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湖南省行政訴訟法

湖南省行政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9-19 12:14:20

Ⅰ 行政訴訟流程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的流程可分為四個階段:起訴、受理、審判、判決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法律依據:

一、《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

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起訴狀。

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三、《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四、《行政訴訟法》第八十條,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人民法院。

Ⅱ 新《行政訴訟法》有哪些看點

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有哪些看點?11月3日,《法制周報》記者就此采訪了黃捷、王才亮兩位專家。

黃捷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2010年,他帶領「漾翅法律實踐團隊」代理「鳳凰山莊起訴長沙市政府拆遷工程違法」一案勝訴,引起廣泛關注,該案被評為「2010年度湖南省十大法治事件」之一。

王才亮 北京才良律師事務所主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行政法專業委員會執行委員。10月16日全國人大法工委召開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立法評估會,王才亮律師參加了此次《行政訴訟法》的修改活動,並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看點1:土地徵收爭議納入受案范圍

內容: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擴大了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由原來的8點擴大至12點。其中包括「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黃捷: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納入受案范圍,這說明立法者注意到了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從而有針對性地將其列入了受案范圍之中,納入司法審查的范圍,有利於解決該方面的行政爭議,監督行政機關恪守法律,保護相對人合法權益。

看點2:行政機關不得干預立案

內容:「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看點3:可口頭起訴

內容:「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看點4:應當登記立案

內容:「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王才亮:上述三項內容主要是為了緩解行政訴訟案立案難。只有真正賦予立案環節的公正,才能使行政訴訟制度真正地得到社會認可。為保證立案環節的公正,此次修改從原則要求上、具體程序上等,增加了上述三項內容。

看點5:起訴期限延長到六個月

內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王才亮:修訂前的行政訴訟起訴期限只有三個月,當事人很容易因超過起訴期限而失去請求人民法院救濟的權利。而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適當延長了起訴期限,有利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維護合法權益。

看點6:行政首長應出庭應訴

內容:「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黃捷:新修訂的這一條款,通過督促行政首長直接出庭應訴,來促進行政機關法治意識提高。其一方面可以督促行政首長必須提高法律意識,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促進行政首長擺正自己位置,消除特權思想,與相對人公平爭訟。促進行政機關,尤其是負責人尊重司法,帶頭服從法庭。

看點7:法院可跨區域管轄

內容:「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黃捷:跨區管轄顯然是針對「審理難」這一老問題的。行政審判過去受到地方化的嚴重影響。跨區管轄正是一個能夠克服地方化傾向的有益舉措,是解決「審理難」這一傳統難題的良葯。

看點8:行政機關不執行可拘責任人

內容:「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黃捷:行政訴訟除了立案難、審理難,也表現為即使法院判決原告勝訴,如行政機關不予理睬,往往無可奈何。上述規定對於解決「執行難」非常有意義。雖然限制為「社會影響惡劣」才適用,但威懾力不容小覷。

看點9:復議機關可成共同被告

內容:「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王才亮:行政復議本來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近年來行政復議成為走過場,究其原因之一是法律制度設計的不合理。實踐中復議機關為了不當被告,維持原行政行為的現象比較普遍。為了使行政復議制度發揮應當有的作用,對原有制度作有針對性的改革勢在必行。

看點10:可請求審查規范性文件

內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

王才亮: 2000年實施的《立法法》對於地方政府的立法許可權作了明確的規定,但實踐中,有些地方政府仍然習慣於超越職權,頒布實施一些與法不符且損害利益的紅頭文件。上述規定意義十分重大,諸如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隨意作出的限購、限牌等限制公民權利的紅頭文件,游離於司法監督之外的狀況將逐步得到改變。

Ⅲ 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

起訴期限:

(3)起訴期限的延長(《行政訴訟法》第48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

【提示】如,被限制人身自由。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10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提示】如,生病、交通阻礙、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尚未確定。

Ⅳ 行政訴訟的法律基本要求

你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章的相關規定,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使國家行政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做出裁判,從而解決行政爭議的制度。它對保障一個國家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確保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利免受行政權力的侵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特有原則
1、選擇復議原則
2、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原則
3、具體行政行為不因訴訟而停止執行原則
4、不適用調解原則
5、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
6、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
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徵收、行政許可、行政給付等8類侵犯相對人人身權和財產權的具體行政行為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受理事項:①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產等行政處罰不服的。②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③認為法律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④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⑤申請行政機關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⑥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⑦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⑧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除上述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而侵犯相對人人身權、財產權之外的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則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除非法律、法規作出了特別規定。行政訴訟的排除范圍,是指哪些行政行為不可訴、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根據《行政訴訟法》及《若干解釋》的有關條文規定,下列九種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
行政訴訟的管轄是指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分工。《若干解釋》第6條第1款規定:「各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和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第2款規定:「專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審理行政案件,也不審查和執行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這些規定都表明行政案件只能由普通人民法院管轄。
(一)行政訴訟管轄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特別是便於作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對人參加訴訟。
2.有利於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判決和執行。
3.有利於保障行政訴訟的公正、准確。
4.有利於人民法院之間工作量的合理分擔。
(二)級別管轄
級別管轄是指按照法院的組織系統來劃分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行政訴訟法》第13條至第16條對級別管轄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1.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2.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行政訴訟法》第14條對此作了具體規定:
(1)確認發明專利案件和海關處理案件;
(2)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3)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這里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根據《若干解釋》第8條的規定,有下列幾種情形:①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②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③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④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3.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中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三)地域管轄
地域管轄又稱區域管轄,是指同級法院之間在各自轄區內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1.一般地域管轄
在行政訴訟中按照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劃分案件管轄稱作一般地域管轄,有時也稱普遍地域管轄。《行政訴訟法》第17條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特殊地域管轄
行政訴訟的特殊地域管轄,是指法律針對特別案件所列舉規定的特別管轄。《行政訴訟法》規定了兩種具體情形:
(1)《行政訴訟法》第18條規定: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選擇其中之一進行訴訟時,按我國行政訴訟的管轄規定,可以就行政行為造成人身損失和財物損失都在同一法院訴訟,而不是分別提起訴訟。
(2)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共同地域管轄
共同地域管轄是指兩個以上人民法院對同一案件都有管轄權的情況下,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法院起訴。共同地域管轄是由一般地域管轄和特殊地域管轄派生的一種補充管轄方式。
行政訴訟參加人,是指參加行政訴訟的當事人以及與當事人訴訟地位相似的人。它包括當事人和具有類似訴訟地位的訴訟代理人。
根據中國《行政訴訟法》第4章關於參加人的規定,行政訴訟參加人的范圍是: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訴訟代理人四種。
行政訴訟參加人與參與人不同,後者的范圍比前者寬。參與人包括參加人和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勘驗人等。後一類參與人與前一類參加人不同,他們在法律上與本案沒有利害關系。當然,他們在訴訟中也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

Ⅳ 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有下列規定:

1、《行政訴訟法》第81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行政訴訟法》第83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3、《行政訴訟法》第84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四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Ⅵ 行政訴訟新法與舊法

行政訴訟新法舊法的適用:當新的行政法律規范與舊的行政法律規范相沖突時,除舊法具有溯及力外,人民法院應當適用新法,即對新法生效後發生的事件適用新法,對新法生效前發生的事件適用舊法。但當新法明確規定有溯及力時除外。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Ⅶ 行政訴訟中,如果二審法字發現一審法院程序違法,應該怎麼處理

《行政抄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三)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Ⅷ 行政訴訟法案例

1、有張某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不可以,行政復議不是對他作出的,他不是行政相對人
3、法定代理人

Ⅸ 行政訴訟期限是六個月還是三個月

六個月。

《行政訴訟法》第46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一般訴訟時效和法定訴訟時效的規定。

行訴法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為六個月。法定訴訟時效即法律有規定的訴訟期限從其規定。中國行政法律所規定的行政起訴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規定。

(9)湖南省行政訴訟法擴展閱讀

訴訟時效的效力就是指訴訟時效屆滿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根據民法通則第135條、第138條的規定,這種法律後果表現在:

1、行政訴訟時效屬於消滅時效。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是消滅了權利人享有的勝訴權,即權利人喪失了獲得法律強制保護的權利。

2、民事訴訟時效消滅勝訴權,而不消滅起訴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的規定,權利人在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後起訴的,人民法院仍應予以受理,不得以訴訟時效屆滿為由不予受理。

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後查明沒有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則依法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權利人確有正當理由的,則依法認定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予以延長,以便保護權利人的權利。

3、行政訴訟時效屆滿並不消滅實體權利。這就是說,訴訟時效屆滿,導致權利人的勝訴權消失,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強制保護。

但是,權利人基於民事法律關系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實體權利)仍然存在,所以,義務人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後自願向權利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人仍然有權接受,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民法通則第138條)。

熱點內容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