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與國營企業實行勞動e話通

勞動法與國營企業實行勞動e話通

發布時間: 2022-10-08 14:26:50

Ⅰ 中國從哪一年開始實行勞動合同制

頒布的相關法律最早是在1954年,但真正很好的生效時間是在1979年。在1986年 7月12日進行過修改,發布了《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目前使用的的勞動合同法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補充和完善。

1929年國民黨政府公布的民法債篇第482條規定「稱僱傭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期限內為他方服務,他方給付報酬之契約」。
1933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和抗日戰爭時期的《陝甘寧邊區勞動保護條例(草案)》等,都對勞動合同做了規定。
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是在1954年勞動部制定了《關於建築工程單位赴外地招用建築工人訂立勞動合同的辦法》。1965年國務院頒布的《關於改進臨時工的使用和管理的暫行規定》,明確規定各單位招用臨時工必須簽訂勞動合同。由於「左」的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勞動合同制未能認真實行。1979年以來,在改革經濟體制的推動下,各地區、各部門在國營企業招收的新工人中試行了勞動合同制,取得了較好效果。
1986年 7月12日國務院發布《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宣布從1986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

Ⅱ 勞動法國營與私人企業有何不同

勞動法不分國企私企,同樣適用。
企與私企的根本區別是所有制問題,前者歸國家所有,而後者歸個人所有。中國的企業在新中國成立後把原來的私人企業都收歸國有,由國家統一改造、統一管理、負責盈虧,這種體制為建國初期集中使用物力、財力辦大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施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為把國民經濟搞上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此有了個體戶、獨資企業、私有企業,合夥企業等。國企與私企兩者,起點不一樣,負擔也不一樣,運作機制等許多方面也不一樣。說他們起點不一樣是因為私企起步晚,使用新的用人機制,不背人員養老、醫療這些社會包袱,可以輕裝前進,在跟現代商家打交道的過程中手段靈活,充分顯現出其生機和活力;國企起步早,而且一直就是沿著企業辦社會的路子走過來的,對他的員工從吃喝拉撒到生老病死什麼都管,背負著沉重的社會包袱,舉步維艱,前些年在稅負方面也要比私企重許多,可以說中國的國企為國家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國企的財務財務制度比較規范,在現今流通領域中給紅包這些事情國企不好辦,因沒有發貨票報銷不了,所以競爭起來遇到私企就相形見絀,產品好也不見得好賣,因為別的單位派出來的有些業務員沒好處可拿就不買你的貨。

Ⅲ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什麼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同時,《勞動法》第十九條也規定,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

2020年,勞動合同進入「無紙化」時代,北京在全國率先推進電子勞動合同。11月,北京市人社局公開發布《關於推進電子勞動合同相關工作的實施意見》,標志著繼1986年10月《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之後,延續30多年的紙質勞動合同將逐步進入電子化新時代。

電子勞動合同與紙質勞動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勞動法與國營企業實行勞動e話通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有「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單項勞動合同」。

1、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合同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原勞動法規定的長期合同。

3、單項勞動合同,即沒有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以某項工作的完成為合同期限的勞動合同。

Ⅳ 《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的詳細解釋.

第46條是關於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經濟補償的范圍:
一)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情形的,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
用人單位有違法、違約行為的,勞動者可以隨時或者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並有權取得經濟補償。較勞動法的規定,本項經濟補償是勞動合同法增加的內容。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在用人單位有違約、違法行為時,勞動者可以隨時或者立即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的違約、違法行為有:
1、用人單位未依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用人單位有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中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等行為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
7、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二)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但是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動議的,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但由用人單位首先提出解除動議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較勞動法的規定,本項經濟補償范圍有所縮小。勞動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在勞動合同法制定過程中,考慮到有的情況下,勞動者主動跳槽,與用人單位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此時勞動者一般不會失業,或者對失業早有準備,如果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不太合理,因此對協商解除情形下,給予經濟補償的條件作了一定限制。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可以在提前三十日通知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後,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說,在勞動者有一定不足,用人單位沒有過錯,且作了一些補救措施,但勞動者仍不符合工作要求的情況下,允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但為平衡雙方的權利義務,用人單位須支付經濟補償。本項經濟補償與勞動法的規定一致。
(四)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是經濟性裁員。經濟性裁員中,勞動者沒有任何過錯,用人單位也是迫於無奈,為了企業的發展和大部分勞動者的權益,解除一部分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為平衡雙方的權利義務,經濟性裁員中,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本項經濟補償與勞動法的規定一致。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況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根據本項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時,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且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如果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但降低勞動合同約定條件,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續訂,無論勞動者是否同意續訂,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在勞動合同法制定過程中,本項規定引起了較大的爭議。有的意見認為,勞動合同期滿勞動合同自然終止,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已經履行完畢,對這種情況勞動者有明確的預期,因此用人單位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有的意見認為,有些用人單位利用勞動者的青春期,在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終止時,不再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的年齡和身體對再次求職已有很大影響,此時用人單位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是合理的。有些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工作較長時間,這些勞動者的勞動合同到期終止不給經濟補償不合情理。為平衡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權利義務,勞動合同法在保留勞動合同期滿終止給經濟補償的規定外,也作了一定限制。較勞動法的規定,本項經濟補償是增加規定。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規定,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勞動合同終止。第四十四條第五項規定,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勞動合同終止。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破產清償順序中第一項為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用人單位因為有違法行為而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時,勞動者是無辜的,其權益應該受到保護。勞動合同終止時,用人單位應該支付經濟補償。較勞動法的規定,本項規定是增加的規定。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有些法律、行政法規中有關於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如《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規定,國營企業的老職工在勞動合同期滿與企業終止勞動關系後可以領取相當於經濟補償的有關生活補助費。盡管《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於2001年被廢止,但2001年之前參加工作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後,仍可以領取工作之日起至2001年的生活補助費。

Ⅳ 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 何時失效

2000年失效!
【失效依據】 國務院關於廢止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原因: 已被1994年7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9年1月22日國務院發布的《失業保險條例》、1997年7月16日《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代替)

Ⅵ 中國從哪一年開始實行勞動合同制

1995年1月1日,《勞動法》頒布實施,從此確立了勞動合同制度。

《勞動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Ⅶ 1986年的《國營企業招用工人暫行規定》和《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2001年《國務院關

現在以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為准。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內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容議通過 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已於2009年8月27日經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修訂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Ⅷ 《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的詳細解釋.

本條是關於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勞動合同屆滿後,是否續訂由當事人雙方自己專決定,不續訂就終止,二者必居其一屬。

在08年1月份之前,合同到期不再續簽,無論何種情況用人單位無須支付經濟補償;

但新法實施後,在合同待遇維持或提高福利待遇的情況下,勞動者不簽訂合同,用人單位無須支付經濟補償。

適用本條規定應作如下理解:

(1)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且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比如工資標準保持不變、加薪或者升職,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則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

(2)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但降低勞動合同約定條件,比如降薪,如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則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3)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則無論勞動者是否同意續訂,勞動合同都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8)勞動法與國營企業實行勞動e話通擴展閱讀:

經濟補償是勞動合同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一種引導用人單位的有效手段,是一類與勞動者密切相關的重大經濟利益。

在制定勞動合同法過程中,圍繞著經濟補償各種觀點激烈交鋒。

最後勞動合同法根據常委會委員和各方面意見,對經濟補償作了明確規定。

Ⅸ 《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的廢止時間

《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的廢止時間於2001年10月6日廢止。
勞動法第23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8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用人單位可不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注意,這是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法施行後,規則有些變化。
依照《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的規定,「勞動合同制工人因合同期滿,企業應當按照其在本企業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本人標准工資一個月的生活補助費;但是,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的本人標准工資。」國務院於2001年10月6日頒布《關於廢止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明文廢止了《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
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廢止後有關終止勞動合同支付生活補助費問題的復函》規定:《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國發【1986】77號)(以下簡稱《規定》)廢止後,國有企業職工勞動合同期滿與企業終止勞動關系後有關生活補助費的支付問題,地方有規定的,可以按地方規定執行。地方沒有規定的,以《規定》廢止時間為准,對在《規定》廢止前企業錄用的職工,勞動合同期滿後與企業終止勞動關系時,應計發勞動者至《規定》廢止前工作年限的生活補助費,最多不超過12個月;對在《規定》廢止後企業錄用的職工,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勞動關系時,可以不支付生活補助費。
也就是說,用人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國有企業職工2001年10月6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間的工作年限,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2001年10月之前的本單位工作年限,用人單位應按照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標准工資的生活補助費,最多不超過12個月,工作年限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非國有企業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法》施行之前的本單位工作年限,可不計發經濟補償金。

Ⅹ 中國出勞動合同制的時間

1995年1月1日,《勞動法》實施後正式確立勞動合同制度。
《勞動法》
第十六版條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權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第十七條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二十條勞動合同的期限分為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
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延續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熱點內容
刑法修正案的溯及力 發布:2025-01-17 15:12:29 瀏覽:359
中獎不領取要受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14:42:33 瀏覽:53
想請求法院 發布:2025-01-17 14:35:46 瀏覽:687
訴訟法遇法定節假日順延指第二天 發布:2025-01-17 13:41:25 瀏覽:755
金融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7 13:35:34 瀏覽:424
巜行政訴訟法內容 發布:2025-01-17 12:45:05 瀏覽:493
龍灣法院直播 發布:2025-01-17 12:23:04 瀏覽:980
民法總則委託代理 發布:2025-01-17 12:13:18 瀏覽:927
3c法規 發布:2025-01-17 12:11:05 瀏覽:543
刑法輕朝代 發布:2025-01-17 12:02:01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