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德國科隆行政法院

德國科隆行政法院

發布時間: 2022-10-10 05:38:58

『壹』 德國的科隆大學法學怎麼樣

科隆大學是一所文理科學校,沒有工科專業,最著名的專業是經濟學和法學。科隆大學總體排名在德國15名左右,因為過於偏重經管,學科面不廣,所以在排名上不佔優勢,但是科隆的德國生源卻是很不錯的,因為本身在大城市,加上部分學科的絕對優勢,德國人要申請科隆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幾乎任何專業都是受限的。對中國學生來說,近兩年北威州加大了在中國的宣傳,科隆是作為北威州的代表學校,所以中國學生數量正在不斷上升,目前估計有300人。
科隆大學
經濟一般分為BWL和VWL。科隆的Wiso(Wirtschafts- und Sozialwissenschaftliche Falkutät)學院擁有8000多名學生,其中有3000多人在BWL,700多在VWL,300多在WInfo。Wiso學院在科隆最受重視,所以畢業相對容易,但高分卻非常難拿。每年從Wiso畢業的學生大約400人,平均績點在2.4-2.6之間浮動,看上去非常難看,平均畢業時間也在14學期以上。
目前科隆的BWL排名德國第二,相比第一的Mannheim確實有些差距,但比起之後的學校,優勢是明顯的。Handelsblatt今年出了一個德語區大學的BWL教授的排名,包含德國、奧地利、瑞士德語區的所有大學的2000多名BWL教授,科隆入選前200名的教授有11人之多;曼海姆8人,不過總體排名都很不錯大多位於前100,特別是他們有一個德國第一的Homburg,科隆有一個那個Homburg的弟弟,也很牛。Uni Frankfurt am Main如今追趕上來,實力基本和明斯特差不多,或者說明斯特的BWL已經開始下滑了。科隆的BWL比起Mannheim擁有的一個優勢是,她是CEMS(The Global Alliance in Management Ecation,former: Community of European Management Schools)成員,每個國家只能選擇一所學校作代表,所以BWL的優勢可以長久保持下去。而Mannheim的優勢則在於他們有一所德國僅有的Triple Crown認證的商學院,所以比較有錢,而科隆並沒有開設商學院。VWL我不太了解,但排名德國第一是毋庸置疑的了。
WInfo(Wirtschaftsinformatik)是BWL的一個方向,但在德國通常把這個專業單獨列項。科隆的WInfo不是一個大專業,只有3個Lehrstuhl4個教授,其中一個年紀太大了,就做做網路教育之類的工作,不再上課,算半退了。因為規模問題,科隆的WInfo名氣不是很響,但由於地緣優勢,目前的三個Lehrstuhl都很厲害,Prof. Dr. Dr. Derigs在Handelsblatt排名第20,研究決策支持系統和運籌學方向,在德國運籌學界挺有地位,上的課很有意思,不過人比較可惡,對學生要求很高,而給女生的分數通常比男生高很多;Prof. Mellis在軟體公司幹了8年,研究軟體工程;Prof. Schode研究電子商務,在美國日本都有工作經歷,現在為歐盟委員會專門提供關於電子商務的咨詢。
科隆有一個Informatik系,設在Mathematisch-Naturwissenschaftliche Fakultät,本身沒有學生,但是招收博士生,主要是為數學系和WInfo開設的計算機課程服務的,一共5個教授,3個Lehrstuhl和一個Arbeitsgruppe。和WInfo的問題一樣,規模太小,所以沒什麼名氣,不過聽說5個教授全部都是數學系畢業,因此理論計算機的學術水平很高,不過應用方面就弱了一些。數學系其實是不錯的,教授很多,經濟數學開設沒幾年,是從應用數學下面分出來的,優勢還是在經濟方面。物理化學了解不多,倒是有不少國內來讀博士的,07年出了一個物理諾貝爾。
法學院目前有5000多名學生,排名全德前五,民商法經濟法非常有名,但是法學專業非常難畢業。
其他著名的專業有媒體(Medienwissenschaft)、音樂學等,多數是些小專業。

『貳』 2016十大德國德語年度詞彙:熱點事件透視

近日,德國語言協會Gesellschaftfür deutsche Sprache (GfdS)[1]評選了2016德國年度詞彙,結果是"postfaktisch",直譯為「後真相」,表示:客觀事實對公眾的影響沒有感性訴求大。此前,《牛津詞典》宣布同意的英文詞彙post-truth為2016年度詞彙,可見在西方社會,「後真相」大紅大紫。「後真相」這個詞,自然是拜美國總統大選和英國脫歐公投所賜。

10.噢,美麗的巴拿馬。《Oh,wie schoen ist Panama》是在德國暢銷幾十年的一本兒童讀物,講述的是小熊與小虎兩個好朋友一起出外探險,尋找巴拿馬的故事。曾經獲得德國青少年文學獎,廣受兒童喜愛,經久不衰。

---------------------

圖片來自於網路。

[1] http://gfds.de/wort-des-jahres-2016/

[2] http://www.focus.de/politik/deutschland/frage-im-flieger-brachte-sie-auf-die-idee-was-merkel-meint-wenn-sie-von-postfaktischen-zeiten-spricht_id_5977538.html

『叄』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作了哪幾方面的處理其具體內容是什麼

1.關於德國的疆界。恢復1870年以前的德法邊界,德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的所有權、開采權歸法國所有;薩爾區的行政管理由國際聯盟負責,為期15年,期滿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德國在萊茵河以東50公里所劃界線以西領土內,不準保留或建築工事,不準留駐或集結軍隊;萊茵河以西的德國領土連同各橋頭,自本條約實施後15年內均應由協約和參戰各國軍隊佔領;如德國忠實遵守本和約的條款,協約國軍應逐步縮小佔領區,5年期滿後從德國科隆地區撤軍,10年期滿後從科布倫茨地區撤軍,15年期滿後從美因茨地區撤軍;奧伊彭和馬爾梅迪劃歸比利時,並承認比利時對莫雷內的主權;德國與丹麥的邊界由石勒蘇益格北部邊境地區居民舉行公民投票確定(1920年2月石勒蘇益格北部劃歸丹麥);上西里西亞南部劃歸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獲得上西里西亞一部分、波茲南全部、西普魯士和東普魯士各一部分;但澤(今格但斯克)作為國際自由城市交國際聯盟管理,但在經濟上劃入波蘭關稅區,成為波蘭的出海口;波蘭政府負責但澤自由市的所有對外關系,並對在國外的但澤人提供外交上的保護;易北河、奧得河、涅曼河、多瑙河的指定河段為國際河道,基爾運河應永久開放,「所有與德國和好各國之軍艦、商船一律平等、自由地出入」。根據和約,德國領土共減少1/8。

2.關於德國的境外權利和利益。德國將海外屬地的一切權利交與主要協約及參戰各國,其前殖民地按國聯委任統治制度被主要協約國瓜分:德屬東非大部(坦噶尼喀)讓與英國,多哥和喀麥隆由英法瓜分,盧安達和烏隆迪歸比利時,西南非洲由英自治領南非聯邦統治;德屬太平洋島嶼之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歸日本,新幾內亞歸英自治領澳大利亞,西薩摩亞歸紐西蘭。此外,和約還規定,取消德國在中國、埃及、賴比瑞亞、暹羅、摩洛哥、土耳其和保加利亞的特權,但將它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和利益轉讓給日本。

3.關於德國的軍事。解散德國參謀部及其類似組織;廢除德國義務兵役制;嚴格限制德國軍備的數量,陸、海、空軍總數分別不準超過10萬人、1.5萬人和1000人;禁止生產和輸入坦克、裝甲車等重型武器裝備;禁止擁有飛機和潛艇;海軍艦只最高限額為戰列艦、輕型巡洋艦各6艘,驅逐艦、魚雷艦各12艘;成立協約國監督委員會以監督上述軍事條款的實施。

4.關於德國的經濟和賠償。德國關稅不得高於他國;戰勝國對德國輸入貨物不受限制;戰勝國成立的賠償委員會須在1921年5月1日前確定德國在30年內應付清的賠償總額;在1921年5月1日以前,德國應付清總值200億金馬克的賠償,可用黃金、商品、船隻、有價證券及其他物資支付;德國應負擔其境內外國佔領軍的維持費用。

5.關於德國的戰爭責任和審判。組織特別軍事法庭,審判犯有「侵害國際道德及條約尊嚴」罪行的前德皇威廉二世;協約國及參戰各國有權對被控違犯戰爭法規與慣例的行為者交軍事法庭審判。

『肆』 德國從古至今的歷史

提問者你好,由於我打的字數超過了字數限制,所以請你告訴我你的郵箱,我會給你發過去的。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公元前一直是高寒針葉林地貌,居住者是高大強壯的、高鼻樑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平均壽命在40歲左右。偶爾會有凱爾特人出現,但是日耳曼人才是原住民。
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人開始進入南德和萊茵河流域,擴張的步伐止於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屋大維手下的將軍瓦倫斯率領四個精銳的羅馬軍團進入了易北河流域,在條頓森林中遭到伏擊,全軍覆沒。不久之後屋大維鬱郁而終,羅馬人退回了萊茵河左岸,沿河布防,在德國西部和南部留下了不少的羅馬式建築。公元5世紀,蠻族大舉入侵,分割佔領了西羅馬帝國的疆土,建立了蠻族王國,其中最強大的當屬法蘭克王國。他的疆域南至比利牛斯山脈,西接布列塔尼,北鄰丹麥,東至易北河。由於當時易北河以東是非日耳曼人的領土,所以當時的德國屬於法蘭克王國的管轄。
查理曼大帝死後,法蘭克分裂為三部分,東法蘭克王國便是今天德國的雛形。10世紀,日耳曼人大舉越過易北河,入侵了當時的波蘭。在這批征服者當中,條頓騎士團獲得了立窩尼亞(今天的愛沙尼亞和立陶宛),並不斷騷擾著諾夫哥羅德公國;普魯士則沿著波羅的海建立政權,阻斷了波蘭的出海口;還有一部分人從南德出發,進入了波希米亞(今捷克)和潘諾尼亞平原(今天的奧地利境內),為後來的哈布斯堡家族奠定了基礎。公元962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正式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正式宣告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公元1155年,綽號「巴巴羅薩」的腓特烈一世在羅馬帝國的國號中又添加了「神聖」兩個字,意味著國號完整了,這個名字——神聖羅馬帝國——將會被永遠載入德國歷史。
隨著時間的流逝,公元16世紀,哈布斯堡家族對德國的統治達到了頂峰:查理五世(又稱卡洛斯一世),是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00—1558年),尼德蘭君主(1506—1555年在位),西班牙國王(1516—1556年在位),德意志國王(1519—1556年在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20—1556年在位),這個處於大航海時代和宗教改革運動啟動階段的帝王,統治的領域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奧地利、尼德蘭、盧森堡、名義上的整個德意志邦聯,還有非洲的突尼西亞、奧蘭等,加上美洲正在不斷擴大的、數倍於歐洲本土面積的殖民地。他的帝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這個稱號比維多利亞的大英帝國早了三百多年。但與此同時,天主教帝國已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宗教危機。1517年,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德國修道士將「九十五條論綱」貼到維滕堡教堂的大門上,揭開了風起雲涌的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他就是新教的發起者馬丁·路德。此事件發生在卡洛斯「天主教帝國」的土地上,是對卡洛斯的巨大挑戰和考驗。卡洛斯決心還擊,他在1521年召集了沃姆斯宗教會議,把路德押出會場,宣布路德及其追隨者違法,但路德在同情新教的薩克森選侯庇護之下安然無恙。接著,投向新教的德意志諸侯組成了施馬爾卡登聯盟,忍無可忍的卡洛斯在1545年召開特倫特公會議,對新教諸侯宣戰,但先勝後敗,在1555年因斯布魯斯之戰中差點成為階下囚。對天主教無比虔誠的卡洛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新教之火在他的地盤上越燒越旺。經歷了因斯布魯斯之敗後,戎馬一生的卡洛斯終於心灰意冷,將德意志交給弟弟斐迪南,將西班牙和尼德蘭交給兒子菲利普二世之後,獨自回到尤斯特修道院履行與亡妻多年前的約定,安度完了生命最後的日子。
從此,哈布斯堡家族對歐陸的控制逐漸衰弱,普魯士取代了維也納方面在德國的統治。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並從此展開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其子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在1740年繼承王位,即位7個月之後即進攻西里西亞,從而引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通過戰爭,腓特烈二世樹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並將普魯士變為一個軍事國家。腓特烈二世同時還從伏爾泰那裡接受了啟蒙主義思想,改進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勵宗教信仰自由,並扶植科學和藝術的發展。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時,普魯士已經成為歐洲強國之一,其行政機構的高效率和廉潔為歐洲之首。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繼承王位後,先後購買了安斯巴赫侯國和拜羅伊特侯國,並對波蘭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國大革命後,普魯士參加反法同盟,但敗於法軍,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國兼並萊茵河以西的普魯士領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於1806年10月參加反法戰爭,隨即在耶拿敗於拿破崙,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魯士和法國在涅曼河的提爾西特締結和約,普魯士割讓16萬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屬波蘭的絕大部分領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蘭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蘭所得領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領土,並賠款1.3億法郎。1806年慘敗後,普魯士首相卡爾·施泰因開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讓公民參與政治以喚醒其民族主義情感;釋放農奴;實行地方自治;改組中央政府機構等。1809年在柏林創辦了腓特烈·威廉大學(即後來的柏林大學),同時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開始對普魯士軍隊進行改革。此後普魯士的愛國主義情緒高漲。1812年冬,拿破崙軍隊自俄國敗退,普魯士遂於次年再度參加反法同盟,於1813年3月17日對法國宣戰,10月24日,普、奧、俄三國聯軍在布呂歇爾和格奈森瑙指揮下在萊比錫大敗法軍。1815年普軍在滑鐵盧再度擊敗法軍。根據維也納會議的領土調整,普魯士疆域自默麥爾河延至萊茵河,成為德意志邦聯內德語居民占優勢的唯一強國,以及歐洲列強之一。1834年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建立了德意志關稅同盟,除奧地利和漢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國都加入該同盟。1848年歐洲革命期間,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開制憲會議,並拒絕接受德意志邦聯議會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稱號。但1848年歐洲革命結束後,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歸專制統治。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擔任攝政王。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攝政王即位,稱威廉一世。 1862年他因軍事改革所需預算及稅收問題與國會發生沖突,本擬退位,但在前駐法大使俾斯麥的建議下收回成命。俾斯麥表示支持軍事改革,並稱若任命他擔任首相,他將不惜一切強行推行陸軍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擔任首相,從此向德意志第二帝國過渡。
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稱帝,帝國建立(另有記在是1870年9月2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稱帝,建立德意志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4月16日,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德意志帝國憲法,即:1871年憲法。憲法第五條規定:「帝國立法權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行使之。帝國法律應取得兩個議會必要的多數同意」。第十一條規定:「聯邦的主席職位屬於普魯士王國,普魯士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稱。皇帝在國際關繫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名義宣戰,同外國締結同盟及條約,委派並接受使節。以帝國名義宣戰,必須取得聯邦議會的同意,除非聯邦的領域已遭受攻擊……」。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德國1871年憲法確立的是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體。因為憲法規定立法權屬於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正常的情況下,皇帝以帝國的名義對外宣戰,必須徵得聯邦議會的同意,皇帝的權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由於憲法同時又賦予了皇帝極大的權力,如:規定帝國皇帝有宣戰、媾和、締約、召集和解散聯邦議會,任免官吏等權力,帝國宰相只對皇帝負責,皇帝有對宰相的任免權。十九世紀末,帝國權傾朝野,名重一時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就因為新繼位的皇帝威廉二世不能忍受他功高震主,他不得不乖乖辭職,含淚引退,隱居於漢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魯庄園直至去世。於是威廉二世開始圖謀建立大日耳曼帝國: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作風與俾斯麥的大陸政策完全不同。世界政策即是建立強大的軍隊和殖民帝國,此導致與英國關系惡化。1890年7月英德簽定赫爾果蘭—桑給巴爾條約,解決了英德殖民地之爭的問題,暫時改善兩國關系。威廉二世早在19世紀末積極擴軍,尤其是海軍,介入外國殖民地事務,引起了英國的關注。1895英國進攻德蘭士瓦,威廉二世作出抗議,最後英國行動失敗,威廉二世祝賀德蘭士瓦,結果英國派艦艇到北海和英吉利海峽示威。1897年德國佔領中國山東半島。1898年英德簽定秘密協定,瓜分葡屬非洲,以防德國干預即將進行的第二次波耳戰爭,而德國亦答應不再支持波耳人。1899年乘美西戰爭的機會,出資購買關島、加羅林群島和帛琉。然而當時德國的殖民地面積遠遠不及英法兩國,而且多是資源貧乏的土地,威廉二世不甘這些收獲,便與英法兩國直接競爭。德國決定建造一支僅次於英國的艦隊,這無疑會引起英國的不滿,威脅英國的海上霸權,使英德關系惡化。1903年得到巴格達鐵路建築權後,推出3B計劃,連接柏林和巴格達,中途經君士坦丁堡,以把德國勢力滲入鄂圖曼帝國。英國提出要德國把連接波斯灣沿岸鐵路最後一段建築權讓給英國,但德國拒絕。於是英印總督在英軍艦隊護航下,在波斯灣進行一次示威性航行,使英德關系越來越緊張。1905年在摩洛哥與法國發生爭執,引發第一次摩洛哥危機,威廉二世出透摩洛哥並表示會保護摩洛哥的獨立及其領土的完整,最後摩洛哥獨立。1911年引發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德國派出艦艇往摩洛哥,英國介入,最後德國獲得部份剛果領土,並承認法國為摩洛哥的保護國。1914年6月28日發生薩拉熱窩事件,德國向奧國表示無條件支持,結果俄國向奧國宣戰,德國向俄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不久後,德國是以速戰速決方式擊敗法俄兩國,可是戰事持續,由於德國沒有作打長期戰爭的准備,1915年糧食出現短缺,主要是英國封鎖所造成,許多糧食無法入口至德國,在6月政府實施麵包配額管制。1916年至1917年情況更嚴重,麵包嚴重短缺,城裡出現搶糧、搶店、示威的情況,許多農家不再帶作物去市集,以免被搶去,約70萬人在大戰期間活活餓死,戰後營養不良現象普遍,許多年輕人因營養不足而被認為無法勝任工作。不單糧食出現短缺,軍需也一樣,所有彈葯在1914年10月用盡,工廠人手不足,唯有靠女性填補。1918年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國,魏瑪共和國建立了。

熱點內容
訴訟法遇法定節假日順延指第二天 發布:2025-01-17 13:41:25 瀏覽:755
金融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7 13:35:34 瀏覽:424
巜行政訴訟法內容 發布:2025-01-17 12:45:05 瀏覽:493
龍灣法院直播 發布:2025-01-17 12:23:04 瀏覽:980
民法總則委託代理 發布:2025-01-17 12:13:18 瀏覽:927
3c法規 發布:2025-01-17 12:11:05 瀏覽:543
刑法輕朝代 發布:2025-01-17 12:02:01 瀏覽:723
上海的工廠勞動法 發布:2025-01-17 11:35:08 瀏覽:382
馬慧娟律師 發布:2025-01-17 10:29:58 瀏覽:846
平輿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17 09:53:34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