定下來,有可能妨礙改革。因此,制度建設要立足現實,著眼於未來,把制度決策與改革決策緊密結合起來,體現改革精神,用制度引導、推進和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對現實中合理的東西,要及時肯定並採取措施促進其發展;對那些不合理、趨於衰亡、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東西,不能一味遷就。總之,制度建設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力求在體制、機制、制度上不斷有所創新。(5)正確處理實體與程序的關系。實體與程序都非常重要,且相輔相成。當前,制度建設要改變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要下功夫研究如何通過設定程序制約權力的行使、保障權利的實現。
第三,改進工作方法和機制,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對制度建設的參與程度。為此,需要建立以下制度:(1)公開徵求意見和聽證制度。確保制度能很好地反映群眾,尤其是基層群眾的意見,這也是確保制度得以很好實施的基礎。(2)制度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這里的成本主要是制度得以實施所需的成本。(3)專家咨詢制度。(4)爭議協調制度。(5)定期清理制度。這項制度旨在及時消除制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提高制度的適應性。
三、建設法治政府,必須理順執法體制、確保法律實施
法律得以順利實施,一般取決於三個條件:(1)該法律本身是一部良法;(2)有一套比較健全的法律實施機制;(3)具有有利於法律實施的社會基礎。其中,良好的實施機制是確保法律得到實施的關鍵。從理論上講,法律由預期效益到實際效益客觀上是遞減的。因為法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有成本的,成本支付帶來的往往是效益遞減。法律實施機制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整合各種成本(支付必要成本、降低甚至取消不必要的成本),以確保法律在實施過程中將效益遞減降到最低。我們現行的法律實施制度,往往重在機構的設立,而不重視機構的保障,包括人員與經費保障,更不重視法律運行機制的建設。結果是,沒有機構法律效益要遞減,有了機構法律效益遞減有時甚至更快。因為機制不暢,就往往從增加人員上找對策,這勢必增加法律運行成本;經費無保障,執法人員又往往只好「自費」執法,甚至搞「執法者養違法」。就行政機關而言,確保法律實施,需要從理順體制、完善機制著手,抓緊以下工作:
第一,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立行政執法體制的總的要求是: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1)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盡量改變「大蓋帽」滿天飛的狀況;目前需要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2)減少行政執法層次,改變行政執法「上下一般粗」的狀況。目前可考慮適當下移執法重心,對於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法活動,主要由市、縣兩級行政機關實施。上下級行政機關的執法職能要分解。基層行政執法機關重在解決事實問題,上一級行政執法機關重在解決法律問題。(3)行政執法權與執法者的利益要徹底脫鉤,執法經費必須予以保障。(4)下大力氣建設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執法隊伍。
第二,行政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亂執法與不執法是目前行政執法中最突出的問題。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必須做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嚴格按程序辦事。要克服「運動式」執法的弊端,糾正領導批示才執法、領導不批示就不執法的現象。要公平、公正執法,平等對待當事人,不得濫用權力。在執法過程中,應當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
第三,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行政執法是一項重要的行政權力,應當由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非行政機關的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不得行使行政執法權。要實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制度,沒有取得執法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第四,健全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這是確保法律實施的重要舉措。這項制度的核心是:記錄真實,立卷歸檔,公開查閱。凡作出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決定以及對有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監督檢查,都必須有記錄,記錄有簽字,有關證據材料、執法文書連同有關記錄都要立卷歸檔。歸檔的案卷必要時可以公開,供有關人員依照規定查閱。這有利於增強行政執法人員的歷史責任感,促使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兢兢業業、依法辦事。
第五,強化對行政執法的監督。(1)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積極探索行政執法績效評估和獎懲辦法。(2)強化行政復議監督。(3)加強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4)強化社會監督,完善群眾舉報違法行為的制度,高度重視新聞輿論監督。(5)嚴格執行行政賠償和補償制度。
四、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下大力氣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關乎依法行政進程,關乎行政機關的形象,關乎行政權力的行使是否符合人民的意願,關乎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養成,關乎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客觀地說,法律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漫長過程,在我們這樣一個封建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比較少的國家更是如此。當前,培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需要把握以下幾點:(1)要掌握法律知識,包括憲法和憲法性法律知識,規范行政機關共同行為的法律知識,自己所從事專業的法律知識等。通過掌握這些知識,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知道手中的權力從哪裡來?權力邊界在哪裡?(2)要提高法律意識,培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法律的信仰與忠誠。法律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且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在我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法律的信仰就是對黨和人民的信仰,對法律的忠誠就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3)要培育法律思維和能力,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能用法律思維來研究情況、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法律思維就是一種權衡利弊、瞻前顧後、照顧其它的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既要考慮解決眼前問題,又不能給將來埋下隱患;既要考慮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又要顧及所支付的成本;既要考慮當事人的利益,也要考慮其他相關人員的利害得失。越是情況緊急,越是問題突出,就越要用法律思維、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是一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具備較高能力的標志。
Ⅸ 學習幫助
五、完成下列對話
Jim:Good, Miss Gao. Teacher:Good morning, Jim.
Jim:How are you? Teacher:Fine, thank you. And you?
Jim:I'm fine, too. Teacher:Jim, this is Wei Hua. Wei Hua:Good morning.
Jim:Nice to meet you. Wei Hua:nice to meet you, too.
六、請用am, is, are填空
(1) — Are you Mr Black? — Yes, I am.
(2) This is Jim Green. (3) My name is Li Fen. What is your name?
(4) — How are you, Mr King? — I am fine, thank you.
(5) — What is this in English? — It is a desk.
(6) How is Mr White? ---- He is OK.
七、單詞拼寫
1. There are 3 window(窗戶 )in my room. 2. Does it have an arm(手臂)?
3.My foot(腳)are very big. 4.They』re leg(腿)
5.How may birdie(小鳥)are there? 6.How much rice(飯)do you want?
7.Where』s my shoe(鞋子)? 8.Would you like some apple ?(蘋果)
9.Give me an egg(雞蛋). 10.Is there any food(食物)on the desk?
11 Do you like doing sport( 運動 ) .
12 I often to go for a walk(散步)
13 I can stepit( 跳舞) . but I don』t like look( 看 )television .
14 My favorite(最喜愛的) sport is playing football .
15.I like draw pictures(畫畫)very much .
16Who likes playing the piano (鋼琴)in your class ?
17Who can say(說)English?
18Can you to type(打字)?
19.What』s the weather ( 天氣)like in summer( 夏天)?
It is very hot ( 熱的).
20 I like spring( 春天)best . it is very warm( 溫暖的)
21. fall(秋天) is very cool ( 涼快的).
22. winter (冬天)is very cold( 寒冷的)
八、翻譯
1請坐下。Please sit down 14很感謝!Thank you very much for
2你好嗎?我很好。How are you 15下午好!晚安!Good afternoon!Good night3他叫什麼名字?What's his name 16你知道她的名字嗎?
Do you know her name4這是他的父母。 17他是他們的兒子。
5她是他的女兒。 18這用英語講是什麼?
6那些是什麼? 19摸一下你妹妹的手。
7你有耳朵嗎? 20我走路去學校。
8她有多少只手指? 21它只有一隻手臂。
9他們是什麼顏色? 22你怎麼拼讀「狗」?
10我的鞋子在哪裡? 23你的書本在桌子上。
11你最喜歡的顏色/飲料/食物/運動是什麼? 24我最喜歡的食物是雞蛋。
12她最喜歡的食物是魚和蘋果。 25我們最喜歡的運動是足球。
13他們最喜歡的顏色是紅色和黃色。 26我最喜歡的運動是游泳和走路。
九、劃線部分提問
1.My name is Daming. 2.This is my mother.
3.That is her father. 4.She is a nurse.
5.Miss wu is our teacher. 6.It』s a pen.
7.They』re bananas. 8.There is a cat in the room.
9.There is a cat in the room. 10.My coat is blue.
11.My favourite food is rice. 12.Their shoes are red.
13.Their books are in the bag. 14.His dog is under the tree.問題補充: 十、句型轉換。
1. I like reading . (一般疑問句)
Is you like reading ? Yes, I am. NO, I 'm not 2. My favourite sport is running . (提問)
What is favourite sport ?
3. This is my hobby . ( 變成復數形式)These are our hobbies.
4. She can swim ( 變成疑問句並作出肯定回答)
---Does she swin ? ----Yes, she is.
5 Jim can read books . ( 變成否定句 )
Jim is not read books .
6.It is very hot in summer . (提問)
Who's the very hot in summer ?
7. There are four seasons ( 季節) in a year . ( 劃線部分提問)什麼地方畫線???
_______________ seasons ______________ in a year
8.There are six chairs in the classroom.(提問)
There are a few chairs in the classroom?
Ⅹ 依法行政,依法執政,依法治國的區別
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