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解釋第299條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已經廢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內: 第五百五容十二條本解釋公布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於1992年7月14日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不再適用。(1)民事訴訟法解釋第299條擴展閱讀: 部分條例廢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七批)的決定》已於2008年12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57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2月24日起施行。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為進一步加強民事審判工作,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審判實際需要,決定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27件司法解釋(第七批)。廢止的司法解釋從公布之日起不再適用,但過去適用下列司法解釋對有關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仍然有效。司法解釋名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6條、第205條、第206條、第240條至第253條、第299條,發文日期或者文號:法發〔1992〕22號,廢止理由:民事訴訟法已經修改。
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七批)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七批)的決定》已於2008年12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57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2月24日起施行。
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七批)的決定
(法釋〔2008〕15號)
為進一步加強民事審判工作,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審判實際需要,決定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27件司法解釋(第七批)。廢止的司法解釋從公布之日起不再適用,但過去適用下列司法解釋對有關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仍然有效。
予以廢止的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七批)
序號司 法 解 釋 名 稱發文日期或者文號廢止理由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家經租的房屋不允許繼承問題的批復1964年9月18日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城市居民和資本家的城市房屋是否准許買賣的復函〔1965〕法研字第173號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營企業購買私房已經使用多年經補辦批准手續後可承認買賣關系有效的批復〔1985〕法民字第14號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吳天爵等與新賓鎮集體飲食服務店房產糾紛案的批復法(民)復〔1985〕17號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房屋抵押不能改為房屋典當處理的批復1985年4月27日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解放前勞動人民之間宅基地租賃契約是否承認和保護問題的批復1985年11月21日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畢雲亭房屋被入股後,久不主張權利應如何處理的批復〔1985〕法民字第18號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李斯棣等人為房屋產權申訴案的批復〔1986〕民他字第7號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民對宅基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的批復〔1986〕民他字第33號已被物權法取代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具體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六條規定的批復〔1987〕民他字第42號與物權法規定沖突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曹根田與張仁吉房屋買賣關系是否有效的批復1987年12月10日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原孫兆驤購置的房產應如何確認產權和繼承的批復〔1988〕民他字第27號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土改時獻產且產權早已轉移的房屋,現在要求返還不應支持的復函〔1989〕民他字第5號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1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土改中地主的房產,已確權部分歸地主所有,未確權又未分配的部分應屬公產的批復〔1989〕民他字第13號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1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肖至柔、肖榮沈訴泰和縣螺溪鄉郭瓦、集豐兩村委會房屋產權糾紛案的函1990年6月19日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1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杜月丑房屋申訴案處理問題的函1990年11月7日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1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陳伯恩與泉州制葯廠房產糾紛上訴案的復函〔1991〕民他字第55號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1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地主在土改時隱瞞未報的房屋應如何處理問題的函復1992年3月26日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1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6條、第205條、第206條、第240條至第253條、第299條法發〔1992〕22號民事訴訟法已經修改2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同一土地登記在兩個土地證上應如何確認權屬的復函1992年7月9日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2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淄博食品廠訴張店區車站辦事處財產交換一案請示的函1994年9月6日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2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營企業購買私房已經使用多年何時補辦批准手續方可承認買賣關系有效的復函〔1994〕法民字第28號情況已變化,不再適用2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法釋〔1999〕15號已被物權法及新的司法解釋所取代2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8條、第94條、第115條、第117條、第118條、第177條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與物權法有關規定沖突2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0條法發〔1996〕19號與物權法相關規定沖突2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法釋〔2001〕 25號已停止適用2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出口退稅託管賬戶質押貸款案件有關問題的規定第2條法釋〔2004〕 18號與物權法有關規定沖突
❸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詳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章:執行的申請和移送
第二百三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3)民事訴訟法解釋第299條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是訴訟的基本類型之一。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活動以及由這種活動所產生的訴訟關系的總和,特點:
1、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
2、法院的審判活動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決定性作用,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活動則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很大影響;
3、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圍繞解決民事糾紛這一基本任務,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務的階段組成,同時各個階段相互銜接,依次連續進行。
對民事訴訟的涵義,國外訴訟理論有不同學說。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認為,民事訴訟是法院根據當事人請求保護其私法上的權益的程序。英美法系國家對該問題不甚重視,較少明確解釋。
參考資料: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❹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
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理解如下: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銀發(1990)328號《利率管理暫行規定》的有關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是利率管理的主管機關,代表國家統一行使利率管理權。國務院批准和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各種利率是法定的利率,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無權變動。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以法定利率為基礎自行確定的利率為浮動利率。金融機構確定浮動利率後,要報中國人民銀行備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94條規定中的銀行同期最高利率是指法定利率,即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利率;同時,其他金融機構的利率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制定的利率范圍內均有所浮動,但一般是確定的。故應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規定的法定利率范圍內確定最高利率。
(4)民事訴訟法解釋第299條擴展閱讀:
在明確各自分工的情況下,對拒不按照規定執行的違規者也制定了處罰辦法。
1、對擅自降低、提高或以變相形式降低、提高存款和債券利率的金融機構,轄區內中國人民銀行按其少付或多付利息數額處以同額罰款。對少付利息的,責令其向存款方如數補付;對多付利息的,責令其將非法吸收的存款,專戶、無息存入中國人民銀行直至該存款到期。
2、對擅自降低、提高或以變相形式降低、提高貸款利率的金融機構,轄區內中國人民銀行按其少收或多收的利息處以同額罰款。多收利息後,責令其向借款方如數退還。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中加倍是如何解釋
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即被執行人未在法律文書規定的期間履行支付義務,那從履行期限屆滿次日開始債務利息按此前債務利息的兩倍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於2017年6月27日經過第三次修正,「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並未在第二百二十九條中予以規定,而是在第二百五十三條中加以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
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5)民事訴訟法解釋第299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規定: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❻ 民事訴訟法解釋2022全文
一、 管轄
第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爭議標的額大的案件、案情復雜的案件,或者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等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第二條 專利糾紛案件由知識產權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
第三條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
第四條 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第五條 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個人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六條 被告被注銷戶籍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確定管轄;原告、被告均被注銷戶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七條 當事人的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的,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八條 雙方當事人都被監禁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九條 追索贍養費、撫育費、扶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條 不服指定監護或者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可以由被監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一條 雙方當事人均為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民事案件由軍事法院管轄。
第十二條 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關於被執行人或者被專執行的財產在外地屬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九條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受委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
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
民事訴訟法的執行部分,具體如下
第二百二十九條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內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容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❾ 請解釋執行措施
淺談如何正確適用執行措施
執行措施是人民法院依法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方法和手段,或者說,是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生效法律文書的方法和手段,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採取執行措施是執行工作核心的基本的內容,也是確保生效法律文書得到有效執行的關鍵。由於受多種原因的制約,長期以來濫用執行措施,不及時採取措施或者錯誤地適用執行措施的現象經常發生,不僅禍害了當事人的利益,引發當事人到處上訪,而且嚴重影響了人民法院聲譽,禍害法律尊嚴。本文就如何正確適用執行措施,根據法律規定和執行工作實踐,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適用執行措施要合法。
合法是適用執行措施的前提,所謂合法,顧名思義就是要嚴格、全面、准確地執行國家法律,做到依法執行。
(一)法律有明確規定的執行措施,執行過程中才可以依法適用,不是法律規定的執行措施,不得採用,否則就是違法。
執行措施的種類很多,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21條至232條根據不同的執行對象,規定了不同的執行措施,《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民訴法》規定的執行措施作了進一步的補充規定。這些規定鑒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80條、282條、286條、293條、295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33條、34條、37條、41條至49條這些意見和規定對執行措施的適用,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一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0條至56條增加了對專利權、注冊商標專用權、著作權(財產權部分)以及股權等各種財產權利的執行措施;二是參與分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97條至299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90至96條;三是對到期債權的分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意見》第300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61至69條。四是執行競合,也叫執行重合,即多份生效的法律文書確定金錢給付內容的多個債權人分別對同一被執行人申請執行,如何確定受償順序。此外,最高人民法院的其他司法解釋對如何正確適用執行措施也有許多具體的要求,對於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釋,執行過程中也應注意認真地貫徹落實。
(二)適用執行措施必須符合法律的條件。
首先,要根據執行內容和具體執行事項的不同,依法採用不同的執行措施。執行措施從內容上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案件,另一類是履行指定行為的案件。就金錢給付內容的案件而言,有對動產的執行,對不動產的執行和對其他財產的權利的執行;就履行行為的案件而言,有對為一定行為(作為)和對不為一定行為(不作為)的執行以及對可替代行為和不可替代行為的執行。法律根據不同的執行對象規定了不同的執行措施。因此,採取執行措施前,首先要明確案件的執行內容和具體執行事項,有針對性的採取不同的執行措施。比如,查封、扣押財產和凍結、劃撥存款,只限於執行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案件,對於執行內容是履行指定行為的案件就不能適用。
其次,採用每一項執行措施要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適用要件。如採取搜查措施,要按照《民訴法》第227條的規定:"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隱匿財產的,人民法院有權發出搜查令,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採取前款措施,必須由院長簽發搜查令。具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86條規定的條件:①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期限已經屆滿;②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③認為有隱匿財產的行為。
再次,適用執行措施,必須按照法定的程序。在執行過程中,執行措施和執行程序是合為一體的,採取執行措施就是履行執行程序,因此,必須做到程序合法,手續完備。比如執行第三人的到期債權,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00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63條,被執行不能清償債務,但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依法申請執行人的申請,通知該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債務,該第三人在履行期間內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得對第三人強制執行,對提出的異議不進行審查;再如,應當由院長簽字的,必須經院長簽字後方可採用;應當製作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的,必須製作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並送達被執行人和協助單位。
(三)適用執行措施還要按照實體法的要求,對被執行財產的權屬、性質進行審查,做出正確處理。
首先,要對被執行財產的權屬進行審查,只有依法查明被執行人的權屬後,才能依法採取執行措施。假使因特殊原因來不及審查而採取了執行措施,也要在法律文書中對被執行人明確提出自動履行義務的期限,一但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要對所提執行異議依法及時審查,作出裁定,避免造成更大范圍的影響,導致不良司法後果。
其次,要對被執行財產的范圍進行審查,司法實踐中,對個人財產的執行只限於其個人的財產部分,執行的同時,必須保留被執行人及所供養家屬的生產和生活必需品及費用,對法人財產的執行,應先執行其流動資金,只有在流動資金不足以清償申請執行人的債權時,才可以執行法人的其他財產。
最後,還要對被執行財產的性質進行審查,要注意審查是否是國家禁止的凍結、劃撥的專項資金、封閉管理資金以及法律規定不得在社會上融通的物品等。
違法適用執行措施最突出的表現是濫用強制措施,執行措施與強制措施,都是國家強制力的體現,都具有強制性,但兩者有嚴格的區別。首先,兩者的適用條件不同。其次,法律效果也不一樣。執行措施是法律賦予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方法和手段。其強制措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它由法律規定,不能由當事人約定、變更;二是人民法院依法採取的執行措施,被執行人(包括協助執行人)必須執行,不得違背或者對抗,否則便構成妨礙民事訴訟的行為;三是人民法院依法採取的執行措施,非經法定程序包括人民法院在內的任何人,不僅違背了法律的本意,也有悖於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禁令。這種做法,雖然有些時候確實"靈驗"但這是對法制的踐踏,社會影響較壞。因此,在執行過程中,應當注意嚴格區別,堅決糾正簡單粗暴的執行作風,杜絕以拘代執的違法行為。
二、適用執行措施要及時。
及時採取執行措施,是執行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有效保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應當及時採取執行措施。按照這一規定,及時採取執行措施是法律對執行工作的一般性要求,如果採取執行措施不及時,不但容易喪失執行時機,使執行工作陷入被動,更容易使本案能夠得到清償的債權得不到清償,嚴重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及時採取執行措施,應當在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屆滿,被執行人仍不履行法定義務的情況下採用。《民訴法》第221條、第222條、第223條都有這樣的規定。《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54條規定的更為詳細:當事人拒絕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應向當事人發出執行通知書。在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被執行人仍不履行的,應當強制執行。以上規定說明,執行措施在執行通知書未發出之前是不能隨意採取的,否則,既違反了執行程序,也就談不上所謂的及時了。當然,法律並沒有規定,執行通知書指定被執行人履行義務的具體時間應多少。因此,上述規定更具有程序上的意義,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案件靈活掌握。
法律還規定了應當立即採取執行措施的若干情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6條第二款規定,在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內,被執行人轉移、隱匿、變賣、毀損財產的,應當立即採取執行措施。以上四種情況是多年來執行實踐的概括和總結。隨著新類型案件的不斷涌現,執行環境日趨復雜,被執行人規避法律,逃避債務的方法和手段越來越多,因此,執行過程中應當立即採取執行措施的情形也在不斷增多。對於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地加強領導,因勢利導,及時總結研究,加以解決。
總之,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對採取執行措施規定了應當"及時"和"立即"兩種情況,但這兩種情況不僅僅是指在首次採取執行措施的時候應當"及時"或者"立即",也包括數個執行措施之間也要遵循上述法律的要求。執行人員由於怠於行使執行權,應當"及時"或者"立即"採取執行措施而借故拖延、推諉,造成不良影響的,應負相應的責任。
三、要靈活、有效地適用執行措施。
靈活有效地適用執行措施,充分發揮執行措施的強製作用,是保障生效法律文書得到有效執行的關鍵。靈活地適用執行措施,就是根據執行案件的具體情況,靈活地、創造性地決定執行方法和實施執行手段,其實質就是在法律原則范圍內,開發多種思路,把握復雜環境下執法的特點,達到實現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目的。執行工作是一項法律性、原則性很強的工作,要求執行人員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有一定的政法覺悟,認真對待每一個案件,它又是一項復雜的,帶有一定社會性的工作,執行人員不但要具備多種專業知識,工作中還要審時度勢,講究執行方法和藝術,因此,要注意把握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靈活、有效地適用執行措施,要准確地把握各類執行措施的特點。
法律規定的執行措施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按照執行案件性質的不同,可以將執行措施分為對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案件的執行措施和對履行指定的案件的執行措施。前者如查封、扣押、凍結、劃撥、拍賣、變賣等;後者如強制執行人拆除違章建築。二是按照執行措施自身作用的不同,可以將執行措施分為限制被執行人權力的執行措施,處分被執行人權利的執行措施和輔助性執行措施。前者如查封、凍結、扣押等;如後果如拍賣、變賣、以物抵債等;最後如查詢、搜查等。三是按照被執行人主體的不同,可以將執行措施分為對被執行人本人的執行措施和對第三人的執行措施。如執行第三人的到期債權就是對第三人的執行措施。
准確地把握執行措施的上述特點,根據不同案情熟練地運用各類執行措施,用足、用活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執行權,是新形勢對執行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講究執行方法和執行藝術,提高執行水平的迫切要求。
(二)靈活地適用執行措施還要注意區別被執行人的情況。
一般地講,被執行主體可以分為公民個人、法人和非法人單位三類。法人又可分為企業法人、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企業法人還可能進一步分為國有企業法人、集體企業法人、私營企業法人和三資企業法人等等。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被執行主體的構成越來越復雜,給執行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我們要注意研究各種被執行主體在執行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採取執行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了解公民個人、法人的財產結構狀況也非常重要。
就公民個人而言,其財產構成主要有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資料以及用於家庭生產的其他生產資料。企業法人的財產,一般由固定資金、流動資金和企業基金構成。許多企業還擁有其他財產權利,如投資權益、專利技術等。在掌握了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後,對執行的范圍和順序要作出統籌安排,有存款的一般應首先執行其存款,然後再根據情況對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採取執行措施。
(四)靈活、有效地適用執行措施,必須堅持兩原則。一是要堅持強制執行與說服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生效法律文書一旦進入執行程序,就意味著強制執行。"強制性"是執行工作的顯著特點,而這種"強制性"的主要表現則是人民法院依法採取強制措施。但是,社會主義的法制制度在本質上,不僅僅是具有強制性,它在保證人民民主專政秩序和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同時,對於公民還起到一種巨大的教育作用。在我國民事案件、經濟案件、行政案件,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是人民內部矛盾,當事人之間在根據利益上是一致的。實踐中不履行法律文書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可能存在實際困難,沒有履行能力;有的是法律觀念淡薄,無視法律尊嚴而拒絕履行;有的可能由於文書不當,當事人不服而不履行,這就要求我們在強制執行前了解和分析被執行人拒不履行的原因,並針對不同情況做好思想工作。法律首先規定了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義務的期限,到期不履行的採取強制措施,即使在強制執行時仍應給被執行人提供履行的機會。實踐證明,堅持強制執行與說服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不僅不會喪失執行工作的嚴肅性,反而會促進強制執行的效力,加大執行工作的力度。二是要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結合的原則。作好執行工作,還必須堅持嚴格執法,維護法律的統一和尊嚴的前提下,講究執行效果和執行藝術,以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既要通過強制被執行人履行義務來保障法律文書中所確定的合法權益得以實現,又要對被執行人的合法權益給予應有的保障,要克服就案辦案的思想,拓展從單一的強制執行到各種執行方式相結的新思路。
綜上所述,隨著依法治國的方略的實施,執行案件中新類型案件不斷出現,執行環境日趨復雜,"執行難"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司法熱點。正確適用執行措施,必須從整體上全面理解和領會法律規定的真實含義,結合個案實際,堅持依法、公正、文明執行的根本要求,合法、及時、有效地適用執行措施,才能從根本上遏制執行權力濫用,扭轉執行工作的被動局面,逐步實現執行工作的良性循環。
❿ 多個債權人如何分配同一被執行人的財產
在案件的執行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多個債權人依照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對同一被執行人申請執行或對所執行的財產參與分配等問題;在司法實踐的過程中,申請人往往會對法院的執行方案提出異議,認為法院的執行方案存在著不公或錯誤等一系列問題,在目前法律、法規及相關司法解釋還未規定相應救濟途徑的前提下,對此類案件中的執行分配,在操作中要重點把握一下幾個方面: 一提出分配申請。主持具體分配的法院應由首先查封、扣押或凍結的法院主持進行。債權人申請參與分配應當向其原申請執行的法院提交參與分配申請書,並寫明參與分配的理由,同時附執行的依據,即應當由法院執行的生效判決、裁定等有關法律文書;該執行法院遂將參與分配的申請書等手續轉交給主持分配的法院,並說明已對該案執行進展的情況等。二確定分配方案。依照《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在法院做出分配方案後,債權人或者被執行人認為分配方案有問題,應當告知其向主持分配的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申請,執行法院受理異議申請後,應當將有關情況通知未提出異議的債權人或被執行人。未提出異議的債權人、被執行人在收到通知後的十五日內對有關異議不提出反對意見的,執行法院應依異議人的意見對分配方案進行審查調整,並根據調整後的方案進行分配;如果對分配方案提出反對意見,異議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以提出反對意見的債權人、被執行人為被告,向執行法院提起訴訟;逾期未提起訴訟的,執行法院依原分配方案進行分配。三做出分配原則。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88條之規定:(1)多份生效法律文書確定金錢給付內容的多個債權人,分別對同一被執行人申請執行,各債權人對執行標的物均無擔保物權的,按照執行法院採取執行措施的先後順序受償。多個債權人的債權種類雖然不同,但執行的目的都是,相對於申請執行人來說對被執行人都享有給付金錢權或物權。在給付權的問題上,基於所有權和擔保物權而享有的債權,優先於金錢債權的受償。有多個擔保物權的,按照各自擔保物權成立的先後順序清償。(2)一份生效法律文書確定金錢給付內容的多個債權人,對同一被執行人申請執行,執行的財產不足清償全部債務的,各債權人對執行標的物均無擔保物權的,按照各債權比例受償。(3)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或凍結的財產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在分配中可以主張優先受償權。(4)被執行人的全部或主要財產已被一個人民法院因執行確定金錢給付的生效法律文書而查封、扣押或凍結,再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或其他財產不足清償全部債務的,在被執行人的財產被執行完畢前,對該被執行人已經取得金錢債權執行依據的其他債權人可以申請對該被執行人的財產參與分配。四繼續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財產被分配給各債權人完畢後,申請執行人對應不足部分的債權,當發現被執行人有能力履行時,人民法院可根據債權人的申請繼續依法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