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主要調整
Ⅰ 行政法調整對象是什麼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Ⅱ 行政法的調整范圍
行政法的調整范圍即行政關系。包括行政管理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行政救濟關系和內部行政關系。其中行政管理關系是最基本的行政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和行政救濟關系是由行政管理關系派生的關系,而內部行政關系是行政主體單方面內部關系。
法律分析
行政法是調整一定范圍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規定行政機關組織管理活動,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包括四類:(1)行政管理關系。即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等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形成的行政管理關系,是行政關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體的大量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2)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即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在對行政主體及其公務人員進行監督時發生的各種關系。(3)行政救濟關系。即行政相對人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行政主體做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申請救濟,行政救濟主體對其申請予以審查,做出向相對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濟的決定而發生的各種關系。(4)內部行政關系。即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包括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平行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委託行使某種行政職權的組織的關系等。在上述四種行政關系中,行政管理關系是最基本的行政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和行政救濟關系是由行政管理關系派生的關系,而內部行政關系則是從屬於行政管理關系的一種關系,是行政管理關系中的一方當事人行政主體單方面內部的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二條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Ⅲ 行政法調整的范圍
法律分析:主要調整十二種行政行為,公民或個人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Ⅳ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
法律依據:
《行政處罰法》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Ⅳ 行政法調整的對象是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所謂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關系以行政職權為核心,只有與行政職權的行使直接或間接發生聯系的社會關系才是行政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四十八條 行政許可聽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1、行政機關應當於舉行聽證的七日前將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通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必要時予以公告。2、聽證應當公開舉行。但對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事項,聽證可以不公開進行。
Ⅵ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
法律分析: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及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行政關系及監督行政關系是行政法的調整對象。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 第一百零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的行政案件中的「事實清楚」,是指當事人對爭議的事實陳述基本一致,並能提供相應的證據,無須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即可查明事實;「權利義務關系明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能夠明確區分;「爭議不大」,是指當事人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責任承擔等沒有實質分歧。
Ⅶ 行政法調整的對象是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
行政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四類:
1、管理與服務,行政主體在管理關系中佔主導地位,因行使行政職權而引起的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具有不平等性。這是行政關系中最主要和最基礎的一種關系;
2、法制監督,行政法制監督關系是監督主體在對行政主體,國家公務員和其他行政執法組織,人員進行監督時發生的各種關系;
3、救濟,行政救濟關系是行政相對人認為其權益受到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申請救濟,行政救濟主體對其申請予以審查,作出向相對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濟的決定而發生的各種關系;
4、內部行政。
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關系以行政職權為核心,只有與行政職權的行使直接或間接發生聯系的社會關系才是行政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第十一條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行政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
Ⅷ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包括
法律分析:行政法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法律依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五條 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稱「條例」,也可以稱「規定」、「辦法」等。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例」或者「暫行規定」。
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得稱「條例」。
第六條 行政法規應當備而不繁,邏輯嚴密,條文明確、具體,用語准確、簡潔,具有可操作性。
行政法規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章、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Ⅸ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及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行政關系及監督行政關系是行政法的調整對象。
Ⅹ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及監督行政關系。
行政關系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依法代表國家並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管理權力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包括:外部行政關系和內部行政關系。
外部行政關系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組織(行政管理方)與行政相對人(行政被管理方)之間的管理被管理關系。內部行政關系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上下級之間及國家行政機關與公務員之間的領導被領導、管理被管理關系。
監督行政關系是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依據相關法律對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依法行使行政職權進行監督過程中所發生的監督被監督關系,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的專門監督和層級監督、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組織和公民的民主監督。
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如下:
1、法律監督: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包括組織人大代表巡視)對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執法行為進行檢查。
2、工作監督: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准同級人民政府的工作報告、審查批准同級政府預算和預算執行的報告、審查批准同級人民政府提出的重大事項報告等。
3、人事監督:任免同級人民政府組成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