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37條解除合同有補償嗎
㈠ 公司員工突然離職對公司造成了損失,按照勞動法第37條和第90條規定可要求賠償。具體怎麼做呢
雙方可以協商賠償金額,如果不能達成一致,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由法院裁定賠償金額。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如下:
(1)第十九條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2)第二十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難以確定,侵權人因此獲得利益的,按照其獲得的利益賠償;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1)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2)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1)勞動法37條解除合同有補償嗎擴展閱讀
近日,歷時4年之久的劉航等8人與新疆某化工公司之間的勞動爭議糾紛案終於塵埃落定,經過法院調解,劉航等8人向化工公司賠償數10萬元違約金。此案中,劉航等8人是違反了保密義務還是競業限制約定成為案件焦點。
劉航等8人在化工公司從事技術工作,他們與化工公司分別簽訂了《保密及競業禁止協議書》。協議書中約定,「乙方無論因何種原因離職,未經甲方書面同意,自離職之日起兩年內不得到與甲方有競爭關系的組織和關聯企業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為這些組織提供服務」。在「違約責任」中約定「乙方違反本協議,需支付甲方不少於10萬元至15萬元不等的違約金」。
2014年4月21日,劉航等8人與化工公司解除勞動合同。次月,8人到新疆某能源公司工作,該公司與化工公司生產同類產品。
得知此事後,化工公司以8人違反協議書的約定,向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裁定劉航等8人繼續履行協議書,並向化工公司支付10萬至15萬元不等的違約金,返還違反競業禁止義務期間收到的競業補償費。
劉航等8人不服仲裁裁決,向巴州庫爾勒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2016年6月,法院駁回了劉航等8人的訴訟請求。8人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巴州中院經審理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劉航等人不服二審判決,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新疆自治區高院經過審查後,指令巴州中院再審此案。
劉航等8人始終認為,自己只是普通的操作工,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第二十四條規定的「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化工公司則稱,該公司花巨資從國外引進了某化學產品的生產工藝,經公司的工程師反復實驗,摸索出生產合格產品的數據及技術訣竅。這些數據及技術訣竅作為能為公司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技術信息一直未公開,對此,才讓接觸人員簽訂保密協議及實行相關保密措施。
為了指導操作崗位上的員工開展工作,公司將上述數據及技術訣竅編入了公司的《操作規程》中,包括劉航等8人在內的操作工都學習了《操作規程》,掌握了適合新疆地區生產該產品的不同的參數指標和技術方法。劉航等8人掌握了公司的商業秘密,應屬於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巴州中院再審認為,根據協議書約定,劉航等8人是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屬於適用競業限制約定條款的人員。劉航等8人和化工公司所簽訂的協議書屬於雙方勞動合同的組成部分,該協議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應認定為有效。
法院考慮到既要保護企業的技術秘密,又要顧及勞動者承擔大額違約金的實際困難,給雙方做了大量工作,最終達成調解協議。近日,劉航等8人分別向化工公司一次性支付5萬元至7.5萬元不等的違約金,退還已支付的競業限制補償金。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人民網—八員工集體跳槽原單位起訴索賠
㈡ 請問一下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有賠償嗎
勞動者按照《勞動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此時解除勞動合同沒有賠償。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更多關於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有賠償嗎,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4ed27e161583711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㈢ 勞動法規定解除合同賠償
一、解除勞動合同後怎樣索要賠償
1、解除勞動合同後索要賠償的方法具體如下:
(1)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標准支付經濟補償;
(2)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或者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同時支付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重病、絕症患者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重病患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
【勞動合同的無效】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三十六條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二、簽訂勞動合同有哪些注意事項
簽訂勞動合同的注意事項具體如下:
1、簽訂合同時,可以通過上網查詢工商登記信息了解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判斷是否是合法企業;
2、勞動者要了解今後進入單位後所擔任的具體工作,並在合同中寫明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3、同條款中明確約定好勞動報酬的金額、支付方式和支付時間。
㈣ 勞動法解除勞動合同補償規定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解除的賠償損失規定: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需要按照勞動者的工作年限賠償勞動者的經濟損失。而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如果給用人單位帶來損失的,則需要進行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㈤ 《勞動合同法》第37條的規定是什麼
一、《 勞動合同法 》第37條的規定是什麼 本條是關於勞動者單方 解除勞動合同 的程序的規定。 在 勞動關系 中,勞動者相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始終處於弱勢地位,從保護勞動者權益出發,法律賦予了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我國《 勞動法 》第三十一條規定:「 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本法對此項權利也做了規定。從而以立法的形式原則性規定了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這樣有利於勞動者根據自身的能力、特長、志趣愛好 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充分發揮勞動者自身潛能,從而有利於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 勞動者在行使解除勞動合同權利同時必須遵守法定程序 勞動者在行使解除勞動合同權利的同時必須遵守法定的程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 一 )遵守解除預告期 規定 勞動合同 的解除預告期是各國勞動立法的通行做法。勞動者在享有解除勞動合同自主權的同時,也應當遵守 解除合同 預告期,即應當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單位才能有效,也就是說勞動者在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後還應繼續工作至少三十天,這樣便於用人單位及時安排人員接替其工作,保持勞動過程的連續性,確保正常的工作秩序,避免因解除勞動合同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給用人單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這樣也使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合法化。否則,將會構成 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而將可能承擔賠償責任。 ( 二 )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無論是勞動者還是用人單位在解除勞動合同時,都必須以書面形式告知對方。因為這一時間的確定直接關繫到解除預告期的起算時間,也關繫到勞動者的 工資 等利益,所以必須採用慎重的方式來表達。本條還對勞動者在 試用期 內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做了規定。試用期既是用人單位對新招收職工各方面的情況進行考察的期限,看勞動者是否具備錄用條件,也是新招收職工用以考察用人單位的勞動條件、勞動報酬是否符合勞動合同規定的選擇期限。在試用期內,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處於一種不確定狀態,勞動者對是否與用人單位建立正式的勞動關系仍有選擇的權利。為此,勞動者在試用期內,發現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與訂立勞動合同時所介紹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或者發現自己不適於從事該工種工作,以及存在其他不能履行勞動合同的情況,勞動者無須任何理由,可以通知用人單位予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以便用人單位安排人員接替其工作。如果勞動者違反法律 法規 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可以不給付 經濟補償金 。 在沒有跟公司 簽訂勞動合同 的時候,我們是可以隨時離職的,並且公司還需要賠付我們一個月工資作為 賠償金 ,如果公司不予賠償,我們可以到勞動部門進行舉報或者到勞動局申請仲裁。不管是用人單位還是勞動者,都需要簽訂勞動合同來保障自己基本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