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謙抑原則行政法

謙抑原則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2-09-28 03:43:18

Ⅰ 謙抑性原則的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

謙抑性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指立法機關只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律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一般而言,下列情況沒有設置刑事立法的必要:第一,刑罰無效果。就是說,假如某種行為設定為犯罪行為後,仍然不能達到預防與控制該項犯罪行為的效果,則該項立法無可行性。其二,可以他法替代。如果某項刑法規范的禁止性內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經濟或其他行政處分手段來有效控制和防範,則該項刑事立法可謂無必要性。英國哲學家邊沁有一句名言,稱「溫和的法律能使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人性;政府的精神會在公民中間得到尊重。」這句話可謂刑法所以要奉行「謙抑性」原則的法哲學依據。故而,那種將群眾的違法行為動輒規定為犯罪的立法法不可取。其三,無效益。指立法、司法與執法的耗出要大於其所得收益。
由此可見,所謂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然而,有人卻誤認為,當某種經濟違法行為因其情節或後果嚴重而同時觸犯刑法時,可根據刑法的「謙抑性原則」直接適用經濟行政制裁,毋須啟動刑罰。例如,曾有來自刑事實務部門的人士談及,說現在全國各地發生了近百餘起濫砍電纜的行為,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屢禁不止。其中有的人已觸犯刑律,本可適用刑法。但是,既然有關電信行政管理條例已經對其作出了行政處罰設置;其他經濟行政法也對其作出了相應的行政罰則規定,那就應當根據刑法的謙抑性原則,在可以適用經濟法、其他行政法的時候,不要動用刑罰。按照這種觀點,對此類人等,僅由有關電信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行政處理即可,毋須再動用刑法。我們認為,這個觀點可謂對刑法謙抑性原則的重大誤解。如上所述,謙抑性原則主要發生於刑事立法環節。立法過程中,的確存在當其刑事立法與民商或經濟行政立法「等效」時,即不作刑法設置的「謙抑性」立法選擇。然而,在司法、執法環節,假若某行為因其危害程度嚴重,不僅觸犯了有關民商或經濟法規范,更觸犯了刑法規范之際,司法機關豈能「謙抑」地不去適用刑法而僅適用民商法或經濟法?可見,司法實踐中必須明確:當其某一行為同時觸犯兩種輕重不一的部門法時,司法適用上首當選擇的是「重法優於輕法」原則而非「謙抑性」原則;而當其同時觸犯的兩種部門法之中含有刑法規范時,刑法理所當然地優於其他部門法的適用。
需要指出的是,這樣說並非一般性地否認謙抑性原則也可適用於刑事司法過程。但是,在司法環節,這一過程僅僅體現在適用「刑法」這同一部門法過程之中。此時,司法機關宜在充分遵循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和人人平等原則的前提下,去適度克減不必要的犯罪認定或抑制不必要的重刑主義傾向。顯然,這一處理方式與行為已經觸犯刑律、卻撇開刑法不去適用而去「謙抑性」地適用行政法的「克減」辦法,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依罪刑法定原則行事的表現;而後者——對犯罪行為只作行政處理的司法、執法法,實屬有職不守的瀆職行為。

Ⅱ 刑法謙抑性原則的正確解讀及其適用

刑法謙抑的內容表現在刑法的有限性、迫不得已性、寬容性。有限性指刑法的調控范圍以及刑罰手段的運用是有限的;迫不得已性指不到萬不得已不得把某種行為在刑法中加以規定,不到萬不得已不得動用較重的刑罰,這也就是很多學者所說的刑法的最後性或者補充性。寬容性最本質的價值內涵在於刑法具有人道性,即給任何人以人文的關懷,刑法要尊重人的自由和尊嚴,能不幹涉的領域盡量不去干涉,盡量使用較寬和的刑罰手段。具體而言,刑法的謙抑性貫穿於刑法、刑事政策的制定過程中,體現在罪刑法定、疑罪從無、有利於被告原則和嚴格限制死刑等諸多方面。體現在司法活動中,就是盡量慎用刑罰措施,使刑罰逐步輕緩化,行刑更人道等等。刑法在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自身特有的、內在的、獨具價值的特性,既包括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的制定,也體現在刑事司法的各環節中。
一、無犯罪記錄證明怎麼開:
1、首先准備好身份證原件。
2、有單位的由單位或開介紹信,或出具《無犯罪記錄證明》,由單位領導簽字並加蓋單位公章。無單位的帶身份證到村委會或街道辦綜治辦說明來由,綜治辦工作人員就會拿出綜治辦人員管理表格,寫上證言,並簽字、蓋章。
3、到派出所說明來由並出具身份證及表格,民警根據身份證查看檔案,看是否有不良記錄。查看完畢後,寫上證言並簽字蓋章。派出所留底一份。
二、違法犯罪記錄證明事項不包括以下情形:
1、治安調解協議,不予處罰決定;
2、警告、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決定,以及交通違法罰款;
3、傳喚、繼續盤問、拘留審查等行政性措施;
4、其他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
5、刑事和解協議、撤銷刑事案件決定;
6、因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刑事訴訟法》規定情形,檢察機關作出的不起訴決定和法院作出的無罪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二條 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 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Ⅲ 法律中的謙抑性是什麼意思...

一、法律中的謙抑性的含義:

1、謙抑性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指立法機關只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律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

2、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當出現刑罰無效果、可以他法替代、無效益等情況時才會使用。

3、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

二、一般而言,下列情況沒有設置刑事立法的必要:

1、刑罰無效果:即假如某種行為設定為犯罪行為後,仍然不能達到預防與控制該項犯罪行為的效果,則該項立法無可行性。

2、可以他法替代:如果某項刑法規范的禁止性內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經濟或其他行政處分手段來有效控制和防範,則該項刑事立法可謂無必要性。將群眾的違法行為動輒規定為犯罪的立法法不可取。

3、無效益。指立法、司法與執法的耗出要大於其所得收益。

(3)謙抑原則行政法擴展閱讀:

法律中的謙抑性的解讀:

1、謙抑性原則主要發生於刑事立法環節。

立法過程中,的確存在當其刑事立法與民商或經濟行政立法「等效」時,即不作刑法設置的「謙抑性」立法選擇。

2、但是在司法、執法環節,假若某行為因其危害程度嚴重,不僅觸犯了有關民商或經濟法規范,更觸犯了刑法規范之際,司法機關不能「謙抑」地不去適用刑法而僅適用民商法或經濟法。

可見,司法實踐中必須明確:當其某一行為同時觸犯兩種輕重不一的部門法時,司法適用上首當選擇的是「重法優於輕法」原則而非「謙抑性」原則;而當其同時觸犯的兩種部門法之中含有刑法規范時,刑法理所當然地優於其他部門法的適用。

3、需要指出的是,這樣說並非一般性地否認謙抑性原則也可適用於刑事司法過程。但是,在司法環節,這一過程僅僅體現在適用「刑法」這同一部門法過程之中。

司法機關宜在充分遵循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和人人平等原則的前提下,去適度克減不必要的犯罪認定或抑制不必要的重刑主義傾向。

顯然,這一處理方式與行為已經觸犯刑律、卻撇開刑法不去適用而去「謙抑性」地適用行政法的「克減」辦法,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依罪刑法定原則行事的表現;而後者——對犯罪行為只作行政處理的司法、執法法,實屬有職不守的瀆職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謙抑性原則

Ⅳ 刑法謙抑性原則是什麼

立法機關只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律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

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然而,有人卻誤認為,當某種經濟違法行為因其情節或後果嚴重而同時觸犯刑法時,可根據刑法的謙抑性原則直接適用經濟行政制裁,毋須啟動刑罰。

(4)謙抑原則行政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輕刑化是刑法謙抑性在刑罰程度上的充分體現,輕刑化要求,立法與司法的全面配合和支持,即在立法上,對已經確定為犯罪的行為,如果規定較輕的刑罰就能起到預防和控制的作用,就不能規定較重的刑罰,同樣,在司法上,對已經認定為罪犯的人,如果適用較輕的刑罰就能起到特別預防和懲罰的作用,就不能適用較重的刑罰。

刑之謙抑,是罪行相適應原則的合理延伸,這不僅能有效的保護對犯罪人的合法權益,對社會秩序的穩定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Ⅳ 法律為什麼具有謙抑性

謙抑性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指立法機關只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
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
一般而言,下列情況沒有設置刑事立法的必要:

第一,刑罰無效果:

就是說,假如某種行為設定為犯罪行為後,仍然不能達到預防與控制該項犯罪行為的效果,則該項立法無可行性。

其二,可以他法替代:

如果某項刑法規范的禁止性內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經濟或其他行政處分手段來有效控制和防範,則該項刑事立法可謂無必要性。英國哲學家邊沁有一句名言,稱「溫和的法律能使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人性;政府的精神會在公民中間得到尊重」。

(5)謙抑原則行政法擴展閱讀:

謙抑的意思就是溫文而又謙卑退讓。刑法謙抑的內容表現在刑法的有限性、迫不得已性、寬容性。有限性指刑法的調控范圍以及刑罰手段的運用是有限的;迫不得已性指不到萬不得已不得把某種行為在刑法中加以規定,不到萬不得已不得動用較重的刑罰。

這也就是很多學者所說的刑法的最後性或者補充性。寬容性最本質的價值內涵在於刑法具有人道性,即給任何人以人文的關懷,刑法要尊重人的自由和尊嚴,能不幹涉的領域盡量不去干涉,盡量使用較寬和的刑罰手段。

具體而言,刑法的謙抑性貫穿於刑法、刑事政策的制定過程中,體現在罪刑法定、疑罪從無、有利於被告原則和嚴格限制死刑等諸多方面。體現在司法活動中,就是盡量慎用刑罰措施,使刑罰逐步輕緩化,行刑更人道等等。

刑法在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自身特有的、內在的、獨具價值的特性,既包括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的制定,也體現在刑事司法的各環節中。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正確理解刑法的謙抑性原則

Ⅵ 行政法的謙抑性

謙抑性是行政法本身所固有的秉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一條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行政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

Ⅶ 謙抑原則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下列情況沒有設置刑事立法的必要:
第一,刑罰無效果。就是說,假如某種行為設定為犯罪行為後,仍然不能達到預防與控制該項犯罪行為的效果,則該項立法無可行性。
其二,可以他法替代。如果某項刑法規范的禁止性內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經濟或其他行政處分手段來有效控制和防範,則該項刑事立法可謂無必要性。英國哲學家邊沁有一句名言,稱「溫和的法律能使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人性;政府的精神會在公民中間得到尊重」。這句話可謂刑法所以要奉行「謙抑」原則的法哲學基本理論。
由此可見,所謂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然而,實踐中,有人卻誤認為,當某種經濟違法行為因其情節或後果嚴重而同時觸犯刑法時,可根據刑法的「謙抑性原則」直接適用經濟行政制裁,毋須啟動刑罰。例如,曾有來自刑事實務部門的人士談及,稱現在全國各地發生了近百餘起濫砍電纜的行為,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屢禁不止。其中有的人已觸犯刑律,本可適用刑法。但是,既然有關電信行政管理條例已經對其作出了行政處罰設置;其他經濟行政法也對其作出了相應的行政罰則規定,那就應當根據刑法的謙抑性原則,在可以適用經濟法、其他行政法的時候,不要動用刑罰。據此,按照此種觀點,對此類人等,僅由有關電信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行政處理即可,毋須再動用刑法,既然效果都一樣。我們認為,此一觀點可謂對刑法謙抑性原則的重大誤解。如上所述,謙抑性原則主要發生於刑事立法環節。立法過程中,的確存在當其刑事立法與民商或經濟行政立法「等效」時,即不作刑法設置的「謙抑性」立法選擇。然而,在司法、執法環節,當其民商、經濟及刑事立法均對某種行為作出相關設置時,顯然,此時假若某行為因其危害程度嚴重,不僅觸犯了有關民商或經濟法規范,更觸犯了刑法規范之際,司法機關豈能「謙抑」地不去適用刑法而僅適用民商法或經濟法?如此一來,刑法豈不衰減成毫無威權性可言的一紙空文?而作為「依法治國」當然內涵的「罪刑法定」原則何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原則何在?由此可見,司法實踐中務須明確:當其某一行為同時觸犯兩種輕重不一的部門法時,司法適用上首當選擇的是「重法優於輕法」原則而非「謙抑性」原則;而當其同時觸犯的兩種部門法之中含有刑法規范時,刑法理所當然地優於其他部門法的適用。值得說明的是,我們這樣說,並非一般性地否認謙抑性原則也可適用於刑事司法過程。但是,有一點需要明確,那就是:在司法環節,這一過程僅僅體現在適用「刑法」這同一部門法過程之中。此時,司法機關宜在充分遵循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和人人平等原則的前提下,去適度克減不必要的犯罪認定或抑制不必要的重刑主義傾向。即可罪可不為罪時,則不作犯罪處理;可刑罰可不予刑罰時,則以非刑罰方法處遇之;可重刑可輕刑時,毋寧施以輕刑。然而,諸如此類的處理方式與行為已經觸犯刑律、卻撇開刑法不去適用而去「謙抑性」地適用行政法的「克減」辦法,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依罪刑法定原則行事的表現;而後者――對犯罪行為只作行政處理的司法、執法法,實屬有職不守的瀆職行為。就此思路分析上述案件,顯然,設若某一到達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行為人濫砍電纜的行為已經達到「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根據現行刑法第124條的規定,則當定性為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至於因為被濫砍而遭受民事損害的電信運營商是否提起民事索賠訴訟,那是另一碼事;同理,假若濫砍電纜者本是電信職工,電信行政管理部門是否另行予以有關行政處理,那也是另一碼事――它們都不能阻卻檢察機關就諸如此類案件提起刑事公訴的職責與權力。當然,假如其濫砍電纜的行為沒有達致「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但影響到電信運營的正常進行,則當根據刑法第276條定性為破壞生產經營罪;假如其既未危及公共安全、又未影響生產經營,但其被破壞的電纜價值「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者,宜根據刑法第275條的規定,按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處理.

Ⅷ 刑法謙抑性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謙抑性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指立法機關只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在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二十四條 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條 由於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Ⅸ 刑法的謙抑性原則是什麼意思

謙抑性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指立法機關只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律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當出現刑罰無效果、可以他法替代、無效益等情況時才會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基本原則如下:
1、罪刑法定原則;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3、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4、最新相適應是指刑罰的輕重;
5、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6、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條 【本法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第三條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第四條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第十二條 【刑法溯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Ⅹ 謙抑性原則是什麼

刑法的謙抑性,是指刑法應根據一定的規則控制處罰范圍與處罰程度,即凡是適用其他法律足以抑止某種違法行為、足以保護合法權益時,就不要將其規定為犯罪;凡是適用較輕的制裁方法足以抑止某種犯罪行為、足以保護合法權益時,就不要規定較重的制裁方法。」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刑法的歸刑法管,行政法的歸行政法管。
刑法謙抑性的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限制國家的刑罰權力,使之盡量縮小對公民的刑罰范圍和程度,用盡可能少的刑罰達到保障社會利益和其他權利的目的。刑法的謙抑性要求明確規定的犯罪和刑罰都必須被限定在最小的范圍內,從而最大程度的減少對基本權利地侵襲,保障基本權利最大化和制刑權的最小化,盡量限制制刑權的范圍,防止其濫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第五條、第十二條分別從定罪、量刑和追訴方面表現了刑法的謙抑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五條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熱點內容
社矯條例 發布:2025-01-18 03:18:09 瀏覽:923
交通法規禁止 發布:2025-01-18 03:14:28 瀏覽:342
社會與法一夕陽紅直播 發布:2025-01-18 02:37:46 瀏覽:724
謠言轉發多少條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1:48:20 瀏覽:471
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9:02 瀏覽: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 發布:2025-01-18 01:22:43 瀏覽:87
國際經濟法原理 發布:2025-01-18 01:22:39 瀏覽:340
有關醫院建築的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2:35 瀏覽:53
有關外包欄目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8 00:32:49 瀏覽:725
人民法拍網 發布:2025-01-18 00:31:45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