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申訴人

行政法申訴人

發布時間: 2022-09-20 11:15:11

㈠ 許金桂講的行政法中三大類八小類是指什麼

行政法主要包括三大類:

  1. 行政組織法的規范和制度。

  2. 行政行為法的規范和制度。

  3.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法的規范和制度。

行政法中八小類是指:

第一類為調整行政組織和職能的狹義行政組織法;

第二類為調整行政機構編制的行政編製法;

第三類為調整行政工作人員任用和管理的公務員法;

第四類為調整行政設施、國有資產等公物的公物法。

第五類為行政復議法。

第六類為行政賠償法。

第七類為行政申訴、控告、檢舉法。

第八類為行政監察法。

㈡ 不服行政處分,向哪個部門申訴

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受到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對處分決定不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有關規定,可以申請復核或者申訴。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處分的執行。行政機關公務員不因提出復核、申訴而被加重處分。 這里所謂的不服處分的申訴,是指行政機關公務員不服所受到的處分決定,依法申請法定受理機關予以重新處理的活動。(1)申訴的途徑。 根據《公務員法》及《行政監察法》的有關規定,受到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提出申訴的途徑有以下四種:①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②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申訴;③向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訴;④向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申訴。但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的,只能向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申訴;對省級以下機關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決定的上一級機關提出再申訴。例如,受到某地級市教育局處分的公務員對該市教育局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的,既可以向該市教育局申請復核,也可以不經過復核直接向該市人事局或者監察局申訴,對市人事局或者市監察局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還可以向該市政府或者省監察廳提出再申訴。(2)申訴的期限。 受到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提出申訴的法定期限有四個:一是自收到處分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或者不經復核直接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二是自收到原處分機關的復核決定之日起l5日內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三是行政機關公務員對任免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或者處分的復核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分決定或者處分的復核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提出申訴;四是行政機關公務員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分決定之日起30 Et內向作出處分決定的監察機關申請復審。超過這四個法定期限,受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就失去了法定的申訴權。設定申訴時限的目的在於促使行政機關公務員及時主張權利,同時避免行政機關不必要的工作支出,提高行政效率。(3)受理申訴的機關作出處理決定的期限。 原處理機關、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處理申訴案件的辦理期限分別是:①原處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②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6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時間不得超過30日,即加上延長時間最長時間為90日。③對任免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或者處分復核決定不服向監察機關提出申訴的,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30日內作出復查決定;行政機關公務員對復查決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查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上一級監察機關申請復核;上一級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④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向監察機關提出復審申請的,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復審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復審決定;對復審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審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上一級監察機關申請復核;上一級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這里需要注意兩點:①原處理機關的復核決定不是最終決定,受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對此復核決定不服仍然可以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提出申訴;同時,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不是受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提出申訴的必經程序,受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可以不經過此復核程序直接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提出申訴。②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被處分人只能向監察機關提出申訴,而不能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監察機關是人民政府中專司監察職能的行政機關,依照《行政監察法》賦予的職責和許可權行使職權、履行職責。《行政監察法》中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如何提出申訴的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的申訴,應當依照《行政監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4)最終決定權。 根據《公務員法》和《行政監察法》的有關規定,再申訴處理決定,上一級監察機關作出的復核決定以及國務院監察機關作出的復查決定、復審決定為最終決定。在有關機關作出上述最終決定後,被處分人就失去了法定申訴權。當然這時被處分人仍然可以向有關機關反映情況,但這時的反映只是一種日常的信訪活動,不具有促使有關機關受理申訴的法律效力;有關機關同樣也沒有啟動申訴程序的義務。(5)復核、申訴期間處分的效力。 根據第四十八條規定,在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處分的執行。處分決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需要立即執行。規定「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處分的執行」的目的在於保證處分決定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這樣規定也符合行政法的一般原理。(6)申訴不加重處分原則。 第四十八條第三款還設定了一項處分工作中的「申訴不加重處分」原則,即:「行政機關公務員不因提出復核、申訴而被加重處分。」規定這一款的目的,是為了體現「任何人不能自證其罪」的法律原則和防止申訴人因提起申訴而受到打擊報復。在理解這一款規定時,必須注意:如果在實踐中確實遇到了原處分決定量紀過輕,應當予以糾正的情況,受理申訴的機關也不能加重被處分人的處分。但是,受理申訴的機關在受理申訴過程中,發現新的違法違紀事實,予以立案並作出的處分重於申訴的處分時,不適用此規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學習問答》人民出版社)

㈢ 行政法的救濟途徑有哪些

我國目前的行政救濟途徑主要有:
(1)監察救濟。相對人就行政侵權行為向政府系統的行政監察部門申訴,請求救濟。 這種救濟途徑,相對人只能就行政違法、侵權的行政工作人員請求為之一定處理,如行政紀律處分,監察機關同樣不能直接撤銷、變更一個具體行政行為,也不能裁決予以賠償,此種救濟屬於行政系統內部的救濟。
(2)立法救濟。相對人就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侵權行為,向人民代表大會申訴,請求救濟。但是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只限於重大決策和立法活動,是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對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較少。對於行政機關的重大行政政策的失誤或立法與憲法、法律抵觸,可以撤銷或改變,或責令行政機關承擔相應的政治責任。對於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造成的損害,相對人一般只能採用其他救濟途徑,請求救濟。
(3)復議救濟。復議救濟相對於法院救濟而言,可稱作行政上的救濟,法院救濟可稱為訴訟救濟或司法救濟。復議救濟是指相對人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其設置的專門機構申訴,請求救濟。復議救濟是功能較完備的救濟途徑,復議機關在查明事實、判明責任的基礎上,可以撤銷一個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使其違法行為效力消滅,恢復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可以變更一個不當的行政行為,使相對人獲得合理的權益或消除相對人所承擔的不合理的義務,使具體行政行為對相對人的影響恢復正常;可以責令行政機關就損害後進行經濟賠償,使相對人的物質損失或精神損害獲得補救。
(4)訴訟救濟。訴訟救濟是指相對人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違法行駛為予以撤銷,造成損害者判令賠償的救濟途徑。法院可以運用諸多的救濟手段,使相對人受到損害的權益得到恢復和補救。如判決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判決變更不當的行政行為,判令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和判令行政機關予以賠償等。 應該指出的是,在行政救濟中,還有一種很重要的行政賠償救濟。但是,它在我國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救濟途徑,因為我國立法並未設立一種專門的賠償救濟機關,賠償救濟的取得,可以通過復議救濟途徑,也可以通過訴訟救濟途徑。因此,目前的賠償救濟只以一種救濟手段而存在。

㈣ 聽證會的筆錄申訴人有權復印么

聽證會的筆錄申訴人有權復印,這是申訴人的權利。

聽證會申訴人的權利:

凡是在聽證會上提出的意見,決策者必須在最後裁決中作出回應,否則相關行為可能因此而無效。在美國行政法上,正式的聽證通常會有抽簽選定的對立雙方,由行政機關指派一名行政法官主持,聽證完全克隆法庭辯論,雙方不僅發表意見。

還會提出自己的證人和文件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最後行政法官必須像法院審判一樣做出最後的裁決,裁決必須詳盡地回應雙方的觀點,否則在司法審查中該裁決可能因程序問題而被判無效。

在國外,立法程序中也經常使用聽證會。立法中的聽證會相對要隨意一些,通過抽簽產生的聽證代表就某個法案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將成為議員們投票時的重要參考。由於議員的言論、表決免責權,立法程序中的聽證會不像行政程序中的聽證會那樣有拘束力。

換言之,議員可以完全無視聽證會上的意見,但是在一個民主體制下,議員要為選票著想,聽證會反映了選民的意見,很少有議員無視這些意見的存在。

在中國,除了行政程序中有聽證制度外,立法中也有聽證制度,已經有多個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時進行了聽證,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修改個人所得稅法時也進行了聽證。

㈤ 什麼是申訴人

申訴是法律救濟的最後途徑,包括我國三大程序法(民訴,刑訴,行政訴訟)均規定了申訴制度,旨在保障生效的司法判決的司法審查,但對申訴的條件和程序做出了種種限定,以防止司法資源的濫用和當事人的纏訟。此外,我國在行政法領域對一些特定事項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處罰,行政裁決等也賦予給對生效的行政處罰結果,行政裁決結果予以申訴。所謂申訴人,是指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有權提起申訴程序的人。
你問的問題很籠統,你可以下載訴訟法法規文本,參考下審判監督程序,針對你的問題予以參考。

㈥ 行政起訴狀

導語:行政起訴狀,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書面請求。下面是我收集的行政起訴狀精選範例,歡迎參考。

行政起訴狀精選範例(一)

原告方,男,35歲,漢族,無業,市人,住市區樓204,電話13156897420。

訴訟代理人:王,市正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市公安局區公安分局,地址:市區政府路17號。

法定代表人張,職務:局長。

訴訟請求

1.請求法院撤銷被告的處罰決定;

2.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國家賠償金元;

3.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事實與理由

2000年10月20號,原告的朋友張、王等人到原告家串門,並歸還張、王向原告所借的5萬元。吃過飯後,張提出玩麻將,於是大家一起打麻將。晚上21點多,原告和張因言語不和而爭吵起來,張沖上前來打了原告幾個耳光。原告忍無可忍,拿起了一根木棒向張打去,後經鑒定張為輕微傷。區公安分局的民警趙在沒有充分調查事實的情況下,就作出了對原告行政拘留7天、罰款200元的處罰決定。後經原告了解區公安分局的民警趙是張的表哥,趙作為國家公職人員,在辦理自己親屬案件時不申請迴避,在處理上故意偏袒一方,以至於作出不公正的處罰決定,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

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國家行政機關作出處罰決定要經過立案、調查取證、說明理由、當事人陳述與申辯、作出處罰決定、送達等程序。而區公安分局民警趙在沒有進行充分調查取證,沒有聽取原告申辯的情況下就作出了行政處罰決定是違反行政程序的。根據《行政法處罰法》第三條第二款、《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的規定,違反程序的行政行為是無效的行政行為,應當予以撤銷。

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三條和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原告有取得賠償的權利,賠償金總額為元/天(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7天,總計元。

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1.證人王的證言1份,住市區樓502;

2.市公安局區公安分局2000年0170號行政處罰決定書一份。

根據上述事實與理由,請法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此致

市區人民法院

起訴人:方

2000年月日

附:

1.本起訴狀副本1份;

2.證人王的證言1份;

3.市公安局區公安分局2000年0170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復印件1份。

行政起訴狀精選範例(二)

申訴人;XX

被申請人:XX縣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XXX縣長

被申訴人:XX縣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

負責人:XXX局長

因縣政府房屋拆遷,安置侵權賠償一案,申訴人不服XX中級人民法院[2004}邯市再行終字第2號裁定書。現依法提出申訴。

申訴請求:

1:請求依法撤銷,申訴人不服XX中級人民法院{2004}邯市再行終字第2號裁定書,依法改判。判定魏縣政府拆遷行政行為違法。

2:請求依照〈憲法〉,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及省、邯鄲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補償條例補償以及侵權賠償。

3:第一、二審訴訟費和其他訴訟費均有被申訴人承擔。

事實和理由

被申訴人製作或送達的任何法律文書及其具體行政行為存在。

在2000年2月20日魏縣魏縣人民政府關於搞好縣城九條街路縣標四周房屋拆遷改造通告、魏縣城市建設指揮部關於道路沖占庄基安置補償辦法和一九九九年十月十六日魏政(1999)12號,魏縣人民政府關於縣城房屋拆遷補償補助安置綜合費用標准(每平方10元—160元)的暫行規定,縣政府文件,並有縣政府成立的縣城拆遷建設指揮部(以邊飛縣長為指揮長)分別在拆遷通知書,拆遷驗收單上蓋有公章。並限期拆除(2000年2月24日—3月14日)在規定期限內不自行拆遷的依法強制拆遷,一切費用由本戶承擔。沒有安排周轉房,沒簽定協議共拆除我房屋78.9平方米和1.033畝宅基(屬於集體土地)。邯鄲中院不顧事實,把法律當作兒戲,再審以同樣的結果審理而在31戶起訴中只有XX、XX兩戶.於同年9月XX為代表31戶起訴到中院,中院經查明事實後立案,立案後長達5個月未開庭審理,不知什麼原因,在2000年11月20日以自己有權決定為由,將本案移交成安縣法院審理,擅自改變級別管轄,使邯鄲中院由一審變成了二審法院,我們多次找中院領導反應,並懇求中院做為一審,他們卻說“我們有權指令管轄”。

XX人民法院不可能公正審理此案,在2000年12月26日XX法院王副院長和XX庭長以了解案情為由來魏縣調查,中午在魏縣招待所.6號房間,由縣政府辦公室任兼拆遷指揮部部長郭玉峰、城建局長王俊銘、城建局規劃局長寧存學、信訪局長劉文傑,一同陪兩位法官吃喝,被我們31戶當時圍住。從以上事實不難看出:基層法院受行政干預不能公正審理。2001年3月又將此案指定到大名法院審理,7月25日與我個人開庭審理時一切合法手續都沒有,案宗第40頁可以證明。在邯鄲市人民政府並於對魏縣城總體規劃的批復,批復第三項只能同意將振興西路外環路至健康路段原規化道路紅線由25米調整為50米,並沒有批示我所在的貿易街。在四年多十幾次上訴和發還重申相同的的裁定書和判決書中中院只採信被告的違法證據證言而不採信我提出的強制拆遷證據(魏縣人民政府文件,綜合補償標准公告拆遷通知書中訴說的強拆內容和自製的補償標准10—160元/平方米)。而邯鄲中院只使用魏縣制定的條例為依據定案依據,而不使用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立法法所規定的法規條例為依據定案。邯鄲中院只看其表,不看內容是一個嚴重舞弊錯誤裁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第十一條第8項,認為行政機關侵犯財產權的,第四十一條提出訴訟應符合下列條件:

(⒈)原告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著其他組織;

(⒉)有明確的被告;

(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⒋)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一切拆遷手續不合法,根據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5條規定:拆遷人必須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於補償安置;第20條:作價補償的金額按照所拆房屋建設面積的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結算;第8條:房屋拆遷任何單位或個人必須持國家規定的批准文件,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房屋拆遷需要變更土地使用權的必須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證。

根據土地法第45條規定;基本農田和集體土地必須經省批准並報國務院備案。地級市、縣政府沒有徵用任何土地的權利。

立法法第64條第一、二款之規定,省、市、自治區、重大城市才能制定規章,辦法和規定性文件。但是不能和憲法相抵觸。魏縣根本不能定條例、辦法。

縣政府拆遷十道街,共佔地972。2畝。一二審法院沒有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是一個不顧事實嚴重違法的錯誤判決。

對庭審理質證的證明,被申訴人具體行政行為存在中院受理認為:縣政府有具體行政行為存在。

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三十七條、第四十二條規定都能告縣政府,可直接起訴。判決書說縣政府的行為是抽象行政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第3條規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使用的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法專家張峰在法制報指出,拆遷辦法第20條規定是以文件通告形式出現,不是按法律、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做出的行為,仍是一個依具體行政行為為載體的非規范性文件。魏縣政府的拆遷行為就是具體行政行為。根據(行政訴訟法)第62條第二款規定第一、二審法院應當公正審理。

綜上所訴申訴人認為:一、二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在審理上嚴重違法,在主觀和客觀嚴重侵犯申訴人的合法權益,故請上級部門給予公正監督,並給予審查此案。!

此致!

申訴人:XX

㈦ 行政訴訟與行政申訴的區別是什麼

申訴是部門內部人員對內部行政行為的救濟,比如,對單位的處分不服的可以申訴。訴訟是對行政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就是民告官
1班26號

㈧ 行政法中,公務員收到行政處罰後可以申訴還是行政復議,還是提起行政訴訟 三者什麼區別啊

按照中國現有法律,只有既是外部行政行為又是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行為才可內以提起行政訴訟容。
公務員受到作為內部行政行為的行政處罰,例如降級、記過等,是不能提起行政訴訟的,只能申訴、復議。如果是作為外部行政行為的處罰,比如罰款、拘留等,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復議、申訴。
行政復議、申訴、訴訟是三種不同的行政救濟。復議和申訴的受理主體都是行政機關,復議的適用范圍較廣,幾乎所有行政行為都可以復議。但是申訴一般只涉及內部行政行為。行政訴訟的主體是司法機關,是行政糾紛的最後救濟途徑。
有關公務員的處分問題,建議你了解一個概念——特別權力關系。

㈨ 行政法里,能夠提出「申訴」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申訴狀是行政訴訟當事人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依法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的法律文書。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62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㈩ 行政法能夠越級上訴嗎

法院給了裁定嗎?裁定不予立案的話可以提起上訴;沒有裁定的話要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或者起訴。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二條規定:「受訴人民法院在7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訴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或者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予受理;受理後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也可以自行審理。

熱點內容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