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的核心內容是
❶ 現代意義勞動法的內涵
勞動法,從本質上來看是一系列與勞動關系具有相關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用以規范與勞動問題相關的社會關系,協調涉及勞動者利益的勞動關系。
1、從勞動法包含的內容來看,則具有多方面體現,例如,企業勞動合同的設定、相關勞動就業政策的規定、勞動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勞動者的作息和工資規定、勞動合同的執行、關於勞動技術與衛生的一些章程等。
2、其中,勞動法的核心內容為:勞動關系的調整。勞動法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時也是以「勞動者」為中心的法律部門,這個法律部門相對獨立,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
3、建立勞動法的目的是調節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的權益,迎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相關的勞動制度,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發展進步。
4、我國勞動法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這部法律的頒布施行致力於彰顯人文關懷、維護人權。
5、從勞動法的法律性質上看,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為在本質上,勞動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中,勞動者表現出一定的從屬地位,具體體現在法律上的從屬、經濟上的依賴性、勞動關繫上的從屬三方面。
6、勞資雙方存在明顯差異性,利益博弈嚴重不均衡。在這種從屬地位的基礎上,勞動法以實現兩者利益的協調性為目的,藉助公法手段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條件,實現勞資間的實質平等,並解決雙方之間的爭議問題。在勞資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如果出現一定困難,就要有效發揮國家機制或國家法律的作用。因此,就這個層面來說,勞動法屬於交換正義的范疇,交換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經濟關系的實質平等,所以,從本質上看,勞動法具有一定的私法屬性。
7、然而,從整體上來說,支配勞動法的也是私法原則,但具體到勞動法的適用性,某種程度上會受到國家一定強度的公法限制。勞動法私法性的強弱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勞資雙方的力量。也正是因為勞動法的這種屬性,其才能進一步被分離出來,最終形成一個具有獨立意義的法律部門。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鑒於影響勞動法法律性質的因素具有變化性,純粹將其性質界定為私法或公法都不妥,且難以清晰彰顯勞動法的特性。
❷ 勞動權包括哪些內容,其中核心內容是什麼
根據我國《憲法》、《工會法》和《勞動法》等法律的規定,勞動者的勞動權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勞動就業權,是指具有勞動權利能力與勞動行為能力,並有勞動願望的勞動者依法從事有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勞動的權利。
平等就業權,是指勞動者平等地獲得就業機會的權利,即在就業機會的獲得方面,勞動者不因性別、年齡、種族等人的自然差別而受歧視,就業機會面前一律平等。
自主擇業權,是指勞動者可以自主選擇職業的權利,包括是否從事職業勞動、從事何種職業勞動、何時從事職業勞動、進入哪一個用人單位工作等方面的選擇權。
(2)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包括報酬請求權和報酬支配權。報酬的請求權,是指勞動者付出了職業勞動之後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權利。而報酬支配權,是指勞動者獨立支配自己勞動報酬的權利。
《勞動法》第5章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的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
❸ 勞動權的核心內容是
勞動權的核心內容是就業權和擇業權。
勞動權又稱「勞動權利」。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要求提供參加社會勞動的機會和切實保證勞動取得報酬的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_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實際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基礎上積極採取措施切實加以保證。
勞動權是獲得生存權的必要條件。沒有勞動權,生存權利也就沒有保障。 勞動權是公民基本權利之一,既然是一種權利,那麼存在權利人的同時也必然存在義務人,在勞動權的權利義務關系中,權利人是公民,而義務人則是國家,這是一種憲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和民法上說的勞動關系不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二條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第十三條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第十四條 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國有企業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都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勞動。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國家提倡公民從事義務勞動。
國家對就業前的公民進行必要的勞動就業訓練。
❹ 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宗旨、基本原則是什麼
宗旨: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原則:勞動權平等原則、勞動自由原則、傾斜保護原則
❺ 勞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是什麼
勞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有三,分別為主體要素、內容要素和客體要素。
一、主體要素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方是勞動者,且勞動者必須是自然人,包括具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而另一方則是用人單位,包括企業、事業、機關、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單位及個體經營組織。
二、內容要素
內容是勞動法律關系的核心和實質,即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
1)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2)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3)休息休假的權利;
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5)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
6)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7)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8)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三、客體要素
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就是客體,也就是勞動法律關系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結果,比如勞動、工資、保險福利、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衛生安全等。
(5)勞動法的核心內容是擴展閱讀
1、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和勞動合同約定,明確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形成勞動法律關系。產生勞動法律關系的勞動法律事實,只能是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的合法行為,而不是違法行為。
2、勞動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變更其原來確定的權利義務內容。
3、勞動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終止其相互間的勞動權利義務關系。勞動法律關系的消滅,就是勞動權利義務關系的消滅。消滅勞動法律關系的勞動法律事實,包括行為人的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及事件。
❻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及具體內容
(一)勞動法基本原則的含義和特徵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一些社會關系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即必須遵循的基本規范和指導思想。勞①史尚寬.勞動法原論.上海正大印書館,1934.1②w•杜茨著.勞動法.張國文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③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第五卷).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6.132.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直接決定了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性質,是勞動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體現。勞動法的基本原則體現了國家對勞動關系的本質的認識,體現了統治階級對勞動關系運行中的矛盾、差異甚或利益沖突的基本態度。基本原則的內容與性質直接決定了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內容與性質。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以下特點:第一,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勞動法律部門中具有指導性、綱領性的法律規范,而不是調整勞動關系運行中的特定事項或勞動關系當事人某一特定行為的具體規定。基本原則一般並不預先設定任何確定而具體的事實狀態,亦不需規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實現的方式。因而,基本原則的內容在明確性程度上顯然低於調整勞動關系的具體規定。但是基本原則所覆蓋的事實狀態遠遠地大於具體規定。勞動法的某一具體規定只能對一類行為加以調整,而一條基本原則卻可以調整整個勞動關系運行領域。第二,不同的法律部門有著不同的基本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所調整的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勞動法律部門的本質和特點。第三,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著高度的穩定性,只要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基本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勞動法對某一類行為的具體規定或標准可以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動,如最低工資標准可以改變等,但基本原則則是相對穩定的。第四,基本原則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對各項勞動法律制度均具有約束力。勞動法律制度中的各類具體規定不能與基本原則相抵觸,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的勞動關系。
(二)勞動法基本原則的作用
勞動法基本原則的作用是:第一,指導勞動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保證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統一、協調。盡管勞動法的內容極為豐富、復雜,包括勞動關系、勞動標准、社會保險、就業、培訓和勞動監督檢查等各項勞動法律制度,一些勞動標准還在不斷地變動,但是它們始終是統一的,具體規定之間總是有著內在聯系。其基本原因就在於各項勞動法律制度遵循著相同的原理和准則,基本原則在勞動法律規范系統內發揮著指導作用,維系和保證勞動法制的統一、協調和穩定。第二,指導勞動法的實施,正確適用法律,防止出現偏差。勞動法律淵源種類繁多,立法主體亦呈現多層次的特點,勞動法的具體規定難免出現不統一甚或沖突的現象。但是只要能夠堅持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就可以保證勞動法的正確適用。第三,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助於勞動法的理解、解釋,對於認識勞動法本質有指導意義,可以彌補勞動法律規范可能存在的缺陷。勞動關系的事實狀況非常復雜,勞動關系又是動態多變,勞動法律必須對日益繁紛復雜的勞動關系給予深刻、有效和正確的調整。在處理勞動爭議時,極有可能出現沒有準確適用的法律條款,此時,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可以直接適用,補充勞動法律制度的不足等。
(三)勞動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勞動法基本原則的內容有多種理解和闡釋。根據《憲法》和《勞動法》
的有關規定,可以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歸納為以下內容:
1.保障勞動者勞動權的原則
我國《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第三十三條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根據《憲法》的上述規定和其他有關規定,可以說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權是勞動法的首要原則。勞動權是指法律保證的有勞動能力的公民能夠參加社會勞動並因勞動而產生或與勞動有密切聯系的各項權利,包括平等的勞動就權、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勞動保護權、職業培訓權等。勞動權決不是僅僅包括工作權一項權利,而是包括與勞動相關的一組權利束,勞動權亦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平等的就業權和自由擇業權是勞動權的核心。該項權利對於公民來說,不分性別、民族、政治信仰、財產狀況,均有權實現就業,有權依法自由地選擇職業,有權利用國家和社會提供的各種就業促進條件,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增加就業機會,禁止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和職業歧視;對於國家來說,應當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必要的保障,為提高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勞動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創造出滿足勞動者生存與發展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勞動者對勞動的需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其一是對勞動過程本身的需要,通過勞動,勞動者獲得發展;其二是對勞動產品的需要。因此,勞動報酬權是勞動權的應有之義;勞動過程就是勞動力的消費過程。勞動力具有生理性特休息休假權亦是勞動權的組成部分。勞動權受到國家的保障,這種勞動權保障具體地體現為基本保護、全面保護和優先保護等方面。所謂基本保護是對勞動者的勞動權的最低限度的保護,即基本權益的保障。在勞動者的利益結構中,生存與發展是勞動者的基本利益,對勞動者最為重要,保障勞動權首先就是要保障基本利益。因為任何權利要求均不能超過給定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所謂全面保護是對勞動者權益和權能的保護,包括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法定權益和約定權益,無論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哪個方面,無論是勞動力的所有、佔有、交換、使用等哪種權能,勞動法都給予全面保護。
所謂優先保護是指勞動法對勞動關系當事人的利益都給予合法保護的同時,優先保護在勞動關系中事實上處於相對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勞動法》開宗明義地規定勞動法的立法宗旨就在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此外,在特定情況下,當對勞動關系當事人雙方的利益保護發生沖突時,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的利益。例如安全與生產發生沖突時,應當堅持安全重於生產的原則,即使生產受到影響也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等。
❼ 最新的勞動法和最新的監獄法的兩者的宗旨和核心內容是什麼
勞動法:1.合法;2.公平;3.平等自願;4.協商一致;5.誠實信用。
監獄法:立法宗旨是指國家制定與頒布某一法律規范所追求的目的與功用,亦可稱為立法的根本目的與歸宿。刑事執行法的立法宗旨,也就是國家制定與實施刑事執行法所希望實現和達到的目的、目標與歸宿。我國沒有統一規定全部刑罰執行的刑事執行法典,但1994年頒布的《監獄法》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刑事執行法的作用,盡管該法所調整的刑罰執行的種類僅有死刑緩期執行、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但是實際中被判處這三類刑罰的罪犯佔了整個服刑人95%,因而具有較全面的代表性。我國《監獄法》第一條規定:『『為了正確執行刑罰,懲罰和改造罪犯,預防和減少犯罪,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該條雖然未在立法語言上明確是立法宗旨,但從其地位與內容上看,就是《監獄法》的立法宗旨,同樣亦可視為我國刑事執行法的立法宗旨。
❽ 勞動法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核心內容當然是保護勞動者及其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❾ 勞動法的主要宗旨是調整勞動關系對不對
勞動法的主要宗旨是調整勞動關系,是錯誤的。
勞動法的主要宗旨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❿ 勞動法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核心內容當然是保護
勞動者
及其
用人單位
的
合法權益
不受侵害