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李浩民事訴訟法

李浩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10-09 01:46:00

⑴ 什麼是民事訴訟的「高度蓋然性」

民事訴訟的「高度蓋然性」,是指人民法院根據證據的高度概率和舉證責任分回配的規則作裁決的做法答。
高度蓋然性,即根據事物發展的高度概率進行判斷的一種認識方法,是人們在對事物的認識達不到邏輯必然性條件時不得不採用的一種認識手段。
民事訴訟中「高度蓋然性」證明標准一般視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七十三條規定的描述,就是:「對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於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並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因證據的證明力無法判斷導致爭議事實難以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則作裁決.」

⑵ 女生,准備考研,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考哪個專業好哪個專業是該校重點學科請高人指點,謝謝

NNU法學院傳統強勢學科有二:一為訴訟,一為法理。

李浩先生為中國大陸釐清民訴脊樑問題——證明責任之第一人,耕耘民事訴訟法、民事證據法領域多年,聞名遐邇。其帶領的訴訟法學教研室枝繁葉茂,淵源有自。訴訟法學是省重點學科。

公丕祥先生就更不用說了,從八十年代開始在法哲學、法制現代化領域進行研究,學生遍布省內司法系統,管中窺豹,可見其影響之一斑。法學院之法學理論樹大根深,非一日之功。法學理論是國家重點學科。

⑶ 再審程序中申請人不到庭能否按撤訴處理

再審程序,是指對於已經作出確定裁判的民事案件,在有法律規定的情形時,再次進行審理和裁判所適用的程序制度。確定裁判的作出,表示案件審理已經終局,依據裁判的既判力原理,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得以確定,不得因確定裁判效力所及之訴訟標的再生爭議,審判程序也不得再次被啟動。但是民事裁判是在一定條件下就過去發生之事件,主要依據當事人提供的訴訟資料適用法律作出的判斷,司法實務中存在錯誤在所難免。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保障司法裁判的正當性,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設立了再審制度,規定對於確定裁判在有法律規定的情形時,允許再次審理,給予當事人以特別的救濟。 我國為了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全面的保障,在《民事訴訟法》中以「審判監督程序」為稱謂規定了再審制度。這是我國民事訴訟中的一項重要制度,該程序強調無論在事實認定或法律適用上,只要有錯誤即應通過再審制度加以糾正,貫徹了我們國家有錯必糾、有錯必改、事實求是、司法公正的司法理念。再審程序不同於其他的訴訟程序,相比一審程序和二審程序,再審程序提起主體有著明顯的特殊性。再審程序的提起,只能是特定的機關和人員。或者是各級人民法院院長、上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定的條件申請再審;或者是有審判監督權的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或者是當事人依照法定的條件申請再審。 當事人申請再審,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協議,認為有錯誤,向法院提出變更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的請求,並提請法院對案件進行重新審理的訴訟行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84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的二年內提出;兩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是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人民檢察院作為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在當事人根據規定向檢察院提出請求,檢察機關有權對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對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認為確有錯誤的,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提請人民法院進行再審,即通過抗訴行駛檢察監督權。 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時,無論當事人申請再審,還是當事人向檢察院申請,由檢察院提起抗訴,均按照法定程序進行,開庭時,申請人經過合法傳喚沒有到庭,應作如下處理: 一、當事人申請再審,人民法院經復查,認為符合再審立案條件,裁定再審。這一行為相當於申請人對原來的錯誤、有異議的判決、裁定作出了起訴,重新啟動了訴訟程序,當按照法定程序進行至庭審時,申請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這是申請人表現個人訴訟權利的一種形式,是申請人依法行使處分權的具體表現。它是申請人對法院的意思表示,目的是使法院停止審批,結束正在進行的訴訟程序。在這種情形下,法院可以根據申請人的意願按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按撤訴處理。 二、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提起抗訴後,僅僅只是啟動了再審程序。民事訴訟的內在規律要求尊重當事人的主體地位,對案件是否提出再審申請應當由當事人自主決定,國家不宜以公權過分進行干預。在法庭審理過程中,檢察院並非民事訴訟活動的當事人,也不參與訴訟對抗。盡管法院會考慮檢察院的抗訴意見,但因最終要解決的只是當事人之間的爭端,訴訟活動仍舊在法院與當事人之間進行。同時,即使經由民事訴訟處理的糾紛,有些關乎公益,尤其是近年以來所出現的群體訴訟類型更增加了這種傾向,因此有必要賦予檢察院對某些涉及公益的案件的抗訴權利。另外,在民法上的某些權利雖為私權,但是對它的違反會害及社會的一般善良觀念,對此類案件,檢察院應享有抗訴的權利。具體言之,我們認為,檢察院抗訴提起再審的案件可以分為兩類處理: (一)、非公益案件。這類案件就是普通的再審案件,如果檢察院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來提出抗訴的,那麼在庭審過程中,檢察院不會過多的干涉民事訴訟活動當事人的活動,如果申請人在庭審時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法院可以按撤訴處理。 再審程序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我國現有的司法缺陷,但是在實際應用上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去完善,去進一步探究。我們要在遵循民事訴訟內在規律的基礎上,在尊貴當事人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研究在再審的庭審程序中當事人無任何理由不出庭的情況,以倡導司法公正的新概念。通訊員:李浩盤錦/盤錦雙檯子區紀委

⑷ 談如何做好民事訴訟中的調解

民事訴訟中的調解是法院運用的最多的一種處理民事訴訟的結案方式。但法院調解制度在實踐中也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諸多弊端。本文將探究在新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發揮調解的功能,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民事調解制度。
一、搞好法院調解工作的意義
(一)它能及時、徹底地解決民事權益爭議,保持雙方當事人的團結和合作,有利於減少當事人的心理對抗。避免在訴訟中加劇和對方的隔閡和敵視。糾紛的發生,本身已表明當事人之間形成了某種對抗,這種對抗假如得不到正確引導,即使在訴訟終結後也無法消除。實踐中往往出現「打一場官司、記一世冤讎」的現象,正是這種對抗未能消除的集中體現,假如調解工作做的好,有利於雙方當事人在相互諒解的基礎上解決糾紛,增進團結。
(二)它有利於增強當事人和群眾的法制觀念,預防糾紛,減少訴訟。當事人在調解中的活動主要是陳述事實和理由,審判人員的活動主要是查明事實和進行法制宣傳,在當事人充分陳述的基礎上以案講法,進行法制教育,促進當事人自覺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利於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的發展。
(三)調解有利於徹底解決糾紛和提高辦事效率。假如通過調解解決了糾紛,有利於消除矛盾,避免雙方當事人意氣用事,促進雙方當事人自動履行協議,能徹底解決糾紛。同時,由於以調解方式解決的糾紛,不發生上訴新問題,這就減少了程序,節省了人力、物力和時間,從而可以提高法院的辦案效率。
二、改進調解制度的措施:
(一)實行調審分離的調解制度。根據調解和審判間的關系不同,可將各國的法院調解制度分為以下三種模式摘要:一種是調審結合式,法院調解和審判可以動態轉換、交互進行;一種是調審分立式,把法院調解置於訴訟程序之前作為獨立的調解程序;一種是調審分離式,把法院調解程序從審判程序中分離,作為法院處理民事糾紛的另一種訴訟方式,筆者認為我國應實行調審分離式的調解制度。具體設想是摘要:將訴訟程序分為庭前預備程序和庭審程序兩個階段,將調解放在庭前預備程序中,庭前法官和庭審法官分而設立。庭前法官負責主持調解不參和庭審程序,庭審法官則負責案件審理,不參和庭前程序。之後在雙方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如當事人不同意調解,或調解不成功將案件轉入庭審程序。在庭審程序中,法院不再進行調解,而是依法做出判決。這種調解模式的優點在和將調解權和審判權分離開來,使得當事人的合意免受審判權的干涉,實現合意自由,從而有利於實現調解結果的公正,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2另外通過出示證據以及法官對舉證責任的分配,幫助當事人重新評估自己一方的立場和主張,促使當事人和解或以撤訴等其他方式結案。
(二)調解程序應由當事人啟動,並規定調解的期限。為使自願原則在調解過程中得以實現,應明確規定在庭前預備程序中,調解程序的啟動應以當事人向法院提交書面申請為前提,法官不得依職權主動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另外可防止當事人無休止的調解拖延訴訟,為提高訴訟效率,應規定調解期限,調解期限以10日為宜。
(三)規范法院的調解方式。我國民事訴訟及相關解釋並未規定法院調節應採用的方式,實踐中最為流行的則是所謂「背對背」的調解方式,即法院和當事人各自協商,在雙方之間穿針引線,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直的意見。實際上採用這種調解方式達成的協議大多數是在雙方當事人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意思下形成的,和調解的自願合法原則背道而馳。因此我認為,應該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立法經驗,對調解的方式應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加以原則性的規范,明確規定調解應當公開進行,禁止「背對背」調解,有利於杜絕調解人員的暗箱操作,有助於雙方當事人的自由協商達成協議。
三、調解操作中應注重的新問題
(一)在調解之前應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法制教育。在調解之前由審判人員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政策、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變更或放棄自己的訴訟請求,使當事人了解調解的好處,講明義務,劃清責任,實事求是提出訴訟請求,促使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
(二)抓住當事人的心理特徵,並把握他們的性格特徵。在調解時應善於抓住當事人的心理特徵,調查當事人的訴訟目的。把握當事人心理特徵,有助於我們有的放矢地開展調解工作。在調解過程中還應該注重當事人的性格特徵,根據當事人性格差別,採取不同的調解方法,有效地做好調解工作。這樣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將始終處於主動地位。
(三)調解時雙方當事人必須到庭。假如調解時當事人不出庭公開表示對調解的拒絕,就不能體現自願、合法的調解原則。但是假如當事人由於身體有病等非凡原因不能出庭,當事人可以委託代理人進行「請求調解」等訴訟行為。如因非凡情況不能出庭,就應向人民法院出具表明本人真正意思的書面意見書,表明對上述新問題的態度。
(四)制定調解計劃。為了使調解工作具有針對性、科學性、計劃性,可以在調解之前,先根據案情制定調解計劃,確定調解工作的重點和調解的具體步驟,並經合議庭探究,發揮集體聰明,保證調解工作的順利進行。

⑸ 關於產品責任的法律訴訟方面的問題

無獨三。

有獨三和無獨三雖一字之差,實天壤之別。
要判斷民事訴內訟中的第三人應是有容獨三還是無獨三,有個不錯的方法:
假設原被告之間的訴訟被不存在了(比如原告撤訴被准許了,又或終止了,但不包括判決),該第三人還有參加訴訟的必要嗎?
如果有,就是有獨三。因為有獨三對於訴訟標的需要主張權利,雖然原被告之間的糾紛已經不存在,但有獨三與原被告的糾紛沒有得到解決,所以有獨三訴原被告之間的訴訟繼續審理。
如果沒有,就是無獨三。因為無獨三的權利義務與原被告之間的訴訟緊密聯系,只要訴訟不存在了,無獨三的權利義務就不受影響了。
總之一句話,有獨三是訴原被告,無獨三不訴原告,也不訴被告。

在你舉的例子中,如果受害人撤訴了,那麼生產商就一定不承擔產品責任了,它的權利義務因此不再受影響了,它與受害人、生產商之間再無糾紛,沒有繼續訴訟的必要,所以它是無獨三。

另外,如果你是法學院學生,還是去翻翻教科書比較好。
我記得當初是看了某民訴法教科書上的表格,才記住了兩種第三人的區別。

⑹ 朋友的小孩在餐館附近的滑滑梯玩,被別人的小孩碰到後摔下來,右鎖骨骨折,肇事家長想耍賴,怎麼辦

你好!深圳市廣東維強律師事務所李浩律師為你解答: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訴狀如果自己不懂的話最好請人代筆。接下來到法院立案庭直接去請求立案就行了。只要符合立案條件,法院應該會予以立案的。 有了該家長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其住址信息應該不難查出才對。

⑺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79人,其中教師61人,行政人員18人。教授27人,副教授26人,博導22人,碩導46人,博士(含在讀博士)51人。一批教師在教學科研活動中作出了突出了貢獻,獲得了很高的榮譽:學科帶頭人公丕祥教授榮獲首屆「全國十大青年法學家」(1995)、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6年)等榮譽稱號,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人選,並當選為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李浩教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現為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6年);張國平教授榮獲首屆「全國十佳律師」稱號;龔廷泰教授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李力教授獲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獎。另有3人榮獲首屆「江蘇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稱號,1人榮獲「江蘇省教育名師」稱號,1人獲「江蘇省五四青年獎章」,1人入選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選,1人入選第二層次培養人選,2人入選第三層次培養人選,1人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人選,1人獲江蘇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稱號,理論法學學科的教師獲得「江蘇省優秀教師群體」的集體榮譽稱號(2000年)、訴訟法學科教師獲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2002年)。

⑻ 司法鑒定人是不是一定要出庭

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是法律的明確要求。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回經法庭答許可,可以向鑒定人發問。《證據規定》第五十九條第一款也明確規定:「鑒定人應當出庭接受當事人的質詢。」

李浩(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涉及專門性問題爭議的民事訴訟中,鑒定結論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證據。鑒定結論對法官認定事實的作用一向甚大,它們雖然並不必然決定法官的心證,但往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法官心證的形成。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這一關於質證的原則性規定自然也適用於鑒定結論。然而,對鑒定結論而言,如何才算滿足「在法庭上出示」的要求,由鑒定機構向法院提交鑒定結論並由法官在質證時宣讀即可,還是需要鑒定人出庭接受雙方當事人的質詢?民事訴訟法並未提供現成的答案。在司法實務中,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的可謂鳳毛麟角。《證據規定》第五十九條回答了這一問題,明確了「鑒定人應當出庭接受當事人質詢」。

⑼ 李浩的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李浩(1951.11-) ,1951出生,江蘇吳江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中文系,同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學院民事訴訟法專業,師從常怡教授研習民事訴訟法。1985年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現代司法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訴訟法研究會副會長,民事訴訟法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行為法學會強制執行法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法學會民事訴訟法研究會會長,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研究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主研方向: 研究方向為民事訴訟法,著有《舉證責任研究》;合著《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理論與實際》、《中國民事訴訟法學專論》、《司法的現代化與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等著作;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法學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參加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民事訴訟法》教材編寫,參加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指定用書《訴訟法與律師制度》的編寫。曾主持哲學社會科學國家「九五」規劃「民事證據法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事證據立法」的研究。《民事證據立法與民事證據制度的選擇》一文獲2002年度司法部優秀教材與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民事訴訟法原理》一書獲2002年度司法部優秀教材與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民事舉證責任研究》一書獲安徽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民事審判中的調審分離》一文獲全國黨校系統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民事訴訟檢察監督》一文獲全國黨校系統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民事再審程序改造論》一文獲安徽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法官素質與民事訴訟模式的選擇》一文獲安徽省第七屆「五個一」工程優秀論文獎。曾獲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稱號。目前正主持國家級重點課題「司法公正與社會公平正義」。 所獲獎勵: 1997年獲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稱號,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多次獲省部級科研獎勵,其中1998年獲全國黨校系統第二屆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1年獲安徽省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2年、2006年獲司法部全國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一次,2005年獲江蘇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⑽ 法學本科考研考民事訴訟法方向 那個學校的排名 老師比較好,說請說詳細點

西南政法大學:常怡他們,目前國內第一。
中國人民大學:江偉。 第二。
清華大學:張衛平。第三。
北大、法大也不錯。

熱點內容
中獎不領取要受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14:42:33 瀏覽:53
想請求法院 發布:2025-01-17 14:35:46 瀏覽:687
訴訟法遇法定節假日順延指第二天 發布:2025-01-17 13:41:25 瀏覽:755
金融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7 13:35:34 瀏覽:424
巜行政訴訟法內容 發布:2025-01-17 12:45:05 瀏覽:493
龍灣法院直播 發布:2025-01-17 12:23:04 瀏覽:980
民法總則委託代理 發布:2025-01-17 12:13:18 瀏覽:927
3c法規 發布:2025-01-17 12:11:05 瀏覽:543
刑法輕朝代 發布:2025-01-17 12:02:01 瀏覽:723
上海的工廠勞動法 發布:2025-01-17 11:35:08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