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對管理罰款的規定
A. 勞動法罰款處罰的標準是什麼
一、勞動法罰款處罰的標準是什麼
1、勞動法罰款標准如下:
(1)用人單位違反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產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
(2)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規定處罰;
(3)單位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
【扣押勞動者身份等證件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二、勞動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1、警告、通報批評。警告、通報批評,是國家勞動行政監察機關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及國家勞動政策,不履行法定義務的勞動關系主體作出譴責和警誡的一種勞動行政處罰;
2、罰款。罰款,是勞動行政監察機關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及國家勞動政策,不履行法定勞動義務的勞動關系主體,予以剝奪一定金錢的經濟制裁的一種勞動行政處罰;
3、吊銷勞動行政許可證。吊銷勞動行政許可證,是指勞動行政機關或其他機關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及國家勞動政策的勞動關系主體,依法採取剝奪其曾依法取得的從事某種工作或職業權利的許可證的一種勞動行政處罰;
4、責令停產停業。責令停產停業,是勞動行政監察機關責令嚴重違反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政策的勞動關系主體停止生產或營業的一種勞動行政處罰;
5、徵收滯納金。徵收滯納金,是勞動行政監督機關對不按規定期限繳納勞動社會保險金的單位,就其拖欠的社會保險金數額按月加收一定比例的社會保險金的一種勞動行政處罰。
B. 勞動法罰款規定不得超過多少
一、罰款規定不得超過多少
1、罰款規定不得超過當月工資的20%。用人單位不可以對工人進行罰款,如果勞動者對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進行經濟損失的賠償,但是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2、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應根據本規定,通過與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協商制定內部的工資支付制度,並告知本單位全體勞動者,同時抄報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八條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二、法律對工作時間的規定是什麼
1、國家規定的標準的一個月工時是176小時;
2、法律規定工作時間為一周44個小時;
3、超過標准為加班小時,企業要給勞動者加班費補貼。
C. 勞動法關於公司罰款的規定
法律分析:勞動法罰款處罰的規定如下:1、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2、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每人五百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D. 新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的規定
一、新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的規定是什麼
1、新勞動法對員工罰款的規定具體是對於犯錯的員工,沒有明確約定的,按照勞動法不能對員工進行處罰,因員工的過錯造成公司產生巨大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賠償方式為用人單位可以從員工每月工資中扣除,但我國法律明確規定每月扣除的工資比例不超過20%。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二、勞動法新規定辭退員工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一般情況下,用人單位辭退員工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包括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因勞動者能力不足等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實行經濟性裁員的,都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而經濟補償金計算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有以下標准:
1、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
2、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3、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如果用人單位違法辭退員工的,要承擔賠償責任,要按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E. 新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的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每月扣除的工資比例不超過20%。
對於員工罰款沒有特別的新規定,對於犯錯的員工,沒有明確約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不能對員工進行處罰,因員工的過錯造成公司產生巨大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賠償方式為用人單位可以從員工每月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工資比例不超過20%。只有勞動者因為重大過失或主觀故意給用人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用人單位直接以勞動者違反其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的行為,屬於剋扣工資行為,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剋扣的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F. 勞動法關於罰款規定不得超過多少
罰款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G. 新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
答:《勞動法》中沒有對員工進行罰款的相關規定,但是規定了幾種行政機關可以對用人單位進行罰款處罰的情形。比如說,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等。
法律依據:《勞動法》第八十九條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律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
H. 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的相關規定
新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對員工進行隨意處罰,罰款是行政處罰,公司沒有制定罰款條例的權力。只有當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I. 勞動法關於罰款規定不得超過多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關於罰款規定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用人單位不可以對工人進行罰款,如果勞動者對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進行經濟損失的賠償,但是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罰款和罰金的區別是什麼
1、法律性質不同。罰款屬於行政處罰,而罰金則屬於刑事處罰;
2、執法機關不同。罰款一般由行政執法機關決定,而罰金則由人民法院依法判決;
3、適用對象不同。罰款適用於違反行政法律、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一般違法分子,而罰金則適用於違反刑事法律的犯罪分子;
4、法律依據不同。人民法院判處罰金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行政機關作出罰款決定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